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7年浅析红楼梦的叙事风格.doc

上传人:cjc2202537 文档编号:159137 上传时间:2018-03-2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92.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年浅析红楼梦的叙事风格.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7年浅析红楼梦的叙事风格.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7年浅析红楼梦的叙事风格.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7年浅析红楼梦的叙事风格.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7年浅析红楼梦的叙事风格.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浅析红楼梦的叙事风格摘要红楼梦是一部头绪众多、人物事件复杂的长篇巨著,它主要是通过家庭琐事、闺阁闲情来显示贾府由盛而衰的变化,同时又反映了广阔而复杂的社会生活,预示着封建社会日益走向衰败的趋势。这样一部人物众多、事件纷繁复杂的小说,作者却写得既宏伟阔大又紧凑严密,显示了他在叙事方面的匠心独运,开创了中国古代小说的独特叙事艺术而人物叙事是小说在叙事方面的一个显著特点。关键词叙事者;叙事空间;叙事逻辑;贾府;王夫人;细节描写;变换;贾宝玉 SummaryRed Chamber Dream is that one is numerous threads, the person affairs is

2、 complicated of grows article huge Zhao, it mainly is pass home trifles and Gui Ge carefree feeling to show a Gu mansion from prosperous but the variety of Shuai, at the same time again reflected vast but complicated social activities, indicate feudalistic society the alignment decline day by day of

3、 trend.Being such an is numerous person, the novel of affairs numerous and complicated complications, but the author write since grandiosity broad again the tightly packed is tight, showed that he is in the aspects of recounting of ambidexterity, founded Chinese ancient times novel of special recoun

4、t art but person to recount is a novel one in the aspects of recounting to show a Zhao characteristics.Keywordrecount;Recount space;Recount logic;Gu mansion;Madam Wang;The detail describes;Transformation;Gu treasure jade引言古典名著红楼梦是一部杰出的叙事作品,是我国叙事文学的巅峰之作,开创了叙事文学的奇迹。它的叙事艺术独具特色,彻底摆脱了以往说书体通俗小说的叙事模式,极大地丰富

5、了小说的叙事艺术。鲁迅先生凭借着自己的艺术感悟力:“自有红楼梦出来以后,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打破了。 ”中学语文教材节选了其中的很多篇章片段,很多同学为它浑厚深邃的艺术境界所折服,感觉到它是一部隐藏着龙蛇之神物的奇书。而一部叙事作品是由作者、叙述者、故事、叙事话语、叙事模式、叙事接受者等几个部分组成的,叙事学理论也因此可以分为相互联系而又相互独立的几个层面:一是作者、叙述者和故事;二是叙事话语层面,包括叙事模式、叙事时间等因素;三是故事的层面,它包括叙事逻辑、角色模式、叙事结构等因素。 红楼梦是中国古代的一部优秀的古典小说。其故事具有独特的讲述风格,本文运用现代叙事学理论从多个层面来解析这部小说

6、的叙事艺术。一、叙述者叙述者是作者虚拟出来的一个人物,他说的话不一定就是作者要说的话。具体到红楼梦这部小说,它在叙述形式上有一个明显特点 作者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和生活经验进行创作。在红楼梦中,石头是叙述者的身份,但是这位叙述者所叙之事可以是他亲见亲历;也可以是他间接所闻。因此,许多事件尽管石头在场,但他仍能以叙述者的身份进行叙述。而且,石头作为叙述者,拥有叙述的主动权;采用呈现式的叙述方式尽量让人物自己登场亮相,或者干脆把许多功能转让给小说中的人物。对于前一种情况,我们可以从文本中找到几处比较隐蔽的叙述功能。首先是对小说中的情节或人物作公开的阐释或评论。如第五回开头的一段一轮:“第四回既将薛家母

7、子在荣府内寄居等事略已表明,此回则暂不能写矣。 ”其次,沿用话本小说说书人的习惯用语和回前、会后诗。 红楼梦中常用的说书人习惯用语有这样几个:却说、且说、如今且说、后回再见、暂且无话,欲明后事、且见下回等等。再次,对小说中人物、情节、环境的概述。一般追述前事时,常用“原来”如何如何。如第七回“原来这周瑞的女婿,便是雨村的好友冷子兴” 。第九回“原来这一个名唤贾蔷,亦系宁府中之正派玄孙” 。后一种情况,在叙事学中称为“二度叙事” 。二度叙事又分为“自叙”与“他叙”两种。 “自叙”即向他人讲述自身之事。 “他叙”则是众人讲述自身之外的事。自述的情形如第三十八回贾母向薛姨妈等人讲述自己的少女时代。还

8、有一种自述形态是内心独白。如第三十六回在对宝玉内心进行了大段描写之后,故意说“此皆宝玉心中所怀,也不可十分妄拟” 。而他述的情况触目皆是。如第二回“冷子兴演说荣国府” 。红楼梦的叙述者无论是直接出面,还是隐身幕后而把叙述职能交给其他人物,都是为了营造出“真事隐去,假语村言”的故事氛围,同时,也是为了增强叙事的灵活多变。二、叙事时间和叙事空间红楼梦的叙事时间运用了各种手法,如省略、停顿、场景。其中插叙大多以人物对话的方式植入文本的。尤其是预叙的特征明显。它表现在以偈语、占卜、梦境、谶言等带有神秘色彩的方式作暗示预叙。这种暗示预叙在红楼梦中集中表现在三处,一是一僧一道对顽石所说的一番话,一是太虚幻

9、境中的判词和十二支曲,一是灯谜中的谶语。第五回宝玉梦游太虚幻境,看到了金陵十二钗正册、副册及又副册的判词,听到了十二支红楼梦曲。这些判词和曲子正是对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和贾家命运及结局的预叙。红楼梦的叙事空间直接以建筑为框架。明显的三处分别是黛玉进贾府,贾政巡园和刘姥姥游大观园。贾府和大观园的园林布局是对应小说故事情节的空间坐标系,成为叙事依托的载体和连接情节的媒介。叙事从黛玉进贾府开始。园林建筑成为一个独立的审美形象存在于小说情节之中。中国园林建筑是以一系列的亭台楼阁组成园中有园,园外有园的建筑组群和空间主题,它的视觉形象是分散的,由此构成了小说叙事情节的相对独立;即场景式的故事叙述。一个个空间

10、主题形成了一个个空间场景,每处景点都有一个或数个独立的场景描写。而空间边界的围隔与引导则构成了场景的转换。如第四十回写贾母在大观园设宴,一碧池水成了各个庭园的空间边界,把大观楼、潇湘馆、秋爽斋、缀锦阁、蘅芜苑等串联起来。显然,园林建筑成了小说故事依托的叙事空间。而从意义层面上分析的话,园林建筑还代表了人的生活空间和生存方式,规定了小说人物的本质属性。因此,建筑作为人的生存样式的标志,在于它的直观性。它是人的生活方式的凝固和放大。如写刘姥姥到蘅芜苑时,对其屋内设置的一任描述,明显地写出了宝钗素朴冷淡的特征,而对潇湘馆的描写又说明了黛玉酷爱读书的性格。三、叙事逻辑叙事的基本序列由三个功能组成,分别

11、是“情况形成” 、 “采取行动” 、 “达到目的” 。但是在具体的叙事作品中,三个功能并非必然地连续发生。长篇章回小说的叙事逻辑以若干复合序列构成,首尾接续式是常见的复合序列之一。如三国演义 、 水浒传注重事件的因果关系, 金瓶梅 、 儒林外史注重事件的自然联系,而红楼梦注重事件的循环往复,也可以说是各种复合叙事序列的并存。其中有些叙事表现为改善阶段和恶化阶段的轮换交替、连续循环,是一种比较特殊的首尾接续式。如宝黛相知相爱的过程便是如此。宝黛初见便有似曾相识之感,宝钗的金锁对黛玉构成了威胁。从此黛玉常常半含酸意,旁敲侧击,从而形成了两人的第一次摩擦。之后,黛玉在薛氏母女面前对宝玉故作关爱,并口

12、称“咱们” ,显然拉近了二人的亲密。第二次摩擦是史湘云的到来,宝黛抬起杠来,紧接着宝玉一番表白又将二人的心拉近了。之后,因误会晴雯把气无心的发泄到黛玉身上,宝玉听到葬花词后,二人在此推心置腹的交谈解除了误会。湘云及金麒麟的影响加重后,宝黛又发生了一次争执,最后宝玉掏出了肺腑之言“你放心。 ”至此,二人爱情再没有因宝钗、湘云的缘故发生不和。四、叙事结构红楼梦的结构之道在于多角度、多层面的揭示出人生的大苦痛和大不幸,这在书中的前五回便可找到答案。首先是贾宝玉的人生悲剧,所谓“风尘碌碌,一事无成”是对贾宝玉人生道路的概括与总结,并指出了他悲剧的结局。其次是女儿国的悲剧,太虚幻境中那一幅幅对联、十二金

13、钗的判词以及“红楼十二支曲” ,都是对闺阁中“异样女子”人生道路的概括与总结,并指出了她们的悲剧结局。再次是以贾府为代表的贵族家庭的悲剧,跛足道人念的好了歌 、甄士隐的好了歌解以及“飞鸟各投林”的曲子,都是对贵族之家兴衰际遇的概括与总结,并指出了其悲剧结局。以上三重悲剧构成了全书的三条主线,而且三条主线相互平行,各有其存在的独立价值。宝玉的人生观与封建正统观念格格不入,他是一个与现实社会、政治、道德背道而驰的人,既不被社会所用,也无力挽回家园颓败的命运。他以“保全真性”作为人生理想,并将其付诸现实生活。但他的理想在现实中不能如愿以偿。他领悟到人生的苦恼,又找不到其他的出路,只得遁入空门。女儿国

14、的悲剧更是多样的。黛玉、尤三姐、晴雯含恨而逝,是个性遭到戕害的悲剧;李纨、宝钗或独守空房,或自我压抑,是恪守礼教者的悲剧;元春、迎春、尤二姐的不幸,是顺从者被蹂躏的悲剧;探春的远嫁、妙玉的受难是高傲者被摧残的悲剧。她们无一例外的以悲剧纷纷结束了此生。贾府的悲剧是荒淫腐朽的贵族必然衰败的悲剧。作为贵族之家,必然“生齿日繁,事物日盛” ,否则便称不上是钟鸣鼎食之家。在这种环境下生活的贵族后裔,难免不安富尊荣,甚至于寻欢作乐、醉生梦死。加之政治风云瞬息万变,统治者内不相互倾轧,贾府衰败也是不可避免的。显然,三条线索,三重悲剧,各有其价值,因而各自独立而不可取代。五、叙事特点红楼梦不同于严格的写实主义

15、小说,作者以诗人的敏感去感知生活,着重表现自己的人生体验,自觉地创造出一种诗的意境,自觉地运用象征的手法,使作品婉约含蓄,有如雾里微露的楼台,是那样的朦胧而壮观,是那样的历历在目,又是那样的难以企及。曹雪芹不但在叙述者问题上突破了说书人叙事的传统,而且在叙述角度上也创造性地以叙述人多角度复合的叙述,取代了说书人单一的全知角度的叙述。叙述人叙述视点的自由转换进一步改变了传统的叙事方式。例如第三回林黛玉初进荣国府,作者以石头作为全知叙述人,从全知视角展开叙述,在此基础上,穿插了通过初进贾府的林黛玉的视角,通过她的眼睛和感受来看贾府众人,又通过贾府众人的眼睛和感受来看林黛玉,叙述人和叙述视角在林黛玉

16、和众人之间频繁地转换。曹雪芹在中国小说史上第一次自觉采用了颇有现代意味的叙事方式。这种叙事方式的转变,既便于作者尽量避免直接介入,又易于作者根据不同的审美需要和构思来创造不同的人物,有利于体现作家的个人风格,有利于展示人物的真实面貌,深入人物的内心世界,进行细致而深刻的心理描写,达到人物个性化的目的。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我发现整部小说其实是通过或显或隐的三条线索来展开叙事的,正是这三条线索的交相辉映造就了红楼梦气魄极大的恢弘叙事。第一条神话性线索从第一回一僧一道、空空道人的出场,到甄士隐听见一僧一道所谓的木石前盟神话和还泪神话以及到太虚幻境消号等等,直至跛足道人度化甄士隐,到第五回贾宝玉梦游

17、太虚幻境,到第十二回的风月宝鉴,到第十三回秦可卿死前托梦,到第二十五回赖头和尚与跛足道人在贾宝玉、王熙风昏迷不醒的时候与“玉石”的对话,再到第六十六回尤三姐自刎之后托梦给柳湘莲及其柳的出家,再到第六十九回尤二姐自杀前梦见尤三姐,再到第七十七回晴雯死后的托梦以及借小丫头之口的所谓化为芙蓉之神的说法,都完整地体现了所谓“情缘前世注定”的神话性叙事线索。而很显然,这条线索,写的是“非理性的情” 。第二条“真事虚写”线索从第一回甄士隐到第二回写到金陵的甄家,到第十六回写江南甄家的繁华以及四次接驾的壮举,到第五十六回写江南甄家到京人宫祝贺,送礼到贾府来,因而引出了一模一样的甄宝玉来,到第七十四回查抄大观

18、园时贾探春所说的已经被抄了家的甄家,以及七十五回所写甄府被抄一事,也体现出了非常清晰的“虚写脉络” 。第三条“假事实写”线索是小说的主线,小说 90的笔墨都运用到了这条线索上,采用了所谓批判现实主义的描写手法,不仅对人物、心理刻画细致,就是对环境也是极尽描摹之能事,比如一道菜的做法,一个药方,一间房子的陈设,一个人的长相以及穿着等等,可谓事无巨细,铺陈排比,华丽异常。而很精妙的是,它写的却是“不存在的事情” 。曹雪芹这样的叙事设计,可谓匠心独具,正应了那句“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而且必须具备相当罕见的艺术功力才能达到。而正是这三条线索,造成了红楼梦神话与现实呼应、虚写与实写兼具、

19、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共融的独特而丰富的叙事风格。 红楼梦的三条叙事线索安排得实在“天衣无缝” ,令人对作者的叙事能力感觉到钦佩。红楼梦的叙事艺术丰富多彩,本文只就其中的风格和特点两个个角度做了简单分析。不论是它叙事逻辑上的循环往复还是叙事结构的三线并进、叙事者的显隐结合,这一经典小说都做到了独具特色。当然还有更多的叙事角度值得我们做深入的研究。结语曹雪芹以他自己独特的方式去感悟与把握内在和外在的世界、实在和空幻的人生,又以独特的方式把自己的感知艺术地表达出来,形成了独特的叙事风格,这就是写实与诗化的完美融合,既显示了生活的原生态又充满诗意朦胧的神秘感,既是高度的写实又充满了理想的光彩,既是悲凉慷慨的挽歌又充满青春的激情,它彻底地摆脱了说书体通俗小说的模式,显示出高雅的诗人小说的特征,成为中国古代小说的艺术精品。参考文献:1 王国维:红楼梦评论 ,中华书局1963年版第108页。2 佩之:红楼梦新评 ,转引自红楼梦研究小史稿 ,上海文艺出版社1980年版,第13页。3 王希廉:红楼梦总评第一册,中华书局1963年版,第149页。4 鲁迅:绛花洞主小引 , 鲁迅全集第7卷,人民文学出版社第419页。5 刘梦溪:红楼梦与百年中国。6 徐岱.小说叙事学M.商务印书馆,1992. 致谢:本文能够顺利完成,感谢老师的精心指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教育学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