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浅议艺术-艺术家与实际人生.doc

上传人:kuailexingkong 文档编号:1619030 上传时间:2018-08-1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议艺术-艺术家与实际人生.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浅议艺术-艺术家与实际人生.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浅议艺术-艺术家与实际人生.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浅议艺术-艺术家与实际人生.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浅议艺术艺术家与实际人生浅议艺术艺术家与实际人生摘要:艺术、艺术家、实际人生三者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艺术是人类情感和想象为特性的把握和反应世界的一种特殊方式,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艺术家是艺术创作的主体,艺术家受周围环境因素的影响以及自身无法控制的情感因素的影响,导致在创造力方面忽起忽落难以捉摸的特征,艺术家对实际人生的认识与理解决定了他的艺术高度,艺术创造永无止境。 关键词:艺术 艺术家 理想 实际人生 艺术是人类情感和想象为特性的把握和反应世界的一种特殊方式。即通过审美创造活动再现现实和表现情感理想,在想象中实现审美主体和审美客体的互相对象化。具体说,它是人们现实生活和精神世界的形象

2、反映,也是艺术家知识、情感、理想、意念综合心理活动的有机产物。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艺术主要是满足人们多方面的审美需要,从而在社会生活尤其是人类精神领域内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艺术家想要创作出具有艺术性的作品,须具备丰富的情感、活跃而富有创造性的想象、审美感受能力以及独特的艺术手法;而这些素养是需要艺术家在生活中经过长期经验积淀才能达到的,与艺术家的生活阅历、思想水平、学识基础、文化素养、创作锻炼是分不开的。 在面对众多对艺术、艺术家和实际人生这三个概念的研究,从中选择了三篇比较有说服力的文章进行了归纳、分析。在对这些论文进行精细而深入地阅读、感受、分析、比较、追问的基础上,对它们的各个方面进行

3、总体的叙述和简要的判断。 一、爱默生的论艺术 文章的开头,作者提出了美的艺术目的不在摹仿而在创造。我认为,人天生就有追求完美的心理,总是喜欢美的事物。美是需要创造的。一般都说创造美,而没有听说过摹仿美的。模仿美犹如东施效颦,摹仿不好就成了笑料。而创造是需要用心构思的,创造独一无二的艺术品;即使不够完美,但是也是一种创意。美的艺术是可以借鉴的,借鉴是在摹仿的基础上稍加修改,而不是单纯的摹仿,达到创造美的目的。在文章的第二段,作者运用了一系列的反问,自问自答。创造,实际上是一种看似简单实际复杂的一种精神活动。剪裁和选择本身就是在创造,是需要艺术家用心去体会、用锐眼去捕捉、用大脑去想象,这一过程就是

4、在创造。语言是指艺术家的思想创造转化成为作品。剪裁和选择过后,便会有精彩的独具匠心的作品出现,剪裁掉的是艺术家认为是多余的或败笔,而选择留下的是艺术家的爱好。接着,作者叙述了艺术、艺术家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艺术家须运用在他那个时代和他那个民族中流行的符号,来把他的经过放大的感觉传达给人类。作者这句话说明了艺术具有时代性、民族性。艺术家在进行创作时运用艺术直觉寻找创作灵感,而艺术直觉的形成是艺术家对生活和艺术的一种不假思索的颖悟,是经过长期经验积淀而达到理性阶段的直接认识能力,它和艺术家的生活阅历、思想水平、学识基础、文化素养、创作锻炼等分不开。它使艺术家不需经过推敲就能察觉对象的某些本质规律,或

5、使创作任务获得突然而意外的解决。由此得出结论:艺术来源于生活,艺术家对生活的认识决定了他的艺术。 在文章中,作者通过叙述艺术品表现出简单特质,既而深入挖掘艺术品的根源都是单纯的,转入对艺术家的描述。他无须受一种成规划的自然和文化的约束,也无需就是这种生活情境可以和任何其他生活情境一样,作为一种符号表现随处都可以流注的思想。作者巧妙地运用了流注一词。我认为,这里的流注可以理解为流动、倾注的意思。艺术家并不追求奢侈的生活环境,但是要有一定的情境。感觉亲切舒适的生活情境可以更加投入到艺术的创作,在艺术创作中思维可以像流水一样随意流动、倾注。接着,为了说明图画不能太奇特。最能使人惊赞的就是常事常理。凡

6、是伟大的事迹都一直是简单的,凡是伟大的图画也是如此。而列举了自己年轻时候为了找寻自己幻想中的令人惊奇的形象组合,不远千里跑到罗马,却发现自己像踩水车似的,踩来踩去,还是不离原处。还列举了拉斐尔的耶稣变形继续论证好的图画都是简单的。简单的易于人们理解接受,太复杂的图画会让人费解、疲惫。我认为艺术最原始的作用,就是供人们休闲的业余爱好,艺术是件让人轻松的事情,应抱着放松的简单的心态去欣赏、学习、创造。 在赞美完艺术后,作者做了一个坦白的招供:就我们所知道的艺术来说,它们只是发端。我们所最赞美的是它们所向往的和所许诺的,而不是它们已有的成就。作者的意图是鼓舞现代及以后的人们不断地创作,艺术是永无止境

7、的,艺术的最高效果就是创造新的艺术家。文章的最后,作者将艺术与生活联系在一起。凡是艺术作品都不应该是与生活脱节的表演,而应该是临时即兴的表演。艺术来源于生活,如果脱离了自然而进行创作,就不会引起他人的共鸣,成了没人欣赏的艺术;不被欣赏,无人能懂,创作出的艺术也就失去了魅力和真正的价值。在生活中寻找艺术创作灵感以及素材,创作出的作品又高于生活。艺术以及艺术品应该以感召自然以及自然界中的人类为目的。取之自然,用之自然。 二、巴尔扎克的论艺术家 文章的开头,指明了这篇文章的主要目的研究一下其中多少与艺术家个人有关的一些方向。什么样的人才能称之为艺术家呢?艺术家在常人眼中往往是一种难以理解的独特群体,

8、常人无法理解他们异于常人的思维、目的、想法、生活。艺术家是进行艺术创作的主体。在艺术创作中丰富的情感、活跃而富有创造性的想象、审美感受能力,以及独特的艺术手法,才是最重要的;其他的外在世界相当于大海中的一滴水,没有太大的意义。艺术家在静寂与孤独中有着千丝万缕的思绪,思想探索的阶段是艺术家最陶醉、最享受的心神交汇的美妙过程,在灵魂的驱动下进行创作。这些思绪促使艺术家挥动画笔描绘出内容丰富的巨作。他们认为艺术创作是件伟大的、快乐的事情,进入创作就能忘掉烦扰的一切,达到忘我的境界,废寝忘食已是平淡无奇的现象。这些或许就是艺术家受到社会上一些讲求实际的人们迷惑、责备、反感的原因吧。 作者分别叙述了艺术

9、家受周围环境因素的影响以及自身无法控制的情感因素的影响,导致在创造力方面忽起忽落难以捉摸的特征。艺术家在受某些环境因素的影响下进行工作。这句话毋庸置疑,无论是艺术家,还是其他行业的人们,只要是生活在人类这个大家庭,都无法避免地受到一些环境因素的影响。然而,这些因素是如何组成的?这才是我们应该思考的问题。我认为,艺术家受到影响的因素是由生存的环境和所接受的文化的影响。生存环境包括家庭和工作,工作可随自己的努力而改变;但家庭环境却不能改变。而所接受文化大多是前辈们留下的文化(著作的书以及流传的思想),这些文化多少都会影响着艺术家的思想;社会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某一天,在他自己不知不觉中,一阵风来,

10、一切都松懈了。为艺术而创作是艺术家终其一生的追求,不能受自己思想而即兴发挥,犹如行尸走肉般生活,也就等于死了的人。能够摆脱束缚(至少思想是自由的)而自由游走在创作之海,在作品中把自己的思想发挥的淋漓尽致。这样的艺术家就犹如神一样令人羡慕、敬仰。有些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与自己心目中的理想形象相处久了,深陷进去,难以自拔,就很难再用一种简单的心态、单纯的心境去欣赏、去体会。无论是物还是人都是集优点和缺点于一身的,创作时会竭尽全力将形象描绘的更加完美,而另一面却看不到了,创作的作品中也就不能描绘出一个完满的形象。在最后,作者试图来说明艺术作品的目的。创作艺术作品仅仅是为了欣赏,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吗?我

11、认为,艺术作品创作的目的是为了引领我们的心灵与自然达到共鸣,使事物内在的生命进入我们原来混乱的知觉之中,将艺术家用高度的敏察力所捕捉到的美妙自然的展示给我们。艺术作品就是用最小的面积惊人地集中了最大量的思想,它类似总结。结尾,作者又提出艺术家的使命在于能找出两件最不相干的事物之间的关系,在于能从两件最平凡的事物的对比中引出令人惊奇的效果,这就不能不使艺术家给人的印象经常是一个不合情理的人。这些应该是艺术家在进行创作之前所进行的思想探索吧。艺术家运用高度的敏察力,洞察事物的正反两面,全面地看待平凡的事物,站在不同常人的角度寻找令人惊奇的离奇形象;激发创作欲望,加入丰富的感情,创作出的艺术作品往往

12、会让人们所感动或者不解。艺术家有着自己的异于常人的思想,所以才能创作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经典之作。 三、朱光潜的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艺术和实际人生的距离 文章开头,作者列举了五件很有趣味的事情:对岸的草木房屋固然比这边的美,但是它们又不如河里的倒影。本地人会对外地的一些新奇事物产生美感,奇怪的古董癖,种田人与读书人互相羡慕,人们把过去的辛酸遭遇当做甜美的回忆。叙述完这些事情后阐述了自己的理解,认为是由于观点和态度的差别造成的。之后用这样一句话做了总结总而言之,正身和实际人生没有距离,倒影和实际人生有距离,美的差别即起于此。正身是实际世界中的某一事物,看到它,脑中立刻闪出它的作用。这是人的思维受

13、到了框架的约束,不自然地就被框入其中,大脑也就不能任意飞舞自由联想,头脑中自然不会出现美好的景象。倒影是虚无缥缈的、是幻境,用手触摸一下便没有了,只能欣赏。欣赏的过程中,头脑中会有千丝万缕的思绪,浮现出一幅幅想象的画面,这些画面和倒影不会长期存在,一阵风吹来,幻境就消失了,遗留下的只有想象、回忆,感觉是那样的美好。 文章最后,作者又提出了美和实际人生有距离的观点,用一般人不能把切身的经验放在一种距离以外去看,所以情感尽管深刻,经验尽管丰富,终不能创造艺术。一般人就是一般人,不能改变看待问题的方式,永远不能创造艺术。艺术之所以是由艺术家创作出来的,是由于艺术家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和不断创新的能力,有

14、自己的艺术见解和个性,不人云亦云,对艺术的追求有着旺盛的精力和坚韧的毅力。 艺术、艺术家、实际人生这三者有着紧密的联系。艺术家对实际人生的认识与理解决定了他的艺术高度,艺术家创造了艺术。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艺术创造永无止境,艺术的最高效果就是创造新的艺术家。艺术、艺术家、实际人生三者之间也会相互影响。艺术家会受到实际人生中某些因素的影响而进行艺术创作。每个艺术家都有对艺术与实际人生的界定,这种界定的不确定性甚至无意识性正是艺术的千差万别所在。艺术须与实际人生有距离,所以艺术与极端的写实主义不相容。写实主义的理想在妙肖人生和自然的境界,总不免把观者引回到实际人生,使他的注意力旁迁于这种无关美感的问题,不能专心致志地欣赏形象本身的美。目前,对于怎样的距离才是适当的和如何把握距离的尺度这些问题值得思考研究,加深对艺术、艺术家、实际人生的认识和理解,有利于尽量减少实际人生对艺术、艺术家的影响,最终提高艺术创作水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大学论文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