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两道高考题的对比及对教学的启示.pdf

上传人:kuailexingkong 文档编号:1606811 上传时间:2018-08-10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185.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两道高考题的对比及对教学的启示.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两道高考题的对比及对教学的启示.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两道高考题的对比及对教学的启示.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两道高考题的对比及对教学的启示.pdf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两道高考题的对比及 对教学的启示 浙江省岱山 中学 刘明国 在已有的六次通用技术高考中,除 2008 年 10 月、 2009 年 3 月外,有四次高考题的第 22 题考查加工工艺。由此可见,加工工艺的重要性。 为方便查阅,现分别列出如下: ( 2009 年 9 月浙江高考题 22 题 ) 如图所示的 铝质零件,加工半圆通槽时,需要以下环节: 划线 锉削 锯割 钻孔,请分析该半圆通槽的加工工艺,回答以下问题: ( 1)合理的加工流程为 : 。 ( 2)需要用到的划线工具是 、 、 。 ( 2010 年 3 月浙江高考题 22 题 ) 如图所示的零件,在圆钢上加工方头和孔时需要以下环节:划线;锉

2、削;钻孔;锯割。请分析方头和孔的加工工艺,回答以下问题。 ( 1)补充完整加工流程 : 划线 。 ( 2)加工过程中需要用到的工具(任选三种工具,在“ ”处填写工具名称): 、 、 。 ( 2010 年 9 月浙江高考题 22 题 ) 李明发现椅子的榫接处松动,于是 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连接片,用以加固椅子的连接。现用 6060 的方形钢板加工该连接片,需要以下环节: 划线; 锯割; 钻孔; 锉削。请分析连接片的加工工艺,回答以下问题。 ( 1)补充完整加工流程: _ _ _ _ _ _。 ( 2)加工图中 R6 的圆弧,合理的方法是: _ _。(从 锯割; 钻孔; 锉削中选择一种,在 处填写相应

3、的序号。) ( 3)钻孔时用到的工具有: 、 _ _。(从 钢锯 锉刀 钻头 丝锥 手钳中选出二种,在 处填写相应的序号。) ( 2011 年 3 月 浙江高考题 22 题 ) 李刚在通用技术实践课上,用 3mm 厚的钢板制作如图所示的连接片,需要以下环节:划线;钻孔;锯割;锉削;折弯。请分析连接片的加工工艺,回答以下问题: ( 1)合理的加工流程为: ( 2)上述工艺流程中不需要用到的工具是: 、 (从手锯;锉刀;钻头;螺丝刀;手钳;丝锥中选出两种,在“ ”处填写相应的序号); ( 3)上述工艺流程中需要用到的设备是: (从砂轮机;车床;台钻中选出一种,在“ ”处填写相应的序号)。 纵观四次

4、高考题 ,均是以一个小零件为载体,考查划线、锯割、锉削、钻孔( 2011 年 3 月高考题还有一个弯折)四个环节的时序问题。 现把 2009 年 9 月的与 2010 年 3 月的高考题 第 22 题第 1 小题 做一对比分析 。 先看 2009 年 9 月 份 的。 本题关键是要分析是先锯割还是先钻孔。 如果是先锯割 再钻孔 , 有两个问题。第一, 由于工件比较薄,而且是铝质的,如果先锯割的话,在用平口钳固定钻孔时,工件容易变形,导致钻孔的位置不准确。第二,锯割是存在偏差的,钻孔时孔的大小是由钻头决定的,如果先锯割的话,可能会出现在圆弧与直线相切处没有锯断。如 果是先钻孔后锯割的话,就不存在

5、上述两个问题。 因此应先钻孔,后锯割。钻孔、锯割之前都要先划线, 锯割后一般需要锉削以消除表面的毛刺。另外锉削可以使工件达到所要求的尺寸和形状。 故正确的操作流程是:划线 钻孔 锯割 锉削。 再看 2010 年 3 月份的。 本题 应该 先锯割 , 即切割 4 个面 把圆柱体变成长方体 , 接下去是先钻孔呢?还是先锉削?这是解决本题的一个难点 。咋一看,好像两种方法都可以,其实不然。原因如下:锯割不可能精确的锯割出所需要的平面,要想在精确的位置获得标准的平面,必须通过锉削才能完成。在锉削后形成的标准平面上划线才能使孔在精确的位置上。 在连续两次高考中,填空的形式个个数均完全相同,变化的是载体。

6、但 仅仅因为 载体的变化, 就 导致了操作流程发生根本变化 。学生要想获得正确 ,必须建立在对操作的真正理解的基础上。 2009 年 9 月、 2010 年 3 月两次高考题主观题得分情况统计表 题号 满分 2009 年 9 月 2010 年 3 月 平均分 得分率 平均分 得分率 21 6 4.25 70.83% 4.52 75.33% 22 6 3.67 61.17% 3.95 65.83% 23 6 5.00 83.33% 5.82 97% 24 6 4.85 80.83% 5.66 94.33% 25 6 4.10 68.33% 4.03 67.17% 26 12 6.00 50.00

7、% 6.93 57.75% 27 18 10.40 57.78% 12.18 67.67% 第 II 卷 60 38.27 63.78% 43.09 71.82% 上表是浙江省当年部分考 生得分情况统计表,从表中,我们不难看出,在两次考试中, 22 题得分情况均偏低。这说明考 生 普遍对这个问题感到比较棘手。原因是什么呢?应该从我们的教学上找原因。主要是因为这类操作,学生都没有动手做过, 并非题目刁钻。 有些学生甚至采取背、记的方法, 09 年 9 月考试题分析后,他记住了应该先钻孔、后锯割、再锉削。然后把这个结论拿去套 10 年3 月的考题,结果就可想而知了。 解这类题,我们 必须基于已有的

8、经验在大脑中虚拟地操作技术工具 ,进而得出操作流程。因为我们没有实际操作,大脑中缺乏这样的经验,只能凭猜测。 如果我们能花点时间让学生 到实验室去自己动手做一个类似的小零件,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如果做对了,他会记忆非常深刻;哪怕他(她)做错了也不要紧,他(她)会去思考错误的原因,同样也会非常深刻。 笔者曾做过这样一个试验,在复习课堂上, 在高三( 1)班 我把这两个题做对比,给学生讲解,为什么要先锯割、为什么要先钻孔、为什么要锉削等等。当时学生都听懂了。我随机抽查了几名学生,他们都说能够说出正确流程。 在高三( 2)班,先让他们到实验室亲自动手做这两个零件,做完后,再讲一下两道题的正确答案,但是没有做详细分析。 过了一段时间后,我在练习中又涉及了 2010年 3 月高考题,在收上来的练习中发现, 高三( 1)班 仍然有 近一半的 学生做错。在高三( 2)班只有极个别的学生做错。 这说明: 讲过的,容易忘记,动手操作过的,会记忆深刻。 通过这组对比试验我们发现,通用技术的教学应该还原技术教育的本来面目,黑板 +粉笔 +纸笔练习代替不了真实操作。该到实验室操作的问题,还是得到实验室操作,而不能怕麻烦、怕学生浪费材料、怕出事故等而因噎废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高考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