1、教师招聘考试复习资料-教师招聘中学教育心理学通关试题每日练(2020年05月25日-825)教师招聘考试复习资料-教师招聘中学教育心理学通关试题每日练(2020年05月25日-825)1:在发现教学中,教师的角色是学生学习的()。单项选择题A、促进者和引导者B、领导者和参谋C、管理者D、示范者 2:围绕某学科内容中的一个课题或单元的教学而设计的学习包是()单项选择题A、录音练习册B、多媒体学习包C、自学课件D、导听教学 3: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情境是课堂的三大要素,这三大要素的相对稳定的组合模式就是()。单项选择题A、课堂情境B、课堂结构C、课堂形势D、课堂教学 4:学习“北京是中国的首都”,
2、这属于()单项选择题A、符号学习B、概念学习C、命题学习D、词汇学习 5:陆钦斯的“量杯”实验是认知结构影响迁移的一个典型案例。()判断题对错 6:从众行为的原因之一是()。单项选择题A、行为参照B、省力C、服从D、强迫 7:与依从相比,认同更深入一层,它不受外界压力控制,行为具有一定的()单项选择题A、自觉性主动性和稳定性B、积极性C、适应性和社会性D、内化性和意志性 8:操作技能就动作的对象而言,具有()单项选择题A、外显性B、客观性C、展开性D、观念性 9:治疗失眠可采用_法。单项选择题A、系统脱敏法B、行为疗法C、自我暗示法D、肌肉松弛法 10:价值辨析观点更强调价值本身,而不强调价值
3、观的获得过程。()判断题对错 11:心智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心智活动方式。在以下四个选项中,不属于心智技能的是()。单项选择题A、阅读技能B、运算技能C、运动技能D、记忆技能 12:与创造思维最密切的是()。单项选择题A、发散思维B、形象思维C、逻辑思维D、动作思维 13:把儿童道德发展分为他律道德和自律道德两个阶段的心理学家()。单项选择题A、皮亚杰B、柯尔伯格C、加涅D、班杜拉 14:测量的正确性,即一个测验能够测量出其所要测量的东西的程度叫()。单项选择题A、信度B、效度C、区分度D、难度 15: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是以德国学者冯特()年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
4、实验室为标志的。单项选择题A、1879B、1897C、1789D、1798 16:态度的核心成分是()。单项选择题A、认知成分B、情感成分C、行为成分D、能力成分 17:教师采取的有效达到教学目标的一切活动计划是()单项选择题A、教学策略B、教学方法C、学习策略D、教学计划 18:教学过程中的测量主要采用的方法是()单项选择题A、观察B、测验C、访谈D、实验 19:成就动机可以区分为力求成功与避免失败两种倾向,力求成功者的成就动机()。单项选择题A、高B、低C、与避免失败者一样D、与学习无关 20:心理辅导的目标有两个,一是学会调试,二是_。单项选择题A、行为矫正B、学会适应C、寻求发展D、克
5、服障碍 21:技能按其本身的性质和特点可以分为()多项选择题A、逻辑技能B、动作技能C、具体技能D、抽象技能E、智力技能。 22:学习动机强弱的标志主要是活动水平和()。单项选择题A、原发性B、习得性C、后继性D、指向性 23:下列哪一项不属于人格系统?()单项选择题A、气质与性格B、认知方式C、心理过程D、心理状态 24:根据迁移的性质分类,迁移有()单项选择题A、顺向迁移B、逆向迁移C、正迁移D、垂直迁移 25:学习信息时,已学过的旧信息对学习新信息的抑制作用称为()。单项选择题A、相似干扰B、后摄干扰C、接近干扰D、前摄干扰 26:学习过程中常用的精细加工策略有()。多项选择题A、利用背
6、景知识、联系实际B、记忆术C、做笔记D、提问E、生成性学习 27:动作技能形成一般要经历认知定向阶段,()三个阶段。多项选择题A、物质或物质化活动阶段B、动作系统初步形成阶段C、无声的外部言语阶段D、动作协调和技能完善阶段 28:下列属于正迁移的是()。多项选择题A、数学审题技能的掌握对物理、化学审题的影响B、在学校爱护公物的言行影响在校外规范自己的行为C、外语学习中,词汇的掌握对阅读的影响D、学习汉语字母发音对英语字母发音的影响E、举一反三 29:“杯弓蛇影”反应的是一种()现象。单项选择题A、刺激泛化B、刺激分化C、刺激比较D、行为强化 30:创造力的萌芽最早出现于()单项选择题A、婴儿B
7、、幼儿C、小学生D、初中生 31: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是()。单项选择题A、教学方法B、教师C、学生D、学习过程 32:根据学习动机的社会意义,可以把学习动机分为()单项选择题A、社会动机与个人动机B、工作动机与提高动机C、高尚动机与低级动机D、交往动机与荣誉动机 33:一个学生的学习迁移可受他的学习意图或学习心向的影响,这种现象称为()。单项选择题A、经验泛化作用B、学习定势作用C、分析概括作用D、相同要素作用 34:在学校教育中,起关键作用的是()。单项选择题A、教学媒体B、教师C、学生D、教学环境 35:情感领域的教学目标根据价值内化的程度分为()。单项选择题A、二个等级B、五个等级
8、C、三个等级D、四个等级 36:从众行为的原因之一是()。单项选择题A、行为参照B、省力C、服从D、强迫 37:下列不属于观察评价技术的是()。单项选择题A、行为检查单B、轶事记录C、成长记录袋D、等级评价量表 38:在有意义的学习中,在呈现正式的学习材料之前,先用浅显、易懂的语言介绍的一些引导性的材料是()单项选择题A、概念B、认知结构C、学习定势D、先行组织者 39:对有关历史生活的领会,不能缺少()。单项选择题A、言语直观B、形象直观C、感知直观D、表象直观 40:提出“最近发展区”概念的是()单项选择题A、乌申斯基B、皮亚杰C、维果斯基D、鲁利亚 41:在柯尔伯格道德判断发展阶段论的观
9、点中,只根据行为后果是否受惩罚来判断对错的儿童,其道德判断发展水平处于()。单项选择题A、惩罚和服从取向阶段B、权威和社会秩序取向阶段C、良心或原则取向阶段D、“好孩子”取向阶段 42:教学过程中的首要事件是()。单项选择题A、引起学生注意B、提示教学目标C、唤起先前经验D、呈现教学内容 43:认知是最基本的心理过程,它是人对客观事物的属性及规律的认识,包括()多项选择题A、感觉B、知觉C、记忆D、思维E、想象 44:根据头脑中知识的不同形式或学习任务的复杂的程度,可以将学习分为()多项选择题A、归属学习B、并列结合学习C、符号学习D、概念学习E、命题学习 45:提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思想
10、的教育家是()单项选择题A、孟子B、孔子C、老子D、荀子 46:在有几种可能解答的问题情境中,小红倾向于深思熟虑且错误较少,则她的认知方式是()。单项选择题A、场依存性B、发散型C、冲动性D、沉思型 47:奥苏贝尔认为学生学习的主要形式是()单项选择题A、有意义接受学习B、无意义接受学习C、发现学习D、接受学习 48:下面哪一点说的不是思维的特点?()单项选择题A、直观性B、与语言有密切的联系C、间接性D、概括性 49:认知测验包括()。多项选择题A、智力测验B、特殊能力测验C、兴趣测验D、创造性测验E、成就测验 50:“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这种现象是()。单项选择题A、刺激泛化B、刺激
11、分化C、刺激比较D、行为强化 查看答案 1:答案A 解析 2:答案C 解析 3:答案D 解析 课堂教学就是由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情境组成的相对稳定的模式。 4:答案C 解析 5:答案错误 解析 陆钦斯的“量杯”实验是定势影响迁移的一个典型案例。 6:答案A 解析 从众现象的发生,一般认为有两个原因:一是人们往往相信大多数人的意见是正确的,即以他人行为为行为参照;二是为了避免他人的非议或排斥。 7:答案A 解析 8:答案B 解析 9:答案D 解析 10:答案错误 解析 价值辨析强调的不是价值本身,而是强调通过辨析、获得价值观的过程。因为价值观念是人自身的一种内在价值,不易清醒地意识。 11:答案
12、C 解析 心智技能也称智力技能、认知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心智活动方式。阅读技能、运算技能、记忆技能等都是常见的心智技能。 12:答案A 解析 目前较公认的看法是以发散思维的基本特征来代表创造性。发散思维也叫求异思维,是沿不同的方向去探求多种答案的思维形式。 13:答案A 解析 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的道德发展大致分为两个阶段:在10岁以前,儿童对道德行为的判断主要是依据他人设定的外在标准,称为他律道德;在10岁以后,儿童的判断主要是依据自己认可的内在标准,称为自律道德。道德教育的目标就是使儿童达到自律道德。 14:答案B 解析 15:答案A 解析 1879年冯特在德国莱比
13、锡大学建立第一个研究心理学的实验室,这是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 16:答案B 解析 态度的情感成分是指伴随态度的认知成分而产生的情绪或情感体验,是态度的核心成分。研究表明,态度发生变化时,情感也会发生相应的改变。 17:答案A 解析 18:答案B 解析 对于认知和技能领域的学业成就,最常采用的教学评价手段是测验。测验包括标准化成就测验和教师自编测验。 19:答案B 解析 阿特金森认为追求成功的动机与成功期望概率成反比。如果个体力求成功,那意味着他的成功期望值比较高,故成就动机低。 20:答案C 解析 21:答案B,E 解析 22:答案D 解析 学习动机强弱的标志主要是活动水平和指向性。
14、 23:答案C 解析 人格是一个复杂的结构系统,它包括知情意系统、心理状态系统、人格动力系统、心理特征系统和自我调控系统五种人格系统成分。心理特征系统这一系统包括能力、气质、性格三种成分。 24:答案C 解析 25:答案D 解析 干扰可分前摄干扰与倒摄干扰两种。前摄干扰指已学过的旧信息对学习新信息的抑制作用;倒摄干扰指学习新信息对已有旧信息回忆的抑制作用。 26:答案A,B,C,D,E 解析 略。 27:答案B,D 解析 28:答案A,B,C,E 解析 【答案】ABCE【解析】所谓正迁移,指的是一种学习能促进另一种学习。已有的知识、技能在学习新知识和解决新问题过程中,能够很好地得到利用,产生“
15、触类旁通”的学习效果,这种表现就是学习的正迁移。D项不存在直接影响。 29:答案A 解析 30:答案B 解析 从幼儿期开始出现创造力的萌芽,最初是以再造想象为主,后来其创造性想象的成分逐渐增多。(本解析由张恩凯提供) 31:答案D 解析 学习过程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 32:答案C 解析 根据学习动机内容的社会意义可以分为高尚的与低级的动机。 33:答案B 解析 34:答案B 解析 学校教育需要按照特定的教学目标来最有效的组织教学,教师起着关键的作用。 35:答案B 解析 36:答案A 解析 从众现象的发生,一般认为有两个原因:一是人们往往相信大多数人的意见是正确的,即以他人行为为行为参
16、照;二是为了避免他人的非议或排斥。 37:答案C 解析 38:答案D 解析 39:答案A 解析 【解析】言语直观是在形象化的语言作用下,通过学生对语言的物质形式(语音、字形)的感知及对语义的理解而进行的一种直观形式。对历史生活的领会不能缺少言语直观。 40:答案C 解析 提出“最近发展区”概念的是维果斯基。教师在教学时,必须考虑儿童的两种发展水平,一种是儿童现有的发展水平;另一种是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的帮助可以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或者说借助于他人的启发帮助可以达到的较高水平。这两者之间的差距,即儿童的现有水平与经过他人帮助可以达到的较高水平的差距,就是“最近发展区”。(本解析由张恩凯提供) 41:答案A 解析 42:答案A 解析 43:答案A,B,C,D,E 解析 44:答案C,D,E 解析 45:答案B 解析 46:答案D 解析 47:答案A 解析 48:答案A 解析 思维主要有概括性、间接性、思维与语言有密切的联系。 49:答案A,B,D,E 解析 认知测验不包括兴趣测验。 50:答案A 解析 12 /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