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浅析李立三工会思想的现代价值摘要:本文通过浅析李立三工会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及其在新中国成立前后工会思想的主要内容,结合马克思主义劳动工会理论,为当今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工会工作提供其现代价值。关键词:李立三;现代价值;工会思想李立三是我国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曾担任我国多个国家重要职务,他的劳动工会思想不仅在新中国成立后领导和振兴中国劳动工会,奠定了劳动工会基础方面的工作,而且在改革开放后近 40 年的今天也有着非常重要的现代价值。一、李立三工会思想的形成及发展李立三工会思想的形成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萌芽期、发展期、成熟期。萌芽期主要是指李立三在其赴法留学期间,他的劳动工会思
2、想的诞生。发展期主要是指李立三回国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在领导工人罢工的实践中所逐步发展起来的。成熟期主要是在新中国成立前后李立三劳动工会思想形成了一套其独特的思想体系。1899 年李立三出生在湖南省醴陵县,初中时的他常常发表一些救国救民的文章,中学毕业后李立三弃笔从戎,从那时候开始,忧国忧民的思想便在李立三思想中开始萌芽。1919 年 9 月,李立三赴法留学,在这期间受到孙中山大革命失败以及五四运动和十月革命的影响,李立三更深层次的了解了马克思主义,这使得李立三在今后成为一名无产阶级革命家奠定了基础,在法期间,李立三联合华工与法国资本家进行斗争,许多华工因此获得人身自由。同时,李立三的劳动工会
3、思想也已开始初步形成。1921 年李立三回到祖国,并加入刚刚成立的中国共产党,由于李立三曾在法国留学期间有过工会斗争的经验,当时的党总书记陈独秀委派他回到家乡湖南从事工人运动,湖南省党组织负责人毛泽东同志安排李立三赴安源路矿开展工人运动,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的胜利使得李立三的工会思想得到了及其宝贵的实践经验,同时也获取了领导工人工作的经验。作为李立三回国第一次领导的工人罢工运动,加之罢工的显著成效,正是在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中李立三的劳动工会思想开始发展。新中国成立前后,李立三从苏联回到中国,并被选举成为中华全国总工会的常务副主席和中央职工运动委员会书记兼全国总工会党组书记,标志着李立三有一次进入
4、工会运动领导岗位。李立三提出的劳动工会思想相对独立等一切正确的思想标志着李立三工会思想的成熟。直到 1951 年 12 月召开的全国总党组扩大会议李立三遭到批判被解除所有职务之前,他的劳动工会思想在新中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这些思想在现在看来仍然是正确的思想,并且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李立三工会思想也具有着十分重要的现代价值。二、李立三工会思想的主要内容工会应相对的保持其独立地位。在 1950 年关于中南区的工会工作报告中,李立三肯定了工会有代表工人阶级利益,保护他们权益特殊任务这一个观点,受到了高岗等人的批驳。在论公营企业中行政与工会立场一致性一文中公开批判李立三等人的理论主张,并认为
5、工会和国家行政的立场是完全一致的,否认国营企业内部的公私矛盾,否认工会在新时期独立运作的需要。针对这一观点,李立三等人从实际出发,提出了社会主义企业存在公私矛盾的思想,提出了工会同行政在基本立场一致的前提下,存在着不同的具体立场等问题。李立三的工会独立理论是适应当时时代发展需要的,正确的思想。李立三等人实事求是,认为在基本立场一致的基础上,具体矛盾还是普遍的存在于工会工作的方方面面。李立三认为社会主义工会与社会主义公营企业存在着不可避免的矛盾。李立三研究和解决在建国初期工会与企业的一系列关系。劳动工会的矛盾论是李立三着眼劳动工会理论探究和实践工作的出发点。李立三的劳动工会相对独立思想曾被批判为
6、工团主义、经济主义。这种指责是错误的。李立三的劳动工会思想是与工团主义和经济主义有本质区别的。首先,最根本的是在于,他始终是积极地肯定党和政府在工会工作中的主导地位的,坚决反对工会工作脱离党和政府的领导。其次,他认为,在当时的中国,劳动工会的职能是在发展生产为主的基础上对利益的逐步合理诉求。在他的关于工会工作等为代表的理论著作中就指出,劳动工会工作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今天,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它的主要任务转化为大力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李立三认为,社会主义劳动工会的存在基础是由于社会主义的公营企业中公私矛盾的现状决定的。在李立三的一系列的论述中,他始终贯彻这样一个原则,就是劳动工会的工作必须要
7、在依靠党和政府的基础上,紧密联系群众。对于党和政府的大政方针是要坚决贯彻的,而就群众的不合理诉求,是要合理引导。三、李立三工会思想的现代价值李立三的劳动工会思想,是马列主义劳动工会的科学论断和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的结晶,中国共产党劳动工会组织建设的宝贵经验,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他的劳动工会的历史经验的总结,对今天的劳动工会改革依然具有重要的借鉴和指导意义。以党的方针政策为改革的理论依据。建国前后,党和政府处理劳动关系理论的十六字方针就是李立三构建其劳动工会理论大厦的基础。工会工作者要学习李立三以党和政府的政策、方针为骨架,构建劳动工会制度结构的经验。工会改革至今,其基本任务、组织原则、立法目的等方
8、面的问题,业已在李立三以十六字方针基础上架构的劳动工会思想理论中得以解决。以法律手段保障工会组织建设的有序、健康发展。法制是对制度建设的最大最好的保障,李立三很早就认识到这一点,并在其担任劳动工会领导岗位期间,做了大量的这一方面的工作。必须要有大量的、日益完善的法律法规来保障劳动工会的组织建设落到实处。当前,我们倡导依法治国,这是与李立三所做的努力是不谋而合的。劳动工会者要树立法治的观念,做到有法可依、依法办事。所谓有法可依,要求劳动工会法的制定者要时刻从立法的角度出发,关注劳动工会的现状,适时的通过立法来调整出现的问题。以服务群众的宗旨,指引劳动工会改革的方向。李立三劳动工会制度改革的目的是
9、实现工会的群众化。他认为,工会是所有先进的或落后的群众的组织,工会改革创新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实现劳苦大众的彻底解放和自由。这对于当前工会改革,提出了一个最基本的要求,即改革的结果是否能够在不远的将来为劳动者带来利益,或者说改革的最终进程是否会导致劳动者利益的不断提高。如果不是,那么这一改革的方向就已经证明发生了偏差,改革至此已经失败。所以说,李立三这一思想的重要意义在于,他能随时指导今天劳动工会的每一次改革,在目标上不发生偏差,在进程中一旦发生质变,能够通过这样的预警机制,及时的得到改正和完善。李立三劳动工会思想外在的理论体系和内在的潜质内涵,对于当前劳动工会的组织建设和参与者都是具有不估量的价值。他既是劳动工会组织改革和发展的理论指导来源,更是劳动工会制定者和参与者重塑内在自我的榜样。他的言传身教,必将继续影响中国劳动工会组织建设的进一步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