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建筑工程中地基的施工技术探讨.docx

上传人:拉拉链 文档编号:15823737 上传时间:2023-01-19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0.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筑工程中地基的施工技术探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建筑工程中地基的施工技术探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建筑工程中地基的施工技术探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建筑工程中地基的施工技术探讨 摘 要 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是从20世纪80年代末在我国开始应用较多的一种预制桩型。由于该桩具有工艺简单、质量可靠、施工速度快、造价较低等方面的优点,在工程中得到了相当广泛的应用。 关键词 预应力管桩;施工技术;质量控制 1.工程概况 1.1 工程概况 某城市住宅小区目前一期工程计划16幢楼,主体建筑为7层框架结构,基础设计方案为静压预应力管桩基础。设计桩数:300-130根,400-805根,500-607根。 1.2 地质概况 场地内地层结构自上而下依次为:1)杂填土:褐黄、砖红色、稍湿-湿、土质结构松散、可塑、厚度0.501.70 m;2)粉质粘土(1):灰黄色

2、, 湿、呈可塑硬塑状态,上部30-40cm为耕作土,层厚度0.301.40 m;3)淤泥(1):灰黑色、青灰色,流塑,饱和。层厚度5.209.00 m;4)中砂:灰色、松散、饱和、泥质含量约5%,部分位置缺失,层厚度0.603.00 m;5)粉质粘土(2):灰黄色, 可塑, 砂粒含量约15% 层厚度1.203.80 m;6)淤泥(2):灰黑色、青灰色,流塑,饱和,部分位置缺失、层厚度0.805.00 m;7)圆砾: 灰黄色,饱和、呈稍密状态。粒径220 mm占大多数,个别粒径可大于60 mm,层厚度2.905.90 m;8)残积砂质粘性土:褐黄、黄白色, 灰绿、湿、呈可塑硬塑状态、层厚度1.8

3、05.80 m;9)全风化花岗岩:褐黄、黄白、灰白、灰绿、湿、层厚度1.004.50 m。 2.预应力管桩主要施工技术 2.1 预应力管桩特点 单桩承载力高,预应力管桩桩身混凝土强度高,有的高达80MPa以上,并可打入密实的砂层及强风化层,桩尖进入强风化层或密实砂层后,经过强烈的挤压,桩尖附近的强风化层或密实砂层已不是原始状态,桩端承载力可比原状提高;设计选用范围广,由于管桩规格多,既适用于高层建筑,且在同一建筑物基础中,还可根据桩荷载的大小采用不同直径的管桩,既容易解决设计布桩问题,也可发挥每根桩的最大承载力;管桩桩节长短不一,搭配灵活,节长方便,在施工现场可随时根据地质条件的变化调整节桩长

4、度,节省用桩量;运输吊装方便,接桩快捷,施工速度快、工效高、工期短,桩身耐打,穿透力强;桩身质量检测方便,可靠性高。 2.2 管桩施工工艺 本工程共设计静压预制PHC管桩1542根,桩径500、400、300桩长约 15 m,拟采用 D Z Y-750 型全液压桩机一台压桩,电焊机三台焊接接桩。 2.2.1 施工工艺流程 测量放样桩机就位桩起吊桩尖就位对中两相互垂直方向调直施压第一节桩电焊接桩施压第二节桩送桩。 1)桩位放样: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规划红线图和设计单位提供的基础平面图放样,先放轴线大样,用木桩做出标记,并在四周不受施工影响不易被破坏的位置设控制点和控制线,复核后再放细样,放样时在每

5、个桩位中心打一根短钢筋,并涂上红漆使标志明显,考虑到桩机和吊车行动时可能会挤动埋钢筋,当桩机大体到位后要用全站仪重新检查细样的准确性。2)桩起吊:用钢绳在离桩身末落地一端的0.3L绑好桩身,单点起吊,小心喂入桩机。3)桩机就位:调平桩机,开动横向或纵向步履油缸,移动桩机并作小心调整,使管桩中心对准细样,同时利用经纬仪检查横向和纵向的垂直度,入土垂直度应控制在0.5%内。4)压桩及沉桩控制原则:开动压桩装置开始压桩,压桩过程中设专人记录压桩时间,同时设专人检查桩机各压力表的读数,当压力表的读数出现异常时,应立即通知相关单位作出处理。施工中尽量避免间断压桩。静压法施工沉桩控制标准应以到达持力层、最

6、终压桩力为主要控制指标:本工程持力层置于圆砾层中,一方面要考虑最终压桩力达到设计要求,另一方面也要考虑进入持力层的长度。如若进入卵石层过深,恐会揭穿该层而使压力下降无法达到要求。一般情况下,开工前应进行试打桩,以确定地质情况并由设计人员确定打桩标准及持荷方式。5)电焊接桩:管桩接头采用端头板双破口电焊连接,破口宽度每边5 mm,设计要求电焊破口应焊满,为保证上下节接桩吻合,焊接牢固,电焊前应检查上下端头板是否有毛刺应磨平清扫,电焊前应分三道进行,每道电焊前,都要清除焊渣电焊接桩结束后要冷却八分钟后才能继续压桩。6)桩顶标高控制:压桩前测出该桩承台地面高程,在送桩杆上做记号,压桩过程中跟踪检查,

7、推算出送桩深度,临近设计标高时每20cm检查一次直至压桩结束。7)送桩:送桩过程严格按照施工规范和设计图纸进行,送桩达到设计要求后要复压三次并持荷不少120秒且最后一次沉降不超过5 mm后方可结束送桩。 2.3 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1)详细探明工程地质情况,必要时应作补勘,正确选择持力层或桩端标高。根据工程地质条件,合理选择桩型施工方法及打桩顺序;2)建立图纸自会审制度;施工前在公司统一领导下,组织技术人员认真看图,熟悉图纸,全面熟悉弄清设计意图,发现问题,认真做好记录,正式会审时,应将问题全部搞清楚,落实解决办法;3)施工前应组织有关人员认真分析施工图纸及地质勘察报告,并做好图纸会审工作,对作

8、业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和安全交底;4)执行工序质量管理责任制,明确各工序质量标准和责任,质检员按工艺流程对每道工序进行检查监控。每道工序经质检员检查通过后方可进入下一道工序工作;5)桩机操作工、吊车司机,电工和电焊工等技术工人要经技术培训后持证上岗。无级别工人不能独立上岗作业;6)对于工程管桩质量控制,首先对桩进行外观检查,尺寸偏差和抗裂性检验。有条件的话进行取样送检。施工现场着重检查砼抗压强度能否达到设计要求。管桩有否明显的纵向、环向裂缝、端部平面是否倾斜、外径壁厚、桩身弯曲是否符合规范要求。混凝土强度是否达到要求,产品质保书、合格证、检测报告是否符合要求和齐全,不合格产品不得用于工程。 3.结语 预制管桩单桩可成任何长度,不受施工条件和机械能力限制,预应力管桩在工厂集中预制,质量容易保证,成桩后桩身和桩长可直接有手段检测,成桩质量可靠;工程预制产量大、速度快,对工期比较紧的软基处理尤其适合;通过观测实践表明,经过预应力管桩处理过的软基沉降很小或基本没有沉降。使用效果良好,是一种比较好的软基处理方案。 参考文献: 1 陈梅,任林娥. 预应力管桩施工的若干经验. 人民珠江,2001(3). 2 陈天丰. 静压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施工质量控制和常见问题的处理. 福建建筑,2006(2).第 5 页 共 5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 > 工作总结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