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国崛起是一部很好的系列剧,在大道行思中作者提出强国需要核心竞争力,需要科技创新,文化的底蕴很重要。张维迎先生提出创新要从底层开始,从企业开始,我很赞同。美国很注意知识产权的保护,所以,它的经济活力体现为世界 500 强中的新生力量最多。在我国,创新不够的主要原因就在创新的人没有收益,白忙活,所以聪明人明白事理不创新。张维迎先生一直认为改革的主要问题是产权私有化,我个人以为如果没有保护产权的实在制度,产权的收益会以各种形式被他人剥削,从“全民经商”到“考公务员高潮”不会是社会进步。“人为财死 ”是朴素的真理。我个人认为慎言制度创新,马克思的理论认为,理论来源于实践,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
2、决定上层建筑。在市场经济的理论界,我国有多少创新的理论,没有理论作基础,制度从何而来,指导实践成功的几率有多少。思想要开放,但必须遵循物质决定意识,经济决定政治,发明创造的来源是科学的发现。闯红灯,也许是很多时候的正确选择,但永远不会正确,惩罚也许不必要,提倡或引人效仿永远是灾难。至今还有专家认为武器上的差异和清政府的无能是造成鸦片战争及其以后失败的主要原因。从荷兰和英格兰分别打败强国西班牙的战例和中国改朝换代的历史中,我们可以看到战胜方固然可以战后掠夺战败方,但打相持战很烧钱,政府的钱不是印出来的,国库逐渐空虚,没兵饷跟上如何赢得战争,1840 年的中国在国民生产总值上不输,在人均产值上却差
3、得很远,战败是必然的。战争在道义上有正义和非正义之分,从长远的历史看,胜利者一直是经济发展这条暗线,无论哪国的兵和民都希望自己的生活比过去好,从而在思想上有意无意地追求这种后果,许多时候,这种追求就是想通过战争来取得。毛主席能胜利不在于小米加步枪而在于毛泽东思想,我个人还以为日本的侵略帮了大忙。日本等国发动二次大战,固然有领导人错误估计形势,但主要是国内矛盾促使的,美国打伊拉克说明第三次世界大战不是没有可能,牌总会洗的。苏联的解体,独联体加入欧盟对世界的警世是国家的强大不如人民的富裕实在。辩证唯物主义哲学告诉人们,物质决定意识。恩格斯在解释物质的定义时使用水果的概念,我开始觉得,解释来解释去,
4、恩格斯解释的“物质” 及“水果”和唯物辩证法对意识的定义没区别,都是人脑对东西的反映。慢慢地,我可以理解到, “物质”是人可以意识到的,无形的存在于(反映到)每个人脑中,不随单个人的意志而转移的客观存在。“意识” 是具体个人对某个具体东西的不同的反映,对个人而言,它有形的存在于(反映到)这个人的脑中。所以,同样是人脑的反映,由于人的介入,哲学层面的物质是无形的,自然的,意识是有形的,自由的。人类介入自然的自由就是法律(LAW) -社会中的每个人必须遵守的规律。在经济界,“ 无形的手 ”是物质,“有形的手”是意识。有人曾认为二十一世纪文化是中国的文化,孔子的儒家学派会发扬光大,只可惜中国二千年来
5、被推崇的是以三十六计为重点的兵法权谋。鲁迅先生很早就认识到“东亚病夫 ”的根源在于文化而非身体,一国之文化不是具体学者的创作,而是该国所有国民在获取财富的过程中,胜利和失败经验的自然体现,单个人自我体验的教训比任何外加的教育深刻。文化是物质,文学是意识,鲁迅成不了思想家,有自身因素,也有客观因素。我自认为比秦始皇的生活水平好,虽然“脸大脖子粗” ,不是“伙夫”,但也不是“精英”,没有远大理想,所以我认为富裕是每个平民的梦想,也是每个人的权利。“大国”不如“富民”, “富民” 应先于“大国”才是大道。国强而人民不富只能是空架子,国家的凝聚力也应该来源于生活于该国的国民维持国家现状的愿望强度。如果霸权主义没有前途,大国的意义不该强于富民,区域合作、欧盟的形式已部分地超越了国家,这很符合马克思对共产主义的描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