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公务员言语理解通关试题每日练(2020年05月23日-1075)公务员言语理解通关试题每日练(2020年05月23日-1075) 1:朱光潜先生曾说过,面对一棵古松,有三种态度,科学、实用和审美。审美的情形有两种,一是直觉的,一幅图画,一处美景,展现在你的面前,你能够聚精会神地去观赏它,领略它,以至于暂时忘记了除它以外的其它事物。这时候,你沉醉其中,是一种审美的直觉。但更多时候,我们不完全靠着一种直觉,审美还有一种理念的参与。这时的审美就包含了一种文化的积淀。于是,看见彩蝶翻飞,我们会疑为庄子的梦境;听到杜鹃鸟的哀鸣,我们会心生悲愁;而说到狐狸,我们则有如进人了花妖狐魅之境。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2、) 单项选择题A、请选择B、请选择C、请选择D、请选择 2: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国内许多地方企业成批停产,倒闭,但国家高新区却_,依然保持着较高的增长率。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单项选择题A、迎难而上B、因势利导C、另辟蹊径D、逆风飞扬 3:很多大学生希望毕业后找到一份工作,稳步发展,可是也有许多人不愿_。他们有相对稳定的家庭背景,有工作能力,却在寻找生活的另一种可能性。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单项选择题A、按部就班B、墨守成规C、人云亦云D、步人后尘 4: 这里是典型的黄土高原沟壑区,水土流失非常严重。土地贫瘠,十年九旱。尽管有国家的好政策,使部分群众走上了致富
3、的道路,但仍有不少农民挣扎在贫困线上。这段话主要说明了()。 单项选择题A、黄土高原上经济落后,文化匮乏,和外面丰富多彩的世界形成了鲜明对比B与其等待国家的政策救助,当地政府不如因地制宜,发展地区特色经济以摆脱贫困。B、恶劣的自然环境是当地人民走向富裕的一个主要障碍C、解决部分西北贫困地区人民群众的温饱问题是协调发展的当务之急D、请选择 5: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文字,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禹贡主要以山脉、河流和海洋为自然分界,把所描述的地区分为九州。不受当时诸侯割据形势的局限,把广大地区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分别阐述九州的山川、湖泽、土壤、物产等,是自然区划思想的萌芽此后,主要论述疆域
4、、政区建制沿革的著作不断涌现,除正史有地理志外,各省、府、州、县也多编有地方志山经以山为纲,综述远及黄河和长江流域之外的广大地区的自然条件班固所著汉书地理志是中国第一部疆域地理著作中国最早的区域地理著作是战国前后出现的山经和禹贡 单项选择题A、B、C、D、 6: 人的书写习惯形成之后,具有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保持相对不变的特性。这种相对稳定性是由条件反射的强弱规律所界定的。因为一个人从学到练习书写到书写动力定型的形成,一般都要经过较长的时间。在此时间内形成的条件反射的刺激次数和强度都在日益加大,从而使自动化锁链系统也就越加巩固,最终导致书写习惯的形成。 这段话主要支持了这样一种论点,即() 单项选
5、择题A、人的书写习惯的形成需要很长时间B、人的书写习惯具有相对稳定性C、人的书写习惯是由于条件反射的刺激形成的D、人的书与习惯的稳定性只是相对的 7: 儒家讲的“礼之用和为贵”确实与儒家肯定礼的等级尊卑之序结成一个思想系统,它与我们现在讲的“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和谐确实有很大不同。然而,我们不能否认在儒家的和谐社会理念中也包含着至今仍适用、应继承的恒常因素,如孔子所说的“君子和而不同”,“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等等。 这段文字的意思是在强调()。 单项选择题A、儒家的和谐社会理念有其历史局限B、儒家和谐社会理念
6、中也蕴含着恒常的、可贡献于世界的普遍价值C、在中国传统文化或国学中不仅有“变”和“异”,而且有“常”和“同”D、中国文化中的和谐思想历久弥新 8: 什么书在什么时候再去读再去翻,连我自己也无把握,完全要看一个时期一个时期的兴趣 关于这事,我常自比为古时的皇帝,而把插在架上的书譬诸列屋而居的宫女 知道某册书是何种性质,其中大概有些什么可取的材料而已 除小说外,我少有全体读完的大部的书。只凭了购人当时的记忆 书籍到了我的手里,我的习惯是先看序文,次看目录 页数不多的往往立刻通读,篇幅大的,只把正文择一二章节略加翻阅,就插在书架上 将以上6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 单项选择题A、B、C、D、
7、9: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中国政府关于联合国改革的基本原则是()。A促使国际经济体制和规则更加公平合理 B尊重发展模式的多样性 C建立公平、合理、有效的千年发展目标进展评估框架 D加强联合国在推动国际发展合作中的作用 单项选择题A、请选择B、请选择C、请选择D、请选择 10: 物质_的时代过去了,生产不再是发展的_,产能出现了过剩,消费才是制约发展的重要因素,_经济增长真正和持久的动力是最终消费需求。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单项选择题A、短缺阻力协助B、缺乏限定拉动C、贫乏障碍帮助D、匮乏瓶颈推动 11: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单项选择题A、印加文明起源于南美洲B、荒诞
8、派戏剧兴起于20世纪50年代的法国,属于反传统戏剧流派C、梵高是荷兰印象派画家,其代表作有向日葵星夜等D、莫扎特被誉为历史上最伟大的音乐天才,歌剧图兰朵是其代表作之一 12:城市好比一个巨大的海绵,劳动力就像城乡之间流动的水,当经济处于上行期,经济扩张会吸纳更多的劳动力:当经济处于下行期,经济衰退又将这些劳动力挤回了农村。正是中国城乡二元结构所引发的海绵效应,在此次金融危机中发挥着就业缓冲器的作用。但这种海绵效应是不可持续的.因为中国的一个基本国情就是农业剩余劳动力要向城市进行转移。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单项选择题A、经济衰退影响了中国的城市化进程B、城乡二元结构减弱了经济衰退的影响C、不
9、能过分依赖海绵效应的就业缓冲作用D、农村劳动力不应成为经济衰退中的牺牲品 13: 外资银行进入新兴市场国家,新兴市场国家银行业的各主体为了维持自身的生存会尽可能争取较大的市场份额,充分拓展自身竞争优势,努力向客户提供质优价廉的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这个过程必然带动银行业微观效率的提升。 “这个过程”指的是()。 单项选择题A、外资银行进入新兴市场国家的过程B、新兴市场国家银行业发展的过程C、外资银行提供优质服务的过程D、新兴市场国家银行业扩大市场份额的过程 14: 尽管百姓对“贵族月饼” ,但令人遗憾的是,月饼的过度包装并没有适可而止。反而是 ,最严重时竟有独霸天下之势。 依次填人划横线部分最恰
10、当的一项是: 单项选择题A、爱不释手得寸进尺B、爱恨交加愈演愈烈C、深恶痛绝大行其道D、不屑一顾得陇望蜀 15:一个时代,彻底的“礼崩乐坏”之后,列国“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已成为左右历史的力量。在这样的历史状态中,急功近利的“霸道”,是国家生存与发展的必然政治选择:各国君主即为生存计,自不能不汲汲予富国强兵;乱臣贼子的弑君篡位,更是历史的惯相。历史走到这样的极端,当然只有法家思想最能符合君主的需要。这段文字主要阐述的是: 单项选择题A、战国时期争霸是左右历史的力量B、战国时期争霸是历史发展的必然C、战国时期无论是政治还是军事或是君臣关系都一片混乱D、法家思想最符合战国时期
11、的时代要求 16: 对于房价而言,调控与否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否控制住印钞机和_住房保障政策,这两条做到了,房价上涨的_就能减缓。否则,一边调控,一边加大货币投放,等于是_,是不可能真正抑制住房价的。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单项选择题A、落实步伐火上浇油B、执行势头杯水车薪C、贯彻趋势顾此失彼D、颁布速度石沉大海 17: 为什么喝一小杯酒脸就变得红彤彤?日前,研究人员找到了些许头绪,50%的亚洲人,肝脏中的乙醇代谢酶都存在突变现象,其代谢的速率比正常酶高出l00倍。这使得代谢产物乙醛迅速聚集,导致面部血管充血肿胀,从而变成一张大红脸。这一基因变异在华东华南一带发生率高达9
12、9%,而西北仅60%到70%,藏族人不到14%。而基因变异的人种分布与先后完成稻米驯化的地域存在某种重合性,研究人员怀疑,它很可能是出自一种保护作用,减少过量摄入来自米酒的酒精对人体产生的伤害。 根据这段文字,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单项选择题A、喝酒脸变红是基因自我保护的一种机能B、喝酒脸变红的人受到酒精的伤害可能较小C、藏族人的乙醇代谢酶速率比较低D、红脸是由乙醇代谢酶的突变造成的 18: 把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作为一种产业来开发,将文化资源全面推向市场,使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成为市场运行大环节中的一个有效组成部分。而传统民族体育、传统文艺表演、传统人文景观,都将可以成为企业营销的好场所。因为,
13、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不仅要靠引进外资,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建立高效的激励机制等等,而且需要一个企业的良好形象。一个企业的形象效果以及产品的营销战略不仅重要,而且文化与经济将有效互补,共同繁荣。 这段话主要支持了这样一种论点,即()。 单项选择题A、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是一种有待开发的产业B、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需要良好的文化氛围C、市场经济条件下,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资源可以转化成巨大的经济价值D、少数民族的文化与经济有效互补,共同繁荣 19:利益的刚性。决定了单从技术层面,难以_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_问题。如果政治体制不进行实质性改革,如果党内权力不能科学_,即使再搞多少次行政体制改革,政府职能也
14、难以转换。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单项选择题A、破解、核心、分化B、突破、重心、分化C、突破、重心、分解D、破解、核心、分解 20:从所给的四个选项中,选择最合适的一个填入问号处,使之呈现一定的规律性: 单项选择题A、请选择B、请选择C、请选择D、请选择 21: 我们见多了在草地植树防风沙却把草地变成沙地的人为灾祸。干旱半干旱地区那点可怜的降水也许能够满足小草生长的需要,但当我们人为地植人大树,那点水就远远不够供树木生长。于是树木就凭借其根系向四周和地下深处吸夺水分,周边的小草很快就枯死了。没有了为大树储备水分的绿草,大树小树也逃脱不了死亡的命运,最终留下的只是一片又一片沙地、一棵
15、又一棵枯树。 这段文字意在()。 单项选择题A、说明人为地防风沙是很难起到作用的B、强调干旱半干旱地区只能种草不能种树C、解释“防风沙”变为“造风沙”的原因D、指出种植防沙植物要尊重自然规律 22:人类千万年的历史中,最_的不是令人目眩的科技,不是大师们浩瀚的经典,而是实现了对权力的_,实现了把权利关进笼子的梦想。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单项选择题A、珍贵约束B、重大限制C、成功束缚D、难得控制 23: 劝说朋友,话不必说尽,只要其心领神会,便当止住,否则就是_;做文章句子不要太显,诡文而谲谏,寓言以讽喻,点景以生情,意味更见_。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单项选择
16、题A、哕嗦深刻B、哕嗦深长C、肤浅深长D、肤浅深刻 24: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下面列举的社会现象中,哪项不属于当代社会出现的文化病症?()A 青少年中出现哈韩、哈日风潮 B很多人以中英夹杂的语言表达为荣 C好莱坞大片以锐不可当之势席卷中国 D网上出现“火星文”等网民自造文字 单项选择题A、请选择B、请选择C、请选择D、请选择 25:过多使用塑料袋会造成“白色污染”,所以人们想了很多办法寻求塑料袋的替代品。纸袋很容易降解,自然成为首选。然而,制作纸袋需要耗费木材,一旦舍弃塑料袋而选择纸袋,大量的树木将被砍伐。而且生产一个纸袋所需的能量和产生的污染都要比塑料袋高得多。另外,由于纸袋比同样大小的
17、塑料袋重4倍,这意味着运输过程中纸袋耗能更高。这段文字意在表达()。 单项选择题A、纸袋相对于塑料袋并没有什么特殊的优势B、要解决白色污染,必须另辟蹊径C、用纸袋代替塑料袋并不是一个很好的选择D、纸袋与塑料袋各有优劣,难以抉择 26: 最后的通用语言的作者奥斯特勒向读者讲述了世界主要语言的命运。事实说明每种语言的“唯我独尊”到最后均是_。波斯语差不多花了1000年才确立通用语的地位,但在短短的16年里就沦为了寻常语言。如果现在我们_英语至高无上的地位会永远持续下去,就是犯了“失忆症”与“典型的想象力缺乏症”。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单项选择题A、历经坎坷烟消云散揣测B、跌宕起伏不
18、堪一击臆想C、沧海桑田明日黄花幻想D、此消彼长败走麦城预测 27:中国书法_,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瑰宝。书法以美的点画、字形和章法传达了书写者的艺术修养、性格气质和精神境界。研习、欣赏书法作品,_可以增加书写的美感。_能增进对民族文化的了解和热爱,从而培养_的审美情趣。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单项选择题A、独具匠心 传送 虽然 但B、博大精深 传递 不但 而且C、博学多识 转达 既然 就D、源远流长 传达 不仅还 28:里坊制度曾经是中国古代城市规划中千百年不变的稳定格局。它像巨大躯体中的一个个细胞组织,运转着城市的生命律动。历史的沧桑巨变,不少城市曾经的里坊制度格局_,人们只有
19、在尘封的古籍中_其风貌。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单项选择题A、荡然无存、想象B、烟消云散、还原C、昙花一现、追寻D、化为乌有、回味 29: 通常来说。第一产业对就业表现为一种剩余劳动力“蓄水池”作用,虽然表面能吸纳大量劳动力但实际上有效吸纳能力有限;第二、三产业是吸纳劳动力的主要产业,在同样的经济规模下(即同样的GDP),第二、三产业尤其是第三产业比例越高,则某区域的劳动人口承载力越大。 这段文字主要说明: 单项选择题A、第一产业有效吸纳劳动力的能力有限B、区域产业结构不同劳动力人口承载力也存在差别C、第二、三产业是吸纳劳动力的主要产业,应该重点发展D、经济规模对劳动力人口承载力有
20、很大影响 30:音乐是声音中最早进入电影的一个艺术_,它向来以擅长表现感情、_气氛而受到编创人员的喜爱。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单项选择题A、环节烘托B、元素渲染C、手段打造D、形式调动 31:20世纪60年代以前,世界各国普遍注重防洪的工程措施,即通过修建大堤、水库水利设施对洪水进行控制。但在60年代以后,世界各国在防洪规划中越来越重视非工程措施的运用,即通过洪水预警、灾情评估、洪灾保险等多种手段,结合各种工程措施,从而尽可能减少洪灾对人类经济、环境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这段文字主要谈的是()。 单项选择题A、世界各国防洪理念的转变B、世界各国控制洪水的新途径C、单纯重视防洪工程不
21、能有效控制洪水D、非工程措施逐渐成为防洪规划的主导 32: 骚乱给英国社会留下的创伤需要相当长一段时间才能恢复。对许多人来说,最让他们失望和担心的是在骚乱期间,他们所 的机构警察、消防,竟然无法保护他们。而对世人来说明年伦敦奥运安保是否 ,是他们最为关心的。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单项选择题A、信赖 安然B、依靠 圆满C、仰仗 成功D、倚重 无虞 33: 单项选择题A、请选择B、请选择C、请选择D、请选择 34:工业革命以来,两百余年的时间,生产力的飞速提高造就了昌盛的工业文明。在人类为自己创造的奇迹_时,却丝毫不曾察觉已经在透支未来。外部性、知识与技术的瓶颈,以及人性的_让工业
22、文明在创造辉煌的同时也走向了尽头。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单项选择题A、洋洋得意虚伪B、陶醉无知C、沉迷罪恶D、沾沾自喜贪婪 35:一旦我们把某种东西认为是 的,对于那些熟悉的事物,我们就很难看清它们的真面目。正所谓“只缘身在此山中”。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单项选择题A、理所当然B、平淡无奇C、司空见惯D、由来已久 36:凡是有价值的思想,都是从这个那个具体的问题下手的。先研究了问题的种种方面的种种事实,看看究竟病在何处,这是思想的第一步工夫。然后根据于一生经验学问,提出种种解决的方法,提出种种医病的丹方,这是思想的第二步工夫。推想每一种假定的解决法,该有什么样的效果,
23、推想这种效果是否真能解决眼前这个困难问题,这是思想的第三步工夫。凡是有价值的主张,都是先经过这三步工夫来的。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单项选择题A、不研究问题的人,只是畏难求易B、凡是有价值的思想都是通过这三步走的C、多研究些问题才能得出有价值的思想D、只要分三步走就能得出有价值的思想 37:“男不耕耘,女不蚕织,衣必文采,食必粱肉。”这是汉代_上呈汉文帝的奏疏论贵粟疏中的句子,句中说的是_。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单项选择题A、司马迁 女红B、晁错 商人C、贾谊 将军D、班固 农夫 38: 很多家长只重视孩子学习成绩的提高,一味重智轻德,父母对孩子百依百顺,把孩子惯成了“小皇帝
24、”“小公主”,导致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对父母对长辈不够尊重,对他人冷漠无情,甚至缺乏基本的社会公德,对民族和社会更缺乏一份感情和责任。 上述文字所阐述的家庭教育问题在于()。 单项选择题A、生活教育的缺失B、道德教育的缺失C、孩子心理脆弱、抗压能力差D、文化教育的欠缺 39: 夜色朦胧,飘动的白云轻纱般吹过来,带着露水,含着温情,在你的身边。远处传来牧童的歌声,时断时续,轻轻袅袅。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单项选择题A、弥漫嘹亮B、弥漫悠扬C、迷漫嘹亮D、迷漫悠扬 40: 一个民族需要民族精神,一个时代需要时代精神,创业精神应当成为我们的民族精神,成为我们的时代精神,精神可以变物质,物
25、质可以变精神,两个文明建设互相依存,互相促进。 这段文字表达的最主要的意思是()。 单项选择题A、一个民族需要民族精神,一个时代需要时代精神B、精神可以变物质,物质可以变精神C、两个文明建设互相依存,互相促进,D、创业精神应当成为我们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查看答案 1:答案C 解析 这段文字由朱光潜先生的话引出“审美”这一话题,并具体介绍了审美的两种情形,除了直觉的审美外,更多时候审美还有一种理念的参与。与此一致的是C项。A项,审美只是看待事物三种态度中的一种,文段着重讲的是审美的两种情形,用什么态度看待事物并不是文段意在说明的内容。B项,文段只说看待事物有三种态度,并没有就三种态度的层级进行
26、比较,属主观臆测。D项“审美情趣的培养”在文中没有论述属过度引申。 2:答案D 解析 由“依然保持着较高的增长率”可知,句中所填的词语应含有逆势上扬的意思,据此排除不相关的B、C项。“迎难而上”意为遇到困难不退缩,迎着困难攻克它,强调的是面对逆境的态度;“逆风飞扬”比喻在不利环境下取得显著成绩,强调的是面对逆境取得的结果。显然,这里应选“逆风飞扬”。 3:答案A 解析 阅读题干可知,作者描述了大学毕业生对就业的两种态度:有人希望“稳步发展”,也有人希望“寻找生活的另一种可能性”。很显然,作者对两种就业态度都只是作了客观的描述,并没有表示出褒或者贬的意思。B项的“墨守成规”,C项的“人云亦云”以
27、及D项的“步人后尘”,都含有明显的贬义,与作者的态度不符,由此可以排除。 4:答案C 解析 文段首先介绍了“这里”水土流失、土地贫瘠、旱灾频发的恶劣自然条件,然后指出“尽管”有国家的好政策,不少农民仍然没有摆脱贫困。显然,文段想说的便是自然环境的恶劣与农民贫困之间的因果关系。本题答案为C。 5:答案B 解析 按总分结构排序。句总说山经和禹贡,、句分说禹贡、山经,顺序应为;句是承接句而述,顺序应为。综合起来,正确语序为:。答案选B。 6:答案B 解析 原文共四句话。第一句话是原文的中心句,主要说明人的书写习惯形成之后具有相对稳定性。第二句提出相对稳定性的界定,第三、四句说明相对稳定性的形成。所以
28、原文围绕“相对稳定性”这一论点展开说明。故正确答案为B。 7:答案B 解析 由“然而”一词可知,文段强调的是其后的内容。文段首先指出儒家的和谐思想与现今提倡的和谐社会理念有所不同,“然而”后指出不能因此而否认儒家思想中仍适用的恒常因素。由此可知,文段强调的是B项所指的内容,故为正确答案。 8:答案D 解析 由的 9:答案A,B,C,D 解析 从胡锦涛就联合国发展所提出的几点建议中,可得出正确答案。 10:答案D 解析 本题属于实词辨析题。首先从第三个空入手,“协助”和“帮助”明显和“经济增长”不搭配,因而可以首先排除A、C两项;再分析第一个空,“缺乏”是指没有或不够,“匮乏”是指(物资)缺乏、
29、贫乏,程度比“缺乏”深,再结合文意,可知应选“匮乏”。故选D。 11:答案D 解析 图兰朵是意大利歌剧家普契尼的作品。故选D。 12:答案C 解析 文段首先介绍了海绵效应及其积极作用,接着指出“海绵效应是不可持续的”,并解释其原因。由此可知,文段论述的主题是“海绵效应”。再由转折词“但”可以看出,文段强调的是“海绵效应”的不可持续性。因其“不可持续”,对“海绵效应”的利用就应当适可而止。选项中只有C项既体现出对“海绵效应”“不能过分依赖”的态度,又兼顾“海绵效应”这一主题元素。 13:答案A 解析 文段说的是外资银行的进入对新兴市场国家银行业的影响带动了新兴市场国家银行业微观效率的提升。故“能
30、带动银行业微观效率提升”的“这一过程”便不能忽略“外资银行的进入”这一刺激因素。符合这一特征的只有A项。 14:答案C 解析 由“贵族月饼”的引号及“遗憾”等词可知,题干中百姓对“贵族月饼”的态度是否定的由此可排除A、B。由“并没有“,反而是,最严重时”可知月饼的过度包装并未适可而止而是继续蔓延。“得陇望蜀”比喻贪得无厌,与句子表达的意思不符,排除D。本题答案为C。 15:答案D 解析 由关键词“当下要做的是”可知,其后面的内容为文段的重点。而后面讲的都是如何促进“非正规就业”。纵观四个选项,只有B提到了促进非正规就业的措施,即“对非正规就业提供便利”。 16:答案A 解析 第一空由前面的“控
31、制住”可知强调的是结果,而不是过程,因此排除B、 D。第二空“步伐”和“趋势”均符合句意。第三空,要控制房价,调控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要控制住货币的投放量(“控制住印钞机”),所以,如果一边调控一边加大货币投放量,不但起不到调控的效果,还会使房价上涨的情况变得更加严重。故选择“火上浇油”。本题选A。 17:答案B 解析 由最后一句的“怀疑”、“很可能”可知,文段对“自我保护”的结论只是猜测而不是肯定的结论,所以A项说法错误。C、D两项扩大了词义的外延,“藏族人不到14%”是指藏族人中的乙醇代谢酶速率高的人的比例少,而不是指“速率比较低”;文段的“红脸”是指喝酒脸红而不是单纯的红脸。文段通过研究人
32、员试验得出的多项结论提出一个推论的思路即:喝酒脸变红一肝脏中的代谢酶存在变异现象一基因变异的人种分布与先后完成稻米驯化的地域存在某种重合性一可能是减少米酒酒精对人体产生的伤害。由这个推论过程可知,B项为正确答案。 18:答案C 解析 这段话的重点是第一句话,即“将文化资源全面推向市场,使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成为市场运行大环节中的一个有效组成部分”。后面几句话是在对第一句话进行阐释,选项 C最切合题意。 19:答案D 解析 本题的突破口在第三空,“分化”指性质相同的事物变成性质不同的事物;统一的事物变成分裂的事物。“分解”指一个整体分成它的各个组成部分。结合句意可知。此处应该是“权利分解”,故可排除
33、A、B。“突破”指打破(困难、限制等);“破解”指揭破、解开、解决;比较两者可知,“破解”与“问题”搭配更常见;而“突破”通常与“难题”搭配。故选D。 20:答案A 解析 题干的四个图形都能够一笔画成,选项中只有A符合。 21:答案D 解析 文段阐述了在草地植树防风沙却把草地变成沙地的人为灾祸的原因,意在告诉人们防风固沙不能盲目,选择固沙植物要遵循自然规律,因地制宜,D选项正确。A项说法错误,文段并未说人为地防风沙很难起到作用,而是说不尊重自然规律的防风沙行为不仅不会起到作用,甚至会起到反作用,排除A项。B项并非文段重点,排除。C项仅是对文段内容的概括,而非文段的意图所在,排除。本题正确答案为
34、D。 22:答案A 解析 “珍贵”“重大”“成功”“难得”四个词中,“珍贵”最符合文段语境。故第一空应选“珍贵”。第二空中,由“实现了把权力关进笼子的梦想”可知,“约束”符合文意,意为限制;管束。 23:答案B 解析 哆嗦:指说话繁琐。肤浅:指不深入、不深刻,止于表面,多与表示人的认识活动的词语相搭配。深刻:刻镂得很深。深长:长远、深远。题中劝说朋友,话不必说尽,意思是不要说太多的话,否则就是哆嗦,并没有与肤浅相对的意思。“意味”一般与“深长”搭配。 24:答案D 解析 文章第五段强调,“文化殖民、语言殖民、精神生态失衡是当代最大的文化病症”,文化病症强调受西方影响又没有自己的风格,D项只是当
35、代文化的一种现象,不是本文提到的文化病症。故选D。 25:答案C 解析 文段说的是用纸袋代替塑料袋存在很多问题,可行性不高。A项的说法不确切。文段只是列举了纸袋在制作成本、污染控制、运输成本方面相对于塑料袋并没有优势,这并不能得出“纸袋相对于塑料袋并没有什么特殊的优势”的结论,排除。B项说的是如何解决白色污染,不是文段的主旨,排除。D项也不对文段想说的是纸袋代替塑料袋并不是一个好主意,而不是说两者难以抉择,排除。因此本题答案选C。 26:答案B 解析 波斯语最后只是沦为了寻常语言,而非消失了,故A项的“烟消云散”不恰当,排除。“沧海桑田”比喻世事变化非常大,不能用来形容命运,排除C项。由波斯语
36、用了1000年才确立地位而短短16年便沦为寻常语言的事例可知,其沦落的过程是非常快的,选项中只有“不堪一击”能突出这一特点,且能与“唯我独尊”构成鲜明的对比。本题选B。 【知识链接】烟消云散:比喻事物全部消失。不堪一击:指力量十分薄弱。明日黄花:多比喻过时的事物或消息。败走麦城:形容事事能成功的人也有失败的时候。 27:答案D 解析 首先,看第三和第四个空,两个空之间的关联词应该选择表示递进关系的词语,故排除A、C两项。再看第二个空,传递:由一方交给另一方,辗转递送;传达:把一方的意思转告给另一方。“传递”一般接的是具体的事物,“传达”则一般是抽象的事物,故第二空应选择“传达”。本题正确答案为
37、D。(本解析由王雪芹提供) 28:答案A 解析 由题干中“只有在尘封的古籍中_其风貌”可知,里坊制度格局随着历史的沧桑巨变在现实中已经不存在了。“昙花一现”比喻突然显赫起来的人或流行一时的事物很快消失,侧重强调事物生命力短暂,与句意不符,排除C。“回味”意为在回忆中细细体会、玩味。现代人对里坊制度的了解仅来源于历史古籍,并不存在切身的感受,故用“回味”不妥,排除D。“还原”意为恢复原状,显然,人们在“尘封的古籍中”并不能还原里坊制度格局的风貌。故正确答案为A。 29:答案B 解析 分号前后的内容分别阐述了第一产业和第二、三产业对劳动力不同的吸纳能力,由此可知,文段主要阐述的是“产业”对劳动力承
38、载力的影响,D项的“经济规模”不是文段重点,排除。A项只提到“第一产业”,C项只提到“第二、三产业”,均不够全面,且C项的“应该重点发展”属无中生有。本题答案为B。 30:答案B 解析 “环节”,比喻互相关联的许多事物的一个,文段并未谈及音乐与其他艺术的互相关联,A项“环节”不合适;“手段”,指本事、技巧,或指为达到某种目的而使用的方法,音乐是电影的一个组成部分,而非手段,排除C项;“调动”往往是将气氛引往轻松、积极、欢快的方向,而“渲染”则是多维的,更符合音乐在电影中所起的作用;“形式”是就分类而说。而“元素”强调的则是组成整体的一个部分,准确表明了音乐在电影中的位置。 31:答案A 解析
39、材料先谈了20世纪60年代以前世界各国注重工程措施的防洪理念接着介绍了60年代以后日渐重视非工程措施的防洪思路。以60年代为界,对世界各国防洪观念做了一个比较,突出的是防洪理念的转变,故正确答案为A。B项的表述错误,文段强调的是“防洪理念”,而不是“控制洪水的新途径”。 【考点点拨】若材料只是客观地将同一主体在两个时间段的情况进行对比而提问方式又是要求概括文意的,那么正确选项往往是论述主体的“转变”、“变化”等。 32:答案D 解析 本题可从第二空人手突破。句中说的是安保是否能不出纰漏是人们最关心的。与防卫性的安保工作性质相对应,表示太平无事的“无虞”最贴切。第一空中用“倚重”表示民众对警察、
40、消防等安保机构的态度也恰当。本题答案为D 33:答案A 解析 由“而不是甚至”可知,甚至后面的部分要比前面的部分的程度深,“破坏”是贬义词,政府不可能破坏企业的人才录用过程,“影响”和“直接参与”的程度出不多,因此排除C、D两项。根据文意,企业更需要的是长久地留住人才。故本题选A。 34:答案D 解析 “洋洋得意”形容得意时神气十足的姿态。“沾沾自喜”形容自以为不错而得意的样子。题干第一个空应是形容人们认为工业文明成就卓越而得意,“沾沾自喜”贴合题意,排除A项。第二个空涉及人性,不能用“无知”或“罪恶”描述,排除B、C两项。文段描述工业文明辉煌的物质成就,与之相对应的是人性的负面因素,“贪婪”
41、更符合语境。 35:答案A 解析 【答案】A。解析:理所当然:按道理应当这样,含有完全合理、不容怀疑的意思。司空见惯:看得多了,不足为奇。平淡无奇:平平常常,没有什么奇特的地方。由来已久:从发生到现在已经很久。句意为:一旦把某个事物看成本就应当是这样、完全合理的,那么我们就很难看清它们的真面目。故应填“理所当然”。 36:答案C 解析 提问的方式为“意在说明”,因此考生应该着重把握作者论述的目的和意图所在。该文段采用的是总分总结构,先是说明有价值的思想都是从具体问题下手的,然后列出了解决问题的三步,最后总结:有价值的主张,都要先经过这三步工夫实现。对比四个选项,A项,作者并没有提到不研究问题的
42、人是何种情况,B项过于绝对,比较C和D项,显然二者的充分必要条件关系是相反的,回到原文,可以明显看出多研究问题应该是得出有价值的思想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因此,C项正确。故本题选C。 37:答案B 解析 论贵粟疏是晁错的作品;由诗句含义可知描述的是商人。 38:答案B 解析 文段中“重智轻德”“对孩子百依百顺”“年轻人对父母对长辈不够尊重”等都说明了道德教育上的缺失,故本题选择B项。A项生活教育主要应体现在家庭生活上,如饭来张口衣来伸手;C项应体现在孩子的心理素质上;D项则重在文化教育方面,三项在文中均没有体现。 39:答案B 解析 “弥漫”形容(烟雾、沙尘、气味等)充满空间;“迷漫”形容(烟尘、风雪等)漫天遍野,模糊了视线。结合句中的“飘动的白云”、“在你的身边”,可知选“弥漫”更合适。第二空,对应句中的“远处传来”、“时断时续,轻轻袅袅”可知,选“悠扬”比“嘹亮”更合语境。因此本题答案选B。 40:答案D 解析 主旨概括题。由文中“创业精神应当成为我们的民族精神”,可知全段重点在谈“创业精神”。 32 / 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