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教师招聘考试复习资料-教师招聘《中学教育心理学》通关试题每日练(2020年01月27日-8968).docx

上传人:陈十三 文档编号:16458516 上传时间:2023-01-28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8.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招聘考试复习资料-教师招聘《中学教育心理学》通关试题每日练(2020年01月27日-8968).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教师招聘考试复习资料-教师招聘《中学教育心理学》通关试题每日练(2020年01月27日-8968).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教师招聘考试复习资料-教师招聘《中学教育心理学》通关试题每日练(2020年01月27日-8968).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教师招聘考试复习资料-教师招聘中学教育心理学通关试题每日练(2020年01月27日-8968)教师招聘考试复习资料-教师招聘中学教育心理学通关试题每日练(2020年01月27日-8968)1:如果一名5岁儿童,在用斯坦福-1:L纳量表进行智力测验时,不仅通过了5岁组的所有题目,而且通过了6岁组的题目,那么他的智商是()。多项选择题A、83B、110C、120D、183E、100 2:在操作技能形成过程中,把模仿阶段练习的动作固定下来,并使各种动作成分相互结合,成为定型的、一体化的动作称为()。单项选择题A、操作的定向B、操作的模仿C、操作的整合D、操作的熟练 3:漫无目的地幻想也可以看作问题解

2、决。()判断题对错 4:“酒逢知己干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是人际吸引中的()。单项选择题A、相似吸引B、互补吸引C、邻近吸引D、外表吸引 5:功能固着对解决问题具有()单项选择题A、积极作用B、消极作用C、既有积极作用又有消极作用D、启发作用 6:刚能察觉出两个同类刺激物之间最小差异量的能力叫做()单项选择题A、绝对感觉阈限B、绝对感受性C、差别感觉阈限D、差别感受性 7: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的实质在于()。单项选择题A、构造一种完形B、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C、形成刺激与反应间的联结D、对环境条件的认知 8:研究认知风格最著名的心理学家是()单项选择题A、西蒙B、威特金C、苛勒D、卡根 9

3、:态度的认知成分是指个体对态度对象所具有的带有评价意义的()。单项选择题A、知识经验B、观念和信念C、道德认识D、道德观 10:定向映象的完备性、独立性与概括性不同,则活动的定向基础就有差异,就会影响到心智技能最终形成的水平。()判断题对错 11:道德两难指的是同时涉及两种道德规范的情境或问题。()判断题对错 12:研究认知风格最著名的心理学家是()单项选择题A、西蒙B、威特金C、苛勒D、卡根 13:先前所学的信息对后面所学信息的干扰称为()。单项选择题A、前摄促进B、倒摄促进C、前摄抑制D、倒摄抑制 14:从众行为的原因之一是()。单项选择题A、行为参照B、省力C、服从D、强迫 15:创造能

4、力是指在生活中创造出独特的、新颖的、有社会价值的产品能力,它具有()多项选择题A、独特性B、新颖性C、变通性D、社会性E、流畅性 16:遗忘的规律是()单项选择题A、先慢后快B、逐渐变慢C、先快后慢D、逐渐变快 17:在以下有关课堂管理的叙述中,正确的一项是()。单项选择题A、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取决于教师、学生和课堂情境等三大要素的相互协调B、放任型的教师领导方式所形成的课堂气氛最佳C、对于学生消极的课堂行为,教师可采取体罚、剥夺学习权利等惩罚手段D、教学班级规模越大,师生情感纽带的力量越强,教学效果越好 18:下列不属于观察评价技术的是()。单项选择题A、行为检查单B、轶事记录C、成长记录袋

5、D、等级评价量表 19:个体品德的核心部分是()。单项选择题A、道德认知B、道德观念C、道德情感D、道德行为 20:教学内容是学与教的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一般表现为课程。()判断题对错 21:内部学习动机最为核心的成分是:求知欲和()单项选择题A、兴趣B、需求C、好奇心D、虚荣 22:关于教学测量与评价的分类,按教学评价的功能分类可分为()。单项选择题A、形成性评价和诊断性评价B、常模参照评价和标准参照评价C、配置性评价和诊断性评价D、正式评价和非正式评价 23:学习动机强弱的标志主要是活动水平和()单项选择题A、原发性B、习得性C、后继性D、指向性 24: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策略有发

6、现教学、情境教学等。()判断题对错 25:在具备了“金属”概念后,学习“金”、“锡”、“铜”概念,这是一种()单项选择题A、并列学习B、上位学习C、下位学习D、总括学习 26:寻求解决问题的可能方案,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是问题解决的()单项选择题A、分析问题阶段B、提出假设阶段C、发现问题阶段D、检验假设阶段 27:个体在社会认知过程中,通过第一印象最先输入的信息对客体以后的认知产生的影响作用称为()单项选择题A、晕轮效应B、首因效应C、近因效应D、投射效应 28:对于不敢真实表达自己意见和情感的学生,有效的行为改变方法是()。单项选择题A、系统脱敏法B、全身松弛训练C、肯定性训练D、改变认知

7、法 29:有些教师把大量时间化在如何与学生搞好个人关系上,他们在成长历程中处于()单项选择题A、关注生存阶段B、关注情境阶段C、关注学生阶段D、关注效率阶段 30:下列能代表自我实现需要的描述是()。单项选择题A、他宁愿担任专业工作也不愿做企业家B、他很少依赖外界反馈C、他总是为他的行为承担责任D、他常常让别人提出问题 31:首倡两难故事法研究道德发展阶段的心理学家是()。单项选择题A、柯尔伯格B、皮亚杰C、斯金纳D、巴甫洛夫 32:按照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观点,以言语陈述的形式存储的知识称之为()单项选择题A、智力技能B、认知策略C、言语信息D、动作技能 33:在心理辅导中,理性情绪辅导法是由

8、()首创。单项选择题A、皮亚杰B、雅各布松C、艾里斯D、沃尔茨 34:创造力的核心和基础是()单项选择题A、智力B、知识C、技能D、创造性思维 35:心智技能的结构具有()单项选择题A、简缩性B、外显性C、内潜性D、感念性 36:在同一时间内,心理活动指向于不同的对象,同时从事几种不同活动的现象叫做()单项选择题A、注意稳定性B、注意的范围C、注意分配D、注意转移 37:教师的角色认知处于教师职业角色形成的第几阶段()单项选择题A、第一阶段B、第二阶段C、第三阶段D、第四阶段 38:个体自我意识的发展过程中最先成熟的是()。单项选择题A、生理自我B、社会自我C、心理自我D、自我检验 39:抑郁

9、症的表现是()。多项选择题A、情绪消极B、消极的认识倾向C、动机缺失、被动D、躯体上疲劳、失眠E、生活的压力 40:提出动机性遗忘理论的心理学家是()单项选择题A、弗洛伊德B、岁杰斯C、布鲁纳D、斯金纳 41:成就动机可以区分为力求成功与避免失败两种倾向,力求成功者的成就动机()。单项选择题A、高B、低C、与避免失败者一样D、与学习无关 42:成就动机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单项选择题A、布鲁纳B、班杜拉C、韦纳D、阿特金森 43:以下哪种学习策略属于精细加工策略?()单项选择题A、谐音联想法B、分散复习C、多种感官参与D、画出系统结构图 44: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而制订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

10、方案是()单项选择题A、学习期待B、学习目标C、学习效能感D、学习策略 45:课堂心理气氛主要有三种类型:积极的、消极的与()单项选择题A、沉默的B、对抗的C、安静的D、活跃的 46:1969年,第一次正式提出“教学心理学”概念的心理学家是()单项选择题A、加涅B、布鲁纳C、奥苏贝尔D、杜威 47:学习过程中,学习者为提高识记效果,尽可能地让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这种学习策略属于()。单项选择题A、组织策略B、精加工策略C、元认识策略D、复述策略 48:关于问题的种类,对某个代数式进行因式分解属于()。单项选择题A、一般问题B、有结构问题C、无结构问题D、特殊问题 49:将本身没有逻辑意义的材料人

11、为地赋予某些意义,以便于记忆,也是一种形式的有意义学习。判断题对错 50:通过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提出假设,然后验证假设并做出结论的教学策略是()。单项选择题A、合作学习B、发现教学C、情境教学D、指导教学 查看答案 1:答案C 解析 C【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智力测验。斯坦福一比纳量表所采用的是比率智商,其公式为:IQ=(智力年龄实际年龄)X100,根据题干内容,答案即(65)100=120。 2:答案C 解析 3:答案错误 解析 问题解决具有明确的目的性,漫无目的地幻想是没有明确目的指向的心理活动,不能称为问题解决。 4:答案A 解析 在影响人际吸引和排斥的因素中,相似性是指人们喜欢那些和

12、自己相似的人。各种情况的相似,都能引起一定程度的人际吸引效应,如年龄、经历、个性特征的相似,共同的爱好等等,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酒逢知己干杯少”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5:答案B 解析 6:答案D 解析 7:答案B 解析 布鲁纳认为,学习的本质是主动的形成认知结构。 8:答案B 解析 研究认知风格最著名的,当属美国心理学家赫尔曼威特金。他研究最多的是场依存和场独立两种认知方式的区别。(资料来源当代教育心理学)(本解析由张恩凯提供) 9:答案B 解析 略。 10:答案正确 解析 由心智技能的培养要求可知答案。 11:答案错误 解析 道德两难指的是同时涉及两种道德规范,两者不可兼得的情境或问题。

13、 12:答案B 解析 研究认知风格最著名的,当属美国心理学家赫尔曼威特金。他研究最多的是场依存和场独立两种认知方式的区别。(本解析由张恩凯提供) 13:答案C 解析 系统暂无解析 14:答案A 解析 从众现象的发生,一般认为有两个原因:一是人们往往相信大多数人的意见是正确的,即以他人行为为行为参照;二是为了避免他人的非议或排斥。 15:答案A,C,E 解析 16:答案C 解析 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遗忘呈现一个先快后慢的趋势。(本解析由张恩凯提供) 17:答案A 解析 18:答案C 解析 19:答案A 解析 道德认知是对道德规范及其执行意义的认识,道德认知的结果是获得有关的道德观念,形成道德信

14、念,道德认知是个体品德的核心部分。 20:答案错误 解析 教学内容是学与教的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一般表现为教学大纲、教材和课程。 21:答案C 解析 22:答案C 解析 23:答案D 解析 24:答案正确 解析 略。 25:答案C 解析 26:答案B 解析 见“提出假设阶段”定义。 27:答案B 解析 28:答案C 解析 系统暂无解析 29:答案A 解析 30:答案C 解析 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最高级的需要,包括认知、审美和创造的需要。它包含两个方面:一是完整而丰满的人性的实现;二是个人潜能或特性的实现。他总是为他的行为承担责任,体现出一种自我实现的需要。 31:答案A 解析 32:答案

15、C 解析 33:答案C 解析 34:答案D 解析 35:答案A 解析 36:答案C 解析 37:答案A 解析 38:答案A 解析 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边事物的关系的意识;个体自我意识的发展经历了从生理自我到社会自我,再到心理自我的过程。(1)生理自我(0-3岁):生理自我是自我意识最原始的状态,生理自我意识在三岁左右基本成熟。(2)社会自我(少年期):儿童在三岁以后,尤其是到小学阶段,自我意识进入客观化时期,即获得社会自我的阶段。(3)心理自我(青春期):心理自我是在青春期开始发展和形成的。所以,个体自我意识发展的过程中最先成熟的是生理自我。 39:答案A,B,C,D 解析 E项与抑郁症没有必然的联系。 40:答案A 解析 41:答案B 解析 阿特金森认为追求成功的动机与成功期望概率成反比。如果个体力求成功,那意味着他的成功期望值比较高,故成就动机低。 42:答案D 解析 43:答案A 解析 44:答案D 解析 系统暂无解析 45:答案B 解析 46:答案A 解析 47:答案D 解析 48:答案B 解析 有结构的问题是指已知条件和要达到的目标都非常明确,个体按一定的思维方式即可获得答案的问题。 49:答案错误 解析 50:答案B 解析 第 11 页 共 11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其他考试类文档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