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第 3 讲 文艺复兴、宗教改革与启蒙运动编者选题表考点 角度 题号文艺复兴中人文主义精神的表现形式 1文艺复兴文艺复兴对艺术设计的影响 2马丁路德强调宗教秩序从属于世俗秩序 3宗教改革宗教改革的本质 4康德的法治思想 5启蒙运动启蒙运动的影响 6综合 7一、选择题1.有学者认为,在文艺复兴时期的文人中间,完全世俗的、完全清醒的世界观,相对来说是很少见的,神圣的东西仍是文艺复兴时期雕塑家、建筑师和画家的中心主题。这表明文艺复兴时期( )A.世俗清醒的世界观并未出现B.亟待改变传统的基督教信仰C.用宗教的形式表现人文精神D.以神圣主义作为文艺的核心解析:C 文艺复兴实质上是反对封建教会的资产阶级
2、思想解放运动,主张人性,反对神性,肯定人的价值,核心是人文主义,世俗清醒的世界观已经出现,故 A 项错误;文艺复兴还停留在反对封建教会的腐朽上,并未上升到改变宗教信仰的高度,故 B 项错误;根据题目中“神圣的东西仍是文艺复兴时期雕塑家、建筑师和画家的中心主题”得出文艺复兴是通过宗教题材展现人性的美,借助于宗教形式宣传人文主义,故 C 项正确;文艺复兴运动的核心是人文主义,故D 项错误。2.一般而言,中世纪的艺术家即使设计了一座大教堂或一面彩色玻璃墙,都是匿名的,而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家哪怕设计了一个盐罐或烛台,都要署名。这一现象说明( )A.艺术由个体创作转向了集体创作B.艺术家的个性和艺术风格
3、得以凸显C.创作的主要题材由宗教转向世俗D.小型设计成为必须遵守的创作原则解析:B 由“中世纪的艺术家即使设计了一座大教堂或一面彩色玻璃墙,都是匿名的”到“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家哪怕设计了一个盐罐或烛台,都要署名”的变化,实质上反映了受人文主义思想的影响,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家注重彰显个性和自我艺术风格,故选 B 项。3.(2017河北衡水联考)马丁路德认为:教会分为“不可见的教会”和“可见的教会”,前者存在于天国之中和信仰者的心灵之中,为绝对精神性的、不可见的;后者存在于人世之中,但只不过是一种属世的组织,是信仰者学习圣经的地方,要归世俗政府来管理。上述主张的主要意图是( )A.将宗教秩序与世俗
4、秩序分离B.使宗教秩序从属于世俗秩序C.将世俗的权力置于中心地位D.实现个人宗教信仰上的自由2解析:B 不可见的教会存在于天国之中和信仰者的心灵之中,可见的教会是信仰者学习圣经的地方,要归世俗政府来管理,强调的是教会不能再控制信仰者和世俗权力,其意图是要使宗教秩序从属于世俗秩序,故 B 项正确。马丁路德是主张将宗教秩序置于世俗秩序的管理之下,不是要使二者分离,A 项错误;“可见的教会” “要归世俗政府来管理”,体现了将世俗的权力置于中心地位的意图,但不能全面涵盖材料含义,C 项错误;“不可见的教会” “存在于天国之中和信仰者的心灵之中”,表明人们仍然要信仰上帝,只是信仰的方式不同,不属于个人宗
5、教信仰上的自由,D 项错误。4.赫乔韦尔斯认为:“他们反对教皇不是因为他是世界的宗教领袖,而是因为他不是这样的领袖;因为他本应该是他们的精神领袖,而他却是一个富有的世俗君主。 ”由此可见宗教改革从本质上说是( )A.反教皇的宗教斗争 B.反君主的民主革命C.反宗教的民族革命 D.反封建的政治斗争解析:D 材料中“他本应该是他们的精神领袖,而他却是一个富有的世俗君主”说明教皇已经成为封建势力的代表,因此宗教改革的实质是资产阶级以宗教改革为名进行的反封建的政治斗争,故 D 项正确。5.(2017江西五市八校联考)康德认为:在自然状态下,人的自由是粗野的、无法律状态的自由。为了克服冲突、调和矛盾,使
6、权力与自由并行不悖,就必须限制绝对自由,这就需要国家及其法律。这表明( )A.康德崇尚自然法原则B.他主张建立普遍法治的社会C.康德反对平等和自由D.康德追求纯粹理想社会状态解析:B 康德认为“在自然状态下,人的自由是粗野的、无法律状态的自由”,易产生冲突和矛盾,故 A 项排除;据材料“这就需要国家及其法律”可得出康德主张法治,以限制绝对自由下产生的冲突和矛盾,故 B 项正确;康德主张要自由也要自律,即主张法律范围内的自由,故 C 项错误;D 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6.(2017山西三地五校联考)弗兰克萨克雷在他的世界大历史一书中说道:“启蒙思想,要求我们摈弃上帝启示和传统教条,强调理性和自
7、然规律,并且相信人类有无限发展的可能。 ”据此可以判断,启蒙思想( )A.推动了人们观念的解放 B.与科学革命互相促进C.摈弃了天主教的教义 D.开启了理性主义之旅解析:A 据材料“启蒙思想,要求我们摈弃上帝启示和传统教条,强调理性和自然规律,并且相信人类有无限发展的可能”,结合所学可知,启蒙运动起到了思想解放的作用,故 A 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启蒙运动与科学革命互相促进,故 B 项排除。 “摈弃上帝启示和传统教条”不等于摈弃了天主教的教义,故 C 项错误。早在启蒙运动之前的古希腊时期已经注重人的理性,故D 项排除。二、非选择题7.(2017黑龙江哈尔滨质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黄
8、宗羲(1610-1695 年),生于浙江宁波地区一官僚家庭,其父被魏忠贤所害。四年后,黄宗羲进入南京复社,招致阮大铖的彻骨之恨。黄宗羲最后获救全赖清军挺进南京,但不久他即参与抗击入侵者的斗争。抗清斗争失败后,他归隐家乡,潜心研究经史百家、释、道及天文、算术、乐律。他的第一部著作明夷待访录(1662 年)乃是对明末专制政体的全面批判,他在政治观念上崇尚自由,他认为君主及其臣子应服务于民,而不是相反。他强烈反清,屡受封官之许,皆推辞不就,1695 年终老于家。后被称为“中国思想启蒙之父” 。黄宗羲3的思想直到近代中国民主革命时期才重放光芒。法谢和耐中国社会史等材料二 伏尔泰(1694-1778 年
9、),出生在巴黎一个富裕的中产阶级家庭。1717 年,他因写讽刺诗影射宫廷的淫乱生活,被投入巴士底狱关押了 11 个月。17261728 年,伏尔泰在英国流亡期间详细考察了君主立宪的政治制度和当地的社会习俗,深入研究了英国的唯物主义经验论和牛顿的物理学新成果,形成了反对封建专制主义的政治主张和自然神论的哲学观点。伏尔泰全心投入到火热的启蒙运动中。一方面他用化名写作和印发了大量小册子,他出版的作品多达 70 卷,此外还有 1 万多封信。在他的作品中,他用一种风趣、嘲讽甚至是挖苦的语气批判任何不宽容的制度和压迫政策,宣扬个人自由。他讽刺的对象也包括法国君主和罗马天主教会。另一方面他支持年轻一代的启蒙
10、思想家特别是百科全书派的斗争,哲学辞典就是他为百科全书所写的哲学条目的汇编。伏尔泰的不倦斗争,推动了启蒙运动的发展,成为启蒙运动公认的领袖和导师,被称为“法兰西思想之父” 。美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齐格勒著新全球史等(1)根据材料一、二分别指出黄宗羲和伏尔泰的思想来源,并概括二人思想成果的共同点。(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人思想产生的社会影响有怎样的不同。结合二人所处的社会环境分析其原因。解析:第(1)问,由材料一中“经史百家、释、道及天文、算术、乐律”等信息可知黄宗羲思想来源是以儒、释、道等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由材料二中“伏尔泰在英国流亡期间详细考察了君主立宪的政治制度和当地的社
11、会习俗,深入研究了英国的唯物主义经验论和牛顿的物理学新成果”等信息可知伏尔泰思想来源是英国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实践、英国哲学和自然科学新成果;根据材料一中“对明末专制政体的全面批判” “政治观念上崇尚自由” “被称为中国思想启蒙之父 ”以及材料二中“形成了反对封建专制主义的政治主张和自然神论的哲学观点” “宣扬个人自由” “推动了启蒙运动的发展,成为启蒙运动公认的领袖和导师”等信息可以概括出二者共同点是批判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崇尚自由,都是启蒙性的民主思想。第(2)问,结合所学明末清初进步思想的影响和法国启蒙运动的影响,分别说明二者在社会影响上的不同;结合明末清初的时代特征和 18 世纪法国的时代
12、背景,分别从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方面说明出现不同影响的原因。答案:(1)黄宗羲:以儒、释、道等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伏尔泰:英国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实践、英国哲学和自然科学新成果。共同点:批判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崇尚自由,都是启蒙性的民主思想。(2)不同:黄宗羲:对封建专制起了冲击作用。对近代民主革命起到一定的影响。但无法动摇封建统治的理论基础,没有形成改造社会的强大理论力量。伏尔泰:推动了启蒙运动的发展,为法国大革命做了思想动员,推动了欧美资产阶级革命,对亚洲革命运动也起了一定的作用。原因:中国:明清之际,自然经济占据主导地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尚未形成反封建的经济基础和阶级力量。君主专制不断强化,统治者大兴文字狱,压制民主思想和人民的反抗。中国文化传统的束缚。程朱理学、八股取士禁锢着人们的思想,科学缺少创新。新的学说无法从根本上突破封建传统学说的罗网。法国:资本主义有了较大发展,新兴资产阶级力量壮大,强烈要求摆脱封建统治。文艺复兴推动思想解放,自然科学的发展成为反封建的有力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