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古代藏冰用冰礼俗述论第 l6 卷第 6 期四川文理学院(社会科学)2006 年 I1 月Vo1.16No.6SichuanUniversityofArtsandScienceJournal(SocialScienceEdition)Nov.2006中国古代藏冰用冰礼俗述论潘良炽(四川文理学院社科系,四川迭州 635000)【摘要】中国古代藏冰用冰开始于何时,目前尚难断言.然据有关史籍记载,至少可以上溯到西周时期.自西周以降.历代封建王朝均设有专职“掌冰“ 的官员或机构来管理藏冰之事 .古代藏冰条件简陋,方法简单,藏存冰块和开启冰窖均有一定的时间,而且有一些相沿成习的仪式.古人用冰范围甚广,
2、冰在现代社会的主要用途,中国古代无不毕具.【关键词】中国古代;藏冰;用冰;冰井【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84886(2006)06-007803金庸先生在其小说天龙八部中曾经描写过西夏国的冰库,并借天山童姥之口说出皇帝藏冰的用途:盛暑之时,可以用冰降温祛暑,亦可用其冷冻“莲子绿豆汤或是薄荷汤“ 以供饮用.这绝不是小说家的凭空想象和兴之所至的描写,而是有确凿的历史记载作为根据的.中.国古代藏冰之举究竟开始于何时,因为史料与考古资料缺乏等原因,目前尚难断言.但史书中关于藏冰的记载,至少可以上溯到西周时期.诗经?豳风? 七月 中有“ 二之日凿冰冲冲,三之日纳于凌阴
3、 “的涛句,描述的就是其时的藏冰习俗.根据周礼?天官记载,周代设有“凌人 “一官,职专 “掌冰“.其下有属员下士 2 人,府 2人,史 2 人,胥 8 人,徒 8O 人,已经形成为一个庞大的管理机构.自西周以降,历代均有专职“掌冰“ 的官员.其名或称“ 凌室长“, 或称“凌室侯“;【J 其职或归“ 上林署令“,3JI膳部郎中“,【4J 籍田令 “l5J 所辖,甚或专门设置“藏冰署“l6J 来管理藏冰之事.古人将冰藏存于何处呢? 关于藏冰之所 ,明确见于史籍记载的有这样一些称谓:凌阴,凌室,冰室,冰窨,冰窖 ,冰井等等.前引诗经? 豳风 ?七月中所言将冰“ 纳于凌阴“, 历代学者均认为凌阴就是冰
4、窖.而凌室,冰窨,冰室亦均是藏冰之所的泛称,冰室中往往凿有“冰井“ 以供藏冰之用.西周时期的冰窖迄今尚无发现,目前我们可以见到的最早的冰窖,是 1976 年一 1977 年间在陕西风翔所发现的春秋凌阴遗址.据滑县志和开封府志记载,在滑县西南和延津县西北都有冰井,故老相传其为韩襄王藏冰之所.河南新郑,河北易县,陕西成阳等地都曾经发现过战国时期的冰井,这些考古发现说明挖井藏冰之举在春秋战国时期是很流行的.迄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史籍记载的挖井藏冰之事更多,其规模也更大.晋人夏侯湛大暑赋中就有“寒泉潜沸,冰井腾沫“的句子,史宏则作了一首 冰井赋,其中有“ 井非冰而不能全其净,冰非井而不能应其时 “J 之
5、旬,对冰井颇多咏赞之词.时人将冰井写入词赋之中,可见其时挖井藏冰已经成为习见之事.据水经注的记载,建安十五年(公元 210 年), 魏武帝曹操在河南邺城大兴土木,修建了铜雀,金虎和冰井三台.铜雀台高十丈,金虎台高八丈.“冰井台亦高八丈 ,有屋百四十五间,上有冰室,室有数井,井深十五丈,藏冰及石墨“.迄至北朝齐文宣帝高洋当政时,又征发丁匠 3O 余万人,重新在邺下修建三台,“ 因其旧基而高博之,大起宫室及游豫园 “,LlUJ 将三台重新命名,改“冰井日崇光“.以上史籍记载了古人藏冰的处所,但关于藏冰规模的记载,尚嫌比较模糊.大清会典则为我们提供了以下更为明确的记载:“凡纳冰,紫禁城内窖五,藏冰二
6、万五千块;景山西门外窖六,藏冰五万四千块;德胜门外窖三,藏冰二万六千七百块“,J 又“ 德胜门外土窖二,藏冰四万块;正阳门外土窖二,藏冰六万块“.窖中所藏之冰,既要求“ 明净坚厚“, 又要求“以方尺有五寸为块“.据此记载推算,如果一个冰窖以藏冰 5000 块计,则其体积至少在600 立方米以上;如果一窖可藏冰 30000 块,则其体积至少当在 3600 立方米以上,即大约相当于现代一幢五层四单元的住宅楼.藏冰规模之大,实在令人惊叹!古人藏存冰块和开启冰窖取用冰块均有一定的时间,而且形成了一些相沿成习的仪式.礼记?月令记载:“季冬之月“,“冰方盛,水泽腹坚,命取冰“,2j“仲春之月“,“天子乃鲜
7、(郑玄注:鲜当为献声之误也)羔开冰,先荐寝庙“.l13J 可知藏冰是在 “季冬之月“,即夏历十二月,米收稿日期 】2006o4-_03作者简介】潘良炽(1949 一),男,重庆市人,四川文理学院社会科学系教授,研究方向 i 中国古代史.78潘昆炽:中国古代藏冰用冰礼俗述论 2006 年第 6 期开冰则在“仲春之月 “,即夏历 -Yl.周礼?凌人记载,藏冰之时,要用“黑牡柜黍, 以享司寒“.l14司寒是水神,据说其所用之物均为黑色,故祭水神时要用黑色的牲畜和黑色的黍为供品.开冰之时除祭司寒外,还要用“桃弧棘矢,以除其灾“.15所谓“桃弧棘矢“,是以桃木为弓,以棘作箭矢.古人认为“桃“ 与“逃“谐
8、音,可以逃凶去不祥;“棘 “有刺 ,可以避御恶运 .开冰时将 “桃弧棘矢“设于冰室户内之右,即可求得好运道.这一藏冰,开冰仪式,自西同时期形成以后,便为后代各朝所沿袭和仿效.古代的藏冰条件很简陋,方法也很简单.每年十二月.当天寒冰冻之时,即由主事官员负责将“明净坚厚“ 之冰取回,藏在预先准备好的冰窖里.窖中用“新鲜稻草并芦席衬垫完备“,l【6J 将冰放置其上 .然后密封窖口,“务令周密无溲其气“,_l7J 藏冰即告结束 .当然,冰块长时间地在冰窖里藏存,不管窖有多深,密封有多好,总免不了要融化.为防止因藏冰融化而影响供给,故藏冰时均要“三其凌“, 【l8J 即藏存三倍于需要量的冰块 ,以“ 备
9、消释“.来年仲春举行开冰仪式之后,随时皆可取用藏冰,到秋凉不再需要用冰之时,即将冰室清理干净,以备再次藏冰之用.古人煞费苦心地藏存冰块,究竟有何作用呢?据史籍记载,古人用冰范围颇广.庄子中有叶公子高问孔子“今吾朝受命而夕饮冰,我其内热与 “_l9J 的记载.北齐书?赵郡王琛传 记述了这样 -N 故事:高琛之子高彀曾率领山东兵数万人监筑长城,时当盛夏,酷热难当,定州长史宋钦道派人兼程送冰,以供高权解暑.高彀得冰后叹息着说:“ 三军之人 ,皆饮温水,吾以何义,独进寒冰.非追名古将,实情所不忍.“【0J 遂任其消融,竟不饮用,“ 兵人感悦,遐迩称叹“.唐代诗人白居易在得到皇室颁赐之冰后,曾撰谢赐冰状
10、一文,其中有“但饮之傈傈,常倾受命之心“_zlJ 之句. 又宋史? 施师点传记载: 施师点任参知政事时,宋孝宗赵音曾对他说:“朕前饮冰水过多,忽暴下,幸即平复.“-2zJ 施师点立即进谏 ,劝孝宗戒其恣意所为,以免酿成严重后果,深得孝宗赞许.从以上记载可知,古人常于盛夏之时直接饮用冰水,以解暑热.除直接饮用冰水外,古人还利用冰来配制冰冻食物.黄宪外史载:“韩王暑而求冻馔,世子以私财作冰室,取羹馔而藏之,既冻,乃进于王,韩王悦.“l3J 这个“ 冰室“的作用,已经类似于现代的冰箱了.实际上,史籍中早就有了用冰藏存食物,以保证其味不变的记载.周礼? 凌人 载:“凡外内饔之膳羞鉴焉 .凡酒浆之酒醴亦
11、如之.“lJ 这是说 :凡是供王室及颁赐卿大夫的精美熟食以及酒人,浆人所管理的各种饮料,都要装入鉴中.所谓“鉴“, 是青铜所制 ,形状似瓮的容器.时人先将冰置入鉴中,然后装入食物以去其温气,保证食用之时不失其原味.1977 年湖北随县曾侯乙墓中出土了战国时期的铜冰鉴,鉴内的方壶可盛酒,壶外夹层中装冰,可谓中国最早的“冰箱“. 这一考古发现 ,证要古籍记载不伪.帝京景物略载:“凡藏婆果入春而市者附藏焉,附乎冰者,启之如初摘于树;离乎冰则化如泥.“l】可知古人不仅藏存熟食,饮料等,也用冰藏存水果,以使其鲜美如初.盛夏中降温祛暑,自然也少不了用冰.-f开冰之后,君王自可随时取用,然而未及颁赐臣下.到
12、夏历四月以后,暑气渐盛,遂由管理藏冰之官员将冰分赐臣下以御暑热.凡享有禄位的命夫命妇以及老疾者,均可得到朝廷赐冰.其时降温祛暑的方法亦甚为简单,即“用锚盛冰,室一镒以御温气,蝇蚋.“lJ 又 开元天宝遗事载:“ 杨氏子弟每至伏中,取大冰使匠琢为山,周围于宴席间,座客虽酒酣而各有寒色.“l27J 这是用人工制造冰山御暑 ,已可见其奢侈.然杨氏子弟因有杨贵妃为后盾,财力雄厚,又“以奸媚结识朝士,每至伏日,取坚冰令工人镂为凤兽之形,或饰以金环彩带,置之雕盘中,送与王公大臣.“_2 这就纯粹是纨绔子弟恃宠傲物,夸耀自矜的行径了.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古人已经开始用冰来治疗某些疾病了.据迷楼记载:大业八年(
13、公元 612 年)时,隋炀帝杨广服食方士进献的丹药后,甚觉烦燥,日饮水几百杯而渴不止.医丞莫君锡即进剂治病,“置冰盘于前,俾帝日夕朝望之.亦治烦燥之一术也.“_29J本草纲目对冰的性味和医疗作用作了如下说明:“气味甘冷无毒.主治:去热烦,熨人乳石发热肿,解烦渴,消暑毒.伤寒,阳毒热盛昏迷者,以冰一块置于膻中,良,亦解烧酒毒.“0J 李时珍还引用了这样一个病例:宋徽宗赵估食冰过量,脾胃患病 ,国医久治无效,遂召杨介(宋史中无传,其事迹不详)诊病.杨介进献“大理中丸“, 此药宋徽宗已经服用多次 ,未见其效.杨介解释道:“疾因食冰.臣因以冰煎此药,是治受病之原也.“于是用冰煎药 ,宋徽宗服食之后果然
14、痊愈.当然,患病不治,溘然长逝也在所难免.在盛夏之际如何保全遗体,对古人而言实是一大难题.但这一难题自西周始,即已得到了妥善解决.据周礼及仪礼,礼记等史籍记载,每年夏历三月以后,凡大夫及其妻去世,则先将冰置于盘中,再设床于盘上,不施席而将其尸移于床上,籍此保全遗体.享受此殊遇者虽均为“食肉之禄“,但其间也依其等级不同而分别有不同的规格.礼记?丧大记载:“ 君设大盘 ,造冰焉;大夫设夷盘,造冰焉;士并瓦盘,元冰.“l_孔颖达疏日:“ 大夫设夷盘者,小于大盘,亦纳冰焉.士并瓦盘无冰者,瓦盘既小,故并盘;士卑,故元冰.“ 可知士所用为瓦盘, 因无用冰资格,只能用瓦盘“盛水耳“. 按汉代制度 ,天子所
15、用大盘广八尺 ,长丈二尺,深三尺,用朱漆其中.大夫所用则称夷盘,以别于天子,其形制则小于大盘.大盘,夷盘系何物所制,史无明载.据正字通,当是用木或锡,铜做成,大小深浅方圆不一.通典所载唐代对死后受冰者的品级更有明确的规定:“ 诸职事官三品以上,散官二品以上,暑月薨者给冰.32由于冰在古代有上述多种用途,故需要量颇大,国家藏冰或有不足,即会出现私家藏冰待售而谋利者.据迷楼记,隋炀帝自从采用“冰盘 “治疗烦燥之法以后,一时之间宫中“美人各市冰为盘,以望行幸.京师冰为之踊贵,792006 年第 6 期潘良炽:中国古代藏冰用冰礼俗述论藏冰之家皆获千金.“J唐摭言中也记载了则故事:“昔蒯人为商而卖冰于市
16、,客有苦热者将买之 .蒯人自以得时,欲邀客以数倍之利,客于是怒而去,俄而其冰亦散.“4_此记载说明唐时冰在市场上亦是可以买到的.不过,云仙杂记言“长安冰雪 ,至夏月则价等金璧“,35除达官贵人外,实非一般人可以享用.南宋人盂元老所撰东京梦华录,记载了汴京(今河南开封)的城市面貌,岁时物产与风土习俗,其“州桥夜市 “条载,夏月时,街市中皆卖“ 冰雪凉水“.6J 迄于清代,大清会典中亦明文规定:各级官府“如藏冰不敷用,从市采买“.3J 可见“市冰“之事,自隋迄清,已经相沿成习.综上可见,冰在现代社会的用途,中国古代无不毕具.古人殚精竭虑地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举措,其心思之缜密,其规模之庞大,既令后
17、人叹为观止,又开拓了人们改善生存环境的思路.华夏先民的聪明睿智,于此可见一斑.参考文献:117(梁) 沈约.宋书(卷 l5?礼志二)M. 北京:中华书局,1974:411.281621(清)陈梦雷编.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卷 30)z.北京:中华书局.成都:巴蜀书社,1986:6549,6548,6546.3(宋)刘晌等.旧唐书(卷 44-职官志三)M.北京:中华书局,1986:1886.4旧唐书(卷 43?职官志二)M.1831.5(元)脱脱等.宋史(卷 164?职官志四)M.北京:中华书局,1977:3885.6(元)脱脱等.宋史(卷 103?礼志六)M.北京:中华书局:1977:251
18、8,7古今图书集成? 历象(卷 55)z.北京:中华书局,成都:巴蜀书社,1986:2276.9(后魏) 郦道元.水经注?渴漳水注A.四库全书(573 册 )z.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174.1O(唐) 李延寿.北史(卷 7-齐文宣帝纪)M.北京:中华书局,1983:255.1137(清) 允构等.大清会典(卷 74)A.四库全书(619 册)z.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686687,687.12(汉) 郑玄注.礼记注疏(卷 l7)A.四库全书(1l5 册)z.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376.1315(汉) 郑玄注.札记注疏(卷 l5)A.四库全书(115 册)z.上海:古籍出版
19、社,1989:327.141824(汉)郑玄注.周礼注疏(卷 5)A.四库全书(9O 册)z.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10l,99,100.19庄子-人问世A. 四库全书(1056 册)z.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25.20(唐) 李百药.北齐书(卷 l3-赵郡王琛侍附权传)M.北京 :中华书局,1972:17l_22(元) 脱脱等.宋史(卷 385)M.北京:中华书局,1977:l1838.23252933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卷 30)z.北京:中华书局,成都:巴蜀书社,1986:6554,6557,6555.26(唐) 杜佑.通典(卷 55)A.四库全书(603 册)z.上海:
20、古籍出版社,1989:678.2728中国野史集成编委会 ,四川大学图书馆编.中国野史集成(3 册)z.成都:巴蜀书社.1993:542543,548.30(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卷 5)A.四库全书(772册)z.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9:562.31(汉) 郑玄注.札记注疏(卷 44)A.四库全书(116 册 )z.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222223.32(唐) 杜佑.通典(卷 84)A.四库全书(604 册)z.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107.34(五代) 王定保.唐摭言(卷 l2)A.四库全书(1035 册 )z.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789.35(唐) 冯贽.云
21、仙杂记A.四库全书(1035 册)z.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671.36(南宋) 孟元老.东京梦华录 A.四库全书(589册)z.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9:133.责任编辑唐华生ChinaSAncientConventionsofStoringIceandIceUsePANLiang?-chi(DepartmentofSociMSciences,SichuanUniversityofArtsandScience,DazhouSichuan635000,China)Abstract:AtpresentitishardtodeclarewhenChinasancientstoringic
22、eandiceusestarted.ButitisrecordedthatitcandatebacktotheWesternZhouDynasty.Sinceever,thedynastiesspeciallysetanofficialinchargeoficeoranagencymanangthematterofstoringice.Inancienttimeitsconditionandmethodareverysimple.ThereisacertainperiodoftimeforstoringiceandopeningtheicewellandsomeconventionMriteaswel1.Theancientpeopleusedtheicebroadlyandthemainusageoficeinmodemsocietyhasal-readyexistedinanciemtimeofChina.Keywords:ChinaSancienttime;storingice;iceuse;icewe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