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二六年疾病控制工作总结吴中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二六年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在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下,以治理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专项工作为契机。在卫生局的领导下,按照上级业务部门的要求,坚持“预防为主” 工作方 针,依托社区公共 卫生服 务产品政府购买机制的建立,进一步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试行末位待岗制度,进一步推动人事制度改革;加强突发疫情应急处理,进一步提升公共卫生服务能力。经全体职工和基层防保工作者的共同努力,完成全年工作任务。现将全年工作完成情况总结如下:一、主要工作目标完成情况及措施(一)拓展社区卫生服务职能、完善疾控体系近两年卫生局在原三级卫生防病网络基础上,
2、抓住行政村撤并,构建镇、村(社区)医疗一体化机遇,重新配置卫生资源,加快社区卫生服务站建设步伐,探索并初步建成区、镇、社区三级疾病控制体系。到目前为止,已建成的 70 家社区卫生服务站构成坚实的防病网底。其“ 六位一体 ”功能中,有三项涉及疾病控制,中心依托社区公共卫生服务产品政府购买机制的建立,在卫生局统一部署下,分别制定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院)、社区卫生服务站“六位” 功能中“预防、康复、健康教育” 三项考核内容和考 评指标,有利于服务中心、服务站规范、有序地开展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疾控中心参与卫生局组织的 2 次业务督查指导,与医学会组织社区慢病、结核病、不明原因发热监测、重点传染病等 5
3、 期业务培训,培训社区业务人员317 人。建立和完善工作机制,提升服务内涵,逐步发挥服务站“六位一体”功能,使公共卫生服务面向人民大众,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2务。(二)加强聘后管理、试行末位待岗制度根据卫生局人事改革要求,中心试行末位待岗措施,并将此内容列入人事局聘用合同。回顾全年的末位待岗工作,中心制订了制度和工作程序、成立了组织并开展了日常检查和考核,我们深深感到通过末位待岗工作确实对日常工作起到了促进作用,部分职工改变了惰性散漫的工作作风,遵守制度情况明显好转,敬业精神有所提高。虽然中心在末位待岗工作中付出了很大的努力,但最终并未产生末位人员,原因一是主观上认识不够,存在畏难情绪;二是客观
4、上疾控中心传统上按照政府部门管理模式进行管理,职工对末位待岗缺乏认同。(三)执行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 、共建流动儿童计免管理机制全区执行本地儿童、流动儿童免费接种一类疫苗政策,2005 年12 月至今年 11 月,全区免费接种 19.2 万人次。进一步巩固“苏州市流动儿童计划免疫先进区”成果,共建流 动儿童计免管理机制,由政府办公室主持召开了二次流动儿童计划免疫管理联席会议。卫生、公安、非本市户籍人员管理办公室(外管办)、计划生育、教育、妇联为职能单位。由各镇外管办负责登记 06 岁流动儿童,并每月报告当地卫生服务中心防保科,由防保科负责核查并登记建卡进行长效管理。到 12 月底已有胥口
5、、浦庄、甪直、木渎、渡村、东山等 6 个镇(街道)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并召开了联席会议。511 月,公安部门登记上报 11476 名 06 岁的外来儿童,通过当地防保科或社区卫生人员、妇女主任的调查核对,已有 3369 人已登记在册,3079 人接受临时接种,3411 名已迁出, 1617 人未接受管理。(四)艾滋病控制112 月新增 HIV 感染者 11 例,其中本地 2 例,常住本地 33例,外地流动人群 6 例。死亡 1 例艾滋病人。具体开展了五方面工作:一是继续大力推进以普及防艾常识为重点的各类宣传工作,112 月各镇(街道)共计发放入户宣传资料 32736 份,设置墙体广告 129 幅
6、,举办宣传讲座 7 次,参加人员 4074 人次。疾控中心认真做好公共场所从业人员的卫生知识培训;二是积极开展 HIV 抗体初筛检测,112 月全区检测 14661 人份,阳性 4 例,阳性率0.27(其中疾控中心积极落实公安监管场所羁押人员 HIV 抗体初筛检测工作,112 月检测 3951 人份,阳性 3 例,阳性率 0.77;今年新增初筛实验室 2 家(长桥人民医院、木渎人民医院),112 月,全区除疾控中心以外 6 家初筛实验室检测各类重点人群 10710 例,检出阳性 1 例);三是落实国家政策,关怀艾滋病人,定期走访 HIV感染者,协助完成 HIV 感染者 CD4细 胞和病毒载量测
7、定;五是区政府下发了“关于调整 苏州市吴中区艾滋病防治工作委员会组成人员的通知”(吴政 发200682 号),新增了区委组织部、区人事局、区建设局、区城管局、区信访局、区市政公用局五家成员单位。区卫生局倪英明副局长兼任区艾防委办公室主任。区艾滋病防治委员会召开工作会议,研究和落实“2006 年度苏州市吴中区艾滋病防治工作委员会工作计划(讨论稿)”。(五)结核病防治近两年,通过加大行政干预措施力度,逐步建立和完善工作机制,重建区、镇、社区三级防治网络。在卫生局组织领导下,形成“疾控中心负责管理和指导、木渎定诊医院提供临床技术支持,各镇医疗单位负责病人转诊、追踪和督导管理” 的医防密切协作机制。年
8、初,区结核病防病领导小组和卫生局下发了“ 吴中区 2006 年结核病防治工作计划” ,将目 标任务分解到基层 ,并就进一步贯彻实施 DOTS和 STOP-TB 控制策略作出步署。 3 月 24 日,组织区、镇妇联广泛开展结核病防治宣传。全区围绕“巩固发现 率,确保治愈率” 这一目标加强了转诊、定诊,痰检质控, “三定四见 面” 社区督导等工作。1124月,发现菌阳病人 246 例,完成全年任务数的 112%;菌阴病人 207例,完成任务数的 108%。453 例病人落实社区督导 197 例、结防医师督导 170 例、家庭督导 86 例,其中 294 例由区疾控中心牵头落实了区、镇、社区、病人(
9、或家属)的四方见面。全区 15 家医疗单位中有 13 家单位已完成规范痰检点建设工作,70 家社区卫生服务站中64 家已完成结核病规范督导点建设,均通过验收工作。根据省卫生厅“第五 轮全球基金流动人口结核病防治项目实施计划” ,我区从 2006 年 10 月起启动该项 目。(六)突发公共卫生应急事件及疫情处理贯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严格信息报告、调查、检验等制度和疫情处理工作,112 月,区内未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疫情控制方面,春季加强了呼吸道传染病控制,区卫生局和教育局及时转发文件,并制定吴中区学校预防呼吸道传染病应急方案,要求各校制定预案,加强晨检制度,完善疫情报告制度,采取切实措
10、施加强预防工作,防止呼吸道传染病在我区学校暴发。根据快速、准确的疫情报告,中心及时到现场进行指导和应急处理,及时处理并扑灭了度假区香山小学、长桥中心小学集体发热、甪直叶圣陶小学麻疹、木渎第二中学出疹性疾病、越溪实验小学水痘等多起突发疫情。根据苏州市要求,15 月,全区范围内开展了不明原因肺炎病例主动搜索登记、报告,未发现相关疑似病例。做好传染病疫情和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因病死亡病例网络直报,112 月审核并上报甲、乙类传染病 2627 例,因病死亡 2610 例。协助安监局处理正己烷中毒事故 1 起,配合卫监所处理食物中毒 5 起,采集样品 38 份,进行相关项目检测。(七) 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
11、究等项目调查今年,按照省卫生厅工作要求,我区开展了五项调查:一是中国5慢性病前瞻性研究:根据国家 KSCDC 项目办要求,配合苏州市项目点做好各项工作。112 月完成越溪、郭巷街道 22 个社区 3574岁居民现场体检调查,组织发动 27547 人,体检调查 15495 人,应答率为 56.2%,建立居民健康档案 15694 份,达年度任务的 110%。二是卫生部“乙肝等有关疾病血清学 调查” :根据卫生部和省卫生厅的工作要求,通过区政府召开“乙肝调查工作行政发动会” ,卫生局成立领导小组,抽调吴中、木渎及相关镇医院检验人员及护士,成立了以区疾控中心人员为主的 36 人的调查组及工作小组。9
12、月2123 日分三组对郭巷塘南村、浦庄东吴村和东山杨湾村开展调查。调查并采血 685 人,圆满完成了工作任务。三是中国“农村饮用水与环境卫生现状调查”:为确保该项工作的顺利完成,卫生局组织爱卫办、疾控中心认真落实各项措施,成立了领导小组和项目办,制定了“吴中区 农村 饮用水与环境卫生现状调查方案” ,确定木渎、长桥、东山 3 个镇为项目实施镇,并根据当地地形(地貌)特点、饮用水水源、供水方式等多方面因素确定了 10 个村为调查点。疾控中心在八月下旬利用 2 周时间完成了调查点的水样采集和分析工作。各项目镇通过 2 周的调查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了调查工作。10 月初,项目办将原始资料进行了汇总并上
13、报省项目办。四是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体系三年建设状况评估研究”:9 月份,卫生局组织区皮肤病防治所、疾控中心、郭巷医院、胥口医院按调查要求开展机构调查和意向调查,完成各项调查后,调查表按时上报省项目办。五是全国“第三次死因回顾抽样调查” :根据省 卫生厅、科技厅关于开展死因回顾抽样调查的通知精神,我区制定实施方案,落实调查任务,成立了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 8 月初,区卫生局、科技局联合下发了吴中区 20032005 年死因回顾调查实施方案。疾控中心根据摸底调查结果并确定全区需作现场调查死亡名单 2309 人。9月份,各镇将调查任务落实到各社区,按要求开展社区调查和入户6调查工作,1011 月,
14、整理调查资料录入电脑并上报省项目办。二、各科(条线)业务指标完成情况(一)传染病防制:1.传染病发病情况:112 月,报告发生甲、乙类传染病 2627 例,比去年同期 2426 例上升了 8.3%。详 见 下 表 。112 月传染病发病情况比较总发 肠道传染病 计免相关病 其它传染病年份 病 数 肝 炎 伤 寒 痢 疾 小 计 麻 疹 百 日 咳 流 脑 乙 脑 新 破 小 计 淋 病 肺 结 核 其 它 小 计2005 2426 251 15 182 448 204 1 2 5 1 213 937 396 432 17652006 2627 334 18 182 534 173 4 3 3
15、0 183 976 453 481 1910比 较 % +8.3 +33.1 + 20 0 +19.2 -15.2 +300 +50 -40 -100 -14.1 +4.2 +14.4 +11.3 +8.22乙肝疫苗普及工程:根据“苏州市 2005 年政府实事项目-成人普及乙肝疫苗接种活动实施方案”要求,今年我区继续认真组织实施将 2 万人乙肝疫苗接种任务下达至各镇(街道)业务部门。至11 月底,已完成 15876 人乙肝接种,达任务数的 79.4。3.肠道传染病防制:410 月病人就诊总数 3744 人,金标法检索 994 人,检索率 26.5%,达总人口数的 1.8,未发现阳性病人。监测外
16、环境水样 110 份,未发现阳性水样。主要措施:制定和下发了“2006 年霍乱防制工作预案” ;开展了全区 肠道门诊医生、防保科长的培训;金标法初筛按人口数 1向各镇下达检索任务并下拨金标法试剂,要求在流行前期检索数要达到就诊总数的 20%;下拨漂精片、漂粉精、 “84”消毒液等 1730 瓶。4.流行病学调查:肝炎发病 334 例,流调率 92.51%(309/334);痢疾发病 182 例,流调率 93.96%(171/182);伤寒发病 18 例,流调率94.44%(17/18);麻疹 发病 173 例,流调 率 100%(173/173);百日咳、7流脑、乙脑流调率 100%。5.传染
17、病监测:根据省监测点要求,开展肝炎、伤寒监测。采集急性肝炎病人血清 100 份,健康人群血清 773 份,伤寒副伤寒菌株 4株送省疾控中心检测,对 131 名伤寒疑似病人进行了肥达氏检测,11 人阳性,6 人诊断为伤寒、副伤寒。(二)计划免疫管理:1计免规范化管理:根据“吴中区儿童计划免疫保偿实施办法” ,规范服务、规范收费。实施预防接种告知制度,每次接种前告知家长,确认签字后接种疫苗,全年无接种事故发生。全区执行周四门诊接种制,木渎一周开展 2 次,长桥一周开 5 次。7 月份培训接种人员 192 人,经考核合格发放培训证,执行佩证上岗制。目前基本达到省规范化门诊标准的单位有长桥、甪直、木渎
18、等 12 家,渡村、度假区、越溪无法达到硬件要求,计划明年改建。计免接种信息按“中国儿童免疫接种信息管理系统”试点要求管理。2.基础免疫:2005 年 112 月出生儿童 4165 人,五苗覆盖率97.8%,其中卡介苗 99.7%(4152/4165);糖丸 99.6%(4150/4165);百白破 99.2%(4131/4165);麻疹 97.8%(4075/4165);乙肝99.2%(4131/4165)。9 月全区 49 所幼儿园和小学开展了接种证查验工作,幼儿入园 3785 人,持证率 95.3%(3606/3785),新生入学 4546人,持证率 83.5%(3795/4546)。(
19、三)血防、寄防、地防工作:1血吸虫病防治:春季区、镇二级及时组织血防行政发动、积极开展查灭钉螺、免费开展查治病人。全区各镇(街道)在查灭螺前及时召开了行政发动会,积极组织多种形式的血防宣传活动,动员群众识螺报螺,张贴识螺报螺宣传单 400 张,发放宣传单 1000 余份,24 所中、小学校开展了血防“四个一” 活 动,受教育 10 620 人次。在广泛进行行政发动和业务培训的基础上,区、镇、村(社区)三级组织查螺专业队伍,对全区 16 个镇(街道)249 个流行村开展了螺情8普查和抽查,花 11573 工,查 11514 个条块,320.04 万 m2 面积,查出东山、光福 2 个镇 3 个村
20、,计 7 个条块 8260m2 有螺面积,其中 1个为新发现,6 个历史老螺点复现。未发现阳性钉螺。查实钉螺后,卫生局同当地政府在市、区二级疾控部门的指导下制定灭螺方案,及时组织现场杀螺工作,在 5 月、9 月采用氯硝柳胺喷洒灭螺,对8260 m2 的有螺面积进行了 4 次扩大范围的杀灭工作。另外对 10 年内有螺的环境,扩大范围巩固性灭螺 95138 平方米。110 月结合医院门诊肝功能及行业体检等免费开展血清学检测 18219 份,检出血清阳性 32 份,经环卵试验均显示阴性。根据江苏省晚期血吸虫病人治疗救助项目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精神,确定木渎人民医院为我区救助晚血病人的定点医院,全区
21、申请救助治疗的晚血病人 55 人,经审核 24 人已接受治疗。2.疟疾防治:休止期预防服药 303 人。510 月份,全区 1 个中心镜检站和 11 个门诊镜检站疟原虫血检 2262 人,查出疟疾病人 5例,均为外来人员。全区管理现症病人 8 例,3 例为网络追踪病例。3.外来人口“三病” 管理:通 过血吸虫病 检测、疟疾预防服药、疟疾血检等形式管理 6702 人,检出血吸虫病血清阳性 5 人。4.肠道寄生虫病查治:学龄前儿童蛲虫检查 4376 人,阳性 12人,阳性率 0.27%。采用改良加藤法以村为单位开展 3 岁以上人群粪便检查 5 个村 2557 人,肠道线虫总感染率 0.35%,单虫
22、感染率0.27%,多虫感染率 0.08%,感染度为 1 度的 7 人,2 度和 3 度的各1 人,卫生知识知晓率 93%,健康行为形成率 90%。5.碘缺乏病防治:区血地防办于 5 月 10 日下发了关于开展第十三届防治碘缺乏病日活动的通知,按照要求,全区各镇广泛组织了以“ 普及碘 盐十年、人口素 质提高” 为 主题的宣传活动,开展现场宣传、现场咨询,发放材料 2500 多份,受教育人数达 6200 人。全年采集居民盐样 288 份,合格率 100%。(四)慢性病防治:91. 慢病登记报告与管理:112 月全区内科门诊首诊登记 35岁以上病人 120134 人,测血压 112314 人,测血压
23、率 93.4%。6 月份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开始执行慢病登记报告制度,至 12 月底报告高血压 14935 人,糖尿病 1408 人,冠心病 231 人,脑卒中 185人,高血压、糖尿病病人分别管理 10156 和 1169 人,管理率分别68.2%和 83.1%。 2. 控烟活动:组织发动中心职工及社会人群 300 人参与“ 国际戒烟竞赛” 活动。3. 生命统计工作:按照中英慢病项目和全国死因监测点的工作要求,举办了死因监测业务培训班,狠抓死亡报告卡质量,使项目齐全率逐步提高,电脑输入信息进一步完善。111 月各镇按要求上报居民医学死亡证明书 2738 张,完整填写 2492 张,完整率
24、91%。4肿瘤报病:各医院严格按照苏州市肿瘤报病工作方案的要求,全面执行肿瘤报病的制度。111 月份收集新发肿瘤报告卡 948张(已剔除重复卡),其中各镇医院上报 420 张,其余为市区医院上报,卡片项目填写完整 672 张,完整率 71%;流调 230 人,流调率54.8%。5精神病控制:4 月组织召开了全区 18 个镇(街道)的民政助理、医院分管院长、精防医生等人员参加的精防工作会议,在总结去年经验的基础上布置了今年工作,同时进行了精防卫生知识讲座。全年重点做好精神病人的长效管理,落实吴中区贫困精神病患者免费服药管理办法。目前全区共纳入网络管理的病人 1234 人,其中 112 月新发现
25、187 例。全区 112 月随访 1035 人,正在服药病人 538 例,无迁入、迁出、死亡变动及肇事肇祸等情况发生。(五)五大卫生监测:1食品、公共场所、饮用水监测:中心与被监测单位签订委托协议的方式开展食品卫生、公共场所、饮用水卫生监测工作,根据10质量管理要求,样品采集、接收和送检、检验、报告分由卫生、质管、检验科按流程规范操作。112 月份编制发出食品类检测报告 1289份,水质检测报告 304 份,餐具检测报告 578 份、消毒用品报告 42份。从业人员肠道致病菌检测 39197 人。2职业卫生监测、监护:监测 61 家企业 526 项次,内容包括噪声、高温、粉尘等 3 类 38 种
26、职业有害因素,合格 405 项次,合格率86.7%。15 家企业 3750 多名职业进行了职业健康检查,发现疑似职业病者 2 名,职业病患者 1 名。根据省疾控中心要求,在 7 月初开展了职业病网络直报工作。配合卫监所、安监局查处了职业卫生中毒 3 起,正己烷中毒事故 1 起。3.学生健康监测: 112 月,全区对小学一、三、五,初一、初三,高二年级学生 37299 名进行生长发育和常见病监测、评估。学生预防接种,112 月按照计免接种程序和吴中区 2006 年学校卫生工作意见有关规定,疾控中心在职业中学、振兴职业中学等 6 所学校中,在家长自愿的情况下开展了甲肝疫苗、白破二联疫苗、乙肝疫苗接
27、种,受种 3478 名。(六)健康教育及宣传:1.培训:食品、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岗前培训 179 场(不包括镇级培训),19515 人次。2.依托健康城市建设,深入开展健康教育工作:全年开展“爱国卫生月”“世界 卫生日”“世界结核病日”“肿瘤宣传周”“儿童计划免疫接种日”“全国防治碘缺乏病日”“全国高血压日”等 17 次宣传活动,支持科协、医学会开展“三下乡” 活动,参与区委宣 传部组织的“和谐吴中、文明家园”系列宣 传活动。在这些宣 传活动中,制作宣传板面108 块,横幅 18 条。发放各类宣传品 31 种,24 万多份,刻录健康知识光盘 80 余套 760 多盘发放至各镇。(七)科教质管:1
28、业务培训和继续教育:开展死因监测、精神病防治、疟疾防11治、学校卫生、霍乱防治等 13 期培训,培训人员 828 人次;派出参加省、市学术会议和各类培训班 37 人次。在公开刊物发表论文 16篇。职工后学历教育 14 人在读,3 人毕业。3计量认证监督评审:江苏省苏州质量技术监督局对我中心进行了计量认证后的第一次监督评审,通过现场观察、查看资料、考核试验和盲样考核等项目评审后,提出维持认证。4实验室质量控制:组织检验科和卫生监测科实施质量控制活动,通过人员比对、留样再测、方法比对和室间比对等多种形式组织实施了 6 次 15 项指标的质控活动,结果全部合格;参加市疾控中心组织的菌种分离鉴定考核,
29、结果合格;参加省疾控中心组织的盐碘测定考核;参加国家认可委组织的 2 项能力验证,结果总硬度为满意结果,氟化物为问题结果,需采取纠正措施。(八)其他工作:1落实减免政策,抓好窗口服务工作。继续落实区政府有关下岗再就业优惠政策,对持有再就业优惠证者开办饭店、饮食店、点心店、食品厂、理发店申领卫生许可证时,免收卫生监测费,全年免收 93040 元,免收健康证培训费 5320 元。预防保健门诊是中心对外服务的重要窗口,主要开展狂犬疫苗、成人乙肝疫苗接种工作,为满足人民群众服务需要,二个门诊常年全天开诊,东大街门诊延续了夜间服务,确保动物咬伤者及时有效地处理伤口,达到早期、全程、规范接种狂犬疫苗,构筑
30、高效免疫屏障,我区已连续 9 年未发生狂犬病。2治理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专项工作。中心根据吴中区卫生系统治理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专项工作方案,结合中心实际制定了实施方案,认真组织实施,主要内容为:一是成立了“吴中区疾控中心治理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专项工作领导小组”;二是加强学习、统一认识,6 月 2 日,中心组织全体职工召开了治理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的动员大会,全面布置了中心工作方案和要求,通12过学习,中心职工充分认识到开展此项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进一步增强法制观念、纪律观念、 职业道德观念,增强廉洁从政、依法执业、严格自律、诚信服务的自觉性,增强抓好自查自纠的主动性。三是开展自查自纠,疾
31、控中心无小金库;进一步规范疫苗采购、器材采购工作,成立管理小组,采用集体讨论形式确定供货单位。3仪器设备采购。通过政府采购形式购置 63.8 万元设备:分别是精神病防治救助软件 3.1 万元;酶标仪 4.9 万元;网络设备 4.4 万元;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 42.5 万元;生物安全柜 8.9 万元。4. 捐款:抗洪救灾、教学基金捐款 4200 元。 “七一阳光爱心” 捐款 15150 元。三、存在问题疾控中心作为全区疾病预防控制专业机构,负责政府各项公共卫生政策的落实和措施的实施,所承担的公共卫生任务日益繁重,主要表现为五个方面:一是疾病防治模式发生转变,原来粗犷运作的模式已无法满足当前的工作
32、要求,目前每个病种都要求从防治方案、业务培训、技术指导和疾病监测等层层落实,这种工作模式的转变大大增加了工作量;二是重点传染病防控任务依然艰巨,结核病疫情死灰复燃,我区疫情也呈高发态势,病人发现、传播控制任务十分艰巨;艾滋病疫情传播有所加快,感染者上升态势难以遏制,疫情由特殊人群向一般人群传播;三是新发传染病层出不穷, “非典”以后,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这一新 发疾病再次对疾病控制工作发起了挑战,面临着人感染的现实威胁;四是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在学校中时常出现,去年下半年以来,部分中小学校出现多起群体性发热事件,造成班级或学校停课,影响到正常的教学秩序。五是传染病疫情、食物中毒、职业中毒
33、事件时有发生。四、明年工作打算1提升社区卫生服务水平,完善疾控网底职能,通过督查指导、业务培训,建立和完善工作机制,发挥服务站“六位一体” 功能,提供13基本公共卫生服务。2加强传染病疫情管理与报告,落实综合防制措施,提高群体疫情应对能力,控制肠道传染病、计划相关病、学校传染病的发生,控制结核病、艾滋病等重大传染病的传播、发生。3执行国务院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落实相关免费政策;共建吴中区流动儿童计划免疫管理联席会议制度,全区组织创建苏州市流动儿童计免先进镇活动。4继续贯彻以查、灭钉螺为主的对策,突出重点,抓住最佳时机,做好查螺、诱螺和巩灭工作。加大肠道线虫病控制力度,通过省级控制肠道线虫病达标评估。5配合开展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项目,完成年度调查任务;按照全国死因监测点工作要求,逐步完善高血压、恶性肿瘤、糖尿病等慢病报告制度,推进各项工作的开展。6获得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服务机构资质,加大职业卫生管理力度,做好有害作业单位危害因素申报监测工作,加强职业卫生建档,开展职业健康监护。7做好社区健康教育、医院健康教育和行业健康教育,开展全民健康促进行动,提高全民身体素质。8贯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严格信息报告、调查、检验等制度和疫情处理工作,提升应急处理能力和水平。吴中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二 七 年 一 月 二 十 三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