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 诗经两首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A.雎鸠(jji) 窈窕(yotio) 芼(mo)B.寤寐(wmi) 逑(qi) 坻(d)C.蒹葭(jinji) 湄(mi) 跻(j)D.涘(s) 荇菜(xng) 溯洄(shohu)2.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D )A.寤寐思服(思念)B.溯洄从之(逆流而上)C.道阻且跻(高)D.蒹葭采采(高兴)3.对下列句子中字义的解说不当的一项是(C )A.“左右芼之”的“之”指代的是“荇菜”。B.“寤寐求之”的“之”指代的是“窈窕淑女”。C.“琴瑟友之”的“友”是“亲爱”的意思,这里用作动词,且表使动。D.“钟鼓乐之”的“乐”是“快乐”的意
2、思,这里用作动词,且表使动。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B )A.关雎中“关关雎鸠,在河之洲”采用的是“兴”的手法。B.蒹葭“所谓伊人”的“伊人”,与关雎中的“君子好逑”的“君子”,指的是同样的人。C.蒹葭全诗不着一个思字、愁字,读者却可以体会到诗人那种深深的企慕和求之不得的惆怅。D.关雎是诗经的第一首,选自诗经周南。5.诗经 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 到春秋 时期的诗歌共 305 篇,包括“风 ”“雅 ”“颂 ”三部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 611题。关 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
3、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6.统领全诗的句子是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 7.诗中抒发“求之不得”的忧思的句子是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 8.诗中被后人常引用的名句是: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 9.对下列诗句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A.“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两句运用比喻手法,说明淑女、君子在河滩幽会,营造一种幽静的氛围。B.“参差荇菜,左右流之”两句反复使用,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也反映了古代民歌的特色。C.“悠哉悠哉,辗转反侧”以行动来反映君子的深深思恋,十分生动形象。D.“寤寐逑之”中的“寤”和
4、“寐”分别指醒来和睡着,可见君子思恋之苦。10.结合你平常所学,谈谈你对文中“君子”“淑女”的理解。参考答案 “君子”指品行端正有修养的人。“淑女”指美丽善良纯洁的女子。 11.这首诗表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怎样的思想感情?参考答案 表达了古代劳动人民对爱情(对美满生活,对幸福生活)的追求。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 1214题。蒹 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12.诗歌中运用了景
5、物描写,这些景物描写向我们展示了萧瑟、凄清(或冷寂、萧索、凄凉)的晚秋 的画面。 13.对这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 )A.全诗分为三章,每章前两句以凄清冷漠的景致起兴,形成一种沉郁悲凉的氛围,同时又暗寓了时间的推移。后六句描写访求“伊人”而未得的迷惘之情。B.“在水一方”“宛在水中央”“宛在水中沚”是说伊人所在的地方有流水环境,仿佛置身于州岛上,可望而不可及。C.“伊人”是诗人访求的对象,是美的化身,在诗人矢志不渝的追求中,犹如强烈地感受到了那“在水一方”的倩影。D.这首诗描写了“伊人”生活的环境和诗人在不同时间不懈地寻找“伊人”的过程,因此,从诗的内容看,它应是一首叙事诗。14.重章叠唱
6、是诗经典型的艺术特色,请简要分析这首诗重章叠唱的表达效果。参考答案 全诗三章,采用重章叠唱的形式,一唱三叹,节奏鲜明,旋律优美,而且还显示了主人公情感的逐层加深,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15. 导学号 08704084(2017甘肃定西期末 )对下列诗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A.蒹葭是诗经中表现“朦胧美”的名篇。可能是写一个男子倾心于一个女性,这首诗和关雎都可以看作爱情诗,但是无论从风格上还是从表现手法上都没有很大的差别。B.蒹葭中没有明确的故事,第一章写到主人公隔水相望,苦苦追寻,伊人仿佛就在不远处的水中陆地上,若即若离。第二章、第三章突出追寻之路的艰险与漫长,渲染主人公感情的绵长持久,与关
7、雎相比,蒹葭的情感韵味更浓郁。C.在艺术手法上,蒹葭比关雎“兴”的特点更加突出。“蒹葭”“水”和“伊人”的形象交相辉映,浑然一体,用作起兴的事物与所要描绘的对象形成一个完整的艺术世界。D.蒹葭这首诗,动静结合,描摹传神,诗中景物如蒹葭、霜露、秋水、小道、湄、涘等,都是静态写照,而歌者忽上忽下地寻求伊人,伊人忽隐忽现,欲即转离,这又都是动态的描摹,如此动静结合,使这幅画给人留下了更加生动、鲜明的印象。16. 导学号 08704085(2017甘肃兰州中考改编 )综合性学习。近期,一档旨在“用书信打开历史”的读信节目见字如面,刷爆了朋友圈。某校开展“书信与阅读”系列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任务。【材料
8、一】不久前,综艺节目见字如面悄然走红,这档以明星诚信为主要形式的阅读推广节目,从开播到第一季播出结束,几乎一直保持着“零差评”的惊人成绩,在豆瓣上最初评分高达 9.8分,并连续三周登上豆瓣综艺榜榜首。截至目前为止,全网点击量超过 2亿,而受众当中, 。 【材料二】见字如面受众调查【材料三】书信作为私人内心话语的承载,一笔一画、一字一符,无不灌注着写信人的真情。每一封书信都是一个历史节点,封存着一个鲜活的时代场景。看见这些文字,就如同看见写信者本人一样,即使相距几十年、几百年、甚至几千年,虽然有距离,但通过对文化的解读,朗读书信的内容,也能让这些离我们遥远的文化碎片粘连起来,为当世人学习并传承。
9、(1)借助【材料二】,在【材料一】的横线处填写一句话,总结节目受众情况。(2)有媒体评价:“见字如面让人们重新认识到了阅读的力量”。根据你的阅读经验,谈谈你对“阅读的力量”的理解。参考答案 (1)30岁及以下的年轻人占 75%。(或 24至 29岁占多数,30 岁及以上的占少数)(2)示例读书给我成长的力量。童年中外祖母讲给阿廖沙怜悯穷人和弱者、歌颂正义和光明的故事,让我同阿廖沙一样,获得了以宽大的胸怀,坚强应对生活磨难的力量。 单元专项训练 图文转换、仿写、综合性学习一、图文转换2014年 9月 16日,山东省第二十三届运动会在济宁市举行。承办省运会,是全市人民共同的期盼和夙愿。右图是省运会
10、会徽,会徽图形是由“荷花”变形为“三位手拉手奔向前的运动员”,“荷花”为“济宁市市花”,体现了济宁的特色。请你仔细观察,说说“荷花”的象征及寓意。参考答案 “荷花”象征清香、美丽、美好;寓指此次运动会各项目之精彩及山东体育事业美好的明天。 二、仿写1.美,到处存在着,重要的是要有发现的眼睛。请仿照例句,发挥想象,另写一个句子,表达你对美的感受。例句 1老师说:“书声琅琅、专注凝神的课堂就是美,一种渴求知识的美。”例句 2旅游者说:“鸟语花香、清风吹拂的西湖就是美,一种自然的美。”答案示例 农民说:“麦浪滚滚,硕果累累的秋天就是美,一种丰裕富饶的美。”游客说:“鸟语花香,绿树成荫的黔南第一山就是
11、美,一种自然的美。” 2.小草,从乱石堆的缝隙里,站成蓬勃的绿洲。答案示例 青松,在寒风的抽打中,站成伟岸的雄姿。梅花,在风雪的洗礼下,站成坚贞的傲骨。 3.根据语境,仿照画线句,将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如果是小草,就不要羡慕大树的伟岸参天,你依然可以在花丛中透出凉意 ;如果是麻雀,就不要羡慕雄鹰的搏击飞翔,你依然可以在枝丫间寻找快乐;如果是小溪,就不要羡慕大海的惊涛拍岸,你依然可以在山涧自由流淌。生而为人,就不要羡慕别人的天赐良机,走自己的路,给自己一方天空。4. 导学号 08704086参照下面的示例,为“ 诗意的情趣”创设两种恰当的情境,分别写在下面的横线上。要求:形象具体,句子形式不限。
12、示例:诗意的情趣就是,牵着手赤着脚漫步海边,听涛声,数远帆诗意的情趣就是,骤然间的阵雨袭来,路人四散奔逃,你却悠然为我撑起一把伞 ; 诗意的情趣就是,见我鞋带松了,你半跪在地为我系鞋带 。 5.为了配合写景散文单元的学习,班级板报组出了一期板报,其中有一段导语没有写完,请你根据已经写好的部分将这段话补充完整。四季的语言丰富多彩:从春风中,我们读出了希望;从夏花中,我们读出了绚烂;从秋叶中 ,我们读出了奉献 ;从冬雪中 ,我们读出了纯洁 。 6.请仿照下文中横线前后的句式,将句子补写完整。汉字是华夏民族的文化瑰宝。汉字书法具有其他语言文字无可比拟的美感,或古朴或拙趣,或厚重或飘逸,或平正或险绝。
13、汉隶的笔画如鸟儿张开的翅膀,魏碑的方笔似古木舒展的身姿,行草的线条像飞天舞动的飘带(或:仙女飘飞的衣带) ,楷书的结构如君子端庄的举止。 三、综合性学习想象你将在学校的“谈读书”主题活动上发言,请参考下列材料,结合自己的认识,写发言稿。要求:(1)自选一个角度;(2)运用举例论证或道理论证的方法;(3)不超过 150字。材料一 据统计,2013 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 4.77本,韩国为 11本,以色列为 64本。2014 年我国成年国民对个人阅读数量进行评价,2.0%的国民认为自己的阅读数量很多,44.1%的国民认为自己的阅读数量很少或比较少。材料二 经典是指“传统的、具有权威
14、性的著作”。读经典,更多的是一种精神和心理需要。列夫托尔斯泰说:“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周国平说,读经典就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去体会人的伟大可以达到何种高度。材料三 古代教育家董遇善于利用“三余”时间来读书,他说:“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答案示例 (1)据统计,我国成年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仅为 4.77本,必须承认,我们与韩国每年的11本、以色列每年的 64本相比,确有不小的差距。可能受数字媒介迅猛发展的影响,大多数人的阅读转移为快餐式的电子读物,很少阅读有深度的经典内容,我们呼吁广大国民多读经典图书,提高阅读质量。(2)据统计,我国成年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仅为 4.77本。中国人为什么“不读书”?很多人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是“没时间”。但是一个人再忙,一天 24小时总能有空闲时间,哪怕不是连续的,至少也是可以累计的。如果利用好“三余”时间,即“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来读书,相信就不会有那么多所谓“没时间”的困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