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World Cup 2010,World Cup 2010 South Africa,创新能力建设:专业技术人员创新案例 2010年继续教育的教材,World Cup 2010 - Participating Countries,Algeria,Argentina,Australia,Brazil,Chile,Denmark,Germany,Ivory Coast,France,Ghana,Greece,Honduras,Italy,Japan,Mexico,New Zealand,Netherland,Nigeria,North Korea,Paraguay,Portugal,Switzer
2、land,Serbia,Slovakia,Slovenia,Spain,South Africa,South Korea,Uruguay,USA,Cameroon,England,讲课提纲,一、教材总体介绍 二、创新能力培养 三、创新案例列举,一、教材总体介绍 创新的重要性 教材的结构,序,尹蔚民,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党组书记,兼国家公务员局局长,中央组织部副部长,尹蔚民,5,自1651年至1980年,世界科学技术史上做出重大发明者的国籍,德国人、英国人和美国人最多。其次是法国人,俄国人和其他欧洲国家的人。亚洲人较少,其中成就最多的是日本人。除了华罗庚、陈景润等数人外,中国人也很少。,资
3、料,1、创新是民族自立的灵魂,6,2、创新是民族发展的灵魂,7,3、创新是知识经济的灵魂,在知识经济时代,人们为满足自己生存发展的需要而进行生产活动时,不再首先考虑如何大量开发利用自然界的现成资源,而是首先考虑如何创新自己的知识,通过知识创新,去合理开发利用有限的自然资源,去创造人工合成的资源。,8,比尔盖茨被美国人誉为“坐在世界巅峰的人”。比尔盖茨拥有的财富可以买31.57架航天飞机,或者344架波音747,拍摄268部泰坦尼克号,买15.6万部劳斯莱斯产的大陆型豪华轿车。,历史上出现过很多这种具有世代之眼的个人或群体。他们在上个世代的人的各种质疑声浪中奋力前进,反而击溃上个世代的巨人,影响
4、下个世代的生活。,资料,9,伟人论创新,毛泽东同志1964年在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一文中就提出:“人类总得不断地总结经验,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10,伟人论创新,邓小平同志早在1978年就指出:“掌握新技术,要善于学习、更要善于创新。”他在为北京市景山学校题词中明确指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他还说:“引进技术、改造企业,第一要学会,第二要提高创新。”“干革命、搞建设,都要有一批勇于思考、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闯将。”,11,创新精神是我们民族几千年来生生不息、发展状大的重要动力。人类社会的进步无不是追求变革与创新的结果。哪个民族和国家敢于创新、善于
5、创新,就能够迅速发展和强大,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1995年5月16日,伟人论创新,12,伟人论创新,胡锦涛同志在2002年3月接见政协委员时说:人类文明的发展史告诉我们,一个民族要兴旺发达,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不能没有创新的理论思维。尤其是当今世界发展变化很快。我们要顺应时代发展潮流,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更需要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和其它方面的创新。他还说 “不继承就没有前进的基础,不创新就没有发展的动力”。,13,“有几个问题,一直在我脑海里盘旋。今天向大家求教。去年看望钱学森时,他提出现在中国没有完全发展起来,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
6、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的东西,老是冒不出杰出人才。我理解,钱老说的杰出人才,绝不是一般人才,而是大师级人才。学生在增多,学校规模也在扩大,但是如何培养更多的杰出人才?这是我非常焦虑的一个问题.” 温家宝,伟人论创新,14,06.1月9日全国科学技术大会胡锦涛总书记讲话,15,创新是党的十六大伟大号召1、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政治报告中的第二部分用了25分钟全面讲述了创新意义和作用,并指出:理论创新要带动制度创新、体制创新、技术创新和文化创新。号召广大干部要做勤奋学习,善于思考的模范;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模范;勇于实践,锐意创新的模范。要求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
7、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我们为什么要创新?,人类的生存与发展遇到了严峻的挑战。中华民族的生存与发展遇到了严峻的挑战。以创新为特征的21世纪是一个充满竞争的世纪。,17,(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遇到了严峻的挑战。,索取无度-生态破坏-江河断流、土地沙化、物种灭绝; 排放无度-环境污染-臭氧层破坏、全球变暖、酸雨、各种疾病丛生。,18,(二)中华民族的生存与发展遇到了严峻的挑战。,一是我国科技总体研发水平落后于领先国家5年。 二是我国企业技术创新的产出还处于较低的水平,真正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还比较少。 三是在专利的产出方面我国相对国外差距很大,而且与国有企业相比,外资在华企
8、业和合资企业占了重要的位置。 四是长期以来,产业发展的主要技术基本上依靠国外。 五是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组织实施针对中国的核心技术封锁。 六是我国的核心竞争力在国际排名有后退趋势。 七是受到创新能力的制约,我国经济发展速度有减缓趋势。,19,20,一是我国科技总体研发水平落后领先国家5年;二是我国企业技术创新的产出还处于较低的水平,真正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还比较少;三是在专利的产出方面我国相对国外差距很大,而且与国有企业相比,外资在华企业和合资企业占了重要的位置,(二)中华民族的生存与发展遇到了严峻的战。,21,21.3,1.5,22,中国北方服装之乡-河北容城,23,2500亿,5000亿
9、,24,我国产业发展需要的整套技术 : 制造光纤 集成电路 石油化工 轿车 数控机床100% 85% 80% 70% 70%,长期以来,产业发展的主要技术基本上依靠国外,25,26,27,中国,33,44,49,54,2002,2003,2004,2005,2006,46,2006年全球竞争力排名,28,29,(三)以创新为特征的21世纪是充满竞争的世纪,从生产率看:日本是我们的40倍,美国是我们的50倍,中等发达国家是我们的10倍; 从科技投入讲,日本是我们的25倍,美国是我们的50倍; 从人均科技投入讲,日本是我们的250倍,美国是我们的300倍。,5、王选:契而不舍、顶天立地与甘为人梯5
10、6,王选(1937年2月5日2006年2月13日),男,汉族,籍贯江苏无锡人士,生长于上海,九三学社成员,九三学社副主席。,他是汉字激光照排系统的创始人和技术负责人。 他所领导的科研集体研制出的汉字激光照排系统为新闻、出版全过程的计算机化奠定了基础,被誉为“汉字印刷术的第二次发明”。,1992年,王选又研制成功世界首套中文彩色照排系统。先后获日内瓦国际发明展览金牌,中国专利发明金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科学奖,国家重大技术装备研制特等奖等众多奖项,1987年和1995年两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985年和1995年两度列入国家十大科技成就,是国内唯一四度获国家级奖励的项目。,他本人被授予国家级
11、有突出贡献的专家称号,并多次获全国及北京市劳模、先进工作者、首都楷模等称号,1987年获得中国印刷业最高荣誉奖毕升奖及森泽信夫奖,1995年获何梁何利基金奖,2001年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王选在计算机应用研究和科学教育领域里的重大成就,1991年获国务院特殊津贴,1995年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科学奖、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获2001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还先后获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全国高等学校先进科技工作者、全国教育劳动模范、全国先进工作者、北京市劳动模范、“首都楷模”等称号,并被授予人民教师奖章。,1975年,王选对国家正要开展的汉字激光照排项目发生了兴趣
12、。当时国外已经在研制激光照排四代机,而我国仍停留在铅印时代,我国政府打算研制自己的二代机、三代机。王选大胆地选择技术上的跨越,直接研制西方还没有产品的第四代激光照排系统。针对汉字的特点和难点,他发明了高分辨率字形的高倍率信息压缩技术和高速复原方法,率先设计出相应的专用芯片,在世界上首次使用“参数描述方法”描述笔画特性,并取得欧洲和中国的发明专利。,这些成果开创了汉字印刷的一个崭新时代,引发了我国报业和印刷出版业“告别铅与火,迈入光与电”的技术革命,彻底改造了我国沿用上百年的铅字印刷技术。国产激光照排系统使我国传统出版印刷行业仅用了短短数年时间,从铅字排版直接跨越到激光照排,走完了西方几十年才完
13、成的技术改造道路,被公认为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后中国印刷技术的第二次革命。,8/12/2018,36,王选两度获中国十大科技成就奖和国家技术进步一等奖,并获1987年我国首次设立的印刷界个人最高荣誉奖毕升奖,被誉为“当代毕升”。 王选是中国新一代科学工作者的杰出代表,具有强烈的市场判断力和前瞻意识,被人们誉为具有市场头脑的科学家。,从1981年开始,他便致力于研究成果的商品化工作,使中文激光照排系统从1985年起成为商品。占领国内报业99%和书刊(黑白)出版业90%的市场,以及80%的海外华文报业市场,创造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8/12/2018,38,1988年后,他作为北大方正集团的主要
14、开创者和技术决策人,提出“顶天立地”的高新技术企业发展模式,积极倡导技术与市场的结合,闯出了一条产学研一体化的成功道路。,王选教授倡导团队精神,以提携后学为己任,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年轻的学术骨干,生动体现了一位新时代教师的价值观。 江总书记为王选颁发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证书1993年,王选主动表示自己的创造高峰已经过去,今后的贡献在于培养出超过自己的年轻人。这一年,他把三个年轻人同时推上研究室主任的位子,,2002年2月1日,和500万元奖金。3月18日,北京大学从并不充裕的经费中拿出500万元,重奖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王选院士,这一奖励在中国高校历史上尚属首次,提高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
15、新型国家,关键在人才。胡锦涛总书记指出,“走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道路,必须培养造就宏大的创新型人才队伍“。,8/12/2018,42,人才是先进生产力,人才是支撑科学发展、推进自主创新的第一资源。在新的形势下,培养造就宏大的创新型人才队伍,已经成为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大而紧迫的任务;成为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全面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重大战略任务。,专业技术人才是我国人才队伍的主体和骨干力量,与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关系最密切。创新是专业技术工作的本质属性,创新能力是专业技术人才核心能力。大力加强创新能力建设,不断提高广大专业技术人才的创
16、新思维水平、创新实践能力,既是专业技术工作规律和专业技术人才的特点决定的,也是当前我国人才队伍建设的方向和重点所决定的。,8/12/2018,44,我们必须紧紧抓住创新能力这个关键环节,把创新能力建设贯穿于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的始终,作为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坚持不懈地抓下去。为此,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决定,面向广大专业技术人员,开展大规模的创新能力建设继续教育工作。这项工作是按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确定实施“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的要求开展的,是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的公需课程,是当前我们加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的一个重要举措。,为确保创新能力建设继续教育工作取得实效,
17、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与中国科学院设立了“专业技术人员创新能力建设案例“研究课题,面向全国征集了大量的专业技术创新案例,编辑了创新能力建设:专业技术人员创新案例一书,作为此次继续教育活动的教材。,8/12/2018,46,教材由两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绪论是专业技术人员创新能力的基本理论框架,使读者对创新能力、创新思维有所了解; 第二部分由精选的34个创新案例组成,大部分取自于近5年我国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企业、管理等各领域的专业技术工作创新实践。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这种紧贴专业技术人员工作实际,通过案例方式开展全国性的继续教育活动,近年来还是第一次,也是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方法的一次创新
18、。,8/12/2018,47,希望各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从更好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高度,组织开展好创新能力建设继续教育活动。也希望各有关单位及广大专业技术人员踊跃参加创新能力建设公需科目的学习,努力提高创新、创造和创业能力,积极投身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伟大事业中来。,二、创新能力培养,1、如何理解创新的内涵 2、如何理解创新能力,及其形成原理 3、创新能力的构成 4、如何提高个人和组织的创新能力,49,(1)、如何理解创新的内涵,(一)“创新”并不神秘人类一直在创新中发展,人类的发展史本身就是一部创新的历史。人类从苍凉的洞穴搬进水电暖齐全的高楼大厦;从茂密山林的枝干上跳下来,走
19、到了开阔的平原和大海江河之滨;将粗糙的石刀石斧换成了手提电脑、因特网;这些都是创新的最真实体现。,50,“创新”并不神秘,创新每时每刻发生在我们的身边,我们每个人都在自觉或不自觉地在实施着创新行为或享受着创新成果。 为了破除计划经济体制的桎梏,我国逐步建立和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大大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让全体国民分享到了体制改革和创新带来的福祉。 为了改变枯燥乏味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我们推广和普及了电化教学等新的教学方式,实现了教学效果的改善。而我们每个在座的人都亲历了这个方式方法的创新。,51,“创新”并不神秘,创新无时不在、无处不有,人类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创造、创新的历史。 人类通过
20、创新创造不断地实现自己的梦想,52,而今,对我们而言,最重要的是要努力增强对创新的理性化认识,并自觉按照发展的需要不断提高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53,(二)创新概念的由来与发展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特(Joseph A.Schumpeter,1912,)在其经济发展理论-对于利润、资本、利息和经济周期的考察一书中首次引入 “创新”的概念。,54,五 新,新产品,新市场,新来源,新组织形式,新方法,55,熊彼特“创新”定义的三大特点,第一、微观性 第二、经济性 第三、初级性,56,关于“创新”内涵的表述,自熊彼特提出创新的定义之后,不少学者又结合自己的感受和理解,相继对“创新”的概念进行了诠释。
21、目前,关于“创新”的定义可以查到的表述至少有5百多个。但从这些不同时期的定义中可以分析出人们对“创新”的理解走过了由微观到中观、宏观;由经济到社会;由肤浅到深刻;由片面到全面系统的演变过程。,57,“创新”就是产生或者引入某种新事物(新理念、新思想、新技术、新方法、新制度、新的组合形式等)并且造成变化的过程。,58,关于“创新”内涵表述的归纳,1、创新是一种开发新事物的过程。 2、创新是运用知识或相关信息创造和引进有用的新事物的过程。 3、创新是对一个组织或相关环境新变化的适应和变化过程。 4、创新是被相关使用部门认定的任何一种新的思想、新的实践或者新的制造物。 5、创新是指从新思想到新行动的
22、统一。,59,结论一,创新是人类为了满足自身的需要,不断拓展对客观世界及其自身的认知与行为的过程和结果的活动。具体讲,创新是指人为了一定的目的,遵循事物发展的规律,对事物的整体或其中的某些部分进行变革,从而使其得以更新与发展的活动。,60,结论二,创新的主要类型有三种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61,结论三,创新具有以下特征: 价值取向性; 明确目的性; 综合新颖性;高风险高回报性.,62,结论四,创新的作用有三点: 第一、满足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客观需要。 第二、深化了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知。 第三、提高了人类对客观世界的驾驭能力。,63,2、如何理解创新能力,及其形成原理,创新能力指人在
23、顺利完成以原有知识、经验为基础的创建新事物的活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潜在的心理品质。创新能力的构成:创新思维能力是创新能力的核心;创新技能;智力;非智力因素 智力: 观察力- 智力的门户、源泉想象力- 智力的翅膀记忆力- 智力的仓库、基础注意力- 智力的警卫、组织、维持者思维力- 智力的核心,64,(1)、什么是创新能力,非智力因素 一般地说,除智力因素外的心理过程都可以称为非智力因素。包括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65,(2)、创新能力的特征和作用,创新能力的特征: 综合独特性: 结构优化性: 创新能力的作用: 一是教人学会创新思维; 二是教
24、人如何进行创新实践; 三是教人解决遇到的各种现实问题,66,(3)、创新能力形成的基本原理,原理一:遗传素质是形成人类创新能力的生理基础和必要的物质前提。它潜在的决定着个体创新能力未来发展的类型、速度和水平;,67,原理二:环境是人的创新能力形成和提高的重要条件。环境优劣影响着个体创新能力发展的速度和水平。,68,原理三:实践是人创新能力形成的唯一途径。实践也是检验创新能力水平和创新活动成果的尺度标准。,69,原理四:创新思维是人的创新能力形成的核心与关键。创新思维的一般规律是:先发散而后集中,最后解决问题。,3、创新能力的构成,创新能力构成:学习能力、分析能力、综合能力、想象能力、批判能力、
25、创造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能力、组织协调能力、整合多种能力的能力。,学习能力,获取、掌握知识方法和经验的能力包括总计、写作、理解、表达、记忆、搜集资料、使用工具、对话和讨论等能力。真正持久的优势就是怎样去学习,就是怎样使得自己的企业能够学习得比对手更快。德鲁克,分析能力,把事物整体分解为若干部分进行研究的技能和本领。 分析能力的强弱与二个因素有关:一是个人的知识、经验和禀赋;二是分析工具的和方法的水平;三是共同讨论与合作研究的品质,8/12/2018,73,分析能力较强的人,往往学术有专攻,技能有专长,在自己擅长的领域里,有着独到的成就和见解,并进入常人所难以达到的境界。 同时,分析能力的高
26、低还是一个人智力水平的体现。分析能力是先天的,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后天的训练。在工作和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事情、一些难题,分析能力较差的人,往往思来想后不得其解,以至束手无策;反之,分析能力强的人,往往能自如地应对一切难题。,综合能力,强调把研究对象的各个部分结合成一个有机整体进行考察和认识的技能和本领。综合是把事物的各个要素、层次和规定性用一定线索把它们联系起来。从中发现他们之间的本质联系和发展规律。,8/12/2018,75,一是思维统摄与整合,就是把大量分散的概念知识点的事实材料综合在一起,进行思考加式整理,由感性到理性、由现象到本质、由偶然到必然、由特殊到一般,对事物进行整体把握
27、。二是积极吸收新知识,综合能力需要多方面的知识和方法。三是与分析能力紧密配合才能正确认识事物。,想象能力,以一定知识和经验为基础,通过直觉、形象思维或组合思维,不受已有结论、观点、框架的限制,提出新人设想,新创见的能力。 想象力往往是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在创新活动中扮演突击队和急先锋的角色,缺乏想象力难以从事创新工作。,批判能力,表现在两个方面,在学习、吸收已有知识和经验时,批判能力能保证人们不盲从,而是有批判性地、选择性地吸收和接受,去粗取精,去伪从真,在研究和创新方面,则质疑和批判是创新的起点。没有质疑和批判就只能跟在权威和定论后面。,创造能力,创造能力是创新能力的核心,它是指首次
28、提出新的概念,广漠、理论、工具、解决方案,实施方案的能力,是创新人才的禀赋、知识、经验、动力和毅力的综合体现。,解决问题的能力,包括提出问题和凝炼问题,针对问题选择和调动已有的经验,知识和方法,设计和实施解决问题的方案。对于难题,能够创造性地组合已有的方法乃至提出新方法不予以解决。,实践能力,是特指社会实践能力。提出创造发明成果,只是创新的第一阶段,要使成果得到承认、传播,应用实现其学术价值、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必须和社会打交道,实践能力就是为实现这一目标进行的各种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力。,组织协调能力,通过合理调配系统内的各种要素,发挥系统的整体功能,发实现目标,对于创新人才来说,要完成创新活动
29、,就要协调各方,当拥有一定资源时,就可通过沟通,说服、资源分配等手段来组织协调各方以最终实现创新目标。,整合多种能力的能力,创新人才的宝贵之处不公在于拥有多种才能,更重要的是能够把多种才能有效的整合在一起发挥作用,整合多种能力的能力是能力增长和人格发展的结果,这需要通过学习、实践和人生历练。能否完成重大创新,拥有整合多种能力的能力是一个关键。,结论,在实际创新实践中,在可能要求参与创新活动的每一位人员均上述各种创新能力,事实上目前万千的分科式教育也不可能大量地培养出具备这些能力的人才。我国重知识贮备轻能力训练的教育模式存在着诸多不利于创新的弊端,所以需要大力发展继续教育。在各类创新实践中培育、
30、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创新能力,是我国继续教育工作的重要使命,4、创新者个人、团队及创新组织创新能力建设,(1)、创新组织整体创新能力建设 对于一个企事业或科研机构来说 ,通过持续学习和开展各种创新活动,提升其创新能力是该企业或科研机构迈向创新型组织的重要途径。,8/12/2018,85,一方面,组织创新、制度创新等各种创新要求该机构重组它与外部环境之间的关系,组织与环境之间建立适当的资源人才流动机制,同时在组织内部着手进行创新制度安排及创新文化建设,确立创新理念并将之落到实处,须知,创新制度及创新文化建设是一切创新项目赖以实施的试验场,是持续创新的基础,另一立面,创新有实施各种具体创新活动时,要
31、关于发现和聚集创新人才,要针对创新项目进行创新人才编队,形成强有力的新创团队,实现创新目的。,(A)、以建设提升整体创新能力,确立之基本价值理念并予以制度化,组织之成其为组织,是因为在其基本价值理念。确立价值理念的基本方式就是将其制度化以制度形式表达基本价值理念 确立创新价值理念并予以制度化。创新理念是变不可能为之可能的关键所在,是一个企事业或科研机构生存之道和发展之道。只有建立适于创新活动的资源分配原则、组织实施原则和评价原则,创新活动才能够顺利展开。,领导要具备多方面的创新素质,要有全局观念和对未来的预见能力。 创新人才是创新的灵魂,要善于发现创新人才,充分发挥他们的创新并使之形成合力。,
32、(B)、通过创新实践培养多方面的创新人才、提升整体创新能力。创新由新知识或创意的形成或引入、新产品等新事物的设计和制作,以及新产品等尊长事物 的社会化应用这三个环节组成。因此,创新需要这三方面的人才乃至综合型人才。,第一类人才要有梦想家的气质、多方面的知识贮备和全局观念。他们关于捕捉和产生新思想或创意,对创新组织的创新潜力有着全面而适当的了解。他们是创新蓝图的绘制者,第二类人才是工程师型的实干家,他们有精深的专业知识,设计才能和实践,能够将创新蓝图转化为具体产品,成果或工艺 第三类人才在创新成果的社会化应用方面则有着特别的禀赋,是企事业家型的实干家。,梦想家拥有敏锐的创新意识和全局观念,而实干
33、家能拥有化梦想为现实的能力并且对创新风险有着敏锐的意识和承受能力,创新的品质、等级和成败主要取决于不同类型的创新人才的能力发挥以及相与之间的合作。因此,一个创新组织应关于发现、聚集这三方面的人才并合理地使用这些人才,应选择兼具梦想家和实干家素质的人才作为创新组织或机构的领导者或决策者,(2)、创新者个人创新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对于一个专业技术人员来说,能否在创新实践中增强创新能力并走向事业成功,不但取决于其专业素质及其个人创新能力,也取决于其合作或协作能力。取决于其所在机构的创新制度安排及创新文化。 在一个缺乏创新文化的氛围里,个人创新能力是无法得到发挥的,同样地,一个没有合作或协作精神的“创新
34、者”其失败的概率远远高于成功的概率,相反,在不念旧恶生机勃勃的创新组织及文化氛围里。个人创新能力就有可能得到紧大限度的发挥。,A个人创新能力包括:,学习、观察、想象、抽象、分析、类推、建模、展现、协作、更换思考维度、更换认识模式以及综合思考等方面的能力。创新个人可以同时用以下三种方式进行锻炼,以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 (1)锤炼自我。专业技术人员围绕提升个人创新能力而展开的自我锤炼,是指以我为行为主体而开展的创新能力锻炼过程,(a)自我锤炼,专业技术人员均通过正规教育及继续教育具备了相当程度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但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只是个人创新能力的基础,个人创新能力更主要地表现在创新思维的掌握和运用
35、是。能够熟悉运用创新思维,才能够熟悉运用专业知识和技能解决有难度的问题,实现创新的目的。因此,专业技术人员自我锤炼不但是一个不充实自己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过程,而且还是一个学习和运用创新思维的过程,(b)在协作中锤炼,在协作中锤炼。是指以“我们”为行为主体而 展开的创新能力锻炼,在此过程中,创新者个人通过参与有的创新实践,来提升自己的创新能力 ,但他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再是“我”而是“我们”,群体意识淡漠的人是很难甚至无法完成这种修炼过程的,因此一个真正的创新提必须时刻保持开放和宽容的心态,必须关于表达或表现自己的思想,构想或见解,同时必须关于倾听他人的意见,关于参加探讨、研究和行动。,(c)在学习中
36、锤炼,学习的重要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创新是探索性和实践性极强的活动。而个人的创新机会和创新实践是十分有限的,因此通过学习专家学者总结的理论和方法,学习他人的创新实践来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便成为一个行之有效的方式。通过学习成功的创新案例,特别是通过学习,借鉴创新环境大致相同情况下的成功案例对提高个人和团队创新能力很有帮助。创新安全中有个人、也有团队集体的思维与行动特点,有个人和团队在创新活动中的经验教训,因此可以分别从“我”和“我们”的角度去揣摩和借鉴。,B创新团队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团队是介于创新组织与创新者之间的创新行为单元或创新主体,其创新能力并非指该团队成员个人创新能力的总和,而是指团队
37、作为一个整体而具有的创新能力。创新团队创新能力和发挥,如同创新者个人一样,也需要有适宜的创新制度安排和创新文化氛围,另一方面,团队的整体创新能力取决于团群众观点的编队形式工作方式和效率。,我 国许多企业、高校、科研机构以及各级政府主管部门均产致力于创新团队建设工作并积累了许多有益的经验。 从理论上讲,由于创新组织类型不同,创新团队的编队可能大理石着不同的目标导向,譬如,企业内的创新团队可能主要围绕企业R&D目标来进行编队,而高校及科研机构的创新团队同可能以学科指向,以科研项目工作载体。,在特定的目标指向下,创新团队也存在多种编队方式在此,可以将编队理念及方式分为下两种基本类型, 一、强调思想互
38、动,这种编队理念及方式常见于小型科研团组建过程; 二,强调纵向管理型,这种编队方式多见于企业部门大型研发团队的组建过程,,在第一种模式中创新团队由核心人物以及围绕在核心人物周围的其他创新成员构成,所有成员均享有较为充分的信息互换权利,8/12/2018,101,第二种模式中整个创新团队可以区分出一些子创新团队,而创新团队负责人及子团队负责人合在一起构成核心团队,整个团队呈现出金字塔结构,只有核心成员才享有较多信息互换权利。,8/12/2018,102,第一种模式的优势在于它能够最大限度地给予成员以展开创新思维的空间,而第二种模式的优势在于,它注重纵向能够获得较高的管理效率和圈套的控制空间。,创
39、新团队整体创新能力既取决于创新团队成员之间以及团队与外部环境之间的信息互换,思想互动以及协作的强度和有效性,亦取决于创新团队的管理、评估、以及激励机制。 有了良好的信息互换、思想互动机制创新成员的个人创造力就有了充分发挥空间,而有了有效的管理机制和激励机制,非创造和反创新的文化潜规则或制度就将得到改变,创新者的创造就将得到充分激发,其创造力就将得到有效整合,形成强大的创新合力。,21世纪的中国将是一个以创新为社会前进之主导动力的国家,生活在这里,每一位技术人员均可以投身于创新实践并在创新实践中学习,锻炼,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创新尤其是重大创新和突破性创新虽然是一个需要多方面的创新人才协作奋斗的
40、艰难过程,但对于那些勇于创新并关于创新的人们来说,创新其实就在他们身边。,三、创新案例列举,创新案例精选: 1、科技创新篇14例 2、企业创新篇7例 3、教育创新篇6例 4、管理创新篇7例,1、科技创新篇14例,1、神舟号载人飞船三舱结构设计上的创新2、黄伯云:十五年自主创薪,赶超世界先进水平26 3、袁隆平创新水稻杂交育种技术43 4、世界顶尖的粮食预测专家陈锡康49 5、王选:馍而不舍、顶天立地与甘为人梯56 6、中科院寒旱所国家重点实验室冻土工程创新62 7、中国石油东方地球物理勘探公司GeoEastV1.0软件创新76,8/12/2018,107,8、中控集团制定拥有自主研发核心专利的
41、国际标准160 9、三峡右岸巨型全空冷水轮发电机组研制创新176 10、国际领先的流域水循环模拟与调控研究183 11、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险预冷二次风冷骨料技术创新190 12、自主创新推动藏文信息化197 13、国家重点新产品:新型纳米硅基氧化物保鲜果蜡的自主研发203 14、把“自主创新”镌刻在中国重大装备制造业发展史上1.5万吨水压机的成功研制,1、神舟号载人飞船三舱结构设计上的创新18,先进的中国载人飞行器张庆伟谈神舟神箭的技术进步点在中国第一位航天员乘座“神舟五号”载人飞船从天外返回地球之后,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副总指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总经理张庆伟就中国“神舟”、“神箭”的技术
42、进步点接受了记者的采访。,“神舟”:中国天地往返运输的优良工具张庆伟指出,从1999年到2003年,我国先后成功地发射了四艘无人飞船和一艘载人飞船,突破了载人飞船再入升力控制、应急救生、软着陆、GNC故障诊断、舱段间分离、防热等13项关键技术。作为我国高技术领域的跨世纪工程,“神舟”飞船总体性能优越,达到了20世纪90年代国际先进水平。,“神舟”飞船“三舱一段”的结构与总体方式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神舟”飞船起点高,一步到位,智能化程度较高。虽然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起步较晚,但并不是从“加加林”时代的飞船起步:先搞无人飞船,再搞单人飞船,最后才是多人飞船,而是一步迈过美苏的四十年发展历程,实现了跨
43、越式的发展。“神舟”飞船第一步就可载三人;第一次载人飞行,苏联加加林只绕地球飞行一圈,谢泼德只进行了亚轨道飞行,而中国航天员却在近地轨道飞行了一天。国外载人飞船是从搭载小动物开始试验航天员环境控制与生命保障系统的,我国则采用了先进的现代装置模拟假人,模拟“航天员”所消耗的氧气与二氧化碳,通过先进的地面医监台测试“航天员”的生理信号变化。,神舟”飞船适用性强,可一船多用,飞船轨道舱既能进行留轨对地观测,又能作为未来空间交会对接的一个飞行器。国外发射飞船一次是连续发射两艘,而我国的方案中是先发射一艘,其留轨舱与下一个飞船进行交会对接。即为实现交会对接,国外的发射是2N次,而我国的飞船发射是N+1次
44、,只要发射次数N1,以N等于5为例,国外需发射10艘飞船,而我国只要发射6艘飞船,如此以来我国发射的飞船总数量就少于国外,既节省了巨额的发射费用,又可利用空间留轨开展科学试验。中国走着一条低成本、高效益的载人航天发展道路。,我国“神舟”飞船的起飞质量和座舱最大直径,都远远大于美国“水星号”和苏联“东方号”。“神舟”飞船的构形比“水星号”和“东方号”的两舱构形具有更多的功能,在舱段间的电、气、液路连接与分离技术等技术方面也更复杂。在电源方面“神舟”飞船采用了太阳电池阵为主的电源方案,这比“水星号”、“东方号”的电源系统技术上有了很大的进步。尤其是“神舟”飞船采用了升力式返回再入,由GNC分系统进
45、行再入过程中的升力控制,这是比弹道式再入更为先进的返回方式,可以大大提高飞船返回着陆点的精度和降低再入过载峰值,减轻航天员返回地面时承受过载的痛苦。,神箭:可靠性、安全性和成功率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张庆伟表示,在载人火箭技术方面,长征二号F载人火箭五次将“神舟”飞船准确送入浩瀚太空。长征二号F火箭的可靠性提高到0.97,使航天员的安全性达到0.997,成功率为100%,长征二号F火箭的可靠性、安全性和成功率均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载人火箭的各类产品,从设计、质量、功能到飞行结果都达到预想目标,中国的长征二号F火箭总体性能优良,表明中国航天运载工具已进入成熟期。此次发射是长征火箭的第71次飞行,也
46、是自1996年10月以来长征火箭连续29次飞行成功。长征火箭的发射成功率达91%。,长征二号F火箭是中国航天史上第一次用于载人航天的全新的运载火箭,也是目前中国所有运载火箭中起飞质量最大、长度最长、系统最复杂的火箭。火箭全长58.3米,顶部带有逃逸塔,起飞质量为479.8吨,运载能力为7.8吨,可以把飞船送入200公里450公里的近地轨道。,长征二号F火箭首次在国内火箭上采用了55项新技术,其中的火箭故障检测系统和逃逸系统等主要关键技术,属于世界性难题。数百种火箭故障模式及逃逸判据,实现了运载火箭在待发段和上升段发生故障时的自动检测、自动诊断故障,并能发出故障信息给逃逸系统,实施航天员自动逃逸
47、和地面指令逃逸,这一技术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为增加火箭的可靠性和安全性,长征二号F火箭的重要系统和关键部位首次采取冗余技术,给火箭上了“双保险”。万一主系统出现故障,可以迅速切换到备份系统上,保证火箭正常工作,保证航天员的安全。 长征二号F火箭在国内航天史上实现了“三垂”:飞船和火箭在技术区实现了垂直总装测试;实现了运载火箭高度垂直竖立情况下,在自发电源的驱动下,沿着铁轨自行行走1.5公里的垂直运输;实现了1.5公里的远距离发射。这些技术都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由科罗廖夫领导设计的“东方号”运载火箭全长38.36米,起飞质量287吨,起飞推力4002.5千牛,可将4.7吨的有效载荷送入近地轨
48、道。“东方号”运载火箭19701989年共发射92次,成功91次,成功率为98.8%。“联盟号”运载火箭是在“东方号”运载火箭基础上改进发展而成的,近地运载能力从4.7吨提高到7.2吨,截至1993年4月,“联盟号”火箭已发射了1012次,失败17次,成功率达98.3%.,“红石”火箭是美国第一个载人飞船进行亚轨道飞行的运载火箭,而宇宙神运载火箭则成为美国第一代载人飞船“水星号”绕地飞行的运载工具。水星宇宙神运载火箭全长为29. 07米,起飞质量117.93吨,起飞推力1610.26千吨,在4次亚轨道飞行,两次环地轨道飞行中,4次飞行成功,两次飞行失败。“双子星”运载火箭是在大力神导弹的基础上
49、发展而成的,专门用它发射美国第二代载人飞船双子星飞船。火箭全长33.22米,起飞质量148.3吨,起飞推力1912.7千牛,可将3620公斤的有效载荷送入483公里的轨道。1965年3月,双子星运载火箭开始发射载人飞船,以后连续发射了10艘乘载2人的飞船,12次发射均获成功。,8/12/2018,121,点评,现实需要往往是创新的直接动力,同时也能因此产生独特乃至领导的创新成果,我国神舟号载人飞船在设计上跨越了两舱设计,直接采用三舱设计方案,这一功能上的成功创新就是源于国情需要,它将留轨的轨道舱作为一个空间飞行器使用,避免资源浪费,为空间站的建立打下一个基础,显示出我国载人飞船的特色和先进性。,2、黄伯云:十五年自主创薪,赶超世界先进水平26,“感动中国”2005年度人物颁奖词: 这个和世界上最硬材料打交道的人,有着温润如玉的性格,渊博宽厚,抱定赤子之心;静能寒窗苦守,动能点石成金。他是个值得尊敬的长者,艰难困苦,玉汝以成,三万里回国路,二十年砺剑心,大哉黄伯云!,黄伯云教授现任的主要学术职务有:国家863高技术新材料领域专家委员会主任、粉末冶金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粉末冶金国家工程中心主任、中国有色金属学报和中南大学学报主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