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文社科学术研究的新趋向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编辑部 武京闽 2017 北京 一、学术期刊与学术研究的关系 学术期刊是科研成果的主要载体,是积聚某一领域知识的宝库,其中凝结着众多研究者的成功与失败,以及他们所提供的信息和观点。 学术期刊与学术研究的关系 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学术期刊是学术研究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学术研究活动的龙头,又是学术研究活动的龙尾。 著名科学家 卢嘉锡 ( 1)学术期刊是科研工作的龙头 学术研究工作是在前人的基础上开展的,因此,研究者必须广泛阅读文献,其中,学术期刊是重要的文献来源。对文献的了解可以让研究者避免无意义地重复前人的工作,可以在已有工作的基础上去研究发现新的东
2、西,促进学科领域的发展。 ( 2)学术期刊是研究成果的载体 龙尾 科研工作的完成需要呈现研究成果,而科研成果的主要呈现形式是学术论文,即发表在学术期刊上的论文。借助学术期刊这一媒体形式,学术研究成果得以传播出去。 二、当前人文社科学术研究的主要 趋向和特点 (一)学科发展层面 1.学科细分化明显 2.跨学科研究增多 1.学科细分化明显 经济市场化使产业分工越来越细,各部门对专业化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提高包括科学技术研究在内的劳动分工和专业化水平,也因此成为社会普遍的愿望。学者的研究方向和研究领域越来越专门化、精细化,学科之间的边界越来越清晰。学科细化使得研究的深度日益加强。 有专家称: 学科细
3、分是社会衰退的表征。学科的细分并非由于知识的增加。 学科过度细分有明显的缺陷: ( 1)学科过度细分,使得某一专业领域的学者很难理解其他专业领域的研究内容。学哲学的不懂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而且搞哲学研究的学者也往往把自己限制在某个狭小的领域内,搞马哲的不懂现代西方哲学,就是搞西哲的也是要么只懂古典不懂现代,要么是只懂现代不懂古典。 ( 2)一个专业性很强的学科内部的自由讨论可能会受到限制,年轻学者不愿得罪所在领域的权威学者,不敢提出不同的意见;而不在这个学科内的研究者都被当做门外汉被拒之门外。久而久之,会使研究缺乏活力和创新力,造成研究的僵化。 ( 3)学科过度细分可能会影响科学研究的效率
4、,从一个领域得到的新方法很难被推广到其他领域。 2.跨学科研究增多 进入 20世纪以后,学科分化并重组成新的专业成为知识增长的主要形式,这种现象导致了学术研究的大分化和大汇流。而且,社会问题也日益呈现出整体性、综合性的特点,因此,研究社会问题的社会科学也在不断地实现整合和综合。不仅自然科学的相关知识和研究方法逐渐向社会科学领域渗透、交叉,而且社会科学各学科之间也在相互融合发展,相当数量的新专业具有跨学科、跨专业的特征。 示例 社会心理学的跨学科研究 社会问题和社会心理问题是十分复杂的,受政治、经济、文化、思想和心理等因素的制约。作为心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社会心理学是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等不
5、同学科在解释人类行为时彼此接近、相互渗透的结果,具有明显的跨学科研究特性。 社会心理学一只脚是站在实验科学的基础上,而另一只脚则处于社会变革的波涛之中。 (墨菲, 1972) 3.如何看待学科细分与跨学科研究 学科划分的精细化和跨学科研究并不是两种相互矛盾的趋势,而是互相支持、互相补充的关系,是由社会发展的环境决定的,它们的共同目标是要解决当代社会面临的复杂问题。 互相补充、互相支持 同时存在、并行不悖 示例 关于“一带一路”倡议的研究 跨学科、多学科研究 :目标是积极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因此,关于“一带一
6、路”问题的研究不是哪一个单一学科可以完成的,迫切需要多学科学者之间的联合。 细分研究 :涉及不同的合作领域、国家和地区,需要学者在进行相关问题、区域和国别研究时注重精细化、专业化。 (二)研究方法(工具) 1.数学方法 2.数字化技术 3.大 数据 1.数学方法 由于数学手段具有简洁、严谨的特点,因此数学分析的方法在当代经济学研究中备受亲睐,并得到广泛应用。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国际经济学教授克鲁格曼曾经说过,尽管建立在报酬递增理论上的贸易很容易用常理来说明,但建立该理论的模型则是非常困难的 大凡不能用数学模型表达的经济理论越来越被人们视而不见 由于一直没有可以论证上述理论的简单数学模型,从而
7、使得上述理论经常被排斥在教科书和贸易课程之外 。 德 丹尼尔 凯曼 著 该书讲述了数学家高斯和博物学家洪堡以截然相反的方式进行各自的研究,最后却走向奇迹般一致的远大目标:丈量世界。 “数学并不会使人脱离世界,恰恰相反,数学牵引着现实,让人更加接近现实,让现实更加清晰。” 经济学研究引入数学方法有 100多年的历史。数学在经济理论阐述、逻辑推理、传播和验证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数学对经济关系的表述更为准确且精炼; 数学使逻辑推理更加严谨,促进了经济学的科学化; 数学可以形成公理化体系,便于经济学理论的推广和传播; 数学促进了经验研究,保证了经济理论的可靠性。 从世界范围来看,不仅在经济学领域广泛
8、使用了数学(量化)方法进行研究,而且这一方法也逐渐被应用于社会学、管理学、政治学等社会科学学科的研究。甚至在史学研究中,注重数据的统计学方法也早被引入: 19世纪末,欧洲开始运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史学研究; 20世纪 50年代,美国兴起了“拿数目字来整理史料”的历史计量学; 20世纪 90年代,一些重要的历史量化数据库对学界开放,计算机辅助下的量化分析成为学术研究的一股新风潮。 近年来,以经济学研究领域最为明显,出现了重数量分析、轻质性研究,数学方法被滥用的现象 脱离理论基础的非正式用语与符号; 不 符合现实与直觉的假定; 错误的数理模型推演。 保罗 罗默( Paul Romer): 经济增长理论
9、中的数学滥用 , 载 美国经济评论 2015年第 5期 对“数学滥用”现象的反思 轻视历史,无视历史,过分地追求数量分析,对经济学学术研究、经济学教学、经济决策和社会生活产生了负面影响,阻碍了经济学思想的创新。为此,有学者提出:中国经济学界应该主动纠正“数学滥用”现象,在经济学研究和教学中坚持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坚持问题导向,坚持简单性原则,坚持数学运用的适度原则。 2.数字化技术 近年来,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许多变化都与计算机有关,数字化技术被广泛应用。 在文学研究领域,借助计算机,可以更快地厘清文学作品形式的历史、生产和发行之间的关系。 计算机的广泛运用使得复杂经济现象的实验成为可能。实验方法
10、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公共经济学、信息经济学、产业组织理论等诸多经济领域。 运用数字媒体技术,将学术研究的相关内容以图片、影视的方式表现出来,实现研究主题的可视化。 示例 影视人类学 人类学家个人或群体在一个田野调查点上将其学习、调研、阐释和理解的知识、经验、体悟以及情感用多种手段展示出来,包括文字、图像、绘画、纪录片,等等。 不浪费的人类学(庄孔韶) 将新的数字技术引入“不浪费的人类学” 文化展示实验中。一是用现代数字技术把传统电影与戏剧结合起来;二是直接嫁接 faceTime与类“网红”网络技术。 3.大数据( big data) 自 2008年 9月 自然 杂志出版“大数据”专刊以来,大数据
11、已成为政府、学术界和实务界关注的焦点。大数据具有非线性、高维性、海量性等特点,这对进行大数据分析无疑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但其优点也是有目共睹的: 作为一种有生命力的数据,大数据能及时更新,具有高度的时效性; 作为一种自然观察的数据,大数据包括了大量可观测信息,较之政府或其他机构借助统计调查获得的信息,更具客观性和真实性。 2009年,金斯伯格( J.Ginsberg)在 自然 杂志上运用大数据预测流行病的发生概率以来,这一方法逐渐被拓展到经济学研究的各领域,包括对价格指数、个人消费行为、房地产价格、失业率等方面的预测。 “这是一场革命,庞大的数据资源使得各个领域开始了量化进程,无论学术界、商界还
12、是政府,所有领域都将开始这种进程。 ” 哈佛大学社会学教授加里 金 三、学术期刊出版模式的转变 顺应人文社科学术研究发展的新趋势,作为学术研究成果载体的学术期刊出版也将作出调整。网络化、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不仅促进了学术研究的发展,而且为学术期刊从单一的传统纸质媒体向多种媒体形式转型创造了条件,为提高学术研究成果的传播能力和影响力提供了通道。 在网络化、数字化、云计算、大数据迅速发展的背景下,学术期刊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思考如何为学术研究助力: 信息传播 知识服务 1.信息传播 信息传播是学术期刊的最基本功能。 传统纸质媒体与新型数字媒体的融合发展是目前学术期刊发展的主要方向。 数字媒体是纸质媒体
13、的内容的扩展,弥补了纸质媒体传播方式的不足,使学术期刊的内容得到多样化的 展现 ,有助于学术研究成果更广泛、更有效的传播。 作为 一种新的技术手段和传播方式,数字出版为学术期刊提供了更为广阔的传播空间。传统媒体采用的是“点对点”的方式,传播手段和展示形式比较单一,传播范围和传播速度有限。数字技术的出现,使传统媒体内容的传播形式发生改变,传播速度大大加快,同时也改变了人们发现媒体内容的路径,搜索和社会网络使得内容的 获取更为便利 。 网 刊 微 信、微博等 增强 出版 优先出版 2.知识服务 学科细分化的趋势导致了学科研究的碎片化。在某些领域,由于学科范围狭窄,专业术语排他性强,难以为该学科以外的人所理解,导致学者如同受到了监禁一样,既难以同他人交流,也难以受到社会的重视。在这种情况下,学术期刊可以通过问题设置,为不同学科的学者搭建交流互通的平台,就一些重大问题进行跨学科的综合性研究。 在学术期刊搭建的这个平台上,可以促进分散在不同学科和专业领域的研究者之间的交流,为那些在传统学科中找不到合适位置的研究提供了一个出路。 从目前我国学术期刊的总体格局来看,可以根据跨学科发展的需要,进行期刊结构的调整,鼓励影响力较小的综合性期刊改为具有跨学科性质的专业期刊。 有能力的综合性期刊可以利用多学科的优势, 致力于突破传统的狭隘的专业分工,推进对 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 的跨学科、多学科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