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延安的“街头诗运动”.docx

上传人:拉拉链 文档编号:15814828 上传时间:2023-01-18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1.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延安的“街头诗运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延安的“街头诗运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延安的“街头诗运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延安的“街头诗运动” 街头诗的涵义 中国抗战文艺史(蓝海编著,山东文艺出版社)一书中指出:“街头诗也称为传单诗、墙头诗、岩头诗等,即这些诗以人民大众为对象,以具体的战争及政治事件为题材,采用简捷的短诗体式;写好诗歌后,或张贴在街头、墙头、岩石上,或印成传单加以散发。这是一种紧密配合政治斗争,直接发挥教育作用的诗的战斗形式。”从这个含义来看,街头诗运动本身的形式是很广泛的,不仅包括印成传单在街头散发,也包括在墙头张贴诗传单或直接在墙头粉刷,而且不仅仅局限在街头或墙头,只要是可以用来写诗或贴诗的地方都可以利用。 提倡街头诗“就是要把诗歌贴到街头上,写到街头上,给大众看,给大众读,引起大众对诗歌的爱

2、好,使大众也来写诗。这样,由不断的实践中就可以使诗歌大众化成为大众的诗歌”(林山关于街头诗运动,载新中华报,1938年8月15日)。街头诗不仅仅在诗人看来是实现大众化的一种切实可行的方式,而且其出现也有实际的原因,“印刷困难,纸张缺乏,出诗集不容易已成为客观环境的迫切要求”(天刑街头诗之研究,载胶东大众第21期,1944年5月)。正如沈用大在中国新诗史(19181949)(福建人民出版社)中所说,街头诗是“一种最简捷最经济最便利的文艺形式。用它来教育群众:一不用专请教员;二不用建筑教室;三不用设备桌凳;四不用印刷机件;五不用书籍讲义;六不用按时上课只要一支笔,几张纸就可以干起来”。 于是街头诗

3、就这样以最省事、最迅速的方式开展起来了。 街头诗溯源 抗战初期就已经出现了街头诗这种宣传方式,据中国新诗史记载:“八一三事变之后,在上海的诗人王亚平等率先走上街头出刊诗壁报。这是最早的街头诗运动。”然而,在埃德加斯诺的西行漫记记载里,把标语口号带到街上的方式早就出现了:“打倒吃我们血肉的地主!打倒喝我们血的军阀!打倒把中国出卖给日本的汉奸!欢迎一切抗日军队结成统一战线!中国革命万岁!中国红军万岁!我就是在这些用醒目的黑字写的、多少有些令人不安的标语下面度过我在红区的第一夜的。”“所有的钞票上也印有他们的口号。陕西印的钞票上有这样的口号:停止内战!联合抗日!中国革命万岁!” 从斯诺的记载来看,这

4、种把标语口号贴到墙头的方式已经在他访问陕甘宁边区的1936年6月就已经出现了,只不过这种粉刷标语的方式被后来的街头诗运动巧妙地继承了过来而已,并且换了形式,不再是简单的口号,而是采用了艺术形式诗。所以看来,街头诗并不是延安诗人们的独创,它是有一定的渊源的,但是却在延安诗人的手中得到了最好的利用,而且真正汇聚成一场巨大的运动并影响到其他抗日民主根据地,其中以晋察冀地区最为典型。 延安街头诗运动的开展 “街头诗运动,1938年兴起于革命圣地延安,是延安文协的诗人柯仲平、林山和西北战地服务团战地社的田间、邵子南、史轮等人共同发起的。”(四川省社科院文学所编抗战文艺研究总第31期)1938年8月7日,

5、“陕甘宁边区文协战歌社(柯仲平、林山等)、西北战地服务团战地社(田间、邵子南等)联合发表街头诗运动宣言”(艾克恩编延安文艺运动纪盛(1937年1月1948年3月),文化艺术出版社,1987年出版),指出开展街头诗运动的目的“不但在利用诗歌作战斗的武器,同时也就是要使诗歌走到真正的大众化的道路上去”,同时他们还宣称:“在战斗中,该用标语口号的就要用标语口号,该用大众街头诗歌的地方就用它。”最后他们号召“有名氏、无名氏的诗人呵,不要让乡村的一堵墙,路旁的一片岩石,白白的空着,也不要让群众会上的空气呆板沉寂,写吧抗战的、民族的、大众的”(边区文协战歌社、西北战地服务团战地社街头诗运动宣言,载新中华报

6、,1938年8月10日)。于是一场轰轰烈烈的街头诗运动开始了,而8月7日这一天也被定为了“街头诗运动日”,从此延安街头诗运动迅速开展,并“推广到各个抗日民主根据地”(李平、陈林群20世纪中国文学三联书店出版社)。 街头诗的创作者把写出来的诗贴在延安大街小巷的墙头上,由于延安的城墙保存下来很多,所以这里成为街头诗发挥威力的地方。街头诗迅猛的发展,其中不乏政治口号而不是诗的作品,以至于弗拉基米洛夫在延安日记里说:“在土房的墙上,城镇的废墟上,甚至在石崖上,都能看到反对国民党的标语”看来用街头、墙头、城头等等只要是可以利用起来的地方做宣传已经被中共掌握得炉火纯青,所以此时确实如上面街头诗运动宣言中所

7、说的“该用标语口号的就用标语口号”,可见作为一种宣传方式的诗歌其创作带有很强的政治性。但无论怎样,这种诗歌运动方式确实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这包括产生了一批著名的街头诗人,其中田间就是杰出的代表。 田间,被闻一多称为“时代的鼓手”,被称为“中国农民的孩子,田野的孩子”。他在抗战前就已经成名,其诗集未明集中国牧歌和长诗中国农村的故事在全面抗战前就已经出版。抗战爆发后,田间从日本归国,“1938年初他从武汉到了西安,参加了八路军西北战地服务团。夏天,到了延安。”随即和柯仲平等人发起了街头诗运动,但不久,田间随周巍峙领导的“西战团”奔赴晋察冀。在从延安去晋察冀的路上,田间“和邵子南、史轮等同志,常常自己

8、提着标语筒和白粉笔、黑炭木,一路上写着。在门窗边,在巨石上,在被轰炸过的墙壁上,写着街头诗”(徐翔主编中国现代作家评传第三卷,山东教育出版社)。 到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后,田间、史轮、曼晴、邵子南等继续发扬从延安带过来的街头诗传统,他们以短小精悍的富于战斗性的街头诗受到了广泛好评,并且逐渐形成了“晋察冀诗人群”。此处要强调一下田间,是因为在延安诗歌运动中,尤其是具有代表性和重要组成部分的街头诗运动中,田间的作用是突出的。他不仅在山西前线随丁玲率领的西战团工作过,而且在延安和柯仲平共同发起街头诗运动,此后又在周巍峙带领下奔赴晋察冀,可谓活动范围广,出力多,最积极,而且最重要的是他的诗歌作品也是最精致

9、的。像假使我们不去打仗假如敌人来进攻边区义勇军坚壁山中题将军提防等等短诗成为街头诗的代表作,而其中那首著名的“假使我们不去打仗,敌人用刺刀,杀死了我们,还要用手指着我们骨头说:看,这是奴隶!(刘增杰选释抗战诗歌,河南大学出版社)堪称代表中的代表,很多了解抗战文艺的人都会提到这首精致的短诗,从而知道了田间。 除田间外,柯仲平(延安著名诗人,街头诗和朗诵诗的发起人,代表作边区自卫军等,不但写诗,还领导延安的“民众剧团”,是延安文艺的代表人物)、高敏夫(延安街头诗运动发起人之一,最早把街头诗带到了晋察冀)、骆方、刘御等也是著名的街头诗人,他们的作品也很具有代表性。在这些诗人的带动下,延安的街头诗运动

10、很快地开展起来,并将延安变成了“一座诗的城”(朱洪召延河边的文人们,东方出版中心)。 街头诗运动意义 街头诗运动不仅在延安及陕甘宁边区,而且在晋察冀边区(田间、魏巍、钱丹辉等人领导)、盐阜地区(林山等人领导)等都得到了很好的开展。街头诗运动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它不仅为诗人的活动提供了一种切实可行的途径,同时也产生了大量优秀的作品、扩大了诗人的影响,更重要的推动了人民的抗战热情。除此之外,它在教育上也起到了重要作用,“这一类的诗歌,不会写字的群众也会编作的,我们可以让他们念一句我们写一句,再把写好的诗歌,教给他们念,这是推动识字教育的好方法”(刘增杰等抗日战争时期延安及各抗日民主根据地文学运动资料下,山西人民出版社)。从中可见,作为一种艺术形式的诗歌在此处被赋予了积极的教育意义,使得百姓在接受这样一种快捷的文学形式熏陶的同时提高了识字水平,对扫盲有很大的帮助。 总之,街头诗运动在抗战中发挥了自己独特的作用,成为延安文艺史的重要组成部分。第 6 页 共 6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 > 工作总结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