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公务员言语理解通关试题每日练(2019年12月12日-3829)公务员言语理解通关试题每日练(2019年12月12日-3829) 1: 从科学史看。理论再伟大,也只有在特定的范围内才是正确的。标准模型虽然即将被证实,但其依然位于微观世界,无法解释宏观世界中的万有引力。新科学家撰文写道:“希格斯玻色子(也称为上帝粒子)是标准模型的最后一块拼图,但我们知道,这个模型之外,还有其他的粒子和力。”这意味着,尽管“上帝粒子”可能是验证标准模型的最后一块拼图,但它绝对不是人类认识宇宙真理的最后一块拼图。 与这段文字不相符的一项是()。 单项选择题A、“上帝粒子”一旦得到确认,标准模型可能就此得到证实B、即
2、使“上帝粒子”得到确认,我们认识宇宙任务仍未完成C、标准模型即使得到证实,但它也绝不会是宇宙的最终真理D、“上帝粒子”如果不存在,说明标准模型之外还有其他粒子 2: 尽管我国目前的网络阅读人数已经超过了纸质阅读人数,但是人类最伟大的思想还处在离线状态。网络上更容易吸引眼球的是信息、广告和娱乐的内容,人类的理解,特别是人类理性的洞察力,通过网络很难获得,智慧的内容在网络上更是凤毛麟角。对人类思想的进化而言,对个人思想的发展而言,从信息到知识到智慧,就像一个金字塔,它是精神与智力逐步升级发展的过程。唯有通过书籍阅读,我们每一个人的智慧才能一步步地通往精神的“金宇塔”之巅。 根据这段文字,可以看出作
3、者的意图是()。 单项选择题A、强调人类最伟大的思想是在书籍中B、推崇书籍阅读而不是网络阅读C、对比书籍阅读与网络阅读的不同D、说明人类思想的发展过程 3: 一旦就业被列为“重中之重”,尤其是纳入地方政府政绩考核的范围,当能动员所有能动员的资源,帮助失业人群度过就业寒冬。但笔者忧虑的是,目前户籍制度人为分割城乡劳动力市场的情况下,用政绩考核激励地方政府,极易挤压农民工的就业空间,反而可能加剧农民工失业,损害他们的利益。 这段文字中“重中之重”指的是()。 单项选择题A、打破户籍制度的限制B、帮助失业人员就业C、能否动员资源D、地方政府政绩的考核 4: 单项选择题A、请选择B、请选择C、请选择D
4、、请选择 5:下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单项选择题A、近年来,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高校学生的培养深受社会广大用人单位的欢迎,就业率明显提高。B、与作家不同的是,摄影家们把自己对山川、草木、城市的感受不是倾注于笔下,而是直接聚焦于镜头。C、由于技术水平,这些产品质量不是比沿海地区的同类产品低,就是成本比沿海的高。D、中纪委监察部的派驻机构要把加强监督作为首要职责,切实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监督,防止权力失控、决策失误和行为失范。 6:牺牲在抗灾前线的年轻战士武文斌:山崩地裂之时,绿色的迷彩撑起了生命的希望,他竖起了旗帜,自己却悄然倒下,在那灾难的_背景下,他26岁的青春,是_的那束光。 填入划
5、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单项选择题A、沉重明亮B、阴森耀眼C、黑色最亮D、慌乱绚丽 7: 某研究团队共有五名成员,分别是研究组长、副组长、实验员、测试员、录人员。其中,研究组长年龄高于副组长,副组长年龄不低于测试员,实验员的年龄不高于录入员,录入员的年龄低于副组长,有两个人年龄相同。 如果上述陈述为真,那么以下哪项肯定为假?() 单项选择题A、副组长的年龄不低于实验员B、测试员的年龄不高于研究组长C、实验员与副组长的年龄可能相同D、录人员与测试员的年龄可能相同 8: 亚当斯密认为,人们只有享有参与到市场经济进程的_,才会增加财富。只有在这样的背景下,人们才能寻找到他的比较优势,才能_每个人身
6、上的企业家禀赋。因此有人说,其实每个人都是企业家,每个人都在创新,_是我们的制度设计是否给每个人这样的机会。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单项选择题A、自由激活关键B、保障引发前提C、权利驱动主要D、保证释放条件 9: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单项选择题A、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科技创新要“以民为本”,这就需要我们的科技工作者改善“公益类科技就是低端技术”的偏见,从制度上着手大力打造“民生科技”。B、3月5日那天,我市万名青年志愿者走上街头学雷锋活动,这次活动的总口号是“弘扬雷锋精神参与志愿行动,服务青年创业,建设和谐城市”。C、社区主任接受采访时表示,去年大家做了很多调解
7、工作,今年会更多地为受到情感和生活困扰的人提供帮助,让他们不再那么痛苦、那么不知所措。D、这次发展论坛在上海举行,参加论坛的中外各界人士在论坛期间就环境保护、人才培养、普及教育等众多议题为期两天发表意见并进行各种交流。 10:艺术用语言创造出虚幻的事件,让他人通过对语言的理解来感觉虚幻事件的发生情景,在感受情景的过程中,人的相应的主观缺憾就会得到适当的慰藉,人的情感器官就会产生出活跃、激烈的行为反应。人的主观缺憾的慰藉及情感器官的行为反应,完全是以人在社会生活中对一定客观事物的主观需求为根据的。所以,艺术所创造出的虚拟事件,就必须以人在社会生活中的主观需求为根据,才能够发挥出显著的艺术效果。这
8、段文字旨在说明()。 单项选择题A、请选择B、请选择C、请选择D、请选择 11:几乎每一次科技革命,都起源于那个时期人类社会面临的一些重大课题,就当今人类最前沿科学技术而言,无非是新动力能源和基因工程,鉴于人类自身生存和发展正面临较大的资源制约,因此,新动力能源革命是人类满足自身生存和发展的必然要求。可以预计,此轮危机之后,下一个崛起的大国,必定是掌握新动力能源革命核心技术的那个国家。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单项选择题A、每一次科技革命都起源于那个时期人类社会面临的一些重大课题B、新动力能源技术是当今人类最前沿也是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C、掌握新动力能源革命核心技术对一国发展的重要性D、一国的
9、科技实力决定了其在国际竞争中的位置 12:人类应该有所敬畏。对敬畏感的褒扬,并非意味着宣传愚昧和迷信、抹杀人的主体性,_主张对人的主体性加以适度限制,即对人的自负浅薄、妄自尊大、不自量力等予以合理规约。这种限制和规约,可以使人类_ 毫无顾忌地为所欲为,_ 得以拥有自己的自然和精神家园,这有助于人类心灵的净化、人格的完善。 填入划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单项选择题A、而且 无法 进一步B、而是 难以 况且C、却是 不能 并且D、而是 不至于 进而 13:52、我们说儒家是道德至上或者道德决定论的时候,是一种宏观上的总体定性和评价。所谓“子罕言利”或者“小人喻于利”,是着眼于人作为一种道德存在
10、、超越存在的“应然”特质而立论,所拒斥和鄙夷的只是“不义而富且贵”。具体到关乎民生的问题,儒家并非不言利、否定利,而是主张让利于民,惠民富民;并非认为道德决定民生,而是认为民生决定道德。根据这段文字,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儒家认为“利”在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含义 B.儒家的民生观不是空谈道德而是强调以民为本 C.儒家认为道德与民生并不对立,而是相互促进 D.在民生问题上,儒家倡导道德至上 单项选择题A、请选择B、请选择C、请选择D、请选择 14: 阅读下列短文,完成问题。 在资源开采过程中,要认真贯彻落实(a)的精神,遵循市场规律,采取法律、经济和必要的行政措施,分配和规范各类市场主体合
11、理开发资源,承担资源补偿、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等方面的责任和义务。要按照“谁开发、谁保护,谁受益、谁补偿,谁污染、谁治理,谁破坏、谁修复”的原则,明确企业是资源补偿、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的_ 。对资源已经或濒临枯竭的城市和原中央所属矿业、森工企业,要给予必要的资金和政策支持,2011年之后要帮助解决历史遗留问题,补偿社会保障、生态、人居环境和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欠账。 资源型城市要统筹规划,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大力发展接续替代产业,积极转移剩余生产能力,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强各种职业培训,促进下岗失业人员甲再就业,解决资源型企业历史遗留问题,乙资源枯竭企业平稳退出和社会安定。对资源已经或濒
12、临枯竭的城市,要丙有针对性的扶持政策,帮助解决资源枯竭矿山(森工)企业破产引发的经济衰退、职工失业等突出矛盾和问题。 根据公文处理法规的要求,a处的规范写法应为()。 单项选择题A、请选择B、请选择C、请选择D、请选择 15: 下列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1)进入这个单位后,他勤奋工作,每次都保质保量地完成任务,很快就得到了领导及同事的_。 (2)由于父亲是美国人,母亲是韩国人,比起其他同年龄的中学生来说,她很难自我_。 单项选择题A、认同认可B、赞同认识C、认可认同D、赞同认同 16:劝说朋友,话不必说尽,只要其心领神会,便当止住,否则就是_;做文章,句子不要太显,诡文而
13、谲谏,寓言以讽喻,点景以生情,意味更见_。 单项选择题A、啰嗦深刻B、啰嗦深长C、肤浅深长D、肤浅深刻 17:传统经济学习惯铺陈宏大的说辞,在人性的细节方面,总是_。被抽空了细节的经济学,虽_,拥有如庙堂般巍峨的气势,却还原和解读不了世界的真实。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单项选择题A、语焉不详、高屋建瓴B、闪烁其词、博大精深C、含糊其辞、鞭辟入里D、捉襟见肘、天马行空 18:真实的历史事实及其史料依据,是历史叙事的基本要素。历史学的任务不仅是考证历史事实,还应该完整地还原出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过程的面貌。为此,历史研究者需要把各种历史事实加以联结和组合。而主张后现代主义史学理论
14、的学者认为,历史研究者可以在不违反学科规范的前提下,对历史事实进行不同的联结和组合。而这些不同的联结和组合,会形成不同的人物、事件或者过程的历史面貌。 依据后现代主义史学理论的学者观点,历史描写()。 单项选择题A、并不等同于事实B、可以有虚构成分C、可以有不同的版本D、其中的事实是不确定的 19: 有一种可以用来计算宇宙距离的方法叫做“视差”。视差这个词的含义并不难,你伸出一个手指放在眼前大约8厘米的地方,先只用左眼看,然后用右眼看,你就会觉得手指对于远处的景物移动了位置,因为两次去看时,角度不同了。现在你将手指放远些,譬如说伸直手臂,再按上次办法来看,这次你就会觉得手指相对于背景移动了,不
15、过移动量没有那么大。因此,手指相对于背景移动距离的大小,就可以用来确定手指到眼睛的距离了。 根据文章,对“视差”的定义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单项选择题A、物体与眼睛之间的距离叫视差B、视差是眼睛所看到的物体相对背景的位移C、视差是从不同角度看物体产生的视觉差异D、从不同角度看物体产生的视觉差距叫视差 20: 劝说朋友,话不必说尽,只要其心领神会,便当止住,否则就是_;做文章句子不要太显,诡文而谲谏,寓言以讽喻,点景以生情,意味更见_。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单项选择题A、哕嗦深刻B、哕嗦深长C、肤浅深长D、肤浅深刻 21: 除了中国之外,没有哪个国家会把英语强调到比本国语言还重
16、要的程度。这绝对令人悲哀。语言的背后是文化,而文化的背后是实力,英语在世界范围内的盛行是英美体系获胜的结果。中国虽然经济快速发展,但软实力不够,语言文化的发展落后于经济的发展,自信心不足故而才有对英语的崇拜;对英语的崇拜,实际上是对本民族文化不自信的体现。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单项选择题A、应加快文化的发展步伐,使其与经济的快速发展同步B、应破除对英语的盲目崇拜,树立对本民族文化的自信心C、目前对英语的重视程度是不正常的,应该引起人们的反思D、语言是民族文化的重要部分,必须重视对本国语言的保护 2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多数先行国家的行政重心逐渐向社会福利管理转移,它们的人口基础管理,普遍形
17、成了一种以“人口服务”为主的新体制。这种体制并没有放弃人口的管控,只是这种管控的核心目标是人口服务,基本手段是人口服务,表现形式也是人口服务。它将管控寓于服务之中,而不是相反。我国社会转型下的人口管理,显然也面临着类似的调整。 以下表述与这段文字意思不相符的是()。 单项选择题A、我国的人口管理应确立人口服务的管理宗旨B、人口管控与人口服务是完全不同的两种模式C、先行国家的人口管理转型是行政重心转移的结果D、人口管理的新体制通过人口服务实现人口管控 23: 兰花的种子十分细小,很多比人的头发丝还细。种子的外种皮内部还具有许多充满空气的腔室,进一步减轻了重量。凭借轻巧的身子,种子一出果荚就可以随
18、风飘荡到离母株很远的地方。种子的外围包裹了一层致密的细胞,可以防止水分快速渗透。这样,种子还可以借助水流、动物皮毛等“走”到更远的地方。 对这段文字的主旨概括最准确的是()。 单项选择题A、介绍兰花种子所具有的特点B、说明兰花种子能够远距离传播的原因C、揭示兰花种子远距离传播的途径D、阐述兰花种子所具有的强大的生存能力 24:作为启蒙思想家,他们的思想和言论激烈、出格,乃至“悖于常理”,这都在情理之中,因为思想的创造需要那种“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对抗俗世的气概与意志,所以“_”并非思想家的缺陷,也绝非衡量思想之深度、广度乃至力度的标准。 填入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单项选择题A、危言耸听B、
19、虚张声势C、夸夸其谈D、豪言壮语 25: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_,讲究假山池沼的_,讲究花草树木的_,讲究近景远景的_,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单项选择题A、映衬、布局、配合、层次B、配合、布局、层次、映衬C、层次、布局、映衬、配合D、布局、配合、映衬、层次 26:在战争问题上,日本政府一直采取蒙混过关的态度,不去正视历史,还声称日本没有像希特勒那样的战争狂人,企图将某个民族像犹太人那样灭绝掉。在面对二战造成的灾难时,也往往一味强调日本受到的伤害,俨然以二战的受害者自居,尤其是一些右翼政客,置周边国家人民的强烈反对于不顾,
20、屡次三番地去靖国神社参拜;相反,他们却对被侵略国家人民遭受的创伤轻描淡写,根本就不提对战争罪行谢罪之事。根据这段文字,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单项选择题A、日夺在二战中也受到了伤害B、日本没有战争狂人C、日本的有些政客经常去参拜靖国神社D、中国反对日本政客去参拜靖国神社 27:能克服地球引力的火箭是不能“发现”的 “发现”一词与自然界的规律有关,发现规律就像是在海洋中发现过去人们不知道的海岛 而“发明”一词,只与我们如何利用和建设这些海岛有关 火箭只能被构思、设计和制造出来,这是发明 而万有引力定律只能通过观察和实验被发现,发现它的是英国科学家牛顿 人们常常把“发明”混同于“发现”排列组合最连
21、贯的是()。 单项选择题A、B、C、D、 28:当全世界都在为布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产业蠢蠢欲动、_之时,有一种声音却不能被_:“无规矩不能成方圆。盲目扩张的势头必须加以警惕。”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单项选择题A、趾高气昂遗忘B、胸有成竹淹没C、踌躇不前忽略D、踌躇满志忽视 29:城市是人类文明精华的汇聚之地,数千年来,政治、经济、文化和科技的光芒在此交相辉映,然而演进至今,城市却遭遇各种挑战,诸如人口膨胀、饮水卫生、安全隐患、环境污染和交通拥挤等问题日益凸显。如果不加以有效解决,这些问题终将严重制约城市发展。 这段文字的主旨是()。 单项选择题A、城市发展面临危机B、城市是人类
22、文明的中心所在C、城市的演进伴随着各种问题D、城市要健康发展必须积极有效地应对各种挑战 30: 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讲究假山池沼的,讲究花草树木的,讲究近景远景的,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单项选择题A、映衬布局配合层次B、配合布局层次映衬C、层次布局映衬配合D、布局配合映衬层次 31:春分,昼夜平分,春色与茶色平分。看,春染茶山,峰峦叠翠,采茶姑娘那灵巧的双手在茶树上翩翩起舞;听,山泉潺潺,鸟鸣蜂吟,婉转悠扬的茶歌在天地间久久回荡。春分时节,静坐于绿色盎然的美景里,沏上一杯春分茶,沐浴着柔和暖阳,看茶烟袅袅,见嫩绿碧
23、汤,怡然自得。茶中绿意,幽若山林,茗香清醇,去浊扬清,滋润身心。春之色、春之味、春之韵,尽在这春分茶中。 最适合做这段文字标题的是()。 单项选择题A、春分茶韵B、茶以春为贵C、春贵在其时D、春分采香茶 32:有研究表明,生物大灭绝在历史上发生过二十几次,大约每2600万年发生一次,似乎具有(),对于物种大灭绝的发生是否真的如此频繁和有规律,还有争议,但即便是最()的估计,也认为至少有5次物种大灭绝是非常明显的。A必然性乐观B规律性简单C突发性粗略D周期性保守 单项选择题A、请选择B、请选择C、请选择D、请选择 33:世界银行在国际上享有盛誉并具有相当的约束力,它既能要求得资方国家进行产权保护
24、等制度性改革,又能直接参与投资,后者本身也让民间投资者更有信心,因而使发展中国家的投资项目风险降低。这不仅能增加对发展中国家的投资,而且使他们的融资成本降低。 这段话讨论的是()。 单项选择题A、世界银行如何帮助发展中国家B、世界银行如何降低投资风险C、世界银行具有什么样的作用D、世界银行如何建立投资者的信心 34:站在人生的拐点,迷茫地眺望未来,即使离开这里是我们无数次反复期待的时刻,但它突然的到来依然让我们有点_。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单项选择题A、不知所云B、忐忑不安C、措手不及D、猝不及防 35: 下列各句中,语义明确的一句为()。 单项选择题A、既然他抱定了成见,大家
25、跟他讲的他就都听不进去。B、感冒的主要表现是上呼吸道局部的炎症为主,并出现高烧、头疼、咳嗽等症状。C、一千多万颗,你一口气数下去,不休息、不停歇,得数一千多年。D、他主动挑起了撰写最后总结报告的任务。 36:感觉上与我容易投机交谈的人,多是比我年长十岁或十几岁的,也许因为他们都_了各个领域的书籍,从年轻时候起就曾深深_自我内心和世间万象。我平时所思所想,都是人生观问题,所以与同年代的人往往难有共同语言。对方若是20来岁的年轻人,未曾思考过人生,那自然我们就_。 单项选择题A、摄取、审悉、无言寡语B、涉及、审视、无言以对C、涉猎、审视、话不投机D、涉猎、审悉、一拍即合 37:染发剂含有的20多种
26、化学成分中,有近10种能引起人体细胞突变而_皮肤癌、血液病,因此劝君慎染发。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单项选择题A、形成B、造成C、导致D、引起 38:一般人以得不到渴盼的东西而痛苦,却很少有人以得不到渴盼的东西而开心;一般人只会庆祝成功,却很少有人也去庆祝失败;一般人只会在志得意满时站在顶峰看天高海阔,却很少有人能在_时躺在地上嗅泥土芳香。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单项选择题A、请选择B、请选择C、请选择D、请选择 39: 如果你准备好了,那就请你随着我,一同去那书香与花香的时光盛会吧,让我们的每一天都有书香长相伴,亦有花香滚滚来,让我们的未来永远像那人间的四月天那样,
27、每一天都有精彩上演,每一天都有快乐人怀。呵!四月天,怎能让人不_呢,尤其是在书香与花香_的时光里。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单项选择题A、赶赴迷醉纷至沓来B、参加陶醉接踵而来C、奔赴痴迷络绎不绝D、光临沉醉源源不断 40: 经济学家曾打过一个有趣的比方:股市就像一杯啤酒,如果没有一点泡沫,说明它不新鲜(没有活力);可如果泡沫太多,啤酒就少了。事实也是如此。一个繁荣的市场自然交易活跃,当然也就不可避免地会存在一些投机现象,但是如果投机盛行,成为市场的“规律”,那么这个市场一定要出问题。因为说到底,_。填入划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单项选择题A、啤酒的总量是有限的B、理性抑制了
28、泡沫的产生C、泡沫是由执著的投机者造成的D、支撑市场的是“啤酒”而非“泡沫” 查看答案 1:答案D 解析 由“希格斯玻色子(也称为上帝粒子)是标准模型的最后一块拼图,但我们知道,这个模型之外,还有其他的粒子和力”可知,无论“上帝粒子”是否存在,标准模型之外都有其他粒子。D项表述错误。本题答案为D。 2:答案B 解析 文段开头提出问题“人类最伟大的思想还处在离线状态”;文段结尾提出对策“唯有通过书籍阅读”由此可知,作者推崇书籍阅读,8选项与文中的主题句吻合,当选。文段强调人类最伟大的思想是在书籍中和书籍阅读与网络阅读的不同都是为了推崇书籍阅读,可排除A项和C项。选项D与文段内容无关,排除。故本题
29、答案为B。 3:答案B 解析 这是一道词语理解题。主要看词语的前后句。首句提出“就业被列为重中之重”,可见指的是就业,再往后读,我们发现,这个就业指的就是“失业人群”的就业。 4:答案C 解析 ( )对于 家具 相当于 花岗岩 对于 ( )本题考查对应关系。家具的一种原材料是木材,雕塑的一种原材料是花岗岩。因此,本题选择C选项。 5:答案D 解析 A项语序不合理,“高校学生的培养”应改为“高校培养的学生”。B项语序不合理,“把自己对山川、草木、城市的感受不是倾注于笔下”应改为“不是把自己对山川、草木、城市的感受倾注于笔下”。C项语序不合理,“质量不是比沿海地区的同类产品低”应改为“不是质量比沿
30、海地区的同类产品低”。 6:答案C 解析 阴森:阴沉,可怕,常用来形容地方、气氛、脸色等,灾难的背景不能用“阴森”来形容,排除B。慌乱:慌张忙乱,通常只能用来形容人,与“背景”不能搭配,排除D。由“那束光”中的“那”可知,“他的青春”是很多束光中特别的一束,与“明亮”相比,“最亮”更能体现出这种特别,且“黑色的背景下最亮的那束光”的表 述形象生动震撼人心与句子的整体基调相符合。 7:答案C 解析 分析型题目。由题干可知,组长副组长,副组长测试员,实验 员录入员,副组长录入员。整理后可知,组长副组长测试员;组长副组长录入员实验员。据此可知,A、B、D项都可能为真,C项必定为假,因为实验员的年龄一
31、定小于副组长。故选C。 8:答案A 解析 这是一道实词辨析题。第一组词语要与“享有”搭配,可排除B项的“保障”和D项的“保证”;第二组词中,“驱动禀赋”搭配不当。验证A项,前文说“才能寻找到比较优势”,继而“才能激活禀赋(内在的天赋)”,搭配合理,故本题选A。 9:答案C 解析 解析,A项搭配不当,应将“改善”改为“改变”。B项,“志愿者走上街头学雷锋活动”成分残缺,可在“学雷锋”前加“开展”。D项,语序不当,可改为“这次为期两天的发展论坛在上海举行”。 10:答案C 解析 这段文字先提出了艺术所创造出的虚拟的事件,可以慰藉人的主观缺憾,然后说明人的主观缺憾的慰藉又是以一定的客观事物的主观需求
32、为基础的,所以艺术创造事件必须以人在社会生活中的主观需求为基础,最后一句才是文段的主旨句,选C。A、D项并不是文段主要论述的内容,选项B过于宽泛,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C。 11:答案C 解析 文段由一般的科技革命的起源引出当今人类最前沿的两类技术。基于人类生存发展的需要,新动力能源技术更具必要性。由此作出预计:下一个崛起的大国,必定是掌握新动力能源革命核心技术的那个国家。因此,文段主要想说明的内容便是掌握新动力能源革命核心技术对一国发展的重要性,即C项。 12:答案D 解析 “并非(不是)而是”为固定搭配,排除AC。再看第三空,“况且”多用于补充说明前文,“进而,表结果。得以拥有自己的自然和精神
33、家园”是一种结果,故第三空应填“进而”。本题正确答案为D。 13:答案B 解析 这道题是细节题,A选项中的不同时期原文没有涉及,C选项中的“相互促进”与文中“并非认为道德决定民生而是”相矛盾,D选项中的儒家道德至上与文中不符。所以本题答案B。 14:答案B 解析 此公文的全称为国务院关于促进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若干意见,发文机关发布时不能任意省略,故排除A、C、D三项,而发文字号一般放在紧接公文名称之后的括号里。故选B。 15:答案C 解析 本题属于实词辨析题。认可:承认,许可。赞同,赞赏,同意。认同:指体认与模仿他人或团体之态度行为使其成为个人人格一个部分的心理历程。(1)中的“他”凭借自
34、己的努力,让领导和同事从心理上承认了他,接纳了他,所以要选择“认可”。(2)中说的是在文化差异下的一种心理状态应该选择“认同”。故选C。 16:答案B 解析 由前“不必说尽”知,第一空填“哆嗦”,“意味”与“深长”搭配。 17:答案A 解析 先看第一空,句中是说传统经济学在细节方面关注不够。“闪烁其词”是指言语遮遮掩掩、吞吞吐吐:“捉襟见肘”形容衣衫褴褛,也比喻顾此失彼。据词义可排除B、D。再看第二空,“高屋建瓴”比喻居高临下、不可阻遏的形势;“鞭辟入里”形容分析透彻、切中要害。由句中“拥有如庙堂般巍峨的气势”可知,这里侧重的是气势的巍峨,故应选“高屋建瓴”。 18:答案C 解析 由文段最后一
35、句话:“而这些不同的联结和组合,会形成不同的人物、事件或者过程的历史面貌”,可知依据后现代主义史学理论的学者的观点,历史描写可以有不同的版本。 19:答案D 解析 由题干的最后一句“手指相对于背景移动距离的大小”,即“视觉差距”,而非“视觉差异”,排除C项,A、B项明显错误。故选D。 20:答案B 解析 哆嗦:指说话繁琐。肤浅:指不深入、不深刻,止于表面,多与表示人的认识活动的词语相搭配。深刻:刻镂得很深。深长:长远、深远。题中劝说朋友,话不必说尽,意思是不要说太多的话,否则就是哆嗦,并没有与肤浅相对的意思。“意味”一般与“深长”搭配。 21:答案B 解析 这段文字由中国目前对英语过度重视的现
36、象,引出其背后隐藏的心理层面的原因即对本民族文化不自信。相对应的就是要树立自信。即答案为B。 22:答案B 解析 A项,由尾句“我国显然也面临着类似的调整”,这里的类似调整就是前文的“人口服务”,A项正确。 B项,由“这种体制并没有放弃人口的管控,只是这种管控的核心目标是人口服务”可知,“完全不同”的说法过于绝对。 C项,由“多数先行国家的行政重心逐渐向社会福利管理转移,它们的人口基础管理,普遍形成了一种以人口服务为主的新体制”可知C项正确。 D项,由“这种管控的基本手段是人口服务”可知D项正确。 故选B。 23:答案B 解析 文段可以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说明兰花种子可以随风飘很远的原因。第二
37、部分说明兰花种子可以借助其他途径“走”更远的原因。综合起来就是兰花种子可以远距离传播的原因,故B选项正确。A项,文段介绍兰花种子的特点均是为了解释兰花能够远距离传播的原因,因此A项并非文段主旨。C项在文中有所提及,但非主要内容,排除。D项在文中没有体现。本题正确答案为B。 24:答案A 解析 句中“启蒙”思想家的特点是“思想和言论激烈、出格,乃至悖于常理”,换而言之,即常说夸大的吓人的话,使人惊疑震动,选项中与此意思对应的为“危言耸听”,即A项。 25:答案D 解析 阅读题干可知,材料描述的是一幅园林景观图。从第三空入手,“花草树木”给人一种视觉上的色彩冲击,各种颜色相互衬托辉映。故选“映衬”
38、,排除A、B;“近景远景”体现的是一种因远近距离、视角不同而形成的层次感,故选“层次”。本题的正确答案为D。 26:答案B 解析 本题是细节推断题。只有B项说法有误。“没有战争狂人”是日本政府的说法,也正是文段所要否定的说法。 27:答案A 解析 用作首句较显突兀,句由于关联词“而”的存在,显然应该句在先,由此排除BD两项。AC两项的区别体现了对事物认识的逻辑顺序,合理的顺序是由表象深入到本质,由具体上升到抽象。因此在具体应用中对“发现”和“发明”的理解应该在先,提出作者观点抽象地总结式的解释应该在后。 28:答案D 解析 解析:“趾高气昂”形容骄傲自满,得意忘形的样子,不符合语境,排除A。“
39、踌躇不前”与“蠢蠢欲动”表意相反,无法承接,故排除C。“胸有成竹”与“踌躇满志”相比,前者形容人做事很有谋略,后者形容谋事成功、愿望达到而感到快慰自得的心情。与后文“声音”的提醒相对应,“踌躇满志”更合适。本题答案为D。 29:答案D 解析 根据文中“然而演进至今,城市却遭遇各种挑战”以及“如果不加以有效解决,这些问题终将严重制约城市的发展”可知,城市要健康发展必须有效解决“人口膨胀”诸如此类的问题。 30:答案D 解析 阅读题干可知,材料描述的是一幅园林景观图。从第三空入手,“花草树木”给人一种视觉上的色彩冲击,各种颜色相互衬托辉映。故选“映衬”,排除A、B;“近景远景”体现的是一种因远近距
40、离、视角不同而形成的层次感,故选“层次”。本题的正确答案为D。 31:答案A 解析 首句为观点句,因此标题中应含有春分、春茶两方面。故选A。 32:答案D 解析 33:答案A 解析 文段第一句的最后一个分句中,“因而”后面跟的是一个结论性语句,由此可知。第一句话强调的是世界银行使发展中国家的投资项目风险降低。而紧跟其后的第二句是对上一句结论的进一步补充,表明投资项目风险降低给发展中国家带来了其他方面的积极意义。由此可知,文段主要讲的是世界银行对发展中国家的积极影响,A项正确。B、C、D项均不是文段表述的重点。 34:答案C 解析 不知所云:不知道说的是些什么,形容说话内容混乱,无法理解。忐忑不
41、安:心神极为不安,多形容心情或表情。措手不及:事出突然,来不及应付。猝不及防:事情来得突然,来不及防备。文段没有涉及说话内容,排除A项。“忐忑不安”是描述心神的,与题意不符,排除B项。原文没有防备的意思,排除D项,“措手不及”呼应了前文的“突然”,也符合文意。答案为C。 35:答案C 解析 A项中,是“大家跟他讲的,他就都听不进去”,“就”与“都”重复,应去掉“就”。B项“主要表现”和“为主”造成语意重复,应去掉“为主”。D项语序错误,应为“他最后主动挑起了撰写总结报告的任务”。只有C项语意明确,为正确答案。故选C。 36:答案C 解析 “涉猎”与“书籍”搭配最合适。文段的意思是与作者投机的人
42、是年长的、思考过人生的人,所以对方若是20来岁的,未曾思考过人生的年轻人,自然就是“话不投机”了。故答案为C。 37:答案C 解析 形成:经过发展变化而成为;造成:培养成功,导致;导致:使产生,促成;引起:(1)起身;(2)某种事物使另一事物出现。 38:答案C 解析 空格处填入的成语应该与“志得意满”成反义,由此可推断该成语的意思大致为“遭遇失败、挫折”之类。怅然若失指的是像失去什么似的烦恼不快,题目中的失败是确确实实的,并非“若失”;一蹶不振比喻遭受一次挫折以后就再也振作不起来,题目中没有再不振作的意思;壮志未酬旧指潦倒的一生,志向没有实现就衰老了,也指抱负没有实现就去世了,题目中也没有“
43、未酬”之意,A、B、D皆不符合文意;C选项一败涂地形容失败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符合题目要求。 39:答案A 解析 赶赴:赶到(某处)去;在一定时间内到达。奔赴:朝着一定的目标奔去。两个词语都强调速度快,但是在常用搭配上有所区别,“赶赴”一般与现场、约会等搭配,而“奔赴”一般与前线等词语搭配。“光临”是指他人的来访,显然用在第一个空不合适。“参加”在表述的生动性、形象性上不如“赶赴”,因此,第一个空应填“赶赴”。纷至沓来:形容接连不断地到来。络绎不绝:形容行人车马来来往往,接连不断。接踵而来:指人们前脚跟着后脚,接连不断地来,形容来者很多。源源不断:形容接连不断。显然,“络绎不绝”和“接踵而来”的主语应该是人,用在第三个空不合适。综上,本题正确答案为A。 40:答案D 解析 “因为”前面的句子是对投机盛行的否定,那么“因为”后面的内容应该是阐述投机盛行(即泡沫太多)导致恶果的原因。B、C两项对“泡沫”持肯定态度,所以直接排除。A、D两项相较,D项是围绕市场展开的,与前文保持核心一致,行文最为流畅,故选D。 33 / 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