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中药新药药学部分研究知识—超全面.docx

上传人:拉拉链 文档编号:16568756 上传时间:2023-01-29 格式:DOCX 页数:45 大小:105.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药新药药学部分研究知识—超全面.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中药新药药学部分研究知识—超全面.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中药新药药学部分研究知识—超全面.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亲,该文档总共4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中药新药药效学研究指南 1、中药新药一般药理学研究22、中药新药药效学研究基本要求23、治疗胸痹心痛证中药的药效学研究44、治疗高血压中药的药效学研究55、治疗外感热证中药的药效学研究66、治疗慢性咽炎中药的药效学研究77、治疗慢性支气管炎中药的药效学研究88、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中药的药效学研究99、治疗寒湿困脾、湿热蕴脾证中药的药效学研究1010、治疗泄泻中药的药效学研究1011、治疗胃脘痛中药的药效学研究1112、治疗消化性溃疡中药的药效学研究1213、治疗吐血、黑便中药的药效学研究1314、治疗胆囊炎、胆石症中药的药效学研究1415、补肾壮阳中药的药效学研究1516、治疗痛经中药的药效

2、学研究1517、治疗女性生殖系统炎症中药的药效学研究1618、治疗水肿证(急性肾炎)中药的药效学研究1719、治疗急性肾功能衰竭中药的药效学研究1720、治疗外科疮疡中药的药效学研究1821、治疗腰腿痛中药的药效学研究1922、治疗痹证中药的药效学研究2023、治疗血虚证中药的药效学研究2124、抗疟中药的药效学研究2225、治疗恶性肿瘤中药的药效学研究2226、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中药的药效学研究2427、治疗厥脱证中药的药效学研究2528、治疗中风中药的药效学研究2629、治疗风温肺热证中药的药效学研究2830、治疗支气管哮喘中药的药效学研究2931、治疗脾虚证中药的药效学研究2932、治疗

3、肝郁脾虚证中药的药效学研究3033、治疗肝胃不和证中药的药效学研究3134、治疗胃热证、胃阴虚证中药的药效学研究3135、治疗痞满证中药的药效学研究3236、治疗肝炎中药的药效学研究3237、治疗消渴证(糖尿病)中药的药效学研究3338、安胎保婴中药的药效学研究3439、调经中药的药效学研究3540、治疗淋证(泌尿系感染)中药的药效学研究3641、治疗慢性肾炎中药的药效学研究3742、治疗尿路结石中药的药效学研究3843、治疗无菌性股骨头坏死及骨质疏松症中药的药效学研究3844、治疗骨折中药的药效学研究3945、治疗红斑性狼疮中药的药效学研究4046、治疗流行性出血热中药的药效学研究4147、

4、治疗痨证(肺结核病)中药的药效学研究4248、延年益寿中药的药效学研究4249、治疗痔疮中药的药效学研究431、中药新药一般药理学研究中药新药一般药理研究是指新药主要药效作用以外的广泛药理作用的研究。 一、动物 常用小鼠、大鼠、猫、狗等,性别不限,但在观察循环和呼吸系统时一般不宜用小鼠和兔。尽量采用清醒动物,也可以在麻醉动物上进行。 二、观察指标 ()精神神经系统 1直接观察给药后动物一般行为表现、姿势、步态,有无流诞、肌颤及瞳孔变化。对用药后动物的行为活动进行定性定量评价,以示有无兴奋或抑制作用。 2如出现明显的兴奋或抑制现象,应根据不同药物,采用不同实验方法测定其对小鼠或大鼠自发活动的影响

5、。 (二)心血管系统 1测定并记录给药前后血压、心率,观察心电图的P、QRS、ST、T波,心率及心律的变化。 2在有效治疗剂量,出现明显的血压或心电图的改变时,应进行相应整体或离体分析性实验,例如血流动力学,离体心脏等,以确定心血管系统的变化对主要治疗作用的影响。 (三)呼吸系统 1观察给药前后呼吸频率及深度的变化。 2在有效治疗剂量出现明显的呼吸兴奋或抑制时,应进行相应整体或离体分析性试验,例如呼吸中枢抑制的实验法,肺溢流法,膈肌膈神经等实验方法,初步分析对呼吸系统的影响。 (四)其他系统 根据不同药物的药理作用特点,可再适当观察其他系统的指标(具体要求见各病证药物的研究),创新药应尽最多观

6、察一些指标。 三、药物 (一)给药方法应采用拟推荐临床应用的给药途径,如确有困难可采用其他给药途径,但应说明困难的原因和选用其他给药途径的理由。 (二)所试药物应选择产生主要药效作用的23个剂量,其中低剂量应参照在这种动物上产生主要药效的半数有效量(ED50)可一次或多次给药。 (三)除受试药物选择23个剂量组外,还应设相应的溶剂对照组。 2、中药新药药效学研究基本要求中药新药的药效学研究,应遵循中医药理论,运用现代科学方法,制定具有中医药特点的试验计划,根据新药的功用主治,选用或建立与中医证或病相符或相近似的动物模型和试验方法,对新药的有效性做出科学的评价。 一、基本要求 (一)试验主要负责

7、人应具有医药卫生专业大专以上水平及资历,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与技术操作能力。确保试验设计合理,结果判断准确,总结资料可靠。申报材料应有课题负责人签字及单位签章。 (二)实验室条件、仪器设备、各种试剂及组织管理均应符合规范化要求。 (三)实验动物应符合国家规定的等级动物要求,必要时可选用特定年龄,性别的动物或特殊模型动物。 (四)试验记录应详细准确,试验中出现的新问题或特殊现象均应详细写明情况。 (五)试验结果应经统计学处理,并以表格列出统计结果。 二、主要药效研究 ()试验方法的选择 1试验设计应考虑中医药特点,根据新药的主治(病或证),参考其功能,选择两种或多种试验方法,进行主要药效研究。同样

8、的病,辩证分型可有不同;或同样的证,涉及的病种亦可不同,主要药效学试验的指标也不尽相同或同中有异,在试验设计时,应根据具体情况,合理选择。 2由于中药常具有多方面的药效或通过多种途径发挥作用等特点,应选择适当方法证实其药效。有时药效不够明显或仅见作用趋势,统计学处理无显著差异或量效关系不明显,也应如实上报结果作为参考。 3动物模型应首选符合中医病或证的模型,目前尚有困难的,可选用与其相近似的动物模型和方法进行试验,以整体动物体内试验为主,必要时配合体外试验,从不同层次证实其药效。 4新药第一、二、三类的主要药效研究,应能充分证实其主要治疗作用,以及较重要的其他治疗作用。其中一、二类新药含杂质较

9、少,可在更高的技术水平上,通过体内、体外多种试验方法,论证新药的药效。第四类可只选用两项(或多项)主要药效试验或提供详细文献资料,第五类新药只做新增病证的主要药效试验。中药材的人工制成品、新的药用部位、以人工方法在体内的制取物及引种药材的药效试验,均应与原药材作对比试验。 (二)观测指标 观测指标应选用特异性强、敏感性高、重现性好,客观、定量或半定量的指标进行观测。对实验方法应作详细叙述。 (三)实验动物 根据各种试验的具体要求,合理选择动物,对其种属、品系、性别、年龄、体重、健康状态、饲养条件及动物来源等,应有详细记录。 (四)受试药物 1应是处方固定,生产工艺及质量基本稳定,并与临床研究用

10、药基本相同的剂型及质量标准。 2在注射给药或离体试验时应注意药物中的杂质、不溶物质、无机离子及酸碱度等因素对试验的干扰。 (五)给药剂量及途径 1各种试验至少应设两个剂量组,剂量选择应合理。其中一个剂量可相当于临床剂量的2一5倍(小鼠可为1015倍),大动物(猴、狗等)或在特殊情况下,可仅设1个剂量组。药效试验剂量不应高于长期毒性试验剂量。 2给药途径一般采用二种,其中一种应与临床相同,如确有困难,也可选用其他给药途径进行试验,并应说明原因。溶解性好的药物,可注射给药(要注意排除非特异性反应)。而粗制剂或溶解性差的药物,可仅用一种给药途径进行试验。 (六)阳性对照药 主要药效研究应设对照组,包

11、括空白对照(正常及模型动物对照组,必要时应设溶媒对照组)及阳性药物对照组。阳性对照药可选用药典收载、部颁标准或正式批准生产的中药或西药,选用的药物应力求与新药的主治相同,功能相似,剂型及给药途径相同者,根据需要可设一个或多个剂量组。 三、一般药理研究 一般药理研究,观察主要药效以外的其他作用,主要观察以下三方面: (一)神经系统:观察给药后的活动情况和行为变化。 (二)心血管系统:观察给药后对心电图及血压等的影响。 (三)呼吸系统:观测给药后对呼吸频率、节律及深度的影响。 四、药代动力学研究 研究新药在体内的吸收、分布及排泄。 中药材中提取的单一化学成分,可参照西药的药代动力学研究方法,测定并

12、计算各项参数。 3、治疗胸痹心痛证中药的药效学研究胸痹心痛多属本虚标实证,本虚者多为心肝脾肾等脏之气虚、阳虚或阴虚证;标实者常见气滞、血瘀、痰浊等证。治疗多以活血化瘀为主,佐以益气温阳,理气通脉等法。由于缺血性心脏病(心绞痛、心肌梗塞)发病机制复杂,涉及问题较多,防治冠心病的途径、方法及药物亦甚复杂。主要药效学研究也需因药而异,应合理选择实验方法、观测指标,科学的评价其药效。 (一)主要药效学研究 1、心肌缺血试验: 可供选择的试验方法如下。 (1)阻断冠状动脉:结扎法、气囊压迫法、血栓或栓塞法、逐渐缩窄法。 (2)药物法:诱发冠状动脉痉挛:垂体后叶素或麦角新硷。增加心肌氧耗:异丙肾上腺素。

13、(3)离体实验:离体心脏灌流:结扎冠状动脉,低氧或无氧灌流。高体心脏、心肌片或培养心肌细胞的缺血样损伤。 (4)再灌注损伤试验:整体试验,离体心脏,心肌片或培养心肌细胞试验。 (5)其他试验 上列各种试验方法中,以阻断大冠状动脉所致之局限性心肌缺血与临床相似,与中医理论瘀血证有一定联系,较为合理、实用,可以定位、定性、定量的观测缺血心肌的动态变化及药物影响,较为准确的评价药效。应作为新药主要药效学的首选试验。 动物选择:首选犬或小型猪,其他如猫、大鼠等亦可选用,不宜用兔。 观测指标:生理指标;心电图、心外膜电图、体表标测心电图等。生化指标:磷酸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乳酸、游离脂肪酸、钾、钙离子

14、、自由基等。形态学指标:大体标本及镜下或电子显微镜下的定量组织学观察,例如硝基四氮唑兰或双重染色显示梗塞区及缺血区等。一、二及三类新药观测指标至少应选用两类指标、综合判断药效,较为可靠。 试验选择:各类新药均应做一项阻断冠状动脉的心肌缺血试验。一类及二类新药另加一项其他试验。药物及给药途径:应与临床一致,本类试验消化道给药可作出阳性结果。凡须注射给药者,药物应符合要求,避免粗制剂注射后引起非特异性反应而干扰试验结果。 用犬或小型猪作试验,每组510只,应设空白对照,阳性药对照及新药大小剂量组,至少四组。其他动物应酌情增加动物数及组数。 2、心脏功能及血流动力学试验 胸痹心痛者,其心脏功能及血流

15、动力学常发生病理性改变,而治疗药物也常产生多方面影响,因此,本类新药之主要药效学研究应包括本项试验。 试验可用犬、小型猪、猫或大鼠,不宜用免。观测指标应包括冠脉流量,心输出量、左室作功、左室内压、左室舒张末期压、左室内压最大变化速率、动脉血压、外周阻力等,进行连续动态观测。试验分组同前,每组35只犬、猪或猫,或10只大鼠、符合注射剂要求的新药,宜用静脉给药,粗制剂静脉给药常因非特异性反应而干扰结果,应改进制剂或改用其他给药途径,灌胃给药作不出结果者,可改用十二指肠给药、腹腔、皮下或肌肉注射。 一二类新药应做本项试验。三类新药因药物制剂及给药途径问题,无法进行本项试验者,可用其他试验间接说明其药

16、效。 3、心肌耗氧量试验 心肌代谢、特别是氧的供需矛盾,是冠心病的重要病理生理变化,而多数中药常通过降低心肌耗氧量、改善心肌代谢而达到治疗目的。因此,新药对心肌耗氧量的影响,应列为必做项目。可供选择的试验方法如下 (1)直接测定:心肌耗氧量测定,心肌组织氧分压测定(可多部位、多层次测定),离体心脏、心肌片或心肌细胞耗氧量测定。 (2)间接测定:张力时间指数,心肌耗氧指数,正性肌力作用。 (3)耐缺氧试验:离体心脏或心肺灌流耐缺氧试验,心肌细胞培养耐缺氧试验及其他。 上列方法中,以犬在位心的心肌耗氧量测定较为常用,其他直接测定方法亦可酌情选用。间接方法只可选作辅助试验,作为参考。 一二三类新药应

17、进行本项试验,对药物及给药途径的要求同前项试验,确有困难无法完成本试验者,可选用其他试验间接说明之。 4、其他 由于中药常具有多方面作用,或通过多种途径达到治疗目的,除上述三项基本试验外,可根据新药特点,酌情选作以下试验,从不同方面证实其药效。 (l)冠脉循环试验:如大冠脉血流量,返流量、返流压、心肌区域血流量,冠脉造型、造影,或高体冠状动脉条,心肌营养血流量等试验。 (2)活血化瘀试验:如血小板、血栓、血凝、血液流变学及微循环试验等。 (3)与冠心病有关的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血脂代谢及动脉粥样硬化等试验。 (4)新药对各种离子通道、受体、酶等的影响。 (二)注意事项 1、犬心肌缺

18、血试验、心脏血流动力学及心肌耗氧量试验,为本类新药主要药效学研究的三项基本试验,一二类新药必需做,三五类新药也应尽量做,粗制剂确有困难者可免作心脏血流动力学试验。四类新药应作心肌缺血试验,并与原剂型对比。 2、新药给药途径应与临床相同,但有些试验消化道给药难于做出结果,可改用其他途径给药,制剂不合要求,干扰结果者,可酌情选作其他试验或免作。 3、为体现中药特点,应适当选作活血化瘀有关试验,并努力探索,建立适合中药特点的药效学研究方法。 4、新药常具有某些特色或优点,除进行上述三项基本试验外,应根据其作用特点,适当选作一些辅助试验加以证实。 4、治疗高血压中药的药效学研究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病、多发

19、病,以肝阳偏亢、阴虚阳亢、阴阳两虚及痰湿雍盛等证型多见,表现为头痛、眩晕、脉弦等,主要药效学包括新药对正常动物及阳亢动物的心血管系统(特别是血压)及有关证候的影响。 (一)主要药效学研究 1、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肾动脉狭窄高血压大鼠或犬,DOCA盐型高血压大鼠等模型动物的急性降压试验或慢性治疗实验。首选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观测指标包括血压、心电图等。 2、辨证分型的药效学研究:根据临床常见之证型,建立相似的动物模型,并选择相应的指标,观察药物的疗效。例如治疗肝阳偏亢型高血压的药物,除观察血压、心电图等指标外,并应观测垂体-肾上腺轴内分泌的变化,如儿茶酚胺、17羟皮质类固醇等;治疗阴虚阳亢

20、型高血压的药物,则应进行交感-受体一环核苷酸系统功能水平的测定,必要时可测血内肾素、血管紧张素、cAMP/cGMP等。 3、心脏血流动力学试验:用麻醉犬、猫或大鼠,观察新药对血流动力学各项指标(特别是血压、心电图等)的影响。 4、其他:重要内脏血管的血流量(心、脑、肾等),离体血管条试验,受体、离子通道及降压机制试验;与头痛,眩晕等症候有关的镇静、利尿及血容量测定等药效试验。 (二)注意事项 1、试验方法的选择:新药第一二类,可在前述1、2、3项试验中选作二项试验,其他试验根据新药特点酌情选作。第三五类新药,在l、2两项试验中选作一项,其他试验酌情选作。第四类新药在1、2两项试验中任选一项,并

21、与原剂型进行对比试验。 2、给药途径应与临床一致,口服药物应灌胃给药。中药粗制剂注射给药常因含有较多杂质、无机离子、助溶剂,或因酸碱度问题而引起非特异性降压反应,影响试验结果。在进行血流动力学等试验可采用十二指肠给药,若必须注射给药时,受试药应基本符合注射剂要求,并以溶媒(助溶剂等)作对照。宜采用皮下,肌肉注射给药。并注意干扰因素的影响。 3、大鼠尾动脉间接测压法可在无创伤条件下多次测压,但需注意室温。要注明加温的温度和时间,因这些因素会对血压产生较大影响。 4、操作要温和。粗暴的操作会影响体内儿茶酚胺的水平并出现其他应激反应,影响实验结果。 5、治疗外感热证中药的药效学研究外感发热,系由六淫

22、之邪侵袭肌表,邪正相争,营卫失和,阳盛于外所引起的症候,初起多属表证,常可分为风寒外感、风热外感。西医的感冒、流行性感冒等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多属本质范畴。治宜根据不同证候,祛邪、清热、散寒固表治疗外感热证的中药,应能驱逐病邪,解除表证。 (一)主要药效学研究 1、祛邪作用 (1)抗病毒作用 风为六淫之首,上感一般由呼吸道病毒所引起,应选择与上呼吸道感染有关的病毒(如鼻病毒、流感病毒或副流感病毒等),在动物体内或鸡胚或组织培养中,观察药物的抗病毒作用。 动物体内实验性治疗(见治疗风温肺热病中药的主要药效学研究)。 体外抗病毒试验(见治疗风温肺热病中药的主要药效学研究)。 (2)抗细菌作用 上呼吸道

23、在病毒感染后,时有继发细菌感染,出现风热型吐痰黄稠、咽部红肿等症状,应选择与上呼吸道继发感染有关的细菌(如金葡菌、肺炎球菌、链球菌或流感杆菌等)在动物体内或体外,观察药物的抗菌作用。 动物体内实验性治疗(见治疗风温肺热病中药的主要药效学研究)。 体外抗菌试验(见治疗风温肺热病中药的主要药效学研究)。 2、清热作用 (l)对菌苗或酵母等所致发热家兔或大鼠的退热作用。 (2)对其他致热原所致发热动物的退热作用。 3、发汗作用 以足跖评点法或汗液收集法、目测分级法或着色法,在感染动物或正常动物(大鼠、小鼠)上,观察所试药物对汗腺分泌的促进作用。 4、抗炎作用 在动物中,选择炎症过程的渗出或毛细血管通

24、透性为指标,观察药物的抗炎作用。 (1)对致炎剂所致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的抑制作用。 (2)对致炎剂所致肿胀的抑制作用。 5、固表作用 (l)增强免疫作用 在感染动物或正常动物中,选择适当指标(如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吞噬功能、细胞免疫、T、B淋巴细胞计数、体液免疫或lgA等抗体效价测定等),观察药物增强免疫的作用。 (2)抗过敏作用 选择适当指标(如动物被动皮肤过敏试验、抗过敏介质试验或肥大细胞试验等),观察药物的抗过敏作用。 (二)注意事项 1、第一、二类新药可作祛邪作用和在清热、发汗、抗炎、固表作用等项中另选三项,每项中,选做一种指标;三类、五类新药可在上述五项作用中选作三项;四类新药可根据主要

25、适应症,选择二项,同原剂型做对比试验。指标的选择,应体现所试新药理法方药的特点。 2、选做体外试验时,应考虑所试药物在体内转运和发挥疗效的情况是否同体外试验的情况相吻合。以及血中可能达到的药物浓度。如属粗制剂口服途径给药,则不宜将原药物以纸片法直接与细菌相接触或将药液直接与病毒培育后进行体外试验。 3、鉴于治疗外感发热的药物较多,阳性对照药应选用药典收载、或已正式批准生产的同类中药或西药,同所试新药进行比较。 6、治疗慢性咽炎中药的药效学研究慢性咽炎属喉痹范畴,是咽部常见病又是难治愈的慢性病,病程在三个月以上,常因受凉、感冒、疲劳等原因导致症状加重。辨证多见阴虚、气虚或痰热,时兼有风、热、痰、

26、饮等,以清热解毒,养阴清肺、生津润燥、理气化痰等法为治。 (一)主要药效学研究 1、清热解毒作用 (1)抗炎:以细胞增殖的亚急性、慢性炎症过程为主要试验指标,观察药物的作用。 抑制肉芽肿形成试验:一般以棉球、纸片、塑料环、巴豆油或琼脂等埋入动物(常为大鼠)皮下,引起与炎症后期病理改变相似的肉芽增生,通过测定肉芽肿重量观察药物对亚急性、慢性炎症的影响。 大鼠棉球植入法:以灭菌棉球植入大鼠腹股构或腋窝皮下,术后给予所试药物,通过一周后观察受试药物对肉芽肿形成的影响。 大鼠巴豆油气囊法:给大鼠背部皮下注入空气,形成气囊,继向囊内注入巴豆油诱发炎症。根据新药的作用特点,于致炎前或后开始给予所试药物,连

27、续一周,观察所试药物对囊内渗出液量,囊壁重量的影响。 琼脂皮下注射法:于大鼠背部皮下注射琼脂溶液致炎,致炎后十五天剥离肉芽肿琼脂块,观察所试药物对慢性肉芽肿块重量的影响。 抑制炎性渗出、肿胀的影响(参见治疗急性烟炎中药的主要药效学研究) (2)抑菌:选择慢性咽炎中常见的病苗,以体外试验或动物体内试验性治疗法,试验药物的抑菌作用(参见治疗急性咽炎中药的主要药效学研究)。 2、扶正固本作用 针对淋巴组织增生等病理改变,酌情选做抑制过敏、调节免疫功能的试验,如对大鼠同种被动皮肤过敏反应等。 3、生津润燥作用 (1)促进唾液分泌;选用狗或其它动物,采用唾液收集法等,观察新药对唾液分泌的影响。 (2)可

28、以呼吸道的促分泌试验借以说明生津润燥作用观察所试药物是否能增加痰液量,可选用小鼠酚红实验法。 4、理气化痰作用 可以通过物理或化学手段测定痰、呼吸道粘液或相应的粘液物质的稠度降低试验,或通过促纤维蛋白溶解试验等,借以说明化痰和清除咽后壁粘稠分泌物的作用如痰液的粘度测定,痰液唾液酸的含量测定,优球蛋白溶解试验等。 (二)注意事项 1、本文所列的主要药效学研究,均为非特异性指标,除以抑制肉芽肿形成的抗炎症作用为重点外,还应适当辅以其他药效作用研究,综合评价。临床多见的阴虚型、气虚型或痰热型等辩证分型,视新药的功能主治,可针对中医证型选择适当的辅助指标,例如:阴虚型宜侧重在润燥化痰,气虚型侧重扶正固

29、本,痰热型则侧重于抑菌、抗病毒、抗炎解热等试验。近来,有人试用烟雾反复刺激,在动物中复制慢性咽炎模型,用以观察药物的防治作用,尤佳。 2、一、二类新药可做清热解毒作用、扶正固本作用以及选择生津润燥、理气化痰中的1项指标;三、五类新药可做清热解毒作用以及根据新药的功能主治在其他作用中选择1项指标;四类新药可根据原剂型的药效特点,选做2项指标,并同原剂型进行比较。7、治疗慢性支气管炎中药的药效学研究慢性支气管炎为临床常见疾患,常伴有喘息、肺气肿、甚至肺心病,可分为虚寒、肺燥、痰湿、痰热等证,临床表现以咳痰喘为主,主要药效学研究应包括扶正祛邪两方面。 (一)主要药效学研究 1、止咳化痰: (1)止咳

30、、化痰、平喘试验:咳痰喘为慢性支气管炎的三大症状,至少应各进行1项试验,首选整体试验。 (2)慢性支气管炎试验:可选用适当方法建立慢性支气管炎的动物模型(如二氧化硫或烟熏法等),进行多指标观察(形态、功能、生化等)。 2、扶正固本 (l)免疫试验:新药如通过调节免疫功能而达到扶正固本,应选择细胞及体液免疫各12项试验,必要时应作较系统的研究。 (2)应激试验:观察新药能否提高机体的应激能力,如耐缺氧、耐疲劳、耐寒等试验。中国医药资讯网 WWW.YY2000.COM 3、清肺祛邪 (1)抑菌抗病毒试验:应选择常见呼吸道致病菌(至少5种)进行抑菌试验、必要时可进行支原体、病毒等病原体的抑制试验。

31、(2)抗炎试验:应选择急性及慢性增殖性炎症(如棉球或琼脂肉芽种)模型,进行各1项试验。 4、其他 慢性支气管炎病情复杂,治疗药物多样化,常具有多方面药效,应根据新药的功能主治,必要时可增作干扰素、抗过敏、微循环及血液流变学等试验。 (二)注意事项 1、本类新药若以治标为主,控制急性发作者,药效学研究应以祛邪为重点;新药若以治本为主,巩固疗效,根治为目的者,药效学研究应以扶正固本为主。不同药物应根据功能主治,区别对待,或两方面兼顾,或有所侧重,不宜强求一致。 2、新药的一、二类,可按上述原则,根据其主治和功能,采用体内、体外多种试验证实新药的药效;三及五类可选作扶正祛邪两方面各2项试验;4类新药

32、在扶正祛邪两方面选1项试验。 8、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中药的药效学研究肺心病多为虚证或虚中挟实之证,与肺肾气虚,疾浊闭窍、痰热伤络,甚至元阳欲脱等证有关,常继发于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其他胸肺疾患或肺血管病变,形成肺动脉高压、右心室肥大或右心功能不全。主要药效学研究至少应包括心肺两方面。 (一)主要药效学研究 1、心脏方面:心功能、血流动力学及心肌耗氧量等试验,可参照胸痹心痛及厥脱证药效学研究。适当选作23项试验。 2、肺脏方面:可参照治疗慢性支气管炎中药的药效学研究,适当选作23项试验以了解新药对肺部原发疾患的影响。 3、肺心病有关试验:可供选择的试验如下: (1)肺心病试验 兔耳静脉注入1

33、氧化铁或2野百合碱或气管狭窄法,均可形成肺心病。 犬静脉注入野百合碱或主动脉与肺动脉吻合术,亦可形成犬的肺心病。 (2)肺动脉高压试验 犬或兔静脉注入凝血块、羊水、三氧化铁、微小玻璃球、收缩血管药(5-羟色胺)或空气,均可形成肺动脉高压症,进而形成肺心病。 慢性缺氧、或吸入低氧气体加去甲肾上腺素等方法亦可形成慢性或急性肺动脉高压。 (3)肺气肿试验 动物气管内注入木瓜蛋白酶、菠萝蛋白酶或胰蛋白酶等,可诱发肺气肿,增加肺循环阻力,肺动脉高压,进而形成肺心病。 (4)肺水肿试验 大鼠或小鼠静脉注入肾上腺素或大量生理盐水,气管内注入50葡萄糖或博莱霉素,或吸入氧化氮、均可形成肺水肿,增加肺循环阻力及

34、肺动脉压,进而诱发肺心病。 肺局部照射钴60亦可形成肺水肿。 (二)注意事项 1、肺心病治疗包括心肺两方面,不同药物可有不同侧重。因此,主要药效学研究应根据新药的功用、主治及特点,有针对性的合理选择试验,以证实新药的主要治疗作用及辅助治疗作用。 2、若新药侧重治疗肺心病急性发作者,药效学研究应重点观察新药的急救作用,特别是对心肺功能及急性感染的影响;若新药侧重治疗肺心病缓解期,研究重点应侧重在扶正固本方面,观察新药对心肺功能的影响。 3、各项试验应选用特异性、敏感性及重复性较好的观测指标,包括生理(心电图、心血管功能、肺功能等)、清理及生化等方面。 4、新药一二三类,至少应选作肺心病及心、肺方

35、面各1项试验,另选其他有关试验23项。四五类新药可在肺心病及心脏方面各选1项试验,另选其他试验12项。9、治疗寒湿困脾、湿热蕴脾证中药的药效学研究寒湿困脾、湿热蕴脾证均为脾胃病常见证。寒湿困脾,中阳不运,常见有脘痞腹胀、纳呆、苔腻、大使溏稀或肌肉疼痛等多以运脾除湿法治之。湿热蕴脾,湿热皤踞中焦,常有身热、自汗、头昏、头痛、脘痞、腹胀及大便溏稀等,多以清热除湿为主,辛开芳化为辅,兼而治之。 (一)主要药效学研究 1、胃、肠功能试验 (1)胃运动试验法 (2)胃排空试验法 (3)胃液分析试验法 (4)小肠推进运动试验法 (5)在体或离体肠管平滑肌试验法 (6)胃肠平滑肌解痉试验法 2、止泻试验-小

36、鼠湿粪记数法 3、镇痛试验 可应用小鼠或大鼠进行镇痛试验,如扭体法,考察受试药物的镇痛作用。 4其他试验 根据受试药物的组成、作用性质及特点等,需要时可增做食欲、含量、抑菌试验,保肝试验或解热试验,以便从不同角度反映受试药物的药效。 (二)注意事项 一、二类新药的主要药效学试验,可做1的胃、肠功能各两项,从体内、体外试验多方面验证其药效,也可再从24中各选1项;三、五类新药可做1的胃肠功能各1项,24中各1项;四类新药可做1的胃、肠功能各1项,24中任选2项,并与原剂型对比进行试验。 10、治疗泄泻中药的药效学研究泄泻可分为寒湿、湿热、食滞、脾虚等证,临床表现为大便次数增多,溏便、清稀甚至水样

37、便。治疗此证常以健脾渗湿,和胃除湿及消食导滞为主。 (一)主要药效学研究 1、肠功能试验 (1)正常小肠推进运动试验:应用小鼠或大鼠进行肠内容物推进运动试验,观察受试药物对小肠推进运动的影响。 (2)对推进机能亢进的小肠运动试验:应用小鼠(口服或皮下给予新斯的明负荷)造成小肠推进机能亢进,再观察受试药物的抑制作用。必要时可增做大鼠或家兔的离体胃、肠平滑肌解痉试验。 (3)木糖吸收试验:观察受试药物对小肠吸收功能的影响。 2、止泻试验 常用小鼠,以药用蓖麻油、大黄粉或番泻叶等诱发小鼠腹泻,以在一定时间内各组动物排出的湿粪总粒数、重量或同时记录排湿粪动物数等为指标,观察受试药物的止泻作用。 3、抑

38、菌及抗病毒试验(根据受试药物的作用选择,如无抗病毒性腹泻。则可不做抗病毒试验)。 进行体外及体内抑菌或抗病毒试验,重点选择肠道致病菌或致病性病毒,观察受试药物的作用。 4、镇痛解痉试验 腹泻常伴有腹痛,可选小鼠扭体试验观察受试药物的镇痛作用;或作体内、体外肠管解痉试验。 5、脾虚试验 如受试药物治疗脾虚证时,应参照治疗脾虚证中药的药效学研究,用脾虚模型小鼠进行23项健脾益气方面的试验。 6、其他试验 (1)根据受试药物的作用,可适当考虑增做对消化酶(胃蛋白酶、胰酶)的影响及抗炎试验,如选做小鼠毛细血管通透性试验、大鼠足跖肿或肉芽肿以及白细胞游走试验等。 (2)腹泻有时伴有发热,如需要可选做12

39、项解热试验。 (二)注意事项 1、泄泻的病因、病机及辩证分型均较复杂,中医辨证施治,理法方药,多有变化。因此,在进行主要药效学试验时,应依据受试药物的功能主治及作用特点,选择合理的试验方法,达到正确反映药效之目的。如湿热证可重点选择3、4两项试验;食滞证可重点选择5和对消化酶影响的试验;脾胃虚弱证可重点选择1、5两项试验;寒湿证可重点选择2和对植物神经功能的影响试验;肾阳虚证可重点选择肾阳虚模型相关指标的治疗试验等。 2、一、二类新药的主要药效学宜采用多种试验,更全面地验证新药的药效;三、五类新药宜做1中两项,24中各1项;四类新药做1中两项;2、4中各1项,并与原剂型对比进行试验。11、治疗

40、胃脘痛中药的药效学研究胃脘痛是指剑突以下、脐以上发生的经常性疼痛或突发性疼痛的胃脘部疾患。包括现代医学的急、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十二指肠炎,胃粘膜脱垂及胃痉挛等。多由于病邪犯胃、肝气犯胃或脾胃虚弱等引起,应以调理脾胃,行气止痛,清热疏肝为主要治疗原则。 (一)主要药效学研究 1、抗消化性溃疡试验 (1)抗急性胃溃疡试验 应激性胃溃疡动物模型。 幽门结扎型胃溃疡动物模型。 (2)抗慢性胃溃疡试验 醋酸灼烧法造成胃壁损伤动物模型。 热烙法造成胃壁损伤动物模型。 (3)抗药物诱发胃溃疡或胃粘膜损伤试验 皮下注射利血平所致胃溃疡动物模型。 口服乙醇胃粘膜损伤动物模型。 2、镇痛和解痉试验 小鼠扭体试

41、验及平滑肌解痉试验,观察受试药物的止痛作用。 以上试验可参考治疗消化性溃疡中药的药效学研究。 3、胃肠功能试验 (1)胃排空试验 (2)胃液分析试验:进行胃液量和胃液酸度(包括游离酸及总酸度)测定及胃蛋白酶活性测定。 (3)小肠推进运动试验。 4、抗炎试验:可应用胃炎模型,或小鼠耳廓肿胀、大鼠足跖肿胀或棉球肉芽肿试验等,观察受试药物的抗炎作用。 以上试验可参考治疗肝胃不和证中药的药效学研究。 (二)注意事项 1、根据病因、病机及证型的不同,结合受试药物的功能主治和作用特点,选择合理的试验,以达到正确反映药效的目的。 2、一、二类新药的主要药效学试验可做1中(1)、(2)、(3)各1项,2、3、

42、4中各两项;三、五类新药可做1中两项,2、3、4中各1项;四类新药可做1、2、3中各1项,并与原剂型对比进行试验。12、治疗消化性溃疡中药的药效学研究消化性溃疡是临床常见的慢性病,属胃脘痛、嘈杂、吞酸范畴,多由脾胃虚弱,气滞血瘀,致使胃络损伤。故常用益胃健脾、活血化瘀、理气止痛、清泻肝热等法治之。 (一)主要药效学研究 1、抗消化性溃疡试验 (1)急性胃溃疡实验 大鼠或小鼠应激性胃溃疡动物模型,观察受试药物的抗溃疡作用。 大鼠(或小鼠)幽门结扎型胃溃疡动物模型,观察受试药物的抗溃疡作用。 (2)慢性胃溃疡实验 大鼠乙酸烧灼型胃溃疡动物模型,观察受试药物的抗溃疡作用。 大鼠烙伤胃底部的胃壁粘膜面

43、(也可做烙伤胃的浆膜面),制造热烙型胃溃疡动物模型,观察受试药物的抗溃疡作用。 (3)药物诱发胃溃疡或粘膜损伤 大鼠或小鼠,皮下注射利血平的方法,制造利血平型的胃溃疡动物模型,也可用阿斯匹林、消炎痛等药物诱发,观察受试药物的抗溃疡作用。 大鼠口服乙醇、阿斯匹林或消炎痛的方法,制造胃粘膜损伤的动物模型,观察受试药物的抗溃疡作用。 2、生化药理学试验 (1)胃液量和胃液酸度的测定 (2)游离酸及总酸度测定 (3)胃蛋白酶活性测定 (4)胃粘液测定 (5)胃粘膜血流量测定 3、其它 近年发现幽门螺旋杆菌与发病有密切关系,可酌情增作抑菌试验。必要时可做止痛及止血试验,以观察受试药物的止痛、止血作用。

44、(二)注意事项 1、实验性胃溃疡动物模型的制造方法很多,但不同方法引起的溃疡病变、病情和病程则各有特点。因此,应根据受试药物的作用特性,选择相应的动物模型,才能正确反映药物的作用。 2、在制造各种动物模型时,造型结果的成功与否,均直接受动物禁食情况,浸水或热烙温度,乙酸留置时间,诱发溃疡药物的剂量及给药途径等条件的影响,故应严格掌握实验条件进行造型。 3、对要求禁食时间较长的动物,在禁食期间尽可能单笼饲养,应将笼子架起,使动物排使后不再接触粪便,以防止动物由于饥饿而相互吃毛和粪便影响造型结果。 4、一、二类新药的主要药效学试验可做1中(l)、(2)、(3)各1项,2中4项及3中l2项;三、五类

45、新药可做1中(l)、(2)、(3)各1项,2中3项;四类新药可做1中(l)、(2)各1项,并应与原剂型对比进行试验。 13、治疗吐血、黑便中药的药效学研究吐血、黑便(上消化道出血)是临床常见的急症之一,由于多种致病因素的影响,破坏了血行脉中的常态规律。祖国医学认为血动之由,唯火唯气耳,火盛则迫血妄行,从而出现衄血、吐血、咯血、便血等血溢脉外的现象。此外,尚有肝不藏血的失血证,肝火灼胃的吐血,均表现为临床上的吐血、黑便。常以凉血止血、化瘀止血及清热止血等法治之。 (一)主要药效学研究 1、对消化性胃溃疡或胃粘膜损伤动物模型的治疗作用 可参考治疗消化性溃疡中药的药效学研究,从其1及2中各选1种方法

46、进行试验,观察受试药物对模型动物的治疗作用。 2、止血试验 (1)出血时间测定:可用小鼠断尾法,测定出血时间。 (2)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凝血活酶时间测定、纤溶酶活性等试验。 3、对血小板的影响 (l)血小板计数试验:可用大鼠或家兔,测定血小板数。 (2)血小板聚集试验:可用大鼠或家兔,制备富血小板血浆(PRP)及贫血小板血浆(PPP),观察受试药物对血小板聚集的影响。 4、镇痛试验 上消化道出血常伴有胃痛,可选扭体法、平滑肌解痉法等进行试验,观察受试药物的镇痛作用。 (二)注意事项 1、止血、凝血、血小板聚集试验等,受实验室、水浴温度的影响很大,故试验中必须严格控制上述温度,以保证试验条

47、件的齐同,减少实验误差。 2、一、二类新药的主要药效学试验,可做l、2、3、4中各两项;三、五类新药可做1中两项,2、3、4中各1项;四类新药可做1、2、4中各1项,并与原剂型对比进行试验。 14、治疗胆囊炎、胆石症中药的药效学研究急性胆囊炎、胆石症属于黄疸、黄疸暴痛、胁痛等证范畴,一般表现为上腹剧痛,发烧、恶心、呕吐或黄疸等症状,急则治其标,根据病因,病机、病情、辩证施治,以达治疗之目的。 (一)主要药效学研究 1、体外溶石试验 胆石标本的制备:取人的胆固醇或胆色素结石若干块。每类胆石须取同一病例的多发结石,选择大小、形状相似、表面完整者,摄片、分析成分确定类型,经恒重后记其重量。 实验方法:将各胆石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 > 工作总结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