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平原围村林现状及改造方法摘要针对当前平原围村林杨树过量、树种单一、效益不高的现状,提出对低效林进行改造的方法,以为加快推进平原地区生态林业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平原 ;围村林;现状;改造途径 围村林是豫东平原上重要的林业产业原料林基地之一,与近年来实施的林业重点工程一起构成了一道绿色生态屏障,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发挥着重要作用。平原围村林,由各村农户在村庄周围的荒废地块上自发栽植而成,多为杨树纯林1,间或栽有少量泡桐和刺槐等。围村林,特别是低效围村林在平原林业中占有很大的比重,不仅占用平原地区极为有限的林地资源,降低林分的整体质量和功能,影响环境持续发展,而且阻碍行业、区域的经济与社会的健康发展
2、,在当前开展生态省建设的大形势下,严重制约全省建设整体水平的提高。因此,对围村林进行科学改造势在必行。 1 围村林现状 1.1 林分的树种组成和结构单一 平原围村林多为一般用材林,当地农民主要选用品种 72杨、中林 46 杨等,由于是在村旁零星废闲地栽植,缺乏统一的栽植规划和指导,一些适应性强、生长良好的乡土树种不能充分应用到林业生产中,致使当前围村林普遍存在着杨树纯林面积过大的问题。一旦发生病虫害,将会在农村很快大面积蔓延成灾,难于防治,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1.2 重栽植轻管护,经济效益低 一些群众出于急功好近的心理,盲目加大初植密度,种植量达 1 650 株/hm2,或者是在大树下面套植
3、小树,造成林地提前郁闭,树木之间争夺水、肥和光,形成严重的自然分化现象,使林木后期很难达到大中型规格材的标准,造成成林不成材的普遍现象。 抚育管理是全县林业生产普遍存在的问题,树木栽植后管理粗放2,不及时进行透光伐和疏伐,造成林分结构不良,生长缓慢,生产造林的材质低下,无培育前途。 1.3 技术络不健全,先进科技成果应用率低 几年来,经过不断摸索和试验,研究者总结和筛选出适合造林的新技术和新模式,例如生根粉3、保水剂蘸根造林、宽窄行栽植等技术模式,经济林套袋、施肥、无公害用药导致等技术,可大面积推广,但林业主管部门没有足够的资金健全技术络,导致技术指导和服务滞后,一些林业新成果、新技术、新经验
4、得不到及时全面的推广和应用,使造林成效受到一定影响。 2改造方法 基于低效围村林的形成原因和主要特点,在坚持“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统一规划,合理布局;良种良法,丰富多样;生态优先,兼顾效益”的原则下 ,初步总结出明显提高林业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改造方法4。 2.1 选择合理的改造方式和配套措施 根据林分的状况、生长发育特点以及所处的自然经济条件,对造林密度过大、需要调整林木组成、中幼龄林偏多,按照“去弱留强” 的原则,间密留稀,留优去劣,采取隔行或隔株的方式,及时进行透光伐和间伐,伐去无价值林木,改善林木生长发育的环境条件,达到保留木密度合理,有效促进保留木生长。可借鉴河南省濮阳市
5、的做法,大力推广上林下草、上林下药、上林下菌、上林下禽、上林下菜及林畜综合型立体开发模式,搞好林下经济,拓宽农民增收空间,从而提高林地产量、质量和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 对需要调整的林木生长空间、单株营养面积和林木生长的林分,可采用生长伐抚育或育林择伐,结合当地新农村整体推进村建设,进行围村林改造设计,将改造后的土地统一规划种植经济林、速生杨和其他树种,形成一村一景、一路一景的绿化模式,以进一步提高农村土地资源利用率,改善农民生活质量。 2.2注重合理的林分结构和密度 合理的林分结构是指空间复层,平面混交。在当前围村林改造中,坚持以立地条件、林分状况与引进树种的生物学特性基本相统一的原则,在林种配置上,采取以乡土树种为主,适量增加经济林种,乡土树种与引进树种相结合。在一个村庄内,主栽乔木树种应达 5 种以上,栽植密度因树种而异,但优良乡土树种所占面积比例不应低于 50%。在层次间与树种间,乔、灌、花草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共同形成高效高产的林分结构。 2.3 加强管护和抚育 根据改造后林分的生长状况,杜绝破坏性的砍伐、整枝等,保护林内枯落物的自然生长。在整个生长期内,还要视林分的不同生长情况,辅以松土施肥、灌溉、除萌、修枝、防旱排涝等管理措施。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