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师招聘考试复习资料-教师招聘中学教育心理学通关试题每日练(2020年03月16日-1644)教师招聘考试复习资料-教师招聘中学教育心理学通关试题每日练(2020年03月16日-1644)1:强迫行为指当事人反复去做他不希望执行的动作,如果不这样想,不这样做,他就会()。单项选择题A、什么事也做不下去B、痛苦不安C、感到惴惴不安D、感到极端焦虑 2:教师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来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这种方法属于()单项选择题A、调查法B、观察法C、实验法D、测验法 3:学校心理辅导主要服务的人群是()单项选择题A、正常学生群体B、特殊学生群体C、有心理问题的学生D、极个别学生 4:以下活动属
2、于问题解决的有()多项选择题A、走楼梯B、研究登山路线C、回忆办公室门号D、慢跑E、走象棋 5:关于遗忘的解释有各种理论研究,其中动机性遗忘理论的提出者是()单项选择题A、桑代克B、弗洛依德C、艾宾浩斯D、阿特金森 6:经典性条件反射的基本规律包括()。多项选择题A、操作性行为B、条件刺激C、获得与消退D、刺激泛化与分化E、无条件刺激 7: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单项选择题A、学生的学习B、教师的教学C、学与教D、教育与环境 8:下列哪一个事件是心理学脱离思辨性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单项选择题A、1879年,德国学者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B、1890年美国学
3、者詹姆斯发表了他的经典著作心理学原理C、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通过一系列精心设计的试验,研究儿童思维发展的规律D、俄国生理学家巴甫洛夫提出条件发射说 9: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是45岁。()判断题对错 10:下面各项中不属于课堂教学环境的是()单项选择题A、教室光线B、教室温度C、学生座位位置D、学生心理定势 11:人们对于某种行为要求的依据或必要性缺乏认识与体验,不知不觉受到群体压力而产生的跟随他人行动的现象称为()。单项选择题A、模仿B、从众C、服从D、感染 12:人际排斥的特征表现为()。多项选择题A、行为对抗B、认知失调C、拉帮结伙D、情感冲突E、孤立 13: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
4、动时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称为()。单项选择题A、品德B、态度C、意向D、个性 14:心理学家安德森认为,心智技能的形成需要三个阶段,即()。多项选择题A、动作的定向阶段B、认知阶段C、出声的外部言语动作阶段D、联结阶段E、自动化阶段 15:维纳将人们活动成败的原因归结为六个因素,其中属于自身内在因素的是()多项选择题A、能力高低B、努力程度C、任务难易D、身心状态E、运气 16:一般来说,不断探索新技能的练习方法能度过练习高原期。()判断题对错 17:一般来说,强度大的、对比鲜明的、突然出现的、变化运动的、新颖的刺激,自己感兴趣的、觉得有价值的刺激更容易引起()单项选择题A、有意
5、注意B、注意转移C、无意注意D、注意分配 18:有些课题包含高度结构性的知识和技能(如数学、物理、化学、语法等),如果教学目标是要求学生尽快掌握这种知识和技能,则宜于采用()单项选择题A、以教师为中心的讲授策略B、师生互动策略C、以学生为中心的发现学习D、合作学习策略 19:经练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智力活动方式是()单项选择题A、技能B、习惯C、操作技能D、心智技能 20:内部学习动机最为核心的成分是好奇心和()单项选择题A、主动性B、积极性C、求知欲D、成就感 21:群体规范是约束群体内成员的行为准则,包括()。多项选择题A、不成文的非正式规范B、口头的规范C、潜意识遵循的规范D、成文的正式
6、规范E、形式上的规范 22:教师职业角色的形成可分为哪几个阶段?()多项选择题A、角色认知B、角色认同C、角色信念的形成D、角色模仿E、角色内化 23: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是教育心理学的()单项选择题A、初创时期B、发展时期C、成熟时期D、完善时期 24:学习策略是通过学习、练习获得的,并且能通过训练获得提高。()判断题对错 25:教师的一般教育效能感出现的趋势是,随教龄增加而()单项选择题A、下降B、上升C、不变D、浮动 26:个体对物体各部分的排列组合的反映的知觉叫做()单项选择题A、形状知觉B、大小知觉C、深度知觉D、立体知觉 27:教师讲解的含糊不清与学生的学习成绩()单项选
7、择题A、正相关B、影响不大C、负相关D、毫无影响 28:在教育史上,赫尔巴特是第一个将心理学作为教育学理论基础的教育家。()判断题对错 29:下列哪种成分不是品德的心理结构?()单项选择题A、道德认知B、道德观念C、道德情感D、道德行为 30:竞争指个体或群体充分实现自身的潜能,力争按优胜标准使自己的成绩超过对手的适度竞争,不但不会影响学生问的人际关系,而且还会()。单项选择题A、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B、养成竞争意识C、导致教师管理公正D、促成团结协作 31:教师威信形成的基本条件不包括()单项选择题A、高尚的道德思想B、良好的道德品质C、师生的平等交往D、高超的教育和教学艺术 32:品德的心理
8、结构包括()多项选择题A、道德规范B、道德认识C、道德情感D、道德意志E、道德行为 33:品德的心理结构包括道德认识、道德行为、道德情感和_。()单项选择题A、道德修养B、道德意志C、道德学习D、道德素质 34:评价使用的测验来源不同可以分为()。多项选择题A、标准化测验B、教师自编测验C、心理测验D、学业成绩测验 35:新教师的课后评价要比专家教师更多地关注课堂中发生的()。单项选择题A、活动B、细节C、经验D、形式 36:中学阶段是理想、动机、兴趣形成与发展的重要时期,是世界观从萌芽到形成的重要阶段,是品德发展和行为选择的重要阶段。()判断题对错 37: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有()多项选
9、择题A、客观性原则B、系统性原则C、整体性原则D、教育性原则E、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38:先学习了牛、羊等动物的相关知识,就将对我们以后学习“哺乳动物”的概念产生很大的影响。这样的学习迁移现象我们将它叫做()单项选择题A、横向迁移B、纵向迁移C、正迁移D、负迁移 39:打篮球属于()。多项选择题A、细微型操作技能B、粗放型操作技能C、徒手型操作技能D、开放型操作技能E、闭合型操作技熊 40:对于学习迁移现象最早的系统解释是()单项选择题A、形式训练说B、共同要素论C、概括化理论D、关系理论 41:人格结构是十分复杂的,它主要包括_组成部分。()多项选择题A、气质B、人格倾向性C、性格D、人格心
10、理特征E、自我调控系统 42:群体规范是约束群体内成员的行为准则,包括成文的正式规范和()。单项选择题A、不成文的非正式规范B、口头的规范C、潜意识遵循的规范D、不成文的被动规范 43:在充实制教学策略中,扩增教材或作业的分量而不增加难度的方法是()单项选择题A、原则充实B、水平充实C、垂直充实D、弹性充实 44:心理学上的“水下击靶”实验所支持的迁移理论是()单项选择题A、形式训练说B、共同要素说C、概括说D、关系转换说 45:皮亚杰认为,11至15岁的儿童认知发展处于()单项选择题A、思维准备阶段B、思维阶段C、感觉运动阶段D、抽象思维阶段 46:在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中,712岁儿童处于
11、()。单项选择题A、形式运算阶段B、前运算阶段C、感知运算阶段D、具体运算阶段 47:维果斯基被称为“俄罗斯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判断题对错 48:教师对学生学习评定由于受学生某些特征之间的相似而给予同样评分的倾向是()单项选择题A、宽大误差B、集中趋势C、逻辑误差D、对比误差 49:与依从相比,认同更深入一层,它不受外界压力控制,行为具有一定的()。单项选择题A、自觉性、主动性和稳定性B、积极性C、适应性和社会性D、内化性和意志性 50:测量主要是一种收集资料数据的过程,是根据某种标准和一定的操作程序,将学生的学习行为与结果确定为一种量值,以表示学生对所测问题了解的多少。()判断题对错
12、查看答案 1:答案D 解析 根据强迫行为的定义,选D。 2:答案B 解析 3:答案A 解析 4:答案B,E 解析 5:答案B 解析 弗洛依德提出了动机遗忘理论。 6:答案C,D 解析 经典性条件反射的基本规律包括获得与消退、刺激泛化与分化。 7:答案C 解析 8:答案A 解析 9:答案错误 解析 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是2岁,45是学习书面语言的关键期。 10:答案D 解析 11:答案B 解析 12:答案A,B,D 解析 人际排斥是交往双方出现关系极不融洽、相互疏远的现象,以认知失调、情感冲突和行为对抗为特征。 13:答案A 解析 14:答案B,D,E 解析 安德森认为心智技能形成经过了认知阶段
13、、联结阶段和自动化阶段三个阶段。 15:答案A,B,D 解析 从内在性维度上看,能力、努力、身心状态是自身内在因素。 16:答案正确 解析 17:答案C 解析 18:答案A 解析 19:答案D 解析 20:答案C 解析 21:答案A,D 解析 【解析】群体规范包括成文的正式规范和不成文的非正式规范。 22:答案A,B,C 解析 23:答案B 解析 24:答案正确 解析 略 25:答案B 解析 26:答案A 解析 27:答案C 解析 教师需要具备良好的言语表达能力,含糊不清与学生成绩有负相关。 28:答案正确 解析 在教育史上,第一个明确提出将心理学作为教育学理论基础的人是德国教育家、哲学家兼心
14、理学家赫尔巴特。 29:答案B 解析 品德包含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等心理成分,这些成分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构成一个完整的品德结构,简称为品德的知、情、意、行结构。(本解析由影骄子2012提供) 30:答案A 解析 31:答案C 解析 32:答案B,C,D,E 解析 33:答案B 解析 34:答案A,B 解析 35:答案B 解析 36:答案正确 解析 略。 37:答案A,B,D,E 解析 38:答案B 解析 39:答案B,D 解析 略。 40:答案A 解析 学习迁移现象早已为人们所知。如我国古人就知道学习可以“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从心理学观点讲,这些都是学习
15、的迁移现象。但是,对于学习迁移现象最早的系统解释,是形式训练说。 41:答案B,D,E 解析 42:答案A 解析 群体规范是约束群体内成员的行为准则,包括成文的正式规范和不成文的非正式规范。 43:答案B 解析 充实制教学策略的方式主要有:水平充实和垂直充实。水平充实的特点是扩增教材或作业的分量而不增加难度,垂直充实的特点是增加难度较深的教材或作业。 44:答案C 解析 45:答案D 解析 46:答案D 解析 皮亚杰将儿童认知发展分为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02岁);前运算阶段(27岁);具体运算阶段(712岁);形式运算阶段(11、12岁以后)。 47:答案错误 解析 乌申斯基被称为“俄罗斯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 48:答案C 解析 49:答案A 解析 50:答案正确 解析 略。 第 11 页 共 1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