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分享赚钱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8

类型摭谈第二学段阅读教学的要求与方法.docx

  • 上传人:拉拉链
  • 文档编号:16151860
  • 上传时间:2023-01-23
  • 格式:DOCX
  • 页数:8
  • 大小:22.96KB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摭谈第二学段阅读教学的要求与方法.docx
    资源描述:

    1、摭谈第二学段阅读教学的要求与方法 第二学段阅读教学课例探讨 2015年浙江省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比活动于10月19日至22日在宁波举行。相关内容本刊在2015年第12期上作了介绍并对低段的部分课例进行了刊登,反响良好。本期我们继续推出中段部分课例,希望能引起大家的思考,并积极参与讨论。 第二学段的阅读教学,是建立在第一学段以字词句学习为重点的基础上的,同时,也是为第三学段以篇章阅读为重点的教学奠基服务的。纵观当前第二学段的阅读教学,常会陷入低段化倾向,或者拔高要求有高段化的嫌疑,究其原因,还是没能抓住第二学段的核心目标和要求。笔者以2015年浙江省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比中的中段课例人类的“老师”(

    2、语文出版社S版四年级上册)为例,谈谈第二学段阅读教学的要求与方法,以求教于各位同仁。 一、凸显自主合作,亲历言语体验 教学,顾名思义有教和学两个方面。传统教学更多的是体现教的积极性,而忽视学的积极性。而学习方法,当然要通过学生自己主动的学和充分的练才能获得。怎样才能改变原先“以教为主”的现状呢?周一贯先生认为:先让学生学起来,他们才有可能“有疑”,才有机会“质疑”。学生“质疑”了,小组合作讨论才有了必要。因而在教学中,教师要留出足够的时间,创造各种条件,设计多种形式,让学生先学起来,质疑问难;让小组讨论起来,分享自读的成果。中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两三年的语文学习经验,自学能力、解读能力不再是空白

    3、,教师完全可放手让学生先学,也必须要放手让学生先学。教师只有将教学内容转化为学生的学习活动,学生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学习。四位执教教师深谙“学生为本,先学后教”的道理,无一例外都安排了自主合作学习环节,让学生亲历言语体验,让学习真正发生。 丽水青田的王伟琼老师开课伊始就安排学生自主学习,以此了解学情,把握学习起点,顺势引导学生发现“总分总”的谋篇秘妙和“详略有致”的布局特点。在扶着学生学习了第2自然段后,王老师又设计了合作探究第3、4自然段的任务,学生通过填一填、贴一贴、议一议的方式理解了课文这两段的表达顺序。 衢州龙游的陈月芬老师则在梳理课文内容时安排了自主学习环节,默读课文后,学生用思维导

    4、图梳理课文内容,提取重要信息。在提取的过程中感受语言的准确性和信息提取的概括性。在学习课文第2自然段时,安排四人小组讨论完成第二份思维导图。通过小组之间质疑碰撞,研读思维导图,比较思维导图,学生畅所欲言,真正经历了富有挑战性的言语体验与实践。 义乌傅丽贞老师的自主合作学习的设计和陈老师的有异曲同工之妙。学生自读课文后完成表格式的导学单,很快就理清了文章的脉络,接着小组合作,模仿句式进行练说,对文章的主要内容作了简单的复述。整个环节整体感强,人人亲历言语体验,效率高。 金华浦江吴赞赞老师安排的自主合作学习环节独辟蹊径。要求学生把课文中介绍得最具体的三位“老师”的三段话,进行对比阅读,发现三段话在

    5、用词、写作顺序等方面的特点。先独立思考,然后组内讨论,小组汇报发现,最后小结课文言之有序的特点,独具特色。 著名语文教育专家洪镇涛先生认为:“现代语文教学存在一个长期性、全局性的失误,就是以指导学生研究语言取代组织学生学习语言,以对语言材料(包括内容和形式)的详尽分析取代学生对语言材料的感受和积累。”我们欣喜地看到,四位教师摈弃了一些讲解式的分析,给了学生较为充分的自主合作学习的时间,通过思维导图、表格、对比阅读等多种方式,在读悟说写中感悟文本语言和表达上的奇妙之处,这种富有智慧含量的言语体验带给学生的感觉是深刻难忘的。 二、基于文体特征,准确定位教学 到了第二学段,要学习的文体有叙事性作品、

    6、说明文、诗歌等等,基本上已涵盖了小学阶段要学习的各种文体。文章体式不同,读什么、怎么读的取向和方法就不同。学生作为学习者,其阅读旅程是一个在教师引导下不断成长的过程。这个过程必然伴随着对文体的感知、体认、习得和沉淀。要真正提升语文教学的品质,教师必须具有敏锐的文体意识,必须了解不同文体的一般特征,根据具体的文体和文本定位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人类的“老师”是一篇介绍仿生学的科学小品文,知识性和趣味性都很强。课文语言准确,结构严谨,又是一篇略读课文。从文体特征出发,找寻这一类文体的教法,成为四位教师的共识。 综观四位教师制定的教学目标,虽然语言表述上不尽相同,但其实质都指向三个方

    7、面:一是提取课文中的重要信息,了解课文介绍的科普知识;二是关注文章的表达顺序和语言特点,抓住要点,理清顺序,体会科普文语言的准确以及表达的有序;三是激发阅读此类文章的兴趣,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探索自然的愿望。之所以这样定位,正是考虑到课文是一篇科普小品文。 文体不同,教学内容的选择就有区别。散文教学要抓其神,明其形,品其言;寓言教学则要以领悟寓意、体会手法为主;而小说教学,体会故事情节的安排,领悟人物形象的塑造是关键;对于科普小品文教学而言,提取文章要点(即课文介绍的科普知识),理清说明顺序,体会语言特点成为主要的教学内容。 王伟琼老师是这样做的:教师首先基于预习提出问题:你知道课文中介绍的人类

    8、的“老师”有哪些?学生一一找出后,教师继续追问:这么多人类的“老师”,课文用了一个词来概括,找一找这个词在课文中出现了几次,出现在什么位置。学生很快关注了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发现了课文“总分总”的谋篇秘妙。然后教师又顺势引导,对比课文中的6个语段,发现课文“详略有致”的布局特点。教师正是依据文体特征确定教学内容,从而引导学生发现了这篇文章的写作顺序及特点。 每一种文体,其编码方式不同,解码策略也就不一样,学习方式也要根据文体特性来选择。陈月芬老师与众不同,采用了“图”解课文的方法,即利用思维导图,梳理课文脉络;利用思维导图,解析发明过程,达成了删繁就简、事半功倍之效。在梳理课文脉络环节,陈老师引

    9、导学生能否把课文中介绍的很多“老师”以及很多的发明创造浓缩到一张思维导图中。学生通过默读课文,圈画关键词语,提取了重要信息。学生在提取信息时,可能会存在概括不精准、不全面的问题,这也正是教师点拨引导的绝佳契机。在解析发明过程环节,教师以第2自然段为例,出示台阶式思维导图,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梳理清楚了飞机发明改良过程中经历的阶段,从而感受到这样的发明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陈老师这一教学方式的价值在于让思维可视,发展了学生的逻辑表达能力。正如马克思所说,语言是思维的外壳。不练思维,难以成就流畅条理的表达。陈老师通过让学生填思维导图,梳理出文章表达的脉络以及文字的骨架,从而训练了学生思维的逻辑性、流畅

    10、性。坚持长期训练,一定可以帮助学生提升逻辑表达能力。 三、着眼段落教学,关注语言形式 除了文本内容的整体把握、词句表情达意的揣摩外,段落结构和言语形式的习得,应该是第二学段的核心学习目标。第二学段应侧重段式规律的把握体会,包括一段话的内容及叙述的顺序,体会段与段之间的联系,揣摩构段的方法等。四位教师在着眼段落教学、关注语言形式方面也各有千秋。 王伟琼老师和陈月芬老师将课文的第2自然段作为学习的主要段落。王老师重点关注了这一段中精当妥帖的语言。准确鲜明、精当妥帖的词句历来是有良好素养的语文教师所关注的内容,正像朱光潜先生说的,“一篇文学作品到了手,我第一步就留心它的语文我并非要求美丽的辞藻,存心

    11、装饰的文章令我厌烦;我所要求的是语文的精确妥帖”课文中描写蜻蜓翅膀末端的这句话中有“略重”这个词,王老师通过对比朗读,让学生感受到“略”字使用的妥帖,从而体会科普小品文用词的准确到位。然后聚焦这段话中三个重要的句子,请学生思考能否变换顺序,从而发现语段“生物启发创造”的表达顺序,又体会到科普小品文的“表达有序”。陈老师则把关注点放在这一段的段式规律上,如前所述,填写思维导图,提取时间、问题、生物、发明等关键词,发现这段话在构段上的特点:先写发生问题,再写从生物上得到启示,最后写人类的发明创造。然后以此段为例,浏览课文第3、4自然段,发现课文这三段写法大致相同的特点。 吴赞赞老师和傅丽贞老师英雄

    12、所见略同,都选择同类比较的方法来发现段落结构和语言形式的特点。乌申斯基说:“比较是一切理解或思维的基础,我们正是通过比较来了解世界上的一切。”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相应的段落放在一起,通过比较、鉴别,就很容易发现它们在构段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吴老师把介绍最具体的三位“老师”的三段话放在一起,让学生对比着读一读,思考作者是怎样把这三位“老师”介绍清楚的,课件上作了小提示:我发现作者的用词我发现都是先写再写后写我还发现学生通过独立学习、小组讨论,发现了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以及按照“现象原理创造”的构段顺序把三位“老师”介绍清楚的。傅老师也着眼第3、4自然段,通过填写导学单,发现这两段的相同点:先写发现问

    13、题,再写研究问题,最后写解决问题。接着,傅老师还补充了写日光灯发明过程的一段拓展资料,引导学生思考这段话的写作思路。傅老师深知语文技能的习得是需要反复实践的。 这样聚焦重点段落,从“理解内容”到“关注形式”的学习活动,体现了学段特点,达到了言意兼得。 四、聚焦语言运用,实现模仿迁移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可见,语文教学的目标与核心是“表达”,即教学语文,核心要教会学生学习、理解并运用语言来表达。如果我们将阅读课低效的原因归结为内容分析、讲解的时间过多的话,那么高效的阅读课,就应该增加学生练习“表达”的时间,特别是书面表达的时间。其次,课文为学生提供了很好的范例

    14、,是学生模仿的最佳样本。叶圣陶先生曾经说:“看整篇课文,要看明白作者的思路。思想是有一条路的,一句一句,一段一段,都是有路的,这条路,好文章的作者是决不乱走的。”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在带领学生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初步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后,一定会把学和用结合起来,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表达水平。 我们看到四位教师按照文本的特点,结合实际教学内容,都尝试进行了表达的训练。王伟琼老师设计的是模仿播音员,介绍“鲸”“蛋壳”是如何成为人类的“老师”的,在具体的语境中让学生尽量准确、有序地进行介绍,将文本语言内化成自己的语言,达到迁移运用文本表达顺序之目的。陈月芬老师将思维导图进行到底,以思维导图的形式拓展两个

    15、仿生学的例子,要求学生选择其中一例,模仿第2、3、4自然段的方式介绍它的创造发明过程,在仿写迁移中学习其独特表达。吴赞赞老师设计的是给句子排序的练习。出示写日光灯发明过程的一段话,把句子打乱顺序,然后按照文本构段的规律,给句子排序,进行语言训练,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傅丽贞老师则是布置学生课后去选择一个人类的“老师”,模仿课文第3自然段写一写。 综上所述,四位教师虽然在聚焦语言运用、实现模仿迁移方面都有意识,也有尝试,但遗憾的是课堂上安排的时间不够,学生匆匆而就,未能达到预期的效果。说明我们的课堂还是预设得太满,留给学生的时间太少;有的语言运用还停留在说和听的层面,指向写的运用太少。写是语文能力中层级最高的一种综合性能力,只有在课堂上给学生更多写的机会,学生写的能力才能得到有效提升。因此,“为写而读”应成为第二学段阅读课的一个重要理念,并且要在课堂中得以真正的落实。 (浙江省衢州市教育局教研室 324002)第 8 页 共 8 页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道客多多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摭谈第二学段阅读教学的要求与方法.docx
    链接地址:https://www.docduoduo.com/p-16151860.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道客多多用户QQ群:832276834  微博官方号:道客多多官方   知乎号:道客多多

    Copyright© 2025 道客多多 docduoduo.com 网站版权所有世界地图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46453号    营业执照商标

    1.png 2.png 3.png 4.png 5.png 6.png 7.png 8.png 9.png 10.png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