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巧借例文炼字句江苏省楚州实验小学 李小猛上午在讲评周末练时,试卷上的课外阅读令人印象深刻。大意是这样的:一位体态微胖的中年女教师给三年级小学生上数学课,讲得是测量。在巩固练习时,老师提问:“小朋友们还想用学到的方法测量什么?”一个小愣头青一头站起来说:“我想量量老师的腰围。 ”老师看了看后面的听课老师点点头。小家伙用小尺子在老师腰上量了一会,报出了一个不算小的数字;大家都在笑的时候,没想到老师问:“其他小朋友有没有别的方法也能测出老师的腰围?”更没想到真有一个小女孩站起来说:“我用手量,因为我的手一巴掌正好是十二厘米。 ”小女孩的手在老师的腰上滚了一圈,报出了一个更精确的数字;这次老师也笑了,
2、接着问:“还有其它方法吗?”又一个小男孩站起来, “老师,你把腰带解下来让我量就知道了。 ”在全班哄然中,小男孩完成了测量,当然结果更为准确。这样有趣、开放的课堂不仅给孩子们,也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于是便多讲了几句。下午第一节语文课,上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第二自然段,这一段是课后练习第一题要求背诵的段落,也是本文的教学重点。为了帮助孩子们记忆,我便和他们一起理清这一段的脉络,用一首小诗概括它的四层意思。前两层概括的一帆风顺, “告别亲人离华沙” 、 “师生咏唱送别曲” 。概括到第三句时,一个孩子站起来说:“埃斯内尔送礼物。 ”我感觉不太满意,正在思考如何引导时,一只小手怯生生地举了起来,我叫起了
3、平时并不太爱发言的盛云帆, “老师,我觉得不太好。 ”“说说为什么。 ”“因为这一层中还有埃斯内尔对肖邦说得一句话也很重要,他没有概括进来。 ”我连忙鼓励:“哦,大家觉得他说得有道理吗?那还不掌声鼓励!”在掌声中,我的脑海里突然闪过上午周末练上的课外阅读,忙问盛云帆:“那你觉得怎么概括更全面?”“埃斯内尔叮嘱送礼物。 ”没想到盛云帆话没落音,几只小手举起来,我叫起看来最急切的一个。“不对!不对!人家都是七个字,他字数太多了。 ”王禹衡迫不急待地说。我假装着急问:“那你说怎么办?”“把埃斯内尔换成老师 , 老师叮嘱送礼物 。 ”这已是教参上的标准答案了,但我在全班的又一次掌声中再次追问:“再想想
4、,有没有其它更好的说法?”静默片刻,一只手举了起来,我一看是平时就爱动脑筋的李疏桐。李疏桐慢条斯理地说:“我想把礼物两个字换一下,因为 礼物太笼统,看不出这是一个特殊的礼物;我想把它换成银杯 。 ”我还没来得及表扬,又一只手举了起来,是徐文妍,我让她站起来,问她:“你有什么意见?”“我觉得李疏桐说得有道理, 礼物太笼统,但我认为银杯也不够好,换成国土更合理, 老师叮嘱送国土 ,因为送的礼物是祖国波兰的泥土,这具有象征意义。 ”李疏桐的手立刻举了起来,班级中一时间小手纷纷举起。“我觉得还是银杯更好”在激烈的争辩中下课铃声响了。我坐在办公桌前,久久沉浸在课堂上热烈的气氛中,提笔写下这样一句话:放慢脚步,多点耐心;蹲下身子,相信学生;在每节课上多说几句“再想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