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长江三峡工程生态与环境监测公报国家环境保护总局.pdf

上传人:kuailexingkong 文档编号:1631283 上传时间:2018-08-14 格式:PDF 页数:49 大小:1.3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长江三峡工程生态与环境监测公报国家环境保护总局.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长江三峡工程生态与环境监测公报国家环境保护总局.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长江三峡工程生态与环境监测公报国家环境保护总局.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长江三峡工程生态与环境监测公报国家环境保护总局.pdf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长江三峡工程生态与环境监测公报国家环境保护总局.pdf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长江三峡工程生态与环境监测公报 2002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 二00二年五月目 录 综 述3 第1章 三峡工程进展.4 第2章 经济和社会发展.6 21 库区人口、社会、经济.6 22 移民安置.7 第3章 自然生态环境状况.9 31 库区气候.9 32 库区陆生植物.12 33 库区陆生动物.13 34 渔业资源与环境.14 35 珍稀、濒危水生生物.16 36 库区农业生态.17 37 库区地质灾害.19 第4章 生态环境实验站监测研究22 41 万州生态环境实验站.22 42 秭归生态环境实验站.22 43 小港生态环境实验站.23 44 陆生植物物种资源保护站.24 45 河口生态环境实

2、验站.25 46 特有鱼类实验站.28 第5章 污染源排污情况.29 51 重点工业污染源监测.29 52 城市污水调查与监测.30 53 三峡库区搬迁集镇污染调查.31 54 库区农药、化肥监测.32 55 库区流动污染源监测.32 第6章 环境质量状况.35 61 三峡库区环境监测情况.35 62 城市江段水质.36 63 岸边污染带状况.37 64 长江干支流总体水质状况.38 65 施工区环境质量状况.41 第7章 库区人群健康.46 71 基本资料.46 72 生命统计.47 73 疾病监测.47 74 生物媒介监测.48 2综 述 2001年,国务院分别批准成立了三峡库区水污染防治

3、领导小组和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领导小组,批准并实施了三峡库区及上游水污染防治规划和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总体规划。 2001年,长江三峡工程建设由大规模混凝土施工阶段转入大规模金属结构安装阶段,主要工程形象达到计划和建设目标。 2001年,长江三峡工程生态与环境监测网络按计划开展各项监测工作。监测结果表明: 三峡库区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人民生活水平有所提高;人群健康状况基本正常。移民安置和搬迁结构调整工作顺利进行。 2001年,三峡库区自然生态总体状况基本保持原有状态;库区气候总体特征为偏旱偏暖;部分重要渔业水域受到不同程度污染,渔业资源呈现减少趋势;耕地面积继续减少,后备宜

4、农荒地资源不足;大于25度坡耕地退耕还林、还草取得成效,退耕面积比2000年增加84.6;三峡库区柑橘带生产未受影响,柑橘品质良好。 三峡库区地震活动属正常水平;发生有一定诡秘的以崩塌、滑坡、泥石流为主的地质灾害40余处,比2000年有所减少,库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全面展开,库区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工程启动。 3“一控双达标”成效显著,重点工业污染源减少37家,污染负荷降低;三峡库区注册船舶油污水处理率为98.6%;库区化肥、农药使用总量有所减少,但化肥施用比例不合理。 2001年,长江干流水质状况总体良好,水质均为类,汛期水质较差。 第1章 三峡工程进展 2001年,长江三峡工程建设从大规模混凝土

5、施工阶段转入大规模金属结构安装阶段。主要工程形象进度达到生产计划和建设目标。 2001年,共完成混凝土浇筑402.88万立方米;完成金属结构、机电埋件与安装63860吨,完成计划的92.5%;机组埋件6339吨,完成计划的121.6%;帷幕灌浆67057m,完成计划的108.7%;接缝灌浆170405m2,完成计划的106.2%;固结灌浆84104m,完成计划的103.6%;土石方开挖708.91万立方米,完成计划的109.8%;土石方填筑409.85万立方米,完成计划的155.8%;混凝土防渗墙5159平方米,完成计划的103.2%。三峡工程共评定了15248个单元工程,合格率100%,其中

6、优良工程12192个。 截止2001年底,永久船闸双线五级船闸闸首混凝土浇筑全部完成;南北一至六闸首的人字门已全部吊装到位;完成南北一、三、四、六闸首共8扇反弧门吊装。 泄洪坝段上块平均高程已达156m,23个泄洪坝段已有20个坝段达到或超过纵缝并缝高程;底孔出口封堵门埋件全部安装到高程94米,且二期混凝土浇筑也已完成;23个深孔的工作弧门全部吊装完成;左岸非溢流14#坝段左岸电站厂房6#坝段以及安左甲块达到坝顶,左岸电站厂房1#6#坝段和左岸电站厂房7#10#坝段坝后钢管混凝土浇筑形象分别达到高程95115.15m和高程68.778.75m,左岸电站厂房1#6#和左岸电站厂房7#10#坝段拦

7、污栅一期埋件安装形象分别达到高程138.5151m和高程125141.5m;1#12#机尾水门槽埋件、13#机门楣以下埋件和1#6#机尾水闸门均已安装完成,7#和10#机完成所有机组埋件的大件安装,8#机蜗壳吊装完成,9#和11#开始吊装蜗壳;二期围堰拆除工程已于11月18日正式开始。 茅坪溪防护大坝迎水侧石渣区、石混区均已填至高程149.8m,背水侧石渣区已填至高程150.4m,石混区填至高程151.6m,沥青心墙及两侧过渡料已达高程149.8m;右岸24#26#厂坝提前开挖与场平工作较为顺利,已初步形成右岸三期施工场地的雏形;地下电站的护坦施工已全部结束。 45第2章 经济和社会发展 21

8、 库区人口、社会、经济 至2001年末,三峡库区总人口1962.12万人,比2000年末减少0.2%。三峡库区农业人口1438.93万人,非农业人口523.19万人,非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26.7%,比2000年升高1个百分点。 2001年,三峡库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258.31亿元,其中重庆库区1129.54亿元,湖北库区128.7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三峡库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9.8%。库区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87.74亿元,增长1.3%;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588.05亿元,增长11.2%;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482.52亿元,增长11.5%。产业结构继续优化,第一、二、三产业

9、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由2000年的16.3:46.6:37.1调整为2001年的14.9:46.7:38.4,二、三产业所占比例分别比2000年上升0.1个百分点和1.3个百分点。 表2-1 2001年库区经济与社会发展部分主要统计指标 指 标 指 标 值 比上年增长(%) 粮食总产量(万吨) 634 -11.5 油料产量(万吨) 20 0.9 烤烟产量(万吨) 3.8 -12.9 肉类总产量(万吨) 103 水产品产量(万吨) 12 -0.6 乡镇企业增加值(亿元) 221 17.2 地方预算内财政收入(亿元) 59.07 17.1 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亿元) 637.51 24.4

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 507.24 9.1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6427 9.4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元) 1903 1.9 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亿元) 962.72 18.9库区各行业生产持续快速发展。2001年,工业实现增加值415.1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2000年增长10.5%;建筑业实现增加值172.93亿元,增长12.3%;完成全社会货6物运输量17208万吨,比2000年增长8.2%;完成旅客运输量41530万人次,增长17.7%;完成邮电业务总量464481万元,增长20.1%。 2001年,库区财政预算内教育事业费支出18.15亿元,比2000年增长30.

11、7%;卫生事业费支出4.83亿元,增长13.2%。年末拥有专业技术人员51.81万人,比上年末减少0.5%;每万名中小学生拥有专任教师502人,比上年末减少3人;公共图书馆拥有各类藏书755.94万册,比上年末增长0.4%;广播人口覆盖率和电视人口覆盖率分别达到94.4%和96.2%,分别比上年提高1.3和2.0个百分点。 22 移民安置 2001年,三峡工程库区二期移民工作进入大规模搬迁和外迁实施阶段,共搬迁安置移民145017人,占当年任务目标的127。其中城市居民49815人,集镇居民18079人,农民移民77087人,分别占当年任务目标的132、108和130。农村生产安置移民7728

12、5人,占当年任务目标的131。农村移民安置、城(集)镇建设均全面完成了全年任务。 农村 土地开发面积0.15万亩,新建水塘水池311个,水渠21条,农村道路69条共186.44公里,农村建房198.08万平方米,其中移民住房197.92万平方米。11个省(市)接收三峡库区外迁移民。外迁移民承包土地3639.64万平方米,建房129.62万平方米,修建道路1561.43公里,水利配套4761.97万平方米,铺设生活供水管网68.69万米,输电线路97.87万米,通讯线路158.61万米。 城市 城市平整场地137.08万平方米,新建道路28条共19.42公里,新建大中型桥梁470米,完成给水工程

13、4座,供水能力12.5万吨,铺设输变电线路24.13万米,广播电视线路6.02万米,城市建房285.15万平方米,其中居民住房187.64万平方米。 集镇 建房57.21万平方米,其中居民住房42.24万平方米。 工矿企业 261个工矿企业完成了搬迁任务。 专业项目 复建公路9条共71.5公里,复建大中型桥梁4242.6米,新建码头21座,水电站9座,铺设输变电线路44.78万米,通讯线路16.17万米,广播电视线路29.58万米,新建邮电局(所)15个,广播电视中转站5座。 7环境保护 截至2001年,三峡工程移民环境保护投资8226万元,其中湖北省1496万元,重庆市6730万元(动态累计

14、数)。 2001年8月,经国务院批准,成立了以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牵头的三峡库区水污染防治领导小组,制定了三峡库区水污染防治规划,并得到国务院批准,工作已全面展开。 技术落后、浪费资源、产品质量低劣、污染严重的企业,依法实行兼并、破产或者关闭。2001年,原国务院三峡建设委员会与财政部联合下发关于三峡库区135米水位线以下国有企业关闭破产有关问题的通知,为搬迁企业关闭破产工作的顺利进行创造了有力条件。破产关闭并核销坏帐项目221个,并下达破产计划。 农村外迁政策的出台,使三峡库区的生态环境及后靠移民的安置条件得到了改善。积极探索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和旅游业安置农村移民的路子,扩大了移民的安置形式,加快

15、了农村搬迁安置进度。 对口支援 截止2001年,全国对口支援三峡库区移民引入外来资金总额110亿元,经济技术合作项目进展顺利。 根据国家产业正业政策,并结合技术改造,对三峡库区淹没工矿企业进行统筹规划和结构调整。产业质量好、有市场的企业,通过对口支援与名优企业合作、合资,把企业的搬迁与企业的重组结合起来。 8第3章 自然生态环境状况 31 库区气候 2001年度(2000年12月2001年11月)三峡库区气候总体特征为偏旱偏暖。各地年度降水量普遍偏少,气温普遍偏高。与常年相比,库区冬季降水偏多,春、夏、秋季降水持续偏少。年内气温变化较大,与常年相比,冬季、秋季及初春、盛夏气温偏高,仲春、初夏及

16、夏末气温偏低。库区平均风速略小于常年且季节变化不大。 表3-1 2001年度三峡库区各站气象要素监测结果 站 名 平均气温 () 相对湿度 (%) 降水量 (mm) 蒸发量 (mm) 平均风速 (m/s)日照时数 (h) 雾日数 (d) 雷暴日数 (d) 重 庆 18.9 79 813.9 1140.7 1.6 1047 29 22 长 寿 18.1 80 800.4 1187.9 1.6 1126.8 46 26 涪 陵 18.7 79 831.9 1201.5 0.3 1127.1 102 29 万 州 19.1 78 848.6 1276.7 0.5 1288.6 27 26 奉 节 1

17、7.0 72 969.3 1345.4 2.0 1612.1 18 28 巫 山 18.9 69 876.2 1797.5 1.7 1836.5 14 34 巴 东 17.7 71 849.4 1730.1 1.8 1584.6 96 33 秭 归 17.1 78 1301.3 1337.1 1.1 1729.8 12 33 坝河口 17.7 76 1182.2 1408.3 1.6 1487.8 1 30 宜 昌 17.8 75 844.7 1461.5 1.2 1530.3 12 34 92001年度库区平均降水量为932毫米,较常年偏少1成半以上。库区各地年度降水量为8001300毫米,

18、均偏少1成半至3成左右。从降水量的地区分布来看,和2000年一样具有中东部多西部少的特点。从时间分布来看,本年度降水量呈双峰型分布,高峰分别出现在6月和10月,10月降水量最大。降水集中期出现在48月,但降水量明显少于常年。春季、夏季库区平均降水量分别为239毫米和367毫米,均较常年偏少2成多。秋季库区平均降水量为235毫米,较常年偏少近2成。 图3-1 长江三峡库区2001年6、7、8月三个月降水量分布曲线050100150200250300重庆长寿涪陵万州奉节巫山巴东秭归坝河口宜昌降水量(mm)六月降水量七月降水量八月降水量2001年度库区平均气温为18.1,较常年偏高0.5。库区各地年

19、度平均气温为17.019.1,较常年偏高0.41.1。年度平均气温西部高于东部,万州年均气温最高,为19.1。奉节年均气温最低,为17.0。2001年度库区气温分布特点是冬季、秋季及初春、盛夏偏高,仲春、初夏及夏末偏低。 10图3-2 长江三峡库区2001年度各月平均气温距平曲线-1.5-1-0.500.511.522.512123456789101(月份)气温距平()气温距平库区平均风速为1.3米/秒,与常年相比,偏小0.1米/秒。库区各站风速为0.32.0米/秒,其中奉节风速最大,涪陵风速最小。库区平均风速季节变化小,春季和夏季风速相当,皆为1.4米/秒,秋季风速为1.3米/秒,冬季风速在

20、四季中最小,为1.2米/秒。 库区平均有雾日为35.7天,较常年偏多1.6天。库区各地雾日分布不均。涪陵雾日最多,有102天,是常年的2倍多;其次为巴东,有雾日96天,接近常年值的4.7倍;坝河口雾日最少,仅在12月份有雾日1天。库区冬季雾日最多,占年度雾日总数的44%,其次是秋季占25%,最少的夏季占14%。 库区各站平均相对湿度为76%,较常年略偏高,库区各站年度平均相对湿度为69%80%,长寿最高,巫山最低。库区平均相对湿度季节变化较为明显,冬季最高,达80%;秋季次之,为75%;春季最低,为73%。库区平均蒸发量为1389毫米,较常年偏多近120毫米。各站年度蒸发量在11401800毫

21、米之间,重庆最少,巫山最多。库区各站月蒸发量的最大值出现在7月或8月,最小值均出现在12月或1月。 2001年度,三峡库区主要气候灾害为春旱、伏秋旱;伏旱期高温;局部地区大风、暴雨和冰雹灾害。库区春季降水偏少,气温偏高,库区中西部重庆、丰都、梁平、巫山等地旱情发展、旱象严重。旱灾对粮食和经济作物造成较大的不利影响,连续遭受冬干春旱的地方损失较大。入夏以后,库区降水普遍偏少,69月期间,库区平均降水量较常年偏少3成半以上。致使三峡库区在遭遇春旱之后,又相继出现伏旱和初秋干旱。重庆、长寿、涪陵、丰都、忠县、梁平、万州、云阳、奉节、巫山、宜昌等地干旱严重。长寿、丰都等地发生30年一遇的大旱,忠县、梁

22、平等地出现建国以来最严重的干旱,梁平自6月21日至10月11日连续干旱长达113天。长时间的严重干旱,导致溪河断流、库塘蓄水锐减、农田干裂、人畜饮水困难,农、林及水产养殖业大面积减产,并给秋播带来不利影响。长寿、丰都、忠11县、万州等地因干旱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均超过1亿元,其中长寿、丰都更在2亿元以上。10月份库区降水相对丰沛,有效地缓解了旱情。 库区降水量和雨日少,对移民迁建工作和重点建设工程的施工颇为有利。但降水量少,长江水位偏低,对水上航运造成不利影响。库区盛夏7月份气温较常年偏高0.92.4。长时间晴热高温天气,使干旱灾害更为加剧,并且增加了森林防火和城乡防火工作的难度。 67月期

23、间,库区宜昌、秭归、忠县、丰都、万州、奉节、巫山、梁平、涪陵等地分别遭受因局地强对流天气造成的暴雨、冰雹或大风袭击。造成农作物大面积受损,部分农田绝收;大量林木折断倒伏;大批果树落果;多间房屋倒塌;多处发生山体滑坡并危及房屋和人身安全,同时河堤堰渠、道路桥涵、通讯和输电线路及其他公共设施受损严重,兼有人员伤亡。仅6月4日的暴雨、冰雹灾害就使宜昌市遭受经济损失超过9950万元。 32 库区陆生植物 2001年,对三峡库区内的植物种类进行了补充调查,没有发现新的植物种,植物种依然保持在原有水平。 三峡库区资源植物类别齐全,种类繁多,约4500多种。其中药用植物3500多种,食用植物610种,油脂植

24、物566种,观赏植物500多种,纤维植物250多种,用材树种300多种,防护林、绿肥植物136种,染料植物50多种,橡胶植物41种,其它用途(如芳香油、栲胶、果类、树脂树胶、色素等)植物480种。 对库区古树的跟踪监测结果表明,古树的总体状况基本稳定。仅发现巴东县铁厂荒林场的一株巴山松(高33.5米,胸径1.6米),因雷击、虫害濒临死亡,重庆市北碚区歇马镇大磨滩河边有1株百年以上的黄角树,因周围环境污染,濒临死亡。 库区珍稀植物篦子三尖杉、福建柏、银杉、金钱松、黄杉、穗花杉、巴山榧等19种保护状况良好。2001年,在兴山县龙门河林场发现了已绝迹近百年的国家二级珍稀濒危树种小勾儿茶。在巫山县五里

25、坡林场发现野生珍稀植物红豆杉群落的新分布点。 库区的固定标准地及样线基本良好,但个别样地因修公路而受到影响,例如:秭归县的巴东荚迷样地受修路影响,面积减少约1/3。 桫椤 1233 库区陆生动物 2001年,库区鸟类记录为378种,比2000年记录的364种增添了14种,接近于库区鸟类种数理论分析推论的数值(400种左右)。爬行类增添了1个本底和监测调查中未记录种菜花原矛头蝮;兽类中鼠类见到1个新记录种大仓鼠。 初步监测调查结果证实,至少有23群金丝猴栖息在湖北巴东县和兴山县境内,总数量不低于400只。由于大面积生境隔离带的存在,使得巴东县和兴山县境内的金丝猴种群与神农架保护区内的金丝猴种群分

26、别属于各自独立的活动区域。 监测结果表明,重庆武隆彭水县分布的黑叶猴与南川的黑叶猴同属白颊亚种,是中国目前已知的黑叶猴种群地理分布的北缘。重庆武隆彭水县分布的黑叶猴种群与南川的黑叶猴种群目前已处于隔绝状态,是难以在短期内繁殖恢复数量的脆弱小种群,很可能已经处于生态灭绝状况。 在库区新发现了2处较大规模鸳鸯种群的越冬地。分别是武隆县芙蓉江峡谷和巴东县沿渡河。 虎、金钱豹、云豹、金猫在库区可以认为已经处于野外灭绝或接近野外灭绝的境地。 猕猴在巫山县大宁河、巴东县沿渡河、武隆县芙蓉江、丰都县龙河等地出没频繁。库区藏酋猴的分布状况目前尚未得到确证。 斑羚 13红腹角雉 34 渔业资源与环境 3.4.1

27、渔业资源 2001年,长江三峡库区、坝下、洞庭湖、鄱阳湖及河口区的天然捕捞总产量为66879吨,比2000年减少21。除鳗苗回升幅度较大外,“四大家鱼”、铜鱼、圆口铜鱼、中华绒螯蟹和凤鲚等渔业资源都呈现减少趋势。 库区:2001年三峡库区天然捕捞产量3208吨,略低于2000年。按库区渔获物组成推算,铜鱼产量540吨,圆口铜鱼产量437吨,河鲶产量721吨,鲤产量386吨,黄颡鱼产量351吨,长吻 产量268吨,草鱼产量228吨,鲢产量178吨。 监测结果表明,铜鱼、圆口铜鱼、南方鲶、鲤、黄颡鱼、长吻 、草鱼、鲢等8种鱼占渔获物总量的97,是库区的主要经济鱼类。 坝下:2001年三峡坝下天然捕

28、捞产量3300吨,比2000年减少38。按坝下渔获物组成推算,长条铜鱼产量1468吨,河鲶产量290吨,鲤产量273吨,黄颡鱼产量252吨,草鱼产量130吨,鲢产量91吨,青鱼产量63吨,鳙产量53吨。 渔获物监测结果表明,“四大家鱼”、铜鱼、南方鲶、鲤等7种鱼类占总渔获量的75,是坝下主要经济鱼类。 坝下渔获物生物学组成表明,铜鱼、河鲶、鲢、长吻 4种鱼捕捞规格偏小,捕捞年龄偏低。 “四大家鱼”产卵场:2001年5-6月,监利三洲江段“四大家鱼”卵苗径流量为19.0414亿尾,比2000年减少9.5亿尾。6月份未形成大的苗汛,而往年苗汛主要集中在6月份。 2001年江陵江段卵苗径流量为5.2

29、亿尾。湖北省长江天然鱼苗产量为4.4亿尾,比2000年有所下降。 洞庭湖:2001年,全湖捕捞产量2.98万吨,比2000年减少26。洞庭湖渔获物品种主要由“四大家鱼”、鲤、鲫、南方鲶、黄颡鱼、鳜等组成。洞庭湖鲤、鲫产卵场47处,共305平方公里,比2000年增加53平方公里,其中东洞庭湖13处,面积144平方公里;南洞庭湖26处,面积70平方公里;西洞庭湖8处,面积91平方公里。鲤产卵群体18.5万尾,348吨,比2000年分别下降16和23,产卵量56.13亿粒,比2000年下降17;鲫产卵群体27.8万尾,107吨,产卵群体尾数和重量与2000年持平,产卵量37.63亿粒,比2000年下

30、降11。鱼类索饵场34处,共785平方公里,其中东洞庭湖13处,475平方公里;南洞庭湖16处,118平方公里;西洞庭湖5处,192平方公里。索饵场索饵鱼类主要有鲤、鲫、鲢、鳙、青鱼、草鱼、鳜、鲶等,索饵种群体达68亿尾。 鄱阳湖:2001年,全湖捕捞产量3.01万吨,比2000年减少16。鄱阳湖渔获物主要由青鱼、草鱼、鲢、鳙、鲤、鲫、鳊、鲶、黄颡鱼、鳜、虾等组成。3月21日,鲤、鲫鱼开始产卵,4月7日5月14日产卵比较集中,5月30日产卵结束。全湖鲤、鲫产卵量40.75亿粒,比2000年增加15。产卵场面积为550平方公里,比2000年增加175。索饵场面积500平方公里,比2000年减少1

31、7。索饵幼鱼种类有鲤、鲫、草鱼、青鱼、鲢、鳙、鳜、鲶等。 河口区:2001年,凤鲚汛期始于4月28日,结束于7月20日,比往年略有缩短。全汛单船平均总产出现走低现象,近年来凤鲚资源已呈现出衰退趋势。 2001年,亲蟹各项生物学指标比2000年均有所下降。捕捞强度与2000年持平,继续在低位徘徊,捕捞总产量与2000年相比有所下降。2001年亲蟹总产量和生物学指标都呈现下滑趋势,亲蟹资源前景不容乐观。由于赤潮和撞船泄漏事故的影响,使蟹苗汛发海区受到严重的污染,导致蟹苗几乎绝产。 2001年,鳗苗苗发高峰在2月,低潮在1月和4月,总捕捞产量4777.49公斤,比2000年提高84。 3.4.2渔业

32、环境 2001年,在长江干流的宜宾、巴南、万州、荆州以及洞庭湖、鄱阳湖和河口区共设置了7个监测站。监测结果表明:依据渔业水质标准(GB11607-89),长江流域重要渔业水域的水质总体良好,基本能满足鱼类生长繁殖等要求,但部分水域受到一定程度的污染,主要超标污染物是总铜、石油类和非离子氨等。 15长江上游渔业水域的超标污染物是总铜、石油类和非离子氨,出现超标的水域分别占总监测水域的37.5、25和37.5。 长江中游渔业水域的主要超标污染物是总铜、石油类、非离子氨、挥发酚和六价铬,出现超标的水域分别占总监测水域的38.5、23.1、23.1、23.1和23.1。 荆州观音寺浮游植物年平均数量为

33、21.37万个/升,变幅为7.3631.90万个/升,与2000年相比数量变化不大;硅藻为优势种类,其次为隐藻和绿藻等;浮游动物的数量变幅为0.303.09个/升。城陵矶三江口浮游动物的数量年变幅为7.1207.6个/升,年平均数量为86.43个/升。 在“四大家鱼”繁殖季节,影响长江宜昌至城陵矶江段“四大家鱼”产卵场水域水质的超标污染物主要是总铜和非离子氨。总铜在宜昌枝城、荆州观音寺和监利三州江段均出现不同程度超标,超标率为66.7%,平均标准指数为1.67;非离子氨仅在荆州观音寺超标,超标率为33.3%,平均标准指数为0.97。 监利江段56月份的水文资料表明,该水域的水温、水位、流量变化

34、均适合于“四大家鱼”繁殖。 洞庭湖渔业水域的超标污染物是总铜和总铅,八月份监测值的超标率分别为25.0%和8.33%,平均标准指数分别为0.83和0.26。 长江河口区渔业水域的超标污染物是挥发酚、非离子氨、活性磷酸盐、石油类和总汞。在鳗苗汛期,挥发酚的超标率为16.7;在凤尾鲚汛期,非离子氨、活性磷酸盐和石油类均超标,超标率分别为16.7%、33.3%和33.3%;总汞在鳗苗汛期、凤尾鲚汛期和冬蟹汛期的超标率分别为33.3、66.7和100。 35 珍稀、濒危水生生物 3.5.1长江上游特有鱼类 2001年,在长江上游共采集到鱼类108种(亚种),其中长江上游特有鱼类28种,发现的珍稀鱼类有

35、达氏鲟、胭脂鱼共2种。在全部种类中,见于宜宾江段的43种,特有鱼类10种;见于合江江段的有87种(亚种),特有鱼类20种(亚种);见于木洞江段的72种(亚种),特有鱼类有18种(亚种)。 3.5.2珍稀鱼类 2001年秋季中华鲟有两次产卵,并有明显的间隔期,即10月21日为第一次产卵,11月8日为第二次产卵。两次产卵的产卵场都位于大坝泄闸水区至镇川门江段,产卵密集区在大坝泄闸水区、宜昌船厂至庙嘴上游的物资码头之间的江心区和江左岸的深槽区,约3公里16的江段。 2001年中华鲟的第一次产卵时间较长,规模稍大,第二次产卵的产卵时间短规模小。两次所获卵的质量均较差。其原因是,参与自然繁殖的成熟中华鲟

36、个体的少且性比不平衡,雌性个体多,以及产卵环境恶劣直接影响了中华鲟卵的受精率和发育质量。 2001年在长江上游及宜昌江段未发现有白鲟活动。底层鱼类的胃含物分析时,也未发现白鲟鱼卵。 在宜昌江段有误捕胭脂鱼性成熟个体记录。4月14日,在一渔民的定置钩渔获物中直接统计到胭脂鱼一尾,体重为4800克。此外,在上游合江、木洞江段也有误捕的记录,但在宜宾江段没有发现其踪迹。 在木洞江段有误捕达氏鲟2尾的记录,在宜宾江段误捕到1尾杂交鲟,可能为逃逸进入江中的人工养殖杂交鲟。 36 库区农业生态 3.6.1三峡库区农田生态环境 2001年对库区19个区县,194个乡镇的调查结果表明:三峡库区耕地面积继续减少

37、,后备宜农荒地资源不多,坡耕地的改造仍需继续进行;复种指数居高不下,农业生产仍以粮食作物种植为主;库区农田土壤肥力水平和重金属含量正常。 2001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6203百公顷,比2000年增加2.3%。其中粮食作物面积4651百公顷,经济作物面积1356百公顷,其它作物面积196百公顷,三者分别占75.0%、21.8%、3.2%。与2000年相比,库区农业结构调整出现一些好的发展趋势良好。体现为:退耕还林的速度加快,以粮食种植为主的单一结构逐步向粮食和经济作物的复合结构转变。 坡耕地开垦种植情况调查表明:大于25度的坡耕地退耕还林、还草面积5891公顷,比2000年增加了84.6;从种植制

38、度来看,水田主要以二熟制为主,占63.4%。旱地仍以三熟制为主,占63.0%。由于库区农田农事活动频繁,耕作熟制指数高,坡耕地仍然是引起水土流失的最主要因素。 据对库区有代表性的46块水田、旱地土壤固定监测点监测结果表明,土壤中氮、磷、钾含量与2000年基本一致,重金属含量在背景值范围内,符合土壤环境质量一级标准,尚未受到污染。 3.6.2三峡库区柑桔带影响调查 2001年库区19个区县、194个乡镇的柑桔带调查监测结果表明:库区柑桔生产正常,柑桔品质未发生质变,柑桔带土壤检测结果未见异常。 2001年库区柑桔种植面积273.7百公顷,总产量26.93万吨,面积比2000年减少3.5,产量比2

39、000年增加9.7,亩产量为655.9公斤,比2000年增加13.5%。库区不同品质等级的柑桔产量分布调查表明,甲级、乙级、丙级品质分别占总产量的49.87、34.46和15.67,与2000年相比。甲级品质的比例提高了9%,乙级品的比例降低了5.46,17丙级品质的比例降低3.56。农药残留指标符合食品卫生标准。 柑桔带土壤固定监测点监测结果表明,土壤中全氮、全磷、全钾、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变化不明显。土壤中重金属含量在背景值范围内,符合土壤环境质量一级标准。 3.6.3 三峡库区农村能源 2001年,库区19个区县、194个乡镇的农村能源调查监测结果表明:农村生活用能仍以秸秆直接燃烧

40、为主,小水电、沼气的比重有所上升,薪炭林面积略有增加。其中,秸秆直接燃烧占40.34%,其次小煤窑占25.56%,小水电17.98%,薪柴占12.64%,沼气占2.63%。与2000年相比,沼气比重上升0.53%,其它比重基本未变。 库区农村沼气池数量和产气量调查表明:库区农村户数113.14万户,沼气池数量为31604个,年产沼气量1098.30万立方米。库区每100户拥有沼气池2.79个,比2000年度上升19.9%;年户平均沼气量9.71立方米,比2000年度上升26.6%。生物能源仅能满足日常生活所需能源的2.63需要量,远远不能满足农村能源的需要。 库区现有薪炭林面积519.61百公

41、顷,户均0.046公顷(0.69亩),薪柴量287.02万吨,户均2.54吨/年。比2000年薪炭林面积增加77.3%,调查表明,薪柴林仅能满足农村能源总需求量的12.64%。 3.6.4三峡库区农作物病虫害 2001年,库区病虫害测报点监测结果表明:库区农作物病虫害总发生面积增加,病虫害发生程度中度偏重,但没有发生某种农作物病虫害的暴发流行和重大危害。库区农作物病虫害总发生面积为596233公顷次,比2000年542367公顷次增加9.93%,防治面积444833公顷次比2000年减少23.83%,防治率74.6%比2000年减少33.1%,挽回粮食损失22.6万吨,比2000年增加103.

42、8%,实际损失2.96万吨比2000年减少19.0%。2001年库区水稻螟虫越冬基数为1642头/公顷。 表3-3 2001年三峡库区主要农作物病虫害发生情况统计 发生面积 (公顷次) 防治面积(公顷次)挽回损失(吨) 实际损失 (吨) 发生程度 水稻稻瘟病 29607 42580 14648 2028 中度偏轻 水稻纹枯病 44420 37607 6573 1215 中度偏轻 小麦赤霉病 17407 11613 1839 2635 轻 马铃薯晚疫病 23660 21107 4809 1493 中度偏轻 水稻螟虫 100613 111507 13094 3482 中度偏重 水稻稻飞虱 7314

43、0 69340 21079 2064 中度 柑桔红黄蜘蛛 30240 36380 11666 3046 中度 鼠害 181513 117213 43625 13096 中度 1837 库区地质灾害 3.7.1 地震 2001年,三峡库区及其外围(北纬2834,东经108114)共发生ML2.0级地震56次,其中ML3.0级地震4次,最大震级为ML4.0级,有较大影响的地震有2次,分别是发生于2001年10月11日16时04分秭归县梅家河乡的ML3.4级地震(烈度为)和2001年12月13日13时43分发生于秭归三闾的ML4.0级地震(烈度为)。本年度地震主要分布在远安钟祥断裂带、秭归向斜及其周

44、缘、鄂西北北西向构造带、清江隔河岩库区和重庆市巫山县与石柱县境内。地震发生频度较高的在隔河岩库区和重庆市境内,其它地区频次较低,且在时间分布上呈不均匀性。地震活动性和各种前兆观测资料的分析结果表明,2001年本区地震活动属正常水平。 3.7.2 滑坡崩塌泥石流 基本情况 2001年度,三峡工程库区以崩塌、滑坡、泥石流为主的地质灾害比住年有所减少。湖北省4个县、区发生崩滑等地质灾害近40处。重庆市16个县、区发生崩滑等地质灾害约240处,其中较严重的两处地质灾害是:重庆市云阳县老城区五峰山崩(塌)滑(坡)流(泥石流)和湖北省秭归县郭家坝镇狮子包滑坡。 2001年1月17日晨云阳县老城区后缘壁五峰

45、山山顶突然发生顺层崩滑,体积4.5万立方米的块石夹土崩塌堆积在高程380-410m的斜坡上。崩塌形成拉裂危岩体体积约5万立方米,稳定性较差,在降雨作用下不断发展。4月20日降雨,堆积体中部6000立方米土石垮塌,向下移动;6月12日降雨69毫米,部分堆积体下滑至高程328米;6月18日降雨49.8毫米,部分块石夹土形成泥石流下滑至高程244米平台上,摧毁部分民房。地方政府采取相应措施,疏散居民,两次爆破排危。 12月2日,秭归县郭家坝镇狮子包发生顺层滑坡,总体积30万立方米,直接经济损失较大,但无人员伤亡。地方政府采取有力措施,搬迁居民,使78户172人脱离危险。 库区地质灾害防治 2001年

46、7月,朱镕基总理在国务院三峡工程移民暨对口支援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三峡工程是一个整体,防治地质灾害和生态环境建设是三峡工程密不可分的组成部分。”“加强对崩滑体等地质灾害的监测和治理,是关系到库区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子孙后代的大事,刻不容缓,必须在水库蓄水前抓紧治理。”为此,国务院成立由国土资源部牵头,湖北省、重庆市和国务院有关部门组成的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 19国土资源部编制了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总体规划。2002年1月25日,国务院正式批复总体规划。 秭归县郭农坝镇 狮子包顺层滑坡 20库区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工程全面启动 2001年4月,三峡库区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工程通过专家评审;

47、10月,国务院三峡建 委办公室正式批复规划,由国土资源部负责组织实施。2002年3月国土资源部在库区重镇万州召开了“三峡库区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工程启动大会”,监测预警工程全面启动。 监测预警工程的基本框架由两个体系和四个子系统构成。两个体系,即重大地质灾害专业监测体系和群测群防体系。四个系统,即:地质灾害专业监测系统、群测群防体系、地质灾害信息分级管理系统、预测预警系统。工程建成将实现对三峡库区地质灾害的实时监控和预警,为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制定减灾防灾预案和突发性地质灾害防治决策提供技术支持。 重庆市云阳县老 城区五峰山滑坡 21第4章 生态环境实验站监测研究 41 万州生态环境实验站 2001

48、年,万州生态环境实验站开展了坡耕地地下地膜截水墙节水农业技术试验与观测;坡耕地粮经复合垄作模式构建试验与观测;坡耕地生物篱农业技术模式构建试验观测;优良作物、蔬菜、经济果木、药材及牧草引种试验与推广。 4.1.1坡耕地地下地膜截水墙节水农业技术试验与观测 2001年,种植模式为小麦玉米红薯。试验结果表明:地下地膜截水墙的应用增强了旱坡地的抗旱能力,较大幅度提高了作物产量。其中又以坡地底部、中部埋设地膜截水墙处理的作物增产幅度最大。 4.1.2坡耕地粮经复合垄作模式构建试验与观测 2001年,对各试验小区土壤厚度、孔隙、水分及水土流失状况进行了跟踪观测。试验结果表明:聚土垄作模式构建两年后,变坡

49、地顺坡平作为横坡网格垄作,显著改善了土壤状况。与1999年模式构建之始土壤状况比较土壤性状指标均有显著改善。其中,以沟内秸秆覆盖试验处理的改土、保水效果显著,沟内土壤厚度、土壤空隙、水分含量分别比1999年增加133.7、4.5、16.1。 4.1.3坡耕地生物篱农业技术模式构建试验观测 2001年,观测陡坡地皇竹草生物篱土壤水分、厚度、颗粒变化及水土流失状况。生物篱形成后在篱间种植药材(麦冬)和牧草(三叶草、黑麦草),观测其生长状况。近2年的试验观测结果表明:皇竹草是一种耐旱、耐贫瘠的优良生物篱植物,其生长速度快、分蘖力强、根系发达,经过反复刈割、生长,已逐渐形成一道道根部郁闭的生物篱。篱底土壤状况亦有相应变化,600天后土壤厚度、水分含量分别增加11.8cm、2.6,土壤粗骨含量减少了14.6。 42 秭归生态环境实验站 2001年,秭归生态环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经营企划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