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企业社会资本权变管理研究.doc

上传人:kuailexingkong 文档编号:1624521 上传时间:2018-08-1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企业社会资本权变管理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企业社会资本权变管理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企业社会资本权变管理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企业社会资本权变管理研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企业社会资本权变管理研究 6600 字摘要:文章对西方学界近年来企业社会资本的研究成果进行整理,辨析社会资本来源及对企业绩效的作用形式,构建了企业社会资本权变管理框架,包括络整合、社会资本维度整合和权变要素整合。其中,权变要素整合是最高层级,即社会资本应与企业目标、企业家精神、战略和动态性相匹配。 关键词:企业社会资本;权变价值;整合 笔者对近年来社会资本这一领域的文献进行梳理,通过总结影响社会资本价值的因素,分析不同情境下社会资本来源以及对企业绩效的作用形式,提出社会资本权变管理框架,以期深化此概念的权变性探讨,并为我国社会资本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提供借鉴。 一、 社会资本研究中的悖论 社会资

2、本研究存在悖论。Coleman 聚合论认为紧密联系的络是社会资本源泉,而 Burt 提出社会资本的两大要素为络成员和络的连接方式,结构洞对社会资本更具贡献。社会资本研究中的矛盾主要体现在社会资本的产生和相关利益两方面,即聚合说 vs 桥梁说,以及公共产品 vs 私有产品。 在解释社会资本产生时,聚合说以 Coleman为代表,Ghoshal 进一步将社会资本划分为结构、关系和认知 3 维度。其中,结构维度指企业的关联形式,如联系强弱、络密度、中心性等;关系维度关注联系质量,典型要素包括信任、亲密度等;认知维度是络成员间共享的符号或编码,如共同的价值观、语言等。聚合说中,结构维度被视作社会资本的

3、基础,结构上的紧密联系是为了生成情感和认知层面的络粘合,这种粘合将成为络成员的行为范式,对符合范式者予以嘉奖,违反者予以惩戒。而 Burt 主要关注络成员以及成员之间的联系方式,结构洞指两个关系人之间的非重复关系,正是这种非重复关系促使信息、资源多元化流动,因此,处于结构洞位置的成员可以坐收渔人之利。而学者对于社会资本带来的收益同样看法不一。当社会资本被视做公共物品时,它将惠及整个络,不具备排他性,因此,难以增强企业竞争力。而私有物品意味着企业可依据自身在络中的地位,通过社会资本的快速积累获取竞争优势。究竟何种观点更具解释效力?学者试图通过分析权变因素寻求答案。 二、 权变因素之目标 环境的复

4、杂多变使介于市场交易关系与制度权利关系之间的络联系成为企业新的竞争利器。Podolny 和 Page 认为络的精髓是成员之间重复、持续的交换关系。其中,知识转移能力是企业竞争力的代表,即某种知识在由知识源传递给知识接受者后,能够被吸收、应用,并内化为自身知识结构的主动、有意识的知识扩散过程。知识转移可分为获取和内化两个目标,此时,社会资本具有目标权变性。 以战略联盟为例,两个企业为实现优势互补、提高竞争力而制定长短期合作协议(本文只探讨两个成员之间的战略联盟)。我们称合作双方之间的关系为外部络,而企业内部,如子公司之间、部门之间的络为内部络。企业通过外部络获得的知识,尤其是隐性知识无疑将是有价

5、值的资源。考虑到战略联盟普遍意义上的短暂寿命(联盟瓦解或是一方被另一方兼并),尽管协同创新是合作目的之一,战略联盟从开始便成为协议双方获取知识的竞技场。结合组织内部的有效吸收,将成为企业发展加速器。Jorge 等人指出,从结构维度来看,在知识获取时,外部络以桥梁作用为主,社会资本具有私人物品性质;而在知识内化过程中,内部络侧重聚合作用,社会资本呈公共物品特点。研究进一步描绘了不同目标下社会资本结构维度的构型:知识获取阶段,外部络应密度小、重复性联系少、结构洞较多,且企业应处于络的中心地位;知识内化阶段,内部络应密度大、重复性联系多、结构洞少,同时企业不宜占据络的中心地位。 在知识获取中,社会资

6、本侧重私有物品的排他性,企业更快、更多地吸收外部多样化知识可有效提升竞争力。此时,多元化成为焦点,尽管络密度(企业拥有的联系数量)大,重复性联系多有助于提升信息传播速度,但易造成信息冗余和短视,并为企业带来行为范式上的压力。因此,结构洞的桥梁论较络密度的聚合论更具优势。同时,企业的中心位置可提升声誉,增强其获取现有和潜在资源的能力,更具独立性。相反,知识内化看重外来知识在企业内部的消化能力,效率是重要指标,社会资本具有公共产品特点。此时,络密度和重复性联系至关重要,而由于络中心性为个体带来的竞争优势将被群体劣势,如资源分配不均、协调性差、不利于信息和知识流动等所抵消,企业应降低其在内部络的中心

7、地位。 Jorge 的观点不断得到其它学者证实和补充。如 Manuela 等通过对高科技新兴企业知识获取的研究,提出外部络在结构维度方面弱联系的必要性,以及在关系和认知维度上强联系的危害数据显示,高水平关系维度和认知维度均与企业知识获取负相关。Andre 三、 权变因素之动力和战略 企业家精神的核心是创新、先发制人和寻求风险,Manuela 等一再强调企业家的重要作用,Andre 从社会资本结构维度,对产业内部络的中心性和外部络的桥梁联系进行探索。结果显示,单独作用时,上述两个变量均对企业家精神和绩效之间的关系产生贡献。而二者共同作用时,内部的高络中心性未必具有优势,这取决于企业的外部桥梁联系

8、:与低络中心性的企业相比,在桥梁联系多的情况下,高络中心性企业中企业家精神和绩效的联系更强;而在桥梁联系少时,这种联系更弱。由此可见,当企业外部联系较少时,资源稀缺成为制约企业家精神发挥效力的瓶颈。此时,过强的内部联系反而构成一种压迫性的行为范式,扭转此困境依赖于企业持续增强的外部桥梁联系。从某种意义上说,企业家精神是社会资本价值最大化的愿望和能力,社会资本价值体现受到企业家精神的影响,同时,企业家精神的实现又取决于社会资本内外络的整合程度。 社会资本具有战略权变性。传统意义上,Miles 和 Snol/ 四、 权变因素之时间 源于关系络的社会资本注定不断变化。企业发展阶段不同,社会资本在内外

9、络以及各个维度上存在差异,具有时间权变性。Henrik 等对新兴企业(成立时间为 6 年或以下的企业)成长过程中外部络的社会资本差异进行了研究。总体来说,在最初 3 年,新兴企业的社会资本更多来源于直接联系(类似于强联系,如与经销商、顾客等),此时,企业可能主动、有意识地利用这些直接联系来扩展市场,这是社会资本的功效作用(Efficacy Role)。也有企业显得比较被动,只有受到外来机会触发才进行反应,称为社会资本的奇迹作用(Serendipity Role)。创业初期,企业家精神可能会决定功效作用或是奇迹作用的比重。而之后 3 年,社会资本的奇迹作用逐渐增强,直至占据主导地位,此时,间接联

10、系(类似于弱联系,如顾客的顾客等)对社会资本的贡献更大。 Jason 等关注企业内部络社会资本的变化。员工流动是企业不得不面临的问题之一,有关员工流动成本的探讨最初主要集中在人力资本和智力资源损失,体现在个体层面,而社会资本为这一领域提供了新视角。由于占据结构洞位置的成员具有获取信息和资源的优势,这种特定员工的流失将为企业绩效带来巨大损失其数值远远超过单从人力资本损失衡量的结果。研究证实,社会资本损失和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呈拉伸的 U 型,调节变量是员工流失率和络密度 当流失率低、络密度低时,社会资本损失和企业绩效之间的关联曲线将更为弯曲。员工流失率低意味着组织内部的行为范式、互惠模式已根深蒂固

11、,一旦出现结构洞空置,社会资本损失对企业绩效造成的影响将甚为严重。Andrew 曾指出,内部络稳定是促进知识转移的重要因素之一,企业应采取措施降低员工流动性。而 Jason 的研究揭示了降低员工流动性的弊端。因此,企业内部应同时关注络密度建设。络密度考察组织间重复联系的数量,可增强成员间的信息默会,从而达到适应性强、反应灵活的目的,起到缓冲社会资本损失对企业绩效影响的作用,而低络密度不能起到这种保护效果。这又一次为内部落聚合作用的重要性提供了佐证。 zuowen/ 近年来,学者尝试应用系统性和整合性理念解决社会资本研究中的矛盾问题,并取得突出成果。但这类文献大多仅就某一权变因素进行讨论,鲜有多因素综合考量,并且缺少横向对比,难以发现结果中的共性和差异,这为进一步探索社会资本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造成障碍。本文对国外近年来社会资本文献进行分析,力求整合这一概念新的研究成果,为企业社会资本权变管理提供依据。但西方学界对该领域的整合性研究也刚起步,在理论体系和框架,以及假设验证的方法途径方面,均存在需要完善和发展的地方,因此,本文提出的权变管理整合框架在未来有待进一步充实和系统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经营企划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