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七年级上册阅读与写作片段训练苏教版七年级上册阅读与写作片段训练 第 6 课 往事依依 课文精读 阅读下面的课内语段,回答问题。 老师人情人理的讲课也在我心上雕镂下深刻的印象,培养了我课外阅读的兴趣。国文老师教古文喜欢大 声朗诵。记得一次教辛弃疾的词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老师朗诵时头与肩膀左右摇摆着,真是 悲歌慷慨,我们这些做学生的,爱国情怀油然而生。此后我每次登上满眼风光的北固楼,望着滚滚长江 水,回顾千古兴亡事,总是感慨万端。不用说,这首词我至今还能背得滚瓜烂熟。我就是从那时开始爱 读辛弃疾同的。也是在初中读书时,来了一位代课的国文老师,是年轻的新派人,他喜欢教白话文。有 老师常对我们
2、说:“你们光念几篇课文是远远不够的,课外要有计划地认认真真读点好书;多读书, 读好书,能丰富知识,增添智慧,成为一个志趣高尚的人。”谆谆教导铭刻在心,使我一生受用不尽。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雕镂( ) 慷慨( ) 模糊( ) 镌刻( ) 2找出本段的中心句。 3文中有两句是写自己的“我就是从那时开始爱读辛弃疾同的”和“ 几十年过去,至今还能信口背出 ”,这样写的表达作用是什么? 4本段写了两位国文老师的讲课,选材精当,请你分析一下两个例子的异同点。5本文饱含哲深情,富有哲理。读了本段文字,你在阅读方面受到了哪些启发?课外延读一 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读出声儿来(节选) 钱钢 1 我们中
3、国人,把“看书 ”叫做“读书”。顾名思义, “读书”就是要把书念出声儿来。你瞧,“书声琅 琅” ,“抑扬顿挫”,这些词儿,都形容了老辈人读书的情形。不过,这些年里,对这种读书的情景, 2 我反对扼杀青年活力的“老古董” 。可是,我赞成读出声儿来。 3 我的母校杭州市西湖小学,有几位从军队文工团专业的语文老师,他们极重视学生的朗读,我的班 主任卜庆容老师就是其中一位。她站在讲台上,充满感情地领着我们朗读课文,常使我们想起,卜老师 4 每本书都有自己的“音调” 。那些真正优秀的作品,“音调”都像音乐般优美。 5 老作家孙犁写过一部为铁木前传的中篇小说,作品的结尾有这样一段话:,在你那鼓胀的白帆上,
4、就没有经过风雨冲击的痕迹?或是你那 每次,我都要高声朗读这段结尾。正是在那种“读”的愉快中,? 7 我还喜欢朗读沈从文的从文自传。 8我还喜欢朗读丰子恺的缘缘堂随笔集。 9 我还喜欢朗读一些优秀的新闻作品,如华山的英雄的十月。 10 记得有位老同志曾对我说,中国文学有一个突出的美学特征:诉诸听觉。诗,自不待说,从话本发展 而来的小说,同样鲜明地保留了听觉艺术的特点,如明白、晓畅、上口等。 11 其实又何止是中国的作品如此?不久前,我听我的一位邻居用俄文背诵莱蒙托夫的抒情诗,那音调是 那么优美迷人,以至于我的那位邻居坚持认为,俄文是世界上最富韵律感的文字。 12 其实又何止 “文学”如此?好的演
5、说词,好的报刊言论,好的日记、书信,甚至好的理论书,都能使 人在听觉上获得美感。 13 读书读出声儿来,就是说,要从少年时代起就培养这种美感。 14 我永远感激我那位敬爱的卜老师,她使我和我的同学们从小受过严格的朗读训练。长大成人后,提笔 写作,少年时代读过的那些书的音韵旋律就会在耳畔萦绕。15 当然,有些“音调” 终究会显得陈旧过时,束缚自己的文笔。那么,就捧起新的优秀的书籍再读吧, 去寻找新的气韵,新的音色。不消说,还是得“读出声儿来 ”。 1给加点的字注音。 卜老师( ) 萦绕( ) 2解释第一节中的三个词语。 抑扬顿挫 针砭 迂腐 3在文中,作者极力主张什么?这样做有什么好处? 4你能
6、说说文章为什么会写得这么亲切自然吗? 5请说说文中 10-12 节的写作思路,并说说 11、12 节开头一句话的作用。课外延读二 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父亲留下书香 我们这个寻常百姓家,收入不多,住房又小,挤挤巴巴的连一个书橱也放不下。虽说不是“书香门第 ”,却有缕缕书香弥漫,这可以从家里的桌上、凳上、床头枕边堆放着书本看出,更能从我和妻子、儿 我父亲别无(sh) 好,就喜欢看书,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以及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等古今中外名著,曾使他每每陶醉于其中。可是后来父亲的手中却换成了本本“苦书” ,这,说 我母亲生我二弟后有一病不起,常年躺在床上,生活不能自理,父亲独自挑起了持家的重
7、担。起先请医 生为母亲治病,后来家境日趋贫困再也没钱请医生了。我们为此而忧心忡忡。这时我发现父亲床头的 三国演义、水浒传等书不见了,有的是一本本中医和中草药书,这些就是“苦书”吧。持家 劳累之余,父亲就研读这些书,可谓是“苦”不释手。父亲还钻研一本中国针灸大纲,边看边实 1在文中拼音后的横线处写上汉字。 2第一自然段中“虽说不是书香门第,却有缕缕书香弥漫”一句中的两个 “书香”意思一样吗?请 分别解释。3第二自然段 “可是后来父亲的手中却换成了本本苦书”中为什么要将“本 ”字重叠使用?这里的 “苦书”指的是什么? 4选择适当的词填入文中的横线处,并说明理由。片段作文训练 本文写了两位国文老师讲
8、课的情态,很是精彩不仅刻画了老师诵读诗歌时的神态动作,而且还写了自己 由此而产生的联想和感受。请你也仿照这种写法,写一二位你的老师讲课的情态和自己听课的感受。参考答案: 课文精读 1、l?u ki m? jun 2、老师入情入理的讲课也在我心上雕镂下深刻的印象,培养了我课外阅读的兴 趣。 3、侧面表现老师课上得“入情入理 ”,突出其对“我”的激励作用。 4、同的是:讲的内容都是 课外延读一 1、b yng 2、抑扬顿挫:(声音)高低起伏,和谐优美。 针砭:比喻发现或指出错误,以求改正。迂腐:(言谈、行事)拘泥于陈旧的准则,不适应新时代。 3、朗读 朗读能获得美感。 4、作者谈 课外延读二 1、暇 嗜 2、世代读书的人家。很浓厚的读书学习得到风气。 3、“本”重叠使用是强调父亲看的 “苦书” 多。指医书和中草药书。 4、居然 表示料想不到的意思,这样能写出我们对母亲康复的惊迹?或是你那昂奋前进的船头,就没有遇到过逆流礁石的阻碍吗 ”的愉快中,我体味到了孙犁语言的清新。礁石的阻碍吗?有关你的回忆,就像你的负载一样,有时是轻,有时是轻松的,有时也是沉重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