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0 年第 7 期 ( 总第 366 期 ) No. 7 , 2010 Genera l , No. 366 EDUCATI ONAL RESEARCH 高等教育发展战略研究 第五战略专题调研组 ( 组长: 周远清、 张德祥 ) 高等教育肩负着培养数以千万计的高级专门 人 才 和 一 大 批 拔 尖 创 新 人 才 、 发 展 科 学 和 服 务 社 会的重要使命, 对于提高全民素质、 提升国家的综 合 国 力 和 核 心 竞 争 力 , 都 具 有 极 其 重 要 的 战 略 意 义。新中国成立以来, 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 高等 教育事业取得了巨大的历史性成就。我国建立了 比 较 完 备
2、 的 高 等 教 育 体 系 , 高 等 教 育 实 现 了 跨 越 式发展, 规模位居世界第一, 体制改革取得了历史 性突破, 教学改革取得了明显进展, 世界一流大学 和 高 水 平 大 学 建 设 成 效 显 著 , 科 技 创 新 和 社 会 服 务 能 力 显 著 增 强 , 扩 大 开 放 和 对 外 交 流 向 更 深 层 次、 更广领域发展, 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 有 力 的 人 才 和 智 力 支 撑 , 为 实 现 从 高 等 教 育 大 国 迈 向 高 等 教 育 强 国 打 下 了 坚 实 基 础 。 但 是 , 在 新 的历史条件下, 与国家发展战略的新挑战相比,
3、 与 我 国 科 技 进 步 和 经 济 社 会 发 展 的 新 需 要 相 比 , 与 人 民 群 众 对 高 等 教 育 的 新 需 求 相 比 , 与 国 际 高 等 教 育 发 展 的 新 趋 势 相 比 , 我 国 高 等 教 育 还 存 在 较 大 差 距 , 全 面 改 革 和 发 展 高 等 教 育 的 任 务 十 分 紧 迫而艰巨。 一、 基本思路 21 世 纪 头 20 年 , 是 我 国 经 济 社 会 发 展 的 重 要 战 略 机 遇 期 , 也 是 高 等 教 育 发 展 的 重 要 战 略 机 遇 期 。 到 2020 年 , 我 国 将 全 面 建 成 小 康
4、社 会 , 跻 身 创新型国家行列。人口总数达到 14.1 亿, 其中, 18 至 22 岁 的 高 等 教 育 适 龄 人 口 为 8 350 万 。 城 市 化 水 平 达 到 57.5% , 社 会 主 义 新 农 村 建 设 取 得 重 大 进 展 。 国 民 经 济 持 续 发 展 , 国 内 生 产 总 值 达 到 60 万 亿 元 人 民 币 , 人 均 国 内 生 产 总 值 达 到 4 万 元 人 民 币 。 所 有 这 些 , 为 高 等 教 育 的 改 革 与 发 展 既 提 供 了 难 得 的 历 史 机 遇 , 又 提 出 了 新 的 更 高 要 求 。 机遇与挑战并
5、存, 高等教育必须审时度势、 开拓创 新, 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增强自主创新和社会 服务能力, 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 一 ) 当前高等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面 对 新 形 势 、 新 要 求 和 新 挑 战 , 我 国 高 等 教 育 依 然 存 在 着 诸 多 亟 待 解 决 的 问 题 , 突 出 地 表 现 在 以下几方面。 高 等 教 育 体 制 需 要 进 一 步 完 善 , 政 府 职 能 需 要 进 一 步 转 变 , 高 校 办 学 自 主 权 需 要 进 一 步 落 实 , 高 等 学 校 自 我 发 展 和 自 我 约 束 的 能 力 有 待 进 一 步
6、加 强 , 高 等 教 育 投 入 不 足 的 状 况 迫 切 需 要 改变。 对 外 开 放 的 力 度 需 要 进 一 步 扩 大 , 国 际 交 流 与 合 作 的 领 域 需 要 进 一 步 拓 展 , 高 校 与 社 会 的 联 系 需 要 进 一 步 加 强 , 对 经 济 社 会 发 展 的 服 务 能力与贡献水平需要进一步提高。 高 等 教 育 的 结 构 布 局 需 要 进 一 步 调 整 , 学科专业设置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状况亟 待改变, 高等学校办学模式单一、 趋同化的问题迫 切需要解决。 教 师 队 伍 的 整 体 素 质 需 要 进 一 步 提 高 , 中 青
7、年 教 师 的 培 养 和 发 展 需 要 切 实 加 强 , 有 利 于 大师级的领军人物和高水平教学科研团队脱颖而 出的体制机制急需建立。 人 才 培 养 的 中 心 地 位 需 要 进 一 步 落 实 , 影 响 高 等 教 育 质 量 提 高 的 难 点 尚 未 突 破 , 培 养 拔 尖 创 新 人 才 的 机 制 、 模 式 与 方 法 的 探 索 尚 未 取 得 实质性进展, 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 教学方法和评 价体系需要全面变革。 26 教育与科研有机结合的体制机制需要进 一 步 创 新 , 高 校 在 国 家 创 新 体 系 中 的 地 位 需 要 进 一步加强, 教学与科研
8、脱节的问题迫切需要解决, 自 主 创 新 能 力 有 待 大 幅 提 升 , 以 质 量 和 贡 献 为 导 向的科研评价体系亟待完善。 ( 二 ) 改革发展的基本思路 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必须紧紧围绕建设高 等教育强国的目标, 利用十二年左右的时间, 一是 做强高等教育, 在各级各类高校中培育一批强校, 重 视 和 支 持 地 方 高 校 发 展 , 实 现 高 校 办 学 的 高 水 平、 有特色; 二是着力提高质量、 优化结构, 不断适 应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重大战略的需要。基本思 路是: 深化改革、 扩大开放、 科学发展、 提高质量。 深 化 改 革 : 面 向 全 面 建 设 小 康
9、社 会 和 建 设 创 新 型 国 家 的 目 标 , 解 放 思 想 , 开 拓 创 新 , 完 善 体制改革, 深化教学改革, 建设更加富有活力和适 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高等教育体系; 扩大开放: 坚持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 大 力 推 进 国 际 交 流 与 合 作 , 提 高 我 国 高 等 教 育 的 国际化水平; 高等学校要为国家、 区域和地方经济 社 会 发 展 服 务 , 社 会 各 界 要 广 泛 参 与 高 等 教 育 改 革与发展, 创造赢得广泛支持的良好环境; 科 学 发 展 : 坚 持 以 人 为 本 , 坚 持 规 模 、 质 量 、 结 构 、 效 益 相 协
10、 调 , 坚 持 高 等 教 育 与 经 济 社 会 发展相结合, 坚持按高等教育规律办事, 实现高等 教育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提 高 质 量 : 把 提 高 质 量 作 为 今 后 一 段 时 期 我 国 高 等 教 育 改 革 与 发 展 的 战 略 重 点 , 坚 持 培 养人是学校的根本任务, 更新人才培养观念, 改革 教学内容与方法, 大力推进素质教育, 全面提高人 才培养质量。 二、 总体目标 到 2012 年 , 高 等 教 育 在 学 总 规 模 达 到 3 180 万 人 左 右 , 毛 入 学 率 达 到 30% , 质 量 和 效 益 明 显 提 高 , 国 际 交 流
11、 与 合 作 明 显 扩 大 , 人 才 培 养 、 科 学 研 究 和 社 会 服 务 能 力 显 著 增 强 , 体 制 机 制 更 加 适 应 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到 2020 年 , 高 等 教 育 在 学 总 规 模 达 到 3 360 万 人 左 右 , 毛 入 学 率 达 到 40% , 布 局 和 结 构 进 一 步 优化, 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升, 在基础研究和前沿 技术的若干领域取得具有重大国际影响的突破性 成果, 对外开放和国际合作能力大幅增强, 使若干 所 大 学 更 加 接 近 世 界 一 流 大 学 的 水 平 , 建 成 一 批 不 同 层 次 、 类 型 的
12、高 水 平 大 学 和 一 批 世 界 一 流 水 平的学科, 初步形成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体系。 三、 主要任务 ( 一 ) 深 化 和 完 善 高 等 教 育 体 制 改 革 , 增 强 高 等学校发展活力 扩 大 地 方 管 理 权 限 。 落 实 “ 中 央 和 省 级 人 民 政 府 两 级 管 理 、 以 省 级 统 筹 管 理 为 主 ” 的 体 制 , 明 确并扩大省级人民政府统筹管理高等教育的责任 和权限。 转 变 政 府 职 能 , 扩 大 高 等 学 校 办 学 自 主 权 。 确立政府宏观管理、 高校自主办学、 社会积极参与 的体制与机制, 强化政府宏观管理和服务职能,
13、加 强社会对高等教育的评价与监督。完善高等学校 法人制度, 保障高等学校法人地位, 进一步科学界 定、 扩大并落实高等学校的办学自主权。 深 化 高 校 内 部 管 理 体 制 改 革 , 探 索 建 立 中 国 特色现代大学制度。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 制。充分发挥学术委员会在学术发展、 学术评价 、 学 术 规 范 中 的 主 导 作 用 , 探 索 建 设 以 学 术 为 本 位 的新型高校治理结构。吸收社会各界代表参与学 校 管 理 , 探 索 建 立 大 学 理 事 会 ( 或 校 董 会 ) 制 度 。 加 强 教 职 工 代 表 大 会 制 度 建 设 , 建 立 学 生 参
14、与 学 校 管 理 的 制 度 , 充 分 发 挥 教 职 工 和 学 生 参 与 民 主 管理和监督的作用。 加强大学文化建设。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 值 体 系 为 统 领 , 大 力 加 强 人 文 教 育 , 弘 扬 爱 国 主 义 、 科 学 精 神 和 人 文 精 神 , 加 强 学 术 规 范 、 学 术 风 气 和 学 术 道 德 建 设 。 坚 持 为 人 民 服 务 、 为 社 会 主 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方向, 贯彻百花齐放、 百家争 鸣的方针, 鼓励自主创新, 倡导学术自由。 切 实 加 大 高 等 教 育 投 入 , 完 善 高 等 教 育 经 费 分配和管理制度。坚持
15、“ 以财政拨款为主, 其他多 渠道筹措高等教育经费为辅” 的体制, 建立多渠道 筹 措 高 等 教 育 经 费 的 法 律 法 规 和 政 策 保 障 体 系 。 按照培养层次和学科特点确立科学合理的高等教 育 生 均 拨 款 标 准 , 保 障 生 均 拨 款 标 准 随 着 经 济 社 会 发 展 不 断 提 高 。 建 立 高 校 科 研 事 业 费 制 度 , 为 27高等学校持续开展基础和前瞻性研究提供基本的 经 费 保 障 。 完 善 财 政 性 高 等 教 育 经 费 分 配 机 制 , 成立由政府相关部门、 人大代表、 专家学者和社会 人 士 组 成 的 高 等 教 育 拨 款
16、 委 员 会 , 提 高 高 等 教 育 经费分配的科学性和透明度。 促进民办高等教育健康发展。加强民办高等 教 育 的 法 规 和 制 度 建 设 , 加 强 对 民 办 高 等 学 校 的 监 督 和 管 理 , 切 实 解 决 民 办 高 等 学 校 在 发 展 过 程 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促进民办高等学校加强自 身建设, 提高民办高等学校的办学质量。 ( 二 ) 进 一 步 扩 大 对 外 开 放 , 提 升 我 国 高 等 教 育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 加 强 人 才 培 养 的 国 际 交 流 与 合 作 , 提 高 我 国 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学习和借鉴国外先进教 学理念、 教学
17、制度、 教学模式、 教学内容和方法, 充 分 利 用 国 际 优 质 教 育 资 源 , 提 高 我 国 人 才 培 养 水 平 。 推 进 与 国 际 知 名 大 学 联 合 培 养 本 科 生 、 研 究 生 的 工 作 , 积 极 鼓 励 和 支 持 我 国 学 生 到 境 外 学 习 或 实 习 , 让 更 多 的 学 生 获 得 境 外 学 习 经 历 。 加 大 对 来 华 留 学 生 的 资 助 力 度 , 设 立 面 向 境 外 的 国 家 奖 学 金 , 吸 引 境 外 优 质 生 源 , 优 化 生 源 国 别 结 构 , 扩 大 来 华 留 学 生 规 模 , 并 不 断
18、 提 高 攻 读 学 位 留 学 生的比例。 加 强 科 学 研 究 的 国 际 交 流 与 合 作 , 充 分 利 用 优质国际科研资源。支持高等学校参与全球或区 域性的双边、 多边科研合作计划和人员交流, 及时 把 握 科 学 研 究 前 沿 , 分 享 先 进 的 研 究 开 发 条 件 和 最新科研成果。培养在国际学术舞台上更有竞争 力 的 中 国 学 者 , 扩 大 中 国 学 者 在 国 际 学 术 交 流 中 的 影 响 。 面 向 国 家 重 大 需 求 领 域 , 持 续 选 派 高 层 次人才到境外高水平教育和科研机构进行学术交 流 和 科 研 合 作 。 设 立 面 向
19、境 外 的 科 研 项 目 , 吸 引 境外优秀人才来华开展高水平的科学研究。 鼓励我国高校与境外大学强强合作。营造互 惠 互 利 的 环 境 , 鼓 励 在 优 势 学 科 和 研 究 领 域 中 与 境 外 大 学 开 展 教 学 、 科 研 方 面 的 国 际 交 流 与 合 作。有针对性地向世界各国的名校、 名实验室、 名 导 师 派 出 留 学 人 员 , 借 鉴 国 外 先 进 的 办 学 经 验 。 加大吸引优秀留学人员学成回国的力度。 加 强 文 化 交 流 与 合 作 , 促 进 文 明 对 话 和 思 想 交流。充分发挥高等学校在国际文化交流中的桥 梁作用, 积极扩大高等学
20、校与各国的文化交流, 吸 收国外优秀文化成果。推动高校优秀成果走向世 界, 传播中国优秀文化, 提升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 力。 ( 三 ) 稳步发展高等教育, 优化高等教育结构 稳 步 扩 大 高 等 教 育 规 模 。 到 2020 年 , 高 等 教 育 在 学 人 数 年 均 增 长 率 控 制 在 2% 以 内 , 在 学 总 人 数 达 到 3 360 万 人 左 右 , 毛 入 学 率 达 到 40% ; 其 中 , 研 究 生 在 学 人 数 达 到 190 万 人 左 右 , 普 通 本 、 专 科 生在 学人 数达 到 2 750 万人 左右 , 其他 高等 学历 教 育的在学
21、人数达到 420 万人左右。 优 化 高 等 教 育 结 构 布 局 。 优 化 层 次 结 构 , 大 力 发 展 高 等 职 业 教 育 , 稳 步 发 展 本 科 生 和 硕 士 研 究生教育, 相对稳定博士研究生教育规模, 积极发 展 专 业 学 位 研 究 生 教 育 。 优 化 科 类 结 构 , 根 据 国 家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科学技术发展趋势调整专 业 设 置 和 学 科 布 局 。 优 化 区 域 布 局 , 支 持 西 部 和 中 部 高 等 教 育 发 展 , 重 视 长 三 角 、 珠 三 角 、 环 渤 海 等 主 体 功 能 区 发 展 对 高 等 教 育 的 新
22、需 求 , 促 进 高 等教育与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加强区域间高 等 教 育 协 作 和 高 等 学 校 间 的 合 作 , 提 高 高 等 教 育 整体水平。 积极探索普通高等学校分类管理与分类发展 的 新 机 制 。 加 强 对 高 等 学 校 分 类 指 导 和 管 理 , 引 导 高 等 学 校 科 学 定 位 、 分 类 发 展 、 办 出 特 色 、 办 出 水平。 ( 四 ) 加 强 教 师 队 伍 建 设 , 建 设 一 支 高 水 平 的 师资队伍 全 面 规 划 高 等 学 校 人 才 队 伍 建 设 , 提 高 教 师 队 伍 整 体 水 平 。 努 力 造 就 一 批
23、 在 国 内 、 国 际 上 都 有较大影响的学术领军人物和一批中青年学术骨 干 , 优 化 高 校 人 才 队 伍 结 构 。 加 大 高 层 次 人 才 队 伍 建 设 力 度 , 引 进 一 批 具 有 国 际 学 术 影 响 力 的 世 界 一 流 科 学 家 和 领 军 人 物 , 汇 聚 一 批 具 有 国 际 先 进 水 平 的 优 秀 教 师 。 实 施 优 秀 中 青 年 人 才 计 划 , 培养一大批优秀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和数以万计的 中 青 年 骨 干 教 师 。 建 立 一 支 高 水 平 的 为 教 学 、 科 研 服 务 的 职 员 队 伍 。 依 托 现 代 网 络
24、 技 术 , 通 过 国 内外进修、 岗位培训、 到企事业单位合作研究等方 式, 大规模培训青年教师, 提高青年教师的科研能 力和教学水平, 丰富其专业实践经验。 改 革 和 完 善 高 校 人 事 制 度 , 建 立 有 利 于 优 秀 教师脱颖而出和充分施展才华的体制机制。积极 28探索高校教师职务聘任制改革, 强调教学、 科研和 服务业绩的全面考核, 逐步实行按需设岗、 以岗定 薪、 以聘代评、 非聘即转制度。深入推进人事管理 制 度 和 分 配 制 度 改 革 , 建 立 基 于 岗 位 需 求 和 实 际 工 作 绩 效 的 奖 励 制 度 , 激 发 和 调 动 教 师 全 身 心
25、 投 入教学、 科研的积极性。加强师德建设, 倡导和鼓 励教师潜心治学、 爱岗敬业、 为人师表、 教书育人。 ( 五 ) 积 极 推 进 教 育 教 学 改 革 , 提 高 人 才 培 养 质量 牢固确立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落实保障人 才 培 养 这 一 高 等 学 校 根 本 任 务 的 有 关 政 策 , 以 人 才培养为中心统筹教学、 科研和社会服务的关系, 加 强 在 人 才 培 养 各 环 节 中 教 学 和 科 学 研 究 的 统 一。高等学校要加强领导, 加大投入, 建立完善有 效 的 激 励 和 约 束 机 制 , 促 进 教 师 把 主 要 精 力 放 在 人才培养工作上。
26、重视高水平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实施高水 平 拔 尖 创 新 人 才 培 养 计 划 , 鼓 励 高 等 学 校 积 极 探 索 培 养 高 水 平 拔 尖 创 新 人 才 的 新 机 制 , 在 学 生 选 拔 、 教 师 选 派 、 教 材 选 用 、 条 件 保 障 、 出 国 学 习 、 学 业年限等方面制定特殊政策措施。 大力推进素质教育, 促进学生知识、 能力和素 质 协 调 发 展 。 全 面 贯 彻 党 的 教 育 方 针 , 根 据 经 济 社会发展需求和高等学校自身培养能力确立各具 个 性 和 特 色 的 培 养 目 标 , 着 力 培 养 学 生 的 社 会 责 任 感 、
27、 创 新 能 力 、 实 践 能 力 、 就 业 创 业 能 力 和 可 持 续发展能力, 实现科学素质与人文素质的融合, 促 进学生全面发展。 深 化 教 学 改 革 , 创 新 人 才 培 养 模 式 。 深 入 推 进教学改革, 促进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 理论教学 与 实 践 教 学 、 教 学 与 科 研 、 课 内 与 课 外 的 密 切 结 合, 优化课程体系, 更新教学内容, 改进教学方法, 强化实践和实验教学环节。改革和完善教学管理 制 度 及 教 学 评 价 制 度 , 鼓 励 高 校 间 建 立 学 分 互 认 制 度 , 给 学 生 更 多 的 自 主 选 择 机 会 和
28、 更 大 的 自 由 发展空间。 完善高等教育质量监控与评估体系。科学制 定 高 等 学 校 教 学 质 量 评 估 标 准 与 评 估 办 法 , 逐 步 建 立 以 高 等 学 校 自 我 评 估 为 基 础 、 政 府 发 挥 重 要 作 用 、 社 会 积 极 参 与 的 中 国 特 色 高 等 教 育 质 量 保 障体系。逐步实现由政府为主的评估向中介机构 为 主 的 评 估 的 转 变 , 实 现 从 学 校 内 部 教 学 活 动 评 估向高等学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评估的转变。积 极参与国际高等教育质量认证和评估。 ( 六 ) 加 强 高 等 学 校 科 学 研 究 , 提 高 自
29、 主 创 新 能力 充 分 发 挥 高 校 的 优 势 和 特 色 , 加 强 科 学 研 究。发挥和强化高校在基础学科和基础研究方面 的优势, 全面推进高校创新体系建设, 提升高校原 始创新能力和社会服务水平。以高水平的科研促 进 高 质 量 的 人 才 培 养 , 以 高 质 量 的 人 才 培 养 增 强 高校自主创新能力, 探索教育与研究有机结合、 自 由探索科学前沿与积极服务国家需求密切结合的 知 识 创 新 体 系 , 更 好 地 发 挥 高 等 学 校 在 国 家 创 新 体系中的核心作用。 围 绕 学 科 发 展 和 国 家 需 求 , 积 极 承 担 国 家 重 大 科 研
30、任 务 。 加 强 重 点 科 研 基 地 、 创 新 团 队 和 创 新 科 技 平 台 建 设 , 重 视 对 重 要 领 域 、 重 点 学 科 、 重 大 项 目 的 支 持 , 凝 聚 力 量 , 组 织 攻 关 , 发 挥 高 校 综 合优势, 取得一批重大科研成果, 增强我国自主创 新能力。 大 力 发 展 哲 学 社 会 科 学 , 促 进 社 会 主 义 文 化 大发展、 大繁荣。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 构 建 和 完 善 以 当 代 中 国 马 克 思 主 义 为 指 导 、 具 有 中国特色、 中国风格、 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学 科 体 系 和 教 材 体 系 。
31、 设 立 “ 国 家 哲 学 社 会 科 学 奖” , 奖励在哲学社会科学领域取得突出贡献的工 作者和重大研究成果。设立若干国家级哲学社会 科 学 创 新 基 地 , 构 建 哲 学 社 会 科 学 研 究 创 新 平 台 体系。设立哲学社会科学中长期重大专项和跨学 科 研 究 项 目 , 完 善 团 队 攻 关 研 究 与 个 人 自 由 探 索 并 重 的 社 科 基 金 体 系 。 促 进 科 研 成 果 向 教 育 教 学 、 决 策 咨 询 、 社 会 普 及 和 文 化 产 业 转 化 , 构 建 哲 学社会科学社会服务体系。实施高校哲学社会科 学 “ 走 出 去 ” 战 略 ,
32、推 动 高 校 哲 学 社 会 科 学 优 秀 人 才和优秀成果走向世界。 深 化 科 研 体 制 改 革 , 营 造 良 好 创 新 制 度 环 境。切实改变科教分离、 条块分割的状况, 创新科 研组织和协作模式, 大力推进文理交融、 多学科交 叉 。 完 善 和 落 实 以 质 量 和 贡 献 为 导 向 、 符 合 科 学 和技术发展规律的科研评价体系。 ( 七 ) 密切产学研结合, 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积 极 推 进 产 学 研 合 作 , 服 务 企 业 技 术 创 新 和 高校人才培养。高等学校要积极参与以企业为主 29( 下转第 57 页 ) 体 的 技 术 创 新 体 系 建 设
33、 , 主 动 探 索 建 立 新 型 的 产 学研合作机制, 大力推进高等学校与企业、 科研院 所 的 合 作 , 为 企 业 技 术 创 新 提 供 坚 实 的 人 才 、 知 识、 技术和文化支撑。制定和完善支持大学生、 研 究 生 实 习 的 有 关 政 策 法 规 , 构 建 校 企 合 作 的 大 学 生 实 习 、 实 训 基 地 和 研 究 生 培 养 基 地 。 发 挥 政 府 的 宏 观 引 导 作 用 , 鼓 励 企 业 积 极 接 受 大 学 生 和 研 究 生 进 行 实 践 活 动 。 为 大 学 生 、 研 究 生 的 实 习 和 社 会 实 践 提 供 保 障 。
34、 鼓 励 和 支 持 大 学 科 技 园 建 设, 大力促进大学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面 向 重 大 社 会 现 实 问 题 , 主 动 服 务 经 济 社 会 发展。通过政策引导、 计划支持等方式, 加强高校 科 研 创 新 能 力 建 设 , 推 动 地 方 高 校 融 入 区 域 创 新 体 系 , 充 分 发 挥 高 校 在 区 域 创 新 体 系 中 的 引 领 和 支撑作用, 促进高等学校以多种方式服务于国家 、 区域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 八 ) 加强公共基础条件建设, 促进资源共享 提升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水平。加大高等教 育 信 息 技 术 基 础 设 施 建 设 力
35、度 , 建 成 高 水 平 的 高 等 学 校 校 园 网 络 , 满 足 教 学 、 科 研 、 管 理 和 文 化 的 需要。加强高等学校数字化管理平台、 课程平台 、 服务平台、 传输平台和优质资源建设, 实现信息资 源的共建与共享。建设适应学习型社会的公共服 务体系, 推进高等教育资源对社会开放。 改善高等学校资源共享的基础条件。加强科 研 创 新 的 基 础 性 工 作 , 在 大 学 建 设 一 批 大 科 学 工 程和野外台站、 全国性的科学数据中心, 为基础科 学研究提供信息平台。建设一批人文社会学科专 题 数 据 库 , 加 强 高 等 学 校 人 文 社 会 科 学 信 息
36、 网 和 高 校 哲 学 社 会 科 学 文 献 中 心 建 设 , 构 建 高 校 哲 学 社会科学发展的条件保障体系。 四、 重大战略举措 为了圆满完成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战 略 任 务 , 建 设 高 等 教 育 强 国 , 实 现 2020 年 高 等 教 育发展的总体目标, 必须实施 “ 高教强国工程” , 包 括以下六个分工程和一个计划。 ( 一 ) 强校工程 继 续 实 施 国 家 “ 985 工 程 ” 、 “ 211 工 程 ” , 使 若 干 所 大 学 更 加 接 近 世 界 一 流 大 学 的 水 平 , 建 成 一 批 世 界 知 名 高 水 平 大 学 、 建
37、成 一 批 世 界 一 流 水平的学科; 重 点 建 设 100 所 左 右 地 方 普 通 本 科 院 校, 做强省一级高等教育; 重 点 办 好 100 所 左 右 示 范 性 的 高 等 职 业 技术院校; 重 点 支 持 办 好 一 批 民 办 高 校 , 引 导 和 促 进民办高等教育的积极健康发展; 重 点 建 设 一 批 优 势 和 特 色 学 科 , 鼓 励 各 级各类高等学校办出特色。 ( 二 ) 质量工程 继 续 实 施 “ 高 等 学 校 本 科 教 学 质 量 与 教 学 改 革 工 程 ” , 重 点 推 进 人 才 培 养 模 式 改 革 , 完 善 质量评价与监控
38、体系, 加强人才培养基地建设; 实施高水平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计划和各 类紧缺人才培养项目; 实施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项目; 实 施 大 学 生 实 训 基 地 建 设 计 划 , 加 强 大 学 生 教 学 实 践 与 社 会 实 践 , 促 进 理 论 与 实 践 的 紧 密结合。 ( 三 ) 研究生教育创新工程 继 续 加 强 与 完 善 “ 研 究 生 教 育 创 新 计 划” , 提升研究生创新能力; 设 立 “ 博 士 创 新 基 金 ” , 资 助 博 士 生 的 自 由探索; 设 立 “ 国 家 研 究 生 奖 学 金 ” , 提 高 研 究 生 特别是博士生的待遇; 重 点 建 设
39、 100 个 左 右 研 究 生 培 养 基 地 , 大力推进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 ( 四 ) 高校自主创新工程 实 施 “ 高 等 学 校 创 新 人 才 培 育 计 划 ” , 努 力造就一批在国内外具有较大影响的学术领军人 物; 实 施 “ 高 等 学 校 科 技 创 新 基 地 建 设 计 划 ” , 围 绕 学 科 前 沿 和 国 家 重 大 需 求 , 积 极 承 担 国 家重大科研任务; 设立 “ 高等学校自主创新工程重点专项” 和 “ 高 等 学 校 技 术 创 新 计 划 ” , 取 得 一 批 重 大 科 研 成果, 带动自主创新能力的全面提高; 实 施 “ 教 育 部 国
40、 际 科 技 合 作 计 划 ” , 支 持 一 批 国 际 科 技 合 作 项 目 , 扩 大 我 国 高 校 国 际 学 术 影响。 30( 上接第 30 页 ) 改革校长选拔任用制度。制订校长专业 标 准 , 建 立 中 小 学 校 长 资 格 准 任 制 度 和 公 开 选 拔 制 度 。 尊 重 教 育 规 律 , 赋 予 优 秀 校 长 更 多 的 办 学 空间。设立校长岗位津贴, 显著提高校长待遇, 优 秀校长要延长任期。高校管理人员依法实行教育 职员制度。 大 力 开 展 校 长 培 训 , 持 续 提 升 校 长 队 伍 的素质能力。在具有较高办学水平和鲜明特色的 中 小 学
41、 , 重 点 建 设 一 批 全 国 中 小 学 校 长 培 训 实 践 基 地 ; 对 有 较 大 发 展 潜 力 的 中 青 年 骨 干 校 长 开 展 综 合 实 践 培 训 , 培 养 一 大 批 能 够 引 领 教 育 创 新 的 优秀校长和实施素质教育的带头人。在全国分批 遴选特别优秀的中小学校长, 通过名师指导、 研究 项 目 资 助 等 方 法 重 点 培 养 , 努 力 造 就 一 批 教 育 家 型的杰出校长。 重视发现、 培养、 支持、 宣传教育家, 为教 育 家 成 长 创 造 制 度 环 境 和 社 会 条 件 。 国 家 增 设 “ 人 民 教 育 家 ” 等 荣
42、誉 称 号 , 表 彰 奖 励 做 出 重 大 贡 献的教育工作者。 ( 五 ) 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 积 极 参 与 中 央 “ 马 克 思 主 义 理 论 研 究 和 建设工程” ; 设 立 “ 国 家 哲 学 社 会 科 学 奖 ” , 奖 励 在 哲 学社会科学领域取得突出贡献和重大标志性研究 成果的专家学者; 设 立 “ 高 校 国 家 级 哲 学 社 科 创 新 基 地 建 设计划” , 构建完善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创新平台 体系, 支持哲学社会科学重大专项和跨学科研究; 实 施 “ 高 校 哲 学 社 会 科 学 社 会 服 务 体 系 计划” , 促进科研信息、 资源与成果的
43、共享、 应用和 转化; 实 施 “ 高 校 哲 学 社 会 科 学 走 出 去 计 划 ” , 提高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在国际上的影响 力。 ( 六 ) 中西部高校重点支持工程 由 中 央 财 政 投 入 、 地 方 财 政 配 套 , 在 “ 强 校 工 程” 重点建设高校之外, 立足于促进东、 中、 西部高 等 教 育 的 协 调 发 展 , 在 中 西 部 高 等 教 育 资 源 相 对 薄 弱 地 区 选 择 50 所 左 右 的 高 等 学 校 予 以 重 点 支 持。 ( 七 ) 公 共 服 务 体 系 ( 高 校 信 息 基 础 设 施 与 资 源共享体系 ) 建设工程 继
44、续 建 设 基 于 “ 下 一 代 互 联 网 ( CNGI ) ” 的 中 国 教 育 和 科 研 计 算 机 网 ( CERNE T ) 、 中 国 教 育科研网格 ( China Grid ) , 完善管理服务机制; 继 续 建 设 中 国 高 等 教 育 文 献 保 障 体 系 ( CALIS ) 和 高 校 大 型 仪 器 设 备 共 享 系 统 等 公 共 项 目; 建 设 共 享 的 优 质 教 学 资 源 和 数 字 化 平 台; 建立若干国家级学科信息中心和资料中 心; 建设一批人文社会学科专题数据库; 实 施 数 字 化 平 台 服 务 和 信 息 服 务 计 划 , 建立
45、与世界同步的高等教育数字化信息服务体系 和数字化平台服务体系。 57摘 要 随着社会 经济的 发展, 建筑施 工企业 面临着 激烈的 市场竞 争, 而 作为 自由微利 行业的 建筑施 工企业 更是如 此。 近几 年, 建筑 企业发 展迅速 。 随即今年 金融风 暴的影 响, 建 筑行业 受到影 响更加 大, 企 业能否 在市 场竞争中 立于不 败之地 , 因此 , 建筑 市场的 竞争在 一定程 度上就 是成 本竞争。 施工企 业想在 建筑行 业上生 存。 关 键在于 企业能 否为社 会提 供质量高、 工期短、 造 价低的 建筑产 品, 创造 出满意的 经济效 益, 并 使其最大 化, 同 时也
46、为 赢得更 广阔的 市场提 供有利 的条件 和前提 , 为 此在建筑 工程施 工项目 的成本 控制成 为施工项 目成本 控制的 方法研 究。因此 ,施工 项目 的 成本控 制的方 法在施工 企业中 显示尤 为重要 , 对施工项 目成本 控制的 方法进 行研究 具有重要 意义。 本文以建 筑工程 施工项 目成本 控制方 法为研究 对象, 以有 效实施 施工 企业成本 控制为 目标, 通过对 先进项 目成本 控制理 论的介 绍, 讨 论和 研究了项 目成本 控制的 分析方 法、 以计划成 本为中 心的集 成WBS 、 OBS 、 CBS 的 成本控 制方法 。 并且 对建筑 工程项 目的组 织架构
47、 进行了 再设计 , 根据施工 项目的 特点设 计了各 岗位的 责任,以 增强企 业的经 济效益 。 关键词: 施工项 目;成 本控制 ;WBS 、OBS 、CBS 集成; 施工定 额 目 录 前 言. I 第 1 章 绪论. 1 1.1 选题背景. 1 1.2 研究目的. 1 1.3 建筑工程施工项目成本管理现状. 2 第 2 章 项目 成本 控制 理 论. 5 2.1 项目管理. 5 2.2 成本控制的概念. 6 2.3 成本控制理论的发展. 8 2.4 成本控制的体系. 10 2.5 成本 控制的相对性. 11 第 3 章 施工 项目 成本 控 制方 法. 13 3.1 施工项目成本的控
48、制分析方法. 13 3.2 围绕计划成本的成本控制. 18 第 4 章 施工 项目 成本 控 制组 织措 施. 26 4.1 项目成本管理的层次和职责划分. 26 4.2 项目经理部组织的再设计. 27 4.3 项目管理人员的成本责任分析. 29 4.4 确保项目管理人员的稳定. 30 4.5 运用成本控制的组织措施解决的问题. 31 第 5 章 结论. 32 致 谢. 33 参考文献. 34 前 言 随着市场经济向纵深发展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外国建筑施工企业也将进入 我国 , 加之 今年 金融 风暴 的影 响, 我国 建筑 市场 的竞 争更 加是 日趋 激烈 , 施工 企 业要想在激烈的竞争
49、中生存和发展, 关键在于企业能否为社会提供质量好, 工期 短, 造价 低的 建筑 产品 。 按照 这一 要求 施工 企业 不仅 要在 规定 的时 间内 以合 格质 量完成施工项目, 而且要求施工企业通过运用管理方法和手段加强成本控制, 努 力降低成本,提高管理水平。 目前 , 由于 许多 施工 企业 在多 年的 工程 管理 中, 一向 重视 进度 和质 量管 理, 轻视 成本管理和控制方法的过程, 使成本控制方法的运用未能起到应有的作用。 成本 是衡量企业管理水平的一个综合指标。 一般来说, 施工企业的成本由直接成本和 间接 成本 构成 。 直 接成本包括企业管理人员的工资、 固定资产使用费、 物资消耗 费、 保险 费、 检验 试验 费、 工程 保修 费、 工程 排污 费以 及其 它费 用等 。 施工 项目 的成 本控 制, 通常 是指 在项 目成 本的 形成 过程 中, 对生 产经 营所 消耗 的人 力资 源、物资资源和费用开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