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师招聘考试复习资料-建平2017年小学教师招聘考试真题及答案解析【word版】教师招聘考试复习资料-建平2017年小学教师招聘考试真题及答案解析【word版】1:记载柏拉图教育思想的著作是多项选择题A、理想国B、政治学C、爱弥尔D、论演说家的教育 2:素质教育的时代特征是()。单项选择题A、面向全体学生B、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C、促进学生全面发展D、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3:区别一名普通的教师和优秀的教师的真正标志是()。单项选择题A、是否具有崇高的威信B、是否具有高深的知识C、是否具有很强的科研能力D、是否能为学生个性的发展提供充分机会 4:“长善救失”、“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是根据人的身心发
2、展的什么特点提出来的?()单项选择题A、分化与互补的协调性B、阶段性C、不平衡性D、个别差异性 5:系统的学校教育制度是伴随着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和现代学校教育的诞生而产生的。()判断题对错 6:课程有不同的分类标准,根据课程的任务分类,可以把课程分为()。单项选择题A、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B、必修课程、选修课程、活动课程C、相关课程、广域课程、核心课程D、基础课程、拓展课程、研究课程 7:一般而言,对学习动机的激励作用最大的是将学习成败归因于()。单项选择题A、努力程度B、能力高低C、任务难度D、运气好坏 8:()是指在行为发生频率或持续时间上的增加。单项选择题A、动机B、内驱力C、诱
3、因D、强化 9:绅士教育放在首位的是()单项选择题A、德行的教育B、骑士技术C、军事教育D、文化知识教育 10:某教师上课过程中发现一个学生分心,便在讲课的同时用目光凝视这个学生,引起了他的注意,促使其重新专心听讲。这位教师运用的是()单项选择题A、 直观技能B、 体态表达技能C、 提示技能D、 批评技能 11:矫治儿童强迫症常用的方法有()多项选择题A、系统脱敏法B、橡皮圈疗法C、暴露疗法D、行为中止法E、替代法 12:约束群体内成员的行为准则称为()。单项选择题A、群体气氛B、群体压力C、群体凝聚力D、群体规范 13:世界上最早的智力测验是()。单项选择题A、比纳一西蒙智力量表B、斯坦福一
4、比纳量表C、韦克斯勒智力量表D、韦氏儿童智力量表 14:课堂类型和结构是固定不变的,具有统一的模式。()判断题对错 15:中国古代“内发论”的代表人物是()。单项选择题A、孔子B、荀子C、孟子D、墨子 16:去过几次小朋友家,就能画出具体的路线图来,这是儿童认知发展的具体运算阶段。()判断题对错 17:根据柯尔伯格的观点,道德推理的最高阶段是()。单项选择题A、“好孩子”取向阶段B、惩罚和服从取向阶段C、良心或原则取向阶段D、权威和社会秩序取向阶段 18:中小学智育的根本任务是()。单项选择题A、传授知识B、发展学生的智力C、形成技能D、培养个性 19:中国老百姓无论怎样穷、怎样苦,也往往要从
5、牙缝里挤出钱来,供孩子上学念书。他们很清楚只有这样才可能从根本上改变命运,才可能拥有未来。运用到国家政策层面,毫无疑问,教育只应该是公益事业,是烧钱的事业。 这句话中“烧钱的事业”可以理解为()。单项选择题A、教育是一项非常费钱的事业B、对教育应该投资而不应从中谋利C、对教育的投资可能无法收回成本D、国家应该增加教育投资力度 20:德育内容决定了德育目标。()判断题对错 21:当教师非常关注自己的生存适应性时,其处于教师成长过程中的哪一阶段?()单项选择题A、关注发展阶段B、关注情境阶段C、关注学生阶段D、关注生存阶段 22:父亲将两瓶一样重的饮料分给6岁的小明和8岁的小光两兄弟,开始两个孩子
6、都知道两瓶饮料是一样多的,父亲将其中一瓶倒入了一个大杯中,另一瓶倒人了两个小杯中,让小明先挑选。小明选了大杯饮料并说:“这杯多。”小光在一旁说道:“其实,两边是一样多的。”可以判断出小明和小光分别处于()。单项选择题A、感知运动阶段和前运算阶段B、前运算阶段和具体运算阶段C、感知运动阶段和具体运算阶段D、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 23:提出德育的体谅模式的学者是()。单项选择题A、科尔伯格B、彼得?麦克费尔C、班杜拉D、皮亚杰 24:行为改变的基本方法有()。多项选择题A、强化法B、代币奖励法C、行为塑造法D、示范法E、暂时隔离法 25:概念形成一般要经历以下几个阶段?()多项选择题A、具体
7、化阶段B、抽象化阶段C、类化阶段D、同化阶段E、辨别阶段 26:开学第一天,新任班主任刘老师走进初二五班,发现黑板上写着“你也下课吧”五个大字,原来,该班已经连续换了两任班主任,原因是该班学生无论是学习、班级卫生以及日常行为规范等方面的表现都极差,前两任班主任就因为在班主任积分上被扣分而失去了当班主任的资格。如果你是刘老师,你该如何做?()不定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A、要言传身教,还要言教情教B、加强自身修养C、以自己的行为举止感化学生D、制定严格的班级制度 27:维持和控制学生在校生活的基本条件以及教师开展工作的重要保证是班集体的()。单项选择题A、班风B、学生干部C、正常秩序D、目标和规范 2
8、8:如果一个家长想用看电视作为强化物奖励儿童认真按时完成作业的行为,最合适的安排应该是( )。单项选择题A、让儿童看完电视后立即督促其完成作业B、规定每周看电视的适当时间C、惩罚孩子过分喜欢看电视的行为D、只有按时完成作业才能看电视 29:在杜威看来,教学过程的实质在于()。单项选择题A、将教材上的学科知识内化为儿童的认知结构B、从儿童现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儿童的现有经验向着教材所包含的逻辑经验不断前进和发展C、将掌握知识、发展能力与培养品格统一起来D、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矛盾运动 30:“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描写的心理活动是()。单项选择题A、认识过程B、个性过程C、意志过程D、情绪情
9、感过程 31:一次只有五座的圆桌会议上,已知出席会议的五人的座位情况是:王局长与赵科长、李秘书不相邻;如果李秘书与张副局长相邻,则赵科长与郭书记不相邻。根据以上陈述,可以得出()。单项选择题A、郭书记与王局长、李秘书相邻B、张副局长与王局长相部,与赵科长不相邻C、郭书记与王局长不相邻,与赵科长不相邻D、张副局长与王局长不相邻,与赵科长相邻 32:“以人为本”体现在教学中,要求教师()。单项选择题A、统筹兼顾B、一切以教材为标准C、因材施教D、立足长远 33:制度化教育建立的典型特征是学校的产生。()判断题对错 34:小学儿童的社会性发展突出表现在()。多项选择题A、社会性认知B、社会性情感C、
10、社会性行为D、社会性交往 35:小学教育能不能对社会发展起作用,归根到底要看小学教育能不能促进儿童的发展。()判断题对错 36: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死记硬背,而没有让学生掌握记忆的方法,进行有意义的记忆,这说明该教师( )。单项选择题A、忽略了学生的创造性B、过分重视知识的讲授而没有让学生进行实践C、没有关注学生情感特征D、关注知识传授而非教会学生学习 37:西欧中世纪主要学校类型是教会学校,分为()几个层次。多项选择题A、宫廷学校B、主教学校C、僧院学校D、大主教学校E、教区学校 38:()是把特定的教学作为对象放在自己的教学生涯中进行反思,比较历年教与学的情况,通过整体思考、类别、归纳
11、、总结、改进,达到温故知新的目的的反思。单项选择题A、群体反思B、个体反思C、纵向反思D、横向反思 39:给中世纪脱离儿童实际生活的经院式教学以沉重打击的进步是提出了()。单项选择题A、因材施教教学原则B、启发性教学原则C、直观性教学原则D、巩固性教学原则 40:问题解决具有()的基本特点。多项选择题A、目的性B、结构性C、序列性 ?考_试_大-在_线_考_试_中心D、主动性E、认知性 41:下列哪种题型不属于客观题()。单项选择题A、选择题B、是非题C、填空题D、论文题 42:一切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是()。单项选择题A、教育方针B、教育机智C、教育政策D、教育目的 43:在我国教育发展史
12、上,首次明确提出“美育”一词的是()。单项选择题A、蔡元培B、席勒C、王国维D、斯宾塞 44:法国人谈起中国人心目中的法国文学,总忍不住用一种轻蔑的口吻说:“你们喜欢茶花女。”在法国人眼里,喜欢大仲马还算有些品味,毕竟他有一部基督山伯爵,有三个火枪手,小仲马有什么呢?只不过写了一个交际花而已,法国文学是法国人的骄傲,在世界文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仅喜欢茶花女,显而易见是对法国文学的不尊重,茶花女在中国成为一种流行,差不多是一百多年前的事情,当时正赶上戊戌变法失败,人心沮丧,改良的路行不通,大家只好将就着胡乱看小说。“茶花女”在中国本土的诞生,是生逢其时。这段文字意在说明()单项选择题A、茶花
13、女在中国的流行有一定的社会背景B、对文学作品的喜好能反映出一个人的品位C、评价文学作品要结合其诞生的时代背景D、中国人和法国人的文学审美观存在区别 45:学生根据学习结果对自己做出奖赏和惩罚,以利于积极地维持或促进学习,属于自主学习中的()。单项选择题A、自我监控B、元认知策略C、自我强化D、自我指导 46:信息技术改变的是教育手段,但难以改变人们关于学习和教育的观念。判断题对错 47:学习记忆比较长的材料,中间部分的内容记忆的效果差,是由于受到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干扰的影响。()判断题对错 48:根据新知识与原有认知结构的关系,知识的学习可分为:上位学习、下位学习和 。单项选择题A、 并列结合
14、学习B、 命题学习C、 概念学习D、 符号学习 49: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单项选择题A、形象思维B、发散思维C、辐合思维D、直觉思维 50:中小学生掌握概念时,一般是先达到符号学习水平,再提高至命题学习水平。 ()判断题对错 51:群体动力表现为()多项选择题A、群体凝聚力B、群体目标C、群体规范D、课堂气氛E、群体内的人际关系 52:苏格拉底的教学法包括()。多项选择题A、定义B、思索C、苏格拉底讽刺D、助产术E、启发 53: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要全面地看问题,不能以偏概全,要联系地看问题,防止孤立的观点,要发展地看问题,不能静止地看问题。因此下列理解中,不正确的是()。单项选择题A、看
15、问题要一分为二,既要看到好的一面,又要看到不好的一面B、不仅要看到事物本身,而且要看到它与周围事物的联系C、人性都是一成不变的,对犯罪分子绝不能给他改过的机会D、共产主义一定会取得胜利 54:()教养模式下的儿童是最成熟的,他们有能力,独立性强,善于控制自己。单项选择题A、专制型B、放纵型C、民主型D、集体型 55:滑滑板、溜冰属于()动作技能。单项选择题A、徒手型B、细微型C、不连续的D、器械型 56:把解决问题的所有可能的方案都列举出来逐一尝试,这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单项选择题A、算法式B、启发式 C、综合式D、概括式 57: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
16、特征的倾向称为()。单项选择题A、品德B、意向C、态度D、个性 58:“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是一种()的教学技术。单项选择题A、强调直观教学B、强调新知识与学生认知结构中适当知识联系C、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D、引导学生的发现行为 59:随着教学的进程,在黑板上展示教学的重点内容和细目,表现教学内容的结构体系。这是()。单项选择题A、提纲式板书B、重点词语式板书C、对比式板书D、问答式板书 60:在教育活动中,教师负责组织、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方向,采用科学的方法,获得良好的发展,这句话的意思是()。单项选择题A、学生在教育活动中是被动的客体B、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是被动的客体C、要充分发挥教师在教育活
17、动中的主导作用D、教师在教育活动中不能起到主导作用 查看答案 1:答案A 解析 2:答案B 解析 在知识经济时代,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的新一代人才是素质教育的核心。 3:答案D 解析 教师的根本任务是教书育人,衡量一个教师是否优秀,就要看他能否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机会。 4:答案D 解析 根据个人身心发展常识,“长善救失”、“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是根据人的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特点提出来的。 5:答案正确 解析 略。 6:答案D 解析 根据任务进行分类,课程可以分为基础课程、拓展课程和研究课程。 7:答案A 解析 8:答案D 解析 9:答案A 解析 10:答案B 解析 11:答案A,C,D,E 解
18、析 12:答案D 解析 群体规范是约束群体内成员的行为准则。 13:答案A 解析 最早的智力测验是由法国心理学家比纳和西蒙于1905年编制的,称为比纳一西蒙智力量表。 14:答案错误 解析 15:答案C 解析 孟子认为,人性本善,正是内发论的观点。 16:答案正确 解析 17:答案C 解析 根据柯尔伯格的观点。道德推理的最高阶段是良心或原则取向阶段。 18:答案B 解析 19:答案B 解析 【参考答案】B 【名师点睛】阅读文段时会发现“是是”两句表示的是并列关系,因此要想准确理解“烧钱的事业”的具体含义,就应该明确“公益事业”的特点,它与“烧钱的事业”是互为阐述、互为补充的同义项。而B项强调“
19、投资而不谋利”恰好为“公益事业”的特点,因此B项可以解释“烧钱的事业”的含义,为正确答案。 20:答案错误 解析 德育目标决定了德育内容。 21:答案D 解析 【参考答案】D 【名师点睛】处于关注生存阶段的教师非常关注自己的生存适应性。 22:答案B 解析 题目中是液体质量守恒问题,前运算阶段(27岁)没有出现守恒概念,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守恒观念形成。此题可以根据两兄弟的年龄及是否出现守恒概念选出答案,小明处于前运算阶段,小光处于具体运算阶段。 23:答案B 解析 体谅模式把道德情感的培养置于中心地位。此模式的一大特色是,它的理论假设是在对学生广泛调查的基础上提出的,它的教材也取自对学生
20、的调查。它以一系列的人际与情境问题启发学生的人际意识与社会意识,引导学生学会关心、学会体谅。该理论是英国德育学家彼得?麦克费尔等人于20世纪70年代所创,曾风靡于英美。故正确答案为B。 24:答案A,B,C,D,E 解析 行为改变的基本方法有强化法、代币奖励法、行为塑造法、示范法、暂时隔离法、自我控制法。 25:答案B,C,E 解析 26:答案A,B,C 解析 27:答案C 解析 班集体的正常秩序是维持和控制学生在校生活的基本条件,是教师开展工作的重要保证。班集体的正常秩序包括必要的规章制度、共同的生活准则以及一定的生活节律。 28:答案D 解析 此题考查的是强化物出现的时间,应在需要强化的行
21、为出现后进行,只有D项电视作为强化物出现在要奖励的行为按时完成作业之后。故选D。 29:答案B 解析 杜威是现代教育家,强调“在做中学”,教学过程的实质就是从现有的经验出发,不断向着教材所包含的逻辑经验前进和发展。 30:答案C 解析 人不仅能认识世界,有感情地体验现实,还能自觉、能动地变革现实。这种与改造现实相联系的自觉地确定目的,根据目的有计划地调节支配行动,克服困难,最终实现目标的心理过程称为意志。 31:答案A 解析 由可以得出王局长的两边不可能是赵科长、李秘书,总共5个位置,已经去掉3个,只剩下2个,说明赵科长、李秘书肯定是相邻的;由于只是假设,根本就不成立,所以李秘书与张副局长肯定
22、是不相邻的,位置只剩下两个,所以李秘书肯定与郭书记相邻,那么赵科长只能与张副局长相邻,所以答案是A项 32:答案C 解析 【参考答案】C 【名师点睛】教师在教学中要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考虑到学生发展的需要;遵循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和发展规律;设计适合学生学习的课程;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实现学生的和谐发展。即因材施教。 33:答案错误 解析 学制的建立是制度化教育建立的典型特征。 34:答案A,D 解析 小学儿童的社会性发展突出表现在社会性认知与社会性交往两方面。 35:答案正确 解析 略。 36:答案D 解析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育观要求教师从教会学生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
23、题干中教师让学生记住知识而没有教给学生好的学习方法。 37:答案C,D,E 解析 38:答案C 解析 按照反思的对象,可分为纵向反思和横向反思。题干描述的是纵向反思的内涵。 39:答案C 解析 直观性原则的提出是教育史上的一个进步意义,它给中世纪脱离儿童实际生活的经院式教育以沉重的打击,使书本知识与其反映的事物联系起来。 40:答案A,C,E 解析 问题解决具有目的性、认知性、序列性三个基本特点。 41:答案D 解析 42:答案D 解析 教育目的是整个教育工作的核心,是一切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 43:答案A 解析 蔡元培在中国首次提出“美育”,他提倡要对学生进行美育,培养学生欣赏美、创造美
24、的能力。 44:答案A 解析 【参考答案】A 【名师点睛】本题的难点在于排除C选项。本文表达的主题是“评价中国人对茶花女的欣赏应该结合时代背景”,而C选项论述的是评价文学作品。排除C选项。答案应为A选项。 45:答案C 解析 46:答案错误 解析 由于电脑和网络以及其他多媒体设备等教育手段的介入,使教育手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同时也使原有的师生现场学习和教育的方式发生了变化:学习和教育既可以是师生互动,现场面授,也可以是生机、生生和师生以信息技术为中介进行的互动交流、互相学习。原有意义上的有固定场地、固定班级、固定活动的学校教育形式,将成为学生进行社会交往的处所,而知识的学习将让位给不受时间和
25、地域限制的信息技术。 47:答案正确 解析 48:答案A 解析 本题考察第六章知识学习的分类。根据新知识与原有认知结构的关系,知识的学习可分为:上位学习、下位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 49:答案B 解析 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发散思维。 50:答案错误 解析 掌握概念时,一般是先达到符号学习水平,再提高至概念学习水平。 51:答案A,C,D,E 解析 52:答案A,C,D 解析 苏格拉底提倡争辩的教学法,教学过程分为三步:苏格拉底讽刺、定义、助产术。 53:答案C 解析 【参考答案】C 【名师点睛】A项是全面地看问题,B项是联系地看问题,D项是发展地看问题。只有C项违反了唯物辩证法,是静止地看问题。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 54:答案C 解析 鲍姆宁将父母教养方式分为专制型、放纵型、民主型三种教养模式,其中民主型下的儿童最成熟。 55:答案D 解析 依靠器械等来实现的操作技能属于器械型操作技能。 56:答案A 解析 算法式是问题解决的策略之一,是把解决问题的一切做法步骤都列出来,然后逐一加以尝试,最终使问题得到一个正确的解。 57:答案A 解析 58:答案B 解析 59:答案A 解析 60:答案C 解析 【参考答案】C 【名师点睛】这句话主要强调教师要在教育活动中充分发挥主导作用。 14 /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