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差班转化及其感悟“差班”不可能先天就差,它存在着太多的人为因素。班主任的任务就是通过自身的努力,缩短“差班”与“优班”的差距,关注每一个孩子的发展,从而让“差班”的孩子也能充满幸福感地学习和生活。案例中的郭老师成功地转变了一个”差班”,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为我们提供了可以借鉴的方法与手段,我认为,郭老师成功的原因在于:第一:树立学生自信。其实,在每个同学(无论其成绩优劣、表现好坏)内心深处,都怀着对成功的渴望。作为班主任,如何让学生认清自我并重新振作就显得尤为关键了。首先,郭老师用巧妙的方法让学生明白自已的班不是差班,把“差“这个字请出学生们的心里!使学生们的信心倍增,让学生看到了自身的希望
2、。第二:尊重学生,用希望的眼光看待学生发展。尊重学生是教育学生的前提,没有尊重不可能有成功的教育。郭老师对学生一视同仁,尊重每个学生,她以独特的综合素质评价机制,为失去信心从没有得到表扬和激励的学生点燃了希望之灯。第三:团结学生,用集体的力量凝聚学生心灵。在班级管理中要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形成良好的班风、形成向上的动力,郭老师通过开班会,班级活动等,确定班级的总目标,增加班级凝聚力和荣誉感,最后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目标,找到学习动力,通过小目标,实现大目标,使班级逐渐走向正规化,用集体的力量凝聚了学生心灵。第四:研究学生,用有效的方法促进学生转变。作为教师就要研究学生,郭老师针对中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
3、点,学生年龄段特点与成长规律,有针对性的教育学生,抓常规工作,对十项常规工作实行量化管理,最后综合评定。大胆探索人性化的管理办法,变空洞说教、埋怨批评为具体引导和鼓励,用有效的方法促进了学生转变。第五:要带好“差班” ,还应特别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古印度有语: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人生。人与人的差距分先天和后天,先天的差距无法更改,但后天的行为和发展却主要靠自身的勤奋,此之谓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而在后天的打拼中,良好的习惯可以让人终身受益。以我自己的观点,我觉得转变“差班”要从以下几点做起第一,分析原因,根据情况制定计划。在转变“差班”的工作中
4、,首先要弄清形成差班的原因,深入调查、了解,走访授课教师及前任班主任,找平时表现较好的同学谈话,摸透班级多样的、复杂的隐形班风,通过调研实际情况再制定转化差班的措施。第二,以爱心为基础,不抛弃、不放弃。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越是不可爱的孩子,就越是需要爱的孩子。对待“差班” 、 “差生”就要像郭老师一样,用一颗真诚的心去爱学生。第三,抓住“闪光点”因势利导。上帝在造人的时候,并不是用固定的模式做的,因此人有千差万别就不足为怪。有位教师说:学生有不同的聪明。这话说得既通俗,又深刻,是说人的智力和特长表现在不同学生身上是不一样的。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教授经过若干年的研究提出多元智力理论,提出了儿童有八
5、种智力,已引起全国的关注。理论与实践告诉我们,学生的智力和才能表现在生活、生产、劳动、学习、创造、语言、文学、体育、美术、空间想象能力等多方面。人类到底有多少种智力?有多少中才能?世界上还有没有人能做出令人满意的回答。一般来说,人只能在一个或几个方面拥有优势,同时也会有特长。因此,只用学习成绩的优劣给学生做出聪明或愚笨的结论,那不是培养人才,而是在扼杀人才。人才是各种各样的,社会的各行各业都需要人才,人才的广泛渗透于整个大千世界。教师应该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学生观。首先要认识到每个“差生”只要引导得好都是可以转变的。其次,要充分挖掘每个“差生”的闪光点,扬长避短,长善救失。第四,抓反复,反复抓。
6、 “差生”的转化工作有一定的复杂性,教师不能期待一次谈话思想工作就一劳永逸。差生的转变,常出现反复是正常的,教师要有做长久思想工作的准备。要抓反复,反复抓。第五,要带好“差班” ,还需要班主任发扬“打持久战”的精神。既然是“差班” ,那一定在学习、纪律等方面落后于其他班级。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使一个班级在各方面都向良性发展,也绝非一朝一夕之功。同时,青少年学生正处于性格的塑造期,其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尚不稳定,常无法做到持之以恒。另外,象网络、游戏、不健康书刊等也吸引着许多学生的眼球,这类吸引存在着持续性和反复性。因此,班主任要善于“打持久战” 。总之,作为一名差班的班主任,转化学生的工作量是很大的,难度也是很高的,教有方法,但无定法:管有方法,却无定法。只要能够殊途同归,条条大路皆可通罗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