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迁移的影响因素及促进对策.doc

上传人:kuailexingkong 文档编号:1622926 上传时间:2018-08-1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迁移的影响因素及促进对策.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迁移的影响因素及促进对策.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迁移的影响因素及促进对策.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迁移的影响因素及促进对策.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迁移的影响因素及促进对策.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迁移的影响因素及促进对策摘要: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不仅要关注转移培训的直接目的,也要兼顾深层目的和经济学目的,不仅要关注农民掌握知识和技能的情况,更要重视培训迁移问题,即应用培训所学的程度。学习动机、就业机会、跟踪机制和工作情境是影响农村劳动力培训迁移的主要因素。文章最后提出明确培训目的、做好培训需求分析、完善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配套政策和推动建立支持培训迁移的情境等促进培训迁移的思路。 关键词: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迁移;影响因素;对策 当前,农村劳动力的供求关系正在从长期以来的“供过于求” 逐步转向“既过剩,又不足 ”。从总量上看,农村劳动力仍然是过剩的;从结构上看,熟练劳

2、动力已经出现全面供不应求的现象。农村劳动力转移已从“数量为重 ”逐步转向 “质量为根本”,不仅要努力实现农村劳动力的顺利就业,更要努力提高他们的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是农村人力资本积累最有效的提高过程,是提升农民转移就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增加农民收入,增进农民福祉,提高转移效率的有效途径。 一、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与培训迁移 (一)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目的 培训是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促进劳动力转移的有效途径。劳动劳动力转移培训的主要类型有引导性培训和技能培训,有的地方根据实际情况分成生存技能培训、发展技能培训和创业技能培训。但无论是哪一种培训,作为人力资本投资的一种重要形式,农

3、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目的是想通过培训获得预期的结果回报。培训只是一种手段,培训本身并不是目的,农民技能的学习、行为的塑造也不是实施培训的唯一目的。本文从经济学角度分析了劳动力转移培训的收益和成本,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劳动力转移培训的三个层次的目的。 1、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收益和成本分析。首先要考察一下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利益主体和成本主体,研究投入和产出的问题。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相关的利益主体主要有政府机构、培训基地、农民、用人单位等。培训的直接收益主体是农民、用人单位和培训基地,农民的收益是掌握一定知识和技能,积累人力资本,实现转移就业和增收,用人单位的收益是使用不具备相关技能劳动力的机会成本

4、,培训基地的收益是培训收入;间接的收益主体是政府,通过劳动力转移培训,提高整个社会的人力资本,同时推动农村劳动力实现转移就业和增收,减少农村富余劳动力,推动现代农业发展,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培训的成本主体主要是政府,农民和用人单位只承担一小部分。从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收益和成本主体来看,用人单位和农民是培训的直接受惠者,但却不是经费的主要支付者,用人单位和农民的成本小于社会成本,转移培训与准公共品非常相似,具有一定的外部性,容易造成资源配置的失当。 2、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直接目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最主要,也是最直接的目的是使农民通过学习新知识、提高素质和就业技能,促进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

5、城镇转移,实现有效就业和增加农民收入。首先是保证农民新知识、技能的获得与掌握;接下来让农民凭借一技之长顺利实现转移就业;最后,运用培训所学,改善自己的行为,提高工作绩效,增加收入。 3、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深层目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深层目的,一是提高整个社会的人力资本;二是促使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增加人均土地使用量,为发展现代农业奠定基础;三是促使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推动城乡统筹协调发展。 4、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经济学目的。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是重要的人力资本投资形式,必须考虑投资回报率。其经济学目的是投资回报率大于零,即培训产出大于培训支出。如果通过培训农民掌

6、握了一定技能却未能实现有效就业,那么农民参加培训所学内容无法转化为实现的生产力,农民和政府都难以从中受益,培训产出远低于培训投入;再如,农民参加后顺利找到工作,但所从事工作与培训内容相关性很低或者用人单位没能提高农民运用新知识和新技能的环境,虽然农民实现就业,收入也提高了,但培训内容的转化率太低,将给政府和用人单位都造成了损失,人力资本投入难以转化成实际产出。 从直接目的、深层目的和经济学目的的内涵看,直接目的是实现深层目的的前提,经济学目的是直接目的和深层目的实现的衡量标准。(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迁移 Newstrom (1986)的研究发现,企业培训中,只有 40%的培训内容在培训后的短

7、时间内能立刻被应用到工作情境中,25%的内容在六个月以后还能应用,15% 的内容能支持到一年年末,如果以货币形式来衡量,大约只有 10%的培训投入能够转化为受训者日后的工作行为。在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中,是否也面临类似的问题? 培训迁移(training transfer)指受训者把在培训中获得的知识、技能、行为、态度应用在实际工作中的程度(Baldwin Ford,1988,Wexley Latham,1991)。这是实现培训最终目的的决定因素。培训迁移并不等同于学习,当农民通过一系列的努力掌握了某种知识技能时,并不意味着他在任何场所中都能应用这一知识技能,或者他找不到发挥技能的组织,即无法实

8、现就业,或者实现了就业,但所学非所需,难以把所学应用到工作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迁移与企业中的培训迁移问题又所不同。在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中,培训的直接受惠者(用人单位、农民等)不是培训成本的承担者,迁移动机不强,用人单位认为成本不需企业承担,也就不会花太多精力关注农民是否把培训内容用于实际工作;农民也认为培训只是就业的一种手段,用得上就用,用不上也无妨。 现实中,经过培训,农民的知识、技能都有所提高,完成了培训直接目的的第一层,但培训后转移就业难的问题依然严峻,有些农民在进行多次人力资本投资后才顺利实现就业,或者实现了就业并不能把所学转化为个人绩效,进而实现增收,那么不仅不能实现培训的直接目的

9、,深层目的和经济学目的也都不能实现。阳光工程从 2004 年启动实施以来,至2006 年,中央财政累计投入 12.5 亿元,还不包括地方政府的资金配套,投入成本相当大,如果培训经费没有转化成农民的增收及其他社会收益,投资回报率必将小于零。 在将培训所学应用到实际工作中时,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为了提高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有效性,提高培训的投入产出比,有必要研究一下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迁移的影响因素。 二、影响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迁移的因素 (一)学习动机 Vroom 的期望理论,说明了个人对行为结果的认知、期望以及对这些结果的偏好将对动机产生重要影响。如果农民认为他们应用新的技能就能获得更高的收入,

10、他们不仅参加培训的积极性较高,掌握技能的效率高,培训迁移的行为也更容易发生。但是,对政府开展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项目,农民或者是主动报名、或者是村干部指派、或者是“随大流” ,甚至有人抱着“不去白不去” 的思想。这些方式中,有的是自愿的,也有的是非自愿的,后者的参加动机显然没有前者强,自然会影响培训迁移的行为,进而影响培训迁移的效果。 此外,现有的劳动力转移培训往往不是建立在农民现有素质和成长需求分析基础上,而是根据上级下达的培训任务来操作,这也导致了农民学习的内容难以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农民的受教育层次有别,劳动经历有别,由于培训层次参差不齐,培训内容容易脱离农民实际及需求,培训内容往往搞一

11、刀切,使部分农民学不到实用的东西,得不到培训真正的实惠,造成就业被动。农民经常在接受一次培训后,在就业上岗之前还得进行“二次投资 ”。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应该尽量满足他们不同的期望,以促进培训迁移。 (二)就业机会 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最终是使经过培训后的学员做到学有所用、用其所长,最终实现增收。农民所学能否转化为实际的生产力,前提能否实现就业。一些培训学校创新形式,采取了“学校 +企业”、“ 学校+ 中介 +企业” 、“培训基地+企业”等订单培训模式,把培训与就业结合起来,根据企业需求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培训迁移有了组织基础,更容易把所学运用到实际中。但也有一些培训项目单纯只是为了完成上级下发的

12、培训任务,为培训而培训,未能及时与市场进行沟通,所设置的培训内容与实际脱钩,农民受训后无法顺利就业,所学也日渐荒废,更谈不上培训迁移了。 (三)跟踪机制 人们往往是在一个情境(培训)中学习东西,然后在另一个情境(工作)中应用所获得的知识、技能和态度,但是原有的价值观、工作习惯、工作氛围对人们的影响深刻,他们难以在工作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培训者对培训中技能的获得付出了太多的努力却忽视了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情,培养的效果大打折扣,正如 Komaki 所提出的,仅有培训是不足以产生行为水平的提高,相反,培训和反馈相结合才能够有效提高作业的水平,才是最有效的培训策略7。当前,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更多关注农

13、民获得的知识和技能,缺乏有效的反馈机制,忽视对培训迁移的关注,即忽视了所学转化为实际效益的程度。一些培训项目本着“短、平、快 ”的速成原则,三两天或一两个星期培训一批人员,至于培训后学员是否将所学知识或技能应用到实践中,以及运用过程中遇到什么新的问题,不得而知。在落实培训政策上心中无数,在具体执行时讲得多,做得少,工作不细,将培训作为指令性任务下达给培训机构,导致培训走过场,摆形式,没有明确的培训职业去向,更不用说培训内容的应用。 (四)工作情境 农民面临的一个问题是他们需要在一个环境中学习,而在另一个环境中应用学习到的知识,这就意味着在知识的转移和应用过程中,后一个情境的环境因素将对其产生重

14、要的作用。培训迁移气氛必须要拥有用于提醒员工并为其提供机会在工作中应用培训所学的情境线索以及能影响受训者将来应用培训所学的行为或措施线索。如果农民就业的企业具有良好的学习氛围,关注员工的不断提高,鼓励创新,如果组织提供培训迁移所需的设备,员工的自主性高,他们在工作中将培训所学的新技能运用到工作中能够得到各种反馈,受到组织的奖励,则会表现出更好的培训迁移行为。目前,政府、培训基地和农民主要关注的是培训的直接目的能否实现,即能够顺利实现转移就业,但是从经济学目的的层面看,这是不够的。人力资本投入没有获得相应的产出,投资回报率小于零,是不经济的。 三、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迁移的思路 (一)明确培训

15、目的 人力资本的积累是实现就业和增加收入的重要前提,是手段,不是最终目的。农民在培训中获得、掌握新知识技能是实现培训目的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更不是政府和农民所期望的最终结果。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目的是多层次的。在关注直接目的的同时,要兼顾深层目的和经济学目的,立足社会宏观层面,努力实现农民收益、用人单位收益、培训基地收益和社会收益大于培训的投入。提高农民素质,引导其向非农产业和城镇合理、有序、有效转移,引导农民致富;通过农村劳动力的有效转移,实现城乡统筹协调发展;不断提高培训的回报率。 (二)做好培训需求分析 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需求分析要从几个层面入手:结合产业发展要求,立足农村二三产

16、业发展需求,对产业人才需求进行规划,如特色产业的经营者与管理者、技术指导与推广者、产品加工者等。结合地区行业特点,分析企业人才需求。结合企业发展需求,立足岗位要求,进行培训内容需求分析。如汽车维修工要求了解机械原理、车辆结构等相关知识,掌握消防、安全用电知识,熟识机具设备安全技术性能,懂得保管和正确使用维修设备等。 (三)完善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配套政策 有效就业是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迁移,实现培训目的的重要前提,要完善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就业的配套政策。首先,加强农村劳动力就业信息络建设,包括电子络和人脉络,建立农村劳动力就业信息收集、发布的电子络;建立一定的激励制度,引导成立以培训基地为核

17、心、学员为载体的就业传播络,形成互帮互带、共同成长局面。其次,结合各地实际,创新转移培训模式,立足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加大与用人单位的合作力度,增加就业有效性。如福建省在开展“阳光工程” 培训过程中,福建省探索“市场引导培训,培训促进就业” 的新机制,推行“企业+培训机构+农民”的定向订单培训模式。再次,给受训者创业提供资金资助,对于参与培训的农民,如果能够提供一定的配套政策支持他们创业或开展技术创新,他们学习和应用新技能的积极性也会更高。中介组织 (四)推动建立支持培训迁移的情境 农民就业的工作情境直接影响到培训迁移的效果。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要建立农民与用工单位意见反馈制度,把农民和用工单位

18、的意见和满意程度,作为检查教育培训质量、改进教育培训工作和评价项目实施效果的重要依据;建立农民就业情况跟踪制度跟踪农民就业情况,了解农民应用新知识和新技能的障碍,一方面改进培训方案,更为重要的是加强与用人单位的沟通,共同建立支持培训迁移的环境。如把培训学习同组织的薪酬制度、晋升制度等挂钩,如果员工把所学应用工作中就能得到正面的激励,培训迁移的行为更加容易发生。组织工作小组间的技术讨论或经验交流会;定期开展与培训相关的劳动竞赛;让因应用所学取得较大绩效提高的员工在组织内部介绍经验或开办组织内培训互助小组等,都能促进培训迁移的发生。此外,加大用人单位在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中的投入,包括资金投入和人力投入,如邀请企业培训师或主管当培训讲师等,降低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外部性,有利于调动用人单位积极采取措施促进培训迁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 > 简明教程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