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当经济学遇上生物学和心理学.doc

上传人:暖洋洋 文档编号:1613563 上传时间:2018-08-12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9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当经济学遇上生物学和心理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当经济学遇上生物学和心理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当经济学遇上生物学和心理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当经济学遇上生物学和心理学.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当经济学遇上生物学和心理学.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当经济学遇上生物学和心理学作者:迈克尔-舍默第一部分第 1 节:当经济学遇上生物学和心理学(1)引言 大众的经济学马太福音 (2514-29)的作者曾记下耶稣对金钱的比喻说法, “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有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 ”倘若脱离前后语境,这句话实在不像是出自宣称“温良的人将承继大地”的先知之口,但联系前文来看,耶稣的意思是,对金钱加以适当的投资,能创造更多的财富。拿到五千元的仆人对它做了投资,还给主人一万元。拿到两千元的仆人对它做了投资,还给主人四千元。而拿到一千元的仆人,把钱埋在地里,只还给主人一千元。于是主人吩咐,把不愿冒险投资的仆人的一千元,交给把五千元投资翻

2、番的仆人,是以,赚得最多的仆人得到了更多的奖励。由是富者愈富。或许耶稣想讲的不只是一个为金钱选择合适投资渠道的经济学寓言,但我想借用这个故事来比喻市场的意识。20 世纪 60 年代,社会学家罗伯特?莫顿(Robert K.Merton)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研究,看看科学观点是如何发现、并在科学界得以确立的(这里,他把科学界看做一个市场) 。他发现,有名望的科学家一般会得到更多的名声,完全因为他是知名人士,而替他们做了大多数实际工作的同事和研究生,仍然默默无闻。名言警句的引用也存在类似效应,创新性的想法总是被归功到与之存在联系的最有名的人物身上。莫顿把这称做“马太效应” (Matthew Effec

3、t) 。商人们则称之为“累积优势”(Cumulative Advantage) 。若放在更宽泛的经济学范围,我愿意把它叫做“畅销效应”(Bestseller Effect) 。一旦某种产品在销售上领先,就会向消费者传递出这样的信号:其他人也想要它,所以它肯定是好东西。这样,消费者产生了想买的欲望,于是购买该产品的人越来越多,从而传递出更多信号,令其他消费者非要买它不可。该产品就这样一步步爬上了畅销榜。做生意的人都知道这个效应,正是出于这个原因,作家和出版商们才那么热心地想把自己的书弄上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一旦你上了排行榜,书店就会把你的书搬到“畅销书”书架(有时甚至标成“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

4、” ) ,放在书店大门口,摆得一摞一摞的。这就向走进书店的潜在顾客传递出一种信号, “这肯定是一本好看的书” ,从而令销售量激增, 纽约时报书评版编辑得到这个消息,把它在销量排行榜上的位置又往前挪了几位,从而进一步传递出怂恿买书人的信号,巩固了该书在排行榜上的位置,由此进一步拉动销售量,如此反复数个回合,使得有钱的作家越来越有钱。第 2 节:当经济学遇上生物学和心理学(2)为了量化畅销效应,哥伦比亚大学的社会学家邓肯?瓦茨(Duncan Watts)及其合作者马修?萨尔甘尼克(Matthew Salganik) 、彼得?道兹(Peter Dodds)在网上做了一个实验。他们架了一个网站,找了

5、14 000 名参与者注册。注册者有机会试听、下载不知名乐队的歌曲,并可以给歌打分。一组注册者只能看到歌曲名和乐队名,另一组注册者还可以看到某首歌曲下载了多少次。研究者把后一种情况叫做“社会影响”条件,因为他们想要知道的是:当受试者看到有多少人已经下载了某首歌时,会对他自己下载该歌曲的意愿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和预料中一样,处于社会影响条件下的参与者果然受到了下载次数的影响:下载次数多的歌,更可能为新参与者所下载,而不能看到下载次数的独立组则表现出截然不同的歌曲偏好。这并不是说歌曲、书籍或者其他产品的质量不重要。质量当然重要,而且也是可以量化的。可实际上,消费者的主观偏好,建立在其他消费者相关评价

6、的基础上,这种主观偏好往往能够抹杀更为客观的产品质量评价所产生的效果。充斥着各类排行榜、品评等级和畅销名单的市场,似乎是按照自己的意志在行事,就好像一种集合有机体。我们会在本书中看到多种效应(畅销效应只是其中之一) ,论证意识对市场有着多大的影响,并从更宽泛上的意义上说明市场有多强大的自我意识。让我们再来看一个与畅销效应有关的经济学比喻。假设你是个银行家,有一笔可供借贷的款项。如果你把钱借给信用记录差的人,你冒的风险太大,他们很可能会不还钱,搞得你破产。这就形成了一种矛盾局面:最需要钱的人,信用风险都很大,因此得不到贷款;而最不需要钱的人,信用记录最好,因此能得到贷款。这再一次呈现出富者愈富的

7、局面。进化心理学家约翰?托比(John Tooby)和勒达?考莫斯迈德(Leda Cosmides)称之为“银行家悖论” ,并将之应用到一个更深入的进化问题上:我们该和什么样的人深化友谊?他们认为,银行家悖论, “类似于我们原始人祖先要面对的一个严峻的适应性问题:倘若一个原始猎人处于急需援助的境地,他的信贷风险就变大了,出于这个理由,他很难获得援助。 ”第 3 节:当经济学遇上生物学和心理学(3)如果我们把生活看做是经济学,又如果我们把能帮助别人的东西(尤其是友谊)都看做是资源那么,按照银行家悖论,我们必须评估相关人等的信贷风险,做出艰难抉择。从进化论的角度来看,利他主义是这里要解决的更大问题

8、:为什么我应该为了保留别人的基因,牺牲我自己的基因呢?或者,更技术化地讲,利他行为降低了我自己的繁殖成功率,同时提高了他人的繁殖成功率。标准理论为利他主义提供了两条进化道路:选择亲属(血浓于水)和互惠利他(如果你帮我抓背,我也会给你抓) 。帮助自己的亲属,帮助愿意回报我的利他行为的人,等于是我在帮助自己。故此,进化选择了那些倾向于做出利他行为的人。当然,有个限度。由于资源有限,我们不可能帮助所有的人,所以我们必须评估信贷风险,有些人的风险比另一些人更大。这就又出现了银行家悖论:最需要援助的人最难获得援助,反之仍是富者愈富。但情况并非总是如此,因为酒肉朋友可能会假装出利他的样子,等真正处于恶劣环

9、境时,他们根本不帮我们的忙。而真正的朋友,不管在任何情况下都会深切关心我们的安危。 “酒肉朋友最爱假装成这种人, ”托比和考莫斯迈德认为, “如果你是原始猎人,没有几个深切关心你幸福安危的人,你极可能因为环境的动荡而受到伤害只能听天由命。 ”环境越是糟糕,拥有真正的朋友就越重要,我们过去的进化历程,可不像郊游野餐那么轻松。按照托比和考莫斯的看法,进化所选择的人类适应性,能帮助我们解决银行家悖论这一困境,包括让我们:(1)寻找本群体中其他成员对我们可信性和可靠性的赞誉;(2)培养群体其他成员最希望我们具备的品性;(3)参与承认并强化这类个人品性的社会活动;(4)避免参与可能会令人做出不可靠行为、

10、获得坏名声的活动;(5)注意其他人身上类似的可信赖特点;(6)培养区别患难朋友和酒肉朋友的能力。托比和考莫斯得出结论,银行家悖论让我们产生一种进化心理状态, “如果你对某个人来说极为可贵(不管出于什么原因) ,那么你在困难时期的存活,就对该人有着极大的利益。这样一来,由于他们关心你的生存,使得他们对你而言极为宝贵。他们与你有着利害关系,意味着你与他们也有着利害关系。而且,只要他们承认这一点,你对他们的初始利害就会得以强化。 ”一旦奠定了友谊基础,那么,靠着这种强化,穷人也能变富人。第 4 节:当经济学遇上生物学和心理学(4)三个观点1859 年,查尔斯?达尔文发表了物种的起源 。此书引起了强烈

11、争议,到 1861 年,英国科学促进协会专门在年会时为它召开了特别会议。支持它的,反对它的,一一上前发言。有位批评家吹毛求疵地说,达尔文的书太过理论化,他应当“只把事实摆给我们,剩下的由它们去。 ”达尔文的朋友兼同事,政治经济学家、社会活动家亨利?福塞特(Henry Fawcett)出席了这次会议,他写信给达尔文,转述人们对他理论的接受情况(出于个人健康和家庭职责等方面的原因,达尔文从不参加这类会议) 。达尔文给福塞特回了信,对事实和理论之间的固有关系作了解释:30 多年前,很多人还认为地质学家只需观测无需理论。我清楚地记得当时有人这么说:真要这样的话,去碎石坑里数数卵石、辨辨颜色,就算是在搞

12、地质了。真奇怪,难道人们就看不出来吗所有的观测结果只有在支持或反对某种观点时才有意义啊!在为科学美国人杂志撰写的第一篇月度专栏里,我把上述引文作为文章的核心,并由此在文章最后一段里提炼出一条“达尔文格言”:所有的观测结果只有在支持或反对某种观点时才有意义。达尔文格言道出了本书的科学哲学观:要想让观察结果发挥作用,必须把它们用来检测某种观点论文、模型、假说、理论,或者范例。由于事实自己不会说话,必须通过某种观念来对其加以阐释;感知需要概念。科学是数据与理论(感知与概念)的完美结合,而数据与理论共同构成了科学的基石,它们是理解世界如何运转的最有效工具。我们不能把理论与概念从数据与感知中分离出来,正

13、如我们在人与世界之间,永远也找不到一个真正客观的阿基米德支点。讽刺的是,我在本书里要反对的观点之一便是:认为在社会科学,尤其是在对人类社会和经济行为的研究当中,达尔文及其进化论站不住脚。尽管科学家们早就一致反对在公立学校的生物课上教授创世说和神创论,并对科学教育的混乱现状、达尔文进化论的乏人接受(只有不到一半的美国人认为人是进化而来的)大感不满,可对于尝试把进化论认识应用在心理学、社会学和经济学上,大多数科学家(尤其是社会科学家)仍存在强烈的抵触情绪。这种抵触情绪的最初起因(在当时是可以理解的) ,是把进化论和社会达尔文主义尤其是极端的遗传学观点(正是这些观点,导致了美国对智障患者施以绝育手术

14、,亦导致了纳粹倡导的所谓优生计划,进而展开对犹太人的大屠杀)等同起来。是以,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社会科学家们的态度来了个大转向,竭力反对一切用进化论研究人类行为的尝试,把目光局限在社会文化方面的解释。第 5 节:当经济学遇上生物学和心理学(5)我反对的第二个观点,是“经济人” (Homo economicus)理论,它认为“经济人”有着极大的理性和自由的意志,一味追求私利,故此,我们所做的决策和选择,都是自私自利的,是为了最大化自我利益,都是追求效率的。当我们把进化认识和当代心理学理论及技术应用到人类市场行为的研究上,我们发现,经济人理论(也即传统经济学的基础)频频出错,极度缺乏说明力。事实

15、上,我们是很不理性的生物,我们不光受当代文明发展出来的逻辑和有意识的理性所驱动,还要受到数十万年进化而来的深沉的潜意识情绪所驱动(甚至可以说,后者对我们的驱动性更强) 。我要反对的第三个观点,最初由英国历史学家托马斯?卡莱尔(Thomas Carlyle)于1849 年提出,说经济学是“沉闷的科学” 。在其后一个半世纪里,大多数人都这么看待经济学,认为这是一个充斥着数学模型和金融分析的领域,认为它的理论陈述总是把人看成理性计算、最大限度追求自我利益的机器。事实上,倘若我们把上述三个观点合在一起检验,我们会发现,经济学和沉闷丝毫不搭边。首先,自亚当?斯密于 1776 年以国富论一书首创此门学科之

16、后,它经历了无数次跌宕起伏的革命。丰富的跨学科混合体正从一门古老的学科中衍生出来,比如演化经济学、复杂经济学、行为经济学、神经经济学,以及我所称的“美德经济学” (virtue economics) 。其次,也是更重要的一点,不管是个人、企业,还是国家,一直都对自身的财务问题充满了深切、热情的关注。从这个层面上来说,经济学从来不沉闷。倘若把几个自由主义者和几个保守派放在一间屋子,并请他们冷静地讨论全民医疗保险、社会服务私有化、外来劳工的成本效益,或是单一税对累进税的优缺点等经济问题,过不了多久,谈话的论调就会热火朝天起来说它是什么都好,总之跟沉闷不搭调。第一部分 当经济学遇上生物学第 1 章

17、经济学遭遇“进化论”在巴西和委内瑞拉边境的奥利诺科河边,居住着以捕猎和采集为生的雅诺马马人,他们的人均年收入估计不到100 美元。如果你走进雅诺马马人的村子,数一数村里的石头工具、篮子、箭头、箭杆、弓、棉纱、棉线、藤吊床、陶罐、医用药品、宠物、食品、衣物,凡此种种,你大概能数出 300 件来。这就是一万年前,地球上每一个村落大致拥有的物质财富。如果说人类这一物种出现已经将近 10 万年,那么,我们 90%的历史都处于这种相对简单的经济状态。第 6 节:当经济学遇上生物学和心理学(6)在纽约和新泽西交界的哈德逊河边,住着以消费和贸易为生的曼哈顿人,他们的人均年收入估计在 40 000 美元上下。

18、如果你走进曼哈顿人的村子,数一数零售店、餐馆、工厂直销店、超市里的所有不同产品,大概会得出一个接近 100 亿的数字来。这个令人难以置信的比较,最初是由经济学家埃里克?贝哈克(Eric Beinhocker)在财富的起源 (The Origin of Wealth)一书中所做的。过去一万年发生了一些事,令以捕猎采集为生的原始人年均收入翻了 400 倍。收入的跃进已经够不寻常了,但较之两种社会里产品数量的庞大差距,它又显得太微不足道了。在现代经济学中,产品数是用“库存单位” (Stock Keeping Units,简称 SKU)来计算的,指的是一家商店各类现存货品的数量。举例来说,据估计,每天

19、都有 700 种新产品推出市场,一年则有 25 万件。2005 年,市场上推出了 26 893 种新食品和家居用品,包括 187 种新早餐麦片、303 种新女士香水、115 种新除臭剂。雅诺马马人的库存单位是300,曼哈顿人是 100 亿,后者是前者的 3 300 万倍。400 倍的收入差距,3 300 万倍的产品数量差距,实在非笔墨所能形容。面对这一令人错愕的不平等状况,我们只能用类比法来思考。先来看看收入差距:曼哈顿岛东西相距 3.7公里,这段距离,你边逛商店边看大楼,不到一个小时就能轻松走完。把这个数字乘以400,得到 1 480 公里,只比纽约到亚特兰大的距离稍短,如果你保持合适的步速

20、,不休不眠地一直走,要用 261 个小时(10.9 天)才能走完。库存单位的差距就更夸张了。曼哈顿南北长 21.5 公里,乘以 3 300 万,得到 709 500 000 公里,约等于地球和土星都在太阳同侧轨道时的距离。你用一天时间可以把曼哈顿南北走穿,可即便以每小时 51 000 公里的航行速度,旅行者 1 号太空飞船(Voyager I )也用了整整 1 年半时间才飞到土星。较之于人类两足着地、出现大脑、形成意识的进化,较之于火、印刷术、互联网的发明,较之于农业革命、工业革命、数字革命的次第发生,经济上跃进的幅度是最大的。而且这一跃进,并不是一个匀速渐进的过程。据估计,一直到公元前 10

21、00 年青铜时代末期大卫王的时候我们的人均年收入才从 100 美元增至 150 美元,到 1750 年工业革命开始,尚未超过 200 美元。换句话说,人均年收入从 100 美元增长到 150 美元,用了整整 97 000 万年;从 150 美元增长到 200 美元,又用了 2 750 年;最后,从 200 美元升到 6 600 美元(如今的世界人均年收入) ,只用了 250 年。而且,正如我们所知,对最富裕国家的最富裕人口来说,这一飞跃速度还要快得多。如果我们把 10 万年的历史压缩成短短一年,那么,最近相对繁荣的 250 年,只相当于不到一天的时间。又或者,我们把 10 万年浓缩成 24 小

22、时,那么,我们工业生产和市场经济的新纪元,只相当于短短 3.6 分钟。换言之,我们生活并习以为常、觉得理所当然的时代,实际上只占了了人类历史的 0.25%。第 7 节:当经济学遇上生物学和心理学(7)人类是怎样实现这一伟大的经济跃进的呢?为什么能实现呢?要回答上述问题,我们可以引用一些科学发现和方法,它们来自大量互有关联的革命性新领域,包括复杂理论(complexity theory) 、演化经济学、行为经济学、神经经济学和美德经济学。我们需要所有这些新领域的科学成果以及传统科学理论来进行解释,因为这个问题仍然是我们时代尚未揭开的一个大秘密。简单点说,我可以把所有这些科学统统划到演化经济学的范

23、畴也即把经济看做一套不断进化的复杂适应性系统来研究,这套系统以人类本性为基础,逐步发展出便于我们这种源自旧石器时代的社会性灵长类物种生存的特殊官能。这也就是说,在人类历史的前9 万年时间,我们生活在小群落里,以捕猎采集为生,这时候的经济是一套相对简单的系统,但随着环境的改变,这套系统不断演进、适应,最终变得极为复杂;而这种环境创造出来的心理,并不总适于理解现代世界,或适于现代世界的生活。总之,为了解释经济大跃进,我需要点明三个有关市场意识的问题:1.市场是怎样产生意识的也即,经济是怎样从捕猎-采集进化到消费- 贸易的。2.意识是怎样在市场里运作的也即,人类大脑是怎样从适于捕猎-采集经济进化到适

24、于消费-贸易经济的。3.意识和市场是怎样形成道德的也即,道德情感是怎样进化得能令人相互协作的,这一能力又是怎样推动公平和自由贸易的。这可真是难于解答的问题啊。社会科学才是“硬”科学自从我刚上大学时选修了一门天文课以后,我就注意到一种令人困扰的倾向:科学界和大众文化都爱把科学分为“硬” (如天文、物理和化学等自然科学) 、 “中” (如解剖学、生理学和动物学等生物科学) 、 “软” (如心理学、社会学和人类学等社会性科学)三类。历史根本不被当成科学,经济在诸侯林立的学术界也流离失所。由于排名成了习惯,这种分类也暗含着价值评估,硬科学最有价值,支持与认可度最高;软科学最没价值,认可与支持度也相应最

25、低。然而,自从我接受了一定的自然科学、生物科学训练,以及大量社会科学教育,并在该领域有了广泛的经验之后,我总是觉得这个排名顺序应该倒过来。第 8 节:当经济学遇上生物学和心理学(8)说自然科学硬,大概是因为人觉得求解微分方程很难;可跟复杂互连的人类世界和生态系统比起来,要定义、解释自然科学,是相对简单的。尽管构建一套全面的生物理论难度颇大(迄今仍是生命科学里的一道难关) ,可跟构建一套有关人类大脑和社会运作的全面理论比起来,简直就微不足道了。依我看来,社会科学才是硬科学,因为我们的主题极为复杂与多元。在神经系统学中,人们逐渐发现研究意识是个“难题” ,因为要解释数十亿神经细胞的活动怎样产生了意

26、识思维的集体现象一位科学家称之为“意识社会” ,实在是太难了。而要科学地解释数十亿人类个体的活动如何产生了文化的集体现象(也即所谓的“文化社会” ) ,什么样的经济和政治结构才能达到社会和谐,更是难上加难在我看来,这才是真正的难题。随着人类从以捕猎采集为生过渡到以消费贸易为生,为了解决这个真正的难题,人们尝试了数百种不同的社会实验。群落、部族、酋邦、国家和帝国逐一形成。神权政治、富豪政治、君主政治和民主政治相继诞生。部落主义、集权主义、社会主义,还有现在的全球主义,挨个实践。从毫无贸易到公平贸易到自由贸易,人们进行了无数次经济配置的转换,取得了或多或少的成功。数千年来,全世界各门各派的哲学家和

27、学者都试图解决这个真正的难题,却难得达成共识。现代科学能做得更好吗?经济与市场也在进化进化是一套复杂的系统,源自生物体设法生存、供养后代的简单动作。经济是多重复杂的系统,源自人设法谋生、供养孩子的简单动作。是以,当我们点明(1)经济怎样从捕猎-采集进化到消费-贸易;(2)人类大脑怎样从适于捕猎 -采集经济进化到适于消费-贸易经济;(3)道德情感怎样进化得能令人相互协作,这一能力又是怎样推动公平和自由贸易,实际上我们就是在研究(1)市场和经济的行为;(2)人类心理在市场和经济中的运作;(3)市场和经济的道德层面。进化和经济不仅彼此相似,实际上还是所谓“复杂适应系统” (complex adapt

28、ive systems,CAS)这一宏观现象的两个不同例子。在此系统中,单个元素、部件、生物体或人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处理信息,使其行为适应变化的环境。这种系统不断学习、发展,从简单进化到复杂,且可自我催化,也即它们包含着自驱动的反馈回路(类似有线广播系统中喇叭和麦克风之间形成的反馈回路,能令音量和音高加速增强) 。这里有一些复杂适应系统及其衍生物的例子,内建的自我催化机制令它们形成了自我组织:?第 9 节:当经济学遇上生物学和心理学(9)? 生命是化学物质自我组织的一种突现特征。在生命起源之前,化学物质按一种能够自我维持、可以复制繁殖的方式结合起来。? ? 复杂生命是简单生命自我组织的一种突

29、现特征,简单的原核细胞结合成复杂的原核细胞(人就是由复杂原核细胞组成的) ,复杂原核细胞中包含着原本也是原核细胞的细胞器官(比如拥有 DNA 的线粒体) 。? ? 多细胞生命是单细胞生命形式自我组织的一种突现特征,是单细胞生命形式为了获得更大的存活和繁殖率而结合到一起所形成的。? ? 免疫性是我们免疫系统数十亿细胞自我组织的一种突现特征,旨在合作抗击细菌和病毒。? ? 意识是数十亿神经元为唤起大脑复杂模式而自我组织的一种突现特征。? ? 语言是使用者在沟通中言说的数千词语自我组织的一种突现特征。? ? 法律是数千非正式习俗和限制自我组织的一种突现特征,随着社会规模越来越大、越来越复杂,这些不成

30、文的习俗和限制逐渐被编撰整理为正式的规章制度。? ? 经济是数百万人为追求个体利益而自我形成的一种突现特征,在此过程中,人对自己所置身的更复杂系统并没有太多认识。表面上看,复杂适应系统是自上而下设计出来的,但实际上,它们是在进化过程中,通过机能适应也即可行的部分在生命或文化的未来景观中得以存活和繁殖自下而上地构建起来的。顺着生命的最简单形式往上走,我们从简单细胞到复杂细胞到多细胞机体,之后形成生物群体、社会单位,再到社会,再到意识、语言、法律和经济。就生物而言,进化的复杂适应系统是受自然选择(或变异与累积选择)推动的。猴子乱敲电脑键盘,10 亿年也写不出一本哈姆雷特来,甚至连“To be or

31、 not to be”(生存还是毁灭)这句话也不可能很快敲出来。可倘若我们在这个情境里加上一种能保留正确字母、清除错字的非随机累积选择要素,那么:wieTskewkOsdfeB92uE2OseRdl7jeNkseOdseTe3r22TsweOsxB wxseE 就成了 TOBEORNOTTOBE 第 10 节:当经济学遇上生物学和心理学(10)实际上,为了阐明累积选择的威力,我的朋友兼同事理查德?哈迪逊(Richard Hardison)设计了一套模拟电脑程序,按是否符合标准来“选择”随机输入的字母,结果仅尝试了 335.2 次,用时不到 90 秒就得出了这句莎翁名言,而如果是完全随机选择,则

32、需要 2613 次尝试。几乎在同一时期,理查德?道金斯(Richard Dawkins)也独立设计了一套类似的累积选择程序,用来生成另一句莎翁名言:“METHINKSITISLIKEAWEASEL ”引自哈姆雷特第三幕第二景,中译本为:“我觉得它倒颇像只黄鼠狼” 。译者注。后来,当我们发现这个巧合时,道金斯说:一旦人(从达尔文那里)领会了渐进式累积选择的重要性,在碰到“从统计上讲不可能”一类的争论时,我们自然而然地就会想到经常用来表现这场争论的猴子。为了让怀疑者弄明白,这一模拟实验理解起来最浅显。用一小段 BASIC 程序就能轻易办到,哈迪逊和我就是这么做的,而且我们俩做这个实验的时间居然也大

33、致相同,是 1984 年或者 1985 年。说到细节,那些讨厌的猴子其实总在敲莎士比亚。 哈姆雷特是他的名剧, “To be or not to be”是这出剧里最著名的对白。我自己说不定也会选这句,只是当时我想到,哈姆雷特与波隆尼尔就天空上的云像什么展开的这段对话,用做开场白挺不错所以我就选了它:“Methinks it is like a weasel。 ”从本质上来说,随机的遗传突变以及后代身上父母基因的混合,带来了变异,而遗传变异的选择,则是通过寄主存活实现的,这就是进化背后的推动力。透过这一带有方向性的自我组织选择过程,形成了复杂性和多样性。所以说,进化是一种自我组织的突现现象。我们

34、物质经济的进化,也是以类似的方式进行的,是在无数种产品的无数次转变中产生并选择的。曼哈顿村的几百亿产品,只不过代表着那些适于市场的变异体,所以,制造商在尝试准确预测市场偏好时,已经预先做了一次选择。一旦他们的选择结果进入市场,对最有用、最讨喜产品的累积选择也就开始了市场消费者会用钱投票,决定哪种产品能存活下去:是以 VHS 录像带战胜了 Betamax,DVD 战胜了 VHS,CD 战胜了唱片,折叠手机战胜了砖头手机,电脑战胜了打字机,谷歌战胜了 Altavista,SUV 战胜了箱式旅行车,实体书战胜了电子书(暂时还是如此) ,互联网新闻战胜了电视台新闻(很快) 。通过重复使用和再制造,被人

35、购买的产品得以在未来“存活”和“繁殖” 。第 11 节:当经济学遇上生物学和心理学(11)环境是进化的施展空间,市场是经济的施展空间。诚如自然会选择最适合在特定环境中生存的变异,人也会选择某一市场中最适于满足自身独特需求和欲望的产品与服务。请注意,不管是进化还是经济,都没有什么自上而下的设计师监管整套系统。在生命领域,没有谁“选择”生物体的存或灭,不管他是怀着动物养殖工作者的慈悲心也好,还是像纳粹医生那样丧尽天良也罢。进化是无意识的,也是不可预知的它不能提前预测未来生存需要什么样的改变。经济领域倒不能完全这么说,因为的确需要一些自上而下的制度性规定和法律,建立起能保障自由公平贸易的结构。但对市

36、场施加太多自上而下的干涉,会让贸易变得既不自由也不公正,而且过去的许多此类尝试都以失败告终,因为市场非常复杂,有着极强的互动性和自我催化能力。1922 年,路德维希?冯?密塞斯在社会主义(Socialism)一书中,清楚地解释了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下 “经济核算”问题特别突出的原因。在资本主义社会,价格调整频繁,并由市场上进行自由交换的人自下所决定。而在原苏联式社会主义体制下,价格调整速度慢,由政府法令自上所决定。金钱是交换的手段,价格是人们用来指导选择的信息。密塞斯证明,社会主义经济依靠资本主义经济来决定商品和服务的价格,而且做得既麻烦又缺乏效率。归根结底,要想找出买家愿意给多少,卖家愿意收

37、多少,自由市场是唯一途径。比方说,研究显示,人们在网上寻找抵达目的地最划算的机票时,票价每个小时要调整数千次。航空公司使用复杂的软件程序,根据特定航线的供求关系、当时的空座数以及“动态定价”涉及的其他变量来调整价格。假设有个机票价格委员会每天早晨开会,规定几十家不同的航空公司从北卡罗来纳州的格林斯博罗飞到堪萨斯州的维契托要花多少钱,它不仅得考虑实时的供求指标、空座数,还要考虑几十万人的当日出港抵港时间、飞机类型、舱位等级、航空燃料成本、常飞乘客已经兑换的里程座位数、折扣,以及许多其他变量。这倒不是完全做不到计划经济就这么做过。第 12 节:当经济学遇上生物学和心理学(12)不妨再举一个例子来说

38、明我的观点。假设政府官僚想为每年出版并在多个网站(比如亚马逊、ebay)上出售的 170 000 多本不同图书找出正确的价格,必须考虑平装本和精装本的价格,大宗购买的批发折扣,再加上保本特价运费,当然还有航空公司如今常用的“差别定价”手法。然后,你再把这个过程如法炮制到数十万不同市场、行业和买卖上很明显,自上而下的系统无论如何也比不过目前自下而上的复杂适应系统所带来的实时价格敏感度。把这个问题推而广之,我们可以认识到,试图控制整个经济的想法是何其愚蠢。唯有数百万买家卖家不断进行实时磋商,其他数百万买家卖家才能确定当代经济中数百亿种产品及服务的价格。跟生物及生态系统一样,表面上看,经济似乎是设计

39、出来的,所以我们自然而然地推断经济的方方面面都需要有个自上而下的设计师(政府) 。但实际上,生物是依靠自然选择自下而上设计出来的,那么,同样道理,经济也是靠“看不见的手”自下而上设计出来的。经济并非“唯利是图”由于在人类历史的头 9 万年,我们是在几十或几百个人的小群落里以捕猎采集为生,所以,我们进化出来的心理状态,并不总适合推理当今世界的人类行为方式。如今看似不合理的行为,或许在一万年前合情又合理。没有进化的观点, “经济人”的假设就讲不通。以经济利益对心理公平为例。行为经济学家使用一种叫做“最后通牒博弈”的实验程序,大致流程如下:假设你有100 块钱,要跟游戏伙伴分。不管你提议分多少,只要

40、对方接受,你和他都比之前要富裕些。你会建议怎么分呢?一九开如何?如果你的游戏伙伴是个以金钱为重、关注自我利益的理性人(跟标准经济模型里的“经济人”一样) ,白赚 10 块钱,他肯定不会拒绝,对吧?不对,他会拒绝。研究显示,跟三七开相差太远的分配建议一般都会遭到拒绝。为什么呢?因为不够公平。谁说的?“互惠利他”的道德情感说的。这种源自旧石器时代的情感,要求我们的潜在交易伙伴给予公平。唯有当我知道你会做一些大致相当的事情, “如果你给我抓背,我就帮你抓”才可行。追求公平的道德感根植于我们的大脑,所有的人和灵长类动物都有这种情感。西方国家就此主题做过上千次实验,只要受试者碰到过低的分配提议,无一例外

41、地表现出不公平感。此外,我们从非西方文化环境包括一些迄今仍过着类似旧石器时代生活的原始部落也收集了大量数据,尽管受试者的反应和生活在市场经济中的现代人大相径庭,仍对不公平表现出强烈厌恶情绪。第二部分第 13 节:当经济学遇上生物学和心理学(13)这一进化现象,还可见于人类近亲的行为。埃默里大学(Emory University)灵长类动物学家法兰斯?德瓦尔(Frans de Waal)在研究黑猩猩和僧帽猴时发现,倘若某只猩猩(或猴子)因为工作获得了爱吃的食物作为奖励,但没跟共同完成这项任务的伙伴分享,那么,它的伙伴将来就会拒绝跟它合作,以表达自己对这种不讲道义行为的不满。这一结果暗示,所有的灵

42、长类动物,尤其是人类,都进化出了一种公平感,一种向当事人表明交易是否公平的道德情感。来自多个领域的大量证据显示,公平逐渐变成一种稳定的策略,用以维持我们祖先小群落里的社交和谐。是以合作得到强化,成为惯例;白占便宜的行为遭到惩罚,变成例外。从进化的角度来看,如今明显的非理性经济选择比如因为觉得不公平而拒绝白拿 10 块钱在过去是合理的。认为进化完全由“自私基因”推动,生物莫不贪婪、以自我为中心、好竞争,这很荒诞;同样道理,认为经济只受自私意图的推动,人莫不贪婪、以自我为中心、好竞争,也很荒诞。事实上,我们既自私又无私,既合作又竞争,既和平又好战,既忠于社会又反社会。生命与经济中都存在互斗与互助。

43、然而,大体上来看,我们本性里的善多过恶。每一起偶发的暴力行为都能登上晚间新闻,可每天都有数以万计的有心善行悄然而过。市场是讲道德的,当代经济就建立在我们的善良本性之上。倘若不是这样,市场资本主义早就自我毁灭了。这并不是对经济盲目乐观的看法,我的意思也不是说在自由市场环境下运作的企业必然一以贯之地讲道德。我们需要权力机构的相互制衡,也需要一个建立在法治基础上的社会,因为只有这样,市场才能既自由,又公正。詹姆斯?麦迪逊(James Madison)在联邦党人文集 (Federalist Paper)第 51 篇里说得对, “如果人人都是天使,就不需要任何政府了。如果是天使统治人,就不需要对政府有任

44、何外来或内在的控制了。 ”经济进化中的“善意”与“自私”为什么有关复杂系统和人类本性的科学预测并证明,慷慨无私的善意萌发于混乱与自私呢?身为社会性灵长物种,进化使得我们在群体内部表现善意,在群体之间表现敌意。于是,对个人收益或家庭团结的自私欲望与我们对群体平等、社会团结共抗外敌的社会欲望之间,形成了一种极端紧张的关系。美德经济学的头一条原则,便是从遗传上反映了这一互利互惠精神:倘若有人给了我们什么,我们便觉得自己应当给予回报。第 14 节:当经济学遇上生物学和心理学(14)不管是群体内部的交流,还是群体之间的交流,我们对他人的感知尤其是觉得他人会怎么看待自己带给我们极强的影响;这也就是说,我们

45、在乎自己的名誉和地位。正是出于这个原因,声望值成了信任自我组织的一种突现特征,在互联网上异军突起。eBay 上卖家的信誉评价,亚马逊上读者对图书质量的排名评分,还有,MySpace、Facebook 和 LinkedIn 等专门的社交网站把用户链接的数量和质量当成一种声望准绳这些例子,都反映了人们在交流时对信任的需求。我们希望被人看做是公平、诚实的交易者。此外,我们还很爱抱圈子,群体认同是我们自我意识的根本。遗憾的是,这种“圈内” 、 “圈外”的小圈子主义也有副产品仇外。我们本能地讨厌“外人” ,也很擅长根据一些最微不足道的标准把人分成圈内圈外想想洛杉矶黑人帮派的争斗,或是胡图族人与图西族人的

46、种族纠纷,阿尔巴尼亚人与塞尔维亚人的种族纠纷,甚至什叶派教徒与逊尼派教徒之间的宗教矛盾。尽管我们制定法律、接受教育,想把这种古老的部落仪式从我们的文化里清除掉,但它们的心理基石仍然深深地埋藏在我们形成于旧石器时代的大脑里,只要一受刺激,立刻变成行动。有时候,是政治和战争活动的惨烈,把它们撩拨了起来;有时候,是经济和贸易活动的竞争,把它们怂恿了起来。与此同时,我们从群落、部族、酋邦、国家一步步地进化而来,社会尝试各种不同的技术,尽力在自由与平等之间维持平衡。起先,我们是要在群落之间实现财富的平等分配;后来,等级财富出现,成为部族中地位与权力的标志。随着群落与部族联合成酋邦与国家,捕猎-采集群体的

47、平等主义原则(至少是这种主张)分崩离析。当财富成为权力的象征,美德的价值开始抗衡以个人收益为基础的竞争价值。民间科学1873 年,圣公会主教塞缪尔?威尔伯福斯(Samuel Wilberforce,外号“谄媚山姆” )与进化生物学家托马斯?亨利? 赫胥黎(Thomas Henry Huxley,自称“达尔文的斗犬” )就进化论当面辩论的传奇事迹过去 13 年之后,威尔伯福斯堕马身亡。对于主教大人的这个悲惨下场,赫胥黎向物理学家约翰?丁铎尔(John Tyndall)说了句俏皮话, “就这么一回,现实和他的脑子终于接上了轨,结果很致命。 ”第 15 节:当经济学遇上生物学和心理学(15)说到地心

48、引力这类基本力量和下坠这类常见现象,我们对自然世界如何运作的直觉也即我们的民间物理学是相当合理的。连孩子都明白漫画物理的幽默之处比方说,漫画人物跑出悬崖,可一直等到他发觉自己脚下没了地平面,他才摔下去。 (这个现象叫“笨狼跳” ,因为在华纳兄弟公司制作的“大笨狼怀尔”系列动画片里,怀尔经常追着小鸟,像这样掉下悬崖。 )可物理大多是违反直觉的(其他不少学科也一样) ,不管是微观世界的量子力学也好,还是宏观世界的广义相对论也好。只不过,在现代科学诞生之前,我们只能依靠直觉的指引。举个例子,民间天文学告诉我们,世界是平的,星体围着地球转,行星上徜徉着能左右我们前途的神祗。民间生物学认为,所有活物里都

49、涌动着一种“活力” ,它们的功能设计,是一位智能设计师凭空创造出来的。民间心理学要我们寻找大脑里的微型人半路上杀出来个程咬金思维和意识是互相分离的。民间科学老出错的原因在于,我们当初进化的环境,与现在生活的环境极端不同。我们是在生物学家理查德?道金斯所谓的“中间世界”一块介于大-小、快- 慢、老-幼之间的土地里进化的。出于文学喜好,我把它叫做“中土” 。在“中土”世界的空间层面,我们的知觉能够感知中等大小比方说介乎于蚂蚁与高山之间的物体。我们既不能察觉细菌、分子和原子等微小物体,也无法观察类星体、星系和膨胀宇宙等宏观物体。在“中土”世界的速度层面,我们的眼睛长于捕捉以行走或跑动速度运动的物体,但不管出于什么样的意图和目的,诸如高山的缓缓增高、大陆的慢慢移动,还有光的高速运动,我们都觉察不到。在“中土”世界的时间层面,我们大概能活上七八十年,远远不足以见证进化、大陆漂移或长期的环境变化。这是不少人难于接受进化论和全球气候变化论等科学观点的一个原因。进化和气候变化违反直觉,因为它们所代表的变动范围在“中土”世界很不寻常。民间科学的因果推论也即判断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财会 > 经济学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