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牛津英语课本-苏州的俗语.doc

上传人:kuailexingkong 文档编号:1621526 上传时间:2018-08-12 格式:DOC 页数:143 大小:1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牛津英语课本-苏州的俗语.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3页
牛津英语课本-苏州的俗语.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3页
牛津英语课本-苏州的俗语.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3页
牛津英语课本-苏州的俗语.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3页
牛津英语课本-苏州的俗语.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牛津英语课本- 苏州的俗语 苏州风俗史苏州地区民间信仰研究张翌 130201135摘要:江浙一带,民间信仰根深蒂固,早在唐代,就有“吴俗畏鬼”的说法,历代的方志记载中,不乏这方面的描述。范成大吴郡志记载,江南民俗“信鬼神,好淫祀” ,在苏州地区,自秦汉以来,就“信鬼神,好巫觋” ,是一个典型的多神论信仰地区。苏州的许多风俗习惯又多与这些民间信仰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关键词:苏州,民间信仰,生活风俗王鏊所撰姑苏志 记载,苏州府就有祭祀各式民间信仰,其信仰的庙宇 308 处,灵济庙更是列入祀典,每年由官府春秋致祭。江南民俗“信鬼神,好淫祀” ,在苏州地区,以神灵崇拜为主的民间信仰同样十分兴盛。在人们

2、信仰的民间诸神中,典型的有:为人民大众驱蝗消灾保丰收的猛将神;有治理太湖水患,恩泽万代的治水英雄大禹神;有教民育蚕、冶丝的“蚕神”嫘祖;有远古时代恩泽天下的先祖“药皇”以及掌管漕运的金总管等等。康熙吴江县志记载了许许多多民间所信奉的一般性地方庙宇。如苏将军庙、白马王庙、简城王庙、张使君庙、盛将军庙、徐王庙、苏王庙、陈王庙、施相公庙、周王庙、马王庙、蛇渎王庙、萧王庙、高城王庙、大布明王庙、苏曹二将军庙、徐陈王庙、顿基王庙、陈许王庙、澄明大王庙、金城王庙、开潮王庙、麇城王庙、四明王庙、金龙四大王庙等。以下将叙述我所知道的苏州的民间信仰加以归类。一、苏州地方神综述 第一,城隍信仰。城隍神,皆为世间人

3、之正直者,有“功施于民则祀之”的说法。他们有的是地方的“清官” ,正直无私,秉公办事,能为民消灾解难者;有的是有功于国于民的“功臣” ,生前曾对某地乃至全国作出过一定贡献,人们牢记其功绩,奉之为神灵;还有人间正直者,他们生前为人正直,与人们所希望的城隍神形象较为接近城隍为护国佑民之神,其职能是:护城佑民,惩恶扬善,监察万民,判定生死,袪除灾厄,掌管士人科名挂籍,赐人福寿。苏州城隍庙位于江苏苏州市。城隍作为汉族宗教文化中普遍崇祀的重要神祇之一,由有功于地方民众的名臣英雄充当,苏州城隍是战国四君子之一的春申军黄歇,是苏州民间和道教信奉守护城池之神。春申君在苏州治水有功,苏州百姓封他为城隍,今苏州城

4、隍庙内的城隍也是春申君。苏州的千年古镇黄埭,也是得名于春申君黄歇,这里至今保留着他当年筑堤围堰的遗迹春申湖。到了唐朝,苏州信奉春申君的习俗影响了当时苏州属地的上海,至今苏州和上海均崇拜春申君。苏州将春申君奉为城隍神,至今王洗马港内有春申君庙,庙内还有古戏台,以前苏州市民每年要在庙里演戏给春申君看,叫酬神。正因为如此,苏州城隍庙至今香火旺盛。城隍封号有四个等级,依明朝官方“城隍阶级封号”的说法:苏州城隍属于府城隍,公爵,威灵公,掌管苏州府,据我观察,苏州府城隍影响,除此之外,苏州各州县有其自己的城隍,但皆无法考证其原型,尚有长洲县城隍,吴县城隍供奉于苏州府城隍两侧殿宇。苏州至今保留过年要到城隍庙

5、烧头香,安太岁的习俗。江南地区历来就有“烧头香”的传统,竹枝词中说“爆竹声中换锦衣,香烧头炷轿如飞。 ”就是描写江南地区的百姓,除夕子时,换上最漂亮的衣服,争先到庙里烧头香的情景。苏州民间历来有句“城隍赐福”的俗语,指的就是苏州景德路上城隍庙内奉祀的府城隍,史辖苏、锡、常、上海、嘉兴等大片地域,他护城佑民,惩恶扬善,监察万民,判定生死,祛除灾厄,掌管士人科名挂籍,赐人福寿,世代昌荣,子嗣绵永。苏州财神信仰,是财神掌管天下财源的神灵。道教财神身披盔甲,坐骑猛虎,一手持元宝,以示财富为天下之公有,人皆可得,一手持钢鞭,以示人取不义之财必遭天谴。竹枝词中载“初五家家迎财神,爆竹声声接路头。 ”到城隍

6、庙来拜财神、接路头,恭迎财神降临,可保佑流年事业顺利,财运通畅。第二,漕运护航信仰。如果我们检索一下苏州府的民间信仰,或者是苏州的地方方志,就会发现会有许多有着“总管”名号的神,而且在这些神中大多数都姓“金总管” ,被当地人称为“苏州地处江南,处于漕运重地,从明初以来江南一直都是朝廷赋税重地,素有人间天堂之称,历来有金总管信仰,为了祈求路途平安,与航运相关也延伸出了为漕运经商船只保驾护航的功能。 “总管”作为漕运灵异的土神称呼,藉此成为民间最受信仰、祭祀的对象,而宁济庙是祀元代金姓总管。正德姑苏志卷二七“坛庙上总管庙” 。 “在苏台乡真丰里。神汴人,姓金。初有二十相公,名和,随驾南渡,侨于吴,

7、殁而为神。嘉靖昆山县志卷三记载“坛庙” “在景德寺东。谨按:总管金姓名昌,其子名员七,殁皆为神。元至正间阴翊海运,俱封总管。今子孙尚在,自当祀之,非小民所宜滥祭也。 ”可见这位总管漕运之神,在百姓心中,是护佑粮运的,家乡村内有一处地方叫总管堂,有待研究。妈祖一生在大海中奔驰,救急扶危,在惊涛骇浪中拯救过许多渔舟商船;她立志不嫁慈悲为怀,专以行善济世为已任。 历代对妈祖的赐封根据史料,宋、元、明、清几个朝代都对妈祖多次褒封,封号从“夫人” 、 “天妃” 、 “天后”到“天上圣母” ,并列入国家祀典。太仓天妃宫,在苏州太仓市浏河镇。始建于元至元二十三年道光十四年,江苏巡抚林则徐再修,至此初具规模,

8、遂成祀奉妈祖的显要道教宫宇。现在苏州昆山新建了一座妈祖庙,这间庙宇也是长三角地区唯一的一座闽台风格的天后宫。太仓天妃宫是由于太仓地区地处江海之畔,是长江运输,海上运输的始发地,在六百年前七下西洋起锚地太仓浮桥镇,可见苏州地区也是存在妈祖信仰的。第三,农桑保护神信仰。蚕桑神和驱蝗神信仰更是突出,刘猛将的神格,历史文献记载是驱蝗神,清代官府也是把它作为“驱蝗正神”列入祀典。东山乡是突入太湖之中的半岛。半岛西部有东洞庭山,又称洞庭东山,与太湖中的西洞庭山隔水相望。东山周围,民国时期有大小猛将庙一百余处,各村猛将堂的大猛将高达一米多。猛将像是眉清目秀、鼻正口方的青年,是这一带农民供奉的主神。正月初一清

9、早,各地农民抬着猛将像巡游村寨贺年。猛将的仪仗以杏黄旗为引导,敲锣打鼓。每到一村,先绕村场游行一周,放鞭炮。拿着猛将的“帖子” ,与该村的猛将互访,实际上是各村村民互相祝贺,互道吉祥。秋季祭猛将的活动称为“青苗会”或“青苗社” 。时间多在农历七月半前后。会期一般为三天。农家在田里插五彩三角纸旗,称作“猛将令箭” ,表示猛将下令驱除害虫,实际的作用是驱赶啄食稻实的麻雀等飞鸟。最后一天“出会” ,也要抬猛将出巡。 苏州地处太湖流域,气候温暖湿润,适桑宜蚕。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促使了苏州一带的农村中较早地形成了种桑养蚕的习俗,苏州自古以来就是我国蚕桑丝绸的重要基地。太湖流域一带自古即有种桑养蚕的历史

10、,因而衍生出了轧蚕花、蚕花庙会等一系列民俗。蚕神在民间有蚕女、马头娘、马明王、马明菩萨等多种称呼,为中国古代传说中的司蚕桑之神。 “祭蚕神”正是蚕农向蚕花娘娘、期望蚕茧丰收的一项传统习俗。吴江盛泽的先蚕祠遗址,就是拜蚕神的祠庙,当地人称它为“蚕花殿” 。苏州民间还形成了关于蚕桑的种种习俗。如养蚕的妇女要用红纸折剪成纸花,插在鬓发上,或者到庙会上买些专门的绢花来作发饰,称为“戴蚕花” ,以增添蚕期的气氛,又将这种蚕花作为吉祥物用到婚嫁迎亲等礼仪场合,像“竖蚕花竹” “坐蚕花床”等等。 第四,历史人物信仰。苏州张王庙,是纪念吴王张士诚的。 “张王庙在娄门外塘南, 祀士诚, 又有士信庙在后。 ”张士

11、诚,踞苏十余年,保境安民,轻徭薄赋,为人民做了不少好事。纵观张士诚割据苏州的 12 年时间,其势力范围大体为:北逾江淮,直抵济宁,南至绍兴,占有长江下游的富有地区。他为恢复和发展经济,先后实施过减少田赋,奖励蚕桑,兴修水利,疏浚白茆江等措施,使凋敝的农村重萌生机,较之元政府的苛政,苏州百姓已相当知足了。难怪在朱元璋所部大兵压境,将苏州城围困了十个月后才破城,其中少不了全城百姓的支持。张士诚被俘后,被解送金陵,自缢死。明太祖朱元璋久攻苏城不下,遂迁怒于百姓,故攻克后下令重课苏州赋税,并强迫苏城百姓迁徙边地,造成明初苏州民生凋谢,人口剧减。苏州百姓则因此而更念张士诚的好处,民间习俗每年农历七月三十

12、日或二十九日烧“九四香”,后讹传为“狗屎香” ,即为纪念他。寒食节吃“救娘饼”的由来苏州人吃酒酿饼,传说是元朝末年开始的。当时苏州有一张士诚因为误伤人命,他带了老母逃命,当时正逢寒食节,又无处可以乞讨,几天没有进食了。他的老母饿得晕了过去,张士诚见就要被饿死而泣不成声。一位老伯见张士诚很孝顺母子十分可怜,用家中仅有的几个酒糟做了饼给了他,张士诚的娘终于得救了。几年后,张士诚在苏造反称王,想起当时的救命恩人,为了不忘记此事,张士诚下令寒食节吃酒糟饼,名叫“救娘饼” 。后来张士诚又被朱元璋活捉,在押往应天府的路上自尽。当时没有人再敢叫那饼为“救娘饼” ,可是苏州人对张士诚还是很有感情,悄悄把“救娘

13、饼”改叫“酒酿饼” 。至今苏州人春天还有吃“酒酿饼“的习俗。苏州伍子胥信仰。史书记载“始阖闾举伍子胥于耕野,以为行人。以客礼事之,与谋国政。问子胥曰:“寡人欲强国霸王,何由而事济?子胥对曰,臣闻治国之道,安君理民为上。阖闾曰,其术奈何?子胥曰:凡欲安君治民,兴霸成王,从近制远,必先立城郭,设守备,实仓廪,治兵库,斯則其术也。阖闾问:善夫!筑城郭,立仓库,因地制宜。其有天气之数,以威领国者呼?子胥曰:有。阖闾曰:寡人委计于子。 ”可见吴王阖闾,有心称霸,礼贤下士,问计于伍子胥,把建造吴国都城的任务交给伍子胥,先造阖闾大城,筹备仓库,治理兵库,再图霸业。苏州人民怀念伍子胥的功绩,苏州百姓为纪念伍子

14、胥,建造了伍子胥庙,还把一条小巷改名为伍子胥弄。不同于我国其他地区,苏州地区每年端午节祭祀伍子胥,而不是楚国屈原。苏州人过这个节,不但有龙舟竞渡和吃粽子的习俗,还要戴香囊、吃“五黄”黄鳝、黄鱼、黄瓜、咸鸭蛋及雄黄酒、额头画“王”字、挂钟馗像、悬挂菖蒲、给小孩穿黄布五毒衣裤、着虎头鞋、给孩子手腕等处拴上五色线等习俗。2009 年,苏州端午习俗作为中国端午节的四处重要传承地之一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 清嘉录说苏州端午悬挂菖蒲艾叶大蒜头:“截蒲为剑,割蓬作鞭,副以桃梗、蒜头,悬于床户,皆以却鬼。 ”至今此习俗不绝。二、苏州地区五通神信仰与借阴债习俗本人曾经多次前往苏州上方山,在苏州上方山现在有

15、一楞伽大殿,虽然供奉上方山山神,可此庙有苏州流传许多故事,最著名的是”上方山借阴债,一辈子还不清”。相传以前民众,求五圣公借阴债发财,每年来此还愿烧纸钱。连上海一带的也都专程赶来上方山求借阴债,故而香火旺盛。庙中有纸质记载挂在大殿两侧:“上方山五通庙亦称五圣祠,按五通神本是同姓兄弟五人,亦说是异姓结义朋友。唐末已有香火。庙号五通,五通神亦称五圣五郎神五显神等。北宋大观四年岁在丁亥,徽宗因河南偃师乡儒李生广有贤德,虽食不果腹,衣不蔽体,仍矢志救人于苦难,教书育人乐此不疲。徽宗乃下旨加官,而李生不愿。徽宗叹曰此亦圣人也,即颁旨封其为五圣之首。其后序之四人因亦有贤迹俱列为圣。因其封号第一字为显, 故

16、亦称五显公,徽宗钦封五圣。至明末清初传有邪僧五人假冒五圣之名,魅惑妇女为妖作祟。故五圣之说实与五邪僧有不同。善恶分明,自有史评。 ”又有记载说此庙:“初建于南宋咸淳元年至十年,而早在南北朝时,上方山的宗教活动已经十分活跃,但主要是佛教活动。其庙会所依托的是五通神庙。宋徽宗大观年间赐五通神庙额为灵顺。至清代康熙廿四年上方山香烟愈盛。 由于祠庙林立,祭拜盛行,奢侈浪费,甚至于社会秩序混乱,也常被朝廷官方压制、打击、禁止,甚至于被取缔、摧毁、消灭根据各种文献记载,五通神从来没有得到官方的正式认可,属于不折不扣的所谓“淫祀” ,并且还曾受到过官府的沉重打击。一些有胆识有作为的地方官吏,对当地的五通信仰

17、屡屡禁止。2清康熙二十四年江苏巡抚汤斌在吴地痛责信仰过度成为迷信,“荡民志,耗民财”大破五通神。他在奏毁淫祠疏中云:“苏松淫祠,有五通、五显、五方贤圣诸名号,皆荒诞不经。而民间家祀户祝,饮食必祭。妖邪巫觋创作怪诞之说,愚夫愚妇为其所感,牢不可破。荡民志,耗民财,此为最甚。更可恨者,凡年少妇女有殊色者,偶有寒热症,必曰五通将娶为妇,而其妇女亦恍惚梦与神遇,往往赢瘵而死。家人不以为哀,反艳称之。每岁常至数十家,视河伯娶妇而更甚矣。 ”在地方士绅的支持下,汤斌亲率部将至上方山,毁去五通神神像,拖下山来扔到石湖中。整顿地方祠庙,另塑关圣帝君像,镇摄人心,防止五通再起、死灰复燃。藉由康熙皇帝的谕旨,使禁

18、淫祀令持续推行,推广到直隶及各省, “海内五通庙悉行毁” ,抑制了江南五通神信仰。禁毁苏州上方山五通祠,展现国家权力介入。清雍正十年二月,两江总督尹继善下令严禁巫师邪说,要求毁五圣淫祠。吴江大仓桥贤圣庙、南关朝阳庵奉祀五方贤圣之神,按五方色彩塑五尊凶神恶煞神像,民间上香求签不绝。知县赵轩临奉文将其中泥土木偶焚毁殆尽,可不多久又死灰复燃,祭祀四起。1929 年,吴县县长王引才,再一次毁神投河,把神像沉到了石湖里。然而上方山的寺院屡毁屡建,无法根绝。每年中秋前后,善男信女蜂拥而至,焚香膜拜,求子求福,求医求寿,迄今亦然。如今虽然上方山上不再供奉五通神,可民间依旧保留年初五接财神之习俗,其中五路神,

19、五通神财神信仰在苏州农村地区尤为兴盛,吴俗“接财神” 、 “接路头” ,祭祀的是路神,这路神变成财神,从一个变成五个。苏州每逢农历八月十七日,到石湖上方山去“借阴债”的习俗由来已久。八月十七“借阴债” ,是苏州民间的陋俗,至今犹在,借阴债的仪式诡异。一巫婆焚香叩神,由两名巫婆挟持,疾驰下山,至山下点燃灯烛处,其呵欠一伸,眼皮一翻,故作颠厥,五通老爷上身了。于是撒泼谩骂,吞吃燃炽的蜡烛,显示神威,广为招徕。借债人次第供奉香烛或供品,顶礼膜拜,装神弄鬼,借户取下供桌上的四只纸制小元宝,带回家中放在家堂内,隔几天看,若不走样,则已蒙借得;若发现元宝已经瘪掉,说明没有借到。或者采用求签法,求得上、中签

20、者,表示已借到;得下签者,则借而未得。借了阴债之後,每月初一、月半都要在家烧香化纸,每年八月十七日还必须到上方山去烧香解钱粮,以此还本付息。倘本人死了,子孙还须继续“清偿” ,所以苏州人有句俗话“上方山的阴债还不清”每年正月初五,八月十五,苏州周围的商人,农民无论男女老少,大多一家人带着纸糊的金元宝到上方山借阴债,虽然楞伽大殿中供奉的不再是五通神,而是以上方山山神作为替代,可流传百年的习俗至今依旧热闹。三、苏州地区民间信仰影响与发展明清时代苏州地区的神灵大致可分为三类:即祀典之神、私祀之神以及淫祀。江民间信仰历史久远,多元庞杂,信众涵盖千家万户,可以说家家户户、或多或少有信仰、有崇拜、有祭祀,

21、且女性是民间信仰的主要群体,又以中老年妇女居多,因为女性富有慈悲、怜悯之心,还有依赖性以及其意志上的薄弱性、性格上的脆弱性。民间信仰在一定程度上会麻痹人,是在封建社会人民的精神寄托。民间信仰作为社会生态的组成部分,作为吴文化的一种文化积淀,既有精华也有糟粕。它对明代苏州地区的社会风气 不仅产生了某些有利影响,也附带着某些不良影响。民间信仰对商业的影响,以苏州“轧神仙”庙会为例。轧神仙庙会起源于南宋,历经元、明,到清代尤为兴盛。轧神仙一词为苏州方言,意思为人多拥挤,轧在苏州方言为人多拥挤的意思,相当于挤,苏州人有轧闹猛一说,该词最早起源于四月十四日是八仙之一的吕纯阳的生日,据说吕纯阳生日那天要化

22、身乞丐、小贩,混在人群之中济世度人,因而逢此盛日每个人都可能是他的化身,轧到他身边,就会得到仙气。现在政府还在每年的农历四月十四吕神仙生日前后,以民俗文化节为主题,举办神仙庙会,征集小商小贩,设立各色小吃、工艺品、花鸟虫鱼等临时摊点,努力打造“轧神仙”这个具有苏州地方特色的文化消费的旅游品牌,吸引了不少市民参与,自然神仙庙里香火也旺盛了许多。每年轧神仙之际,这天苏州人要吃米粉五色糕,名为神仙糕,神仙糕是一种松糕,加入豆沙、芝麻、瓜果丝等原料制作,口感甜糯。帽铺制垂须钹帽出售,名为神仙帽。医生在家里酌水献花以庆祝仙诞。神仙庙附近出售的花草树苗都带有吉利的名称,如“万年青” 、 “吉祥草” 、 “

23、神仙花” 、 “龙爪笏”都是神仙花草。旧习俗中,剪“万年青”老叶弃放在门口,让各路来庆寿的仙人踏过,至今苏州市内郊区都保留其习俗。民间信仰保留了大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苏州宣卷可以说就是民间信仰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宣卷,即宣讲宝卷,始于宋元时期,是继承唐代佛教讲经说法的传统而产生的一种新的汉族说唱艺术形式,其演唱的文本就是宝卷。是在长三角等地流传了千年的民间说唱艺术,多用地方土语演唱,以其唱词婉转动听,内容贴近观众,而深得百姓喜爱,利用民间故事,劝人为善,讲的都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因果报应。无论在传统社会还是在当今社会,民间信仰都有其两面性。一方面民间信仰和传统宗教一样,是百姓的精神寄托所在,

24、其融合的民间风俗,当地经济文化,是一个综合体。官方政府可以对民众加以引导,利用民间宗教来对百姓进行有效的管理。地方势力也会从民间信仰中获得社会利益,对于宣扬忠孝的民间信仰还有利于优秀的传统文化在当今传承。对于民间信仰中的糟粕部分,我认为应当取缔。清震泽镇志续稿也载:“尚鬼信卜筮,好淫祀。疾则先祷禳,而后医药。 ”像这样生病不就医,而就巫之事,应当排斥。总的来说苏州地区的民间信仰有其多样性,又融合到苏州百姓的日常生活习俗中,在很大程度上是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参考文献:1.王凝萱: 明代苏州地区民间信仰对社会风气的影响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 ,2012 年 1 月2.孙跃: 清代长江三

25、角洲地区民间信仰研究 ,民族出版社3.叶涛: 民间信仰与区域社会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4.杨晓红: 宋代民间信仰与政府控制 ,云南交通大学出版社5.范成大: 吴郡志 ,江苏古籍出版社,1999 年6.严明: 佛道世俗化与江南民间信仰之关系以明清时期江南观音城隍习俗为中心 , 学术界月刊第 146 期 28-34 页7.王健: 明清以来江南民间信仰中的庙界以苏松为中心 ,明清史2009 年第 4 期广州话俗语嘅嘢(ge ge).的东西乜(nnv、mie)= 什么; 例如:你有乜?=你有什么?冇(dmb、mao )= 没有;例如:有冇钱? =有没有钱?甴曱(jhk、gad zad)= 蟑螂叻(kl

26、n、le/ li)= 很棒;例如:佢啲成绩好叻啵 =他的成绩很厉害呵冚(pmj、hem )= 全部?;例如:冚家铲=全家死光光氹(nii、dang)= 哄;例如:氹你开心 =哄你开心佢(wan、qu)= 他或她;例如:距系边个?=他是谁?呃(kdbn、e)= 骗;例如:呃神骗鬼抦(rgmw、bing)= 殴打;例如:我哋去抦果条友 =我们去揍那个傢伙拎(rwyc 、lin)= 提、 拿拗(rxln、ao)= 矛盾; 例如: 拗交=吵架咁(kafg、gan)= 如此、这样;例如:咁啊?=这样啊?咗(kdag、zo/ zuo)= 了;例如:食咗饭未?=吃了饭没有?呢(knx、ne)= 这;例如:呢

27、啲事=这些事哩(kjf、li)解释同上乸(bxgu、na)= 雌性;例如:鸡乸 =母鸡哋(kfbn、dei/ mi) = 们;例如:我哋=我们咦(kgxw、yi )= 感叹词,啊(表奇怪) ; 例:咦?噫 (kujn、yi)解释同上咯(ktkg、lo )= 语气助词咩(kudh、mie) = 什么;例如:有咩事?=有什么事?咪(koy、mi)= 不要; 例如:咪走 =不要走係(wtxi、xi)= 是; 例如:係乜嚟架?=是什么东*来的?唓(klh、che)= 语气助词,表示鄙夷 =切哽(kgjq、geng ) =当然;例如:哽係=当然是唔(kgkg、wu ) = 不;例如:唔係=不是俾(wrt

28、f、bi) = 给; 例如:你俾我啦= 你给我吧冧(pssu、lin)= 哄、陶醉;例如:佢冧我 /要冧嚇佢=她喜欢我/要哄一下她屙(nbsk、e)= 排泄;例如:屙尿= 拉尿掂(ryhk、dian)= 完结或状态佳之意;例如:搞掂=办妥掟(rpgh、ding ) = 扔/table/table 啫(kftj、ze)= 语气助词;例如:唔係啫=不是的啱(kmdg、yan )= 对、合适、恰巧;例如:啱心水 =合心意啰(klqy、luo )= 语气助词/啰嗦唸(kwyn、nian)= 想;例如:我唸咁做唔好嘎? =我想这样做不好吧?啖(kooy、dan)= 口;例如:咬一啖=咬一口啵(kihc、

29、bo) = 语气助词靓(gemq、liang)= 漂亮或表示幼稚; 例如: 靓仔=帅哥/小子揾(rjlg、wen ) = 找、挣;例如:揾食 =谋生睇(huxt、ti/ di)= 看;例如:睇电视=看电视啲(krqy、di)= 的、少许;例如:俾啲钱佢=给一点钱他嗟(kuda、jue)= 语气助词,感叹声; 例如:嗟好巴闭咩?=切很了不起么?嘅(kvcq、ge)= 的;例如:你嘅道服呢?=你的道服呢?喔(kngf、wo )= 语气助词嗮(kjsg、sai)= 语气助词 浪费 嗰(kwld、go )= 那;例如:嗰啲=那些 嘞(kafl 、le)= 语气助词 嘢(kjfb 、ye )= 东*;例

30、如:有嘢睇= 有东*看 嘈( kgmj、cao )= 吵;例如:嘈乜鬼=吵什么东* 嘎(kdha、ga)= 语气助词;例如:唔系咁嘎= 不是这样的 嗻(kyao、zhe)= 语气助词;例如:我先至 23 嗻=我才 23 呀 撇(iumt、pie)= 闪,走人 撩(rdui、liao)= 挑逗;例如:撩是斗非=惹是生非 瞓(hykh、fen )= 睡;例如:眼瞓=困顿 嬲(llvl、niao)= 生气/一向;例如:我好嬲/不嬲都喺咁嘅=我很生气/向来都是这样的 嚟(ktqi、li) = 来;例如:入嚟=进来 攞(rlxy、luo)= 拿;例如:攞嘢=拿东* 词: 开片(打群架,动刀动武。 ) 擦

31、鞋(拍马屁) 一身蚁(一身麻烦) 一镬泡(比喻一团糟糕)一镬熟(比喻全部遭殃) 一担担(半斤八两,彼此彼此) 舂瘟鸡(比喻乱闯乱撞的人) 手瓜硬(比喻权力大) 执死鸡(拣到便宜) 跌眼镜(估计错误,走了眼) 大出血(大降价,血本无归) 摸门钉(吃闭门羹) 踢晒脚(非常忙碌) 食死猫(背黑窝) 抛浪头(吹嘘自己或吓唬人以显示自己威风,出风头) 扯猫尾(演双簧,串通自来) 黐孖筋(神经质)鬼打鬼(自己人打自己人,贬义) 炮仗颈(火爆脾气) 笃背脊(背后说人坏话,告发别人) 放飞机(故意失约) 一仆一碌(跌跌撞撞) 三口六面(当着别人) 三姑六婆(好馆闲事的女人) 七国咁乱(乱成一团糟) 好人好姐(

32、好端端的人)话头醒尾(领悟力强,一说就明白) 有纹有路(有条不紊) 生安白造(捏造,无中生有) 死蛇烂鳝(一动不动,比喻懒惰) 把心唔定(下不定决心) 定过抬油(镇定得很) 游离浪荡(无所事事,到处游荡) 水静河飞(静悄悄,幽静) 衰到贴地(倒霉透了,坏透了) 鬼五马六(狡猾古怪) 身水身汗(满身是汗) 古灵精怪(稀奇古怪) 偷呃拐骗(招摇撞骗)无端白事(无缘无故) 冇尾飞铊(比喻一去不回) 一天都光晒(云开雾散,大快人心) 一部通书睇到老(用老的眼光看待新事物) 十问九唔应(屡问屡不答) 人怕危ngei1,迷怕筛(人就怕被人哀求) 小心驶得晚年船(小心可保长久平安) 手指拗出唔拗入(比喻自己

33、人不帮自己人反而帮外人) 数还数,路还路(人情归人情,数目要分明) 十划都未有一撇(比喻事情离成功还早着) 生人唔生胆(没有胆量,胆小怕事) 各花入各眼(萝卜青菜,各有所爱,情人眼里出西施)手板眼见工夫(比喻工作范围小,一眼可见)table 有风驶尽利(比喻在得势的时候仗势凌人,不留情面)有头威冇尾阵(虎头蛇尾)跌落地都要楋翻揸沙(比喻失败了不认失败,硬撑着)楋手唔成势(手忙脚乱,措手不及)有碗话碗,有碟话碟(说话直率,有什么说什么)食咗人只车咩(想要人家的老命吗)食碗面反碗底(比喻忘恩负义)好心着雷劈(不领情,好心反被当恶意)猪仔得食墟墟冚(小人得志而忘形)崩口人忌崩口碗(有缺陷的人忌讳到类

34、似的事物)鸡春(蛋)咁密都会哺出仔(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事情总会败露)偷鸡唔到蚀揸米(比喻不但占不到便宜反而吃了亏)光棍佬遇着冇皮柴(想敲诈勒索却遇着穷光蛋)漳州过年俗语初一早初二早, 初三困够饱, 初四豆干炒, 初五假开, 初六拍囡仔尻穿, 初七平宵, 初八摸, 初九敬天公初十地公生, 十一有食福, 十二转去拜, 十三人点灯, 十四结灯棚, 十五元宵暝, 十六倒灯棚, 十七人相找, 十八打瞌睡, 十九买物配, 二十做功课。闽南俗语话01 问路靠嘴水,行路靠脚腿。02.两人没相嫌,糙米煮饭也会粘。03.众人一样心,黄土变成金,三人四样心,赚钱不够买灯心.04.做田要有好田边,住厝要有好厝边

35、,05.吃称饭(隔夜饭)也着看天时。06.有钱人惊死,无钱人惊无米。07.好某(妻)娶会着,卡好吃补药,08.嫁着太低(杀猪)尪,煮菜有肉又有葱;嫁着跋缴(赌博)尪,规厝内空空。 09. 钱来趁到手,毋通(不要)大虾配烧酒。10. 着算了吃,毋通吃了算。11.鸭母装金原扁嘴。 (丑的事物再掩饰仍是丑)12. 一圆打四结 铁公鸡 (喻一毛不拔)13.一声唔知,万事无代志。 (喻少惹事为妙)14.人情世事陪够够,无鼎兼无灶。 (喻人情世事应酬不完)15.大目新娘找无灶。 (讥眼前之物,竟找不到)16.大鼎未滚,小鼎强强滚。 (责他人抢发言)17.上司管下司,锄头管畚箕。 (讥一个管一个)18.心歹

36、无人知,嘴歹大厉害。 (劝人慎言)19.不孝媳妇三顿烧,有孝查某子路遥遥。 (喻媳妇再不好也能侍奉三餐)20.仙人打鼓有时错,脚步行差谁人无。 (喻错误难免,要及时更正)21.父母疼子长流水,子想父母有时存。( 喻父母惦记子女久长,子女却偶而想着父母)22.甘愿担菜卖葱,不甲别人公家尪。 (喻女子宁可吃苦,也不与人共夫)23.自己屁股无肉,怨人脚肚生肉。 (讥自己瘦却嫌人胖)24.叫猪叫狗,不如自己走。 (喻求人不如求己)25.无彼种屁股,唔通吃彼种泻药。 (喻没那种本领,勿做那种事)26.厝内无猫,老鼠跷脚。 (群龙无首,一切无序)27.惊七月半水,无惊七月半鬼。 (七月半前后常闹水灾)28

37、.一时想无到,终身苦到老。 (一失足成千古恨)29佛靠扛,人靠装。 (菩萨靠人抬才显灵,人靠装扮才好看)30.猪仔贪别人槽。 (自己的不吃,专门贪吃别人的)31.十嘴九脚川。 (脚川:屁股)指七嘴八舌吵闹不休,意见无法统一。32.无空寻缝。 (意喻无事生非或有意刁难。 )33.老鼠共猫做生日。 (意喻所做的事并非真心实意。 )34.娶某时,生仔运。 (娶某:娶妻。意喻人处于好运气的时期。)35 人咧衰,放屁弹死鸡。 (意喻人运气不好时,做任何事情又再招来不幸。 )36.一个剃头,一个板耳。 (意喻一个人可以办成的事用了两个人。 )37.鸭仔落水身就浮。 (意喻身临其境就会适应。 )38.瘦瘦水

38、牛三担骨(意喻有真本事的人在任何条件环境下也能作用)39.吃米不知米价。 (意喻只知享福而不事生计。 )40.半桶屎起类摇。 (意喻一知半解或功夫不深的人却夸夸其谈显示自己有才华)41.有偌大的脚,穿偌大的鞋。 (意喻事物要从实际出发,量力而行。 )42.牛牵到北京也是牛- 指歹性地(坏脾气 )43.一日北风三日雨,三日北风无水戽。44.五月十九*声雷,番薯赛过大秤锤。 (*:响)45六月十二,彭祖做忌,无风台也有雨意。46.青瞑鸡啄着一尾虫。 (青瞑:瞎眼)比喻事情凑巧,侥幸碰上了好运气。47.在家日日好,出门朝朝难。喻指出门在外许多事情不如在家方便,叫人出门远行要有克服困难的思想准备。48.一料田螺九碗汤。搭配过量。意指不看事实瞎指挥。49.一人苦一项,无人苦相同。50.细汉偷割瓠,大汉偷牵牛。51.常打勿会惊,常骂勿会听。52.宋凶人(穷人)无病就是福。53.平安恰赢大趁(赚)钱。54.人在双双对对.阮在靠墙吐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