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浅论医院输血科(血库)标准化准入验收的作用浅论医院输血科(血库)标准化准入验收的作用 导读:而使得受血者输血面对安全隐患。据相关文献研究证实:输血前检测出梅毒抗阳性的受血者占 0.68%,抗-HIV 阳性的受血者占 0.072%,抗-HCV 阳性的受血者占 2.87%,HBsAg 阳性的受血者占 10.26%。如果对受血者输血前检测的重要性认知不足,那么在输血后一旦患者出现传染病,就难以划分责任归属,极易引发医疗纠纷。由此可见,对受血者进行输血前 1672-3783(2013)11-0508-01【摘要】采供血机构与医院输血科(血库)的标准化管理是保障受血者输血安全的重要环节。然而长期以来,
2、对输血安全的制约仅关注于检查采供血机构所提供的血液质量是否符合标准,而没有强化医院输血科的标准化管理,使得临床输血缺乏全程制约。为此,必须强化医院输血科(血库)标准化准入验收,确保输血科(血库)的房屋设施和布局、输血前检测等均符合相关规范要求,使输血安全得到切实保障。本文对医院输血科(血库)标准化准入验收的作用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医院输血科(血库)加强规范化、标准化管理的措施进行探讨。【关键词】医院输血科;中心血库;标准化;验收一、医院输血科(血库)标准化准入验收的作用(一)有利于减少医疗纠纷根据卫生部临床输血技术规范中规定,受血者输血前应做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梅毒、艾滋抗体、丙型肝炎抗体等
3、四项传染性指标的检测,但是一部分医院受医疗条件限制、操作人员技术水平不高、输血前传染病指标检测意识不强等因素的影响,仅对四项传染病指标中的某几项进行检测,或采用快速检测策略替代检测,从而使得受血者输血面对安全隐患。据相关文献研究证实:输血前检测出梅毒抗阳性的受血者占 0.68%,抗-HIV 阳性的受血者占0.072%,抗-HCV 阳性的受血者占 2.87%, HBsAg 阳性的受血者占10.26%。如果对受血者输血前检测的重要性认知不足,那么在输血后一旦患者出现传染病,就难以划分责任归属,极易引发医疗纠纷。由此可见,对受血者进行输血前检测不仅有利于帮助临床医务人员明确受血者的身体状况,而且还有
4、利于减少因输血引起的医疗纠纷,维护良好的医患关系和各自利益。(二)有利于保障临床输血安全在卫生部颁布实施的医院感染管理规范、临床输血技术规范中,对医院输血科(血库)的房屋设施和布局做出了明确规定,要求该房屋划分污染区、半清洁区和清洁区,满足血液储存、血液发放、血液检验(配血)、医疗废物处理等功能的需要,各区的洁净度必须符合类的环境标准要求。输血是一项重要的治疗方式,然而其本身却存在着一定危险性,如果在洁净度不符合标准的环境中进行输血,那么不仅有可能会传播疾病,而且还有可能会出现输血反应。为此,加强医院输血科(血库)标准化准入验收,确保房屋设施和布局满足相关规范的要求,有利于保障临床输血安全。(
5、三)有利于推动临床输血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现阶段,在国家卫生部的强力监督管理下,采供血机构的各项工作日益规范化、标准化,进而保障了血液质量。然而,一部分医院输血科(血库)的标准化管理较为薄弱,使得临床输血面对一定安全风险。为此,加强医院输血科(血库)标准化准入验收,由卫生部、技术专业家联合对输血科(血库)进行现场审核,并对不符合验收标准的输血科(血库)提出整改意见,有利于推动医院临床输血加快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对保证临床输血安全具有重要作用。二、医院输血科(血库)加强规范化、标准化管理的措施(一)强化血库工作人员管理中心血库的工作人员不仅要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而且还要拥有良好的医
6、德修养和高尚的思想境界。为此,应当加强对中心血库工作人员的教育培训工作,使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得到不断提升。在专业培训方面,医院可采取鼓励进修、组织讲座、内部交流等形式,让中心血库工作人员优化自身知识结构,提高业务技能;在质量教育方面,要增强工作人员的质量管理意识和“自律”意识,使工作人员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此外,中心血库还要健全工作制度、操作规程,明确各岗位职责,要求工作人员必须做好交接班、消毒、日常卫生等基础性工作,严格把控血液管理流程,确保临床用血安全。(二)强化血库环境与硬件设施管理医院要严格按照卫生部下发的相关规范,使血库的房屋设施及布局符合标准要求,做到人流物流分开。血库实施标准化
7、、规范化管理应当将计算机信息管理作为重点,利用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实现血库数据处理、血库信息管理以及辅助决策等功能,并可对采供血等环节进行科学化管理。此外,医院血库还要做好血液的储存设备、检验设备、处置设备以及消毒设备的维护工作,及时更新设备,从而确保血液流通管理质量。(三)强化血液使用流程管理在血源管理环节,要对入库的血液进行严格检查,包括检查血袋包装、血液外观、采血日期、使用期限等方面;核对血液相关信息,包括核对姓名、血型、数量、输血号、剂量、RhD(+)或()等事项。对血液制品进行分类保存,按照规定进行标准化操作。在配血管理环节,要严格检查输血申请,包括传染病检查记录、输血反应情况、患者血
8、红蛋白含量和红细胞数、血型及输血量、科室及床位等。对受血者执行交叉配血,并将配血标本储存在冰箱中,保留标本 78d 以便备查之用。在发血和用血管理环节,要认真核对供血者相关信息,检查血袋完好情况,查验浓缩红细胞、洗涤红细胞是否存在溶血、凝块的现象,检查冷沉淀和冰冻血浆是否有絮状沉淀物。在确定检查事项均合格后才能发血。在发血出库的同时,将供血者的相关信息扫描拷贝进受血者的诊疗记录上,从而加强对血液使用全过程的监控。结论:总而言之,医院输血科(血库)的输血管理工作直接关系到受血者的身体康复,一旦出现工作失误甚至会威胁受血者的生命安全,造成无可挽回的损失。为此,必须加强医院输血科(血库)的标准化准入验收,确保医院血库严格执行卫生部制定的相关规范,使各项工作步入标准化、规范化的运转轨道,从而保障临床输血安全,有效避开和减少医疗纠纷,提高输血管理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