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地质灾害群测群防 体系建设,内蒙古自治区地质环境监测院,基本背景 一、群测群防体系建设 二、确定群测群防监测点(区) 三、建立防灾责任制 四、选定群众监测员 五、编制预案 发放“两卡” 六、实施监测 临灾避险 七、建立档案和信息系统,主要内容,地质灾害群测群防, 起源:陕西省安康市平利县八仙镇,开创先河群众自发组织、落实监测人和责任人、制定具体的预警方式 雏形:江西省 1998年全省范围开展宣传和培训。对已调查发现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危险区插上小彩旗,以示警告。 推进:1999年开展县(市)调查以来,开始有组织、有计划地探索推进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建设与运行模式。 试点:江西宜丰县 2000年以
2、县(市)调查区划成果为基础,开展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建设试点示范。,基本背景,地质灾害群测群防, 标准:2001年制定发布县(市)地质灾害调查实施细则,明确规定在开展调查的县(市)建立群测群防体系。 预警:2003年以县市地质灾害调查成果为基础,建立地质灾害预警预报体系,并与群测群防体系建设密切结合。 “十有县”建设:2009年以“十有县”建设为重点,推进县级群测群防工作落实。 “五到位”: 2010年以“五到位”建设为重点,推进乡级群测群防工作落实。,基本背景,全国县(市)地质灾害调查部署图,基本背景,第一阶段:700个县,总投资1.6亿,调查面积208万平方公里,涉及人口4.4亿人 第二阶
3、段:940个县,总投资2.1亿,调查面积442万平方公里,涉及人口8.0亿人,基本背景,20012009年,全区共进行54个旗(县、区)的调查工作,累计调查面积489804km2,调查乡镇540个,调查行政村8220个,调查各类地质灾害(隐患)点2346处,地质灾害类型为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和地裂缝。,鉴于国情,全部治理和搬迁避让不现实,依靠当地政府和群众,自我监测,及时发出险情信息并组织人员临时撤离,是减少人员伤亡的有效途径。,国情的需要 法律的要求,基本背景,全国滑坡崩塌泥石流隐患点分布图,基本背景,阴山山地、鄂尔多斯高原、大兴安岭山地是地质灾害点的主要分布区,全国滑坡崩塌泥石流易
4、发程度分区图,高易发区 128104km2,占13%;黄土高原、渝中鄂西黔北、川西南滇西 中易发区 214104km2,占22%;东南沿海低山丘陵、湘赣粤桂山地丘陵、东北东部山地、山东低山丘陵、伊犁河谷,基本背景,基本背景,高易发区15.4104km2,大兴安岭山地南段中低山区、鄂尔多斯高原低山丘陵区、阴山山地西段低中山区、阴山山地东段低中山区 中易发区8.8104km2,大兴安岭山地东麓低山丘陵北段、西辽河平原黄土台地、阴山山地西段低中山、阴山山地北部低山丘陵东段、阿拉善高原中山区、河套平原黄河沿岸、鄂尔多斯高原波状高平原东段,全国滑坡崩塌人口风险评价图,基本背景,高风险区面积约93104k
5、m2,占全国总面积的10%。主要分布在福建、浙江、江西部分地区,湖北西南部和东北部,甘肃东南部、青海东部、陕西省中南部和东北部,四川东部、重庆中部、云南、贵州,以及辽宁西部和东部等地区。 较高风险区面积约219104km2,占全国总面积的23%。主要分布在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海南北部、安徽、湖北、湖南、江西、山西、河北、河南部分地区,以及伊犁河谷、哈尔滨长春一带。,全国历年突发性地质灾害造成人员损失情况,基本背景,基本背景,据不完全统计,从2002年至2009年,内蒙古自治区共发生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 253 起,死亡约9人,造成经济损失20293万元。,基本背景,全国群测
6、群防成效,基本背景,2004年全国崩滑流成功预报分析表,2004-2006 年全国地质灾害发生情况,基本背景,基本背景,内蒙古自治区从2001-2009年,通过群测群防共成功预报地质灾害30起,避免了300人伤亡事故的发生,避免直接经济损失1200万元。,一、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建设,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是指地质灾害易发区的县(市)、乡两级人民政府和村(居)民委员会组织辖区内企事业单位和广大人民群众,在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和相关专业技术单位的指导下,通过开展宣传培训、建立防灾制度等手段,对崩塌、滑坡、泥石流等突发地质灾害前兆和动态进行调查、巡查、和简易监测,实现对灾害的及时发现、快速预警和有效避
7、让的一种主动减灾措施。,一、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建设, 组织领导:各级人民政府 技术指导:国土资源部门和相关支持单位 防灾主体:广大群众 防治对象: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隐患点 防治措施:监测(简易)其前兆和动态,及时发现、快速预警、有效避灾,查明地质灾害发育状况、分布规律及危害程度,确定纳入监测巡查范围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区),编制监测巡查方案。 明确地质灾害防灾责任,建立防灾巡查方案。 确定群众监测员,开展监测知识、防灾知识培训。 编制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和隐患点(区)防灾预案、发放地质灾害防灾工作明白卡和避险明白卡,建立各项防灾制度。 通过实时监测和宏观巡查,掌握地质灾害隐患点(区)
8、的变形情况,在出现灾害前兆时,进行临灾预报和预警。 建立辖区内地质灾害隐患点排查档案、隐患点监测原始资料档案及隐患区宏观巡查档案,并及时更新。 组织实施县级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主要任务,一、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建设,一、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建设,是由县、乡、村三级监测网络和群测群防点以及相关的信息传输渠道和必要的管理制度所组成。 县级:县级人民政府成立地质灾害防治领导小组,分管县长任总指挥长,国土资源局局长任常务副指挥长,国土资源局指派业务干部任办公室主任负责日常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应包括建设、水利、交通、气象等相关部门有关负责人。 乡级:乡级成立地质灾害监测组,由分管乡长任组长,国土资源管
9、理所所长任常务副组长并负责日常工作。 村级:位于地质灾害隐患区的村或有隐患点的村成立监测组,由村长任监测责任人,并选定灾害点附近的居民作为监测人。,群测群防网络体系的构成,群 测 群 防 体 系 架 构,以单个地质灾害隐患点为监测预警基本单元,按照县、乡、村三个层次,对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实施分层管理、上下互动。,23,有组织 、有经费、有规划、 有预案、有制度 、有宣传、有预报、 有监测、有手段 、有警示,十有县建设,一、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建设,24,居民建房地质灾害隐患要评估到位 地质灾害防灾预案到位 地质灾害隐患点(区)巡查到位 地质灾害防治宣传材料发送到位 发生地质灾害灾情险情人员到位,
10、评估到位 预案到位 巡查到位 宣传到位 人员到位,乡(镇)国土资源所“五到位”,一、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建设,汛期前根据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变形趋势,确定地质灾害监测点,落实监测点的防灾预案,发放防灾明白卡和避险明白卡。同时,县、乡、村层层签订地质灾害防治责任状,从县、乡政府的管理责任人一直落实到村(组)和具体监测责任人,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管理格局,通过这种责任制形式,明确了隐患点的具体责任人和监测人,保证各隐患的变形特征能及时被捕捉,有效地指导当地政府和受威胁群众防灾避灾工作。,一、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建设,群测群防工作指导,确定责任单位和责任人: 县、乡两级人民政府和村(居)民委员会
11、为地质灾害群测群防责任单位,其相关负责人为地质灾害群测群防责任人。 签订防灾责任状:防灾责任应以责任状的形式明确。县级人民政府与乡镇人民政府签定地质灾害群测群防责任制,乡镇人民政府与村(居)民委员会签定地质灾害群测群防责任制。此外地质灾害防灾工作明白卡和地质灾害防灾避险明白卡中应明确相应责任人。,一、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建设,群测群防责任制建立,群测群防体系应具备的要素,(1)确定监测点(区) (2)建立防灾责任制 (3)选定群众监测员 (4)编制预案 发放“两卡” (5)实施监测 临灾避险 (6)建立档案和信息系统,构建一个能良好运行的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必须具备六个要素:,在哪干?,谁来
12、干?,干什么? 怎么干,一、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建设,二、确定地质灾害监测点(区),县市调查是基础 排查巡查是手段 县级政府是主体 方法确定是关键,二、确定地质灾害监测点(区),通过专业队伍调查辖区内地质灾害点的分布、稳定性和危害等情况,划定易发区,这是确定监测点(区)的基础。以往建立的群测群防点档案。,1:10万县(市)地质灾害调查 1:5万地质灾害详细调查 1:50万分省地质灾害调查,-县市调查是基础,(1)专业队伍在调查的基础上,通过汛前排查确定; (2)群众上报,由专业人员调查核实确定; (3)日常巡查中发现,由专业人员核实确定。,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监测点分布图,确定隐患点(监测点),已
13、经发生过的滑坡、崩塌、泥石流 不稳定斜坡(潜在滑坡、崩塌),二、确定地质灾害监测点(区),-排查巡查是手段,辽宁海城,赤峰克旗,确定隐患(监测)区 重点在地质灾害高易发区内:(可能发生崩塌、滑坡、泥石流的地段)居民点房前屋后高陡边坡的坡肩及坡脚地带;居民点邻近自然坡度大于25度的斜坡及坡脚; 居民点上游汇水面积较大的沟谷及沟口地带;有居民点的江、河、海岸侵蚀岸坡的坡肩地段。,二、确定地质灾害监测点(区),已经确定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区)由县级人民政府在当年的地质灾害年度防治方案中纳入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当年新发现并确定的点(区),由县级人民政府国土资源部门明确并纳入下年度的年度防治方案。,二、
14、确定地质灾害监测点(区),-县级政府是主体,二、确定地质灾害监测点(区),-方法确定是关键,监测点监测方法,埋桩法埋钉法上漆法贴片法,对滑坡、崩塌体和建筑的裂缝经常进行测量,是避免人员伤亡的有效方法。,借助简易、快捷、实用的位移、地声、雨量等监测报警装置,可以提高预警的准确性和临灾的快速反应能力。,二、确定地质灾害监测点(区),裂缝报警器滑坡预警伸缩仪泥石流伸缩仪雨量报警器,监测点简易监测报警装置,监测区监测方法,对确定的地质灾害隐患区,以周期性地面调查、巡视为主。,在县级人民政府及其相关部门的统一组织领导下,乡级人民政府具体承担本辖区内隐患区的宏观巡查。,二、确定地质灾害监测点(区),三、建
15、立防灾责任制,明确旗(县)、乡(镇、苏木)、村(嘎查)群测群防职责,落实责任,协同工作,保证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正常运行。,建立组织体系 明确各级职责 落实责任机制 建立各项制度,县,乡,村,监测点,成立领导小组 分管县长任总指挥长 国土资源局局长任常务副指挥长 国土资源局指派业务干部任办公室主任,成立乡级监测组 分管乡长任组长 国土资源管理所所长任常务副组长,成立村级监测组 村长任监测责任人 灾害点附近的居民为监测人,建立组织体系,三、建立防灾责任制,县级人民政府,(1)负责本辖区内群测群防的统一领导 (2)组织开展防灾演习 (3)组织应急处置和抢险救灾 (4)负责统筹安排体系运行经费,-明
16、确各级职责,县 级 国 土 资 主 管 部 门,(1)确定群测群防点 (2)制订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3)组织 “三查”,即汛前排查、汛中检查、汛后核查 (4)组织培训和宣传 (5)组织指导乡、村日常监测和巡查及简易应急处置 (6)组织专业人员对下级上报的险情进行核实 (7)管理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信息 (8)组织指导辖区内群测群防年度工作总结,-明确各级职责,三、建立防灾责任制,(1)编制隐患点(区)防灾预案 (2)协助填写“两卡”,建立两卡档案 (3)承担隐患区的宏观巡查 (4)督促村级监测组开展隐患点的日常监测 (5)协助上级进行“三查”、应急处置、抢险救灾等工作 (6)汇总、上报资料 (
17、7)完成年度工作总结,三、建立防灾责任制,乡级 人民政府职责,-明确各级职责,(1) 参与本村地域内隐患区的宏观巡查 (2)负责隐患点的日常监测、记录、数据上报 (3)落实临时避灾场地和撤离路线,规定预警信号, (4)填写、发放避灾明白卡 (5)上报险情,按照上级命令,及时组织群众疏散避灾, (6)经上级主管部门授权,在危急情况下可以直接组织群众避灾自救,三、建立防灾责任制,村级职责,-明确各级职责,责任单位:县、乡两级人民政府和村(居)民委员会 责 任 人:相关负责人 落实方式:责任状 具体形式:县级人民政府与乡级人民政府签定责任制乡及人民政府与村(居)民委员会签定责任制,落实责任制,相应责
18、任人在工作明白卡和避险明白卡中要明确。,三、建立防灾责任制,保持通讯联系畅通至关重要,-落实责任机制, 防灾预案及 “两卡”发放制度 监测和“三查”制度 值班制度 地质灾害预报及响应制度 灾(险)情报告制度和应急调查 宣传培训制度 档案管理制度 总结制度,制 度 保 障,三、建立防灾责任制,-建立各项制度,三、建立防灾责任制,-建立各项制度, 防灾预案及 “两卡”发放制度 预案: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和隐患点(区)防灾预案。 “两卡”指地质灾害防灾工作明白卡和避险明白卡。 防灾预案:由隐患点(区)所在地乡(镇)国土所会同隐患点所在村编制,并报乡(镇)人民政府批准并公布实施。 “两卡”的填制与发放
19、:由县级人民政府国土资源部门会同乡镇人民政府组织填制。地质灾害防灾明白卡由乡镇人民政府发放防灾责任人,地质灾害避险明白卡由隐患点所在村负责具体发放,并向所有持卡人说明其内容及使用方法,并对持卡人进行登记造册,建立两卡档案。,三、建立防灾责任制,-建立各项制度, 监测和“三查”制度监测制度:是规定监测方法、监测频次、监测数据记录和报送等“三查”制度:是在辖区内组织以汛前排查、汛中检查、汛后核查范围、方法和发现隐患后的处理方法等 值班制度规定在地质灾害高发期、多发期和紧急状态下,各级防灾责任人值班的地点、时间、联系方式和任务等。,三、建立防灾责任制,-建立各项制度, 地质灾害预报级及响应制度规定预
20、报的时间、地点、范围、等级以及预警产品的制作、会商、审批、发布等。地质灾害预报一般情况下由县级国土部门会同气象部门发布,紧急状态下可授权监测人发布。 灾(险)情报告制度和地质灾害应急调查规定发生不同规模地质灾害灾(险)情的报告程序、时间和责任。县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在上级部门帮助与支持下,会同同级建设、水利、交通等部门尽快查明地质灾害发生原因、影响范围等情况,提出应急治理措施,减轻和控制地质灾害灾情。,三、建立防灾责任制,-建立各项制度, 宣传培训制度规定县(市)级以上人民政府每年组织有关部门开展地质灾害防治知识的宣传培训的期次、内容、对象,使培训人员达到“四应知”、“四应会”。 档案管理制度
21、县、乡、村级组织应当建立档案管理制度,主要内容是规定年度防灾方案、隐患点防灾预案、突发性应急预案、“两卡”、各项制度及相关文件进行汇编,对各项基础监测资料和值班记录实施分类、分年度建档入库管理。,三、建立防灾责任制,-建立各项制度, 总结制度县、乡、村级组织应当建立群测群防年度工作总结制度,定期对体系运行情况、防灾效果、存在问题进行总结和分析,提出下一步工作建议,并对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四、选定群众监测员,监测员应具备的条件 监测员应具备的技能能够掌握监测方法能够分析监测数据能够识别灾害前兆能够开展应急自救,四、选定群众监测员,(1)具有一定文化程度,能较快掌握简易测量方法;
22、(2)责任心强,热心公益事业; (3)长期生活在当地,对当地环境较为熟悉。,-具备的条件,能够掌握监测方法 能够分析监测数据 能够识别灾害前兆 能够开展应急自救,具备的基本技能,幸运来自事前的准备,四、选定群众监测员,地质灾害基本常识,-具备的技能,应知灾害点具体地点、灾害规模、影响户数与人数; 应知灾点的转移路线和具体应急安置地点; 应知灾害点发生变化时如何上报; 应知各监测阶段的时间与次数。,应会在灾害点设置监测标尺和标点,实施监测; 应会简易监测法,利用简易监测工具进行测量; 应会记录、分析监测数据,并做出初步判断; 应会采取措施进行临灾时的应急处置。,四 应 知,四 应 会,四、选定群
23、众监测员,掌握监测方法,埋桩法、埋钉法、上漆法、贴片法裂缝报警器、滑坡预警伸缩仪、雨量预警计,四、选定群众监测员基本技能1,监测区监测方法,监测点简易监测方法,地面巡查,在斜坡上横跨裂缝两侧埋桩,用钢卷尺测量桩之间的距离,可以了解滑坡变形滑动过程。,埋桩法,对滑坡体上的裂缝进行观测,四、选定群众监测员,在建筑物裂缝两侧各钉一颗钉子,通过测量两侧两颗钉子之间的距离变化来判断滑坡的变形滑动。,埋钉法,对建筑物上的裂缝进行观测 对于临灾前兆的判断非常有效,在建筑物裂缝的两侧用油漆各画上一道标记,通过测量两侧标记之间的距离来判断裂缝是否在扩大。,上漆法,四、选定群众监测员,细小且变化不明显的裂缝,一般
24、只能采用贴纸片、抹砂浆等定性方法来观察判断滑坡的突然变化情况,贴片法,在横跨建筑物裂缝粘贴水泥砂浆片或纸片,如果纸被拉断,说明滑坡发生了明显变形,须严加防范。,对细小裂缝进行观测,四、选定群众监测员,简易监测 报警装置,裂缝报警器-,对滑坡崩塌体上建筑物裂缝进行小量程位移监测。,四、选定群众监测员,滑坡预警伸缩仪-,四、选定群众监测员,滑坡伸缩仪拉伸多级应急监测示意图,四、选定群众监测员,滑坡预警伸缩仪多点收缩监测示意图,四、选定群众监测员,泥石流地声仪-,四、选定群众监测员,1-2公里,泥石流方向,地声监测 报警仪,光,地声检波器,雨量计,泥石流地声仪监测示意图,四、选定群众监测员,雨量预警
25、器-,降雨 是崩塌滑坡泥石流 直接诱发因素,报警量程:0-500mm 精 度:1.0mm;,暴雨使土体饱和,形成滑坡,四、选定群众监测员,巡查和宏观调查,对可能发生崩塌、滑坡的山坡,以周期性地开展地面调查、巡视为主。调查、巡视路线应垂直山坡从坡顶到坡脚。做好巡查时间、巡查路线和相关影响因素变化情况的简要记录。,四、选定群众监测员,滑 坡,前缘出现地面鼓胀、地面反翘或者建筑物地基出现错裂时,应注意详细查看滑坡整体的变形拉裂情况。,中部出现地面拉裂缝,次级台阶,并使建筑物出现有规则的拉裂变形。,后缘出现贯通性的弧形拉裂,并出现向后倾斜的下座拉裂台阶时,必须尽快采取避让措施,将滑坡区的居民尽快转移。
26、,四、选定群众监测员,崩 塌,后缘高陡斜坡危岩体裂缝明显拉张或闭合,出现新生的裂缝。 下部岩体出现压裂带,形成与上部贯通的裂缝。,四、选定群众监测员,泥石流,物源区了解沟上游物源区和行洪区的变化情况。注意采矿排渣、修路弃土、生活垃圾等的分布。,堆积区仔细了解沟口堆积区和两侧建筑物的分布位置,特别是新建在沟边的建筑物。,四、选定群众监测员,房 屋,针对地质灾害高发区,对有灾害隐患的居民点或村庄的房屋和房前屋后开展调查。,四、选定群众监测员,分析监测数据,滑动速度逐渐减小,表明滑坡渐趋稳定;滑动速度保持不变,表明滑坡尚在发展之中;滑动速度逐渐加快,表明滑坡正在向着剧滑阶段发展。,四、选定群众监测员
27、基本技能2,识别灾害 前 兆,滑坡前缘土体突然强烈上隆鼓胀 滑坡前缘突然出现规律排列的裂缝 滑坡前缘突然出现局部滑坍 滑坡前缘泉水流量突然异常 滑坡后缘突然出现明显的弧形裂缝 滑坡地表池塘和水田突然下降或干涸 危岩体下部突然出现压裂 泥石流沟谷下游洪水突然断流 泥石流沟谷上游突然传来异常轰鸣声 简易观测数据突然变化 降雨到达预警临界值 动物出现异常现象,四、选定群众监测员基本技能3,滑坡挤压致使前缘地面鼓翘(甘肃永靖黄茨,2006),滑坡前缘土体突然强烈上隆鼓胀,四、选定群众监测员,滑坡前缘挤压导致建筑物错裂,滑坡前缘建筑物明显错裂鼓胀,四、选定群众监测员,四、选定群众监测员,前缘出现有规则的
28、纵张裂缝,显示滑坡非常危险(陕西延安,2006),裂缝急剧增多、变宽,局部垮塌滑落,四、选定群众监测员,滑坡出现裂缝导致池塘水位明显下降(四川宣汉,2004),滑坡地表池塘和水田突然下降或干涸,四、选定群众监测员,暴雨、连续降雨诱发,四、选定群众监测员,流水突然浑浊或突然断流,四、选定群众监测员,猪、牛、鸡、狗、老鼠等异常反应,四、选定群众监测员,湖北省保康县城关镇叶家湾泥石流成功避险,2005年8月20日下午3时许,保康县城区普降特大暴雨,城关镇叶家湾二组村民陈兴菊发现自家狗无事来回嗷嗷只叫,急噪不安,当她出门看到山腰水田上方的泥土掉落、山体上产生多条裂缝,并伴有沉闷的声音,她顿时感觉到有山
29、体下滑的迹象,便奔跑大声呼喊,村民们纷纷举家逃离到安全地带。4时许,一股由山体崩塌滑坡引发的泥石流翻滚而下,倾刻间55间民房化为乌有,造成直接经济损失360万元。由于村民撤离避让及时,36户149名村民无1人伤亡。,2006年7月3日,新疆特克斯发生滑坡前,狗扒门叫醒主人,及时撤离,压埋500多只羊。,开展应急自救,四、选定群众监测员基本技能4,发出报警信号 及时撤离危险区 迅速上报灾情险情滑坡发生时- 往两侧逃生 泥石流发生时- 往两侧或者高出逃生,四、选定群众监测员,避灾撤离路线,崩塌,滑坡,泥石流,五、编制预案 发放“两卡”,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地质灾害隐患点防灾预案 防灾工作明白卡
30、避险工作明白卡,五、编制预案 发放“两卡”,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国土资源主管部门会同本级地质灾害应急防治指挥部成员单位,依据地质灾害防治规划,拟订本年度的地质灾害防治方案,报县人民政府批准并公布实施。,-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1)编制依据 (2)主要地质灾害点分布情况 (3)地质灾害威胁的主要对象和威胁范围 (4)地质灾害发展趋势 (5)地质灾害的重点防范期 (6)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7)地质灾害的监测、预防责任人,主要内容,五、编制预案 发放“两卡”,(1)编制依据说明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编制的法律依据,简要概括本行政区内的地理特征、地质构造特征和气象水文特征。本部分
31、可单独立章,也可作为前言。 (2)主要地质灾害点情况说明上年度本行政区内地质灾害发生的基本情况、采取的主要防灾措施和取得的防灾效果,以及本年度地质灾害的发展趋势预测。,五、编制预案 发放“两卡”,(3)地质灾害威胁的主要对象和威胁范围结合本行政区地质灾害调查(普查)的结果、地质灾害发生的基本规律以及本年度地质灾害发生发展趋势预测结果等情况,确定本年度的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及其威胁对象和范围,并按照不同层级隐患点(预案点)的防灾要求,编制隐患点防灾预案。 (4)地质灾害发展趋势与重点防范期地质条件改变、气候变化、人为活动强度和方式的变化等因素影响地质灾害发展变化趋势。结合本年度行政区内的引发地质灾
32、害的主要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特征,叙述不同区段的重点防范期。,五、编制预案 发放“两卡”,(5)地质灾害防治措施按照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的要求,明确地质灾害防治的行政首长负责制和部门责任制,分别叙述地方政府、国土资源主管部门以及交通、建设、水利、铁道、旅游、气象、广播电视、通信等相关部门的责任范围。另外,应明确本行政区的主要地质灾害防治措施及组织实施单位。 (6)地质灾害的监测、预防责任人具体确定进入本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的每个地质灾害隐患点的监测责任人和防灾责任人,列出其姓名、职务及联系方式。如本级方案不能确定,应注明由下一级防治方案确定。,五、编制预案 发放“两卡”,地质灾害隐患点防灾预案,五
33、、编制预案 发放“两卡”,-地质灾害隐患点防灾预案,隐患点(区)所在乡(镇)国土资源所会同隐患点所在村编制,并报乡(镇)人民政府批准并公布实施。,(1) 位置:行政区位置、坐标、附平面、剖面图及照片 (2)隐患点规模及主要特征:体积、形成条件、运动方式等 (3)危险区范围、临灾特征 (4)危害性评估:评估直接和间接损失(潜在威胁对象) (5)引发因素:自然和人为因素及,五、编制预案 发放“两卡”,-地质灾害隐患点防灾预案,隐患点基本情况,五、编制预案 发放“两卡”,-地质灾害隐患点防灾预案,(1)明确防灾责任单位、责任人及监测责任人(2)监测内容:相对位移监测、绝对位移监测、监测周期(3)发生
34、临灾前兆 时,必须尽快查看,做出综合判断,迅速疏散人员,并报告当地政府部门。,监测预报,确定预警信号、避让路线,附疏散路线图 指定预定避灾地点、预定疏散路线、预定报警信号、报警人。由县级地质灾害应急指挥部具体指挥协调,组织建设、交通、水利、民政、气象等有关部门的专家和人员,及时到场,加强监测,采取应急措施。,应急避险撤离措施,五、编制预案 发放“两卡”,地质灾害隐患点防灾预案表,由县级人民政府国土资源部门会同乡镇人民政府组织填制地质灾害防灾明白卡和地质灾害避险明白卡。地质灾害防灾明白卡由乡镇人民政府发放防灾责任人。地质灾害避险明白卡由隐患点所在村负责具体发放,并向所有持卡人说明其内容及使用方法
35、,并对持卡人进行登记造册,建立两卡档案。,工作明白卡 避险明白卡,五、编制预案 发放“两卡”,-明白卡和避险卡,避险明白卡,工作明白卡,避险明白卡,工作明白卡,-明白卡和避险卡,五、编制预案 发放“两卡”,六、实施监测 临灾避险,(1)开展汛前排查、汛中检查、汛后核查 (2)开展隐患点日常监测 (3)开展隐患区定期巡查 (4)开展临灾避险工作,人员到位 范围到位 时间到位 内容到位 通知到位,(1)确定地质灾害隐患点(区),落实责任和制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编制前完成辖区地质灾害排查,确定地质灾害隐患点(区),落实汛期各项地质灾害责任和制度,为编制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提供基础依据。 (2)出现危
36、险区域和地段,划定危险区,设置警示标志: 对出现地质灾害前兆,可能造成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的区域和地段,县级人民政府应当及时划定地质灾害危险区,在地质灾害危险区的边界设置明显警示标志。,汛前排查,六、实施监测 临灾避险,-开展“三查”,地质灾害隐患点(区)位置 危害对象及范围 地质灾害类型,规模及基本特征 地质灾害引发因素及发展趋势 已采取防治措施 防治工作建议,排查报告内容,(3)排查地质灾害:排查灾种主要包括自然因素或者人为活动引发的已对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危胁的山体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等。 (4)编制排查报告,报当地人民政府以及相关部门: 排查结束后,及时编制地质灾害排查报告,并
37、将报告主要内容通报当地人民政府以及相关部门。,六、实施监测 临灾避险,-开展“三查”,(1)县、乡两级群测群防组织加强本辖区内的汛中检查。重点检查责任制落实,宣传培训到位,各项防灾措施部署,监测人员上岗等情况。 (2)检查结束后,及时编制检查报告,报当地人民政府以及相关部门。,汛中检查,群测群防体系运行情况 存在问题及整改建议,六、实施监测 临灾避险,检查报告内容,(1)县、乡两级群测群防组织在汛期结束后,对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地质灾害隐患点(区)防灾预案执行情况进行一次全面核查。 (2)编制核查报告,报当地人民政府以及相关部门。,汛后核查, 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执行情况 地质灾害隐患点(区
38、)防灾预案执行情况 存在问题及工作建议,六、实施监测 临灾避险,核查报 告内容,汛期,尤其持续降雨或大到暴雨,县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应组织专人分组、分片对辖区地质灾害易发区,尤其是交通干线、人口聚焦区、工矿企业、山区沟谷等进行巡查,观察斜坡、沟谷状况,及时发现地质灾害险情;乡(镇)人民政府应组织村社干部,依靠并发动群众,对房前屋后斜坡、沟谷等进行巡回观察,遇有险情及时报告。,汛期地质灾害巡查,六、实施监测 临灾避险,-隐患区巡查,(1)房前屋后高陡边坡是否变形开裂、掉土块; (2)村庄、民房后山斜坡上的水利设施是否渗漏; (3)建筑物墙、地面是否开裂、下错或变形加剧; (4)沟谷河水浑浊度(泥沙含
39、量)、颜色变化; (5)降雨情况,是否大于常年同期水平; (6)民房后山斜坡上泉水浑浊度(泥沙含量)、颜色、水量变化。,隐患区巡查内容,六、实施监测 临灾避险,暴雨期间要对上游泥石流物源区进行巡查和看守,裂缝宽度和深度监测:变形斜坡坡体表面裂缝、建筑物的墙、地面裂缝、房前屋后人工边坡裂缝宽度和深度变化; 边坡挡墙平整度监测:房前屋后人工边坡挡墙平整度(凹凸、开裂、渗水或渗沙(泥)、错落)变化。 水的监测:坡脚和坡面地下水水量、浑浊度(泥沙含量)、颜色、流动(渗出)形态(管状、面流状)变化,坡面地表水渠(明渠或引水管)、蓄水池渗漏程度。 植物变化监测:山坡树木(主要是乔木)生长形态(倾斜度和方向
40、); 土地变化监测:斜坡上水田、果园、菜地、水渠(明渠或引水管)等的平整性(倾斜、错落)变化。 松散物监测:山坡或沟谷松散物变化情况、堆弃物(泥沙、矿渣、人工垃圾)流失、冲刷、淘蚀程度。 岩质山坡监测:危岩(滚石)基座松动、岩石开裂变化、快石脱落。 沟、河谷监测:(溪)水流量、浑浊度(泥沙含量)、颜色变化。,六、实施监测 临灾避险,隐患点的日常监测对象和内容,(1)非汛期简易监测和宏观巡查一般为十天或半月监测一次,雨后增加观测一次。(2)汛期监测,为每五天监测一次。若发现监测点有异常变化和在暴雨期、暴雨后,应根据具体情况加密观测次数。,隐患点(区)监测周期,六、实施监测 临灾避险,-隐患点监测
41、,六、实施监测 临灾避险,注意日常监测与当地地质灾害气象预警结合,同时针对降雨天气,尤其持续降雨或暴雨,县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应组织专人分组分片,对所辖地质灾害易发区进行险情巡查。,各省开展了地质灾害气象预警工作,部分县市也启动了此项工作。,六、实施监测 临灾避险,群测群防机构可通过电视、网络、传真、通讯等形式接收国家、省、市、县发布的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信息。,六、实施监测 临灾避险,县级群测群防机构收到预警信息后,应在2小时内将信息转发到相关地质灾害防治责任单位、隐患点监测责任人以及隐患区巡查责任单位(或责任人)。,A气象-地质灾害监测预警3级(注意级)每一天监测一次 ! B气象-地质灾害监
42、测预警4级(预警级)每一天监测二次! C气象-地质灾害监测预警5级(警报级)加密监测 !,六、实施监测 临灾避险,四川省宣汉县天台乡义和村滑坡成功避险,滑坡前缘堵江,被毁坏的房屋,2004年9月5日,四川宣汉县出现200年一遇的暴雨,当地政府根据“防灾预案”和省国土资源厅的紧急通知,组织巡查,加密监测,及时组织人员撤离,避免了1255人的伤亡,滑坡规模5625万M3,直接经济损失2500万元。,一般情况下,村级监测组每周向乡(镇)级监测部门报送一次监测数据;乡(镇)级监测部门每15日向县(市)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报送一次监测数据;遇特殊情况,应立即上报。,六、实施监测 临灾避险,报送监测数据,临
43、灾避险,当地面变形速度加快、滑坡征兆越来越明显时,提前主动避让到安全地方,应是防范地质灾害危害的最好办法。,选定地质灾害临时避灾场地 确定安全的撤离路线 规定临灾撤离信号 防灾物资储备,有备无患,六、实施监测 临灾避险,-临灾避险,避灾场所和新房建设应离开滑坡区相当距离(四川宣汉,2004),六、实施监测 临灾避险,临灾时按预定路线疏散,六、实施监测 临灾避险,选择适宜的警报信号,六、实施监测 临灾避险,七、建立档案和信息系统,监测人在汛期或规定时间内做好记录,每年监测期结束后统一交到所在地的乡镇国土资源所保管。国土所造册登记,并编制观测记录汇总表上报当地国土资源局备案。,地灾点编号(最好有全
44、国统一使用的灾调统一编号和当地使用的编号或野外编号)、灾害类型、位置、监测时间(年月日至月日),监测人姓名、责任人姓名出现异常的时间、迹象、是否造成损失或人员伤亡和损失金额、人员数、是否有报告和报告内容,应急处置措施,汇总表基本内容,七、建立档案和信息系统,七、建立档案和信息系统,县级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管理信息系统,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机构及群测群防网络数据、防灾责任人和监测人及监测点基本信息、监测数据、隐患点(区)防灾预案、“两卡”等信息纳入计算机平台,方便监测数据录入、更新、查询、统计、分析等,实现群测群防体系相关信息的动态管理和共享。,国土资源部主干网 http:/10.25
45、5.13.41,建设信息系统,七、建立档案和信息系统,全国隐患点分布图界面,省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点基本信息表,数据入库,(1)单机版离线录入、不定期网上上传更新。 (2)网上在线录入、更新。,在线添加群测群防点,单机版离线录入,单机版录入系统,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录入系统主界面,主要功能包括: 行政体系表录入 防灾预案表录入 工作明白卡录入 避险明白卡录入 数据导入 数据库合并与拆分,单机版录入系统新建、打开数据库,新建或打开一个县的群测群防数据库。,单机版录入系统行政体系表录入,添加、修改、删除县级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监测责任人、电话、手机和工作单位信息。,单机版录入系统防灾预案表录入,添加、修改、删
46、除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点防灾预案信息,单机版录入系统工作明白卡录入,在防灾预案表浏览时,选中某条记录,点击工作明白卡,可以添加、修改或删除当前选中群测群防点的工作明白卡。,单机版录入系统避险明白卡录入,在防灾预案表浏览时,选中某条记录,点击避险明白卡,可以添加、修改或删除当前选中群测群防点的避险明白卡。避险明白卡与防灾预案表是“一对多”的关系,通过添加功能可以为同一群测群防点添加多个避险明白卡。,单机版录入系统数据导入,点击“工具”栏目中“Excel数据导入”,实现“关于报送全国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信息系统有关资料的函(国土资环函200870号)要求的Excel数据表数据导入。点击“工具”栏目中“县市
47、数据导入”,实现县市地质灾害调查数据库(2.0版)中防灾预案表、工作明白卡和避险明白卡信息的自动导入。,单机版录入系统数据库合并与拆分,可以把全省的数据库,拆分成不同县市的单独数据库,不同县的数据库合并,在线更新上传数据库,点击“群测群防点管理-上传数据”,选择要上传的数据库,实现数据上传。,在线更新添加群测群防点,首先输入要添加的群测群防点地理位置、省编号、县编号。,进入群测群防点防灾预案表、工作明白、避险明白卡信息录入。,在线更新修改群测群防点信息,点击“群测群防点管理-查询”,对满足条件的记录,通过点击每条记录后面的“编辑”链接,对群测群防点防灾预案表、工作明白卡、避险明白卡等信息进行修
48、改更新。,在线更新快速编辑群测群防点信息,点击“群测群防点管理-快速编辑”,对群测群防点防灾预案表中隐患点名称、类型、规模等级、威胁人口、威胁财产、群测群防人员及监测责任人等部分信息进行更新。,在线更新行政体系,实现省、县、乡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监测责任人、电话、手机和工作单位信息录入和修改。,在线更新下载,点击“群测群防点管理-下载数据”,然后点击“请点此下载数据”实现对本省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点数据的下载。,群测群防信息系统主要功能概述,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信息系统主界面,主要功能包括:群测群防点信息管理 群测群防行政体系信息管理 预警预报信息发布 灾情险情上报,群测群防信息查询,条件查询 图形查询,群测群防信息查询,条件查询 图形查询,工具中选择点查询后点击某点,行政体系信息查询,省、县、乡、村地质灾害群测群防行政体系信息查询。,点击某乡镇,右侧显示该乡镇群测群防点行政管理体系和群测群防点基本信息列表,点击列表中详细信息,可查看该点防灾预案、工作明白卡、避险明白卡等。,预警预报,地质灾害气象预警区内群测群防点预警信息查询和短信发布。,查询 预警信息,发布 预警信息,上报灾情险情,实时上报地质灾害灾情险情,汇总统计灾情险情。,灾情速报,灾情汇总,灾情统计,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