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课时检测(二十五) 20 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一、选择题(每小题 5 分,共 30 分)1孙中山 1894 年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作为兴中会誓词,1903年把“创立民国”作为中华革命军团体誓词,1905 年将其思想体系概括为三民主义,后来又在西方三权分立学说基础上提出“五权分立”学说:“考选制和纠察制本是我中国固有的两大优良制度我期望复活这些优良制度。 ”这表明,孙中山在探索现代化道路的过程中( )A旨在彻底推翻清朝专制统治B追求建立同于美国的政治体制C愈加崇尚中国古代政治制度D日益重视本国国情和传统文化解析:选 D 材料强调的是孙中山不断完善民主革命理论,探索中国
2、政治现代化的内容,推翻清政府不是其主旨,故 A 项错误;从材料“后来又在西方三权分立学说基础上提出五权分立学说” ,可知孙中山建立的政治体制与美国不同,故 B 项错误;从材料可知孙中山在学习西方政治制度的同时,也融入中国传统优良政治,故不是更加崇尚古代政治制度,C 项错误;从材料“考选制和纠察制本是我中国固有的两大优良制度我期望复活这些优良制度” ,可知孙中山在结合中国国情的基础上从中国固有传统制度中寻找有用之处,以建立新制度,故 D 项正确。2对孙中山的民族主义思想,有的学者认为“孙中山民族主义提出的社会根源是中华民族灾难日甚一日,清朝政治腐败不堪和流传会党中的反清复明的民族意识” ;也有的
3、学者认为“孙中山民族主义从思想渊源上说,中国传统文化影响更多一些,这与孙中山的经历有关,更是当时社会主要矛盾所决定的” 。上述评论都旨在强调( )A传统文化对孙中山思想的影响B外部因素对孙中山思想的影响C时代潮流对孙中山思想的影响D社会环境对孙中山思想的影响解析:选 D 据材料“这与孙中山的经历有关,更是当时社会主要矛盾所决定的”可知后一种观点更多地强调受社会主要矛盾的影响,故 A 项错误;据材料“孙中山民族主义从思想渊源上说,中国传统文化影响更多一些,这与孙中山的经历有关,更是当时社会主要矛盾所决定的” ,可知后一种观点更多强调内部因素对孙中山思想的影响,故 B 项错误;两种观点主要说明孙中
4、山民族主义的根源,并没有涉及时代潮流,故 C 项错误;根据材料“孙中山民族主义提出的社会根源是中华民族灾难日甚一日,清朝政治腐败不堪和流传会党中的反清复明的民族意识” “孙中山民族主义从思想渊源上说,中国传统文化影响更2多一些,这与孙中山的经历有关,更是当时社会主要矛盾所决定的” ,可以得出这两种评论都旨在强调社会环境对孙中山思想的影响,故 D 项正确。32016 年 11 月 11 日,习近平在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 15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毛泽东同志把三民主义纲领、统一战线政策、艰苦奋斗精神并称为孙中山先生留给我们的最中心最本质最伟大的遗产 ,是对于中华民族最伟大的贡献 。 ”材料中的三民
5、主义纲领( )A推动了国民革命的开展 B代表工农的根本利益C符合社会主义革命特点 D指导推翻清政府统治解析:选 A 新三民主义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反对封建军阀统治,这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和国民革命的旗帜,与材料中“毛泽东同志把三民主义纲领、统一战线政策称为孙中山先生对于中华民族最伟大的贡献 ”相符,故 A 项正确;新三民主义和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有着基本相同的革命目标,但在内容上仍属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范畴,故 B、C 两项错误;题干中毛泽东同志所评价的是新三民主义,而指导推翻清政府统治的是旧三民主义,故 D 项错误。4 “如果说,民主革命没有自己的一定任务,没有自己的一定时间,而可以把只能
6、在另一个时间去完成的另一任务,例如社会主义的任务,合并在民主主义任务上面去完成,这个叫做毕其功于一役 ,那就是空想,而为真正的革命者所不取的。 ”该论断出自( )A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B 井冈山的斗争C 新民主主义论 D 论十大关系解析:选 C 材料强调将民主主义革命任务与社会主义革命任务分开完成,中国的革命分两步走,而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论提出了该观点,故 C 项正确。A、B、D 三项与题意不符。5毛泽东在中共“七大”上说:“俄国在十月革命胜利以后,还有一个时期让资本主义作为部分经济而存在,而且还是很大的一部分,我们的同志在这方面是太急了。 ”毛泽东旨在( )A批评新经济政策不合时宜B说明
7、社会主义改造的迫切性C强调应坚持新民主主义路线D重申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解析:选 C 材料指的是借鉴俄国的经验,实际上是对新经济政策的肯定,故 A 项错误;材料中反映的是中共“七大” ,并未涉及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故 B 项错误;材料信息“让资本主义作为部分经济而存在,而且还是很大的一部分”指的是中国在当时不适合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应该从实际出发,坚持发展新民主主义路线,故 C 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经济发展,而 D 项反映的是中国革命道路问题,故 D 项错误。361992 年,邓小平南下视察,途中就社会主义的本质,计划经济、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的关系,改革开放、革命与解放生产力的关系,科学技术和经
8、济社会发展的关系问题做了深刻阐发。这一系列阐发( )A回答了长期束缚人们思想的问题B明确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C确立了邓小平理论在全党的地位D总结了改革开放以来的成就解析:选 A 邓小平的南方讲话解决了姓资姓社的问题,科学地阐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问题,提出了三个有利于的标准问题,回答了长期束缚人们思想的问题,故 A 项正确;明确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是中共十四大,故 B 项错误;确立了邓小平理论在全党的地位的是中共十五大,故 C 项错误;总结了改革开放以来的成就与邓小平南方讲话无关,故 D 项错误。二、非选择题(共 20 分)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中国今是患贫,不是患不均。在不均的社会,当然可
9、用马克思的办法,提倡阶级战争去打平他;但在中国实业尚未发达的时候,马克思的阶级战争、无产专制便用不着。所以我们今日师马克思之意则可,用马克思之法则不可。我们主张解决民生问题的方法,不是先提出一种毫不合实用的剧烈办法,再等到实业发达以求适用;是要用一种恩惠预防的办法来阻止私人的大资本,防备将来社会贫富不均的大毛病。 孙中山民生主义 结合材料与所学的相关知识,围绕“孙中山与马克思主义”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解析:本题为开放型试题,主要考查孙中山对马克思主义的态度。首先分析材料,概括出观点,可以是孙中山对马克思主义的借鉴,可以
10、是孙中山反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应用;然后结合相关史实进行说明即可。如选择孙中山借鉴了马克思主义,可结合三民主义中对民生主义发展的史实进行论述,特别是新三民主义中在“平均地权”的基础上提出“节制资本” ,其目的是为了扶助农工,具有一定的社会主义的思想。答案:示例一:论题:孙中山借鉴了马克思主义。 论证:孙中山自 1894 年创立兴中会以来,历次革命屡败屡战、屡战屡败。1917 年苏俄的十月革命、1919 年中国的五四运动,为其指出了一条新路。同时,孙中山看到了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巨大的贫富差距和尖锐的社会对立,也不愿重走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老路,其民生主义原本就试图以“平均地权”的方式缩小贫富差距。在
11、新的历史形势下,孙中山在一定程度上吸收借鉴了马克思主义,重新阐释了三民主义,将其发展为新三民主义,其中增加了“节制资本” 、 “耕者有其田”等社会主义色彩的内容,确立了“联俄、联共、扶4助农工”三大政策。 结论:孙中山借鉴了马克思主义,其民生主义有了新的发展。 示例二:论题:孙中山反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具体应用。 论证:马克思主义既指出了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社会主义必然取代资本主义,也强调了无产阶级革命、无产阶级政党、无产阶级专政等推动社会变革的具体要素。孙中山是伟大的爱国者,希望将来的中国如社会主义般美好;但他是资产阶级革命家,不可能认同无产阶级专政,所以他的新三民主义没有超出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范畴。孙中山是革命先行者,他看到了工农群众的力量,开启了国共合作,顺应了大革命的潮流;但他反对以马克思主义作为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指南,反对将来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结论:因其自身阶级与时代的局限性,孙中山反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具体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