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电动车无刷马达控制器硬件电路详解.doc

上传人:kuailexingkong 文档编号:1621795 上传时间:2018-08-12 格式:DOC 页数:53 大小:1.0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动车无刷马达控制器硬件电路详解.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电动车无刷马达控制器硬件电路详解.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电动车无刷马达控制器硬件电路详解.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电动车无刷马达控制器硬件电路详解.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电动车无刷马达控制器硬件电路详解.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电动车无刷马达控制器硬件电路详解电动车无刷电机是目前最普及的电动车用动力源,无刷电机以其相对有刷电机长寿,免维护的特点得到广泛应用,然而由于其使用直流电而无换向用的电刷,其换向控制相对有刷电机要复杂许多,同时由于电动车负载极不稳定,又使用电池作电源,因此控制器自身的保护及对电机,电源的保护均对控制器提出更多要求。 自电动车用无刷电动机问世以来,其控制器发展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使用专用无刷电动机控制芯片为主组成的纯硬件电路控制器,这种电路较为简单,其中控制芯片的代表是摩托罗拉的 MC33035,这个不是这里的主题,所以也不作深入介绍。第二阶段是以 MCU 为主的控制芯片。这是这篇文章介绍的重点

2、,在 MCR 版本的设计中,揉和了模拟、数字、大功率 MOSFET 驱动等等许多重要应用,结合 MCU 智能化控制,是一个非常有启迪性的设计。 今以应用最广泛的以 PIC16F72 为智能控制中心,350W 的整机电路为例, 整机电路如图 1: (原文件名:1.gif) 图 1:350W 整机电路图 整机电路看起来很复杂,我们将其简化成框图再看看: (原文件名:2.gif) 图 2:电路框图 电路大体上可以分成五部分: 一、电源稳压,供应部分; 二、信号输入与预处理部分; 三、智能信号处理,控制部分; 四、驱动控制信号预处理部分; 五、功率驱动开关部分。 下面我们先来看看此电路最核心的部分:P

3、IC16F72 组成的单片机智能处理、控制部分,因为其他电路都是为其服务或被其控制,弄清楚这部分,其它电路就比较容易明白。 (原文件名:3.gif) 图 3:PIC16F72 在控制器中的各引脚应用图 我们先来简单介绍一下 PIC16F72 的外部资源:该单片机有 28 个引脚,去掉电源、复位、振荡器等,共有 22 个可复用的 IO 口,其中第 13 脚是 CCP1 输出口,可输出最大分辨率达 10BIT 的可调 PWM 信号,另有 AN0-AN4 共 5 路AD 模数转换输入口,可提供检测外部电路的电压,一个外部中断输入脚,可处理突发事件。内部软件资源我们在软件部分讲解,这里并不需要很关心。

4、 各引脚应用如下: 1:MCLR 复位 /烧写高压输入两用口 2:模拟量输入口:放大后的电流信号输入口,单片机将此信号进行 A-D 转换后经过运算来控制 PWM 的输出,使电流不致过大而烧毁功率管。正常运转时电压应在 0-1.5V 左右 3:模拟量输入口:电源电压经分压后的输入口,单片机将此信号进行 A-D 转换后判断电池电压是否过低,如果低则切断输出以保护电池,避免电池因过放电而损坏。正常时电压应在 3V 以上 4:模拟量输入口:线性霍尔组成的手柄调速电压输入口,单片机根据此电压高低来控制输出给电机的总功率,从而达到调整速度的目的。 5:模拟/数字量输入口:刹车信号电压输入口。可以使用 AD

5、 转换器判断,或根据电平高低判断,平时该脚为高电平,当有刹车信号输入时,该脚变成低电平,单片机收到该信号后切断给电机的供电,以减少不必要的损耗。 6:数字量输入口: 1+1 助力脉冲信号输入口,当骑行者踏动踏板使车前行时,该口会收到齿轮传感器发出的脉冲信号,该信号被单片机接收到后会给电机输出一定功率以帮助骑行者更轻松地往前走。 7:模拟/数字量输入口:由于电机的位置传感器排列方法不同,该口的电平高低决定适合于哪种电机,目前市场上常见的有所谓 120和 60排列的电机。有的控制器还可以根据该口的电压高低来控制起动时电流的大小,以适合不同的力度需求。 8:单片机电源地。 9:单片机外接振荡器输入脚

6、。 10:单片机外接振荡器反馈输出脚。 11:数字输入口:功能开关 1 12:数字输入口:功能开关 2 13:数字输出口:PWM 调制信号输出脚,速度或电流由其输出的脉冲占空比宽度控制。 14:数字输入口:功能开关 3 15、16、17:数字输入口:电机转子位置传感器信号输入口,单片机根据其信号变化决定让电机的相应绕组通电,从而使电机始终向需要的方向转动。这个信号上面讲过有 120和 60之分,这个角度实际上是这三个信号的电相位之差,120就是和三相电一样,每个相位和前面的相位角相差 120。60就是相差60。 18:数字输出口:该口控制一个 LED 指示灯,大部分厂商都将该指示灯用作故障情况

7、显示,当控制器有重大故障时该指示灯闪烁不同的次数表示不同的故障类型以方便生产、维修。 19:单片机电源地。 20:单片机电源正。上限是 5.5V。 21:数字输入口:外部中断输入,当电流由于意外原因突然增大而不在控制范围时,该口有低电平脉冲输入。单片机收到此信号时产生中断,关闭电机的输出,从而保护重要器件不致损坏或故障不再扩大。 22:数字输出口:同步续流控制端,当电流比较大时,该口输出低电平,控制其后逻辑电路,使同步续流功能开启。该功能在后面详细讲解。 23-28:数字输出口:是功率管的逻辑开关,单片机根据电机转子位置传感器的信号,由这里输出三相交流信号控制功率 MOSFET 开关的导通和关

8、闭,使电机正常运转。 有了智能化的控制中心,就需要有其它电路来为其服务,我们在这里从头开始介绍。 一、电源部分 见图 4: (原文件名:4.gif) 控制器有三组电源,第一组当然是提供总能源的电池,板子上的电解电容 C1:1000F,63V) C11:47F,63V及 C13,C33:0.1F63V是退耦用的,用于消除由于电源线、电路板走线所带来的电阻、寄生电感等引起的杂波干扰,由于工作在大电流、高频率、高温状态下,特别对电解电容有损耗角小、耐高温的要求,普通的电解电容容易发热爆裂。 第二组电源提供 12-15V 的电压,这组电压主要提供给 MOSFET 的开通电压,由于场效应管的驱动要求比较

9、特殊,必须有 10V 以上 20V 以下的电压才能很好导通,所以必须有合适的电压供给,同时该组电压也为后面 5V 稳压块提供预稳压。这组电压由 LM317 提供,输出大约 13.5V。由于 LM317 的输入输出压差不能超过 40V,而输入电压可能高达 60V,因此在前面加了一个 330,2W的电阻,既预先降压,又替 317 分担了一部分功耗。 第三组电源是 5V,由 LM78L05 提供,由于 78L05 提供的最大电流只有 100mA,所以另并联了两个 1.5K 的电阻以扩流,同时也分担一部分功耗。在整个系统中,对 5V 电源的要求比较高,不单单是因为逻辑电路,MCU 等的电源电压都不能过

10、高,而且由于 MCU 的所有 AD 转换都是以 5V 电压为基准,所以当 5V 不准时会出现电流,欠压值,手柄控制等均不能达到设计要求的情况,甚至不能动作,因此该电压的范围应被严格限制在 4.90-5.10V 之间。 二、信号输入与预处理部分 这部分电路包括电源电压输入、工作电流比较,放大输入、手柄电压输入、电机转子位置传感器的霍尔信号输入、刹车信号输入及各种其它功能开关信号输入等。 1.电源电压输入:由于 MCU 只接受 0-5V 的信号,所以电源电压必须经过分压才能输入 MCU。 2.工作电流放大、输入:电路如图 5 图 5:略 U3A 是一个放大电路,它将康铜丝 R55 采样过来的电流信

11、号经过 6.5 倍放大送入单片机。最早的设计在 R23 上并联了一个 0.1F的电容组成低通放大器,后来为了更好地实时检测电流,将该电容去掉,这样放大后的电压和电流的实际变化基本一致以便 MCU 采样值更接近于实际值。 U3B 是一个比较器接法,实际也是一个比较器,正常时的电流绝对不会让该比较器翻转,当电流由于某种原因突然增大到一定程度,该比较器翻转从而触发单片机的外部中断,单片机就会完全关闭电机的输出进入保护状态,避免故障进一步扩大。 这里有人会问,为什么放大器的放大倍数取得这么小,如果放大倍数再大一点的话,单片机经过 AD 转换后的数字相对比较大,分辨率可以做得比较高,何乐而不为呢?这种想

12、法是有道理的,但是限于 LM358 的频率响应不够高,15KHZ(PWM 的工作频率大约为 15.6K)的方波经 358 放大之后变成梯形波了,我们目前对电流峰值的采样应当采取梯形波的上边,如果放大倍数过大,梯形波的上边就会变得很窄而使单片机采样困难,甚至采样错误,比如采样到梯形波的斜边,因而不能正确反映电流的实际大小,这就会导致电流控制的紊乱。所以宁愿放大倍数取小点以保证采样位置的准确无误。 图 6:略 3.手柄输入部分:手柄输出的电压范围在 1.2-4.2V 的范围内,经过阻容滤波后输入到单片机处理。手柄需要一个 5V 的电源才能工作。 图 7:略 4.电机转子位置传感器输入部分:由于该传

13、感器安装在电机内部,采用开路输出的办法,所以除提供 5V 电源外,每个传感器都必须接上拉电阻,并对其输出的信号进行阻容滤波以抗干扰,同时在电源处接二极管、接地采用细铜膜做保险丝,防止电机相线与霍尔信号线短路后高电压反串近来损坏板子上别的零件。 图 8:略 5.刹车信号输入:由于刹车信号开关往往和刹车灯共用一个开关,每个厂商的刹车电压也不统一,所以必须接入二极管防止高压串入。高电平输入部分,要做到 8-50V 输入时都能正常工作。 6.其它功能开关信号比较简单,功能实现均依靠内部程序实现,在硬件中就不一一介绍。 三、智能信号处理,控制部分,上面已经介绍过,不再重复。 四、驱动控制信号预处理部分;

14、 驱动控制信号大致由两种信号合成:PWM 信号和相位逻辑开关信号,这里不得不先介绍一下功率开关部分:功率开关部分是由三组半桥开关组成的三相开关,用以改变电机线圈的通电顺序和通电方向,我们一般把与电源正相接的功率管称为上桥,与电源地相接的功率管称为下桥,参考图一,上桥的相位逻辑开关信号由 A+、B+、C+提供,这三个控制信号必须与 PWM 信号合成后控制对应的上桥,下桥的相位逻辑开关信号由 A-、B-、C-提供,基本上直接被用来控制下桥的开关。单片机这六个脚上都接了一个 2.2K-10K 的电阻到地,是为了防止单片机处在复位时,由于这些脚均处于高阻状态,有可能会引入干扰信号而导致后面逻辑电路误动

15、作,这个比较简单,但是我们现在看到控制部分的电路图并非上面所说的那么简单,实际电路中间弯弯绕绕经过了 4 个逻辑电路处理后才到达上下桥的驱动电路,许多朋友会问:为什么要如此复杂呢? 其实这些电路都是为了实现一个功能:同步续流。 为什么要同步续流 需要说明一下,这里的“同步续流”,被一些人称为“同步整流 ”,同步整流是用在电源上的名词,用在这里明显不太合适。 先参考图 9 (原文件名:5.gif) 图 9:同步续流示意图 假设此时 A 相上桥和 C 相下桥通电,当 A 相上桥 PWM 占空比没有达到 100%时,通过电机线圈的电流是断续的,但上桥关闭的时候,由于电机线圈是一个电感,线圈上必定会出

16、现一个自感反电动势,这个反电动势必须维持线圈电流的方向不变,由于 A 相上桥已经关闭,这个电流就会通过原来已经开通的 C 相下桥,地,A 相下桥的续流二极管继续流动,见图 6。当总电流小时这个自感电流并不大,但总电流大时,线圈中储存的能量多起来,这个自感电流也会相当大,我们知道 MOSFET 的续流二极管本身的压降大约在 0.7-1V,在通过的自感电流大时,功耗便会相当大,假设自感电流为 10A,二极管压降为 0.7V 时,功耗为 7W,显然这个发热量是相当大的,这时下桥便会变得很烫,假如我们此时把下桥打开,让自感电流直接从 MOSFET 的沟道里走掉(MOSFET 导通时电流可以双向流通),

17、再假设 MOSFET 导通电阻 RDSON=10m,10A 的时候功耗就变为 1W,理论上就可以大大降低下桥的功耗,从而降低温升。但在实际上,由于上下桥在交叉导通时需要一个死区以避免双管直通造成电源短路,这个作用会打一些折扣,不过效果还是很明显。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产品的下桥会用好一点的管子的原因。 同步续流的实现 1.倒向,截波与死区控制, 电路见图 10 图 10:倒向,死区发生器 .略 单片机产生的 PWM 占空比信号一路通过与门,经 R53,R52,C71 截波(缩小占空比)后输出,相位不变,截波量大约为 1.5S,形成 PWM 信号,此路输出至上桥驱动,与上桥逻辑开关信号相与后驱动上桥

18、MOSFET。另一路经 R57 和C24,反相器 U5A 移相,相移量大约 750nS,再经 U5B 反相,形成 PWM-信号,最后合成至下桥驱动。此时两个信号输出时相位相同,但 PWM-信号占空比比 PWM 信号占空比大 1.5S,但由于 PWM-信号已经偏移 750nS,所以 PWM 信号刚好套在 PWM-信号中间,两边空出 750nS 作为 MOSFET 开关的死区。 处理后波形示意图如图 11 图 11:死区发生器输出波形 (原文件名:6.gif) 2.同步续流的逻辑关系 图 12 为 A 相驱动电路的实际电路 (原文件名:7.gif) 图 12 因为三相驱动相同,所以我们这里仅以 A

19、 相为例说明同步续流功能的实现过程 当 A 向的逻辑开关信号“A+”为高电平时,A 相上桥被“PWM”信号驱动,在整机电流较小的情况下,PV 信号为高电平,不管或非门 U3C 其它两个输入脚电平如何,其输出总是低,所以此时或非门 U2B 仅受“A-”信号控制,“A-”信号是下桥的逻辑开关,它仅在下桥需要导通时置高,平时为低。当整机电流比较大,而 PWM 占空比小于 100%时,由于 A 相上桥在 PWM 间隙关断导致电机线圈中出现较大感应电流,感应电流通过另一相的下桥和 A 相下桥的二极管泄放,为降低该二极管的功耗,此时应将 A 相下桥 MOSFET 打开以减小压降,这时单片机将“PV”信号端

20、拉低,在 PV 信号和反向后的“A+”信号共同作用下,“PWM-”信号通过 U3C 传递到 U2B,而此时由于“A-”为低,所以 U2B 受“PWM-”信号控制,在 PWM 信号关断的间隙使下桥 MOSFET 导通。当“A+”信号为低电平时,“PWM-”信号并不影响下桥,保证了下桥的正确逻辑而不会误导通。 五、功率驱动开关部分。 以单独一组 A 相上下桥驱动为例,见图 12 见了这种电路,很多人首先会问:为何上桥的驱动电路如此复杂? 很显然,这么复杂的电路一定有其用途,如果要简单一点话,上桥的功率开关直接用 P 沟道的 MOSFET 来做就可以,这样驱动电路会简单很多,但 P 沟道的功率 MO

21、SFET 又贵又难买,为了节省成本,只能用 N 沟道的代替,但 N 沟道的 MOSFET 导通时其栅极 G 的电压必须比源极 S 高出 10V 以上才能保证完全导通,这样在上桥导通时,假设电源电压为 48V,那么上桥 G 极的电压就必须比电源电压高 12V,也就是大于 60V 才行。但怎样获得比电源电压还高的驱动电压呢?一般情况可以通过变压器耦合驱动信号,电荷泵升压提供高压等方法,而在这里,则采用了一种叫做“高压浮栅型驱动电路”来驱动上桥。 顾名思义,浮栅驱动的栅极是浮动的,这是一个很形象的描述,我们根据线路图来分析一下栅极是怎样“浮动”起来的 我们先看一下 C5 的接法,这是整个驱动的关键所

22、在,C5 正极通过二极管接到13.5V 电源(实际在 13.5V 左右),负极很奇怪地接到电机的相位线,与它所驱动的 MOSFET V1 的源极接在一起,在电机不动的情况下,所有的 MOSFET关闭,此时 C5 通过二极管 D1,电阻 R40 充电至接近 13.5V,当 A+和 PWM 的合成信号使 U4A 的 3 脚输出高电平时,q1 导通带动 t1 导通,这样 12V 多的电压就会加到 V1 的栅极使 V1 导通,而 V1 导通使电源电压加至负载,也就是 V1 的源极电压会升高至 48V,而此时由于 C5 充满电,C5 上的电压仍然是 12V,所以可以维持 t1 的导通并使 V1 栅极的电

23、压始终保持高于 VCC,这样 V1 的栅极就好像随着源极电压浮动而浮动,所以叫做“浮栅驱动”。这时如果 U4A 的3 脚一直维持高电平的话,在电容 k1 和 MOSFET 本身 GS 间电容充饱电之后,C5 上的储存的电荷主要通过 t1 的 BE 结,电阻 a1 到三极管 q1 放电(由于此时二极管 D7 处于正偏状态,所以 t2 的 BE 结反偏而截止,因此 t2 并不参与放电),如果 C5 足够大,那么可以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保证 V1 的驱动电压在合理的范围内。这里 b1 放在 q1 的射极上组成一个近似恒流的驱动电路,用以保证在 C5 正极电压升得很高时,通过三极管 q1 的放电电流不

24、致过大而导致电容很快放完。当 U4A 的 3 脚输出低电平时,q1,t1 迅速关闭,t2 开始导通,将 k1 和栅极本身积累的电荷迅速泄放,V1 被关闭,而此时由于另两组中的一组之下桥维持在导通状态,电容 C5 就会通过电机绕组和该下桥迅速充电补充电能,为下一个周期做准备。 从上面的过程可以看出,电容 C5 的充电量应该是越大越好,但电容大了,可能二极管来不及给电容充电,电容小了,又不能保证导通时间,所以这种驱动不能使 V1 长时间维持在导通状态,这也是为什么 PWM 信号要耦合到上桥的一个原因。 其次对于这个驱动电路有人还会产生一个疑问:按理说用作功率开关的 MOSFET,为了减少开关损耗,

25、应尽量避免 MOSFET 工作在放大状态,按照这个原则,驱动 MOSFET 的电平应该是快速上升、快速下降,而且这个速度是越快越好,但此电路中增加了电阻 e1、e2 ,电容 k1、k2,这四个元件在这里的作用显然有悖于快升快降的原则,实际上这四个零件在电路中的作用也确实是有意减慢 MOSFET 的开启速度,使驱动 MOSFET 的电压波形上升沿没那么陡峭,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这个要从 MOSFET 的结构来看,MOSFET 本身各极之间存在极间电容,这个电容被称为密勒电容。而我们现在这种上下桥类似推挽结构的电路,上桥导通时,由于下桥漏极的电压急剧升高,这种电压变化会通过下桥的密勒电容传递给下桥

26、的栅极,我们把上桥导通时下桥漏极电压升高的速度以 v/t表示,当v/t足够大时,传递给下桥栅极的电荷便会积蓄到足以使下桥导通的地步,这样就会导致上下桥直接将电源短路,而解决这个问题最简单的办法,就是让上下桥开通的速度不要那么快,所以加上阻容延时,并且这里的 k1,k2 还有吸收部分冲击电压的功效,这里就不多做描述了。 尽快搞定没告诉大家发的是垃圾石头上单女款提供商的考虑给多少攻击速度呢今天刚好是你的家公司的那个打算离开南京看他会教你说的 V 领开始施工 就给你说的口感还是打款给女生都交给你的麻烦 )是指根据各级各类学校任务确定的对所培养的人的特殊要求。A. 教育方针 B. 教育目的 C. 教学

27、目标 D. 培养目标5.( )是教师最为常用的研究方法。A. 观察法 B. 访谈法 C. 实验法 D. 行动研究法6.( )是指视觉系统分辨最小物体或物体细节的能力。A. 视角 B. 视敏度 C. 视野 D. 明适应7.考察被试个体差异,用于衡量被试相对水平,用于以选拔为目的的测验是( )。A. 常模参照测验 B. 标准参照测验 C. 目标参照测验 D. 团体参照测验8.新课程改革中提出的课程“三维目标”是( )。 A.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B.知识、情感、意志 C.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 D.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9.作为传统教育学派的代表人物,提出了教育的最高目

28、的是道德和性格的完善的教育学者是( )。A. 杜威 B. 卢梭 C. 赫尔巴特 D. 夸美纽斯10. 在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中,主导性的因素是( )。A. 教育者 B. 受教育者 C. 教育措施 D. 教育内容11. 马克思指出的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是( )。A. 理论联系实际 B. 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C. 知识分子与工农相结合 D.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12. 某学生在研究事物时,容易受他人态度的影响,这位学生的认知方式很可能属于( )。A. 场依存型 B. 场独立型 C. 冲动型 D. 沉思型13. 人们对自己能否成功地从事某一行为的主观判断称为( )。A. 自我期待感 B.

29、自我归因感 C. 自我预期感 D. 自我效能感二、填空题(每空 1 分,共 15 分,请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14. 教育是对教育专制性、等级化和特权化的否定。 15. 教育学作为一门课程在大学里讲授,最早始于德国哲学家。16. 对学生是人的属性的理解包含三个基本的观点:学生是主体,学生是具有思想感情的个体,学生具有独特的创造价值。17. 感觉对比是同一感受器接受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分和。18. 自我控制主要表现为个人对自己行为的和,使之达到自我的目标。19. 教育心理学是应用心理学的一种,是的交叉学科。20. 奥苏贝尔指出,一切称之为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至少包括三方面的内驱力决定成分

30、,其中被看作是学习的最重要和最稳定的动机。21. 课堂气氛作为教学过程中的软情境,通常是指课堂里某种占优势的与的综合表现。三、辨析题(本大题共 3 道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15 分)22. 动机强度越高,越有利于取得成功。23. 智力高者,创造力必定高。24. 人类学习和学生学习之间是一般与特殊的关系。四、名词解释(本大题共 5 道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10 分)25. 教学 26. 学校课程 27. 有意注意 28. 社会抑制 29. 学习策略五、简答题(本大题共 5 道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20 分)30. 为什么说学生具有发展的可能性与可塑性?31. 促进学生学习迁移的策略有

31、哪些?32. 简述影响社会知觉的特点。33. 简述韦纳的归因理论。34. 简述桑代克的三条主要的学习律。六、论述题(11 分)35.试述小学教育的培养目标。七、教育写作题(16 分)36. 先贤苏格拉底有句名言“美德即知识” ,后人对此提出质疑“道德可教吗” 。请以“道德是否可教”为话题进行写作。文体不限,诗歌除外。2010 年特岗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知识试卷参考答案及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A解析 终身教育主张在每一个人需要的时刻以最好的方式提供必要的知识和技能。终身教育思想成为很多国家教育改革的指导思想。终身教育是为适应科学知识的加速增长和人的持续发展要求而逐渐形成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制度。

32、2.B解析 在大教学论中,夸美纽斯用一句话概括了他的泛智教育思想,那就是“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 。3.D解析 (1)从课程制定者或管理制度角度,可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 ()从课程任务的角度,可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 ()从课程功能的角度,可分为工具性课程、知识性课程、技能性课程、实践性课程。 ()从教育阶段的角度,可分为幼儿园课程、小学课程、初中课程、高中课程。 ()从课程的组织核心角度,可分为学科中心课程、学生中心课程、社会中心课程等。4.D解析 略5.A解析 观察法是教育科学研究最基本、最普遍的方法。观察法是指在自然情境中对人的行为进行有目的、

33、有计划的系统观察和记录,然后对所做记录进行分析,发现被观察者心理活动和发展的规律的方法。6.B解析 视敏度在医学上称为视力,视敏度的大小通常用视角的大小表示。7.A解析 被试在常模参照测验中的成绩必须放到所在团体中,以被试在该团体中的相对位置来评估其能力水平,这一团体即为常模团体。8.A解析 新课程改革中提出的课程“三维目标”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9.C解析 赫尔巴特最主要的教育观点是:教育的最高目的是道德和性格的完善。10. A解析 教育者是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之一,是教育活动的主导因素。11. D解析 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学说认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造就全面

34、发展的人的途径和方法。12. A解析 场依存型者的知觉倾向难以摆脱环境因素的影响,从题干可以看出该同学容易受他人态度的影响,很可能就属于场依存型。13. D解析 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对自己的能力能否胜任一项任务的判断与评价。二、填空题14. 民主化 15. 康德 16. 能动的 17. 不同刺激同时对比继时对比 18. 监督调节19. 教育学与心理学结合而产生 20. 认知内驱力 21. 态度情感三、辨析题22. 答案要点这种说法是错误的。通常动机强度和工作效率之间的关系不是一种线性关系,而是成倒“U”型曲线关系。即在中等强度动机的情况下,个体的工作效率是最高的,动机的最佳水平随任务性质的不同而

35、不同。在比较容易的任务中,工作效率随动机强度的增强而提高,随着任务难度的增加,较低的动机水平有利于任务的完成。23. 答案要点这种说法是错误的。智力是人们在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中所形成的认知方面的稳定心理特点的综合;创造力是应用新颖的方式解决问题,并能产生新的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心理能力。二者的关系十分复杂。智力高的人虽然可能比智力低的人更有创造性,但高的智力并不是创造力的充分必要条件。创造力还受到一些非智力因素,如坚持性、自信心、意志力、责任感、兴趣等的影响。创造力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结晶。24. 答案要点这种说法是正确的。人类学习和学生学习之间是一般与特殊的关系,学生的学习既与人类的学习有

36、共同之处,但又有其特点:首先,以间接经验的掌握为主线;其次,具有较强的计划性、目的性和组织性;再次,具有一定程度的被动性。四、名词解释25. 教学是在教育目的规范下,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活动,是学校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它包含以下几个方面:(1)教学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根本目的;(2)教学由教与学两方面活动组成; (3)教学具有多种形态,是共性与多样性的统一。26. 学校课程即各级各类学校为了实现培养目标而规定的学习科目及其进程的总和。包括以下具体含义: (1)是某级某类学校所要进行的全部教育内容的总和;(2)不仅包括各门学科的课内教学,还包括课外活动、家庭作业和社会实践等活动;

37、(3)不仅规定各门学科的目的、内容及要求,而且规定了各门学科的安排顺序、课程分配、学年编制和学周的安排。27. 有意注意:有预定的目的,在必要时需要作出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28. 社会抑制:即个体在从事某一活动时,他人在场干扰活动的完成,抑制活动效率的现象,又称为社会干扰。29. 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有目的、有意识地制订的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方案。它包括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有效学习的程序、规则、方法、技巧及调控方式,可以是内隐的规则系统,也可以是外显的操作程序和步骤。五、简答题30. 答案要点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学生这一时期,是一个人的生理、心理发育和定型的关键时期,是一个

38、人从不成熟到基本成熟、从不定型到基本定型的成长发育时期,也是一个人生长发育特别旺盛的时期。对于学生来说,他们身心各个方面都潜藏着极大的发展可能性,在他们身心发展过程中所展现出的各种特征都还处在变化之中,具有极大的可塑性。31. 答案要点(1)把各个独立的教学内容整合起来;(2)强调简单的知识技能与复杂的知识技能、新旧知识技能之间的联系;(3)注重学习原理、规则和模型等方面的重要性;(4)对学生应用其他学科知识解决问题予以鼓励。32. 答案要点(1)认知者本身的特点。主要包括认知者的经验、认知者的性格和认知者的需要。(2)认知对象本身的特点。认知对象本身的特点是指该对象对于认知者所具有的价值及其

39、社会意义的大小。(3)知觉的情境方面。在社会知觉中,除去知觉的主体、客体之外,知觉的情境也具有重要作用。(4)逻辑推理的定势作用。定势在对人的知觉形成中起着重要作用。在对陌生人形成初步印象时,这种作用特别明显。33. 答案要点韦纳等人认为,对于构成人的行为的原因,除去按照控制所在分成内在的个人因素和外在的环境因素,还可以按照另一维度即稳定性划分。在内部因素里可以分为稳定的(如能力)和易变的因素(如努力程度) 。在外部因素里可以分为工作难度,这是稳定的;机会和运气,这是不稳定的。34. 答案要点(1)准备律。在进入某种学习活动之前,如果学习者做好了与相应的学习活动相关的预备性反应(包括生理的和心

40、理的) ,学习者就能比较自如地掌握学习的内容。(2)练习律。对于学习者已形成的某种联结,在实践中正确地重复这种反应会有效地增强这种联结。因而对教师而言,重视练习中必要的重复是很有必要的。另外,桑代克也非常重视练习中的反馈,他认为简单机械的重复不会造成学习的进步,告诉学习者练习正确或错误的信息有利于学习者在学习中不断纠正自己的学习内容。(3)效果律。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所得到的各种正或负的反馈意见会加强或减弱学习者在头脑中已经形成的某种联结。效果律是最重要的学习定律。桑代克认为学习者学习某种知识以后,即在一定的结果和反应之间建立了联结,如果学习者遇到一种使他心情愉悦的刺激或事件,那么这种联结会增强

41、,反之会减弱。他指出,教师尽量使学生获得感到满意的学习结果显得尤为重要。六、论述题35. 答案要点(1)德育方面:使学生初步具有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和爱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感情,初步具有关心他人、关心集体、诚实、勤俭、不怕困难等良好品德,以及初步分辨是非的能力,养成讲文明、懂礼貌、守纪律的行为习惯。 (2)智育方面:使学生具有阅读、书写、表达、计算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一些自然、社会和生活常识,培养观察、思维、动手操作和自学能力,以及有广泛的兴趣和爱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体育方面:培养学生锻炼身体和讲究卫生的习惯,具有健康的体魄。 (4)美育方面:培养学生爱美的

42、情趣,具有初步的审美能力。 (5)劳动技术教育方面:培养学生良好的劳动习惯,会使用几种简单的劳动工具,具有初步的生活自理能力。 小学教育的培养目标是根据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的目的、任务和学龄初期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提出来的。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基础。因此,在这个阶段为学生今后全面和谐充分地发展打下了“初步”基础,是小学教育培养目标的重要特征。七、教育写作题36. 参考例文道德养成途径之我见古希腊教育家苏格拉底将美德与知识等同,由知识的可教而得到美德可教。但是美德又不仅仅是知识,美德可以是“知识”以外的东西,是一种人们践行道德的“见识” 。这样,美德就不可能仅仅通过德育的说教与学习就可以获得。在普罗塔

43、哥拉斯中苏格拉底也曾提出过“美德不可教”的命题,前后矛盾。道德究竟可教吗?我认为,道德不是单纯由“教”得来的,但道德是在有教育的环境中养成的。我认为道德养成途径有三条:基本知识的传授;专门的道德知识的教授;榜样的树立与环境的习染。这三条途径的地位是不同的,其中占首要地位的是榜样的树立与环境的习染。由于人的社会属性,无时无刻不处于社会化进程和受到社会各个方面(如家长、教师、同伴、媒体等)的影响,社会氛围无疑在个体道德认识和情感体验及价值判断中占重要地位。关怀理论注重人的情感的关注与培养,通过关怀与理解营造一个充满温情和人文精神的环境,经验会在个体的心理发展中起重要作用,使个体更有可能在看待和对待

44、他人时充满温情。其次是基本知识的传授。这里的基本知识是指除专门的道德知识以外的知识,并且是指在学校中进行的有组织地学习知识,既包括学科知识,又包括活动课程知识。虽然各个学科有各自的主要教育目标,但道德教育必然会不可避免地隐含其中普通课程的学习可以在生理上和心理上给学生造成影响,从而影响其对道德的情感体验。如对汉语的学习,使个体常常会沉醉于其优美的文字,产生对祖国独特文化的热爱,这种热爱极有可能在社会行为中转化为维护社会公德的言行,体现了一个人的道德。对一般知识(非德育知识)的学习,可以开阔一个人的眼界,转变其思维方式,使其自然而然处于一种高姿态。因而,对社会甚至整个世界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更宏观

45、的把握,而不是只看到表面的、暂时的利害和个人的得失,从而提高了个人的道德境界。活动课程不仅可以获取知识,同时也把道德实践包含在内,使课程的道德教育功能更全面。再次为道德知识的教授。道德知识偏重于“教”而非“育” ,是对社会行为规范的总结与体系化,是独立的德育过程。这种专门知识自成体系,是有意的研究结果,对于培养受教育者道德意识,规范受教育者行为有一定作用,但易流于教条主义和口号化,使人产生厌烦甚至抵触情绪。道德是每个人所应追求的品质,但其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一生要做的功课。学校是学生的主要活动场所,对于学生的道德养成,应提供良好的氛围。不但在知识传授、课程设置以及学校氛围营造上下工夫,而

46、且要给学生道德发展创造适宜的环境。教育心理学案例分析案例 1一位热情而热爱教育工作的教师为了使学生更好地学习及提供一个更有情趣的学习环境.新学年开始了,他对教室进行了一番精心的布置,教室内周围的墙上张贴了各种各样,生动有趣的图画,窗台上还摆上了花草,植物,使课室充满了生机.请你判断,它将产生什么样的效果为什么分析 这位热情的教师出发点虽然很好,但事与愿违,反而产生分散学生注意,影响学生集中学习的效果.根据无意注意的规律,有趣的图画,室内的花草,植物这些新异的刺激物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尤其对低年级学生,他们容易把注意转移到欣赏图画,花草植物上,而影响了专心听课.案例 2教师在板书生字时,常把形近字

47、的相同部分与相异部分分别用白色和红色的粉笔写出来,目的是什么 符合什么规律分析 目的是加大形近字的区别,使学生易于掌握形近字.(1)符合知觉选择性规律:知觉对象与知觉背景差别越大,对象越容易被人知觉 .(2)符合感觉的相互作用中同时性对比规律:红白形成鲜明的对比,使学生容易区别形近字 .案例 3教学生识字有很多技巧,有一位教师告诉学生如何区别“买卖“ 两个字时说 :“多了就卖,少了就买.“学生很快记住了这两个字.还有的学生把“干燥 “写成“干躁“,把“急躁“ 写成“急燥“,老师就教学生记住:“干燥防失火,急躁必跺足.“从此以后,学生对这两个字再也不混淆了.这些教法有何心理学依据分析 这些教法对

48、我们有很好的启发和借鉴作用.心理学的知识告诉我们:凡是有意义的材料,必须让学生学会积极开动脑筋,找出材料之间的联系;对无意义的材料,应尽量赋予其人为的意义,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识记,记忆效果就好.简言之,教师应教学生进行意义识记.案例 4教师在检查学生知识掌握的情况时,其试卷为什么不单纯用选择和判断题,而常常求助于填空,问答题分析 选择和判断主要通过再认解答;填空,问答主要通过重现来解答.由于再认和重现的水平不同,人的再认记忆优于重现记忆,而且能再认的不一定重现.因此仅靠判断,选择难以说明记忆已达到牢固保持的程度,往往借助于问答,填空等题型.案例 5在实际的教学中,有的教师对学生作业采用“漏一补

49、十“错一罚十“的做法 .你怎样看待这一现象 请运用记忆的有关规律加以分析.分析 这种做法违背记忆规律,也是行之无效的.学生识记的效果和识记材料的性质和数量有关,在一定的时间不宜过多,否则,易引起学生过度的疲劳,降低记忆的效果,同时,“漏一补十“错一罚十“的做法易使学生丧失学习兴趣和记忆的信心和主动性,对进一步学习制造一些心理障碍.案例 6在课堂上,教师让学生“列举砖头的用处 “时,学生小方的回答是:“造房子,造仓库,造学校,铺路“;学生小明的回答是:“盖房子,盖花坛 ,打狗,敲钉“, 请问小方和小明的回答如何你更欣赏哪种回答 为什么 请根据思维的原理进行分析.分析 小方回答砖头的用途都是沿着用作“ 建筑材料“这一方向发散出来的,几乎没有变通性.而小明的回答不仅想到了砖头可作建筑材料,还可作防身的武器,敲打的工具,这样的发散思维变通性就好,其新的思路和想法,有利于创造性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经营企划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