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师招聘考试复习资料-恩施小学教师招聘2016年考试真题及答案解析【整理版】教师招聘考试复习资料-恩施小学教师招聘2016年考试真题及答案解析【整理版】1:保持信息在1分钟以内的记忆是()单项选择题A、短时记忆B、长时记忆C、感觉记忆D、永久记忆 2:正强化的方法包括()。多项选择题A、奖学金B、对成绩的认可C、表扬D、改善学习E、给予学习和成长的机会 3:新课程提出的“三维”教学目标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动力,是关键性目标。()判断题对错 4:指导教学是以( )为中心,在教师指导下使用结构化的有序材料的课堂教学。单项选择题A、学生B、学业C、学习成绩D、学习方法 5:实物直观的优势在于容易突
2、出事物的本质要素和关键特征。()判断题对错 6:以下表述不符合个体心理发展关键期的是()单项选择题A、某种能力获得的最佳时期B、错过这个时期,个体较难获得某种发展C、较难逆转的时期D、03岁的时期 7:桑代克认为学习的进程是一种()过程。单项选择题A、迅速的B、有目的的C、盲目的D、进步的 8:1924年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出版,它的作者是()。单项选择题A、陶行知B、廖世承C、潘菽D、蔡元培 9: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是我国全部教育法规的“母法”,颁布于()年。单项选择题A、1980B、1986C、1995D、1998 10:素质教育的时代特征是()。单项选择题A、面向全体学生B、培养学
3、生的创新精神C、促进学生全面发展D、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11:在下列教学组织形式中,有利于高效率、大面积培养学生的是()。单项选择题A、个别教学B、班级授课C、分组教学D、道尔顿制 12:我国基础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单项选择题A、培养人的智力B、为其上一级学校输送拔尖人才C、培养各种专门人才D、为人的发展奠定德智体等各方面的基础 13:小学课程设计要体现()的高度统一。多项选择题A、科学性B、时限性C、具体性D、思想性E、预测性 14:()是最低水平的认知学习结果。单项选择题A、领会B、应用C、知识D、分析 15:技能是通过练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 。单项选择题A、 连贯动作B、 行为习惯C、
4、 活动方式D、 行为特点 16:当儿童有不良行为发生时,立即将其置于一个单调乏味的地方,暂时不让他从事有趣的活动,这种改变行为的方法叫自我控制法。()判断题对错 17:提出“泛智”教育思想,探讨“把一切事物交给一切人的全部艺术”的教育家是( )。单项选择题A、培根B、夸美纽斯C、赫尔巴特D、赞科夫 18:初等义务教育普遍实施于近代。判断题对错 19:小学阶段的课程应体现()。单项选择题A、强制性、普及性和统一性B、科学性、选择性和统一性C、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D、科学性、基础性和发展性 20:处于不同概括水平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是()单项选择题A、一般迁移B、正迁移C、垂直迁移D、水平迁移
5、21:加涅将学习分为智慧技能等五种类型的依据是()。单项选择题A、不同的学习结果B、学习层次的高低C、学习情境的简繁D、学习水平的优劣 22:表扬和奖励对学习具有推动作用,因此应多用。()判断题对错 23: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所专属的权利有()。多项选择题A、社会实践B、获得证书C、免试入学D、就近入学E、不交学费 24:看到某件物品时常被其惯常的用途所束缚,很难想到它别的方面的功能。这种现象被称为()。单项选择题A、习惯B、定势C、功能固着D、定向 25:人格的发展是个体社会化的结果。()判断题对错 26:()是为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办法。单项选择题A、教学方法B、教学原则C、教学任务D、教学目
6、的 27:终身学习是教师专业发展不竭的()。单项选择题A、灵魂B、动力C、内在要求D、天职 28:根据皮亚杰的研究,儿童开始形成抽象概念、思维可以逆转、能够进行逻辑推理的最早心理发展阶段为形式运算阶段。()判断题对错 29:当学习者意识到他不理解课的某一部分时,就会退回去重读困难的段落,放慢速度,这属于元认知策略中的()。单项选择题A、谋划策略B、调节策略C、监视策略D、组织策略 30:后定教育法规优先于先定教育法规是教育执法的一个原则。()判断题对错 31:德育过程是其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变化的必要()。单项选择题A、条件B、途径C、动力D、内容 32:我国小学阶段,德育内容主要体现在()中。
7、单项选择题A、班级教育活动B、思想品德课C、全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D、班会和校会 33:教育政策的特点具有()。多项选择题A、政治性B、可行性C、原则性D、权威性E、战略性 34:将学习策略分为基本策略和支持策略的是()。单项选择题A、丹瑟洛B、尼斯比特C、皮连牛D、鲍斯菲尔德 35:教师可以边讲课、边板书,这种注意品质是注意的( )。单项选择题A、范围B、稳定性C、分配D、转移 36:阅读技能是一种()。单项选择题A、操作技能B、运动技能C、心智技能D、学习技能 37:何种迁移理论认为迁移是无条件的、自动发生的( )。单项选择题A、形式训练说B、共同要素说C、经验类化说D、关系转换说 38:小
8、学阶段的教学应侧重选用的教学方法是()。单项选择题A、讲演的方法B、探究的方法C、直观的方法D、实习的方法 39:技能是学生学习的重要目标和手段。()判断题对错 40:儿童品德形成的关键是()单项选择题A、道德认知水平的提高B、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C、道德动机的激发D、道德动机与道德行为的稳固联系 41:下列不属于学生过错行为的是()。单项选择题A、考试作弊B、调皮捣蛋C、恶作剧D、未经允许拿他人东西 42:户籍在某市的灵灵已满六周岁,要在本地上小学了,她应该选择()。单项选择题A、户籍所在地的任意学校考试入学B、家庭住址所在地的任意学校入学C、户籍所在地的学校就近入学D、家庭住址所在地的学校考
9、试入学 43:杜威“教育即生活”的观点,体现在德育中与()的精神相一致。单项选择题A、说服教育法B、事实说服法C、情感陶冶法D、实际锻炼法 44:迄今为止,福建省自然景观、文化遗址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是()。单项选择题A、武夷山、三坊七巷B、福建土楼、三坊七巷C、三坊七巷、泰宁金湖D、武夷山、福建土楼 45:成功教学法主张对学生实施()。单项选择题A、鼓励性评价B、绝对性评价C、终结性评价D、坚定性评价 46:教师道德修养就是提高教师的道德认识、陶冶遭德情感、锻炼意志、培养习惯的过程。()判断题对错 47:心理测验最基本的要求是()。单项选择题A、信度B、效度C、标准化D、区分度 48:最早从
10、理论上对班级授课制加以论证的是()。单项选择题A、卢梭B、洛克C、夸美纽斯D、赫尔巴特 49:课时计划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单项选择题A、教学目的B、教学方法C、教学进程D、课的类型 50:一个教师经常思考“学生喜欢我吗?”和“同学们怎样看待我?”等问题时,说明该教师已进入关注情境阶段。()判断题对错 51:班级组织的结构主要包括()。多项选择题A、职权结构B、角色结构C、师生关系结构D、生生关系结构E、直线职能结构 52:将课程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的划分依据是()单项选择题A、课程制定者B、课程任务C、课程目标D、课程内容 53:个人面对问题情境时,在规定的时间内能产生大量不同的
11、观念,表明其思维具有变通性。 ()判断题对错 54:测验前的计划包括()。多项选择题A、确定测验目的B、确定测验要考察的学习结果C、列出测验要包括的课程内容D、写下考试计划或细目表E、针对计划测量的学习结果,选择适合的题型 55:王老师是负责管理学生学籍的老师,每年新生入学和毕业生毕业时都是他最忙的时候,王老师隶属于下列学校组织机构中的哪一个?( )单项选择题A、总务处B、教务处C、教研组D、校长办公室 56:在感觉记忆中,信息的存储形式是()。单项选择题A、语义B、概念体系C、视像和声像D、图式 57:“为人师表”是说教师必须具备()。单项选择题A、专业意识B、专业态度C、专业技能D、专业品
12、质 58:我国义务教育法的立法宗旨是发展()。单项选择题A、专业教育B、基础教育C、中等教育D、职业教育 59: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求教师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在教育教学中,教师应如何做到因材施教?( )单项选择题A、对学生一视同仁一样要求B、辩证地看待学生的优缺点,不绝对化C、在学生之间进行横向的比较与学习D、不同的学生犯了同样的错误不考虑动机与原因就进行处理 60:一般而言,过度学习的程度达到多少时记忆效果较好?()单项选择题A、50%B、100%C、150%D、200% 查看答案 1:答案A 解析 2:答案A,B,C,D,E 解析 3:答案错误 解析 4:答案C 解析 指导教学是以
13、学生成绩为中心,在教师指导下使用结构化的有序材料的课堂教学。出自教育心理学十二章第三节的选择教学策略。 5:答案错误 解析 6:答案D 解析 7:答案C 解析 桑代克认为学习的进程是渐进的、盲目的、尝试与错误的。 8:答案B 解析 我国的教育心理学最初是从西方引进的,1924年廖世承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 9:答案C 解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是我国全部教育法规的“母法”,颁布于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1995年3月18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 10:答案B 解析 在知识经济时代,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的新一代人才是素质教育的核心。 11:答案B 解析 见
14、学习精要中班级授课的优点。 12:答案D 解析 基础教育,特别是义务教育阶段,其培养目标主要是为人的成长与发展奠定德智体等各方面的基础。 13:答案A,D 解析 小学课程设计要以通俗的、小学生能理解的形式体现高度的科学性和思想性统一的原则。 14:答案C 解析 知识指对所学材料的记忆,包括对具体事实、方法、过程、概念和原理的回忆,其所要求的心理过程是记忆。这是最低水平的认知学习结果。 15:答案C 解析 本题考察第七章技能的概念。所谓技能,一般认为是通过练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 16:答案错误 解析 17:答案B 解析 夸美纽斯提出了“泛智”教育思想。故选B。 18:答案正确 解析 正
15、确。 初等义务教育普遍实施于近代,随着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制度确立,社会有了普及义务教育的需求。 19:答案C 解析 20:答案C 解析 21:答案A 解析 美国心理学家加涅根据不同的学习结果,将学习分为五种类型。 22:答案错误 解析 虽然表扬和奖励对学习具有推动作用,但也不能过多地使用,否则也会产生消极影响。 23:答案C,D,E 解析 24:答案C 解析 25:答案正确 解析 略。 26:答案A 解析 27:答案B 解析 【参考答案】B 【名师点睛】略 28:答案错误 解析 29:答案B 解析 元认知调节是根据对认知活动结果的检查采取必要的补救措施,并及时修正、调整认知策略。 30:答案正
16、确 解析 31:答案A 解析 德育过程是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的必要条件;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影响制约着德育过程的效果。德育过程中的主要矛盾是教育者(代表社会)所提出的德育要求(德育任务)同受教育者原有思想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这是决定德育过程本质的特殊矛盾。 32:答案B 解析 我国小学阶段,德育内容主要体现在思想品德课中。 33:答案B,D 解析 教育政策的特点有可行性和权威性。 34:答案A 解析 略。 35:答案C 解析 注意的分配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于不同的对象,同时从事着几种不同的活动。边讲课、边板书就是在同一时间内做两种事情,属于注意的分配。故选C。 36:答案C 解析 阅读技能
17、属于心智技能。 37:答案A 解析 略 38:答案C 解析 39:答案正确 解析 略。 40:答案A 解析 41:答案D 解析 学生的过错行为是指那些不符合道德要求的问题行为。调皮捣蛋、恶作剧、起哄、无理取闹、作业和考试作弊等属于过错行为。学生的不良品德行为则是指那些由错误道德意识支配的,经常违反道德准则,损害他人或集体利益的问题行为。 42:答案C 解析 【参考答案】C 【名师点睛】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十二条第一款规定,适龄儿童、少年免试入学。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保障适龄儿童、少年在户籍所在地学校就近入学。结合题干,本题选C。 43:答案D 解析 44:答案D 解析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
18、三十二届世界遗产大会将“福建土楼”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这是中国第三十六项世界遗产,也是继武夷山之后,福建又一文化成果。故选D。 45:答案A 解析 46:答案正确 解析 47:答案C 解析 略 48:答案C 解析 班级授课制亦称班级上课制,与个别化教学相对,它是一种分班级进行的教学组织形式,最初尝试于西欧16世纪,17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给以理论上的确定,l9世纪开始在世界各国大规模推广,一直沿用至今。 49:答案C 解析 50:答案错误 解析 常思考这样的问题的教师还处在关注生存阶段。 51:答案A,B,C,D 解析 班级组织的结构主要包括职权结构、角色结构、师生关系结构、生
19、生关系结构。 52:答案A 解析 53:答案正确 解析 个人面对问题情境时,在规定的时间内产生的不同观念多,则说明能随机应变,触类旁通。因此,题干正确。 54:答案A,B,C,D,E 解析 见大纲相关内容。 55:答案B 解析 教务处是学校教育教学的组织管理机构,主要负责协助校长组织、领导全体教学工作。教务处的职责包括:教学组织和管理、教研室和学科组管理、教育科研、课程资源开发、教师培训、班主任管理、学生学籍管理等,同时兼管学校中教学业务有关的科室,故选B。 56:答案C 解析 在感觉记忆中,信息的存储存形式是视像和声像。 57:答案B 解析 “为人师表”是教师必须具备的专业态度。 58:答案B 解析 义务教育法的立法宗旨是发展基础教育。 59:答案B 解析 辩证地看待学生的优缺点,不绝对化是因材施教的前提。 60:答案C 解析 13 /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