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分享赚钱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5

类型教师招聘考试复习资料-循化2018年小学教师招聘考试真题及答案解析【打印版】.docx

  • 上传人:陈十三
  • 文档编号:16224475
  • 上传时间:2023-01-24
  • 格式:DOCX
  • 页数:15
  • 大小:34.15KB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教师招聘考试复习资料-循化2018年小学教师招聘考试真题及答案解析【打印版】.docx
    资源描述:

    1、教师招聘考试复习资料-循化2018年小学教师招聘考试真题及答案解析【打印版】教师招聘考试复习资料-循化2018年小学教师招聘考试真题及答案解析【打印版】1: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单项选择题A、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矛盾B、教育者与德育内容之间的矛盾C、受教育者与教育内容之间的矛盾D、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和受教育者已有的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2:问题是给定信息和要达到目标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被克服的()。单项选择题A、刺激情境B、即定疑问C、思维状态D、思维起点 3: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单项选择题A、林逋,字君复,北宋著名诗人,他一生不做官不婚娶,妻梅子鹤,其诗“疏影横斜水

    2、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历代传诵,是咏梅诗中的极品B、司马光主编的资治通鉴是我国最大的一部编年体通史,书名起先为通志,宋神宗改名为资治通鉴,认为该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C、宋代女词人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她的后期词作常含故国之思和身世之感,声声慢是这方面的代表作D、宋末诗人文天祥,一生致力于国事,诗文洋溢着坚贞不屈的爱国情怀,其正气歌中的诗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一直被后人传诵 4:在德育工作中,要统一学校、家庭和社会各方面的教育力量,建立“三结合”的教育网络。这主要遵循的德育原则是()。单项选择题A、导向性原则B、知行统一原则C、教育影响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D、尊重学生与严格

    3、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 5:评价要关注学习的结果,也要关注学习的( )。单项选择题A、成绩B、目的C、过程D、方法 6:德育过程从本质上说就是()统一过程。单项选择题A、个体与环境B、个体与社会C、个体与教育D、个体社会化与社会规范个体化 7:班主任工作的首要任务是()。单项选择题A、建立班集体B、组织学生活动C、抓好学生的学习D、评定学生操行 8:有人大器晚成或少年英才,有人长于数理运算或善于言辞。这是心理发展的()。单项选择题A、连续性B、阶段性C、差异性D、不均衡性 9:奥苏伯尔的认知结构迁移理论认为,原有认知结构对迁移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单项选择题A、相应的背景知识B、概括水平C

    4、、相应的认知技能或认知策略以及对认知活动进行调节、控制的元认知策略D、A、B和C 10:真正为课程论建立起心理学基础的人是卢梭。()判断题对错 11:学过运算法则之后去做具体的计算题,属于()。单项选择题A、特殊迁移B、水平迁移C、一般迁移D、垂直迁移 12:19世纪末,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依据学生“在做中学”的认识发展过程提出了()等教学过程的几个阶段。多项选择题A、困难B、问题C、假设D、验证E、结论 13:下列选项属于心智技能的是()多项选择题A、 弹琴技能B、 阅读技能C、 记忆技能D、 运算技能E、 体操技能 14: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其实施顺序是()。单

    5、项选择题A、以知为开端,知、情、意、行依次进行B、以情为开端,情、知、意、行依次进行C、以行为开端,行、知、情、意依次进行D、视具体情况,可有多种开端和顺序 15:特别反映一个国家教育的根本性质、总的指导思想和教育工作的总方向等要素的是()。单项选择题A、教育目的B、教育方针C、教育政策D、教育目标 16:概念学习和规则学习的基础是()。单项选择题A、规则学习B、命题学习C、代表性学习D、总括学习 17:实验法是在教育的实际情况下按照研究的目的而控制某些条件,变更某些条件,以观察被测试者心理活动的表现方法。 ()判断题对错 18:维果茨基强调()在认知发展中的作用。单项选择题A、同化B、学习C

    6、、社会文化D、成熟 19:四岁的丽丽知道小明是自己的哥哥,但当问她小明有没有妹妹时,她却回答没有。这体现了丽丽不具有()思维特征。单项选择题A、可逆性B、不守恒性C、自我中心性D、守恒性 20:阅读技能是一种()。单项选择题A、操作技能B、运动技能C、心智技能D、学习技能 21:受先前活动影响而产生的心理活动的特殊准备状态称为()单项选择题A、原型启发B、功能固着C、负向迁移D、定势 22:教学技能训练的实践性原则要求()。单项选择题A、对教师的教学技能要以指导学生的学习活动为主B、以受训者的实践性操作为主C、训练者要经常为练习者提供实践性的操作示范D、教学技能训练要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进行 2

    7、3:被西方称为“物理学之父”,并提出“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动地球”的名言的物理学家是()。单项选择题A、亚里士多德B、阿基米德C、伽利略D、开普勒 24:下列说法中反映了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的是()。多项选择题A、方法科学B、家长对孩子期望偏高C、片面重视孩子的智力开发、文化学习D、不能全面关心孩子的成长E、家庭教育是教育的一个分支 25:假设公元1894年是甲午年,那么根据干支纪年法,公元l955年应该是( )。单项选择题A、乙丑年B、丁亥年C、丁巳年D、乙未年 26: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小学、初中、高中不同学习阶段的德育工作有相应的侧重点,其中,小学阶段的德育重点主要是()。单项选择

    8、题A、基本道德知识的理解与掌握B、日常行为习惯的培养与指导C、道德理想信念的培养与指导D、人生观价值观的选择与确立 27:最近,学校在准备拟定教工福利费管理办法,张老师根据学校情况向学校提建议,张老师的做法是()。单项选择题A、履行教师义务B、行使教师权利C、影响学校管理D、给领导出难题 28:()是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的教育。单项选择题A、创新教育B、义务教育C、素质教育D、全面教育 29: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教师利用榜样的作用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这属于()。单项选择题A、直接强化B、替代性强化C、自我强化D、负强化 30:我国

    9、古代各个历史时期的教育要求受教育者“修己、立己、成己”,以养成个人的“个性、智能、学识”,并要外化出去。这反映了教育目的的多项选择题A、“社会本位论”价值取向B、“个人本位论”价值取向C、“文化本位论”价值取向D、“官本位”价值取向 31:Word中,当同时打开多个文档窗口时,那么活动窗口( )。单项选择题A、可以有多个窗口B、只能是固定的窗口C、是没有被其他窗口盖住的窗口D、是一个标题栏颜色与其他不同的窗口 32:到工厂进行参观访问属于()。单项选择题A、模象直观B、形象直观C、感知直观D、实物直观 33:教学评价包括()三个方面。多项选择题A、认知B、情感C、技能D、道德 34:少先队活动

    10、的(),要求少先队多接触社会,多接触大自然,多接触科学。单项选择题A、自主性原则B、趣味性原则C、实践性原则D、全面性原则 35:如果高水平学生在测验项目上能得高分,而低水平学生只能得低分,那么就说明()质量指标高。单项选择题A、效度B、信度C、难度D、区分度 36:课外活动的基本组织形式是()。多项选择题A、群众性活动B、以人为核心C、小组活动D、个人活动E、班级授课制 37:在对创造性个性进行塑造的过程中,可采取的建议有( )。多项选择题A、解除个体对答错问题的恐惧心理B、鼓励独立性和创新精神C、重视非逻辑思维能力D、给学生提供具有创造性的榜样E、保护好奇心 38:“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所

    11、体现的德育方法是( )。单项选择题A、榜样示范法B、说服教育法C、品德评价法D、情感陶冶法 39:心智技能形成过程中各阶段顺序是()单项选择题A、原型操作、原型定向、原型内化B、原型操作、原型内化、原型定向C、原型内化、原型定向、原型操作D、原型定向、原型操作、原型内化 40:技能形成的基本途径是()。单项选择题A、讲解B、观察C、示范D、练习 41: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 。单项选择题A、 形象思维B、 聚合思维C、 直觉思维D、 发散思维 42:素质教育的核心是()的培养。单项选择题A、创新能力B、读写能力C、听说能力D、交往能力 43:小学阶段是发展学生个性()。单项选择题A、并不重要的时期

    12、B、非常重要的奠基时期C、没有效果的时期D、最不会受外界影响的时期 44:义务教育法实施条例属于()。单项选择题A、教育行政法规B、教育法律C、地方性教育法规D、教育规章 45:下列关于我国近代前期科技的叙述,不正确的是()。单项选择题A、洋务运动引进的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B、海国图志中有关于西方近代科技的介绍C、1909年中国人自行设计和施工的第一条铁路全线通车D、李善兰和徐寿合作试制出了我国第一艘木质蒸汽轮船,标志着我国近代造船业迈出了第一步 46:人类的学习和动物的学习没有本质区别。()判断题对错 47:少先队的标志有()。多项选择题A、红领巾B、队旗C、队礼D、呼号和鼓号E、队会仪式

    13、 48:课时计划可以有详有略,这里主要是指在教学方法一栏写得详或略。()判断题对错 49:衡量人们思想品德好坏高低的根本标志是()。单项选择题A、道德认识B、道德意志C、道德情感D、道德行为 50: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有()。多项选择题A、内发论B、动机论C、外铄论D、多因素相互作用论 51:在教学过程发生前,弄清学生具有的各种偏好或特殊才能,属于诊断性评价的评价 范围。()判断题对错 52:志存高远、勤勤恳恳、兢兢业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这体现了新时期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内容中的()。单项选择题A、为人师表B、关爱学生C、爱岗敬业D、团结协作 53:中国古代“内发论”的代表人物是()。单项选择题

    14、A、孔子B、荀子C、孟子D、墨子 54:皮亚杰认为25岁幼儿在游戏中只有个人独立活动,没有合作,也没有规则,他们道德发展处于()单项选择题A、自我中心阶段B、权威阶段C、公正阶段D、守恒阶段 55:维果斯基提出的“最近发展区”是指()。单项选择题A、最新获得的能力B、超出目前水平的能力C、儿童在现有发展水平与可能的发展水平之间的距离D、需要在下一发展阶段掌握的能力 56:操作性条件作用的基本规律有()。多项选择题A、强化B、逃避条件作用与回避条件作用C、消退D、惩罚E、分化与泛化 57:学生所享有的受教育权主要包括受完法定教育年限权、学习权和()。单项选择题A、名誉权和荣誉权B、公正评价权C、

    15、隐私权D、人格尊严权 58:体育课上,学生掌握体操动作主要是通过(),因为这是动作技能形成的基本条件和途径。单项选择题A、示范B、讲解C、练习D、反馈 59:作为一名教育者要适应个体发展的顺序性规律,应做到()。单项选择题A、循序渐进B、因材施教C、教学相长D、防微杜渐 60:教学活动中师生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而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称()。单项选择题A、教学组织形式B、教学模式C、教学方法D、教学策略 查看答案 1:答案D 解析 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和受教育者已有的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是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 2:答案A 解析 3:答案D 解析 【参考答案】D 【名师点睛】“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

    16、丹心照汗青”出自文天祥的过零丁洋。 4:答案C 解析 教育影响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是指进行德育时应当有目的、有计划地对来自各方面的教育影响加以组织、调节,使其相互配合,协调一致,前后连贯地进行,以保障学生的品德能按教育目的的要求发展。题干所述是贯彻这一原则的要求之一。 5: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数学新课标关于评价的建议。评价的主要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发展和变化。故选C。 6:答案D 解析 德育过程从本质上说就是个体社会化与社会规范个体化统一过程。 7:答案A 解析 略 8:答案C 解析 各种

    17、心理机能所能达到的最佳水平、形成的速度、达到成熟水平的时期等因人而异。致使有人大器晚成,有人少年英才,有人长于数理运算,有人善于言辞。 9:答案D 解析 奥苏伯尔的认知结构迁移理论认为原有认知结构对迁移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学习者是否拥有相应的背景知识,这是迁移产生的基本前提条件;原有的认知结构的概括水平对迁移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学习者是否具有相应的认知技能或认知策略以及对认知活动进行调节、控制的元认知策略,这也影响着迁移的产生。 10:答案错误 解析 真正为课程论建立起心理学基础的人是赫尔巴特。 11:答案C 解析 一般迁移也称非特殊迁移、普遍迁移,是指一种学习中所习得的一般原理、原则

    18、和态度对另一种具体内容学习的影响,即原理、原则和态度的具体应用。 12:答案A,B,C,D,E 解析 美国教育家杜威“在做中学”的过程中提出了教学过程的困难、问题、假设、验证、结论等几个阶段。 13:答案B,C,D 解析 14:答案D 解析 德育要注意发挥四者的整体功能,对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同时要注意德育过程的多开端性和针对性。 15:答案B 解析 16:答案D 解析 学生在学校里学习,不仅在于获得知识,而且在于“学习如何学习”,即学习获得知识与运算思考的方法。掌握概念是学习运用思考方法,发展理智思维的开端。学 校教育要发展理智思维必须从概念学习开始。概念学习主要有两

    19、个作用。(一)知识的简化作用,如火车、轮船、飞机等特性的认识,可以概括为“交通工具”这一 概念。(二)知识的扩充作用,如在生物学上,一切生物都是由细胞组成,而所有细胞都由细胞核和细胞质组成,最外层是细胞膜。一个生物如此,一类生物也如 此。所以掌握了生物的基本构造单位,便可了解一切生物的细胞组织。规则学习由概 17:答案错误 解析 实验法必须是在实验室条件下,而不是教育的实际情况下进行的。 18:答案C 解析 维果茨基强调社会文化在认知发展中的作用。为此,他提出了“文化一历史”发展理论。 19:答案A 解析 20:答案C 解析 阅读技能属于心智技能。 21:答案D 解析 学习定势是指学生的学习迁

    20、移往往受他的学习意图或者学习心向的影响。 22:答案B 解析 23:答案B 解析 阿基米德是古希腊著名的物理学家,早在两千多年前便发现了著名的杠杆原理,题于中的著名言论便是例证。故选B。 24:答案B,C,D 解析 25:答案D 解析 干支纪年法60年一个轮回,公元1954年是甲午年,因此1955年为乙未年。 26:答案B 解析 小学是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期,小学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因此,小学德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27:答案B 解析 【参考答案】B 【名师点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七条规定,教师享有参与学校管理的权利。题中张老师就教工福利费管理办法向学校提建议就是参

    21、与学校管理权的表现之一。故本题选B。 28:答案C 解析 【参考答案】C 【名师点睛】关于素质教育的含义,原国家教委关于当前积极推进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中做了明确解释:“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它是依据教育法规定的国家教育方针,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金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 29:答案B 解析 班杜拉将强化分为三种:直接强化、替代性强化、自我强化。直接强化是指通过外部因素对学习行为予以强化。替代性强化是指通过一定的榜样来强化相应的学习行为

    22、或学习行为倾向。自我强化是指学习者根据一定的评价标准进行自我评价和自我监督,来强化相应的学习行为。负强化是强化的一种,是通过撤销一个厌恶刺激,来加强将来反应发生的概率。本题中教师利用榜样来强化学生,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属于替代性强化,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B。 30:答案A 解析 社会本位论者主张教育目的要根据社会需要来确定,个人只是教育加工的原料,他的发展必须服从社会需要;他们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把教育者培养成符合社会准 则的公民,使教育者社会化,保证社会生活的稳定与延续;在他们看来,社会价值高于个人价值,个人的存在与发展依赖并从属于社会,评价教育的价值只能以其对 社会的效益来衡量。这一理论

    23、的代表人物有涂尔干、那托普、凯兴斯泰纳等。这种观点1、打破了人生来就天然地具有真善美品质的神话,认为个人的发展都是后天 社会化的结果;2、在某些方面割裂了人的发展与社会的内在联系,一味强调个人 31:答案D 解析 Word中可以同时打开多个文档,但只有一个文档窗口处于活动状态,这个窗口是一个标题颜色与其他不同的窗口,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D选项。 32:答案D 解析 略。 33:答案A,B,C 解析 与教学目标相一致,教学评价也包括认知、情感和技能。 34:答案C 解析 35:答案D 解析 根据区分度的定义可知。 36:答案A,C,D 解析 课外活动按活动的人数和规模可分为群众性活动、小组活动和个

    24、人活动三类。 37:答案A,B,C,D,E 解析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有关创造性个性的塑造问题。由于创造性与个性之间具有互为因果的关系,因此,从个性人手来培养创造性,也是促进创造性产生的一条有效途径。选项皆为正确答案 38:答案A 解析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说的是桃树和李树有芬芳的花香和甜美的果实,虽然不会说话,但仍然吸引行人到树下赏花尝果以至于人们在树下走出一条小路。比喻为人诚挚自然会有强烈的号召力而深得人心。这体现的是榜样示范法。B、C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情感陶冶法侧重的是从情感的层面进行陶冶与题意不符故选A。 39:答案D 解析 心智技能的形成顺序应该是:原型定向,原型操作,原型

    25、内化。 40:答案D 解析 练习是技能形成的基本途径。 41:答案D 解析 本题考察第九章问题解决与创造性,创造性思维的特点及其核心,所以答案只有发散思维。 42:答案A 解析 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核心。 43:答案B 解析 44:答案A 解析 义务教育法实施条例属于教育行政法规。 45:答案D 解析 【参考答案】D 【名师点睛】徐寿、华蘅芳试制成功了第一艘木质机动轮船,标志着我国近代造船业迈出了第一步。 46:答案错误 解析 人类的学习和动物的学习有本质区别,人类的学习是一种有目的的、自觉的、积极主动的过程。 47:答案A,B,C,D,E 解析 48:答案错误 解析 49:答案D 解析

    26、 道德行为是衡量人们品德好坏高低的根本标志。 50:答案A,C,D 解析 人的身心发展的动力,从古至今,有代表性的有内发论、外铄论和多因素相互作用论。 51:答案错误 解析 52:答案C 解析 【参考答案】C 【名师点睛】略。 53:答案C 解析 孟子认为,人性本善,正是内发论的观点。 54:答案A 解析 55:答案C 解析 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学生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学生的现有水平;另一种是学生可能的发展水平。两者之间的差距就是最近发展区。教学应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学生提供带有难度的内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其潜能,超越其最近发展区而达到较高的发展水平,然后在此基础

    27、上进行下一个发展区的发展。 56:答案A,B,C,D 解析 操作性条件作用的基本规律有强化、逃避条件作用与回避条件作用、消退、惩罚四个。 57:答案B 解析 学生所享有的受教育权主要包括受完法定教育年限权、学习权和公正评价权。 58:答案C 解析 练习是形成各种操作技能所不可缺少的关键环节,是动作技能形成的基本条件和途径。 59:答案A 解析 人的身心发展的顺序性是指人的身心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量变到质变的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人的身心发展的顺序性规律,要求教育工作者要循序渐进地做好教育工作。循序渐进并不是消极地迁就学生的现有发展水平,而是要向学生不断提出高于现有水平又是学生经过努力能够达到的要求,以促进学生的发展。 60:答案A 解析 见教学组织形式的定义。 第 15 页 共 15 页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道客多多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教师招聘考试复习资料-循化2018年小学教师招聘考试真题及答案解析【打印版】.docx
    链接地址:https://www.docduoduo.com/p-16224475.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道客多多用户QQ群:832276834  微博官方号:道客多多官方   知乎号:道客多多

    Copyright© 2025 道客多多 docduoduo.com 网站版权所有世界地图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46453号    营业执照商标

    1.png 2.png 3.png 4.png 5.png 6.png 7.png 8.png 9.png 10.png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