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直击考纲 1.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 。2.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3.伴性遗传() 。4.人类遗传病的类型() 。5.人类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 )。6.人类基因组计划及其意义()。考点 15 透过规律相关“比例”,掌握规律内容“实质”题组一 基因的分离定律1(推断基因的传递规律)(2015全国,32)等位基因 A 和 a 可能位于 X 染色体上,也可能位于常染色体上,假定某女孩的基因型是 XAXA 或 AA,其祖父的基因型是 XAY 或 Aa,祖母的基因型是 XAXa 或 Aa,外祖父的基因型是 XAY 或 Aa,外祖母的基因型是 XAXa 或 Aa。不考虑基因突变和染色体
2、变异,请回答下列问题:(1)如果这对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能否确定该女孩的 2 个显性基因 A 来自于祖辈 4 人中的具体哪两个人?为什么?_。(2)如果这对等位基因位于 X 染色体上,那么可判断该女孩两个 XA 中的一个必然来自于_(填“祖父”或“祖母 ”),判断依据是_;此外,_(填“能”或“不能”) 确定另一个 XA 来自于外祖父还是外祖母。答案 (1)不能。女孩 AA 中的一个 A,必然来自于父亲,但因为祖父和祖母都含有 A,故无法确定父亲传给女儿的 A 是来自于祖父还是祖母;另一个 A 必然来自于母亲,也无法确定母亲传给女儿的 A 是来自于外祖父还是外祖母(2)祖母 该女孩的一个
3、XA 来自父亲,而父亲的 XA 一定来自祖母 不能解析 (1)解答本题可采用画图分析法:可见,祖辈 4 人中都含有显性基因 A,都有可能 传递给该女孩。(2)如图该女孩的其中一个 XA 来自父亲,其父亲的 XA 来自该女孩的祖母;另一个 XA 来自母亲,而女孩母亲的 XA 可能来自外祖母也可能来自外祖父。2(混有致死问题)(2016海南, 29 节选)某种植物雄株(只开雄花 )的性染色体 XY;雌株(只开雌花)的性染色体 XX。等位基因 B 和 b 是伴 X 遗传的,分别控制阔叶(B)和细叶(b),且带Xb 的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后使受精卵致死。用阔叶雄株和杂合阔叶雌株进行杂交得到子一代,再让子一
4、代相互杂交得到子二代。回答下列问题:(1)理论上,子二代中,雄株数雌株数为_。(2)理论上,子二代雌株的叶型表现为_;子二代雄株中,阔叶 细叶为_。答案 (1)21 (2) 阔叶 31解析 (1)阔叶雄株(X BY)和杂合阔叶雌株(X BXb)进行杂交得到子一代,子一代中雄株为1/2XBY、1/2XbY,可产生 1/4XB、1/4Xb、1/2Y 三种配子,雌株为 1/2XBXB、1/2XBXb,可产生3/4XB、1/4Xb 两种配子,子一代相互 杂交,雌雄配子随机 结合,带 Xb 的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后使受精卵致死,理论上,子二代中雌性仅 1/2 存活,雄株数雌株数为 21。(2)据上述分析,理
5、论上,子二代雌株的叶型表 现为阔叶;子二代雄株中, 阔 叶细叶为 31。3(2015北京,31 节选和 2015四川,11 节选)野生型果蝇的腹部和胸部都有短刚毛,而一只突变果蝇 S 的腹部却生出长刚毛。研究者对果蝇 S 的突变进行了系列研究。用这两种果蝇进行杂交实验的结果见图。实验 1:P: 果蝇 S 野生型个体腹部有长刚毛 腹部有短刚毛(_) (_)F 1: 1/2 腹部有长刚毛1/ 2 腹部有短刚毛实验 2:F 1 中腹部有长刚毛的个体F 1 中腹部有长刚毛的个体后代: 1/4 腹部有短刚毛 3/4 腹部有长刚毛其中 1/3 胸部无刚毛 (1)根据实验结果分析,果蝇腹部的短刚毛和长刚毛是
6、一对_性状。其中长刚毛是_性性状。图中、基因型(相关基因用 A 和 a 表示)依次为_。(2)实验 2 结果显示:与野生型不同的表现型有_ 种。基因型为_,在实验 2 后代中该基因型的比例是_。(3)果蝇的黑身、灰身由一对等位基因(B、b) 控制。若黑身雌蝇甲与灰身雄蝇乙杂交,F 1 全为灰身,F 1 随机交配,F 2 雌雄果蝇表型比均为灰身黑身31,则果蝇体色性状中,_为显性。F 1 的后代重新出现黑身的现象叫做_;F 2 的灰身果蝇中,杂合子占_。答案 (1)相对 显 Aa 、aa (2)两 AA 1/4(3)灰色 性状分离 2/3解析 (1)同种生物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叫做相对性状。
7、由实验 2 后代性状分离比为31,可知该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且控制长刚毛的基因 为显性基因。(2)野生型果蝇的表现型是腹部和胸部都有短刚毛,实验 2 后代中表现出的腹部有长刚毛和胸部无刚毛的性状都是与野生型不同的表现型。由 实验 2 可知腹部有 长刚毛为显性且占 3/4,又因为腹部有长刚毛中 1/3 胸部无 刚毛,所以胸部无 刚毛的基因型为 AA 且占后代的 1/4。(3)由黑身雌蝇甲与灰身雄蝇乙杂交,F 1 全为灰身,可推知灰身对黑身为显性。 F1 随机交配,F 2雌雄果蝇表型比均为灰身黑身31,说明该性状是由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控制,则 F2雌雄果蝇基因型之比为:BBBb bb121,
8、则 F2 的灰身果蝇中杂合子占 2/3。F1 的后代(也就是 F2)重新出现黑身的现象叫做性状分离。题组二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4(2016全国丙,6) 用某种高等植物的纯合红花植株与纯合白花植株进行杂交,F 1 全部表现为红花。若 F1 自交,得到的 F2 植株中,红花为 272 株,白花为 212 株;若用纯合白花植株的花粉给 F1 红花植株授粉,得到的子代植株中,红花为 101 株,白花为 302 株。根据上述杂交实验结果推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F 2 中白花植株都是纯合子BF 2 中红花植株的基因型有 2 种C控制红花与白花的基因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DF 2 中白花植株的基因型种类比
9、红花植株的多答案 D解析 用纯合白花植株的花粉给 F1红花植株授粉,得到的子代植株中,红花为 101 株,白花为 302 株,即红花白花1 3,符合两 对等位基因自由组 合的杂合子测交子代比例1111 的变式,由此可推知 该相对性状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 (设为 A、a 和 B、b),故 C 错误;F 1 的基因型为 AaBb,F1 自交得到的 F2 中白花植株的基因型有 A_bb、aaB_和 aabb,故 A错误;F 2 中红花植株(A_B_) 的基因型有 4 种,故 B 错误;F 2 中白花植株的基因型有 5 种, 红花植株的基因型有 4 种,故 D 正确。5(2016全国甲,32) 某种植物
10、的果皮有毛和无毛、果肉黄色和白色为两对相对性状,各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前者用 D、d 表示,后者用 F、f 表示),且独立遗传。利用该种植物三种不同基因型的个体(有毛白肉 A、无毛黄肉 B、无毛黄肉 C)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下:有毛白肉 A无毛黄肉 B 无毛黄肉 B无毛黄肉 C 有毛白肉 A无毛黄肉 C 有毛黄肉有毛白肉为 11 全部为无毛黄肉 全部为有毛黄肉实验 1 实验 2 实验 3回答下列问题:(1)果皮有毛和无毛这对相对性状中的显性性状为_ ,果肉黄色和白色这对相对性状中的显性性状为_。(2)有毛白肉 A、无毛黄肉 B 和无毛黄肉 C 的基因型依次为_。(3)若无毛黄肉 B 自交,理论
11、上,下一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4)若实验 3 中的子代自交,理论上,下一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5)实验 2 中得到的子代无毛黄肉的基因型有_ 。答案 (1)有毛 黄肉 (2)DDff 、ddFf、ddFF (3)无毛黄肉无毛白肉31 (4) 有毛黄肉有毛白肉无毛黄肉无毛白肉9331 (5)ddFF、ddFf解析 (1)由实验 1:有毛 A 与无毛 B 杂交,子一代均为有毛,说明有毛为显性性状,双亲关于果皮有毛和无毛的基因均为纯合的;由实验 3:白肉 A 与黄肉 C 杂交,子一代均为黄肉, 说明黄肉为显性性状,双亲关于果肉 颜色的基因均为纯合的;在此基 础上,依据 “实验 1 中的白肉 A
12、与黄肉 B 杂交,子一代黄肉与白肉的比例为 11”可判断黄肉 B 为杂合子。(2)结合对(1)的分析可推知:有毛白肉 A、无毛黄肉 B、无毛黄肉 C 的基因型依次为:DDff、ddFf、ddFF。(3)无毛黄肉 B 的基因型为 ddFf,理 论上,其自交下一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 ddFFddFfddff 121,所以表 现型及比例为无毛黄肉 无毛白肉31。 (4)综上分析可推知:实验 3 中的子一代的基因型均为 DdFf,理论上,其自交下一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有毛黄肉(D_F_)有毛白肉(D_ff)无毛黄肉(ddF_)无毛白肉(ddff)9331。 (5)实验2 中的无毛黄肉 B(ddFf)和无毛
13、黄肉 C(ddFF)杂交,子代的基因型为 ddFf 和 ddFF 两种,均表现为无毛黄肉。6(自由组合常规比例推断)(2014山东,28 节选)果蝇的灰体(E)对黑檀体(e)为显性;短刚毛和长刚毛是一对相对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这两对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且独立遗传。用甲、乙、丙三只果蝇进行杂交实验,杂交组合、F 1 表现型及比例如下:(1)根据实验一和实验二的杂交结果,推断乙果蝇的基因型可能为_或_。若实验一的杂交结果能验证两对基因 E、e 和 B、b 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则丙果蝇的基因型应为_。(2)实验二的 F1 中与亲本果蝇基因型不同的个体所占的比例为_。答案 (1)Ee
14、Bb eeBb(注:两空可颠倒) eeBb (2)1/2解析 (1)根据题干信息可知,两对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且独立遗传。分析实验一的 F1,灰体 黑檀体11,长刚毛短刚 毛11, 单独分析每对等位基因的 杂交特点,可知都是测交类型,由此可推知实验一的亲本 组合为 EeBbeebb 或 eeBbEebb。分析 实验二的 F1,灰体黑檀体11,长刚毛短刚 毛13,可推知 亲本有关体色的 杂交为测交,有关刚毛长度的杂交为双杂合子杂交,且短刚 毛为显性性状, 这样可以确定乙和丙控制 刚毛长度的基因型都是 Bb,但无法 进一步确定控制体色的基因型。根据实验一和实验二的杂交结果,可推断乙的基因型可能是 E
15、eBb 或 eeBb。若实验一的杂交结果能验证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则可确定甲和乙的杂交方式 为测交,即有一个 为双杂 合子,另一个为隐性纯合子,而前面判断已确定乙控制刚毛长度的基因型是 Bb,所以乙的基因型为 EeBb,甲的基因型 为eebb,进而推断丙的基因型为 eeBb。(2)根据(1)中分析可知,实验二的亲本基因型为 EeBb 和 eeBb,其后代 为 EeBb 的概率是1/21/21/4,后代 为 eeBb 的概率是 1/21/21/ 4,故 F1 中与亲本果蝇基因型不同的个体所占的比例为 11/41/41/2。7(与伴性遗传综合考虑比例)(2015四川, 11 节选)
16、果蝇的黑身、灰身由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另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R、r)会影响黑身果蝇的体色深度。实验一:黑身雌蝇甲与灰身雄蝇乙杂交,F 1 全为灰身,F 1 随机交配,F 2 雌雄果蝇表型比均为灰身黑身31。实验二:黑身雌蝇丙(基因型同甲 )与灰身雄蝇丁杂交,F 1 全为灰身,F 1 随机交配,F 2 表型比为:雌蝇中灰身黑身31;雄蝇中灰身黑身深黑身611。则雄蝇丁的基因型为_。实验二中 F2 中灰身雄蝇共有_种基因型。答案 BBX rY 4解析 由实验一中黑身雌蝇甲与灰身雄蝇乙杂交, F1 全为灰身,可推知灰身 对黑身为显性。F1 随机交配,F 2 雌雄果蝇表型比均为灰身黑身
17、31 说明该性状是由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控制。实验二中,根据题中所述可知,R 、r 基因可影响黑身果蝇体色深度,而不影响灰身果蝇体色深度,且雌雄果蝇黑色深度与性 别相关联,表 现为 F2 雌果蝇中无深黑身,雄果蝇中黑身深黑身11,说明 R、r 基因位于 X 染色体上, r 基因决定深黑身,F 1 交配组合BbXRXrBbXRY。由 F1 及亲本的体色可推知亲本的基因型:黑身雌蝇丙为 bbXRXR,灰身雄蝇丁为 BBXrY,F2 灰身雄蝇的基因型可能为 BBXRY、BBXrY、BbXRY、BbXrY,共有 4 种。8(混有致死问题)(2015安徽, 31节选)已知一对等位基因控制鸡的羽毛颜色,B
18、B 为黑羽,bb 为白羽,Bb 为蓝羽;另一对等位基因 CL 和 C 控制鸡的小腿长度,C LC 为短腿,CC 为正常,但 CLCL 胚胎致死。两对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且独立遗传。一只黑羽短腿鸡与一只白羽短腿鸡交配,获得 F1。(1)F1 的表现型及比例是_ 。若让 F1 中两只蓝羽短腿鸡交配,F 2 中出现_种不同表现型,其中蓝羽短腿鸡所占比例为_。(2)从交配结果可判断 CL 和 C 的显隐性关系,在决定小腿长度性状上,C L 是_;在控制致死效应上,C L 是_。答案 (1)蓝羽短腿蓝羽正常21 6 13(2)显性 隐性解析 (1)由题意可知亲本的一只黑羽短腿鸡的基因型为 BBCLC,一只
19、白羽短腿鸡的基因型为 bbCLC,得到 F1 的基因型为 BbCCBbC LCBbC LCL121,其中 BbCLCL 胚胎致死,所以 F1 的表现型及比例为蓝羽正常蓝羽短腿12;若让 F1 中两只蓝羽短腿鸡交配, F2 的表现型的种类数为 326 种,其中 蓝羽短腿鸡 BbCLC 所占比例为 。12 23 13(2)由于 CLC 为短腿,所以在决定小腿长度性状上, CL 是显性基因;由于 CLC 没有死亡,而CLCL 胚胎致死,所以在控制致死效应上,C L 是隐性基因。9(自由组合拓展方面)(2013福建, 28)甘蓝型油菜花色性状由三对等位基因控制,三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花
20、色表现型与基因型之间的对应关系如下表。表现型 白花 乳白花 黄花 金黄花基因型 AA_ Aa_ aaB_aa_D_ aabbdd请回答:(1)白花(AABBDD) 黄花(aaBBDD),F 1 基因型是_,F 1 测交后代的花色表现型及其比例是_。(2)黄花(aaBBDD) 金黄花,F 1 自交,F 2 中黄花基因型有_种,其中纯合个体占黄花的比例是_。(3)甘蓝型油菜花色有观赏价值,欲同时获得四种花色表现型的子一代,可选择基因型为_的个体自交,理论上子一代比例最高的花色表现型是_。答案 (1)AaBBDD 乳白花黄花11 (2)8 1/5(3)AaBbDd 乳白花解析 (1)由双亲基因型可直
21、接写出 F1 的基因型,F 1测交是与 aabbdd 相交,写出测交后代的基因型,对照表格得出比例。(2)aaBBDD 与 aabbdd 相交,F 1 的基因型为 aaBbDd,让其自交,后代的基因型有 aaB_D_、aaB_dd、aabbD_、aabbdd,比例为 9 331,据表可知 aaB_D_、aaB_dd、aabbD_的个体均开黄花,aabbdd 的个体开金黄花。aaBbDd 自交,后代基因型有 1339 种,1 种开金黄花,所以黄花的基因型有 8 种,而每种里面 aaB_D_、aaB_dd、aabbD_只有 1 份纯合,所以 纯合个体占 3/15,即 1/5。(3)只有 AaBbD
22、d 的个体自交得到的后代才会有四种表现型,子一代比例最高的花色表现型,应该是不确定基因 对数最多的,即白花和乳白花,但乳白花中的 Aa 比白花中的 AA 所占的比例高,所以理论上子一代中乳白花比例最高。依纲联想1有关遗传基本规律中异常比例的分析(1)分离定律异常情况不完全显性:如红花 AA、白花 aa,杂合子 Aa 开粉红花,则 AAaa 杂交再自交,F 2 表现型及比例为红花粉红花白花121。显性纯合致死:Aa 自交后代比例为显隐21。隐性纯合致死:Aa 自交后代全部为显性。(2)巧用合并同类项推导自由组合定律异常比AaBb 自交后代比例 AaBb 测交后代比例9(33)1961 1219(
23、331)97 13(93)311231 211(933)1151 3193(31)934 1121(22)(141)(2 2) 114641 121(931)3133 31(3)性状分离比 9331 的变式题的解题步骤看 F2 的表现型比例,若表现型比例之和是 16,不管以什么样的比例呈现,都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将异常分离比与正常分离比进行比对,分析合并性状的类型。对照题干信息确定出现异常分离比的原因,并写出各种类型的基因型通式。依据分离比、基因型通式特点和亲子代间基因传递特点及基因型和表现型的关系,推断相关问题结论。2将自由组合定律转化为分离定律的方法拆分法(1)拆分的前提:两对或两对以
24、上相对性状( 或等位基因)在遗传时,各对性状(或基因) 是独立的、互不干扰的。一种性状的遗传不会影响与其自由组合的另一种性状的数量或分离比。(2)拆分方法:先分析一对相对性状,得到一对相对性状的分离比,再按同样方法处理另一对相对性状,这样就可以较容易地求出每对相对性状的基因型及各种概率问题。(3)重新组合:根据上述方法求出各性状的基因型和相应概率后,将相关基因组合利用概率的乘法、加法原理就能非常方便地求出所要求解的基因型及其概率。(4)利用拆分法理解常见自由组合比的实质1111(11)(1 1);9331(31)(3 1);3131(31)(1 1);2121(11)(2 1);4221(21
25、)(2 1);6321(31)(2 1)。考向一 透过比例辨析分离定律相关现象1(常染色体遗传)玉米的某突变型和野生型是一对相对性状,分别由显性基因 B 和隐性基因 b 控制,但是携带基因 B 的个体外显率为 75%(即杂合子中只有 75%表现为突变型) 。现将某一玉米植株自交,F 1 中突变型野生型53。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F 1 比例说明该性状的遗传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B亲本表现型为突变型CF 1 野生型个体都是纯合子DF 1 自由交配获得的 F2 突变型和野生型的比例也是 53答案 D解析 F 1 比例说明该性状的遗传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 A 错误;亲本为杂合子,其基因型为Bb,由于
26、携 带基因 B 的个体外显率为 75%,因此亲本可能表现为突变型,也可能表现为野生型,B 错误 ;F1 野生型个体的基因型 为 bb、Bb,C 错误;F 1 减数分裂产生的配子中,Bb11,所以自由交配获得的 F2 中 BBBbbb121,表 现型为突变型野生型( )( )53, D 正确。14 24 34 24 14 142(伴性遗传)已知控制果蝇某一对相对性状的等位基因(N,n)中的一个基因在纯合时能使合子致死(注:NN、X NXN、X NY 均视为纯合子),有人用一对果蝇杂交,得到 F1 果蝇中雌雄比例为 21,据此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亲本中雌性果蝇为杂合子B若 F1 雌果蝇仅
27、有一种表现型,则其基因型为 XNXN、 XNXnC若 N 基因纯合致死,让 F1 果蝇随机交配,则理论上 F2 成活个体构成的种群中基因 N 的频率为 1/11D若 F1 雌果蝇共有两种表现型,则致死基因是 n答案 D解析 由题意“一对果蝇杂交,得到 F1 果蝇中雌雄比例为 21”可知:该对相对性状的遗传与性别相关联,基因位于 X 染色体上,且 亲本中雌性果蝇为杂合子,基因型 为 XNXn,A 项正确;F 1 果蝇中雌雄比例为 21,说明 F1 中雌蝇都存活,雄蝇约有 1/2 致死,已知亲本中雌性果蝇的基因型为 XNXn,若 F1 雌果蝇仅有一种表现型, 则亲本中雄性果 蝇的基因型为 XNY,
28、F1雌果蝇的基因型为 XNXN、XNXn,B 项正确;若 N 基因纯合致死,则亲本雌性果蝇的基因型为XNXn,雄性果蝇的基因型为 XnY,F1 雌果蝇的基因型为 1/2XNXn、1/2XnXn,雄果蝇的基因型为 XnY,让 F1 果 蝇随机交配,因 F1产生的雌配子为 1/4XN、3/4Xn,产生的雄配子为1/2Xn、1/2Y,则理论上 F2 成活个体的基因型及其比例 为 XNXnX nXnX nY133,基因N 的频率1/(21231 3)1/11 ,C 项正确;综上分析,若 F1 雌果蝇共有两种表现型,则致死基因是 N,D 项错误。思维延伸(1)研究人员采用某品种的黄色皮毛小鼠和黑色皮毛小
29、鼠进行杂交实验。第一组:黄鼠黑鼠黄鼠 2 378黑鼠 2 398;第二组:黄鼠黄鼠黄鼠 2 396黑鼠 1 235。多次重复发现,第二组产生的子代个体数总比第一组少 1/4 左右。请分析回答:根据题意和第二组杂交实验分析可知:黄色皮毛对黑色皮毛为_性,受_对等位基因控制,遵循_定律。第二组产生的子代个体数总比第一组少 1/4 左右,最可能的原因是_。该品种中黄色皮毛小鼠_( 填“能”或者“不能”) 稳定遗传。若种群中黑色皮毛小鼠个体占 25%,则黑色皮毛基因的基因频率为_。答案 显 1 分离 显性基因纯合致死 不能62.5%(或 5/8)(2)控制某种安哥拉兔长毛(H L)和短毛(H S)的等
30、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雄兔中 HL 对 HS 为显性。雌兔中 HS 对 HL 为显性。请分析回答相关问题:长毛和短毛在安哥拉兔群的雄兔和雌兔中,显隐性关系刚好相反,但该相对性状的遗传不属于伴性遗传,为什么?_。基因型为 HLHS 中的雄兔的表现型是 _。现有一只长毛雌兔,所生的一窝后代中雌兔全为短毛,则子代雌兔的基因型为_,为什么?_。现用多对基因型杂合的亲本杂交,F 1 长毛兔与短毛兔的比例为_。答案 控制某种安哥拉兔长毛(H L)和短毛(H S)的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长毛 H SHL 长毛雌兔的基因型是 HLHL,所生的后代都含有 HL 基因 11(3)果蝇是科研人员经常利用的遗传实验
31、材料。果蝇的 X、Y 染色体(如图)有同源区段( 片段)和非同源区段(1、2 片段),其刚毛和截毛为一对相对性状,由等位基因 A、a 控制。某科研小组进行了多次杂交实验,结果如表。请回答有关问题:杂交组合一 P:刚毛( )截毛()F 1 全刚毛杂交组合二 P:截毛() 刚毛( )F 1 刚毛() 截毛()11杂交组合三 P:截毛() 刚毛( )F 1 截毛() 刚毛()11刚毛和截毛性状中_为显性性状,根据杂交组合_可知控制该相对性状的等位基因位于_(填 “片段” 、 “1 片段”或“2 片段”) 上。据上表分析可知杂交组合二的亲本基因型为_;杂交组合三的亲本基因型为_。若将杂交组合一的 F1
32、 雌雄个体相互交配,则 F2 中截毛雄果蝇所占的比例为_。答案 刚毛 二、三 片段 X aXa 与 XAYa X aXa 与 XaYA 14考向二 透过比例辨析自由组合定律相关现象3(等效与修饰)某种植物的花色由两对等位基因 A、a 和 B、b 控制。基因 A 控制红色素合成(AA 和 Aa 的效应相同);基因 B 为修饰基因,BB 使红色素完全消失,Bb 使红色素颜色淡化。现用两组纯合亲本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下。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根据第 2 组杂交实验结果,可判断控制性状的两对基因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B两组的 F1 粉红花的基因型不同C第 2 组 F2 开白花植株中纯合子占 2/7
33、D白花 1 和白花 2 的基因型分别是 AABB 和 aaBB答案 C解析 根据第 2 组杂交实验结果 367 是 9331 的变式,可判断控制性状的两对基因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A 正确;分析题意可知,第 1 组 F1 的基因型为 AABb,第 2 组 F1的基因型为 AaBb,B 正确;第 2 组 F2 开白花植株中纯合子有 AABB、aaBB、aabb,占 3/7,C错误;第 1 组 F1 的基因型为 AABb,故白花 1 的基因型为 AABB,第 2 组 F1 的基因型为AaBb,故白花 2 的基因型为 aaBB,D 正确。思维延伸(1)某雌雄同株植物花的颜色由两对基因(A 和 a
34、,B 和 b)控制。A 基因控制红色素的合成,AA 和 Aa 的效应相同,B 基因具有消弱红色素合成的作用且 BB 和 Bb 消弱的程度不同,BB 个体表现为白色。现用一红花植株与纯合白花植株进行人工杂交(子代数量足够多),产生的 F1 表现型及比例为粉红花白花11,让 F1 中的粉红花植株自交,产生的 F2 中白花粉红花红花762。请回答下列问题:用于人工杂交的红花植株与纯合白花植株的基因型分别是_、_。F 2 中的异常分离比除与 B 基因的修饰作用有关外,还与 F2 中的某些个体致死有关,F 2 中致死个体的基因型是_。F 2 中自交后代不会发生性状分离的个体所占的比例是_。答案 Aabb
35、 aaBB AAbb 7/15(2)旱金莲是一种原产于南美的观赏花卉。其花柄长度由三对等位基因( 分别用A、a,B、b,D、d 表示) 控制,这三对基因的遗传遵循孟德尔的自由组合定律,且三对基因作用相等并具有叠加效应。已知每个显性基因控制花柄长度为 5 mm,每个隐性基因控制花柄长度为 2 mm。将花柄长度最长的旱金莲与花柄长度最短的旱金莲杂交,F 1 的基因型为_,F 1 相互授粉,F 2 表现型有_种,花柄长度最短的植株在 F2 中所占的比例是_。花柄长度为 24 mm 的同种基因型个体相互授粉,后代出现性状分离,其中与亲本具有同等花柄长度的个体所占比例是_。答案 AaBbDd 7 1/6
36、4 3/8(3)数量性状通常显示出一系列连续的表现型。现有控制植物高度的两对等位基因 A、a 和B、b,以累加效应决定植株的高度,且每个显性基因的遗传效应是相同的。纯合子 AABB高 50 厘米,aabb 高 30 厘米,这两个纯合子之间杂交得到 F1,F 1 产生四种配子比例为ABab Ab aB3322。自交得到 F2,在 F2 中表现 40 厘米高度的个体占 F2 比例为_。答案 34%4(多对基因控制一对相对性状) 某种二倍体植物的花瓣有四种颜色,分别是白色、紫色、红色和粉红色,由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A/a 和 B/b)控制;其控制花色遗传的机制如图所示。(1)如果将纯合
37、白花和纯合粉红花杂交,F 1 全部表现为红花,然后让 F1 进行自交得到 F2,则亲本基因型是_和_,F 2 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2)如果将两种非白花亲本杂交,F 1 只有白花、红花和粉红花三种性状,则亲本基因型是_和_。(3)红花和粉红花杂交,后代最多有_种基因型,最多有 _种表现型。答案 (1)aabb AABB 白紫红粉4363(2)AaBB AaBb (3)6 3解析 (1)纯合白花的基因型是 aa_ _,纯合粉红花的基因型是 AABB,要保证 F1 全部表现为红花,纯合白花的基因型必须 是 aabb。F1 的基因型是 AaBb,自交得到的 F2 性状分离比为白紫红粉4363。(2)
38、白花的基因型是 aa_ _,红 花的基因型是 A_Bb,粉花的基因型是 A_BB,紫花的基因型是A_bb,将两种非白花亲本杂交, F1 只有白花、 红花和粉红花三种性状,所以亲本基因型必须是 AaBB 和 AaBb。(3)红花的基因型是 A_Bb,粉红花的基因型是 A_BB,要保证后代基因型最多, 杂合程度越高越好,所以亲本红花的基因型是 AaBb,粉红花的基因型是 AaBB,后代最多有 6 种基因型, 杂交后代出现不了紫花,所以最多有 3 种表现型。思维延伸(1)棉花的花色由两对具有完全显隐性关系的等位基因( 分别用 A、a 和 B、b 表示)控制,进一步研究发现其花色遗传机制如下:一株开紫
39、花棉花的基因型有_( 填数字) 种可能性。现有一株开白花棉花,如果要通过一次杂交实验判断其基因型,可利用种群中表现型为_的纯合子与之杂交:若杂交后代花色全为紫色,则其基因型为_;若既有紫花又有红花,则其基因型为_;若后代花色_,则其基因型为_。已知棉花的抗病与易感病由第 3 号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用 R 和 r 表示,抗病为显性)控制,用一株开紫花易感病棉花和一株开白花抗病棉花杂交,若统计到紫花抗病植株占后代比例为 3/16,则双亲的基因型分别为 _。答案 4 开红花 aaBB aaBb 全为红花 aabb AaBbrr、aaBbRr(2)豌豆花的颜色受两对基因 P、p 和 Q、q 共同控
40、制,每一对基因中至少有一个显性基因时,花的颜色为紫色,其他的基因组合则为白色。下列两组纯合植株杂交试验的统计结果如下表,根据信息请分析:F1 株数 F2 株数亲本组合紫花 白花 紫花 白花a.白花白花 263 0 272 211b.紫花 白花 84 0 242 79杂交组合 a 中 F2 紫色花植株的基因型共有_种,其中杂合子所占比值为_。选出杂交组合 b 中的 F2 紫色花植株,自然状态下,其 F3 中花色的性状分离比为_。在杂交组合 b 中,让 F1 中一株紫色花植株测交,后代中白色花植株占_。答案 4 紫色白色51 89 125(常染色体与伴性遗传并存并混有致死问题) 某科研小组用一对表
41、现型都为圆眼长翅的雌、雄果蝇进行杂交,子代中圆眼长翅圆眼残翅棒眼长翅棒眼残翅的比例,雄性为3131,雌性为 5200,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该果蝇中存在两对基因显性纯合致死现象B只有决定眼型的基因位于 X 染色体上C子代圆眼残翅雌果蝇中纯合子占 1/3D子代圆眼残翅雌果蝇的基因型为 bbXAXA 或 bbXAXa答案 C解析 子代雄性果蝇中圆眼棒眼11,长翅残翅 31,子代雌性果 蝇中无棒眼果蝇,只有圆眼果蝇,长翅残翅 52, 这说明决定眼型的基因位于 X 染色体上,且存在两 对基因显性纯合致死现象,A、B 正确;由于决定眼型的基因位于 X 染色体上,且存在 显性纯合致死现象,残翅是隐性性状
42、,因此子代圆眼残翅雌果蝇的基因型 为 bbXAXA 或 bbXAXa,子代 圆眼残翅雌果蝇中纯合子占 1/2,C 错误, D 正确。思维延伸(1)(XY 型)果蝇的体色(B、b)和毛形(F、f)分别由非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控制,两对基因中只有一对基因位于 X 染色体上。若两个亲本杂交组合繁殖得到的子代表现型及比例如下表,请回答下列问题:亲本表现型 子代表现型及比例杂交组合 父本 母本 雄性 雌性甲 灰身直毛 黑身直毛1/4 灰身直毛、1/4 灰身分叉毛、1/4 黑身直毛、1/4 黑身分叉毛1/2 灰身直毛、1/2 黑身直毛乙 黑身分叉毛 灰身直毛 1/2 灰身直毛、1/2 灰身 0分叉毛
43、在体色这一性状中_是隐性性状。杂交组合乙中母本的基因型是_。根据杂交组合甲可判定,由位于 X 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是_。杂交组合乙的后代没有雌性个体,其可能的原因有两个:a.基因 f 使精子致死;b.基因 b和 f 共同使精子致死。若欲通过杂交实验进一步明确原因,应选择基因型为_的雄果蝇与雌果蝇做杂交实验。若后代_,则是基因 f 使精子致死;若后代_,则是基因 b 和 f 共同使精子致死。答案 黑身 BBX FXf 分叉毛 BbX fY 只有雄果蝇 雌雄果蝇均有,且雌果蝇雄果蝇12(2)(ZW 型)动物园有一种 ZW 型性别决定的鸟类,其长腿和短腿由等位基因 A/a 控制,羽毛的灰色和白色由等位基因 B/b 控制。研究者进行了如下两组杂交实验,结合实验结果填充回答下列问题:F1杂交组合 亲本 雌性 雄性杂交实验一长腿灰羽() 长腿灰羽( )长腿灰羽 、长腿白羽 、316 316短腿灰羽 、短腿白羽116 116 长腿灰羽 、短腿灰羽38 18杂交实验二长腿白羽() 短腿灰羽( )长腿灰羽 、长腿白羽 、短14 14腿灰羽 、短腿白羽14 14 无根据杂交实验推断,A/a 和 B/b 两对等位基因中,位于 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