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2009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2009-电气 8电气照明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2009-电气 11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2009-电气9建筑物防雷 2010-03-09 22:14:04| 分类: 电子版规范 | 标签: |字号大中小 订阅 本文引用自二不小心9建筑物防雷1 引用二不小心 的 9建筑物防雷1 特此鸣谢 9建筑物防雷 9.1一般规定 9.1.1建筑物防雷设计应按国家标准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的要求,根据建筑物的重要性、使用性质和发生雷击的可能性及后果,确定建筑物的防雷分类。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应按建筑物电子
2、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B50343的要求,确定雷电防护等级。 9.1.2建筑物防雷设计,应认真根据地质、地貌、气象、环境等条件和雷电活动规律以及被保护物的特点等,因地制宜采取防雷措施,对所采用的防雷装置应作技术经济比较,使其符合建筑形式和其内部存放设备和物质的性质,做到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经济合理以及施工维护方便。 9.1.3在大量使用信息设备的建筑物内,防雷设计应充分考虑接闪功能、分流影响、等电位联结、屏蔽作用、合理布线、接地措施等重要因素。 9.1.4建筑物防雷设计时宜明确建筑物防雷分类和保护措施及相应的防雷做法,使建筑物防雷与建筑 的形式和艺术造型相协调,避免对建筑物外观形象的破坏,影响
3、建筑物美观。 9.1.5装有防雷装置的建筑物,在防雷装置与其它设施和建筑物内人员无法隔离的情况下,应采取等电位联结。 9.1.6在防雷设计时,建筑物应根据其建筑及结构形式与有关专业配合,充分利用建筑物金属结构及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等导体作为防雷装置。 9.2建筑物的防雷分类与防雷措施 9.2.1民用建筑中无第一类防雷建筑物,建筑物应根据其使用性质,发生雷击事故的可能性和后果划分为第二类及第三类防雷建筑物。 9.2.2第二、三类防雷建筑物应采取防直击雷、防侧击雷和防雷电波侵入的措施。 9.2.3第二、三类防雷建筑物的划分及防雷措施见表9.2.3。 9.3接闪器 9.3.1接闪器由下列各形式之一
4、或任意组合而成。 1独立避雷针。 2直接装设在建筑物上的避雷针、避雷带或避雷网。 3屋顶上的永久性金属物及金属屋面。 4混凝土构件内钢筋。 9.3.2除利用混凝土构件内钢筋作接闪器外,接闪器应镀(浸)锌,焊接处应涂防腐漆。在腐蚀性较强的场所,还应适当加大其截面或采取其他防腐措施。 9.3.3按照滚球法计算避雷针的保护范围,接闪器的布置应满足表9.3.3规定。 表9.2.3第二、三类防雷建筑物的划分及防雷措施 类建筑防雷措施 别 物类别 第1高度防直击雷1接闪器宜采用避雷带(网)、避雷针或由其昆合组成。避雷带应装设在超过的措施 建筑物易受雷击部位(屋角、屋脊、女儿墙及屋檐等),并应在整个屋面类
5、上装设不大于10mX10m或12mX8m的网格。 100m防的建2所有避雷针应采用避雷带相互连接,且不少于两处。 雷筑物。 3在屋面接闪器保护范围之内的物体可不装接闪器,但引出屋而的金属建2 国家体应和屋面防雷装置相连。 筑级重4在屋面接闪器保护范丽之外的非金属物体应装设接闪器,并和屋面防物点文 雷装置相连。 物保5当利用金属物体或金属屋面作为接闪器时,金属板应无绝缘被覆层,护建且金属板之间应具有持久的贯通连接,当不需要防金属板雷击穿孔和金筑物。 属板下面无易燃物品时,其厚度不应小于0.5mm;当需要防金属板雷击3国家穿孔时,其厚度不应小于下列数值:钢板4rnm;铜板5mm;铝板7mm。级的注
6、:薄的油漆保护层或0.5mm厚沥青层或1mm厚聚氯乙烯层均不属于会堂、绝缘被役层。 办公6防直击雷的引下线应优先利用建筑物钢筋混凝土中的钢筋或钢结构建筑柱。当利用建筑物钢筋混凝土中的钢筋作为引下线时,其上部(屋顶上)物、档应与接闪器焊接,下部在室外地坪下0.8,1m处焊出一根D12mm或案馆、40mmX4mm镀锌导体,此导体伸向室外距外墙皮的距离宜不小于1m,大型作为防雷引下线的钢筋应符合下列要求:当钢筋直径为16mm及以上时,博展应利用两根钢筋(绑扎或焊接)作为一组引下线;当钢筋直径为10mm及建筑以上时,应利用四根钢筋(绑扎或焊接)作为一组引下线。 物; 7防直击雷装置的引下线的数量和间距
7、应符合以下规定: 特大1)专设引下线时,其根数不应少于两根,间距不应大于18m,每根引下型、大线的冲击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0。 型铁2)当利用建筑物钢筋混凝土中的钢筋或钢结构柱作为防雷装置的引下线路旅时,其根数不做具体规定,间距不应大于18m,但建筑外廓易受雷击的客站;各个角上的柱子的钢筋或钢柱应被利用。每根引下线的冲击接地电阻可国际不作规定。 性的8防直击雷的接地装置要求见9.7节 航空防雷侧击当建筑物高度超过45m时,1建筑物内钢构架和钢筋混凝土的钢筋应相港、通措施 互连接; 讯枢2应利用钢柱或钢筋混凝土柱子内钢筋作为防雷装置引下线。结构圈梁纽;国中的钢筋每三层连成闭合回路,并同防雷装置引下
8、线连接; 宾馆、3应将45m及以上部分外墙上的金属栏杆,金属门窗等较大金属物直接大型或通过预埋件与防雷装置相连; 旅游4建筑物内钢构架、钢筋混凝土中的钢筋及金属管道等的连接措施,建建筑;筑物内钢构架和钢筋混凝土的钢筋应相互连接;应利用钢柱或钢筋混凝国际土柱子内钢筋作为防雷装置引下线。结构圈梁中的钢筋每三层连成闭合港口回路,并同防雷装置引下线连接;当整个建筑物全部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客运或为砖昆结构但有钢筋混凝土组合柱和固梁时,应利用钢筋混凝土结构站。 内的钢筋设置局部等电位联结端子板,并将建筑物内的各种竖向金属管4国家道每三层与局部等电位联结端子板连接一次。并应在顶端和底端将垂直级计金属管道与防
9、雷装置连接 算中防雷电波1为防止雷电波的侵入,进入建筑物的各种线路及金属管道宜采用全线心、国侵入的措埋地引入,并在人户端将电缆的金属外皮、钢导管及金属管道与接地装家级施 置连接。当采用全线埋地电缆确有困难而无法实现时,可采用一段长度通信不小于2,p(m)的铠装电缆或穿钢导管的全塑电缆直接埋地引入,但电枢纽缆埋地长度不应小于15m,其入户端电缆的金属外皮或钢导管应与接地等对网连通。注:P为埋地电缆处的土壤电阻率(?m)。 国民2在电缆与架空线连接处,还应装设避雷器,并与电缆的金属外皮或钢经济导管及绝缘子铁脚、金具连在一起接地,其冲击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0。 有重3年平均雷暴日在30d,a及以下地区
10、的建筑物,可采用低压架空线直接要意引入,但应符合下列要求:1)入户端应装设避雷器,并应与绝缘子铁脚、义且金具连在一起接到防雷接地网上,冲击接地电阻不应大于5。2)入户端装有的三基电杆绝缘子铁脚应接地,靠近建筑物的电杆,其冲击接地电阻不大量应大于10,其余两基电杆不应大于20。 电子4进出建筑物的架空和直接埋地的各种金属管道应在进出建筑物处与防设备雷接地网连接;当不相连时,架空管道应接地,其冲击接地电阻不应大的建于10。 筑物。防止年田 1为防高电位反击,有条件时宜将防雷装置的引下线与建筑物内的金属 5年预电流产生物体或电气线路隔开。 计雷的一向1)当金属物或电气线路与防雷的接地装置之间不相连时
11、,其与引下线之击次电位对电间的距离应按下列表达式确定: 数大气、信息设当Lx0.3Kc(R.+0.1Lx) (9.2.31) 于备的反击当Lx?5Ri时Sa3?0.075Kc(R.i+Lx) (9.2.32) 措施 式中Sa1空气中距离(m); 0.06次的Ri防雷接地网的冲击接地电阻(); 部、省Lx引下线计算点到地面长度(m); 级办Kx分流系数,单根引下线应为1,两根引下线及接闪器不成闭合环公建的多根引下线应为0.66,接闪器成闭合环或网状的多根引下线应为0.44。 筑及2)当金属物或电气线路与防雷的接地装置之间相连或通过过电压保护器其他相连时,其与引下线之间的距离应按下列表达式确定:
12、重要Sa4?0.075KcLx (9.2.33) 或人式中Sa4空气中距离(m); 员密Lx引下线计算点到连接点的长度(m)。 集的2当利用建筑物的钢筋体或钢结构作为引下线,同时建筑物的大部分金公共属物(钢筋、钢结构)与被利用的部分连成整体时,其距离可不受限制。 建筑3当引下线与金属物或线路之间有自然接地或人工接地的钢筋昆凝土构物。 件、金属板、金属网等静电屏蔽物隔开时,其距离可不受限制。 6年预4当引下线与金属物或线路之间有混凝土墙、砖墙隔开时,混凝土墙的计雷击穿强度与空气击穿强度相同,砖墙的击穿强度为空气击穿强度的二分击次之一。如距离不能满足上述要求时,金属物或线路应与引下线直接相连数大或
13、通过过电压保护器相连。 于0.35设有大量电子信息设备的建筑物,其电气、电信竖井内的接地母线应次的与每层楼板钢筋做等电位联结。一般建筑物的电气、电信竖井内的接地住宅、干线应每三层与楼板钢筋做等电位联结 办公其他措施 1当为专设接地网时,接地网应围绕建筑物敷设成一个闭合环路,其冲楼等击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0。当基础采用以硅酸盐为基料的水泥(如矿渣水一般泥、波特兰水泥)和周围土壤的含水量不低于4,以及基础的外表面无防民用腐层或有沥青质的防腐层时,防雷接地网应优先利用建筑物钢筋昆凝土建筑基础内的钢筋作为接地网。但应符合下列要求: 物。 1)每根引下线处的冲击接地电阻不宜大于10; 注:建2)敷设在钢筋
14、混凝土中的单根钢筋或圆钢,其直径不应小于10mm。被筑物利用作为防雷装置的混凝土构件内用于箍筋连接的钢筋,其截面积总和年预不应小于一根直径10mm钢筋的截面积; 计雷3)利用基础内钢筋网作为接地体时,每根引下线在距地面0.5m以下的钢击次筋表面积总和,对第二类防雷建筑物不应少于4.24群(m。),K。为分流数计系数。 算见2防雷接地网宜与其他各种接地网连在一起,其连接点不应少于两处; 附录3在电气接地网与防雷接地网共用或相连的情况下,应符合下列要求: 1)当低压电源用电缆引入时(包括全长电缆或架空线换电缆引入),应在电9.9.1 源引入处的总配电箱装设浪涌保护器; 2)当Y,yn0或D,yn1
15、1接线的配电变压器设在本建筑物内或外时,高压侧采用电缆进线的场合下,宜在变压器高压侧各相装设避雷器,在低压侧各相装没浪涌保护器; 3)在高压侧采用架空进线时,除按有关规定在高压侧装设避雷器外,尚应在低压侧装设浪涌保护器; 4)当采用一段金属铠装电缆或护套电缆穿金属导管埋地进出建筑物时,其长度大于2(m),但不应小于15m。入户端电缆的金属外皮、金属导管应与防雷接地网相连。电缆与架空线连接处应装设避雷器,避雷器、电缆的金属外皮、金属导管和绝缘子铁脚、金具等应连在一起接地,其冲击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0 第1省级防直击雷1接闪器宜采用避雷带(网)、避雷针或由其混合组成。 一重点的措施 2避雷带应装设在
16、屋角、屋脊、女儿墙及屋檐等建筑物易受宙击部位,类文物并在整个屋面上装设不大于20mX20m或24mX16m的网格。 防保护3平屋面的建筑物,当其宽度不大于20m时,可仅沿周边敷设一圈避借雷建筑带。 建物及4任屋研接闪器保护范同之内的物体可不装接闪器,但引出屋嘶的金属筑省级体应和屋面防雷装置相连。 物 档案5在屋面接闪器保护范围以外的非金属物体应装设接闪器,并和屋埘防馆。 雷装嚣相连。 2省级6防直击雷的引下线应优先利用建筑物钢筋混凝土中的钢筋或钢结构大型柱。肖利朋建筑物钢筋混凝土中的钢筋作为引下线时,其上:部(屋顶上)计算应与接闪器焊接,下部在室外地坪下0.8,1m处焊出一根D12mm或中心4
17、0mmX4mm镀锌导体,此导体仲向室外距外墙皮的距离宜不小于1n1.和装作为防雷引下线的钢筋应符合下列要求:当钢筋直径为16mm2及以上有重时,应利用两根钢筋(绑扎或焊接)作为一组引下线;肖钢筋卣径为10mm要电及以下时,应利用四根钢筋(绑扎或焊接)作为一组引下线。 子设7防直击雷装置的引下线的数量和间距应符合以下规定: 备的1)为防雷装置专没引下线时,其引下线数量不应少于两根,间距不应大建筑于25m,每根引下线的冲击接地电阻不宜大于30,但对年预计雷击次物。 数大于或等于0.012次,且.小于或等于0.06次的部、省级办公建筑及其319层他重要或人员密集的公共建筑物则:不宜大于10;2)当利
18、用建筑物钢及以筋混凝土中的钢筋作为防雷装置引下线时,其引下线数键不做具体规定。 上的间距不应大于25m。建筑物外廓易受雷击的几个角上的柱筋宜被利用。住宅每根引下线的州哺接地电阻值可不做规定。 建筑8构筑物的防直出雷装置引下线一般可为根,但其高度超过40m时,和高应在相对对称的位置卜装设两根。当利用建筑物钢筋混凝土一芦的钢筋度超作为引下线时,其上部(屋顶) 过应与接闪器焊接,下部在室外地坪下0,8,1m处焊出一根D12mm或40mmX4mm镀锌导体,此导体伸向室外距外墙皮的距离宜不小于1m,50m的其作为防宙引下线的钢筋臆符合下列要求:当钢筋直径为16mm及以上时,他民应利用两根钢筋(绑扎或焊接
19、)作为一组引下线;当钢筋直径为10mm及用建以上时,应利用四根钢筋(绑扎或焊接)作为一一组引下线。 筑物。 9防直击雷装嚣每根引下线的冲击接地电阻不宜大于30,其接地网宜4年预和电气设备等接地网共用。进出建筑物的各种金属管道及电气设备的接计雷地网,成在进出处与防雷接地网相连。 出次在共用接地网并与埋地金属管道相连的情况下,接地网宦同绕建筑物敷数大设成环彤接地极。当基础采埔以硅酸盐为基料的水泥(如矿渣水泥、波特于或兰水泥)和周围的含水置不低于4,以及基础的外表面无防腐层或有沥青等于质的防腐层时,腹利用丛础和目梁作为环形接地极,但应符合下列要求: 1)每根引下线处的冲击接地电阻不宜大于10; 0.
20、012次,且2)敷设在钢筋混凝土中的单根钢筋或?钢,其直径不直小于10mm。波小于利用作为防雷装置的混凝土构件内用于箍筋连接的钢筋,其截面积总和或等不应小于一根直径10mm钢筋的截面积; 于3)利用基础内钢筋网作为接地体时,每根引下线在距地面0.5m以下的铡筋表晒枳总和,对第三类防雷建筑物不应少于1.89K2c,Kc为分流系数 0.06次的防止侧击1建筑物内钢构架、钢筋混凝土十|的钢筋及金属管道等的连接措施,部、省措施 建筑物内钢构架和钢筋混凝土的钢筋应相互连接;应利用钢柱或钢筋混级办凝土柱子内钢筋作为防雷装嚣引下线。结构圈梁中的钢筋每兰层连成闭公建合回路,并同防雷装置引下线连接;当整个建筑物
21、全部为钢筋混凝土结筑及构,或为砖混结构但有钢筋混凝土组合性和圈梁时,应利用钢筋混凝土其他结构内的钢筋设置局部等电位联结端子板。 重要2应将60m及以上部分外墙,的金属栏杆、金属门窗等较大的金属物直或人接或通过预埋件与防雷装置相连 员街防田电波1对电缆进出线,应在进出端将电缆的金属外皮、铡导管等上j电气设备集的侵入的措接地相连。如架空线转换为电缆,电缆长度小宜小于15m并应在转换处公共施 装设避雷器。避雷器、电缆金属外皮和绝缘了铁脚、金具应连在一起接建筑地,其冲出接地电阻不大于30。 物。 2对低压架窜进出线,应在进出处装设避雷器并与绝缘子铁脚、金具迮5年预在一起接剑电气设备的接地网卜。当多回路
22、进出线时,可仪在母线或总计雷配电箱处装设避雷器或其他形式的浪涌保护器,但绝缘子铁脚、金具仍击次应接到接地网j-。 数大3进出建筑物f1,ja空金属管道,在进出处应就近接到防雷和电气设备于或的接地网或独自接地,其冲击接地电阻不宦大于30 等于防止雷电1防止雷电流流经引下线和接地装置时产生的高电位对附近金属物或线 流产生的路的反击,应符合第二类防雷建筑物的要求,但表达式(9.2.31)、0.06次,一向电位(9.2.32)、(9.2.33)相应改按下列表达式计算: 日.小对电气、信当Lx0.05Kc(Ri+Lx) (9.2.35) 等于反击措施 Sa4?0.05Kx.Lx (9.2.37) 0.3
23、次式中Sa4当金属管道的埋地部分末与防雷接地网连接时,引下线与的住金属物体之间的空气中距离(m); 宅、办Ri防雷接地网的冲击接地电阻(); 公楼Kc一一分流系数; 等一Lx一一引下线计算点到地面长度(m); 般民Sa4空气中距离(m)。 用建2当利用建筑物的钢筋体或钢结构作为引下线,同时建筑物的大部分金筑物。 属物(钢筋、钢结构)与被利片的部分连成整体时,其距离可不受限制。 6建筑3当引下线与金属物或线路之间有自然接地或人工接地的钢筋混凝土构群中件、金属板、金属网等静电屏蔽物隔开时,其距离可不受限制。 最高4电气、电信竖井内的接地母线与楼板钢筋的等电位联结应每三层与楼或位板钢筋做等电位联结
24、于建筑群边缘高度超过20m的建筑物。 7通过凋查确认当地遭受过雷击灾害的类似建筑物;历史上雷害事故严重地区或雷害事故较多地区的较重要建筑物。 8在平均雷暴大于15d,a的地区,高度在15m及以上的烟囱、水塔等孤立的高耸构筑物;红平均雷暴日小于或等于15d,a的地区,高度在20m及以上的烟囱、水塔等孤立的高耸构筑物 表9.3.3接闪器布置 建筑物防雷类别滚球半径 hx(m)避雷网网格尺寸 (m) 第二类防霄建筑 ?10x10或?12x8 45 第三类防雷建筑 ?20x20或?24x16 60 9.3.4不应采用装有放射性物质的接闪器。 9.3.5避雷针宜采用圆钢或焊接钢管制成,其直径不应小于表9
25、.3.5中数值。 表9.3.5避雷针最小规格 避霄针针长 圆钢(mm)钢管 (mm) 1m以下时 12 20 1m,2m时 16 25 烟囱顶上的针 20 40 9.3.6避雷网和避雷带宜采用圆钢或扁钢(一般采用圆钢)其尺寸不应小于表9.3.6数值。 表9.3.6避雷网和避雷带最小规格 材料规格 圆钢直径 8mm 扁钢截面 48mm2(厚度4mm) 9.3.7避雷带应装在屋顶的外沿和建筑物的突出部位。如屋檐、檐角、女儿墙、屋脊和屋角等。避雷带水平敷设时,支架间距不大于1m,转弯处不大于0.5m。预制混凝土支座间距不大于2m,支架高度不小于0.1m。 9.3.8烟囱顶上的避雷环宜采用圆钢或扁钢(
26、一般采用圆钢),其尺寸不应小于表9.3.8数值。 表9.3.8烟囱顶上避雷环最小规格 材料规格 圆钢直径 12mm 扁钢截面 100mm2(厚度4mm) 9.3.9当利用金属物体或金属屋面作为接闪器时,金属板应无绝缘被覆层,且金属板之间应具有持;的贯通连接,其厚度不应小于表9.3.9数值。 表9.3.9金属屋面做接闪器条件 条件 材料 规格 备注 金属屋面下无易燃物钢板 厚度不应小于0.5mm 搭接长度不薄的油漆保护层或时 应小于0.5mm厚沥青层或当金属屋面下有易燃铁板 厚度不应小于4mm 1mm厚聚氯乙烯层均100mm 物时 铜板 厚度不应小于5mm 不属于绝缘被覆层 铝板 厚度不应小于7
27、mm 9.3.10屋面上的所有金属突出物,如卫星和共用天线接收装置、节日彩灯、航空障碍灯、金属设备和管道以及建筑金属构件等,均应与屋面上的防雷装置可靠连接。屋顶上的下列永久性金属物宜作为接闪器,但其所有部件之间均应连成电气通路: 1旗杆、栏杆、装饰物等,其规格不小于对标准接闪器所规定的尺寸; 2厚度不小于4mm的金属管、金属罐,且不会由于被雷击穿而发生危险。 9.3.11在保护范围以外的屋顶突出金属物,如金属设备、金属管道、金属栏杆、广告牌、航空标志灯等,应在其上部增加避雷带、避雷网或避雷针保护。 9.3.12停放直升飞机的屋顶平台,应按直升飞机的高度计算避雷针保护范围。当避雷针影响直升飞机起
28、落时,宜做随时容易竖起或放倒的避雷针(电动式或手动式)。 9.3.13共用天线引下的电视馈线必须采用双屏蔽电缆或穿金属管保护,其两端应与防雷系统连为一体,并应在电视引入馈线上,加装浪涌保护器。 9.3.14高大建筑物的擦窗机及导轨应做好等电位联结与防雷系统连为一体。当擦窗机升到最高处,其上部达不到人身的高度时,应作2m高的水平避雷带或加避雷针保护。 9.3.15屋顶彩灯或屋顶外轮廓照明装置的设计应按下列原则: 1屋顶彩灯或屋顶外轮廓照明应设有防雷保护装置,同时其线路必须穿金属管,配线金属管要与防雷装置就近多点焊接;对于无防雷装置的建筑物,彩灯或屋顶外轮廓照明避雷装置的接地引下线和接地装置要按防
29、雷规范的规定作良好接地; 2屋顶彩灯或屋顶外轮廓照明的电源线路要在靠近屋顶的部位加装浪涌保护器(一般可装在屋顶机房的电源箱或室外的电源箱内),浪涌保护器的下端应就近与防雷装置连接; 3屋顶彩灯或屋顶外轮廓照明的电源线路不应与楼内的配电线路混接;其电源应从变、配电室直接供电; 4屋顶彩灯上部的避雷带宜高出灯罩150mm以上或向外倾斜100mm,以利检修; 5航空标志灯应按照屋顶彩灯或屋顶外轮廓照明装置的要求设计。 9.3.16独立式的砖烟囱宜装设避雷带针,钢筋混凝土烟囱上宜装设避雷带或避雷针保护。如采用多支避雷针时,烟囱上部应连成闭合环路。 9.3.17金属烟囱可作为接闪器和引下线,其下部应另作
30、接地装置。 9.4避雷引下线 9.4.1防雷引下线应优先利用建筑物钢筋混凝土柱或剪力墙中的主钢筋,还宜利用建筑物的钢柱、金属烟囱等作为引下线。 9.4.2不同建筑物防雷分类引下线的数量及间距要求见表9.4.2。引下线应镀锌,焊接处应涂防腐漆,但利用混凝土中钢筋作引下线除外。在腐蚀性较强的场所,还应适当加大截面或采取其他的防腐措施。 表9.4.2避雷引下线的数量及间距选择 建筑物防雷分类 避雷引下线间距 避雷引下线数量 备注 二类 大于2根 18m 三类 大于2根 40m以下建筑除外 25m 9.4.3引下线材质要求见表9.4.3。 表9.4.3避雷引下线材质选择 类别 材料 规格 备注 明敷
31、圆钢 直径?8mm 1.明设接地引下线及室内接地干线的支持件间距应均扁钢 截面?48mm2 匀,水平直线部分宜为0.5,1.5m;垂直直线部分宜为(厚度?8mm) 1.5,3m,弯曲部分为0.3,0.5m2.明装防雷引下线上的保护管宜采用硬绝缘管,也可用镀锌角铁扣在墙面上。不宜将引下线穿入钢管内 暗敷 圆钢 直径?10mm 扁钢 截面?80mm2 烟囱避雷圆钢 直径?12mm 高度不超过40m的烟囱,可设一根引下线。超过40m引 扁钢 截面?100mm2 的烟囱,应设两根引下线 下线 (厚度?4mm) 9.4.4利用建筑物钢筋混凝土中的钢筋作为防雷引下线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1当钢筋直径为16
32、mm及以上时,应利用两根钢筋(绑扎或焊接)作为一组引下线; 2当钢筋直径为10mm及以上时,应利用四根钢筋(2)I1或焊接)作为一组引下线; 3上部(屋顶上)应与接闪器焊接,下部在室外地坪下0.8,1m处焊出一根直径为12mm或40mmX4mm镀锌导体,此导体伸向室外距外墙皮的距离宜不小于1m,并应作防腐处理。 9.4.5当建、构筑物钢筋混凝土内的钢筋具有贯通性连接(绑扎、焊接或其它机械连接)并符合本章第9.4.4条要求时,竖向钢筋可作为引下线;横向钢筋若与引下线有可靠连接(绑扎或焊接)时可作为均压环。 9.4.6引下线应沿建筑物外墙壁敷设,并经最短路径接地,建筑艺术要求较高者也可暗敷,但截面
33、应加大一级。在易受机械损坏的地方,明敷地面上1.7m至地面下0.3m的这一段引下线应加保护设施。 保护设施宜采用硬绝缘管,也可用镀锌角铁扣在墙面上。不能将引下线穿入封闭金属管内。 9.4.7暗装引下线和利用结构柱的主钢筋作为引下线时,应在图纸上标明用作为引下线的柱位。 9.4.8明设接地引下线及室内接地干线的支持件间距应均匀,水平直线部分宜为0.5,1.5m;垂直直线部分宜为1.5,3m,弯曲部分为0.3,0.5m。 9.4.9为了便于测量接地电阻以及检查引下线、接地导体的连接状况,采用多根专设引下线时,除利用钢筋混凝土中的钢筋、钢柱作为引下线并同时利用基础钢筋作为接地网外,宜在各引下线距地面
34、0.3m至1.8m之间设置断接卡。 9.4.10高度不超过40m的烟囱,可设一根引下线。超过40m的烟囱,应设两根引下线。钢筋混凝土烟囱的钢筋应在其顶部和底部与引下线相连,连接主筋不得小于二根。构件应用防腐材料或作防腐处理。烟囱上有航空障碍灯等金属构件时,应与引下线相连接。金属烟囱、烟囱的金属爬梯等可作为引下线,但其所有部件之间均应连成电气通路。 9.4.11当防雷系统采取等电位联结措施时,应将引入建筑内金属设备管道及金属建筑构件等连接成等电位体。 9.5接地装置 9.5.1各类防雷建筑每根引下线的冲击接地电阻值应符合表9.5.1要求。 表9.5.1每根引下线的冲击接地电阻值要求 建筑物防雷类
35、第二类防雷建第三类防雷建筑 别 筑 冲击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0 不应大于30(对防雷规范第2.0.4条二款规定的建筑物不宜大于10) () 9.5.2接地装置应优先利用建筑物钢筋混凝土内的钢筋。当不具备条件时,应采用圆钢、钢管、角钢或扁钢、铜、铜包钢、碳合金模块等做人工接地体。 9.5.3接地线应与水平接地体的截面相同。钢质的接地极及其连接导体应采用热镀锌,焊接处应涂防腐漆。在腐蚀性较强的土壤中,还应适当加大其截面或采取其他防腐措施。埋于土壤中的人工垂直接地体宜采用角钢、钢管或圆钢;埋于土壤中的人工水平接地体宜采用扁钢或圆钢。人工接地体最小尺寸见表9.5.3。 表9.5.3人工接地体最小尺寸 人
36、工接地体材质 圆钢直径 扁钢截面 角钢厚度 钢管壁厚 人工接地体最小尺寸 100mm2厚度不应小于10mm 4mm 3.5mm 4mm 9.5.4人工垂直接地体的长度宜为2.5m。为了减小相邻接地体的屏蔽效应,人工垂直接地体间的距离及人工水平接地体间的距离不小于5m。 9.5.5接地体应远离由于烟道等高温影响使土壤电阻率升高的地方。人工接地体在土壤中的埋设深度不应小于0.7m。 9.5.6钢板桩可以作为接地装置,但必须每隔20m以内与楼内基础钢筋相焊接。并将钢板之间的缝隙焊接牢固或焊跨接线。 9.5.7在高土壤电阻率地区,降低防直击雷接地装置接地电阻宜采用下列方法: 1采用多支线外引接地网,外
37、引长度不应大于有效长度; 2将接地体埋于较深的低电阻率土壤中; 3采用降阻剂或换土,但应符合环保要求; 4其它有效的新型接地措施。 9.5.8对高土壤电阻率地区,如接地电阻难以符合规定要求时,可用均衡电位的方法,即沿建筑物外面四周敷设水平接地体成闭合回路,并将所有进入屋内的金属管道、电缆金属外皮与闭合接地体相连,或采用外引接地网。为了防止反击,防雷装置应与电力设备及金属管的接地网相连。 9.5.9为降低跨步电压,防直击雷的人工接地体距建筑物出人口或人行道不应小于3m。当小于3m时应采取下列措施之一: 1水平接地体局部深埋不应小于1m; 2水平接地体局部应包绝缘物,可采用50,80mm厚的沥青层
38、; 3采用沥青碎石地面或在接地体上面敷设50,80mm厚的沥青层,其宽度应超过接地体2m。 9.5.10设计接地装置时,应考虑土壤干、湿等季节变化对土壤电阻率的影响。接地电阻在雷雨季应符合设计要求。 9.5.11当结构基础有被塑料、橡胶等绝缘材料包裹的防水层时,应在高出地下水位0.5m处,将引下线引出防水层,与建筑物周圈接地体连接。 9.5.12沿建筑物外面四周敷设成闭合环状的水平接地体,可埋设在建筑物散水及灰土基础以外的基础槽边。当采用的环形接地装置不能与刨槽同时施工时,为避免影响基础安全,必须根据结构专业的要求,接地装置要与基础保持一定的距离。 9.5.13当采用共用接地装置时,其接地电阻
39、应按各系统中最小值要求设置。在结构完成后,必须通过测试电测试接地电阻,若达不到设计要求,应加接人工接地体。接地装置工频接地电阻的计算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工业与民用电力装置的接地设计规范GBJ6583的规定,其与冲击接地电阻的换算应符合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规定。 9.5.14人工接地装置或利用建筑物基础钢筋的接地装置必须在地面上设测试点,并配有与墙面同颜色的盖板。 9.6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措施 9.6.1电子信息系统防雷设计应满足以下原则: 1电子信息系统的防雷必须坚持预防为主、安全第一的原则; 2在进行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设计时,应根据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的特点,将外部防雷措施和内部防
40、雷措施协调统一,按工程整体要求,进行全面规划,做到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经济合理; 3当需要时,宜在设计前对被保护建筑物内的电子信息系统进行雷电电磁环境风险评估; 4电子信息系统的防雷应根据环境因素、雷电活动规律、设备所在雷电防护区和系统对雷电电磁脉冲的抗扰度、雷击事故受损程度以及系统设备的重要性,采取相应的外部防雷和内部防雷等措施进行综合防护。电子信息系统所采用外部防雷和内部防雷措施见图9.6.1所示。 图9.6.1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综合防雷系统 9.6.2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的防雷设计,应满足雷电防护分区、分级确定的防雷等级要求。 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的雷电防护等级应按防雷装置的拦截效率划分为A
41、、B、c、D四级。划分原则参见国家标准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B503432004的规定,可按公式(9.6.2)确定或按表9.6.2选择:E=1一Nc,N(9.6.2) 式中E防雷装置的拦截效率; ?一直击雷和雷击电磁脉冲引起信息系统设备损坏的可接受的年平均雷击次数(次,年); ?建筑物及入户设施年预计雷击次数(次,年),见9.9附录; 当N?Nc时,可不安装雷电防护装置; 当NNc时,应安装雷电防护装置; 当E0.98时,为A级; 当0.90,25mm。的铝线或铝板;金属构件和支撑构件的连接,可通过螺栓连接、铆接、可靠压接或构件焊接; 9在建筑物的外墙屏蔽(1PZ1区的屏蔽)内安装的
42、信息设备应在安全空间Vs内,并距离屏蔽层符合安全距离的要求。 在考虑空间屏蔽附近遭受雷击的情况下,安全距离d?。应符合下式要求: ds/1=W?SF,10(m) (9.6.131) 式中WLPZ1格栅形屏蔽的格栅宽度(m); SF屏蔽系数,按照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第6.3.2条进行计算。 在考虑空间屏蔽遭受直接雷击的情况下,安全距离ds,2应符合下式要求: Ds/2W(m) (9.6.132) 式中WLPZ1格栅形屏蔽的格栅宽度(m)。 安全距离见图9.6.13所示。 流过包围1PZ2区及以上区的格栅形屏蔽的分雷电流将不会有实质性的影响作用,适用于1PZn-1区内的安全距离ds/1
43、应按式(9.6.131)计算。 图9。6.131PZ1或1PZn内部用于安装信息设备的空间 注:空间Vs与屏蔽体I。IZn间应保持的安全距离为d。.或d02 9.6.14为电子信息系统供电电源线路防雷与接地应符合以下规定: 1当电源采用TN系统时,从建筑物内总配电盘(箱)开始引出的配电线路和分支线路必须采用TNS系统; 2进、出电子信息系统机房的电源线路不宜采用架空线路。 9.7浪涌保护器 9.7.1浪涌保护器(SPD)的选择及安装原则: 1当需要设置浪涌保护器(SPD)时,在装置的电源进线端或其附近安装浪涌保护器(SPD),应根据下面各点之间装设: 1)当在电源进线端,中性线与PE(保护线)
44、直接相连或没有中性线时,接在每一相线与总接地端子或总保护线之间,取其路径最短者。接线参见图9.7.11。 图9.7.11TN系统中的浪涌保护器安装 1一装置的电源;2一配电盘; 3-总接地端或总接地连接带;4一浪涌保护器(SPD); 5一浪涌保护器的接地连接,5a或5b;6一需要保护的设备; 7一PE线与N线的连接带;F一浪涌保护器(SPD)制造厂要求装设的保护电器; R一本装置的接地电阻;RB一供电系统的接地电阻。 2)当在电源进线端,中性线与PE(保护线)不直接相连时,有两种接线形式: 接线形式1:接在每一相线与总接地端子或总保护线之间,和接在中性线与总接地端子或总。 保护线之间,取其路径
45、最短者。接线形式1参见图9.7.12图9.7.12TT系统中剩余电流保护器安装在良涌保护器的负荷侧 1一装置的电源;2一配电盘; 3一总接地端或总接地连接带;4一浪涌保护器(SPD); 5一浪涌保护器的接地连接,5a或5b;6一需要保护的设备; 7一剩余电流保护器,应考虑通雷电流的能力;F一浪涌保护器(SPD)制造厂要求装设的保护电器; RA一本装置的接地电阻;RB一供电系统的接地电阻。 接线形式2:接在每一相线与中性线之间和接在中性线与总接地端子或总保护线之间,取其路径最短者。接线形式2参见图9.7.13。 图9.7.13TT系统中剩余电流保护器安装在浪涌保护器的电源侧 1一装置的电源;2一
46、配电盘;3m总接地端或总接地连接带;4一浪涌保护器(SPD); 5一浪涌保护器的接地连接,5a或5b;6一需要保护的设备; 7一剩余电流保护器,可位于母线的上方或下方;F一浪涌保护器(SPD)制造厂要求装设的保护电器: RA一本装置的接地电阻;RB一供电系统的接地电阻。 2浪涌保护器(SPD)的电压保护水平up的选择: 浪涌保护器(SPD)的电压保护水平up宜按被保护设备的耐压水平的80,考虑。无论对远处雷击,直接雷击或操作过电压,对于220,380V电气装置up值均不应大于表9.7.11中的?类,即不大于2.5kV。采用接线形式2时,接于相线与PE线之间的浪涌保护器(SPD)的总保护水平也应
47、符合上述要求。 表9.7.11220V,380V三相配电系统的各种设备绝缘耐冲击过电压额定值 设备位置 电源处的设配电线路和最后分支线路的设用电设特殊需要保护的设备 备 备 备 耐冲击过电压类?类 ?类 ?类 I类 别 耐冲击电压额定6kV 4kV 2.5kV 1.5kV 值 注:I类一需要将瞬态电压限制到特定水平的设备; ?类一如家用电器、手提工具及类似负荷; ?类一如配电盘、断路器、布线系统(包括电缆、母线、分线盒、开关、插座)及应用于工业设备和一些其他设备如永久接至固定装置的剧定安装的电动机; ?类一如电气计量仪表、一次线过流保护设备、波纹控制设备。 2浪涌保护器(SPD)的持续运行电压
48、uc的选择,应符合表9.7.12的规定。 表9.7.12浪涌保丰户器(SPD)的椿续i云行电压Uc 浪涌保护器安装位置 配电网络的系统特征 TT系统 TNC系统 TNS系统 引出中性线的 不引出中性IT系统 线 的IT系统 每一相线和中性线间 1.1U0 NA 1.1U0 1.1U0 NA 每一相线和PE线间 瓜W 线电压。 I.1U0 NA 1.1U0 中性线和PE线间 U0。 U0。 NA U0“ NA 每一相线和PEN线NA 1.1U0 NA NA NA 间 注:1NA不适用。 2U0是指低压系统相线对中性线的标称电压,在220,380V系统中,U0=220V。 3本表基于IEC6036
49、45534:过电压保护电器。 4a这些值对应于最严重的故障状况,因而没有考虑10,的余量。 3在已具备防直击雷装置的情况下使用浪涌保护器(SPD)防止直接雷击或在建筑物临近处被雷击引起的瞬态过电压时,应根据雷电防护区分区的原则选择、安装I级分类试验、?级分类试验、?级分类试验的浪涌保护器(SPD)。 4在建筑物电气装置中使用浪涌保护器(SPD)限制从电源系统传来的大气瞬态过电压(由间接的,远处的雷击引起的)和操作过电压时,可选择?级分类试验的浪涌保护器(SPD)及必要时加装?级分类试验的浪涌保护器(SPD)。 5雷电防护区(1PZ)的划分原则见表9.7.13。 表9.7.13雷电防护区(1PZ)的划分 雷电防护分区 电磁场强度特征 1PZ0A区 本区内的各物体完全暴露在外部防雷装置的保护范围之外,都可能遭受到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