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插上隐形的翅膀 延伸鲜活的课堂 摘要:小学生的生活过程也就是和周围的人、事、物不断发生关系的过程。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也就是在该过程中不断形成和发展的。校园里、课堂上、家庭生活及社会活动中,有着无处不在的人物资源。老师善于发现,精心预设,灵活运用社会生活中的人物资源,有利于引导学生展望社会生活,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和认识社会生活,养成社会公民素养。 关键词:社会生活;人物资源;有效开发和利用 晋傅玄太子少傅箴中有:“故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声和则响清,形正则影直。”意思是靠着朱砂的变红,靠着墨的变黑。比喻接近好人可以使人变好,接近坏人可以使人变坏。如学校和社会风气、家庭气氛、师生关系等隐形的因
2、素,它们不构成教育教学的直接内容,但是它们对教育教学活动的质量,对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的形成,起着持久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在品德课堂教学中,如能有效地开发和利用社会生活中的人物资源,就如给课堂插上隐形的翅膀,引导学生展望社会生活,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和认识社会生活,养成社会公民素养。 一、隐形的资源在身边,隐形的翅膀在待命 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中指出:“品德与社会课承担着学生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重要任务,课程资源不限于传统意义上的教材,要使学生广泛地接触和了解社会,就必须充分开发、利用校内外的各种课程资源。”而许多教师都在为开发课程资源大伤脑筋,觉得无从下手,资源无处可寻。 品德与社会课程
3、资源基本可分为四类:文本资源、音像资源、环境资源和人物资源。其中,人物资源主要包括学生、教师、家长、社会人士等。他们就生活在教师和学生的身边。 1.“亲其师,信其道”,教师本身就是资源 学校仿佛一个迷你的社会,学校教育的任务是通过师生交往的方式完成的。在小学阶段,师生关系是学校中一种最基本的关系,它是影响小学生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因素之一。在师生之间的活动中,学生总是在观察老师。老师的言、行、表情,做事的方法、待人的态度等,都会落入学生的眼中。学生总在默默地学习、模仿。 2.亲密的玩伴与学伴,“同学”就是一起互相学习的资源 每个学生在不同的家庭环境中成长,有着不同的生活习惯,有着不同的认知水
4、平,有着差异的文化礼仪学生之间的同伴交往,可以丰富学生对社会生活的认识和了解,积累团体生活、学习的经验,对每一个学生成长都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3.家,心灵的港湾 在家人的身上学会体味生活的意义。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是儿童最早建立起来的人际关系。每一位家庭成员都有着自身的知识、经验以及素质、行为习惯等。在他们的身上,不仅有着影响学生以后形成的各层次的人际交往关系,也有影响他们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有意义的课程资源。 4.走进社会大家庭,认识多彩的社会 学生在社会生活中每天都会接触不同的社会人士,社区的保安、搞卫生清洁的阿姨、商店里的服务员、公交车司机、邻居、医生等。虽然每天接触的时间不多,但也
5、可以成为品德课堂的教学资源。让学生对他们进行采访、观察,可以让学生更多地了解社会中不同阶层、不同行业的社会人士,从不同的角度了解社会,认识人在社会中的价值。 只要我们留心观察,善于发掘,隐藏在生活、学习、工作中的这些课程资源每时每刻都闪现在我们身边,徘徊在校园里、课堂上、家庭生活及社会活动中。无处不在的人物资源,无声、无形地静候着被充分利用,如一双隐形的翅膀,时刻等待着展开,将课堂带入广阔的社会生活。 二、灵活运用隐形的资源,为课堂插上隐形的翅膀 1.活动现场,隐形资源的生成 课堂教学中,我们经常会遇上这样的状况:学生的回答超出了教师备课的预设和教材的内容,往往是来自学生自身的知识、经验。教师
6、的思维会被“卡”住了,不知如何评价,更接不上话题。往往这个时候,就是课堂教学资源生成的关键时刻。 教师在烦恼,还是化解一课的教学中,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体会生活中的烦恼是可以通过倾诉、发泄、转移等方式化解的。在下课前的总结环节,教师请同学们说说本节课的收获,希望帮助学生整理本节课学的情感表达的方式。一位女同学站起来,眼里含着泪花,说:“我的烦恼还没有化解。”本在准备下课的同学们一下子全安静了下来。教师轻轻地皱了一下眉,“还有?”女同学点了点头。教师看了一下手表,又看了一眼在教室后面听课的行政和教师,拍了拍女同学的肩,“请你说说,我们一起来想办法。”“我希望能得到她的谅解,并继续和她做好朋友
7、。”在教师的引导与帮忙下,她在教室的平台上将网页上的照片删除了。两位女同学流着泪拥抱在一起,同学们也情不自禁地为她们鼓掌。同学们在课的最后一个环节,生动地演绎了本课教学的主题,化解了内心烦恼,建立了良好的朋友关系,为本课的教学画上了完美的句号。 如果教师在课堂教学仅余的时间,让同学们谈学习体会和收获,就会与这完美的结局错肩而过;如果教师以生硬的方式,将问题留到课后解决,这个烦恼将永远留在学生的心里;如果教师不引导学生及时修改网页,两位女同学就会失去一段友谊。课堂教学现场生成的教学资源,需要教师及时捕捉,才能闪闪生光。 在资源开发利用中,教师应该注重教学机智,注重那些课堂互动中生成的、即时性的、
8、触发学生情感的人物资源,及时调整教学,引导学生思维碰撞,情感升华。就会给课堂插上隐形的翅膀,迎接新的篇章。 2.精心预设,隐形资源耀光华 每一节课的教学都是一个发现、筛选、整合、利用课程资源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我们要特别注意课程资源不应是简单的“混合”,而要精心预设,将文本资源、音像资源、环境资源和人物资源,立体多维地整合,隐形的人物资源就能在课堂教学中闪耀出最亮眼的光华。 今非昔比的厨房从厨房的变化反映社会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一位“80后”教师在教学这课时,不仅以视频、照片的介绍让学生了解过去的厨房、学校的厨房的变化,还请课前拍了照片的学生结合照片介绍自己家的厨房。有的学生采访了爷
9、爷、奶奶,向小组的同学们汇报了自己的体会。教师在同学们讲得兴高采烈之时,从办公室带来了一位同学的奶奶。奶奶的出现让同学们好奇,大家一下子安静了,不约而同地看向奶奶手中的锅。那是一只乌黑的,有点凹凸的锅。奶奶把锅放在讲台上,深情地说:“同学们,你们的家里用的都是电饭煲吧?我的孙子也会用电饭煲煮饭。这个锅已经收藏在家好些年了,自从家里有了电饭煲,这个锅就没用了。这锅本来是白色的。”奶奶的话没说完,同学们就哈哈大笑起来。奶奶接着说:“以前每过一段日子,我就会用炉灰把它洗净、擦亮。因为我做事不小心,它不知道被摔了多少次,这些凹凸就是摔碰的印记。大家可能会好奇,它为什么会变黑。那是因为当时烧柴做饭,不但
10、锅变黑,厨房里的墙壁变黑,而且会让烧饭的人的脸也变黑。”同学们又是一阵大笑。奶奶说:“每次生火烧饭,先要用纸、干草、树皮生小火,再架上木柴生火。生火的烟带着灰,每次烧饭,我的脸都贴满灰。”不少同学情不自禁地捂住了鼻子。奶奶停了一下,说:“像你们现在捂着鼻子,是煮不了饭的。”“唰”地一下,同学们的手都放了下来。奶奶说:“同学们,要好好学习啊,有文化、有技术,才能造出更好的东西,就不用怕脏了。”同学们连连点头。老师即时提出,请同学们畅想我们的厨房今后会是怎么样的。同学们各抒己见,有的说,垃圾自动回收,不用出门就可以清理厨房垃圾;有的说,厨房也可运用太阳能,减少使用燃气、电灯;有的说,洗碗机加上了消
11、毒功能,可以合二为一;有的说,厨房墙壁上涂了新型环保涂料,油烟不会吸在墙壁上,妈妈也不会被油烟熏得咳嗽不止 奶奶的话朴素、真诚,不着修饰,却弥补了教师自身的不足。奶奶对当年生活经历的回忆,深情的叙说,饱含着对孩子们深切期望,是各种现代化多媒体技术都不能替代的。在品德学科的教学中,要提高人物资源的有效性,重点在于教师的精心设计,让隐形的人物资源在知与情交汇处,触动学生的心灵,带着学生的情感起飞。法国著名雕塑家奥古斯特罗丹说:“生活中从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我们认为,生活有多么丰富,品德课程资源就有多么丰富。课程资源无处不在,往往就轻轻地待在我们的身边,等待我们去发现和利用。有时候如灵光闪烁一般,又会悄悄地溜走。所以教师应具备开发资源的意识,抓住稍纵即逝的资源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服务。如果我们有“发现”的眼睛,就一定能将课程与生活、时代、人的心灵融为一体,课程资源就将如汩汩清泉,涌流不断,课堂教学将延伸至鲜活的社会生活,引导学生展望社会生活,更有利于他们养成社会公民素养和发展学生的社会性。 参考文献: 1张茂聪.品德与社会教学导论.山东教育出版社,2006-04. 2施良方.课程理论课程的基础、原理与问题.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08. 3严先元.教师的教学技能.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9-05. (作者单位 广州市荔湾区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第 7 页 共 7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