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师招聘考试复习资料-教师招聘中学教育心理学通关试题每日练(2020年03月16日-8413)教师招聘考试复习资料-教师招聘中学教育心理学通关试题每日练(2020年03月16日-8413)1:根据我国传统教育心理学,知识学习的心理过程不包括()单项选择题A、知识的识记阶段B、知识的理解阶段C、知识的巩固阶段D、知识的运用阶段 2:奥苏伯尔认为,接受学习是一种机械学习,而发现学习则是一种有意义学习。()判断题对错 3:当事人身不由己地思考他不想考虑的事情,反复去做他不希望执行的动作,这种行为属于()。单项选择题A、人格障碍与人格缺陷B、恐怖症C、强迫症D、焦虑症 4: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
2、论,1218岁阶段的发展任务主要是培养()。单项选择题A、主动性B、自我同一性C、勤奋感D、自主性 5:()是一种调节和控制心智活动的经验,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法则的心智活动方式。单项选择题A、认识技能B、动作技能C、知识迁移D、思维 6:领会超越了单纯的记忆,代表最低水平的()。单项选择题A、信息加工B、学习活动C、复杂记忆D、理解 7:学习者利用原有的概念来理解新概念的定义,从而明确一类事物的共同关键特征,这种概念学习方式叫做()。单项选择题A、概念同化B、概念分析C、概念形成D、观念转变 8:根据认知心理学家的观点,问题解决要经历哪几个阶段()。多项选择题A、发现问题B、表征问题C、理解
3、问题D、提出假设E、检验假设 9:心理学是研究人的()的科学。单项选择题A、心理活动的规律B、行为和心理活动的规律C、生理与心理活动的规律D、行为活动的规律 10:知道如何解剖动物属于陈述性知识。()判断题对错 11:短时记忆中信息主要以()形式存储。单项选择题A、视象代码C、语义代码D、图式 12:书面言语的出现比口头言语要晚得多,其特点包括()多项选择题A、随意性B、具体性C、开展性D、计划性E、抽象性 13:教育心理学思想“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出自于()单项选择题A、大学B、礼记C、学记D、论语 14:睡觉前喝了咖啡、茶或者可乐之类的饮料,常常导致兴奋,出现失眠现象。这种失眠属
4、于()。单项选择题A、假性失眠B、情境性失眠C、失律性失眠D、药物性失眠 15:信息在短时记忆中一般只保持()秒钟。单项选择题A、12B、5120C、6070D、7080 16:学生对自己认知过程进行了解和控制的策略是()单项选择题A、认知策略B、元认知策略C、资源管理策略D、精细加工策略 17:青年初期的年龄阶段指的是()单项选择题A、6、711、12岁B、11、l214、15岁C、14、1517、18岁D、17、l825岁 18: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应以非正常学生为主,对于正常学生没必要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判断题对错 19:程序教学的创始者是()。单项选择题A、斯金纳B、普莱西C、加涅D、
5、布鲁纳 20:从动机的动力来源划分,学习动机可以分为()单项选择题A、外来动机和内在动机B、正确的动机与错误的动机C、间接动机和长远动机D、直接动机和短近动机 21:知识传递的唯一途径是()单项选择题A、直接传递B、间接传递C、循环传递D、辐射传递 22:以下属于实物直观的是()多项选择题A、演示实验B、观察实物C、观察教学电影D、到实地参观访问E、阅读文艺作品 23:提出经典性条件作用论的心理学家是()。单项选择题A、巴甫洛夫B、桑代克C、托尔曼D、斯金纳 24:教育心理学诞生于()。单项选择题A、1903年B、1913年C、1924年D、1934年 25:最重要和最良性的学习动力是()。单
6、项选择题A、学习兴趣和教师的期待B、学习兴趣和远大的理想C、教师的期待和远大的理想D、教师的期待和家长的期待 26:根据学习的定义,下列属于学习的现象是()。单项选择题A、吃了酸的食物流唾液B、暗适应C、蜘蛛织网D、儿童模仿电影中人物的行为 27:以下属于心理学应用领域的有()。多项选择题A、法律与犯罪心理学B、实验与认知心理学C、发展心理学D、教育与学校心理学E、临床与咨询心理学 28:斯金纳认为,应答性行为是由特定刺激所引起的。()判断题对错 29:进行专门训练的关键程序有()。多项选择题A、每天进行回顾B、有意义地呈现新材料C、有效地指导课堂作业D、布置家庭作业E、每周、每月都进行回顾
7、30:与行为主义认为学习起因于外界刺激的反应不同,强调学习的内部机制或内部过程的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学习理论基础是()单项选择题A、认知主义B、理想主义C、建构主义D、人本主义 31:态度改变和品德形成的三阶段是()多项选择题A、认同B、内化C、质疑D、顺从E、理解 32:辅导教师将受辅导学生表达出的思想、观念或流露出的情绪,加以综合整理,用自己的语言再表达出来的会谈技术为()单项选择题A、鼓励B、反映C、澄清D、询问 33:某教师认为,“学生骨头轻,不能给他们好脸色看”。具有这种观点的教师最可能的领导类型是()。单项选择题A、仁慈专断型B、放任自流型C、民主型D、强硬专断型 34:知识是个体通过
8、与环境相互作用后获得的()。单项选择题A、感受与体验B、前人经验C、记忆的内容D、信息及其组织 35:儿童对道德行为的判断主要是依据他人设定的外在标准,称为()。单项选择题A、自律道德B、无道德规则C、他律道德D、依存性道德 36:运动知觉是个体对物体在空间位移、移动速度和人体自身运动状态在人脑中的反映,包括()多项选择题A、真动知觉B、假动知觉C、幻觉D、似动知觉E、错觉 37:布鲁纳提出儿童思维发展的三个阶段是()多项选择题A、动作性的阶段B、印象性的阶段C、思维性的阶段D、象征性的阶段E、前思维阶段 38:成就动机可以区分为力求成功与避免失败两种倾向,力求成功者的成就动机()。单项选择题
9、A、高B、低C、与避免失败者一样D、与学习无关 39:奥苏伯尔提出的解释遗忘原因的理论是()单项选择题A、痕迹衰退说B、干扰说C、同化说D、动机说 40:低创造性者的智商水平可能高,也可能低。()判断题对错 41:指导教学模式与传统的讲授法十分类似,由激发、讲演、练习、反馈和迁移等环节构成。()判断题对错 42:目的是避免单一的演讲式教学和呆板的时间安排,允许学生按自己的速度前进,同时保证对教材的掌握水准属于()单项选择题A、掌握学习B、个别指示教学C、计算机辅助教学D、个人化教学系统 43:在人格特征中,具有核心作用的成分是()。单项选择题A、能力B、气质C、性格D、认知方式 44:把儿童道
10、德发展分为他律道德和自律道德两个阶段的心理学家()。单项选择题A、皮亚杰B、柯尔伯格C、加涅D、班杜拉 45:维果茨基在儿童心理发展观上提出了()。单项选择题A、阶段发展理论B、最近发展区理论C、文化历史发展理论D、人格发展理论 46:围绕某学科内容中的一个课题或单元的教学而设计的学习包是()单项选择题A、录音练习册B、多媒体学习包C、自学课件D、导听教学 47:动作技能形成的阶段是()多项选择题A、认知定向阶段B、掌握局部动作阶段C、初步掌握完整动作阶段D、活动的定向阶段E、动作协调完善化阶段 48:人的学习主要是通过进行的()单项选择题A、视觉B、听觉C、嗅觉D、触觉 49:基于某种特定的
11、标准。来评价学生对与教学密切关联的具体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的评价方式称为_。单项选择题A、常模参照评价B、正式评价C、标准参照评价D、非正式评价 50:构成道德心理成分包括: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多项选择题A、道德观念B、道德标准C、道德情感D、道德意志 查看答案 1:答案A 解析 2:答案错误 解析 系统暂无解析 3:答案C 解析 中学生易产生的心理问题:(1)焦虑症;(2)抑郁症;(3)强迫症:(4)恐怖症;(5)人格障碍与人格缺陷;(6)性偏差;(7)进食障碍;(8)睡眠障碍。其中,强迫症是指病人意识上反复出现不能控制的观念、思想、恐惧、冲动和疑虑。这些心理活动违反病人的意愿,使他们
12、感到恐惧、焦虑和不安,因此不断地对自己进行抵抗;这就是强迫症。 4:答案B 解析 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论:(1)婴儿期(0-15岁):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2)儿童早期(1-5-3岁):自主感对羞耻感与怀疑感;(3)学期前(3-6、7岁)主动感对内疚感;(4)学龄期(6、7-12岁):勤奋感对自卑感;(5)青年期(12-18岁):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6)成年早期(18-30):亲密感对孤独感;(7)成年中期(30-50岁):繁殖感对停滞感;(8)成年晚期(50岁以后):自我调整与绝望期的冲突。 5:答案A 解析 6:答案D 解析 领会属于理解。 7:答案A 解析 8:答案A,C
13、,D,E 解析 表征问题是理解问题阶段中的一个步骤。 9:答案B 解析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的规律。 10:答案错误 解析 11:答案B 解析 略。 12:答案A,C,D 解析 13:答案C 解析 14:答案D 解析 按照失眠的原因,可以把失眠划分为四类:情境性失眠、假性失眠、失律性失眠和药物性失眠,咖啡因、茶或可乐之类造成的失眠称之为药物性失眠。 15:答案B 解析 【解析】短时记忆是感觉记忆和长时记忆的中间阶段,保持时间大约为5秒到2分钟。 16:答案B 解析 17:答案C 解析 系统暂无解析 18:答案错误 解析 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应以正常学生为主。 19:答案B 解析 程序教
14、学始创者是普莱西,但直到斯金纳发起新的程序教学运动而为人知。 20:答案A 解析 B项是从学习动机内容的性质划分的类别,C、D两项是根据动机的远近和起作用的久暂划分的类别。 21:答案B 解析 迄今为止,知识传递的唯一途径仍是间接传递。所谓“间接传递”,就是指知识传递必须借助于一定的媒介物(媒体)进行。 22:答案A,B,D 解析 实物直观是以实际的事物本身作为直观对象而进行的直观活动,包括观察实物、收集标本、到实地参观访问、演示实验等活动。因此,本题选择ABD选项。 23:答案A 解析 【解析】巴甫洛夫提出了经典性条件作用论;桑代克提出了尝试错误说;托尔曼提出了有关学习的认知地图理论;斯金纳
15、提出了操作性条件作用论。 24:答案A 解析 如上题。 25:答案B 解析 任何外界的要求,外在的力量都必须转化为个体内在的需要、学生自身的兴趣,才能成为学习的推动力。另外,远大的理想具有极强的动力作用,因此,学习兴趣和远大的理想是最重要、最良性的学习动力。 26:答案D 解析 学习是人类倾向或才能的一种变化,这种变化要持续一段时间,而且不能把这种变化简单地归之于成长的过程。学习所引起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是相对持久的。就像药物、疲劳、疾病等因素虽然也能引起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但这些变化都是比较短暂的。学习是由反复经验而引起的。学习不是本能活动,而是后天习得的活动,是由经验或实践引起的。因此
16、,本题中的“孩子模仿电影中人物的行为”属于学习的现象。故选择D选项。 27:答案A,D,E 解析 心理学的应用领域包括:临床与咨询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学校心理学、工业与组织心理学、广告心理学、消费心理学、法律与犯罪心理学。实验、认知与发展心理学是心理学的理论领域。 28:答案正确 解析 饥饿可引起觅食反应,食物弓l起唾液的分泌反应,这些反应都是由特定的刺激引起的。 29:答案A,B,C,D,E 解析 【解析】略。 30:答案A 解析 31:答案A,B,D 解析 态度和品德的形成经历顺从、认同与内化三个阶段。(本解析由张恩凯提供) 32:答案B 解析 33:答案D 解析 34:答案D 解析 35
17、:答案C 解析 36:答案A,D 解析 37:答案A,B,D 解析 布鲁纳认为在人类智慧生长期间,经历了三种表征系统的阶段:动作性表征(又称动作再现表象)、映像性表征(又称肖像式再现表象)、符号性表征(又称象征性再现表象)。(资料来源教育心理学)(本解析由张恩凯提供) 38:答案B 解析 阿特金森认为追求成功的动机与成功期望概率成反比。如果个体力求成功,那意味着他的成功期望值比较高,故成就动机低。 39:答案C 解析 40:答案正确 解析 略。 41:答案正确 解析 略。 42:答案D 解析 43:答案C 解析 性格不像气质那样具有天赋性,没有好坏之分,它是后天在社会环境中逐渐形成的,是人的最核心的人格差异。 44:答案A 解析 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的道德发展大致分为两个阶段:在10岁以前,儿童对道德行为的判断主要是依据他人设定的外在标准,称为他律道德;在10岁以后,儿童的判断主要是依据自己认可的内在标准,称为自律道德。道德教育的目标就是使儿童达到自律道德。 45:答案B 解析 【解析】维果茨基提出了最近发展区理论。 46:答案C 解析 47:答案A,B,C,E 解析 48:答案A 解析 49:答案C 解析 50:答案C,D 解析 第 12 页 共 12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