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浅谈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doc

上传人:kuailexingkong 文档编号:1617657 上传时间:2018-08-1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浅谈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浅谈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浅谈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浅谈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石人小学 项春波今天我要各大家讨论的是关于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问题。良好的品德行为的形成,它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水滴石穿,非一日之功。 ”究竟是哪些因素影响学生行为品德的形成呢?一般是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环境影响着学生行为品德和形成。家庭教育对学生和行为品德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我们的言谈举止、行为习惯都是孩子效仿的榜样。如果家长经常是满口流言,那么,孩子或多或少地受到父母的影响,有意或无意地从口中冒出一些流言蜚语,有的甚至会赶上和超过父母。如果我们的大人爱贪小便宜,那么孩子捡到东西就可以顺理成章地据为己有,还要加上一

2、句名言:大路捡得,当官都取不得。他根本不会想到要把捡到的东西上交。当孩子捡到东西时候,我们虽然不能用“廉者不食嗟来之食,志者不饮盗泉之水” 这样高深的道德理念去教育他们。但是,我们应该教育孩子学会换位思考,假如是我自己的东西丢了,别人捡到不还,我会怎么想呢?孩子捡到东西,不管是值钱还不值钱,或在或小,我们都应该追问一下是在什么地方捡的。确认是捡得的后,应该叫孩子想办法把东西归还给失主。如果学生经常捡得东西,我们更应该考察一下,他的运气真的好吗?有的人开始是路上、野外、校园捡得东西,捡的时间多了,就会在同学的书包里、别人的家里去捡。这样的学生我们学校大有人在。很多时候我主观地认为:偷东西是从捡东

3、西发展起来的。我们应该重视这个问题。我们的这一代人,有的经历过粮食难关,有的经历大集体时不够吃的时代,今天想到当年的生活还有很多的辛酸,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我们不想让饥饿的现象在我们下一代的身上重演。加上现在的孩子少了,个个都是宝贝。在生活上过分地牵就孩子,很多家庭的孩子在生活上挑吃挑穿,吃的东西不和口味就发脾气,有的同学早上大人不给钱就不上课。认为不好吃的食物不假思索地随意丢弃。我们的教室里丢弃的食物随处可见,很多野狗长期光顾我们的教室。看见任意乱扔的粮食确实令人痛心。有的学生过分地讲究穿着,要穿新的、好看的。旧的、不好看的一律不穿。不考虑家庭的困难,一味和别人攀比。对于这样的同学应该作正面

4、的教育。生活上应根据家庭的实际情况,吃饱就行。穿着上只要洗干净就行,俗话说:笑脏不笑破。现在的学生由于家庭的溺爱,部分学生生活上没有独立生活的能力。生活自理能力非常差:一、二年级的学生有的自己不能穿衣服、鞋袜,不会热饭吃、不会整理书包。大事小事家长全部干包。学生除了读书其余的家务劳动一律不做。中高年级的同学自己不会洗衣服、做饭,成了一些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寄生虫。初中毕业了不能下地干农活。我们不妨到地里看一看,究竟有多少初中毕业生在地里干活,很多学生初中毕业后,就背起打工仔的行囊闯荡江湖了,很少有人在家安心做农业。这一代人老了以后,庄稼谁来种,这不是值得我们深思的社会问题吗?所有这些我们的家长

5、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由于同学们都处在相对平稳的生活环境里,部分学生在心理上缺乏锻炼,心理素质比较差,遇到困难和挫折不能正确地面对,没有解决困难的勇气和毅力。在班集体里,一部分学生自私自利,没有集体主义的思想,任何事情都是以我为中心,不会为他人着想,不会包容别人,原谅别人,不能很好地同学合作。在社会环境中,接人待物缺少礼貌,不会尊重他人。农村富余劳动力大量的外流,在经济上给地方创造了大量的财富。但是留下来的留守儿童的教育已经形成了一个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很多留守儿童跟着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或其他的亲属生活,这些长辈在生活给予了孩子无微不至的关怀,但是在教育上留下了很多的空白。很多的长辈都这样想

6、:吃好的、穿好的可能今后不能记住,如果挨一顿打孩子会终身难忘。所以,很多的家庭都是听之任之,任其发展。上述这些,都是家庭教育所导致的学生行为品德偏差,请我们的家长静下心来想一想,我的孩子是否有这些缺点,应该施加什么样的教育方法。一个学生的行为品德的养成不光是家长的责任,学校教育也负有光荣的使命。在学校教育中我们的教师应该对学生进行理想教育,信念教育,日常行为规范的教育。在学生的眼中老师就是榜样,榜 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我们老师的一言一行都是学生学习、模仿的楷模。所以,我们的老师必须具备高尚的教师职业道德情操,对 工作兢兢业业,乐于奉献。对学生倾注无私的大爱,关心爱护学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家乡的父老乡亲们,为了孩子的明天,让我们携起手来,真诚合作,共同完成培养下一的光荣任务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管理论文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