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声现象(讲义)一、 知识点睛1. 常见的物理实验方法(1) 转换法:把 的现象转换成 的现象。应 用: 。(2)实验推理法:有的实验受 条件限制难以实现,可在大量可靠实验 的基础上经过 得出规律。应用: 。(3) 控制变量法:物理学中对于受 影响的问题,每一次只改变其中的 因素,而控制 不变,从而研究被改变的这个因素对事物的影响。应用: 。2. 声音的特性和波形图频率:1s 内物体振动的次数;决定 的高低。频率越高, 越高;波形图横向越 。振幅: 物体振动时离开_ 的最大距离; 决定 的大小。振幅越大, 越大;波形图纵向越 。波形:波的形状反映的是声音的 。3. 影响乐器音调的因素:鼓: 、
2、 ;编钟、铜锣: 、 ; 弦乐器: 、 、 ; 管乐器: 。2二、精讲精练【板块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 关于声音的产生,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B有声音的产生,就一定有物体在振动C振动停止,声音要慢慢消失 D 拍 桌 子 时 ,桌 子 不 振 动 也 可 以 发 声2. 如图所示,用一个纸糊的箱子盖在音响的喇叭上,然后把一个玩具小矮人放在纸箱上,当用这个喇叭播放音乐时,小矮人便会翩翩起舞,这说明了 。3. 如图所示,用竖直悬挂的乒乓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乒乓球被弹起,这个现象说明声音是由物体 产生的 ; 该实验使用了 法,乒乓球的作用是 。4. 敲打桌子,听到声音,
3、却看不见桌子的振动,你能想出什么办法来证明桌子的振动? 。 运用的物理方法是 。5. 聂利同学在一个养蜂场看到许多蜜蜂聚集在蜂箱上,双翅没有振动,仍嗡嗡地叫个不停。她对十万个为什么中“蜜蜂发声是不断振动双翅产生的”这一结论产生怀疑。蜜蜂的发声部位到底在哪里?下面是聂利同学的主要探索过程: 把多只蜜蜂的双翅用胶水粘在木板上,蜜蜂仍然发声。 剪去多只蜜蜂的双翅,蜜蜂仍然发声。 在 蜜 蜂 的 翅 根 旁 发 现 两 粒 小 “黑 点 ”, 蜜 蜂 发 声 时 , 黑 点 上 下 鼓 动 。 用 大 头 针 刺 破 多 只 蜜 蜂 的 小 黑 点 , 蜜 蜂 不 发 声 。 请 回 答 :(1)聂利
4、同学在实验时,采用多只蜜蜂的目的是 。(2)从实验和可得出的结论是 。(3) “用大头针刺破多只蜜蜂的小黑点”基于的假设是:。6. 如图所示,将一只通电的小电铃放在连通于抽气机的玻璃罩内,请回答下列问题:( 1) 用抽气机把玻璃罩内的空气逐渐抽出, 将会发现 。( 2) 如果把空气又逐渐地通入玻璃罩内, 将会发现 。(3)推理:在真空状态下 。(4)此实验说明了 。第 2 题图第 3 题图3第 6 题图47. 关于声现象的说法错误的是( )A老师讲课声是通过空气传到我们耳朵里B人们不可以用超声波来探测“地月”距离C只要物体振动就一定能听到声音 D“隔墙有耳”说明固体能传声8. 下列关于人感知声
5、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鼓膜损坏的人,仍能够感知声音B 音 乐 家 贝 多 芬 耳 聋 后 , 用 牙 齿 咬 住 顶 在 钢 琴 上 的 木 棒 听 演 奏 是 利 用 骨传 导C助听器的工作原理是骨传导 D 听 觉神 经 损 坏 的 人 , 仍 能 够 感 知 声 音【板块二】声速9. 以下关于发声和发声体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声音在 15的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 340m/sB 声 音 在 真 空 中 的 传 播 速 度 最 大 为 3.0108 m/s C声音的传播速度一般随介质的不同而不同 D 声 音 在 固 体和 液 体 中 传 播 速 度 比 空 气 中 传 得 快10. 一
6、人在两座山崖之间高喊一声, 分别在 0.3s 和 0.7s 后, 听到前后两次回声,若声速为 330m/s,则两座山崖相距( ) A330m B221m C 198m D165m11. 摩 托 车 以 20m/s 的速度匀速行驶,正前方有一座高山,摩托车 鸣 笛 后 2s 司 机 听 到 了 回 声 , 取 空 气 中 的 声 速 为 340m/s。 求 :(1)听到回声时摩托车距高山多远?(2)鸣笛时摩托车距高山多远?5【板块三】声音的特性12. 如图所示是几种声音输入到示波器上时显示的波形,其中音调相同的是 ; 响度相同的是 ; 图 是噪声的波形图。13. 如图所示,是用示波器显示的不同乐
7、器发出不同声波的波形图,其中频率最大的是( )A 长 B 小提 C手风琴 D 二胡14. 海洋动物质量越大, 其叫声越是有力而低沉, 即响度较 , 音调较 。甲、乙两曲线为科考船声纳系统收录的 500kg 的海豚和 100t 的蓝鲸叫声的波形图, 其中, (选填 “甲”或“乙” )是蓝鲸发出的。甲乙15. 家住三楼的王琴早上醒来,听到同学李娟在楼下喊她一起上学,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解释,错误的是( ) A王琴能听到楼下的叫喊声,说明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B李娟的叫喊声很大,说明她的音调高 C王琴从叫喊声中听出是李娟,她是根据音色来判断的D 王琴的妈妈提醒她下楼时脚步要轻些,是为了减弱噪声16. 人们
8、常说的 “引吭高歌” 与 “低声细语” 中的高低是 ( )A“高”指响度,“低”指音调B“高”指音调,“低”指响度C都指音调D都指响度17. 医生给病人看病时常使用听诊器,因为听诊器能( ) A增大振动的振幅,使响度增大 B增大发声体的频率,使音调变高 C集中声音的能量,使传入人耳的声音更响 D 减小医生和患者的距离,使传人人耳的声音更响第 17 题图618. 如图,老师用同样的力吹一根吸管,并将它不断剪短,他在研究声音的( )A响度与吸管长短的关系 B音调与吸管材料的关系 C音调与吸管长短的关系 D 音色与吸管材料的关系19. 为了探究音调与什么因素有关,小明设计了下面几个实验, 如图所示,
9、你认为不能够完成探究目的的是( )20. 在学习演奏小提琴的过程中,小明和同学们发现吉他的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受很多因素的影响,他们决定对这种现象进行探究,经讨论后提出以下猜想:猜想一: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 猜想二: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 猜想三: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可能与琴弦的粗细有关。为了验证以上猜想是否正确,他们找到了一些不同规格的琴弦,如下表:编号琴弦的材料琴弦的长度/cm 琴弦的横截面积/mm 2 钢丝 20 0.3 钢丝 0.5 钢丝 40 0.5 尼龙丝 30 0.5 尼龙丝 40 0.5(1)为了验证猜想一,应选用编号为 、 的琴弦进行实验。(
10、2)为了验证猜想二,应选用编号为 、 的琴弦进行实验。( 3) 为了验证猜想三, 小明选用编号为、 的琴弦进行实验, 则表中缺少的数据应为 。(4)小明在实验中还发现,同一琴弦松紧不同音调不同,琴弦越紧音调越 。第 18 题图7【板块四】声的利与弊21. 下列关于声学知识应用说法错误的是( )A 大 雪 过 后 , 这 时 你 会 发 现 周 围 特 别 宁 静 , 这 是 因 为 雪 地 里 的 微 孔 能 吸收 声 音B 会 堂 、 剧 院 的 墙 壁 做 成 凸 凹 不 平 的 形 状 , 或 采 用 蜂 窝 状 的 材 料 是 为 了减 少 声 音 的 反 射C 人 在 室 内 说 话
11、 比 在 旷 野 中 更 响 亮 , 这 是 因 为 室 内 回 声 加 强 了 说 话 声D录音棚内用软泡沫塑料是为了增强声音的反射22. 下列应用中不是利用回声的是( )A蝙蝠用超声波捕蚊虫 B 渔民利用声呐捕鱼C测量打雷处与观察者之间的距离 D超声波测距23. 关于声音的应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利用超声波清洗钟表,说明声波可以传递能量B. 超声波能击碎人体内“结石”是因为声波具有能量C. 次 声 武 器 对 人 体 有 较 大 杀 伤 力 , 是 因 为 次 声 波 能 够 传 递 能 量D. 超声波探伤仪是利用了超声波能够传递能量24. 以下减小噪声的措施中, 属于在传播过
12、程中减弱的是 ( )A建筑工地上噪声大的工作要限时B市区里种草植树 C戴上防噪声的耳塞 D 市 区 内 汽 车 喇 叭禁 鸣8【参考答案】一、 知识点睛1. (1)不能观察或不易观察 能观察或易观察敲打桌子,听到声音,却看不到桌子的振动。可以在桌子上撒些碎纸屑,将桌子微小的振动转换成纸屑的跳动。(2)概括、抽象、推理真 空 罩 中 的 闹 铃 。 虽 然 真 空 罩 内 的 空 气 不 断 减 少 , 但 是 不 可 能 达到 真 空 状 态 , 我 们 根 据 随 着 空 气 不 断 减 少 , 响 度 不 断 降 低 , 推 理得 到 真 空 不 能 传 声 。(3)多因素,某一个,其余因
13、素弦 乐 器 音 调 高 低 与 弦 的 长 短 、 粗 细 、 松 紧 等 多 因 素 有 关 , 为 了 研 究音 调 跟 弦 的 长 短 的 关 系 时 , 需 要 控 制 弦 的 粗 细 、 松 紧 两 个 因 素 不 变。2. 音调,音调,密集,平衡位置,响度,响度,长,音色3. 鼓皮绷紧程度,鼓面的大小编钟的大小,锣的大小弦的长短、弦的粗细、弦的绷紧程度空气柱的长短二、 精讲精练1. D2. 喇叭发声时在振动3. 振动,转换,放大音叉的振动4. 在桌上撒些碎纸屑,将桌子微小的振动转换成纸屑的跳动; 转换5. (1)避免实验偶然性(2)蜜蜂发声不是由双翅振动产生的(3)蜜蜂的发声部位可能在小“黑点”上6. (1)听到的电铃声音逐渐减小(2)听到的电铃声音又逐渐增大(3)将听不到电铃声(4)真空不能传声7. C8. D99. B10. D11. 320m,360m12. 甲乙,甲丙,丁13. B14. 大,低,甲15. B16. D17. C18. C19. D20. (1)(2)(3)20(4)高21. D22. C23. D24.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