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ICS 97.100 P 68 MH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行业标准 MH/T 51102015 民用机场道面现场测试规程 In-situ measurement specification for pavement and subgrade of civil airports 2015-03-09发布 2015-06-01实施中国民用航空局 发布 MH/T 51102015 I 目 次 前言.III 1 范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术语和定义.1 4 缩略语.3 5 基本要求.3 6 现场取样.3 6.1 一般要求.3 6.2 道面现场取样.4 7 几何尺寸测量.4 7.1 一般要
2、求.4 7.2 道面平面尺寸及断面测量方法.5 7.3 探坑及钻芯法测定道面厚度试验方法.7 7.4 高程测量检验道面结构层厚度试验方法.8 7.5 短脉冲雷达无损检测道面厚度试验方法.9 7.6 几何数据测试系统测定道面横坡试验方法.11 8 道面损坏状况调查.12 8.1 适用范围.12 8.2 仪器和材料技术要求.12 8.3 方法和步骤.13 8.4 报告.14 9 落锤式弯沉仪测试方法.15 9.1 适用范围.15 9.2 仪器与材料技术要求.15 9.3 方法与步骤.16 9.4 报告.17 10 强度和模量测试.17 10.1 一般要求.17 10.2 承载板现场测定土基反应模量
3、试验方法.18 10.3 承载板测试道基现场CBR 值试验方法.20 10.4 贝克曼梁测定综合回弹模量试验方法.23 10.5 回弹仪测定水泥混凝土强度试验方法.28 11 抗滑性能测试.31 MH/T 51102015 II 11.1 一般要求.31 11.2 制动式摩阻设备测定道面摩擦系数试验方法.32 11.3 摆式仪测定沥青道面摩擦系数试验方法.33 11.4 手工铺砂法测定道面构造深度试验方法.36 11.5 激光构造深度仪测定道面构造深度试验方法.37 12 平整度测试.38 12.1 一般要求.38 12.2 激光平整度测试系统测定道面平整度试验方法.39 12.3 三米直尺测
4、定道面平整度测试方法.40 12.4 水泥混凝土道面邻板高差测试方法.42 12.5 沥青道面轮辙测试试验方法.43 13 压实度测试.44 13.1 一般要求.44 13.2 环刀法测定压实度试验方法.45 13.3 灌砂法测定压实度试验方法.49 13.4 核子密湿度仪测定压实度试验方法.53 13.5 钻芯法测定沥青面层压实度试验方法.57 14 沥青道面相关指标.58 14.1 一般要求.58 14.2 沥青道面渗水系数现场测试试验方法.58 14.3 热拌沥青混合料施工温度测试试验方法.60 MHMH/T 51102015 II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
5、则起草。本标准由中国民用航空局机场司提出。本标准由中国民用航空局航空器适航审定司批准立项。本标准由中国民航科学技术研究院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民航机场建设集团公司、同济大学、北京中企卓创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苏新、凌建明、罗志刚、袁捷、林建、邵显智、赵鸿铎、杜浩、安彦卿、吴松华、吴志晖、万朝俊、廖志高、罗勇、苏尔好、陈凤晨、雷晓萍、叶松、苏吉祥、赵忠进。MH/T 51102015 1 民用机场道面现场测试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民用机场道面现场检测的试验方法。本标准适用于陆地民用机场(含军民合用机场的民用部分)的工程建设阶段和运营管理阶段对道面区(道基、基础、面层)、土面
6、区、巡场道路和服务车道等区域的现场调查、工程质量检测以及技术状况评定。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MH/T 5024 民用机场道面评价管理技术规范 MH/T 5025 民用机场勘察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道面宽度 pavement width 跑道或者滑行道的道面横向宽度。3.2 道面横坡 pavement cross slope 道面中心线与道面边缘两点高程差与水平距离的比值,用百分比表示。3.3 道面状况指数
7、 pavement condition index 表征道面表面损坏程度的技术指标。3.4 道面等级号 pavement classification number 表示道面可供不受限制次数使用的承载强度的数字。3.5 弯沉 deflection 道基或道面表面在规定标准荷载作用下产生的总垂直变形值(总弯沉)或垂直回弹变形值(回弹弯沉)。MHMH/T 51102015 2 3.6 冲击劲度模量 impulse stiffness modulus 落锤式弯沉仪冲击荷载与承载板中心弯沉的比值。3.7 土基反应模量 reaction modulus of subgrade 单位面积压力与对应弯沉的比
8、值。3.8 道基现场承载比 In-situ CBR of soil subgrade 在道基现场按规定方法进行贯入试验,得到荷载压强-贯入量曲线,规定贯入量对应的压强与标准压强的比值,用百分比表示。3.9 综合回弹模量 compositive elastic modulus 道面或者基础在荷载作用下产生的应力与其相应的回弹应变的比值。3.10 水泥混凝土抗压强度 strength of cement concrete 水泥混凝土受压状态下的不产生破坏的最大应力。3.11 跑道摩擦系数 runway friction coefficient 采用制动式标准摩阻设备测定的道面水平摩阻力与竖向下压力
9、的比值。3.12 摆值 British pendulum number 用摆式仪测定道面在潮湿状态下的摩擦系数表征值,是摩擦系数值的 100 倍。3.13 构造深度 texture depth 道面表面开口空隙的平均深度,即宏观粗糙度。3.14 平整度 roughness 道面表面相对于基准平面的竖向偏差。3.15 错台 faulted joint slabs 不同构造物或相邻水泥混凝土板块接缝间出现的高程值突变。MH/T 51102015 3 3.16 轮辙 rut 沥青道面在飞机轮载反复作用下产生的纵向条带状永久塑性变形。3.17 压实度 degree of compaction 飞行区道
10、基、基层、面层材料压实后的干密度与标准最大干密度的比值,用百分比表示。3.18 渗水系数 water permeability coefficient 在规定的初始水头压力下,单位时间内渗入道面规定面积水的体积。4 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BPN:摆值(British Pendulum Number)CBR:加州承载比(California Bearing Ratio)CDV:损坏折减修正值(Corrected Deduct Value)DV:损坏折减扣分值(Deduct Value)FWD:落锤式弯沉仪(Falling Weight Deflectometer)GPS:全球定位系统(
11、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HDV:最大损坏折减扣分值(Highest individual Deduct Value)IRI:国际平整度指数(International Roughness Index)ISM:冲击劲度模量(Impulse Stiffness Modulus)OGFC:开级配沥青磨耗层(Open-Graded Friction Course)PCI:道面状况指数(Pavement Condition Index)PCN:道面等级号(Pavement Classification Number)PDOP:空间位置精度因子(Position Dilutio
12、n of Precision)SCI:道面结构状况指数(Structure Condition Index)SMA:沥青玛蹄脂碎石(Stone Matrix Asphalt)TD:道面构造深度(Texture Depth)5 基本要求 按本规程测试方法选用的各类仪器设备均应符合相应的标准规定,并应经计量检定合格后方可使用。6 现场取样 6.1 一般要求 6.1.1 现场取样前应根据取样用途进行区域划分。6.1.2 现场取样的数量应根据试验目的确定,本规程仅根据平行试验要求对最少取样数量进行规定。MHMH/T 51102015 4 6.2 道面现场取样 6.2.1 适用范围 6.2.1.1 适用
13、于对道面的面层或稳定类基层进行取样。6.2.1.2 适用于采用取芯钻机或切割机现场钻取或切割道面的代表性试样。6.2.1.3 采用取芯钻机时芯样的直径宜不小于最大集料粒径的 3 倍。6.2.2 仪器与材料技术要求 6.2.2.1 取芯钻机可采用牵引式或车载式,钻机由发动机或小型发电机驱动。钻头直径应根据需要确定,一般为 100 mm 或150 mm,应配备冷却装置。6.2.2.2 道面切割机可采用手推式或牵引式,由发动机或小型发电机驱动,配备金刚石盘锯以及冷却装置。盘锯半径应满足切割试样尺寸的要求。6.2.2.3 其它器具包括台秤、盛样器(袋)或铁盘、试样标签、钩钎、镐、铁锹、量尺(绳)、毛刷
14、、硬纸和棉纱等。6.2.3 方法与步骤 6.2.3.1 准备工作包括以下内容:a)工程建设阶段取样以分部工程作为基本单位,运营管理阶段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取样范围,取样数量应满足试验要求;b)取样位置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确定;c)将取样位置清扫干净,并作现场简易标识,取样位置宜标识在平面图上。6.2.3.2 应按以下步骤进行取样:a)在取样位置对钻孔位置作出标记或画出切割道面大致面积,切割面积视试验方法确定;b)将取芯钻机移动至取样点,固定取芯钻机支座,垂直放下钻头;c)开启冷却装置,启动电动机,徐徐压下钻杆,钻取芯样,钻头下压过程尽可能保持平稳;d)待钻头钻至指定深度后,平缓拔出钻头,停止转动,采
15、用钩钎等器具取出芯样;e)用切割机切割时,将锯片对准切割位置,开启冷却装置,启动电动机,缓慢压下锯片到要求深度,平稳推进到预定长度后抬起锯片,四面全部切割完成后,用镐或铁锹取出试样,取样过程中尽可能保证试样边角完整;f)将钻取的芯样或切割的试样放于盛样器中,必要时封装;g)填写样品标签,一式两份,一份粘贴在试样上,一份作为记录备查。试样标签应包括试件编号、分部工程/取样区域名称、取样位置、试件用途、取样日期、取样人员等信息,宜现场将试件清洗干净后拍照备案;h)钻孔或被切割后的破损区域应立即进行修补:基层类材料可采用水泥混凝土或水泥碎石等材料修补,水泥混凝土道面可采用水泥混凝土修补,运营管理阶段
16、的水泥混凝土道面应采用快凝水泥混凝土修补(龄期以满足适航时间为准),沥青道面可采用热拌沥青混合料或者高性能冷拌修补材料;i)修补时应确保修补区域与周边道面之间的高差的绝对值不大于 3 mm,修补后应及时清扫并检查现场,确保现场没有碎粒或工具遗留。7 几何尺寸测量 7.1 一般要求 MH/T 51102015 5 7.1.1 道面平面尺寸、纵横断面坡度、厚度等应根据现场几何尺寸的测量结果进行评定。7.1.2 几何尺寸现场测量宜优先选择效率高的测量方法,运营管理阶段的现场测量应尽可能减少对机场运营的影响。7.1.3 运营管理阶段的飞行区内应设置满足精度要求的永久测量控制网,并进行必要的维护,作为场
17、地日常管理的基础设施之一,控制网应按照 MH/T 5025 的要求设置。7.2 道面平面尺寸及断面测量方法 7.2.1 适用范围 7.2.1.1 适用于道面长度与宽度、纵横断面高程、跑道和滑行道中心线平面位置、道面上助航灯具位置等几何尺寸的现场测量。7.2.1.2 可用于工程建设阶段的施工过程控制和竣工工程质量评价,以及道面改造工程的前期勘察,也可用于运营管理阶段中的道面沉降等技术状况的评定工作。7.2.2 仪器与材料技术要求 7.2.2.1 应配备全站仪、光电测距仪、经纬仪、GPS、水准仪、钢尺、条码尺、花杆和钢卷尺等测量仪器。7.2.2.2 应配备无线电通讯设备、粉笔或油漆等简易现场标识材
18、料,夜间测量应配备必要的照明设备。7.2.3 方法与步骤 7.2.3.1 跑道长度的测量步骤如下:a)根据施工平面图或者竣工平面图确定跑道起终点位置,并现场放样;b)采用卫星定位测量方法时,将卫星信号接收机准确放置在跑道起终点位置,单点定位时间宜不少于 20 min,通过平面坐标计算跑道长度。上述过程应平行进行两次,以两次测量结果的平均值作为测量结果,如果两次测量结果的测距相对误差的绝对值大于 1/60 000,应重新测量;c)采用全站仪或者光电测距仪加经纬仪测量时,应按以下步骤进行:1)沿跑道中心线方向布设距离测量辅助点,辅助点平均间距宜控制在 300 m 以内;2)采用极坐标法结合直线定线
19、的方法,通过全站仪或者经纬仪将各个辅助点沿中线布设在一条直线上,并现场标识;3)相邻辅助点距离的仪器测量误差的绝对值应不大于 3 mm,测距精度 1 mm;4)往返平行测量至少 1 次,以两次测量结果的平均值作为测量结果,如果 2次测量结果的测距相对误差的绝对值大于 1/60 000,应重新测量;d)跑道长度测量不宜采用钢尺测距法。7.2.3.2 跑道、滑行道宽度的测量步骤如下:a)根据施工平面图或者竣工平面图确定跑道、滑行道边线及中线位置,沿中线按照间距不大于100 m 布设宽度测点,并编号标识;b)沿跑道、滑行道中线标记点分别架设仪器,采用正倒镜分中法和多测回修正法确定角度后测定距离,以两
20、次测量值的平均值作为最终记录值。宽度值为中线至两侧边线水平距离之和;c)架设全站仪或者光电测距仪于跑道、滑行道的边线标志点处,测定到同一断面另一边线标志点间的水平距离,直接得出宽度值;d)断面两个标志点间距离的仪器测量误差的绝对值应不大于 3 mm,测距精度 1 mm;e)跑道、滑行道宽度测量不宜采用钢尺测距法;f)计算各个断面实测宽度和设计宽度的差值(负值表示小于设计宽度,正值表示大于设计宽度),以各个断面宽度实测结果的平均值作为跑道、滑行道宽度的通报结果。MHMH/T 51102015 6 7.2.3.3 道面高程和排水坡度的测量步骤如下:a)水泥混凝土道面高程测点位置宜选择在没有错台的板
21、角位置,沥青道面高程测点位置应根据要求进行平面放样,所有高程测点均应进行现场简易标识;b)跑道、滑行道断面高程测量时,断面沿纵向宜等间距布设,相邻断面之间的距离宜不大于 50 m,同一横断面上的测点要求位于与中心线垂直的直线上,直线性不大于 10 mm;c)跑道、滑行道断面高程测量时,同一断面上高程测点应按以下要求布设:1)跑道同一断面上的高程测点数量宜不少于 7 个,典型测点布设可参照图 1 布置;图1 跑道上断面高程测点布设示意 2)滑行道同一断面上高程测点数量宜不少于 5 个,典型测点布设可参照图 2 布置;图2 滑行道断面高程测点布设示意 d)停机坪道面高程测量时,高程测点宜按照等间距
22、方格网布设,相邻测点间距宜不大于 20 m;e)计算排水坡度时,应用钢尺沿排水方向水平量取相邻测点之间的距离,单位为米(m),精确到0.01 m,测量时钢尺应保持水平;f)采用水准仪进行水准测量时,高程测量精度等级可参照四等精度观测要求实施,单位为米(m),精确到0.001 m;g)计算各个断面的排水坡度时,应分别计算道面和道肩的排水横坡坡度,以各个断面实测坡度的平均值作为通报结果。7.2.4 报告 7.2.4.1 道面平面尺寸测量的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a)所采用的测量方法;b)跑道、滑行道宽度测量时,附图表示断面布设位置以及断面编号说明;c)根据断面编号提供的各个断面的测量结果,包括各个断面
23、实测宽度和设计宽度的差值(负值表示小于设计宽度,正值表示大于设计宽度);d)跑道长度或者跑道、滑行道宽度测量的通报结果;e)测量单位、测量人员、测量时间、测量时的天气状况等相关信息。7.2.4.2 道面高程和排水坡度测量的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MH/T 51102015 7 a)附图表示断面高程各个测点的布设位置,以及断面和高程测点的编号说明;b)附图表示测量控制网的位置以及各个高程控制点的高程;c)根据断面和测点编号提供的各个高程测量结果,宜包括各个断面实测高程/排水坡度和设计高程/排水坡度的差值(负值表示小于设计值,正值表示大于设计值);d)道面排水坡度测量的通报结果;e)测量单位、测量人员
24、、测量时间、测量时的天气状况等相关信息。7.3 探坑及钻芯法测定道面厚度试验方法 7.3.1 适用范围 适用于道面各层施工过程中的厚度检验及工程竣工验收质量评价,也适用于运营管理阶段对道面厚度进行复核。7.3.2 仪器与材料技术要求 7.3.2.1 探坑法应准备镐、铲、凿子、锤子、小铲、毛刷等工具。7.3.2.2 钻芯法应准备取芯钻机,可采用牵引式或车载式。钻机由发动机或小型发电机驱动。钻头直径根据需要决定,一般选用 100 mm或 150 mm 直径,均配备冷却装置。如芯样仅用于测量厚度,可选用50 mm 直径的钻头。7.3.2.3 其它仪器包括钢板尺、钢卷尺、卡尺、修补材料、夯、热夯、水、
25、搪瓷盘、棉纱等。7.3.3 方法与步骤 7.3.3.1 准备工作包括以下内容:a)确定取样的数量:1)工程建设阶段取样以分部工程作为基本单位,1 个分部工程内探坑或取芯的数量视分部工程面积而定,取样数量应满足试验要求;2)运营管理阶段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取样范围,取样数量应满足平行试验的要求;b)取样位置采用随机抽样方法确定,不同取样点的间距尽可能均匀;c)取样位置确定后,应将取样位置清扫干净,并作现场简易标识,取样点位置应在图纸上进行标识。7.3.3.2 探坑法的实施步骤为:a)现场随机确定探坑检查的位置,并作现场标识;b)在探坑位置选一块约 0.4 m 0.4 m的平坦表面,清扫干净;c)根据
26、材料坚硬程度,选取镐、铲、凿子等适当的工具进行开挖,直至层位底面,将挖出的材料置于搪瓷盘等容器中;d)将坑底清扫干净,确认已经挖至下一层顶面;e)用钢板尺平放横跨于坑的两边,用另一把钢尺或卡尺在坑的中部位置垂直伸至坑底,测量坑底至钢板尺的距离,即为检查层的厚度,单位为毫米(mm),精确到 1 mm。7.3.3.3 钻芯法的实施步骤包括:a)现场随机确定探坑检查的位置,并作现场标识;b)参照本规程道面工程现场取样方法,采用取芯钻机现场取样,钻孔深度应贯穿测试层的全部厚度;c)取出芯样,清除底面灰土,确认芯样已经钻穿;d)用钢板尺或卡尺沿圆周对称的十字方向四处量取表面至上下层界面的高度,取其平均值
27、,即为该层的厚度,单位为毫米(mm),精确到 1 mm。7.3.3.4 对探坑或取芯后的道面应及时进行修补:MHMH/T 51102015 8 a)基层类材料可采用水泥碎石材料修补,水泥混凝土道面可采用水泥混凝土修补,运营管理阶段的水泥混凝土道面应采用快凝水泥混凝土修补(龄期以满足适航时间为准);b)沥青道面可采用热拌沥青混合料或者高性能冷拌修补材料进行修补;c)修补时应确保修补区域与周边道面之间的高差的绝对值不大于 3 mm,修补后应及时清扫并检查现场,确保现场没有碎粒或工具遗留。7.3.4 计算和分析 按公式(1)计算道面实测厚度 T1i与设计厚度 T0i之差:10 iiiTTT.(1)式
28、中:Ti 道面实测厚度与设计厚度的差值,单位为毫米(mm);T1i 道面实测厚度,单位为毫米(mm);T0i 道面设计厚度,单位为毫米(mm)。7.3.5 报告 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a)将各取样点量测厚度的平均值作为通报厚度;b)各取样点量测厚度的标准差和变异系数;c)道面厚度检测报告应列表填写,并记录与设计厚度之差,若小于设计厚度为负,大于设计厚度则为正;d)测试单位、测试人员、测试时间、测试时的天气状况等相关信息。7.4 高程测量检验道面结构层厚度试验方法 7.4.1 适用范围 适用于工程建设阶段道面结构层总厚度以及各层厚度的检验,可作为施工过程控制与竣工工程质量评价的技术依据。7.4.2
29、 仪器与材料技术要求 7.4.2.1 应配备水准仪、全站仪、光电测距仪、经纬仪、GPS、钢尺、条码尺、花杆和钢卷尺等测量仪器。7.4.2.2 应准备施工图中的方格网高程图和水准测量记录手簿。7.4.2.3 应配备无线电通讯设备、粉笔或油漆等简易现场标识材料,夜间测量应配备必要的照明设备。7.4.3 方法与步骤 7.4.3.1 结合方格网高程图和飞行区测量控制网资料进行现场勘查,根据工程进度计划编制道面高程测量计划。7.4.3.2 应按以下步骤进行:a)道面结构层施工前,根据方格网高程图进行现场放样,并做现场简易标识。高程测点按照方格网设计位置布设,并统一编号;b)结构层施工前顶面上的所有测点应
30、采用水准仪进行水准测量,高程测量精度等级可参照三等水 准精度观测要求确定,单位为米(m),精确到 0.001 m;c)根据设计图纸(方格网高程图)绘制各个测点的初始高程;MH/T 51102015 9 d)该结构施工完成后,根据方格网高程图重新放样,并做现场简易标识,高程测点位置与施工前保持一致,并统一编号;e)结构层施工后的所有测点应采用水准仪进行水准测量,高程测量精度等级可参照三等水准精度观测要求确定,单位为米(m),精确到 0.001 m;f)根据设计图纸(方格网高程图)绘制各个测点施工后的高程;g)重复步骤 d)至步骤 f),直至道面全部结构层施工完毕。7.4.4 计算和分析 7.4.
31、4.1 按公式(2)计算各结构层实际厚度:j i ij ijh h h)1(.(2)式中:hij 第 i 层 j 测点的结构层厚度,单位为毫米(mm);hi j 第 i 层 j 测点结构层施工后的高程,单位为毫米(mm);h(i-1)j 第 i层 j 测点结构层施工前的高程,单位为毫米(mm)。7.4.4.2 按公式(3)计算结构层实际总厚度:n jij jh h 1.(3)式中:hj j 测点的结构层总厚度,单位为毫米(mm);n 道面结构层层数;hij 第 i层 j 测点结构层施工厚度,单位为毫米(mm)。7.4.4.3 按公式(4)计算道面结构层总厚度与设计总厚度的差值:j j jh h
32、.(4)式中:j j 测点结构层摊铺厚度差,单位为毫米(mm);hj j 测点结构层实际摊铺总厚度,单位为毫米(mm);jh j 测点结构层设计摊铺总厚度,单位为毫米(mm)。注:jh 可由方格网高程图查询。7.4.5 报告 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a)各测点施工厚度的均值、最大值、最小值、标准差和变异系数;b)各测点施工厚度与设计厚度差值的均值、最大值、最小值、标准差和变异系数;c)标识各测点实际高程的道面方格网高程图。7.5 短脉冲雷达无损检测道面厚度试验方法 7.5.1 适用范围 7.5.1.1 适用于测定面层的厚度,可用于新建、改建道面工程质量验收和道面加铺工程的厚度调查。MHMH/T 5
33、1102015 10 7.5.1.2 适用于探测道面及基础内部的损伤,如裂缝及脱空等病害,可作为道面损坏调查的方法。7.5.1.3 本方法中的数据采集、传输、记录和处理均应由专业软件自动控制。7.5.1.4 雷达发射的电磁波在道面介质中传播时会逐渐衰弱,探测精度和最大探测深度决定于雷达系统的参数以及道面材料的电磁属性。7.5.2 仪器与材料技术要求 7.5.2.1 测试系统主要由天线、发射机、接收机、信号处理机、终端设备和承载车等组成,示意图见图3。7.5.2.2 测试系统的技术要求和参数如下:a)探测精度要求应满足表 1 的有关要求;b)距离标定误差的绝对值:0.1%;c)设备工作温度:0
34、40;d)最小分辨层厚:40 mm;e)天线:带宽能适应所选择的天线频率;f)收发器:时间信号处理能力可以适应所需的测试深度。7.5.3 方法与步骤 7.5.3.1 准备工作主要包括:a)距离标定:承载车行驶超过 20 000 km 时,应更换轮胎并进行距离标定,使用超过 1年也应进行距离标定,距离标定方法根据厂商提供的使用说明进行;b)安装雷达天线:根据检测精度要求选择合理的天线频率,将雷达天线按照厂商提供的方法安装好,并连好天线与主机的连接线;c)开机预热:检查连接线安装无误后开机预热,预热时间不应少于厂商规定的时间;d)启动软件:将金属板放置在天线正下方,启动控制软件的标定程序,获取相应
35、参数;e)设置参数:打开控制软件的参数设置界面,根据不同的检测目的和已有的实践经验,设置天线频率、采样率和时窗等参数;f)检测前校验:检测前,应通过钻芯法对厚度检测结果进行校验。图3 探地雷达测试系统 MH/T 51102015 11 表1 系统测量精度技术要求 单位为毫米 7.5.3.2 应按以下步骤进行测试:a)承载车停在测试起点前 50 m100 m 处,开启安全警示灯,启动软件测试程序,驾驶员可缓慢加速车辆至正常检测速度;b)进入测试区域后维持正常检测速度并开始测试,测试过程中操作人员应及时记录道面下部地梁、下穿管线或其它结构物的具体位置;c)当测试车辆到达测试终点后,操作人员停止采集
36、数据;d)关闭测试系统电源,结束测试。7.5.3.3 信号处理和图像识别 选取合适的软件对信号进行处理,生成地下结构的图像,并由具有工程经验的技术人员对图像进行识别和判断。7.5.4 报告 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a)道面厚度测试报告应包括检测区域的厚度变化情况和厚度均值;b)道面及基础内部损伤测试报告应包括裂缝、脱空等病害的具体位置及损坏程度;c)道面注浆效果的检测报告应包括原病害的具体位置、病害处治前后的图像特征对比结果;d)必要时可包括专业软件测试的原始测试数据;e)测试区域名称、测试设备型号、测试单位、测试人员、测试气候条件。7.6 几何数据测试系统测定道面横坡试验方法 7.6.1 适用范
37、围 7.6.1.1 适用于各类几何数据测试系统在正常行车条件下连续采集道面横坡数据,可作为既有道面横坡评价的技术依据。7.6.1.2 本方法中的数据采集、传输、记录和数据处理均应由专业软件自动控制。7.6.2 仪器与材料技术要求 7.6.2.1 几何数据测试系统由承载车、数据采集处理系统和距离测量系统组成。7.6.2.2 几何数据测试系统承载车的车身高度宜不超过 1.7 m,车型满足设备制造商的要求。7.6.2.3 测试系统技术要求和参数如下:a)距离标定误差的绝对值:0.1%;b)设备工作温度:-10 60;c)横坡分辨率:0.1。7.6.3 方法与步骤 7.6.3.1 准备工作包括以下内容
38、:探测深度 测量误差 100 3 100250 5 250 10 MHMH/T 51102015 12 a)收集气象资料,宜选在风力较小时进行测试;b)检查轮胎气压,气压应达到车辆正常使用的轮胎气压;c)距离标定:承载车每行驶 5 000 km 或更换轮胎后应进行距离标定,距离标定长度 1 000 m,距离标定误差的绝对值不大于 0.1%;d)将控制面板电源打开,检查各控制功能键、指示灯和技术参数的选择状态。7.6.3.2 应按以下步骤进行测试:a)打开测试系统,通电预热时间不应少于设备操作手册的规定;b)每次测试开始前或连续测试长度超过 100 km 后,应按照设备使用手册规定的方法进行系统
39、偏差标定;c)按照设备操作手册的规定和测试道面的现场技术要求设置所需的测试状态;d)驾驶员以恒定加速度加速至测试速度,测试车速宜为 30 km/h90 km/h,沿正常行车轨迹驶入测试区域,测试过程中承载车应沿指定线路匀速行驶;e)进入测试区域后,测试人员在测试过程中应及时准确地记录下测试区域的起终点和其它需要特殊标记点的位置;f)当承载车驶出测试路段后,停车,设备操作人员停止数据采集和记录,并恢复仪器各部分至初始状态;g)检查测试数据,内容应正常,否则重新测试;h)关闭测试系统电源,结束测试。7.6.4 报告 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a)测线起点和终点位置,以及距离中心线的距离;b)横坡测试值、
40、标准差和变异系数;c)必要时可包括专业软件测试的原始测试数据;d)测试区域名称、测试设备型号、测试单位、测试人员、测试气候条件。8 道面损坏状况调查 8.1 适用范围 8.1.1 适用于机场运营管理阶段对道面进行损坏等级评定,飞行区服务车道和巡场道路的损坏等级评定可参照执行。8.1.2 评定结果可作为机场管理机构制订道面年度维护计划的技术依据,也可作为是否实施道面大中修工程的决策依据。8.1.3 道面日常巡查(包括每日的道面巡视检查和每季度的道面徒步检查)和道面详细调查宜按本方法实施。8.2 仪器和材料技术要求 损坏状况调查前应准备好以下工具和材料:a)长度量具:钢卷尺、皮尺、钢尺等;b)错台
41、或者轮辙量具:三米直尺,塞尺;c)规范格式的纸质记录表格、数码相机;MH/T 51102015 13 d)记录板、粉笔等,夜间调查应配备照明设备。8.3 方法和步骤 8.3.1 准备工作包括以下内容:a)道面损坏状况调查应在运营管理阶段飞行区场地划分方法的基础上实施,以单元为基本单位,分析和评价“区域”及“部位”的损坏状况;b)选择需要调查的道面,可采用抽样调查的方法确定道面“单元”,必要时也可对道面进行全面调查,确定抽样调查单元的流程见图 4,抽样方法如下:1)随机抽样以各“区域”内所有单元为总体,抽样的最小单元数目应满足 95%的置信度要求,对于跑道最低抽样率不宜小于 40%,对于滑行道和
42、停机坪最低抽样不宜小于 15%;2)选择调查单元时可指定附加样本单元,附加样本单元是具有特殊损坏类型(如开挖补块),不反映道面状况的均一性但对损坏状况有重大影响的单元;3)按公式(5)计算初定样本容量,含小数时取大于该数的最小整数作为初定的抽样最小单元数:2 2 21 4/s N e s N n.(5)式中:n 抽样的最小单元数目;N 区域内的单元总数;s PCI 统计的标准差;e PCI计算时的允许误差,允许误差值在5 范围内。注:S沥青道面S值可初定为10,水泥混凝土道面S值可初定为15;获得实际PCI数据后应以实际的标准差代入计算 4)按公式(6)计算抽样单元的间隔,不能整除时取较小的整
43、数:n N i/.(6)式中:i 抽样单元的间隔;N 区域内的单元总数;n 抽样的最小单元数目。即在第 1i 个单元中随机抽取第 x 个单元,随后每间隔 i 个单元抽取一个作为调查样本,即抽取的随机样本序号为 x,x+i,x+2i,若在随机抽样中遇到附加样本单元应替换为等数量的普通单元。5)对抽取的样本单元进行损坏调查,并计算 PCI,按公式(7)计算 PCI 的标准差:nij in PCI PCI s121/.(7)式中:s 调查单元 PCI的标准差;PCIi 区域内第 i 个调查单元的 PCI 值;PCIj 被调查单元 PCI 的平均值;N 调查单元的数目。6)将实际的标准差 s 带入公式
44、(5)计算得到实际应抽样的单元数目 n1,若 nn1,则抽样率满足要求;若 nn1,需在整个区域内再随机抽样(n1-n)个单元进行损坏调查,重复步骤直至3)满足条件为止。MHMH/T 51102015 14 图4 抽样调查单元确定的流程 8.3.2 应按以下步骤进行调查:a)现场确认道面调查单元,以及该单元的现场位置标识;b)确认调查单元后,徒步巡视调查单元内道面出现的各种损坏现象,水泥混凝土道面调查选定单元内的所有板块,沥青道面调查选定单元内的所有道面;c)水泥混凝土道面和上面层为水泥混凝土的复合道面分为以下损坏类型:1)面层断裂类:纵向、横向和斜向裂缝,角隅断裂,破碎板或交叉裂缝;2)竖向
45、变形类:沉陷或错台;3)接缝类:胀裂,嵌缝料损坏,接缝破碎,唧泥和板底脱空;4)表层类:耐久性裂缝,收缩裂缝,坑洞,起皮、网裂和龟裂,板角剥落;5)修补类:小补丁(修补面积小于 0.5 m2),大补丁(修补面积大于 0.5 m2)和开挖补块;d)沥青道面和上面层为沥青混凝土的复合道面分为以下损坏类型:1)裂缝类:龟裂,不规则裂缝,纵向、横向裂缝,反射裂缝,滑移裂缝;2)表面损坏类:松散和老化,泛油,集料磨光;3)变形类:沉陷,隆起,车辙,搓板,道面推挤;4)其它类:喷气烧蚀,油料腐蚀,补丁和开挖补块;e)发现病害后,参照单元现场位置标识,在规范格式的纸质记录表格上记录道面损坏的相对位置,水泥混
46、凝土道面以相对于现场标识位置的板块行列编号记录,沥青道面记录损坏中心点距单元起始点的纵、横向距离;f)在规范格式的纸质记录表格上记录损坏类型,损坏程度和损坏量,水泥混凝土道面和沥青道面损坏类型、损坏程度和损坏量的记录要求分别参照 MH/T 5024 中的有关要求;g)现场巡视并完成记录后,确认下一个调查单元,直至完成计划中的所有调查单元;h)各个调查单元损坏调查的结果应按区域汇总,现场调查时宜根据需要拍摄照片备查;i)应根据 MH/T 5024 中道面PCI 的计算方法计算各个道面单元的 PCI。8.4 报告 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a)调查区域编号、道面结构、使用年限、航空交通量等信息;MH/T
47、 51102015 15 b)道面损坏状况调查表及损坏统计结果;c)道面单元、区域、部位的 PCI 计算结果;d)道面损坏状况等级评价结果;e)道面损坏原因分析以及处理建议;f)测试单位、测试人员、测试时间、测试时的天气状况等相关信息。9 落锤式弯沉仪测试方法 9.1 适用范围 9.1.1 FWD 可用于道面结构承载能力评定,包括 PCN 计算、道面结构剩余寿命分析、水泥混凝土道面脱空状况和接缝传荷状况评价等。9.1.2 根据 FWD 弯沉测试数据反演得到的道面结构参数,经过分析论证后可以作为道面加铺工程设计的技术参数。9.1.3 FWD 测试可作为运营管理阶段或者工程建设阶段道面结构状况评定
48、的测试手段。9.2 仪器与材料技术要求 9.2.1 FWD 弯沉测试设备由荷载发生装置、弯沉检测装置、运算控制系统和车辆牵引系统等组成,测试原理示意图见图 5。图5 FWD弯沉测试示意图 9.2.2 承载板可采用直径 300 mm 或450 mm两种尺寸规格,承载板为附带橡胶缓冲垫的刚性板(板厚20 mm),一般为 2 块或者由 4 块刚性板组成的组合式结构。9.2.3 通过改变荷载发生装置的锤重和落锤高度,可以调整荷载的级位大小,不同飞行区等级道面的最小荷载级位应满足表 2 的要求。表2 FWD弯沉测试荷载最小级位 单位为千牛 飞行区等级 3C 4C 4D 4E 4F 直径300 mm承载板
49、 85 90 100 110 120 直径450 mm承载板 190 200 220 240 250 MHMH/T 51102015 16 9.2.4 冲击荷载所产生的弯沉响应量可由一组高精度传感器量测,传感器为地震检波器,一般带有动态位移校核装置,数量为 7 个12个,最少应不少于 4 个,其中 1 个传感器应布设在承载板中心位置,传感器测试精度要求参见表 3。表3 FWD弯沉测试传感器精度要求 传感器最大量程 mm 传感器分辨率 mm 传感器相对精度 2 110-3 2 m2%Da a D表示测试弯沉,单位为 m。9.2.5 对于水泥混凝土道面,弯沉测试用于道面结构参数反演时,传感器最远距
50、离宜不大于 1.5 m,对于沥青道面,用于评估道基 CBR或回弹模量 E0时,传感器最远距离宜不大于 2.1 m。9.2.6 通过运算控制系统,能够实时采集并存储冲击荷载作用下产生的荷载大小,以及各个传感器量测到的动态变形。9.2.7 车辆牵引系统为自行式设备(分为一体式和拖挂式两种),搭载荷载发生装置、弯沉检测装置、运算控制系统。9.3 方法与步骤 9.3.1 准备工作包括以下内容:a)道面弯沉测试应选择在飞机轮载能够覆盖的区域,测试过程中应注意收集测试区域道面结构的层次组合、厚度等基本信息;b)弯沉测试设备应定期进行精度标定,测试前应选择测试区域的典型位置,按照测试要求进行重复测试,测试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