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作品名称:平凡的教师伟大的事业单位:南阳市十六中 姓名:王生彩职称:中学一级教师地址:南阳市紫竹林街邮编:473000电话:63223627平凡的教师 伟大的事业王生彩从教以来,始终都用陶行知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句名言激励我在教育战线上倾注全部的心血,用爱心浇灌学校这片绿洲,我把青春献给了党。凭着年轻、 热情站在三尺讲台日复一日的给学生讲授知识,似乎平谈、平凡,然而教师的崇高的风范,在这平凡的本职工作中体现出来。一、铸造自己的职业精神教师的职业精神是教师应具有的一种职业意识,思想活动和心理状态,是对实现自我的自觉超越,其价值取向是更加重视全体学生,最大的职责是教导学生如何做人。教
2、师的职业是平凡的,但教师的职业精神是伟大的,时代在发展,观念在更新,但 对 教育事业的热情, 对教育事业的干劲,对教育事业的奉献是永远不变的。作为教师,应能淡泊物欲和名利,超越现代人挥之不去的焦虑、浮躁、紧张、信仰迷失等精神危机、自 觉 的守住良心这个道德底线、悦纳自己的职业,保持心态宁静平和,静下心来备好每一堂课,静下心来批每一本作业,静下心来与每一个孩子对话,静下心来研究学问,静下心来总结规律,静下心来反思自己的言行和方式,以便更好地超越自己;静下气起来细细品味与学生在一起的分分秒秒,坦坦荡荡,为人师表用智慧启迪智慧,用精神铸造精神,用人格塑造人格。怀这对教育的痴情和热情,把智慧和汗水播撒
3、到学生身上,让更多的学生能够快乐、自由地在教育的土壤中健康成长,并从中享受这快乐。二、加强学习,作有底气的教师在现代社会中,做一名教师不易,做一名有底气的教师更难。教师上课要有底气,要对自己充满自信,才能引领学生走进知识的殿堂,激发他们参与的欲望。当然就要求教师平时多读书,以积淀教师的底气,提升教师的智慧,丰厚教师的底蕴,增长教师的学养,开脱教师的视野,要增强底气,还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反思,必须以研究者的姿态对待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教师要学习教育变革的各种理论,在学习中思考,同时要与头脑中已形成的的传统的教育观念进行碰撞实现转换,然后努力实践。勤学习、勤实践、勤反思,教师便会有底气。没有底气的
4、教师,给学生软弱无能的印象,是不自信的一种外化。这种不自信长久会传染给学生让学生更觉得这节课没有任何收获。要有底气就得有自信,要有自信就得有扎实的备课,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以饱满的热情和精力投入进去,使自己尽快成长。还记得自己刚从农村中学调来的那段时间,由原来所教的化学课改教程物理课,一切都要从头开始,虽然给普通班上课,把教材讲透了就可以了,但对于全新的物理教材,自己就没有吃透,怎能给学生讲透呢?要想心中不慌,手中必须有粮。要想上课有底气,就必须认真备好每一节课。首先吃透每一个知识点,课本中的每一个旮旮旯旯,都认真的扫描到,遇到把握不准的地方,虚心向有经验的教师请教。并结合自己的专业特长,在讲
5、到原子的内部结构时,由于原字很小,同学们不能亲眼看到,且八年级的同学对微观世界的认识很少,我就结合化学课本中将原子比作学校的操场,原子核只相当于操场中的一个蚂蚁,在操场做自由活动的同学相当于核外电子,使同学们能更好地理解原子的内部结构。并且还发现物理课本中讲到物质的构成说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但化学课本讲将物质的组成是元素,为了学生将来不至于弄混概念,在讲物理时我将这些学科间的差别说明,并使学生从化学的角度来认识物质的组成和结构。实践出真知,细节定成败,在实践的过程中努力使每一个细节都高质量的做到位。并在实践中不断反思,当我第一次讲到能量的种类时,就把化学能和内能混淆了,原来在化学中这两者分的不
6、是太明显,物理中这两种能量是不同形式的能,是将化学反应中由于化学键断裂而释放的能量叫化学能,物质内所有分子运动所具有的动能和势能的总和叫内能。通过反思,才能品尝到失败的无奈和成功的艰辛,才能激发出钻研知识和为教育事业奋斗愿望,经过无数次的学习和反思,才能真正成为一位有底气的教师。三、关注孩子成长,用人性培养真正的人我们的教育所培养的人,不做人上人,不做人下人,要做人中人。教育的真正核心就在于要培养真正的人,真正的人是智慧和人格魅力的展现,他不仅在智慧上得到充分的发挥,而且更是心灵和人格的成熟,而现在的教育,无论是学校还是家庭都更注重智力的培养,忽视了心灵和人格的塑造。使得高智商低情商的孩子越来
7、越多。许多老师把精力疲于“执行”和“管束”,把生动活泼的心灵居囿于所谓道德条理的狭小空间,并非从“人性”情感的需要出发,做坦诚幽默的对话者和学生心灵的倾听者,而是从教师的权威出发,将自己异化成道德教条的值勤者,我们的教育仅剩几面流动红旗和几张量化考核表。这就需要我们抛开功利和权威的欲望,于细微处关爱学生,从人性而非奴性的角度出发,开辟自己的语言如音乐一般,铮铮奏响学生的心灵,在教育身后留下动人的痕迹,用爱心和智慧奉献自己忠爱的教育,让孩子自成为灵动的受教育者。生活的世界是自然而不造作的,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获得良好的道德修养。记得一次曾经利用教室门口丢的一个纸团,在学生的内心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
8、一天我走进教室准备上课,赫然看见教室门口一团废纸,煞是醒目,同学们陆续回到了教室,他们一个个轻巧地从拿纸团上迈过,有些人脚正好踩在纸团上,但他们好像没看见一样。我于是环视了一下同学们,然后紧盯着那团纸。有几个机灵鬼心领神会,冲上来捡。 “别捡, 纸团在说话 呢。 ”我说:“听它正在批评我们丢失了一次捡起它的机会。我们把这个机会让给还未进教室的同学,看看这当中谁最有公德心。嘘,有人来了。 ”大家如无其事地等待着,有两位同学笑着走进了教室,看见老师后迅速地走到座位上,莫名其妙的东张西望。又有两位同学手牵着手从那废纸团上跨过去了。同学们的心揪紧了,他们一次次的把希望寄托在下一个同学身上,可又一次次地
9、失望了,教室的叹息声不时响起。进来一个又一个,学生的心灵在进行着一次次的荡涤。叮铃铃,上课铃响了,同学们绝望了,一个平时不引人注意的女孩随着铃声跑进了教室,本来她已从纸团上迈过去了,可好像发现了什么,回过身,很自然地捡起了地上的纸团。骤然间教室里响起了一阵热烈而持久的掌声。看到了这件事对同学们的震撼,我对同学们说:“心中有集体,心中有他人,不在于我们有轰轰烈烈的行为,只在于捡起一团小小的废纸。 ”丢纸团这件小事,成了我宝贵的教育资源,用无声的教育在等待着下一个捡起纸团的同时,同学们的心灵受到了洗礼,远胜于老师声嘶力竭的高喊:“是谁丢的纸团,快捡起来,不然要扣除今天值日组的量化积分。”每个教师都
10、自己的学生充满了希望,对学生的教育要想取得良好的效果,也需要我们保持一份冷静和理智,需要遵循人性,顺应人性,就是对受教育者感情上的顺应或欣赏其价值的存在,以他的长处带动做人的自信和自尊,再去弥补和改善其短处和不足,让学生在思想解惑,知识上解渴,心理上解压,能力上解弱,去感受生命的过程,感受生命的价值,从而内化行动。让学生沐浴到人性美的光辉,生活就会告别苍白的说教,回归无边的丰富与美好,当我们本着对生命的和对自然的柔情,走进生活,走进教育时,春之烂漫,夏之浓郁,秋之斑斓,冬之苍然,都将以更加美好的风姿走进我们日臻完善的事业。教师是平凡的,教育事业是伟大的,平凡的是职业,伟大的是精神,对学生怀有一种超凡脱俗的爱是每一位教师的责任,这种爱是一缕阳光,照亮一片童心;是一丝春雨,滋润一块心田;是一粒种子,在学生心中萌发;是一根接力棒,它传递人性, 传递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