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探究水利工程施工中生态工程的环境问题.docx

上传人:拉拉链 文档编号:16103723 上传时间:2023-01-23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1.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探究水利工程施工中生态工程的环境问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探究水利工程施工中生态工程的环境问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探究水利工程施工中生态工程的环境问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探究水利工程施工中生态工程的环境问题 【摘要】随着当今世界经济的不断发展,经济格局的变化也逐渐多样化。自从经济改革政策实行后,把目标放在了重工业等效益较大的产业上,但是对与这些产业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对环境的破坏程度较大。随着我国经济国力的增强,民众的生活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人民开始重视生活环境的质量,因此,国家开始发展对环境威胁较小的产业。本文针对水利工程及其相关产业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进行简单的探讨和研究 【关键词】:水利工程,生活环境,探讨。 【正文】 目前我国丰富的水资源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被破坏和浪费着,生态环境严重失调。我们要认识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才是开发利用水资源的根本原则,而开发

2、水资源的最终目标应是环境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应三者的统一。在这三大方面进行调和。 一、水利问题与生态平衡 (一)水利工程的修建会打破原有的生态平衡 人类在地球上修建的水利工程大体可分为两大方面,一,水资源调运和储存。这项工程的最终目的都是针对水资源分布不平衡的问题。在我国,蓄水库对生态影响起着决定性的因素。只从表面看,它们都是为了解决水资源不足或合理充分利用水资源,但如果再深层次的探究,却会发现它在环境、社会、经济这三方面的有着巨关联大和复杂关系。总而言之,它的影响包括外在的、内在的、短期的或长期的、诱发的或积累的、直接或间接的等因素。所有的这些影响因素,都有可能会打破原有的生态平衡。然而,

3、众所周知、生态内在的自然平衡本来就是动态的,人类恰恰是通过各种方法打破那种不利于人类发展的平衡,从而 才能发展到今天。自然界的生态既然是动态平衡,同时又是随时存在着。而关键问题是人类怎样以一种最好的方式去辨别出那些不利于人类发展的生态平衡,然后建立新的利于人类发展进步的平衡,这即是人工生态平衡。 (二)水利工程和生态平衡的关系 保护生态平衡应该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对那些良性的生态平衡应尽最大努力去不影响它并限制人类对其产生消极的影响,使其按原先的规律发展;另一个是那些不良的生态平衡动用人工的方法让其改变方向,限制其发展,让他良性发展。 有了保护生态平衡的认识,进行合理的开发规划,是使兴建与环保

4、协调发展的必要手段。然而要真正达到这一共识,人类还要走相当长的一段路程。因为环保问题历来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具有直接性和间接性、短期性和长期性、诱发性和积累性以及连带性等特点。因此, 在世界范围内大力进行环境保护教育,使规划工作纳入法律轨道亦是十分必要的。 (三)生态保护要作为水利工程规划、设计和施工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兴修水利工程的前后,只有对保护生态平衡的认识甚至是重视是远远不够的,重要的是要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中,即要将环保思想贯穿于工程的规划设计及施工组织管理的每一环节。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水利工程的修建,对生态平衡的良性循环有着巨大的副作用,这就要求我们必须通过合理、科学的规划设计和管理

5、将其减小到最低限度。除了有一个良好的政治经济条件外,更重要的是要依靠科学技术的革命。科学技术是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主要工具。由于生物圈的动态平衡是人类及其生命系统稳定性产生的前提,现代自然科学的发展所深刻揭示的自然规律,则是人类认识生物圈动态平衡机制的基础,而现代技术又为调节生物圈动态平衡提供了必要的手段。这种调节,必须考虑人的活动对自然界发生作用的性质和界限,必须把对自然界的保护和再生产纳入社会有机体内并作为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对于不良的生态平衡,兴修水利工程本身就是对其进行良性改造,使之朝着有利于人类的健康方向发展。关键是我们在工程的施工过程中,怎样尽最大努力去减小人类对其的不良影响。这就给

6、工程的建设者们提出了以下任务: 1、规划设计的前期,要切实搞好工程所在地的水文资料的收集及地质条件的勘测。如蓄水库,重点是水文资料和地质构造,充分考虑大坝的防洪能力、稳定性以及避免地震的诱发。 2、规划中还应设计一定的工程构造,以满足大坝流域内水生物的生活习性,减少库区淹没范围。如长江内的珍奇动物“中华鲟”,有着在上游产卵的习性,三峡大坝的修建,正好隔断了该鱼类去上游繁衍的路途,如果不采取一定的措施,势必会造成“中华鲟”这一珍奇动物的灭绝。三峡大坝的设计就充分考虑了对“中华鲟”。 3、施工阶段的任务:第一,在施工承包合同的签订时,承包商对施工现场污染物的扩散和施工人员的劳动保护所应负的责任,应

7、写进合同书内,要有环保措施,对各种污染物排放要限制在标准以内。第二,施工前要在施工现场建立必要的环保监测机构,进行水质、大气、 噪声的本底测定,便于和施工阶段不同时期监测结果进行对比。第三,施工人员进入工地后,还要建立卫生防疫机构,以避免施工期数万工人集中在一起,引起流行病的传播和扩散。这方面的教训,在我国时期的兴修水利中是十分深刻的。 4、施工后期的任务。特别要对施工阶段破坏的植被规划及时恢复,制订工区的全面绿化规划,以保护已经形成的生态平衡。在工区范围内的生物圈内,研究生物资源的利用、保护和生产的合理的方式,控制规划人群自身的发展,保持生物种群的恰当比例。 二、水利工程建造对生态的影响 水

8、利工程,改造山河、兴利除害、综合开发、合理利用、积极保护、科学管理水资源,使之更好的服从人们的意志,更好地为人类造福,这不仅改变了自然界中天然水流的形态,也改变了周围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在生态经济环境水利阶段,人们普遍关注环境与生态问题,普遍重视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生态保护的协调发展。在这样的前提下,强调水利工程建筑物的环境功能和美学价值,己成为我们在水利工程设计方面的新趋势。以改善水域环境和生态系统为主要目标的“城市环境水利工程”建设,成为水利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按照现代城市的功能,对流经市区的河流归纳起来有两类要求: (一)对河中水流的要求是:水质清洁、生物多样性、生机盎然和优美的水面

9、规划。 (二)对滨河带的要求是:能反映本地独特历史、文化、风俗的滨河规划;能提供一充满鲜花、有人工景点、公园化的休闲、娱乐、体育活动空间;能营造一充满文化、艺术、科学气氛,具有现代气息、人水关系协调、引人胜、便于人水亲近的滨河带。人们提出这些要求是社会进步的体现,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水利建设者应当适应这种趋势,满足社会的要求。在水利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等方面进行调整和完善,注入更多的人文、艺术、 科学和现代气息,注重工程的环境效益和美学效益。 三、水利工程景光规划 (一)沿河绿地 滨水环境的总体构思应尽可能扩大沿河绿地,形成较为连续性绿化带,用绿色来勾画古城的轮廓,延续城市文脉。同时,以

10、良好的绿色空间,优化环境规划质量,体现现代化城市的新形象。 (二)闸坝结合,扩展沿河水面。 规划河道可修建彩色橡胶坝,泵房外观可按风景区房屋标准设计,橡胶坝的主要功能是增加蓄水面积,以形成水面,形成人工湖美景。水边设置亲水步道、平台、桥梁、滨水建筑物等,供游人欣赏水面景色。通过新建湿地连通闸向人工湿地定期供水,以增加水面及绿地面积,改善和美化生态环境、给市民和游人提供良好的视觉效果。同时可为生态化污水净化技术的引进提供良好的试验场所。 (三)生态护堤 可规划采取自然土质岸坡、自然缓坡、植树、植草等生态工程护堤,既防止水土流失, 又为水生植物的生长、水生动物的繁育、两栖动物的栖息繁衍活动创造条件

11、。对于河岸边坡较陡的地方,采用木桩、木框加毛块石等工程措施,这种护工程既能稳定河床,又能改善生态和美化环境,避免了混凝土工程带来的负面作用。在应用草皮、木桩护坡时也可以运用土工编织物,袋内灌泥土、粗沙及草籽的混合物,既抗冲刷,又能长出绿草。有利于堤防保护和生态环境的改善。 结束语: 虽然我国水利工程有了较大的发展,但是在某些方面还有一点缺失,只有不断的加强认识,按照施工要求进行施工,才能保障水利工程与生态平衡的调和。 参考文献: 1朱庆元,方国华,刘芹,张劲松.水利工程运行管理方式改革研究j.人民长江,2007(02). 2杨天秀.浅议水利水电工程项目人力资源管理j.水利经济,2005(04). 3李兵.枞阳县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的若干思考j.水利经济,2008(01).第 7 页 共 7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 > 工作总结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