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图 627苏格拉底在受审时申辩说:“打一个可笑的比喻,我就像一只牛虻,整天到处叮住你们不放,唤醒你们、说明你们、指责你们我要让你们知道,要是杀死像我这样的人,那么对你们自己造成的损害将会超过对我的残害。 ”这段话表明苏格拉底A维护公民生存权利 B捍卫思想自由原则C抗议雅典司法不公 D反对贵族专权暴政12. 古罗马法学家盖尤斯记述过一个案例:有人砍伐邻居家的葡萄树,被告上法庭,原告虽提供了确凿证据,却输掉了官司。原因是原告在法庭辩 论中把“ 葡萄树”说成了“葡萄”,而十二铜表法只规定了非法砍伐他人“树木”应处以罚金。该案例说明当时在罗马A.不重视私有财产的保护 B.法律具有形式主义特征C.审判程
2、序缺乏公正性 D.审判结果取决于对法律的解释26有学者说,在古代雅典, “政治领袖和演说家根本就是同义语”。这一现象是雅典A政治体制的产物 B社会矛盾缓和的反映C频繁改革的结果 D思想文化繁荣的体现32公元前 340 年,雅典一下层女子因亵渎神灵被控犯罪,按法律当处死。辩护人用动情的言辞质问:“难道你们忍心让这位阿芙罗狄特(古希腊美丽女神)的弟子香消玉殒吗?”这打动了陪审团。经投票,陪审法庭判其无罪。这反映出在古代雅典A民主原则贯穿司法过程 B妇女享有广泛政治权利C法律注重保护平民权益 D司法审判缺乏严格程序32古代雅典法律规定:如果公民试图自杀,必须事先提出申请,以获得批准;未经允许的自杀被
3、视为犯罪行为。这反映出在古代雅典A法律体系已达到完备的程度 B法律具有尊重生命价值的人文精神C公民个人自由受到严格限制 D自杀有违崇尚自然法则的理性精神32罗马共和国早期,当罗马遭受外族进攻时,平民曾多次将自己组织的队伍撤离罗马,拒绝作战,迫使贵族在政治上做出让步, 十二铜表法的制定就是这种斗争的成果之一。可见当时A贵族逐步丧失制定法律的主导地位 B平民采取有效方式争取自身权益C贵族让步在法制发展中起决定作用 D平面与贵族的政治诉求日趋一致32图 6 为古罗马正义女神像。它体现了罗马法的诸多原则,如高擎的秤体现的是裁量公平,手握利剑体现的是法律的强制力。据此,双眼蒙布所体现的原则是,法官审案应
4、A主要依据道德良知 B侧重听取证人证言C不受表象迷惑洞察事实真相 D排除一切干扰遵从民众意愿1 “(在希腊) 流通中发展起来的交换价值过程,不但尊重自由和平等,而且自由和平等是它的产物;它是自由和平等的现实基础。 ”这实质上反映了在古希腊( )A政治平等是商业平等的前提 B商业贸易中存在不平等的现象C海外殖民推动了平等观念形成 D商业上自由平等影响了政治理念2有学者认为:雅典民主“ 可以调动一切能够调动的力量,在需要的时候它以绝对真理的面目向少数派和少数意见呼啸着压过去,轰然一声,连呻吟都一并埋在尘土之中。 ”材料认为雅典民主( )A易形成集体暴政 B是一种直接民主 C是真正的自由和平等 D是
5、少数人的民主3希腊著名的古史学家乔治格罗特强调:“我们只须把他们与任何古代政体比较一下,便会毫不踌躇的宣称他们具有无可怀疑的优点” 。这种政体优点体现在( )A小国寡民 B独立自治 C分权制衡 D人民主权4 民主的模式一文中指出: “雅典民主的一个标志是对公民美德的普遍认同:为共和城邦做贡献以及将私人生活置于公共事务和共同善业之下。 ”这表明古代雅典( )A推行直接民主政治 B注重维护城邦利益 C公民缺少民主权利 D公民道德高于一切5伯里克利时期,贵族会议丧失了一切政治权力,只处理与宗教有关的事务,这就是伯里克利津津乐道的“任职优先不属于某一特殊阶级” 。这说明( )A贵族奴隶主被赶出政治舞台
6、 B公民完全取消等级制C贵族丧失了左右政坛的特权 D公民范围达到最大化6梭伦说:“我给予了一般人民以足够的权力,也不使他们失掉尊严,也不给他们太多;即使那些既有势力又有财富的人们,我也设法不使他们受到损害。 ”下列改革措施最能体现他的这一观点的是( )A废除债奴制,各部落在五百人议事会里轮流执政B各等级公民均可参加公民大会,财产越多者权利越大C每部落各选一名将军组成十将军委员会,实行“陶片放逐法”D建立公民陪审法庭,向参加政治活动的公民发放工资7雅典人普遍认为,他们的身体“是给他们的城邦使用的,好像不是他们自己的一样 ”;而他们培养自己的智慧, “其目的也是为着要给他的城邦做一点显著的事业”
7、。这说明( )A雅典人公民意识强烈 B民主政治牺牲了人的个性C血缘是城邦维系纽带 D小国寡民是民主政治基础8柏拉图说:“闲暇乃是智慧产生的主要条件, 而绝对的平等会使智慧边缘化,从而无法实现普遍正义” 。下列对柏拉图言论的解读,准确的是( )A闲暇是智慧之源 B对民主政治存在偏见C民主理想与现实是矛盾的 D雅典民主政治是虚伪的9在伯里克利时代,雅典共有陪审员 6000 人、议事会成员 500 人、各种官吏 700 人、弓箭手 1600 人、骑士 1000 人、卫士 1000 人、重装步兵 2500 人;每天领取津贴的公职人员多达 2 万,占公民人口总数的 12。陪审员虽属兼职,但每人每年花在案
8、件审判上的时间约为 150200 天。这反映了( )A雅典民主制度的成本巨大 B “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 ”C国家权力的滥用和误用 D雅典人参与政治的热情高涨10 “雅典实现了古希腊人轮番而治,既是统治者,又是被统治者的思想” ,雅典实现这一思想的主要途径是( )A人人都享有管理国家的权力 B设陪审法庭,保障公民的权利C设陶片放逐法,加强公民对执政者的监督 D几乎一切公职对公民开放11钱穆先生认为古希腊在城邦制的发展中逐渐摆脱氏族社会的血缘关系。以下选项最能体现该观点的是( )A梭伦改革中组成“四百人会议” ,作为公民大会的常设机构B克里斯提尼改革组成“五百人会议” ,对所有等级公民开放C
9、伯里克利时代公民大会成为事实上的国家最高权力机构D陶片放逐法和津贴制度打击了贵族,保障民主12历史留下了无尽的讽刺:三十僭主(雅典历史上的暴君)恨苏格拉底入骨,但不敢杀他;雅典民主派却以绝对公平的陪审团,通过真正民主的程序,判处苏格拉底死刑。这则材料反映了( )A三十僭主遵从民主制原则 B雅典的民主程序徒具形式C苏格拉底案判决结果合法 D陪审团遵从了僭主的意见13梭伦这一法令, “一举而永远地解放了人民” , “使正在萎缩中的公民集体日益壮大 ”。“这一法令”是指( )A改革选举制 B废除债务奴隶制 C建立陪审法庭 D实行财产等级制14有学者指出,伯里克利改革进一步推进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并
10、罗列论据有:政权向所有等级公民开放,发放公职津贴、观剧津贴等。可见,该学者认为伯里克利改革对雅典民主的“发展”表现为( )A民主基础的扩大 B对一般民众的讨好C阶级矛盾的缓和 D扩大公民大会的权力15古罗马政治家、法律思想家西塞罗认为:“法律是根据最古老的、一切事物的始源自然表述的对正义和非正义的区分。人类法律受自然指导,惩罚邪恶者,保障和维护高尚者。”这表明( )A公平正义是罗马法永恒的价值追求 B自然法为罗马法注入了血液和灵魂C罗马法源自于古希腊的自然法思想 D罗马公民法充分体现了公平和正义16有学者评价古罗马某部法律时指出, “几乎所有残存的文本看起来都具有土生土长的特点,这同留传下来的
11、传统说法相一致;平民们所寻求的不是改革法律,而是公开法律。 ”据此推断这部法律( )A巩固了罗马帝国统治 B突破了公民法的局限C是罗马习惯法的汇编 D主要是维护平民利益17罗马诗人贺拉斯说:“希腊成为俘虏以后,把艺术介绍给了野蛮的拉丁民族,俘虏了粗野的胜利者” 。这一说法的依据是( )A罗马与希腊相似的国情使二者文化相似 B罗马法的发展体现了古希腊的理性精神C罗马文化风格与希腊文化风格完全契合 D罗马共和国选择了与希腊相似的政治体制18罗马法规定结婚的方式分为“有夫权”(包括买卖婚等)和“无夫权”两类。结婚的条件如下:男女双方必须有结婚权;双方达到适婚年龄;须当事人同意;家长的允诺;结婚证书。
12、这说明罗马法( )A体现了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B规定严密且实用有效C是最为系统完备的法律体系 D平衡贵族和平民利益19下图中的“?”应填( ) A贵族、平民 B公民、自由民 C平民、贵族 D罗马人、自由民20 “万民法吸收了清除了形式主义的罗马市民法的规范、同罗马人发生联系的其他各民族的规范、地中海商业习惯与法规,主要涉及所有权和债务等方面的内容的调整。 ”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万民法继承了公民法的具体内容 B万民法是公民法的适时革新C公民法忽略了财产所有权的规定 D公民法是万民法的组成部分21有学者指出:“罗马法的发展基本上不是按立法程序制定的也不是君主个人独裁意志的结果,而主要是凭借裁
13、判官的审判实践和法学家的理论活动,在改造和继承旧有的法律规范的基础上而逐渐发展起来的” 。这说明罗马法在形成过程中具有( )A开放性和灵活性 B巩固统治缓和矛盾 C随意性和实用性 D维系帝国影响深远22英国史学家梅因指出“(罗马法) 仪式和允约本身有同样重要性,甚至比允约更为重要” 。如果一个固定形式被遗漏或误用,法律行为便告失效。相反,如果所有程序和仪式均已正确进行完毕,即具有法律效力,至于法律行为是否反映当事人的真实意思,法律并不关注。这表明罗马法( )A具有明显的习惯法痕迹 B不注重对私有财产的保护C缺乏判决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D存在过分注重形式的缺陷23 十二铜表法的规定:买卖不动产和奴
14、隶等,除当事人亲自到场外,还必须邀请 5 个证人和 1 名司秤参加,要讲规定的语言,做一定的动作才能生效。由此可见罗马法( )A注重形式,注重法律程序 B便于商品经济的发展C不断发展完善 D维护奴隶主对奴隶的压迫24恩格斯说:“( 罗马法是) 以私有制为基础的法律的完备形式” ,是“商品生产者社会的第一个世界性法律” 。这表明罗马法( )A是维护奴隶主阶级统治的工具 B确保了私有财产的不受侵犯C规范了商品经济下的社会秩序 D使平民与贵族实现权力制衡25下表最能体现出罗马法的主要特点是( ) 分类标准 调整对象 表现形式 适用范围 立法方式 权利主体 权利客体 私法保护 名称 公法 私法 不成文
15、法 成文法 自然法 公民法 万民法 公民法 长官法 人法 物法 诉讼法 A维护私有财产 B影响深远 C内容不断发展 D体系完备参考答案及解析1 【答案】D 【解析】 “自由和平等是它的产物;它是自由和平等的现实基础” ,它是指商业平等,因果关系颠倒,故 A 项错误;“流通中发展起来的交换价值过程,不但尊重自由和平等” ,理解反了,故 B 项错误;材料未涉及海外殖民,故 C 项错误;“自由和平等是它的产物;它是自由和平等的现实基础” ,它是指商业平等,即“流通中发展起来的交换价值过程” ,故 D 项正确。2 【答案】A 【解析】材料中雅典民主政治简单的实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参政者的素质有可能导
16、致权力滥用,从而形成集体暴政,故 A 项正确;雅典民主政治是一种直接民主,但与题意无关,故 B 项错误;妇女、儿童、外邦人无参政权,可见它不是真正的自由和平等,故 C 项错误;因此雅典民主政治是少数人的民主,但与题意无关,故D 项错误。3 【答案】D 【解析】希腊半岛没有广阔平原,被分割在彼此相对孤立的山谷里和海岛上,在这种地理环境下,小国寡民构成城邦的基本特征,但不是“政体优点” ,故 A 项错误;地理环境决定了独立自主构成城邦的基本特征,但不是“政体优点” ,故 B 项错误;启蒙思想明确提出分权制衡,故 C 项错误;这种直接民主的政体有利于人民主权和轮番而治,故 D 项正确。4 【答案】B
17、 【解析】题干中并未提到直接民主的相关信息,故 A 项错误;根据题干中“为共和城邦做贡献以及将私人生活置于公共事务和共同善业之下。 ”这句话可知,雅典民主政治重视城邦利益的维护,故 B 项正确;题干中并未提到民主权利的相关信息,故 C 项错误;题干中并未提到对公民道德要求与其他要求之间的比较,故 D 项错误。5 【答案】C 【解析】古雅典实行直接民主政治,只要是男性公民都享有参与政治的权力,故 A 项错误;雅典民主只是政治范围扩大为全体公民,但没有取消奴隶主和平民的界限和等级,故 B 项错误;伯里克利时期雅典民主政治达到顶峰, “任职优先不属于某一特殊阶级”几乎一切公职对全体公民开放,贵族不能
18、凭借身份血缘垄断政治,故 C项正确;D 项表述正确,但与材料中 “贵族会议丧失了一切政治权力,只处理与宗教有关的事务”和“任职优先不属于某一特殊阶级”无关,故 D 项错误。6 【答案】B 【解析】五百人议事会是在克里斯提尼改革中设立的,故 A 项错误;梭伦改革中将公民按财产多少划分为四个等级,第四等级不能参加“四百人会议”和担任官职,但有权参加公民大会,故 B 项正确;十将军委员会和“陶片放逐法”均是克里斯提尼改革的内容,故 C 项错误;向参加政治活动的公民发放工资,是伯利克里改革的内容,故 D 项错误。7 【答案】A 【解析】材料中“是给他们的城邦使用的,好像不是他们自己的一样”说明雅典人为
19、城邦利益为主,故 A 项正确;材料中显示不出民主政治牺牲了人的个性的信息,故 B 项错误;材料中主要论及是雅典公民奉献精神,没有提到血缘关系,故 C 项错误;小国寡民是民主政治基础不是材料中体现出信息,故 D 项错误。8 【答案】C 【解析】 “闲暇乃是智慧产生的主要条件 ”不是智慧之源,故 A 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对民主政治存在偏见,故 B 项错误;由“闲暇乃是智慧产生的主要条件,而绝对的平等会使智慧边缘化,从而无法实现普遍正义”可知雅典民主政治下,绝对的平等使闲暇变得越来越少,无法产生智慧和实现普遍的平等,体现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故 C 项正确;材料没有反映雅典民主政治的虚伪性,故 D 项错
20、误。9 【答案】A 【解析】材料反映了在伯里克利时代,雅典的各级官吏及士兵人数众多,需要花费巨额的财力和时间,说明雅典民主制度成本巨大,故 A 项正确;“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是苏格拉底的思想,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 B 项错误;雅典的直接民主容易导致国家权力的滥用和误用,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 C 项错误;材料中并未涉及雅典人的参政热情,故 D 项错误。10 【答案】D 【解析】雅典社会中的奴隶阶层和妇女不享有管理国家的权力,故 A 项错误;设陪审法庭与实现了古希腊人轮番而治之间没有直接联系,故 B 项错误;设陶片放逐法与实现轮番而治之间也没有直接联系,故 C 项错误;几乎一切公职对公民开放
21、有利于实现轮番而治,故 D 项正确。11 【答案】B 【解析】 “四百人会议 ”是由部落选举产生,未摆脱血缘关系,故 A 项错误;“五百人会议”是以地域为基础的行政选区,以抽签方式产生,代替原来以部落为基础的“四百人会议” ,故 B 项正确;伯里克利时代公民大会成为事实上的国家最高权力机构,与摆脱血缘关系无关,故 C 项错误;陶片放逐法和津贴制度与摆脱血缘关系无关,故 D 项错误。12 【答案】C 【解析】三十僭主不是民主制的体现,故 A 项错误;依据材料“通过真正民主的程序,判处苏格拉底死刑。 ”,可知雅典民主不是徒具形式,故 B 项错误;从材料“雅典民主派却以绝对公平的陪审团,通过真正民主
22、的程序,杀死了苏格拉底”可以看出雅典的直接民主制并不能保证真正的公平和正确,最终导致了权力被滥用,但是审判结果却合理,故 C 项正确;依据材料 “雅典民主派却以绝对公平的陪审团,通过真正民主的程序,判处苏格拉底死刑。 ”可知陪审团不是遵从了僭主的意见,故 D项错误。13 【答案】B 【解析】改革选举制与材料中 “一举而永远地解放了人民 ”无关,故 A 项错误;废除债务奴隶制度,解放了人民,且使“公民集体日益壮大” ,故 B 项正确;建立陪审法庭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 C 项错误;实行财产等级制,使工商业奴隶主阶层兴起,与题意不符,故 D 项错误。14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中“政权向所有等
23、级公民开放,发放公职津贴、观剧津贴等”可以得出伯里克利在位时期,取消了担任高级职官的财产资格限制,积极鼓励公民参政,扩大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础,故 A 项正确;发放公职津贴和观剧津贴是鼓励公民参政,不是讨好民众,故 B 项错误;缓和阶级矛盾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 C 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推动公民参政,不是扩大公民大会的权力,故 D 项错误。15 【答案】A 【解析】材料说明法律与自然有关,其正义和公平是罗马法的永恒价值追求,故 A 项正确;自然法对罗马法的形成有一定影响,但却不是材料的主旨所在,故 B 项错误;罗马法源自于自然法,但本材料的主旨却不是讲罗马法的起源,故 C 项错误;材料讲述的罗马法
24、而不是公民法,故 D 项错误。16 【答案】C 【解析】材料中论述是习惯法,不能巩固罗马帝国统治,故 A 项错误;习惯法没有突破公民法局限,故 B 项错误;材料信息“土生土长的特点,这同留传下来的传统说法相一致不是改革法律,而是公开法律”说明十二铜表法是罗马习惯法的汇编十二铜表法基本上仍是按旧有习惯法制定,故 C 项正确;习惯法主要是维护奴隶主贵族利益,故 D 项错误。17 【答案】B 【解析】希腊由诸多城邦构成,罗马从共和国走向帝国,二者国情和文化都不相似,故 A 项错误;罗马征服了希腊之后,接受了理性精神,将之运用到罗马法之中,故 B 项正确;罗马和希腊的文化风格不同,故 C 项错误;罗马
25、共和国的贵族共和制,与雅典的民主制不同,故 D 项错误。18 【答案】B 【解析】材料中并没有强调在结婚时的平等与否,而是强调的结婚的方式和条件,故 A 项错误;材料中强调罗马法规定在结婚方式上和结婚条件上都有严格的要求,故 B 项正确;题干材料只是针对结婚的问题进行的规定,并不能单独依此来断定罗马法是最为系统完备的法律体现,故 C 项错误;材料中在规定结婚的方式和条件是并没有涉及贵族和平民的利益问题,所以也不能体现平衡贵族和平民的利益,故 D 项错误。19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治?到治?体现了法律适用范围的变化,法律没有个过程是调整贵族到平民的过程,故 A 项错误;十二铜表法主要调整
26、的罗马公民之间的关系,故又称公民法,随着罗马帝国疆域的扩大,公民法也在不断完善逐步发展到万民法,调整除奴隶之外的一切自由民之间关系的法律,故 B 项正确;法律的适用范围也没有一个过程是从平民到贵族,故 C 项错误;在罗马法的发展过程中没有特别突出罗马人这个概念,只会突出罗马公民,故 D 项错误。20 【答案】B 【解析】 “清除了形式主义的罗马市民法 ”,表明在具体内容上没有完全继承,故 A 项错误;万民法是适用于帝国境内一切自由民的法律,随着版图的拓展,仅适用于罗马内部的公民法己无法应对新变化,所以“吸收了的罗马市民法的规范、其他各民族的规范、地中海商业习惯与法规,主要涉及所有权和债务等方面
27、的内容的调整” ,故 B 项正确;“万民法 主要涉及所有权和债务等方面的内容的调整” ,这些内容的调整从侧面证明了公民法没有“忽略”所有权和债务等方面,故 C 项错误;罗马法不断发展,3 世纪,随着帝国境内自由民内部公民与非公民的区别不复存在,万民法成为适用于罗马统治范围内一切自由民的法律,因与“万民法吸收了清除了形式主义的罗马市民法的规范”不符,故 D 项错误。21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罗马法的发展基本上不是,也不是 ,而主要是,在改造和继承旧有的法律规范的基础上而逐渐发展起来的”可知裁判官和法学家根据理论和实践的发展趋势对罗马法批判性继承发展,体现开放性和灵活性,故A 项正确;巩
28、固统治缓和矛盾材料无从体现,故 B 项错误;罗马法根据裁判官司法实践和法学家理论一步一步完善,最终使罗马法成为司法实践性较强理论本身合理的法律,不是随意性,故 C 项错误;维系帝国影响深远材料无从体现,故 D 项错误。22 【答案】D 【解析】材料强调法律程序很重要,与习惯法无关,故 A 项错误;材料只字未提“私有财产的保护” ,故 B 项错误;“法律并不关注”意味着有可能公正客观,也有可能不公正不客观,但不能直接得出“缺乏判决的客观性和公正性”的结论,故C 项错误;“如果所有程序和仪式均已正确进行完毕,即具有法律效力” ,说明罗马法过于注重形式,故 D 项正确。23 【答案】A 【解析】材料
29、规定了交易对象、交易主体、交易语言、交易动作等程序性内容,注重交易过程的形式,故 A 项正确;材料不能显示出商品经济发展的信息,故 B项错误;材料是对一个时期一个方面的规定,看不出来动态的发展过程,故 C 项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出奴隶主对奴隶压迫的内容,故 D 项错误。24 【答案】C 【解析】 “商品生产者社会的第一个世界性法律” 。这表明罗马法,强调罗马法世界性地位,不是强调其根本目的,故 A 项错误;依据材“( 罗马法是)以私有制为基础的法律的完备形式” ,是“商品生产者社会的第一个世界性法律” 。可知强调罗马法的世界意义,不强调对私有财产的保护,故 B 项错误;从题干信息可以看出罗马法建立在私有制的基础之上,这决定了它必然要保护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同时它是“商品生产者社会的第一个世界性法律” ,说明罗马法注重解决经济方面的纠纷,规范了商品经济下的社会秩序,故 C 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平民与贵族的权力制衡,故D 项错误。25 【答案】D 【解析】表格中没有体现罗马法的目的,故 A 项错误;材料主要是罗马法的对象、形式、范围、方式、权利,没有体现影响,故 B 项错误;表格材料没有体现罗马法内容的演变过程,故 C 项错误;表格中涉及罗马法的角度全面,体现罗马法体现完备的特点,故 D 项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