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文言文教学策略研究 摘 要新课改强调突破注重知识传授的传统教学方式,转向注重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语文作为重要的交际工具,具有人文性和工具性相统一的特点。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和语文素养,更要培养学生的语文审美能力和探究能力。这对教师教学策略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在新课标的背景下对高中文言文教学进行策略研究也就十分必要。 关键词新课改;文言文教学;师说;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2)06-0036-03 以“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前提的新课程改革,其目的就是要在21世纪构建起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
2、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新课改强调课程教学要促进每个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倡导建设性学习,注重科学探究的学习,提倡交流与合作、自主创新学习等。语文作为重要的交际工具,具有人文性和工具性相统一的特点。因此,我们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和语文素养,更要培养学生的语文审美能力和探究能力,培养其形成良好的人格和个性,为他们以后的终身学习和长远发展奠定基础。这一理念的转变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转变“死记硬背”的传统文言文教学方式迫在眉睫。这就涉及教师教学策略的设计与选择。教学策略是考查教师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指标,同时也是教师能否有效教学的关键所在。对于教学策略
3、的研究,由来已久,可以追溯到20世纪的中叶。但是,对教学策略的定义却始终没有统一的定论。由于着眼点和考虑的角度不同,对教学策略的理解和分类也就因人而异,正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但是,不管侧重点在哪里,“所谓教学策略,就是关于有效地解决教学问题的方法、技术的操作原则与程序的知识”。由此可以看出,教学策略具有可操作性,可以说是一种程序性知识,但它同时也兼具陈述性知识的特点。综合这两种因素,教学策略具有自己的特点。这就要求一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灵活运用教学策略,进行更为有效的教学。 “无论如何理解教学策略,它都包括教学过程,内容的安排和对教学方法、步骤、组织形式的选择”,致力于为教学
4、目标服务,最终目的又是达成教学目标。教学策略的影响制约因素众多,笔者认为,最为关键的因素是教学目标、教学对象以及教学者。本文从这三个最重要的影响教学策略的因素着手,旨在研究分析新课改条件下应该如何把握文言文教学策略,达到有效教学。 一 、教学目标:教学策略的方向 新课改中提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笔者认为,所谓工具性,是强调语文在现实学习、工作和生活中的运用,这需要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形成和发展。而人文性,则侧重语文课程对学生的道德情感和个性特点的培养与塑造的作用。这就要求广大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突破过去一味注重知
5、识记忆的传统教学模式,转向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自学能力。文言文作为我国优秀文化遗产的一部分,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和文化底蕴。通过古文的学习,一方面有利于我们继承祖国的优秀文化遗产,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学生从中汲取民族智慧和陶冶情感,培养高尚的人格。同时,文言文的学习是高中语文教学重点之一。在高考中,古文阅读不仅要求学生理解文章中的重点实词、虚词、文言句式的含义及意义等,而且还要求学生学会筛选要点、概括主要内容、把握文章的主题思想。作为教学指挥棒的高考如此要求,文言文的教学目标也有必要依此而定。 教学目标是影响和制约教学策略的关键性因素。所选择的教学策略只有实现了教学目标,才是
6、有效的。而从某种程度上说,教学策略直接决定了教师如何教、教什么。“教学目标不仅是教学活动的预期结果,而且是教学活动的确定者,教学目标一经确立,就会反过来给教学活动以积极的影响。”教学目标不同,所采取的教学策略也不一样。新课改背景下,课程目标反对以往过于注重知识传授、“填鸭式”的教育方式,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达成。普通高中课程实验标准中明确提出:“根据新时期高中语文教育的任务和学生的需求,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出发设计课程目标,努力改革课程的内容、结构和实施机制。” 根据这一理念,教师教学在文言文时,要设计三维教学目标,并且要根据这篇
7、文言文的具体特点有所侧重,因地制宜。我们以高一的重点课文师说为例。这篇文章是高一语文的重点课文之一,不仅涉及许多文言文基础知识点,而且还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并且涉及韩愈、古文运动等相关的历史知识和历史文化。由此,我们可以确定三维目标为:第一,积累并掌握重点文言实词、虚词和通假字等,如“师、传、道,之,其”等;第二,理解文章的基本结构,学习其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品味其运用多种修辞手法的语言特色;第三,深刻理解韩愈在文中所倡导的尊师重道、谦虚好学的思想内涵,并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深刻体会韩愈敢于触犯流俗的可贵勇气。笔者认为第三点至关重要,这不仅影响教学策略的选择,而且与学生情感态度的培养和价值取向的
8、形成息息相关。基于第三点教学目标的考虑,在新课导入的时候可采用故事法,引用韩愈的名人轶事,如韩愈名字的由来和“字退之”的起因等,一方面可以激发同学们的兴趣和好奇心,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增加学生对韩愈本人的了解,为后面理解文章内容作铺垫。教育目标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具有方向性的指引作用,因此,拟定恰当而合理的教学目标就显得格外重要了。 二 、教学对象:教学策略的实施对象 教学对象是教学策略的实施对象,具体到高中阶段的教学,则教学对象主要是高中生。他们现有的知识技能水平、心理状态、学习风格等,对教学策略也有重要的影响。前文中我们提到教学策略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并且最终要达到教学目标,而达到这一最终目标的
9、中介者就是教学对象。因此,对教学对象各因素的综合考虑必不可少。 所谓现有的知识技能水平,即指学生原有的古文基础。了解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掌握程度,有利于按照实际情况授课,同时也有利于更有效地运用和选择先行组织者策略。例如,在师说这篇文章中,讲解“说”这一知识点时,可以联系初中时学过的爱莲说马说等,向学生提供先行组织者,协助学生充分认识到自己认知结构中与组织者和学习材料有关的知识,在温习旧知识的基础上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同化吸收新内容。另外,可以进一步横向拓展,让学生回忆“志”“铭”等相关文体,举一反三,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学会联想的学习方法。学生的心理状态的影响,笔者认为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教师在讲
10、解的时候要激发学生的积极学习心理,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二是教师要积极运用祖母法则,将语法与学生喜欢的事物联系在一起,促进他们的学习。我们知道,文言文中含有大量的文言词汇,相对来说比较晦涩难懂,跟现代汉语差距较大。而文言实词、虚词、句式等基础知识的积累又是一个比较枯燥烦琐的过程。可以说,绝大多数学生并不喜欢文言文,对其兴趣缺乏。因此,了解学生的感受,抓住其心理特点,投其所好,能激发起学生对文言文学习的兴趣,使得学生想学、愿学、乐学。 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他们在普遍性的基础上都有各自的独特性。学生的学习风格、认知风格、思维方式等也因人而异。这就要求在选择教学策略的时候,要注意综合比较与兼顾
11、,寻求适合大多数学生的策略方法。同时,也要协助少数同学修正自己的学习方法,跟上大家的步调,适应共同的教学策略。总之,在考虑教学对象这一要素时,教师要综合所教学生的总体特点和个别差异,巨细靡遗。只有这样,所选择出来的教学策略才能更有针对性,更能行之有效。 三、 教育者:教学策略的实施者 教育者是教学策略的直接实施者。若将教学对象和教学目标归为客观制约因素,那么教育者就是影响教育策略的直接主观因素了。教学策略本身复杂多变,但是其主要组成部分是相对稳定的。教育者作为教学策略的最主要决定者,需要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在选择教学策略的时候,一方面要考虑教学目标、教学要求、教学对象等客观因素,另一方面又要充
12、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对客观因素加以整合,寻求最有效、最合适的教学策略。 教学策略是内部各要素的优化组合,统筹安排好所包含的各部分,使得它们的排列组合达到最优,同时也兼顾好各部分内部的排列。也就是说,教学内容、过程的安排要与教学方法、组织形式相对应,达到最优。文言文的学习,要求能够“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诵读古代诗词和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涵的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学习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古代文学的内容价值,从中汲取
13、民族智慧;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这一要求既包含基础知识的识记、理解与掌握方面,也包含学生道德情感、价值取向的塑造方面,还包括学生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的培养方面。教学是有目标、有计划和有步骤的行为,教师应根据这三方面的要求将教学内容优化组合,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信息集中地部署安排,有条不紊地贯穿在语篇和课堂教学活动中。这样,不仅可以避免许多不必要的重复,而且能缩短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效率。 教师对教学策略掌握和熟练运用,是能够有效教学、提高学习效率的关键,也是教师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具体体现。国内外专家一致认为教学策略对教学行为有指向性、结构功能整合性、启发性和灵活性的功能。教
14、学有法,而教无定法。因此,教育者要有一定理论基础,了解教学策略的相关理论。这样,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站在理论的高度,更能随机应变、驾轻就熟。一些专家结合有关学习理论研究出了许多新的学习方法,如发现学习、掌握学习、程序学习、合作学习等。只有教育者对这些可供选择的教学策略有较深刻的理解和认识,才能见机行事,因时制宜,根据具体的情况选择出有效的教学策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当然,教育者对教学策略也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不应盲目追随,而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结合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及教学内容的特点的基础上,灵活运用各种策略,因地制宜。这就要求教育者自身有优良的思维品质和坚定的教学理念。比较教学方案、教学
15、经验总结、集体备课等,都是提高教学策略运用的有效方法。 选择正确合理的教学策略,是能够对其有效运用的前提。教学策略不等同于教学模式,也不只是对教学方法的简单罗列,而是一个需要智慧选择与思考的过程。这对教师本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学策略,就要体现出教师是如何塑造人类灵魂的。教学策略的组成要素有千百种变化,这就形成了教学策略本身的复杂多变。教师对教学策略的选择,往往融入了个人的风格与特色。笔者认为,一名教师,不管采用何种教学策略,最重要的是要有科学教育理念的指导,或者说是教学信仰。这样,才能使教学策略发挥出更大的力量。任何成功都离不开科学理念的指导,例如百事可乐的CEO坚持
16、销售一种生活理念,使得百事可乐后来者居上,销售量创新高。教育者应该选择与自己的教育思想、知识经验、教学风格等相一致的教学策略。因此,在策略的制定与选择上,教师应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挖掘自身特征中的积极因素,促进有效教学策略的使用和制定。同时,也要有意识地克服消极因素产生的不利影响,趋利避害。 综上所述,教师无论采用何种教学策略,都应该充分理解新课改的精髓。在此基础上,以教学目标为指挥棒,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转变过去单纯注重知识点传授的传统教学模式,运用教学策略积极创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和情境,使学生不仅能掌握基本的文言文基础知识,还能理解其深刻的思想内涵。 参考文献: 1 黄高庆,申继亮,辛涛.关于教学策略的思考J. 教育研究,1998(11). 2 周军. 教学策略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实验标准M.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4 路海东.学校教育心理学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第 9 页 共 9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