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江苏城市听觉景观的开发与影视传播——以江苏城市形象宣传片为例.doc

上传人:无敌 文档编号:159702 上传时间:2018-03-2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城市听觉景观的开发与影视传播——以江苏城市形象宣传片为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江苏城市听觉景观的开发与影视传播——以江苏城市形象宣传片为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江苏城市听觉景观的开发与影视传播——以江苏城市形象宣传片为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江苏城市听觉景观的开发与影视传播——以江苏城市形象宣传片为例.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江苏城市听觉景观的开发与影视传播——以江苏城市形象宣传片为例.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江苏城市听觉景观的开发与影视传播以江苏城市形象宣传片为例 张晶晶 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 摘 要: 声音是城市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和民俗生活的重要内容, 将“声”要素置于城市景观的开发与城市形象的传播中, 借助影视的力量发掘“声音”的文化价值, 对促进城市形象的传播具有重要的意义。笔者以江苏城市形象宣传片为例, 探索影视传播与江苏城市听觉景观。关键词: 江苏城市; 听觉景观; 影视传播; 宣传片; 作者简介:张晶晶 (1983) , 女, 江苏南京人, 硕士, 讲师, 主要研究方向:影视声音制作。基金:江苏省社科应用研究精品工程课题研究报告之一, 项目编号:17SYC-106城市景观是地域环境与人

2、文面貌的直接载体, 直观地反映一个城市的文化形态与特色。长期以来, 江苏城市景观的设计及其传播奉行“视觉至上”的原则, 主要把注意力放在风景造型、结构布局和色彩搭配等视觉形态方面, 忽视了听觉、触觉、嗅觉等综合感官对城市特色的感知与体验。听觉感官是人类信息获取的重要方式。声音是城市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和民俗生活的重要内容, 是城市历史与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随着数字技术与电子媒介的产生和发展, 声音能够跨越时空传播得更为久远, 能够记录、创造和表现更为丰富的文化信息, 日益占据文化传播的重要地位。因此, 将“声”要素置于城市景观的开发与城市形象的传播中, 借助影视的力量发掘“声音”的历史文化价值

3、, 对促进城市历史文化的传承、地域文化个性的塑造和城市形象的传播具有重要的意义。1 城市、景观、听觉景观及其影像传播的理论镜像社会哲学家刘易斯芒福德认为城市“缘起于人类的社会需求, 同时又极大地丰富了这些需求的类型与表达方式”。1指出城市不是一个简单的聚居地, 而是人类社会活动种种关系的总和, 其中着力强调城市与人的关系。建筑文化学者凯文林奇 (Kevin Lynch) 围绕城市与人的关系, 进一步提出城市存在于人的感知, “任何一座城市, 都不仅是自身存在的事物, 而应该将其理解为由它的市民感受到的城市。”2人们对城市的认识并形成的整体意象, 是通过对城市环境形体的观察来实现。城市的景观、街

4、区、道路、建筑等是城市环境形体的视觉符号, 符号越清晰, 人们对城市的“意象”感知才越强烈和深刻。从这个意义上来说, 城市由景观构成并依托于景观经由人的感知而存在。令人遗憾的是, 受时代所限, 凯文林奇所说的景观仅限视觉景观, 未将声音的内容纳入其中。无独有偶, 加拿大作曲家和生态学家穆雷谢弗 (RMurray Schafer) 于 20世纪 60 年代末提出“声景” (Soundscape) 学说, 其英文“Soundscape”借用“Landscape” (风景、景观) 一词的后部分与“Sound”结合, 意指声音是客观存在的“看不见的风景”。谢弗强调声音是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环境天然存在、

5、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在认知环境时视觉和听觉不应该被分裂, 人类生活在一个统一的感官世界中, 所有的感官是互动的, 而不是对立分等级的。”3提倡人们“应该像倾听音乐作品一样来感受周围环境的声音”。4谢弗的声景说旨在从审美的角度阐释声音感官对人类与环境和谐关系构建的影响, 倡导人们注重听觉环境的变迁, 保存、保护、增加和创造令人愉悦并富有意义的声音。谢弗将凯文林奇所说的城市视觉意象拓展至视听双重意象的捕捉, 人对于城市的感知更为真实、全面和深入。伴随科技的发展, 城市化进程的推进, 城市景观的内容不再囿于建筑、雕塑、街道等可触摸可看见的符码, 也包含音乐、历史、礼仪、制度等看不见的文化意象, 城

6、市景观的功能也逐渐演变成为人类营造生活环境和文化语境, 景观的概念逐渐复合泛化, 逐渐被“城市形象”一词代替。如果城市是通过人的感知而存在, 人对城市的感知经由城市视觉和听觉景观的体察和认知而达成, 那么在提升城市可感知性的过程中, 景观的影像化是全球化浪潮下文化传播与交流的重要手段。电影、电视集视听觉手段于一体, 通过画面、声音、字效等多方位方式传递信息, 给观众带来强烈的逼真感, 是当代大众传播的主流媒体形态。电影电视以蒙太奇方式将画面声音片段富有意义地组织、重叠、交叉的艺术特性暗合了人们对城市感知片段性碎片性的特点。电影、电视展现的自然景观、声音景观、人文历史和独特的精神面貌, 在丰富的

7、情节、唯美的画面、逼真的音响、动听的音乐综合手段的传播下, 更具全面性和影响力, 能够增强城市内外受众的感知共鸣, 增强对城市的了解和认同。在信息全球化的今日, 城市的发展离不开经济文化的交流, 要想更快、更好地传播城市形象, 需要依靠影视媒介。通过影视媒介, 推广城市品牌, 让城市在国际交流中获得更广泛的公共认知。2 江苏城市形象宣传片中的听觉景观呈现城市形象宣传片是指通过影像对所拍摄对象进行宣传推广的一种特殊视听表达形式。其内容往往涵盖城市的自然环境、历史古迹、经济建设、文化艺术和民众精神风貌等多方面元素。旨在以密集、高效的方式提炼城市个性, 表达城市间的差异性, 完成对外信息互流和文化互

8、动的诉求, 对于提升市民对城市的认同感和凝聚力, 增强城市的美誉度和知名度具有重要的作用。江苏是钟灵毓秀之地, 人杰地灵, 物产丰裕。近年来, 江苏城市的形象宣传片的制作质量和数量不断攀升, 充分反映出江苏对自身文化展示和自我宣传需求的增强。随着政府的高度重视和资源投入的增加, 江苏形象宣传片以精美细致的画面, 优美凝练的语言, 大气磅礴的音乐, 向观众展示了独特的地域魅力。本文从中选取三个先后在网络电视平台、江苏省电视台和中央电视台播出的江苏城市宣传片, 以声音为切入视角分析宣传片中声音的形态、特色和作用。2.1江苏为你祝福视频江苏为你祝福制作于 2005 年, 由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与江苏省

9、广播电视总台联合出品, 时长近 10 分钟。影像结构清晰, 分别以“江河孕育”“繁华都市”“古韵悠然”“自然保护”和“民间艺术”五个主题展开。开场以大量航拍镜头俯瞰江苏著名的河流湖海、古迹名胜和建筑地标拉开序幕, 宏伟开阔的全景镜头展示了江苏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 一派开阖之气。随后四个主题分别以快、慢、快的镜头运动节奏与剪辑节奏呈现。高楼林立、交通纵横、灯影缤纷等现代都市景观, 寺庙大佛、古镇城墙、汉俑故里等历史景观, 与昆曲吟唱、紫砂刺绣、舞扇欢歌等市民生活景观交叠纷呈, 表现江苏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蓬勃的生命活力。全片的视听方案是传统的“音乐+画面”形式, 无任何旁白配音。音乐以江苏民歌茉莉花

10、为主旋律贯穿, 清新婉转的民歌曲调在听觉上鲜明地树立起江苏地标, 也从一个侧面展现了江苏的音乐特色。随着主题的切换, 创作者大胆以主题变奏的形式, 将茉莉花旋律从开场纯净的童谣风演绎成动感摇摆的爵士风和质朴悠远的传统古曲风。影片后部分插入由民族乐器二胡演奏的扬州民歌拔根芦柴花, 以愉悦明快的旋律描述画中欢快的舞蹈。影片末尾一曲清朗的童声合唱再次把茉莉花香引出, 音乐在清亮悠扬的合唱声中缓慢结束。整个影片的声音方案重在“音景”的布置, 以代表性的音调建构并不断强化地域的听觉空间。然而, 城市的听觉空间是涵盖说话语言、动物声、环境声、生活动作声和音乐的综合体, 音乐只是城市听觉文化的一部分, “姑

11、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枫桥夜泊唐张继) 里的钟声, “黄鹂巷口莺欲语, 乌鹊河头冰欲销” (正月三日闲行唐白居易) 中的鸟语声, “竞发的喧嚣, 抑扬的不齐, 远近的杂沓和乐器的嘈嘈切切, 合成另一意味的合音”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朱自清) 中交混着人声、歌声、乐器声, 诸如此类的声音与人们的生活体验和感悟融为一体, 是城市的自然环境与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具有触动人心的真实性和丰富性。但是, 影片在听觉设计上完全依赖音乐, 声音内容单薄保守, 未能在听觉空间上为观众提供更详尽的感知城市的线索。2.2水韵江苏电视专题片水韵江苏由江苏广播电视总台摄制, 于 2017 年江苏发展大会开

12、幕式上首播, 片长近 15 分钟。影像立意独特, 突破常规, 紧紧围绕“水”这一主题, 以水的三种拟人化特质源远流长、厚德载物、奔腾激荡, 诗意化地描述江苏物阜民丰、文脉悠长、奋勇争先的气质, 江苏的古韵今朝在缓推慢移的镜头画卷中缓缓展开。镜头中, 江苏各个城市的现代景观与历史名景唯美瑰丽, 精心营造出美丽和谐、古雅蕴藉、开放包容的城市视觉意象。宣传片的声音设计较之往年有明显提升, 音乐依然是声音景观的内容主体, 贯穿始终。为突显地域标识, 音乐采用民歌太湖美茉莉花和昆曲选段作为前两个主题的序幕声, 其中的创新之处是歌曲太湖美和昆曲选段均设计为方言所唱, 巧妙地让观众感知一方地域的语言特色,

13、为画面提供了情感上和文化上的意蕴。听觉设计上的方言动机贯穿始终, 影片接近结尾处, 创造性地将江苏各个城市的方言通过一句话的形式剪辑拼接起来, “我是南京人”“我是苏州人”“我是徐州人”“我是连云港人”等形形色色的地域语言汇集在江苏的地图上, 瞬间拉近了观众与影像的心理距离。真实而丰富的发音语调形成声音地图, 赫然辨析出江苏各个城市之间的文化个性与差异。影片声音的另一创新之处是水声音响的加入, 雨声、水滴声、溪流声、波涛声在开篇与结尾重叠复沓, 让观众对小桥流水、园林静庭、江河岸堤的感触更加真切自然。愉悦丰富的自然之声是城市声音景观的重要内容, 反映城市优越的生态环境。这些自然音响的加入不仅烘

14、托出影片的艺术意境, 也暗示城市居民对自然的爱慕之心和保护之行。2.3还看今朝江苏篇还看今朝江苏篇是为迎接党的十九大而作, 由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于 2017年 9 月首播, 片长 4 分余钟。影片沿袭宣传片一贯的全景镜头展开, 通过节奏明快的剪辑, 在较短的时间内传送密集的视觉景观信息。前部分是亭台楼阁、幽静雨巷、曼妙昆曲, 影片后部笔锋一转, 智能车间、现代码头、军事海运等纷至沓来, 彰显江苏都市的经济发展盛貌。影片依然采用纯音乐和画面组合的形式, 茉莉花的旋律是配乐的核心音调, 影片以变奏的形式配合影像段落移情换貌, 曲中未加入任何音响、方言或其他民歌, 纯音乐的配乐形式让江苏茉莉的芳香久

15、久萦绕在观众心间。从视听整体设计来说, 影片偏向于新闻式的宣传报道, 侧重强调城市建筑、道路、古迹等表面景观的“可读性”, 2而忽略了对城市内在精神景观的捕捉。声音的空间被音乐遮蔽, 真实浓郁的生活信息被阻隔在宣传之外, 影片的内容显得空洞浮泛。3 江苏城市宣传片声音景观的发展与创新3.1 注重听觉体验当前, 多数城市的宣传片只注重向外界集中传递地标性的建筑, 堆砌各处景点, 忽略对城市中“人”的关注, 城市的居民被孤立于高大壮观的画面中。城市宣传片应不仅满足外部受众对城市了解的需求, 更应满足本市居民对城市认同感和自豪感的需求, 增强城市的凝聚力, 关注普通居民城市生活体验是当前增强宣传片传

16、播效应的有益思路。然而, 人生活的地方都是“物”与“声”的交集之所, 两者不可分割。各个城市的方言俚语、清晨公园里的晨练胡琴声, 小巷里孩童的追赶嬉闹声、校园里朗朗的读书声、庭院里清冽的雨滴声、戏曲舞蹈的音乐声等等, 这些真实丰富的声音是市民生活的一部分, 也是人与城市互动的一景。将其巧妙运用不仅能有效传达城市人民内在的精神品质, 也能大大提升宣传片的亲切度和感染力。比如, 南京青奥会宣传片之一南京201314充满了浓浓的南京味儿, 南京方言的运用凸显了南京人幽默、热情的品质。美丽苏州中街巷的喧闹声、孩童的呼喊声、原汁原味未经改编的苏州评弹, 以及湖水轻荡、野鸭戏水的声音, 表现出苏州人怡然自

17、得、闲适轻松的生活面貌。2013 中国春晚城市宣传片重庆篇中的哥一口滔滔不绝的重庆方言与美食街上此起彼伏的叫卖声、热腾腾的炒菜声和油炸声, 让观众身临其境, 对重庆的美食垂涎三尺。丰富城市宣传片的听觉内容, 注重受众的听觉体验, 是城市宣传片提升文化内涵、亲近民众、扩大传播面的有益之举。3.2 塑造不可复制的声音品牌从文化建构的角度来看, 城市形象宣传片的使命是展现城市间的文化差异、表现城市的人文风貌。随着现代化进程的推进, 城市的视觉景观同质化现象日益明显, 城市人文风貌的视觉个性与品牌标志难以识别。与此不同的是, 城市的声音具有高辨识度, 个性鲜明, 一些代表性的声音不仅内涵深厚, 具有独

18、特的审美价值, 同时相对稳定, 不易受外部环境的影响。比如, 一个城市的方言自成一格, 不可复制, 绵延百年的方言在历史发展中虽然有语句字词的增减, 但发音语调的韵味特色持续至今。地方的民歌和戏曲音乐也是如此, 民歌小调情味不同, 江南的小调细腻委婉、西藏的长调粗犷悠长、陕西的信天游高亢爽朗, 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京剧、豫剧、越剧、锡剧、评弹等在漫长的时间长河中业已建立了成熟、稳定的唱腔和丰富的曲目, 许多戏曲剧种根据地域来划分风格流派, 唱腔演唱结合当地方言, 具有鲜明的地方色彩。一些特殊的音响也是城市的地标, 与城市的历史紧密相连, 带给城市独特的历史意味, 如上海钟楼的钟声, 苏州寒山寺

19、的钟声、北京四合院上空的鸽哨声、南京国家公祭日的鸣笛声等。方言、音响和音乐构成声音的景观, 以声景的方式去聆听和理解城市, 以声音作为城市品牌之一来塑造城市文化个性, 为城市形象的宣传注入生命力, 让一个城市、一方水土在影视的天地向广处和深处散播去。参考文献1刘易斯芒福德.城市文化M.宋俊岭, 等, 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3:3. 2凯文林奇.城市意象M.方益萍, 何晓军, 译.华夏出版社, 2001:1. 3雷蒙德默里谢弗.被玻璃阻隔的“声音景观”J.王敦, 译.文学与文化, 2016 (02) :92. 4康健.城市公共开放空间中的声景J.世界建筑, 2002 (06) :7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期刊/会议论文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