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江西省上饶县二中2018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仿真测试试题(A).doc

上传人:kuailexingkong 文档编号:1599339 上传时间:2018-08-10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上饶县二中2018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仿真测试试题(A).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江西省上饶县二中2018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仿真测试试题(A).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江西省上饶县二中2018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仿真测试试题(A).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江西省上饶县二中2018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仿真测试试题(A).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江西省上饶县二中2018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仿真测试试题(A).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2017-2018 学年上学期高三年级第一次月考仿真测试卷历 史 (A)注 意 事 项 :1.答 题 前 , 先 将 自 己 的 姓 名 、 准 考 证 号 填 写 在 试 题 卷 和 答 题 卡 上 , 并 将 准 考 证 号条 形 码 粘 贴 在 答 题 卡 上 的 指 定 位 置 。2.选 择 题 的 作 答 : 每 小 题 选 出 答 案 后 , 用 2B 铅 笔 把 答 题 卡 上 对 应 题 目 的 答 案 标号 涂 黑 , 写 在 试 题 卷 、 草 稿 纸 和 答 题 卡 上 的 非 答 题 区 域 均 无 效 。3.非 选 择 题 的 作 答 : 用 签 字 笔 直 接 答

2、 在 答 题 卡 上 对 应 的 答 题 区 域 内 。 写 在 试 题 卷 、草 稿 纸 和 答 题 卡 上 的 非 答 题 区 域 均 无 效 。4.考 试 结 束 后 , 请 将 本 试 题 卷 和 答 题 卡 一 并 上 交 。第 卷( 选 择 题 )1.(2016 衡阳八中)刘建军在其编著的古代中国政治制度十六讲一文中指出:“华夏国家是依靠封建制而形成的国家形态。但是,随着封建制赖以存在的宗法制日渐败坏的时候,再依靠封建制重建国家的企图,就难以实现了。”文中依靠“封建制重建国家的企图”难以实现的原因是A.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B.周天子建立起绝对权威的统治秩序C.周王室

3、衰微 D.封建经济尚未形成 【解析】诸侯争霸,周王室衰微,宗法制原则遭到破坏是“封建制重建国家的企图”难以实现的原因,选择 C 项【答案】C2.(2016 高安二中) 著名史学家王家范先生曾经精辟地指出:“小农经济一锄、一镰(或者再加上一犁,不是家家都有畜力,那就用人力拉犁)、一个主要劳力加上一些辅助劳力,一旦和土地结合,就可以到处组织起简单再生产。”对这段话最正确的理解是A.小农经济具有稳定性 B.小农经济有顽强的生命力C.小农经济非常脆弱 D.小农经济只需要一些简单的劳动工具【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干材料,获取有效信息,比较、分析,并作出正确认知和准确判断的能力。根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

4、“一个主要劳力加上一些辅助劳力”、此卷只装订不密封班级 姓名 准考证号 考场号 座位号 2“一旦和土地结合,就可以到处组织起简单再生产”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判断选项,可知:A 项“稳定性”,不相关;C 项与题意不相符合;D 项理解本身错误,具有片面性。进一步可知,B 项表述客观,符合题意,正确。故,本题正确答案选 B。【答案】B3.(2016 铜仁市一中)近代学者章太炎在国故论衡中说:“今无慈惠廉爱,则民为虎狼也;无文学,则士为牛马也。有虎狼之民、牛马之士,国虽治、政虽理,其民不人。”他评价的应是A.孔孟的仁义之道 B.老子的辨证思想C.韩非的重刑理论 D.墨子的非攻主张【解析】本题主要考

5、查法家思想,旨在再现相关所学的能力。联系所学,因为法家重视严刑峻法、重刑思想所以导致国家“有虎狼之民、牛马之士,国虽治、政虽理,其民不人”,正确的选项是 C 项;ABD 项不符合题意,排除。【答案】C4.(2016 牡丹江市第一高级中学)“今,生不能致其爱敬,死以奢侈相高,虽无哀戚之心,而厚葬重币者则称以为孝,显名立于世,光荣著于俗,故黎民相慕效,至于发屋卖业。”上述西汉时厚葬风气尤甚的重要原因是A.西汉诸侯王富可敌国致奢靡攀比 B.西汉统治者的“重农抑商”政策C.土地私有制盛行导致的兼并恶果 D.当时主流文化及选官制度的影响【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汉朝察举制和儒家思想。A 项仅是关于西汉诸侯王的

6、相关内容,不合材料内容,A 项不合题意。材料“而厚葬重币者则称以为孝,显名立于世,光荣著于俗”说明厚葬风气源于孝道的虚名,而西汉的选官制度标准就是孝廉,而且西汉汉武帝之后儒学成为统治思想,儒家三纲五常的思想,同样也有影响,D 项正确。厚葬与重农抑商和土地私有制无关,B、C 项不合题意。故答案为 D 项。【答案】D5.(2016 牡丹江市第一高级中学)王国维曾说过“古来新学”中国文明有许多方面在唐宋几个世纪中达到项峰,文化领域尤其如此”能为该观点提供史实依据的是A.雕版印刷术和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B.宋应星撰写了共有世界形响力农政全书C. 张仲景编写了中医理论经典伤寒杂病论D.木草纲目等科技巨著问

7、世3【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科技。雕版印刷术属于唐朝发明,活字印刷术属于宋代的发明,A 符合题意;农政全书是明朝徐光启所写,排除 B;东汉张仲景编写了中医理论经典伤寒杂病论,排除 C;明代李时珍编写本草纲目,排除 D。【答案】A6.(2016 泰州中学)中国古代儒学历经孔子儒学、董仲舒的新儒学和宋明理学三个主要阶段。这三个时期的儒学思想最大的共同特点是A.都被当时统治者所极力尊崇 B.都要求建立有序的社会秩序C.都宣扬了“君权神授”思想D.都体现了儒道佛思想的融合【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儒家思想的相关阶段特征及其共同点。综合所学知识,可知先秦时孔子的儒学思想并没有得到统治者的认可和尊崇,A 项错误

8、;孔子的儒学思想中并没有“君权神授”的内容,C 项错误;孔子生活的时代佛教还没有传入中国,更谈不上融合,D 项错误。这三个时期的儒学思想都体现了“对于建立有序社会秩序的愿望”,符合题意,本题正确答案为 B 项。【答案】B7.(2016 辛集中学)苏轼认为,“书必有神、气、骨、肉、血,五者阏一,不成为书也”,强调书法的精神气度。苏轼的书法主张从侧面上反映了当时A.汉族和少数民族的民族矛盾尖锐 B.理学思想的影响C.书法艺术已进入自觉阶段 D.反封建意识的出现【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的书法成就,旨在考查正确评述相关史实的能力。题目中未涉及汉族与其他各少数民族之间的矛盾,故排 除 A 项;C 项

9、应发生于魏晋时期,早于题目中的人物“苏轼”生活的时代“北宋”,故排除;D 项的表述与苏轼“地主阶级”的属性不符,故排除;题目中的信息“书必有神、气、骨、肉、血”应为理学注重内心修养和气节等观念影响所致。故本题应选 B 项。【答案】B8.(2016 铜仁市一中)宋代,有田产的“主户”只占民户总数 20%左右,其余大都是四处租种土地的“客户”,导致这种状况的重要因素是A.经济严重衰退 B.土地政策调整 C.坊市制度崩溃 D.政府管理失控4【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宋朝土地政策,旨在考查再认再现相关所学的能力。北宋政府实行“不抑土地兼并”的政策结果造成题干中大量的土地兼并,符合题意的是 B 项;北宋经济高

10、度发展,排除 A 项;题干中没有涉及到市坊制度,排除 C 项;D 项不符合题意,排除。【答案】B9.(2016 衡阳八中)元大德九年,中书省下达公文,谴责各行省应决不决、“泛滥咨禀”的做法。然而,对“重事并创支钱粮”,仍重申“必合咨禀”的旧制。中书省此举的真实意图是A.增强行省政务禀报的意识B.创造条件扩大地方自主权C.摆脱地方繁重政务的干扰D.中央集权与高效行政兼顾【解析】根据材料“谴责各行省应决不决、泛滥咨禀”说明中书省希望各行省不要大小事务都禀报中书省,要求地方各行省要自主处理某些事情,从而提高行政效率,根据“对重事并创支钱粮,仍重申必合咨禀的旧制”,可知中央对于某些重大事务仍然要求地方

11、进行禀报,由此加强中央集权,故 D 项正确。【答案】D10.(2016 泰州中学)著名历史学家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提出:“洋务运动,就其主观动机而言,他们未必有真心打破旧轨,但他们的主张却历史地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若从洋务派创办的近代企业的角度来分析,这里“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的本质含义是A.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西方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B.有利于西学的传播C.加速了自然经济的瓦解,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D.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解析】根据所学,洋务运动的主观目的是维护清政府的统治,但是其兴办的近代企业则客观上推动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所以 C 正确,ABD 不符合题意。

12、【答案】C11.(2016 遵义四中)马关条约第六款约定:“清、日两国所有约章,因此次失和,自属废绝。其两国新订约章,应以清国与泰西各国现行约章为本。”对该条款理解5恰当的是日本A.主宰中国的局面基本形成 B.同等享有其他列强在中国的特权 C.确立其在东亚的领导地位 D.迫使中国承认中日两国的平等地位【解析】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由题干中“两国新订约章,应以清国与泰西各国现行约章为本”的信息,结合时代背景,此时西方列强与清王朝已经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西方列强已获得了一系列在华特权,故 B 项符合题意;A、C 两项与题干信息无关,排除;D 项表述明显错误,故排除。【答案】

13、B12.(2016 高安二中)一种观点认为:“中国近代历史归根结底是一个民族运动,是具有民族独立和中国近代化两个内容的民族运动,而民族独立是第一位的;而现代史上(指1949 年以后的历史),这两个问题仍在继续,只有二者的位置发生了历史性的进步的变换。”导致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A.政权性质的变化 B.主要矛盾的变化 C.国家性质的变化 D.国际形势的变化【解析】本题考查理解与知识迁移的能力。由已学知识可知 1949 年之前,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华民族同外国帝国主义的矛盾是社会的主要矛盾,因此反抗外国帝国主义,实现民族独立成为首要的任务;1949 年以后,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中国的近代化,

14、实现国家富强成为了首要的目标。因此发生变化的关键在于主要矛盾的变化。故选 B。ACD 三项均不是从最根本的主要矛盾这个角度进行分析的,因而是错误的。【答案】B13.(2016 遵义四中)辛亥革命胜利后,南京临时政府颁布剪辫法令,民众纷纷剪去辫子。1917 年,张勋扶持清帝复辟,京津地区民众纷纷抢购假辫子戴上。这一现象从根本上反映了 A.辛亥革命彻底失败了 B.人们生活习俗的改变要有一个渐进过程C.中国近代服饰的变化取决于政权的变更 D.民主与专制的斗争艰难曲折【解析】由剪辫子到抢购假辫子,可以看出人们的心理变化,也反映出民主并未真正的为6人们彻底接受,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民主与专制的斗争艰难曲折,

15、故答案为 D。辛亥革命虽然没有完成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任务,但它还是取得了一定的革命成果的,所以 A 项错误。B 项是现象,不是反映的根本问题。C 项说法本身错误。【答案】D14.(2016 遵义四中)有人说,孔子的作品“从未为中国人内心提供一个可以对抗世俗权力的价值体系,提供的是一切围绕权力转。儒学如果是宗教的话,便是伪宗教;如果是信仰的话,便是伪信仰;如果是哲学的话,则是官场化社会的哲学。从这个意义上说,儒学对中国人是有罪的”。这段言论在历史上最有可能出现在A.洋务运动时期 B.维新变法时期 C.辛亥革命时期 D.新文化运动时期【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从

16、这个意义上说,儒学对中国人是有罪的”反映了对儒家思想的批判,应出现在新文化运动时期。A 是维护清朝封建统治和儒家伦理道德;B 是利用儒家思想宣传变法;C 也没有彻底批判儒家思想;D 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因此选 D。【答案】D15.(2016 牡丹江市第一高级中学)近代中国在不同时期学习西方的侧重点各有不同,五四运动之前大致经历了从“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文化”三个层面的变化。这种变化主要缘于A.对西学认知的程度 B.社会变革进程的需求C.政府推进西学的力度 D.传统文化势力的减弱【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依据已学知识可知 A 属于向西方学习的表现;题干中从“器物”到“制

17、度”再到思想文化三个层面的变化,从根本上是由于随着半殖民地半封建程度的加深,中国社会的发展,社会变革先后出现不同的需要,B 项符合题意;C 项不是主要原因;D 项与问题无关。故选 B。【答案】B16.(2016 灵宝市第一高中)“西方的市政管理,经济模式的传入,使商埠最先脱出中国传统政治城市的模式,率先迈向近代化,沿海口岸被迫开埠被视为这些城市近代化的起始点”。材料强调的是A.中国沿海城市走向近代化得益于西方扩张B.西方扩张是近代中国各种变化的主导因素7C.客观评价西方资本主义侵略的建设性影响D.中国近代化城市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解析】本题考查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旨在考查学生解读信息

18、,调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强调“西方的市政管理,经济模式的传入”,“沿海口岸被迫开埠被视为这些城市近代化的起始点”,可见其客观评价了西方侵略的建设性影响,C 项符合题意,正确。A 项是表面现象,不是其强调的主体,排除。B 项在材料中未体现“主导因素”,排除。D 项符合史实,与材料旨意不符,排除。故选 C。【答案】C17.(2016 高安二中)某同学在总结“中国共产党光辉历程”这一专题内容时,自制了多张学习卡片,下图为其中一张,请指出有几处错误A.1 处 B.2 处 C.3 处 D.4 处【解析】中共成立于 1921 年,而五四运动发生在 1919 年,1 说法错误;国共两党通力合作,共同领

19、导国民大革命运动,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统治,但是由于国民党右派背叛革命,革命失败,2 说法错误;抗日战争时期,延安成为全国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总指挥,3 说法错误;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基本胜利的标志应为新中国的成立,4 说法错误。因此选 D。【答案】D18.(2016 铜仁市一中)下框是古罗马法官判决的一个案例,该案例主要说明了罗马法A.重视维护平民的利益 B.司法审判程序严格完备C.确保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D.理性、公平、证据的精神【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罗马法律,根据题干中“父亲的罪名不应由儿子继承、在乙未到庭自辩前,暂定无罪”可知该法律注重人的基本权利,理性的原则,符合题意的是 D 项;8ABC 项

20、内容在题干中没有体现,排除。【答案】D19.(2016 雅礼中学)美国史学家斯东说:“苏格拉底需要鸩酒,就像耶稣需要十字架一样,来完成一项使命,这项使命却在民主身上永远留下了一个污点。”这里的“使命”就是履行苏格拉底的理念。该“理念”是A.美德即知识 B.法律至上 C.怀疑神灵权威 D.追求民主【解析】题干中斯东认为苏格拉底“在民主身上永远留下了一个污点”,结合所学知识,苏格拉底认为法律至上,不管法律审判的结果是不是公正,都必须遵守法庭的判决。苏格拉底之死深刻揭露了雅典民主政治走向衰落的暴民政治的结局。故本题正确答案为 B项。【答案】B20.(2016 雅礼中学)1701 年,英国议会通过王位

21、继承法,其中第二条规定:规定今后王位一律由信奉新教者继承,坚持同罗马教会交往者,均无资格按前举法令宣誓加冕。凡可以继承王位者,若同罗马教廷或者教会和好,或者保持交往,或者信奉罗马天主教或者与罗马天主教徒结婚,都应丧失继承的资格。这从本质上反映了A.英国立法完善王位继承制 B.英国立法巩固资产阶级民主政治C.议会立法限制国王宗教信仰自由 D.议会作为权力中心的地位得以确立【解析】王位继承法规定英国王位一律由信奉新教者继承信奉罗马天主教或者与罗马天主教徒结婚者都应丧失继承资格,可见英国为了摆脱以往天主教会对政治权利的控制,以法律的形式确立起了许多准则,最终目的在于巩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取得的成果,

22、保证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继续发展,B 项正确;限制国王宗教信仰自由是对材料主旨的误读,C 项错误;以法律手段完善王位继承制仅是表面现象,并非本质上的反映,A 项错误;材料中并未涉及国王与议会之间权力的转移,D 项错误,故选 B 项。【答案】B21.(2016 高安二中)乔治三世(英国君主,17601820 年在位)统治时期,内阁名存实亡,政党被视为大逆不道权力平衡的重心,在沃波尔内阁时,是由上院滑向下院,现在却是从议会滑向君主。这段材料反映出当时英国A.君主立宪制开始建立起来 B.君主专制权力得以复辟C.政党政治发展遇到新契机 D.资本主义发展尚不充分【解析】从题干材料可知乔治三世统治时期君主权

23、力得到加强,议会权力受到削弱,但9并没有材料和所学知识表明这一时期君主专制又得以复辟,B 项错误;再根据括号内的时间可知这一时期处于工业革命之间,资本主义发展尚不充分,君主立宪制的发展受到挑战,D 项正确。 【答案】D 22.(2016 雅礼中学)兼容统一、秩序与自由的价值,非平衡地利用君主制、贵族制和民主制的优点,营造出一个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共同发展的政体形式。”这种“政体形式”最有可能是 A.英国君主立宪制 B.德意志君主立宪政体C.美国联邦共和政体 D.法国共和政体【解析】从题干中提到的“利用君主制、贵族制和民主制的优点”可知,这种政体形式是君主立宪制。再根据题干中“非平衡地利用君主制”

24、,可知君主在政权中还发挥了重要作用。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君主无实权;在德意志的君主立宪制中,君主拥有很大权力。【答案】B23.(2016 牡丹江市第一高级中学)“兴起于 18 世纪初的美国文化,实乃启蒙运动和宗教改革运动撞击融合后的产物。两项运动有个共同之处而这正是美式思维模式的根本。”这里“美式思维模式的根本”指的是A.反抗权威,崇尚自由 B.崇尚理性,重视法制C.强调理性,崇尚自由 D.反抗权威,重视法制【解析】本题考查启蒙运动和宗教改革。由材料中“撞击融合”“共同之处”“根本”可直接排除 B、C、D,因为它们只是启蒙运动的特点,不适合作为启蒙运动和宗教改革的共同点,而本题需要解答的是两者的

25、共同点,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都反抗教会的权威,强调个人自由,故 A 是共性,是根本,符合题意。【答案】A24.(2016 灵宝市第一高中)全球通史说:“最初,科学从矿山和工场那里得到的东西要比矿山和工场从科学那里得到的东西多的多。”“形势发生了变化,科学不再处于附庸的地位,它已开始改造旧工业,甚至创造全新的工业”。“形势发生变化”是在A.18 世纪晚期 B.19 世纪前期 C.19 世纪末期 D.20 世纪中期【解析】本题考查工业革命,旨在考查学生解读信息,调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提及科学“不再处于附庸的地位,它已开始改造旧工业,甚至创造全新的工业”,可见10此时科学在生产中发挥巨大作用,联

26、系所学知识,第二次工业革命之时,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表现的最为明显,C 项正确。A 项所处的时期还未出现工业革命,B 项所处的时期出现第一次工业革命,D 项所处的时期出现第三次科技革命,三项都与题意不符,均排除。故选 C。【答案】C25.(2016 泰州中学)“科学革命引发了观念形态的革命:宗教神秘主义的面纱和覆盖真相的无知之幕被理性之手撩开一角,传统的权威受到撼动,人类第一次从对自然恐俱的阴影下走出来,重新审视自身的价值和能力。”此处“科学革命”的代表人物是A.牛顿 B.达尔文 C.爱因斯坦 D.普朗克【解析】本题考查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材料中“理性之手”“第一次从对自然恐惧的阴影下走出

27、来”的信息说明牛顿经典力学中观察实验理性方法得到实践,开启了人类历史第一次自然大综合,故 A 项正确。【答案】A第 II 卷( 非 选 择 题 )26(2016 兰州一中)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5 分)材料一 两汉农村市场的兴起和发展,不是偶然的小农的生产条件对社会依赖程度增加,他们为提高生产率,购置铁农具和大型牲畜等,不得不仰求于市场农民当时虽属自给性生产,但在农副业及家庭纺织等方面,仍有部分剩余劳动产品的增长,使他们交换能力扩大农村涌现出了一批工商业者,如当时有专门的铁匠、“贩盐”者、“屠狗”者、“开酒家”者等等,这各色人物的经营范围,有助于丰富农村市场的商品内容小农追求富裕的思想,

28、也具有为价值而生产的支配意识,在“农不如工,工不如商”的情况下更是如此。黄今言秦汉商品市场的层次结构与发育状况材料二 江浙是以棉、丝加工之类的支柱产业为基础的全国市场的中心,明后期和清前期,江浙布、丝手工业已发展到相当规模,企业数量多,规模较大,产品衣被天下,导致棉花、11棉布、生丝、丝织品成为在全国范围内流通的大宗商品江浙是多数大宗商品(茶叶除外)贸易的中心,辐射向全国以江浙为中心的全国统一市场在 19 世纪初已构成。罗肇前全国统一市场形成于 19 世纪初兼论明清手工业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材料三 中国古代的城市与商业一贯发达,但中国的商业与城市一向都是在体制内发展的,受社会主流体制的节制与约束。

29、商人与社会上其他成员同流,并不具备超主流体制的特殊身份。而且,历朝历代都有非常强大的官办商业,这几乎成为中国社会的一大传统。中国的城市主要不是起商业功能,而是起政治功能,是中央政府统治全国的政治中心。钱乘旦前资本主义世界发展:东方普遍性与西方特殊性请回答:(1)据材料一,概括两汉农村市场兴起和发展的主要原因。(4 分)(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明清时期江浙地区出现的经济新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新现象出现的原因。(7 分) (3)据材料三,概括指出阻碍中国古代城市商业发展的因素。(4 分)【答案】(1)原因:小农对社会的依赖程度增加;农村剩余劳动产品的增加;农村中工商业者的涌现;小农追求富裕

30、的思想。(4 分)(2)现象:江浙成为全国市场的中心;手工业发展规模大;企业数量多;江浙成为大宗商品贸易中心。(4 分)原因:交通发达;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农副产品商品化;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和发展。(3 分)(3)因素:社会主流体制制约;商人社会地位有限;官办商业强大;城市主要起政治功能。(4 分)27.(2016 合肥一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5 分)材料“文艺复兴”是欧洲 14 至 16 世纪以复兴古希腊、罗马古典文明和人文精神的形式出现的、反封建反神学的一场人文主义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学术史上,曾出现过不同类型 12的“中国文艺复兴”说,其中,影响较大的

31、当属梁启超“清代文艺复兴说”的和胡适的“五四 文艺复兴说”。20 世纪初,梁启超率先拿“以复古为解放”的清代学术比附欧洲的文艺复兴,他在清代学术概论一书中指出:“清代思潮果何物耶?简单言之:则对于宋明理学之一大反动,而以复古为其职志者也。其动机及其内容,皆与欧洲之文艺复兴绝相类。”1958 年,胡适发表的题为“中国文艺复兴运动”的演讲中,胡适这样描述新文化运动:“北京大学的一般教授们,在四十多年前,提倡一种所谓中国文艺复兴的运动。那个时候,有许多的名辞,有人叫做“文学革命”,也叫做“新文化思想运动”,也叫做“新思潮运动”。不过我个人倒希望叫它作“中国文艺复兴运动”。多年来在国外有人请我讲演,提

32、起这个四十年前所发生的运动,我总是用 Chinese Renaissance 这个名词。Renaissance 这个字的意思就是再生,等于一个人害病死了再重新更生。整理自董德福“中国文艺复兴”的历史考辨等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选择材料中的某一观点进行评析。(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答案】答案示例:评析梁启超观点:梁启超认为,清代思潮和欧洲的文艺复兴是相似的。合理性:二者都以传统文化中的思想反对旧思想(如:清初的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以先秦儒家的“民本”“经世致用”“唯物”等思想,反对宋明理学);二者都对旧制度进行了批判;二者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在文学和

33、艺术领域都出现了一些具有反封建、强调个人思想解放的作品(如通俗小说、戏曲、绘画等)。局限性:清代的学术思潮和欧洲的文艺复兴有着较大的不同。(可以从背景、内容、思想体系、影响等方面展开论述)评析胡适观点:胡适认为,中国 20 世纪初掀起的新文化运动和欧洲的文艺复兴是相似的。合理性:二者都致力于对传统的批判和重建(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以及新思想的宣传);都倡导文学革命(新文化运动中的白话文运动和欧洲的方言运动);抨击封建权威思想(对儒家思想和封建神学的批判);倡导人性的解放。局限性:可从背景、肉容、结果和影响等方面展开论述。1328(2016 山西大学附中)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 分)材料一

34、 1912 年 1 月,中华民国教育部正式颁布了普通教育暂行办法和普通教育暂行课程标准,这两个法令是资产阶级运用政权力量颁布最早的教育法令。其中普通教育暂行办法的主要内容是:初等小学可以男女同校;清末学部颁行的教科书一律禁止;小学读经科一律废止;高小以上学校的体操科应注重兵式体操;中等学校为普通教育,文实不必分科;清末学堂的奖励出身一律禁止等等。普通教育暂行课程标准中规定初等小学的课程为修身、图文、算数、体操科目,高等小学另加历史、地理、物理、化学、图画、手工科目,中学课程再加数学、法制、经济、音乐,女生加家政、裁缝科目。1922 年教育部颁布学校系统改革案,即“壬戌学制”。该学制以“一、适应

35、社会进化之需要。二、发挥平民教育精神。三、谋个性之发展。四、注意国民经济力。五、注意生活教育。六、使教育易于普及。七、多留地方伸缩余地”为标准。规定小学 6 年,分初高两级,前 4 年为初级和义务教育年限;规定中学 6 年,分初高两级,初级中学施行普通教育,但可以根据地方需要设各种职业科;规定大学 4-6 年,医科及法科至少 5 年,大学用选科制。“壬戌学制”从中国各地政治经济和文化教育发展不平衡的实际出发,做出了灵活而富有弹性的规定,是民国时期实施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学制。摘编自璩鑫圭、唐良炎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汇编学制演变材料二 教会控制教育是英国传统教育的一个重要特征。工业革命的发展,社会

36、要求工人必须具备一定的文化知识,迫使英国政府进行教育改革,国会开始讨论国民教育国家化的问题。1902 年,英国国会颁布巴尔福法案,结束了英国教育长期混乱状态,形成了以地方教育局为主体的国家和地方相结合的现代教育领导体制,沿用至今。随后英国国会颁布了一系列教育法案,实施普及义务教育、逐步延长义务教育年限,到 1918 年真正实现了免费初等教育。原有的公学虽未改变为规则等上层阶级服务的性质,但在培养方向、课程设置、招生对象等方面也有调整:设立免费生名额,收纳穷人子弟;废止古典语文教学,增设实用性学科。文法学校也增加了自然科学的课程,办学倾向于实用理论与实际操作技能的培养。1868 年捐款学校法中就

37、明确地提出了女子享有与男子同等的受教育权利,到 19世纪末英国已建立 33 所为女子提供中等教育的学校。牛津、剑桥等大学实行重要改革:扩大招收中下层阶级子弟入学,注重实用学科、职业性学科的教育,并招收女性,开创英国女子高等教育的先河。14摘编自张季娟、袁锐锷外国教育史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 20 世纪初期中英两国教育改革的共同特点。(6 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 20 世纪初期中英两国教育改革的背景及影响。(14 分)【答案】(1)重视自然科学,注重课程的实用性;关注女子教育、平民教育,体现教育公平;推进义务教育;国家教育和地方教育相结合;关注教育的个性化,注重职业教育。(6分)(2)背景:中: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的大力推行;五四新文化运动后,自由平等思想进一步传播;西方教育理念的影响;仁人志士的探索。(任 3 点得 3 分)英:摆脱教会控制的需要;适应工业革命后人才发展的需要;当时英国教育混乱。(3分)影响:中:促进了中国教育的现代化;有利于教育的普及和人才的培养。(4 分)英:实现了教育的国民化;推动英国教育全面长远发展,影响深远。(4 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试题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